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聚焦阿富汗”研究性学习案例
□安徽马鞍山市马钢矿山中学魏希和
我们设计的“聚焦阿富汗”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验目标是:以主题研究为过程,以“任务驱动”为策略,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易获性和超文本链接及交互共享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势,采用“情境—探究”方式,扩展和深化学科教学,建立“探索—迁移—创新”的认知过程,从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上探索如何建构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采取政、史、地三科综合的形式,力图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情境下,引导学生根据战争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将政史地学科的有关知识重组、综合,构成有机整体,以期在情景交融、信息获取、思维碰撞、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网络教学的备课不同于常规教学,在设计思路基本形成后,主要的工作就是要下载信息、设计栏目,组建模拟网站。将各种材料分别链接在“9.11事件”、“战争概况”、“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地理因素”、“学科观点”等栏目中。这个模拟网站和其中的网页内容,就是在信息网络平台上构建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背景和动机。教师播放9•11事件的场面和美国发动对阿富汗军事打击的新闻图片,设置“问题场”,引发思考,并聚焦到其中一点:阿富汗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教师联系政治课关于“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基本观点以及历史、地理的相关学科特点,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提供研究的范围和任务。
第二阶段:实践和体验。学生在信息网络情境中搜集和加工信息,同时开展组内合作与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提纲,用BBS发布结果。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活动是:指导学生排除干扰,把精力集中到当前研究的问题上;帮助学生寻找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网页和栏目;引导学生学会快速浏览网页,择其关键处复制并粘贴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帮助学生以现有材料为依据,提炼、升华,生成自己的观点,并在组内讨论,达成共识。
第三阶段:表达和交流。利用信息网络工具交流和研讨,与同学分享成果。我们的作法是:①各组论文提纲传入教师机。②大屏幕显示,小组发言人演讲。③师生讨论、评价。既要评价活动成果(小论文提纲),更要评价活动过程。比如收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路径、速度、广度、准确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及小组合作程度(分工是否合理,参与是否全面,讨论是否热烈等)。
最后教师做简短教学总结:研究性学习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而是重在发现更多的问题。我们必须自觉地利用越来越普及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布置作业,以“阿富汗战争爆发的原因”为题,继续利用网络资源,每人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时政小论文。
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实验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实现了教与学模式的突破。为了将这一模式进一步完善,我们对教学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1. 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的地点在我校的网络教室,配备有60台网络计算机,学生一人一机。在这里,计算机不是教师专用的授课工具,而是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模拟网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置身于信息时代,揿按鼠标,打开网站,精彩的新闻图像、逼真的动画演示,构筑了一个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真实的学习环境。
信息网络教学环境的构建也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学生的“网络兴趣”具有很强的可塑
性。如果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发网上资源、建立学校的网上资源库,确定主题、指定网站、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入网络的“正门”,那么,信息技术教育就可以建构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在开展这次“主题教学”时,很多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网络高手”的才干,争着在课后帮助老师搜寻有关网站,下载有关素材,是师生的共同劳动使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了“聚焦阿富汗”的模拟网站及网页内容。实际上,很多学生早已学会驾驭“网络快车”,他们需要的是学习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建构信息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学习方式,这显然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2. 师生角色分析
本次实验以学生自主学习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的模式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信息网络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可能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全才”,教师完全有可能被学生“问倒”。“我们一起来研究”、“你打开某某网站,也许能找到相关资料”、“你去问某某同学,他对这个问题有研究”等等,将是新环境下的教学常用语。
当然,这种角色的转变并不是削弱教师的地位,如果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和交流,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无疑。必须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台上的“主演”变成场内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组织工作都将大大增强。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正如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的人,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以师生间的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和鼓舞教育的对象。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为适应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需要,不能仅仅以制作几个孤立的CAI课件为满足,而是要整合学科素养与信息素养,要熟悉任教学科的在线资源,要提高自己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要掌握如何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新方法。
3. 课件模式分析
通常开发的各种演示型CAI课件(包括国内很多软件公司开发的所谓“精品课件”),不论是深入浅出地演绎教材重点、难点,或者是形象直观地再现教材内容,虽然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技术层面上已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从教育思想的角度审视,其不足之处在于:大都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学生的自主认知。
而本次教学实验的课件概念不再局限于辅助课堂教学的范畴,已成为辅助课程学习的软件(Courseware)。课件的基本形式既是一个模拟网站,也是一个智能化的学习资源库。通过超文本(Hypertext)技术把相关内容以网页的形式联系起来,有助于学习者进行跳跃式的发散思维;运用栏目检索功能,又可以把发散的思维聚焦于某一点;通过网络传输功能,无疑为学习者的多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这就为开展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创造了条件。
从技术层面上分析,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学习课件系统应当具有以下功能:
①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Based Learning)。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就可以通过网上检索,不受时空限制而且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进行高效的学习。
②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在技术本质上是数据库系统和情报检索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它能按照学生提问(关键词搜索),从学科数据库中检索出大量有关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