《李敖的大学时光》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内蒙古赤峰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内蒙古赤峰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

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

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当,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

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

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

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

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

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变,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俗语说的好,“唯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

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

“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

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

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

xx年语文2卷答案详解

xx年语文2卷答案详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Ⅱ卷)答案详解一、现代文阅读(一)1.【A 】【解析】A选项为原文第一自然段“在大数据时代…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的同样转述,其他选项于文无考。

2.【D】【解析】D选项“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错误,还包括对“被遗忘权被数据化”做出了全新论证。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3.【B】【解析】B选项“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错,它扩大了范围,原文给了限定词“在某种程度上”。

(二)4.【C】【解析】“转变过程”错误,没有转变。

5.【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但题目设置上以“新奇事物”入手,考生在整体阅读文章后,需要明确找出具体体现出的小事件,准确找出小事件是得分关键。

六分的分值至少答三点才能够得满分。

通过事件内容判断二姐形象不懂装懂——无知自大;“开开眼”——从众心态;流于表面——固步自封。

答: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特点,读题过程中,考生应把握题目中关键词语“幽默效果”,并带回原文中准确找出行为反映特点之处。

此题更加开放,考查在阅读中的体验与感知。

答: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普通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普通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高中毕业班高考模拟B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

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

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

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

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

“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

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

《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

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注意事项:1.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

说服就是运用语言来对具体的他人作劝说、解释、说明,以期对他们有所影响。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与风进行比赛,看谁能使穿着外套的行人脱掉外套。

风刮了又刮,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紧。

然后太阳出来了,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体出汗了,就把外套脱了下来。

这个故事可以用作“说服强于强制”的寓言。

希腊哲学家芝诺对说服有相似的说法,他称说服是一只摊开的手掌,而不是一个攥紧的拳头。

说服是欢迎他人加入对话,不是企图限制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更不是威胁他们不准有自己的看法。

②说理通过说明和协商,而不是暴力或战争来解决人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并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讲理”的文明秩序。

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情况下发生的;说理使得人类能够用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攥紧的拳头来相互交往,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会。

然而,当下互联网中的说理常常被当作是攥紧拳头,而非摊开手掌的话语行为。

这样的“说理”便成为“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论战”和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

这种“说理”观念令无数人深受其害而浑然不知。

③说理是发表意见,但“发表意见”并不就是说理。

任何表达看法的陈述,包括骂和谩骂,都可以说是“发表意见”,但并不是说理。

说理的“发表意见”必须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结论”(也称主张或看法),另一个是“理由”,结论是由理由来支持的。

当然,有理由支持的结论未必都确实或可靠,因此需要评估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主张。

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4.2)

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4.2)

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4.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经典往往暗含了传统的延续,也昭示着对于传统的突破。

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创作需要面对古典和五四两个传统。

与政治上中国特色道路的寻找相呼应,抗战时期文学正是通过对民族化和现代性的双面追求,在与两大文化传统的对话中诞生了超越五四的经典之作。

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较突出地表现为内容上对传统道德的肯定和形式上对历史典故、诗词意象和传统文学形式的借用。

这些传统文化因子增强了文学的宣传效果。

但仅此还不够,只有摒弃古典与五四的二元对立,充分展开对话,才能把传统转化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并使它们成为想象性的存在,从而获得成为经典的“原创魅力”。

思想上,抗战时期出于向文化传统寻找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促使文学在五四反叛传统的地方重审传统。

比如,与离家、反抗父权的五四情结不同,抗战时期文学对家园意识的诠释、对家庭亲情的依恋、对家族文化的反思等恰恰成就了契合时代心理的民族经典。

《荷花淀》等小说在水淀荷香中表现乡妇农人的恋家与卫国的统一,表现底层民众现代民族意识从思乡恋家中的觉醒。

再如,与批判乡村的封闭、愚昧不同,《四世同堂》《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的城镇意象,以及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都以农业文明的生活场景勾连起了乡土中国的共同记忆,获得了不断流传的经典价值。

形式上,抗战时期特别关注古典文学形式的理论讨论,也是对战时民族主义心理诉求的一种回应。

强调中国小说作为“正史之余”的故事性、讨论诗化传统、分析中西文学的各自优长等等,都表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西化进行补正的理论自觉。

但创作中对传统的简单回归并不能产生经典之作,而是需要实现中西文化的内在对接。

流传一时的新章回小说,如《吕梁英雄传》,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过于趋旧,在出新上折损了经典性。

张爱玲小说通过古典意象、说书模式等传统方式与现代小说技术的结合,将现代质素本土化。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备用套题(八)含解析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备用套题(八)含解析

综合模拟备用套题(八)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

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至是荒谬的。

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懂得些科学技术。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流传不朽,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芹这位伟人在创作《红褛梦》时在逻辑上失误之处。

然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此,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大的创新。

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体,着手特殊,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个体、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

正因为直接表达的是侧面、是个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索、去开拓;极为精炼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是哲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写诗人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管怎样,这些名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

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人。

为什么?关键就是这几笔。

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一个分支即“拓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

“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始终不变的。

这些不变的东西叫做“特征不变量”,这几笔就是“拓扑学”的“特征不变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2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胚.芽(pēi)干瘪.(biě)酵.母(xiào)鸠.占鹊巢(jiū)B.包庇.(pì)抚恤.(xù)粗犷.(guǎng)苟.且偷生(gǒu)C.拙.劣(zhuó)拾.级(shè)虐.杀(nüè)自惭形秽.(huì)D.孵.化(fū)争讼.(sòng)订.正(dìng)奄奄.一息(yǎn)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部署松驰别出心裁再接再厉B.震撼取缔谈笑风生破斧沉舟C.遐想云霄出人头地披星戴月D.脸颊哂笑委屈求全粗制滥造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沈星舍己救人的高风亮节....,既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B.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C.雅安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全力援助灾区,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D.松山湖沿岸,百花齐放,绿柳如烟,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宰尽天下打呜的公鸡,就能阻止黎明的到来?B.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C.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脚踏实地挣来的。

D.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6、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8届高三5月份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问题详解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8届高三5月份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问题详解

宁波“十校”2018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3.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春节热映的《红海行动》无论在武器系统的使用上还是在人物的军事技术方面,都尽量做到真实。

虽然影片.(piān)中的舰载无人机是目前装备中所没有的,坦克漂移射击也略有夸张,但是融合在整体故事情节中,并不凸兀,所以也不会让观众过于挑剔.(ti)。

B. 现在的老人特别注重养生,一方面是老人们观念的改变,渴望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他们“贪生怕死”,怕生了病拖累.(lèi)子女。

有时生了病,能瞒.(m án)就瞒着,老俩口自个儿照料着,也就过去了。

C. 时下,让孩子提前走出国门享受国外优质教育,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国际课程班应.(yìng)运而生,而某些机构根本没有招生资质,只是打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幌子欺骗学生。

因此,广大学生和家长不要因各种招生中的噱.(xu é)头而贸然选择。

D. 小满一到,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ch ōng )打,用油车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蚕宝宝开始结茧,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sh āo )丝:这份对收获的热盼是最让人不能自己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雨后春笋....,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

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

【甲】 “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

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挑条马面裙,配上素色衬衣,做个发簪盘发,在古风景点打卡,同烂漫山花合影……这个春天,中式穿搭受到青睐,成为游园踏春的一道风景。

提起中式服装,人们可能会想到立领、对襟、盘扣等设计,棉麻、真丝、夏布等面料,提花、扎染、刺绣等工艺……这些经典元素,共同成就其典雅端庄。

如今受欢迎的中式服装,多保留了传统服饰的大体形制和诸多元素,但却并非简单复制,而是结合当代审美和着装习惯进行了改良。

比如,有的设计师对旗袍的腰线和下摆做宽松处理,方便人们日常穿着;有的厂商对马面裙面料组织和压褶工艺进行调整,使其便于机洗。

在传承基础上融入现代风格和技术工艺,既不失复古优雅的质感,又更添时尚活力、好看又好穿,赋予了中式服装新的生命力。

一段时间以来,在消费市场上,以汉服为主要代表的中式服装一直不乏拥趸。

近期,随着马面裙等走红、出圈,“新中式"服装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旅游景点到城市商圈,从婚礼仪式到朋友聚会,中式穿搭愈发常见。

这体现在供给端——订单源源不断,厂商开足马力、加紧赶工;反映在销售端——在商场门店、线上直播间,相关产品成为畅销款。

有数据显示,在山东曹县,今年以来汉服网上销售额超12亿元,1—2月马面裙销售额超5亿元。

从款式设计、材料选择,到生产加工、包装营销,中式服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款式更时尚、价格更亲民,实现了销量、口碑双丰收。

“新中式”走红,为文旅融合打开了新思路。

以汉服为例,除了汉服生产销售,汉服租赁、写真拍摄等周边产业也蓬勃发展,还与剧本杀、演绎剧目等有机融合,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五)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五)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五)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祭侄文稿》改后定稿234字。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作品,更不能为一次普通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篇字字血泪,激情汹涌,忠肝义胆,的英雄史诗! 颜真卿时年五十岁,以他浓烈的家国情怀、非凡的书法功力和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的三重书写:它的第一重书写是历史书写,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留下了千古镜鉴;它的第二重书写是精神书写,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牺牲精神抒写了英雄礼赞;他的第三重书写是文化书写,为中国书法写下了至刚至烈、真气充满的不朽篇章,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跨越千年的辉煌与感动。

()。

颜真卿出身名门望族。

颜氏家族,自西晋迄唐,以儒雅传家,重在学识,尤以训话、书法见称于世。

颜氏子孙严循家训,步趋唯谨,研习经史,探讨小学,相延而为传统。

颜真卿曾伯祖颜师古,官至秘书监。

少承家业,博览群书。

唐太宗命颜师古考证《五经》,他一一加以。

其颁行之后,朝廷用以取士,天下。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解释气吞山河更正奉为丰臬B.理解气吞山河更正视为楷模C.解释气贯长虹厘正视为楷模D.理解气贯长虹厘正奉为圭臬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时年五十岁的颜真卿,以他的深厚书法功力、浓烈的思想文化积累和非凡的家国情怀。

B.颜真卿五十岁时,以其非凡的思想文化积累、浓烈的家国情怀和深厚的书法功力。

C.时年五十岁的颜真卿,以他浓烈的家国情怀、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和非凡的书法功力。

黑龙江名校联盟2024 届高三12月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黑龙江名校联盟2024 届高三12月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黑龙江名校联盟2024 届高三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

材料一:作为情感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人的情感是自然天生的还是后天习俗培养的,换言之,基于生命科学的情感自然说或基于社会人类学的情感建构说,给情感学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视野。

正是借鉴了这样的研究视野,使得我们面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关于从“礼仪之家”的人物身上延伸出的“大旨谈情”的主题,有了新的思考。

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情感关系,常被视为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的象征性对峙。

木石表示质朴,金玉表示富贵。

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金项圈之于薛宝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是摆在故事主体的明面中,而金与玉的相配,又是被薛宝钗的大丫鬟莺儿在小说中直接提及的。

但草木之于林黛玉、顽石之于贾宝玉的关系,却并没有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出生后的人间直接提及,也并不为世人所知晓,毋宁说,这是作为两人的前世传说,发生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

这样,贾宝玉最多也只能在梦中,以自己对木石姻缘的认同,来抗争世人熟悉的金玉姻缘。

同样,当我们解释贾宝玉对林黛玉倾情相许时,固然可以从理性角度,来分析林黛玉不说让贾宝玉追求功名富贵的混账话,以说明叛逆者的共同志趣是感情的基础。

但他们第一次见面,彼此都有久别重逢的熟悉感,似乎又不是理性所能解释得清楚的,从而让这种近乎神秘的感觉,给男女情感互生爱慕的非理性留出了空间。

男女之情在《红楼梦》中虽然占有最大的比重,但没有缺席的亲情、友情,在《红楼梦》中同样有着耐人寻味的呈现。

2018届高三语文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试题

2018届高三语文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试题

2018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单一国家已经难以独自面对全球性经济问题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图。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表明,这一伟大创举是对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超越与创新。

它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帮助各参与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

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组合练20含解析

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组合练20含解析

组合练20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立意(50分钟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18年3月18日,李敖在台北不幸过世,李敖在中国文坛上虽非________,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

他的杂文运用________的艺术概括力,反封建、骂暴政、揭时弊,呼吁政治民主,鼓吹言论自由。

其文谈古论今,惊世骇俗,以思想的敏锐、见解的独到、谈吐的坦荡而自成一家之言,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________。

A.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实至名归B.出类拔萃出神入化名副其实C.鹤立鸡群出神入化名副其实D.鹤立鸡群不同凡响实至名归解析鹤立鸡群:像鹤站立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类拔萃:品行、才干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

不同凡响:不同于一般的声响。

多形容人或事物的出众、出色。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实至名归:做出了实际的成绩,就会得到应有的声誉。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

答案 D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棚、猪舍、菜园、山川流水、日月星辰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

②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

③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

④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

⑤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

⑥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

A.②⑤③⑥①④B.③⑥②⑤①④C.②⑤①④③⑥D.⑥③②⑤①④解析③说神话和传说无处不在,引出⑥这一中心句。

②⑤是解释“我”喜欢的原因,⑤“而且”表明递进,⑤紧接②。

①④说神话对“我”的影响,①是写记忆中,④是写笔下,所以④在最末。

《大学生》阅读答案

《大学生》阅读答案

《大学生》阅读答案
《大学生》阅读题
1. 上文第②段中,书的量词用的是“本”,而③、④、(25)等段中都是用“套”,第②段中量词是不是用错了?为什么?
2. 第④段中,营业员说“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3. 第⑨段中的加点词“摔”换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4. 第⑩段中,营业员为什么“为难”?
5. 文中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请”那位大学生代他“怕考语文”的儿子去考技校,是因为: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26)段中,“大学生已经消失”的意思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28)段“他轻松地说”中“轻松”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阅读题答案:
1. 没错,从第⑥段可知那是一套中的第一卷
2. 这是就《鲁迅全集》的价值而言的
3. 不好,用“摔”更符合人物自恃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特点
4. 因为他已答应给大学生把书留着
5. 大学生爱好文学;监考的是熟人;大学生与他儿子长相差不多
6. 他冒名顶替去考技校,身份临时改变;这种舞弊行为不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形象
7. 他经受了一场人格的考试,卸下了思想包袱,所以轻松。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皖西南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检测联考试题(含解析)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皖西南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检测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皖西南名校2018年高三阶段性检测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今时代,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和功利他的问题,人们心理上的和谐与健康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有的甚至处于空虚状态。

为此,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剂良药。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总是要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成为不少志士仁人共同的生活信条。

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

我们所说的有理想,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又包括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它包括时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也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

事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主要是指人们依据社会分工和个人条件等状况,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的选择,以及事业目标及其追求。

生活理想主要是指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等等。

社会理想、事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有理想,就是既要有远大的社会理想,又要有正确的事业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

就进取精神来说,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不是一时的冲动,而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长期的一贯的生活方式。

朱熹说:“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

其止莫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特剐建在艰难困苦的处境中.更应该经受磨难和考验。

自强自勉、积极向上,切不可自暴自弃、半途而废。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上,那些伟大的创造和成就,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伴随着挫折和磨难,那些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和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一些不甘现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

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青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青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艺术家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或生活中可能有的人、事为基础创造艺术真实。
总之,艺术创作就是从“个别”开始的,作家经过艺术虚构,对“个别”进行改造与加工,使“个别”鲜明化,同时使“个别”中的“一般”深刻化,塑造出艺术典型,从而创造出艺术真实。
(摘编自龚耀生《艺术真实与典型的辩证关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家借助艺术虚构的手法,创造出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
202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
2024.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是辩证统一的。要想创造出艺术真实,一般来说既不能没有生活真实也不能没有艺术虚构。虚构而达不到艺术真实,或真实而没有虚构,都要不得。离开了生活真实,就没有正确的艺术虚构;离开了正确的艺术虚构,就没有更高的真实,即艺术喜实。正如歌德所说,“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产生一个更高真实的假象”。达不到艺术真实的虚构是对艺术真实的歪曲,是对生活规律的背离,是虚假的艺术。要想做到艺术虚构与艺术真实的完美融合,艺术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洞察生活本质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敖的大学时光》阅读答案
李敖的大学时光
祺文
⑴1954年9月14日,李敖走进台湾大学校园,19岁的他抬头看蓝天白云,左顾右盼郁郁葱葱的棕榈树,台湾大学校园的美景立刻抓住了青年的心。

大学是个性张扬的地方,大学是思想奔放的地方。

李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手脚干一番了。

⑵正如他在诗《胆》中所云:我走我的路,别人怎能管?只手打天下,一身都是胆。

⑶临到上课,不到二十岁已博览群书的李敖极为顽皮,专挑老师的错。

⑷教“刑法总则”的老师讲到李大钊的死,讲错了,李敖立刻纠正。

教英文的老师满口上海腔,把“Liberty”念成“喇比利台”,李敖听了当场大笑。

教“经济学”的老师有一次被李敖劈头大声问道:“三民主义到底有没有缺点啊?”他应声脱口而出:“当然有啊!”李敖追问:“缺点在哪里啊?”他厉声回答:“我不敢讲啊!”全班为之哄堂大笑。

而这位老师更是李敖纠正的对象,两人甚至在课堂大吵过。

⑸李敖看不起别人,不喜欢上课,连考试都懒得应付。

大一时八门课,有三门不及格,甚至连中文都差点不及格。

大一总成绩,第一学期只有71.31分,第二学期只有65.45分,成绩之烂,一望便知。

但李敖从不作弊,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屑,而且他觉得自己也不需要好成绩,他觉得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比获得一个好成绩更重要。

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敖始终自认为有学问,只是不屑上课和应付考试而已。

⑺那时候,香港有本杂志《大学生活》称台大有“四怪三丑”,而“怪丑之尤”便是“长袍怪”李敖,可见李敖在台大的确特立独行,够狂够野。

他自己更宣称: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没见过文学院那穿长袍的,除非他是瞎子,可瞎子也得听说过李某人,除非他还是聋子。

⑻为什么大热天穿长袍?李敖有自己的理论,他在《长袍心理学》一文中自述他穿长袍时的情状:一袭在身,随风飘展,道貌岸然,风度翩翩然,屈指算来,数载于兹矣!不分冬夏,不论晴雨,不管女孩笑于前,恶狗吠于后,我行我素,吾爱吾袍。

⑼在法律系学习了287天后,李敖突然向所有人宣布——弃法从文,重考文学院!
⑽李敖本来志在学文,不在弄法,只因几分之差,没考入台大文学院,进入法学院。

但台大学生不能重考本校,得先自动退学才成。

退学后李敖恶补数学,考了59分,得以在1955年考入台大文学院历史系,从此告别了法学院。

⑾当他走进文学院的课堂后,很快又发现这里的学者根本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神通广大,六七个外文系的大一英文教师都搞不清美国文学家萨洛扬是谁!一个大学一年级的“饱学之士”,面对这些“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的“为人师表”们,心中的梦彻底破灭了。

⑿那个天堂般的大学怎么是这样的呢?
⒀但是这一次,李敖真的安定下来,他决定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

从此,李敖不再为台大的美景所吸引,他走上了一条与其他人“各自东西南北流”的道路,教授教他们的,李敖学自己的。

⒁李敖拿起一本书,躲进树荫里,任风儿将书吹到哪一页,他便从那里开始读,直读到“夕阳无限好”,然后回宿舍。

⒂李敖邀上好友,游山、玩水、喝酒、吵架,深更半夜在草地上大谈到天明……从这些社交活动中,李敖学到了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

⒃李敖也像文学青年一样多愁善感:为朋友纷争,为女友离去,为事业无成……他甚至尝试自杀,但终能从痛苦中走出来,锻铸出钢铁般的性格。

⒄在台大毕业答辩的时候,三个教授坐在李敖面前半小时后对他说:“李敖,你答辩通过了。

”李敖说:“你们什么也没说啊,我也没讲话啊。

”教授说:“我们知道一开口肯定会被你驳倒的,所以还是不说了。


⒅李敖用他的“我行我素”,达成了无人管的心愿。

(选自2009年11期《意林》)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对教“刑法总则”、教英文、教经济学的老师,李敖在课堂上都进行刁难,这说明李敖年轻气盛,对老师很不尊重,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B.李敖拿着书,“直读到‘夕阳无限好’,然后才回到宿舍”。

这“夕阳无限好”,一语双关,一是说李敖喜欢文学,一是说其勤奋好学。

C.李敖看不起别人,不喜欢上课,懒得应付考试,始终自认为有学问,但考试成绩却很烂,这体现了他有些孤傲自许、不知高低的一面。

D.面对这些“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的“为人师表们”,李敖心中的梦彻底破灭了,这是李敖觉得台大的老师们水平太差。

E.本文多处引用李敖自夸或自嘲的文字,几乎是在笑谈中,将其形象特点展示在了读者面前。

这种处理方式很适合描写李敖这样的人物。

(2)文章第一段引用李敖的诗《胆》,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

(6分)
(3)从文章中,我们能看出李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加以归纳。

(6分)
(4)文章第17自然段,写了李敖的毕业答辩一事,有人认为这一情节“看似荒唐无稽,实则合情合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参考答案:
12.(1)答案:(1)选E给3分,选B给2 分,选C给1分,选AD不得分。

(A 项“这说明李敖年轻气盛,对老师很不尊重,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错,这是为了说明李敖博览群书,极为顽皮。

D项李敖心中的梦彻底破灭的原因错,原因是李敖这个“饱学之士”觉得,想在这里学到知识是不可能的了。

C项“这体现了李敖有些不知高低的一面”错,这是为了体现他的孤傲自许,特立独行。

)
(2)(2)①总体概括了李敖张扬的个性,奔放的思想。

②引出下文对李敖个性形象的细致描写。

③引述李敖本人的诗歌对其个性进行描述,使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每点2分)
(3)①博闻广见,但有点孤傲自许。

比如他上课极顽皮,专挑老师错,连考试都懒得应付。

②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不愿人管,不在意别人想法。

比如大热天穿长袍。

③勤奋好学,追求自己的理想,坚定而有决心。

比如读书从早读到晚;弃法
从文,重考文学院。

④多愁善感,但能自我解脱。

比如尝试过自杀,但能从痛苦中走出来。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观点一:我认为关于李敖答辩一事是“合情合理”的。

原因:①李敖本身勤奋好学,也学识渊博,虽然他考试成绩并不优秀,甚至可以说很差,但是老师知道他本身已具有大学毕业生的素质。

②李敖平日里在课堂上经常对老师进行刁难争辩,老师也很难辩论过他,都拿他没有办法。

③鉴于以往争辩的教训,答辩老师也不想自找难堪,因而就直接不问任何话,就让李敖直接通过了。

观点二:我认为关于李敖答辩一事是荒诞无稽的。

原因:①感觉作者是为了凸显李敖的张扬的个性而添加一处轶闻。

②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就只坐在那半个小时而不问任何问题就直接让学生通过,也实在有悖常理。

③即使李敖平日里学识再渊博,台大里也不可能找不到答辩的老师来就他的论文提出问题考问他。

况且论文答辩又不是难为学生,也并不要求教授一定要驳倒学生,只是考查学生论文真实性以及应变能力的一种方式,所以教授们大可不必尴尬地陪李敖坐半个小时就让他通过答辩。

(观点2分,原因每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

)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