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时代的变与不变

合集下载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业正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全域旅游是指旅游业在整个地区内开展旅游活动,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和优势,以提升游客体验和地方经济为目标,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兴起将带来旅游业的全新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一、全域旅游的意义1. 提升游客体验全域旅游注重整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和协同开发,使游客在同一地区内能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不再局限于单一景点的游览,而是可以在一个地区内尽情畅游,体验自然风光、文化遗产、特色美食等多种旅游资源,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将地区内各种资源整合利用,从而能够更大程度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兴盛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为地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3. 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更注重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避免对地方资源造成过度开发和破坏,提倡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理念,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二、全域旅游的实践案例1. 中国的乡村旅游中国的乡村旅游正是全域旅游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过去,游客对乡村旅游的认知局限于单一的农家体验,如农家乐、农业观光等。

而现在,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2. 欧洲的地区旅游欧洲许多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

比如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不仅以雪山滑雪为特色,还开发了多种四季旅游项目,如冬季滑雪、夏季登山、秋季观光等,形成了全年吸引游客的旅游产业链。

3. 海南的海岛旅游海南作为中国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也正在探索全域旅游的发展之路。

除了传统的海滨度假区、热带雨林、温泉养生等旅游资源外,海南还在大力发展国际化的免税购物和休闲度假产业,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选择。

关于全域旅游的解读

关于全域旅游的解读

关于全域旅游的解读一、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1.景区空间的转变一是传统景区旅游旺季拥挤时段,人们偏向城市、商业文化街、乡村旅游等休闲旅游转变。

二是人们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碎片化和交通便利化,旅游空间更为广阔。

三是人们旅游活动内容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

2.休闲消费的需求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人们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和体验,因此须有创新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业来顺应需求。

3.产业升级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产业增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6.1%。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活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双重性,在第三产业升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旅游业以“互联网+”、“旅游+ 项目带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4.政策出台的指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提出,明确提出培育旅游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产业”的双重载体。

二、全域旅游的提出时间及示范创建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正式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

随之,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

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涵盖陕西3个市和10个区县,分别是:宝鸡市、汉中市、韩城市、西安市临潼区、咸阳市礼泉县、渭南市华阴市、延安市黄陵县、延安市宜川县、榆林市佳县、安康市石泉县、安康市岚皋县、商洛市商南县、商洛市柞水县。

三、全域旅游的主要内涵(一)全域旅游定义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指引1.产业围绕旅游转: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共荣,旅游关联产业在布局中需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2.产品围绕旅游造:围绕市场需求,着力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实现产品围绕旅游造,打造产品的全域化发展;3.结构围绕旅游调:加大旅游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招商引资,旅游业引领第三产业比重加速提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4.功能围绕旅游配:区域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围绕旅游业发展合理配置;5.民生围绕旅游兴:切实增强区域旅游产业实力,使旅游业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

未来5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未来5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未来5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中国推进“全域旅游”的步伐将更加务实、坚定。

向全域转变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目前,国家旅游局已公布了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内先行先试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以全域旅游开创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年多以来,国家旅游局围绕全域旅游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等多个文件,除此之外,在“十三五”旅游规划文件中均围绕全域旅游开展工作部署,加大了政策扶持的力度。

同时,全域旅游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云南省委书记陈豪、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咸辉等多位党政“一把手”纷纷力推,全域旅游已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全域旅游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提到,除了发展模式的转变,全域旅游时代也带来了管理体制的革新,“从过去部门的单一的管理体制,要过渡到现在的综合管理体制,适应这个综合产业、综合需求的一个体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7年两会部长通道谈到的就是“1+3+X”的综合管理模式。

“1”是指旅游局“升格”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

从2009年海南省旅游局更名为海南省旅发委,到2017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9年来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

“3”是指“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局旅游分局”。

国家旅游局与各地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

旅游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使得旅游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了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旅游模式也逐渐兴起,全域旅游成为了新的时代潮流。

全域旅游,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模式,将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将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文化和农业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出一种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健康养生、体育休闲等多种旅游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旅游资源得到统一整合,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全域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和利用。

在过去的旅游业发展中,往往是依托某一特定景点或者景区进行开发,这就导致了其他地区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而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各种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和利用,不再只是依托某一特定景点,而是将周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乡村景观等进行整合,形成多种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全域旅游也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农业旅游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减少,农业产业面临着发展困难。

而全域旅游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农业旅游的方式,将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整合起来,吸引游客到乡村进行度假休闲,体验农耕文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也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全域旅游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在全域旅游的实践中,往往将文化资源纳入到旅游产品中,通过文化体验、人文讲解等方式,使得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等,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也通过旅游产品的推广,将当地的文化和传统推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增强了文化自信心,提升了地方的文化软实力。

全域旅游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升级和提升。

在过去,旅游业往往是依托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而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旅游业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不再只是提供观光旅游的服务,更多的是提供健康养生、体育休闲、乡村体验等多种旅游产品,提升了旅游业的品质和水平。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龙源期刊网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作者:来源:《中国新时代》2019年第01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經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已经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

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国内和入境旅游人数超过5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都将超过10%,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预计2018年,国内和入境旅游人数有望超过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预计突破6万亿元,旅游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新解决旅游就业100万人。

40年来,中国旅游的发展路径基本上是以建设景区、景点、宾馆、饭店为主,可称为“景点旅游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催生了中国现代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呈现了排浪式和井喷般发展的局面。

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我国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而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为指导各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2018年3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在接受采访时说:该《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一次新提升。

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这是一个涉及到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性发展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各方共同探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我市全域旅游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市全域旅游的现状在我市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比如黄山、九华山、蒙山、龙川、古楼、枞阳鹫峰等等,这些景点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给我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另一方面,我市的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1.景区设施和服务更加完善的需求。

虽然很多景区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增加了新的游玩项目、完善了游客服务等等,但仍然存在游玩安全问题、游客用餐条件差等等问题,特别是在节假日,容易形成旅游资源过度利用现象。

2.旅游信息化程度不够高。

在全球互联网时代,旅游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下旅游消费者选择目的地和出游方案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我市在旅游信息化方面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没有很好地把握好目前这个机遇。

3.旅游环保措施不够到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突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市的旅游环保工作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旅游垃圾管理、能源使用等方面需要加强。

二、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旅游产品、旅游提供者、旅游政策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

具体如下:1.在旅游产品上,我市需要更注重文化旅游,发挥好黄山的文化内涵、文化元素,更好地推广我市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2.在旅游提供者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管理和培训,使他们具备更丰富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同时要倡导旅游从业者勇于创新,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3.在旅游政策方面,我们需要从破解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入手,加大对旅游业的关爱程度,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全域旅游的作文素材

关于全域旅游的作文素材

关于全域旅游的作文素材
文章标题
1、摆脱门票依赖,发展全域旅游
2、全域旅游,资源整合不容缓
文章开头
示例一
一直以来,许多地方发展旅游主要是建景点、景区以及完善周边饭店、宾馆等配套设施。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产业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以抓点方式为特色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示例二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推动我国旅游业取得更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推进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增长点和有效抓手。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文章结尾
示例
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抓住难得机遇,在旅游产业建设中落实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实现旅游产业的良
性发展。

全域旅游特点、规划要点分析

全域旅游特点、规划要点分析

一、全域旅游的特点1休闲时代催生全域旅游随着生产力进步,人们用更低的成本和时间即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相应就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结余资金用于休闲娱乐。

在我国,工薪一族是休闲旅游的主体,同时也受到休假时间和旅游成本的综合约束。

一年52周,毕竟以周末居多,周末时间限定了一个基本的同心圆出行区域;同时大众收入水平也受到社会生产平均成本的限制,这两点因素综合制约着休闲旅游的出行距离和产品类型。

因此,大中城市的郊区、都市圈地带成为主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与知名景区的人山人海、高昂成本相比,人们对休闲旅游的期待,是惬意的、轻松的,用专业术语描述,就是人均景区面积要足够宽松,相应地,“景区”的总面积就会很大,如果再考虑一些季节性产品对空间资源的占有(如季节性花海)、以及远景画面的营造所占有的全域一般以某一个行政区域为界。

2全域资源全新价值观全域资源是一种资源价值观,就是把区域内所有要素均作为旅游资源或其构成要素、或影响要素的资源观。

规划需在识别、评判的基础上,对有利要素采取改造、利用、组合、提升等手法,使其发挥旅游资源价值;对不利要素采取屏蔽、转化等手法,消除其负面影响。

全域资源包括已评定的各类景区、旅游区、森林公园等,也包括大量“编外”的“非景区”、“非旅游区”。

这些编外资源,包括山川、水系、道路、村落、城镇、田园、林地、野生动植物、各类设施等;还包括非区域性的星空、云天、海域等资源;以及各类生产活动,如农业、养殖业、林果业、矿业等。

全新价值观,是认为全域资源具有新的休闲旅游价值的观点。

理论上,每一处资源都有自身的价值。

以村庄为例,虽然区域内大量的村庄有着较高的相似性,但随着其离城市的距离不同,分别具有了人流大小、安静等不同的价值属性,再结合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背景,便可以针对不同的市场客群,策划不同的旅游产品。

3全域景观,追求艺术美全域资源要求区域内所有可见形象具有基本的、背景化的、最低限度的美感,尽量避免消极画面、消极因素,并主动发现、营造若干具有艺术性、美观性的画面、景观以及观景点。

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王芳菲 王取银(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摘 要:全域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全社会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践行全域旅游也能够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梳理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案例、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结构、全域旅游的动力机制和支持因素这六个研究领域进行归纳与述评,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增强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从供需结合角度进行考察和选取典型地区案例等。

关键词:全域旅游;综述;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合理流动、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丰硕,落地实践可圈可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全域旅游作为国家战略和发展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回顾近年来关于全域旅游文章,把握全域旅游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对拓宽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域旅游文献研究概览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全域旅游”,从总体上把握文献数量和主题分布,从文献数量来看,2013年之前文献数量非常少,2013年开始逐渐增长,2016年激增,从2017年至今每年新增文献数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文献的主要主题来看,排名前10位的主题有“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业”“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全域旅游文献研究分析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和下载全域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概念研究,注重筛选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创新性的文献,应用研究搜索范围较为广泛,并主要注重近几年的研究。

笔者对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类、提炼和综合分析后,发现关于全域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板块。

(一)关于全域旅游的理论认知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可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由厉新建等在2013年正式提出,指出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1]。

奇创研究县域旅游发展呈现五大趋势之全域旅游

奇创研究县域旅游发展呈现五大趋势之全域旅游

县域旅游发展呈现五大趋势之“全域旅游”什么是“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把行政区当做旅游区;全部区域一体化发展旅游;将目的地作为一个大的景区;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目前;全国有90多个区县市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有3个省提出旅游全域化试点工作;全域旅游正从一种概念走向实施..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1.景区泛化的“大旅游”景区泛化的“大旅游”产生;一方面是传统景区旺季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游者的舒适度;于是形成了人们在旅游旺季选择不去传统景区而到城市、乡村、商业街等进行旅游休闲;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的碎片化以及交通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景区的界限;人们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因此;空间的全景化;成为大旅游时代的一种趋势..2.国民休闲的“大市场”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传统出游两个基本条件有闲时、有闲钱“两个闲”中“有闲时”将更加有保障..而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渐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转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3.产业升级的“大产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升级的大产业发展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作用..因此;以“出游型消费经济”进行全域全产业融合;发展“泛旅游产业”;能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4.顶层设计的“大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双重定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两手都要抓;只抓旅游事业;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难突出;只抓旅游产业;如同抓工业没有考虑环境影响一样;会产生很大很深的社会负面影响..5.全域城市化的“大战略”党的十七大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全域城市化的战略目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市场前景广阔、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可持续发展关联带动功能、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多强等优势;对城市镇化是最直接有效的推动力..因此;全域旅游是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1.创建一体化的旅游品牌:突破旅游发展的局限;融区域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各方于一体;形成全域一体的旅游品牌形象..通过旅游品牌建设盘活资源;以第三产业创新一、二产业发展;进而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2.旅游发展上突破景区概念局限;完成景点旅游——全域旅游时代的过渡..产业布局上完成产业要素的转型和升级;以第三产业创新一、二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上从城市建设到城市发展公共体系;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同时发展强化了城市游憩的功能..全域旅游体系:伴随全域旅游发展的实践;特别是产品的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实践;全域旅游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从旅游产品体系、实施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三方面打造区全域旅游体系;进行旅游品牌营销;综合促进农、文、旅跨越性发展和产、城、旅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全域旅游发展背景旅游季节性的问题、现状及对策-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全域旅游发展背景旅游季节性的问题、现状及对策-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全域旅游发展背景旅游季节性的问题、现状及对策-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全域旅游论文范文第六篇:全域旅游发展背景旅游季节性的问题、现状及对策摘要:季节性是旅游业的固有特征之一。

季节性影响旅游地的需求波动,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如何积极地缓解并应对旅游地的季节性是关键问题。

本文结合当前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通过文献分析,从旅游季节性的概念内涵、形成原因、特征和影响4个方面进行回顾梳理,对旅游季节性的缓解对策进行再思考。

研究表明:(1)全域旅游改变了景区点的小范围旅游,从旅游供给侧的角度对目的地的资源、环境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整合,有助于缓解旅游地的供需矛盾,进而对季节性产生影响;(2)全域旅游整合旅游地的资源,创设适合多时空休闲旅游的产品体系,为缓解旅游季节性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季节性;休闲旅游;供给侧;作者简介:*刘爱利beyondtour@;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130);Abstract:Seasonality is one of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The demand fluctuation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is affected by seasonality,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economic,soci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How to actively alleviate and deal with the seasonality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is the key issu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holistic tourism,this paper reviewed literature and sorted out the concept connotation,formation cause,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tourism seasonality,and reconsidered the mitigation measures of tourism seasonality.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1)holistic tourism changed the small-range tourism of scenic spots,integrating resources,environment,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from the supply-side perspective can help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tourist destinations,which affect the seasonality of tourism.(2)Holistic tourism integrated the resources of tourismdestinations,creating a product system suitable for multi-time and space leisure tourism,a new perspective was provided for easing tourism seasonality problem provides.Keyword:holistic tourism; tourism seasonality; leisure tourism; supply-side;0 引言季节性是旅游业的显著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旅游流在特定时段内的大量聚集,而在其他时间段则游客稀少。

全域旅游时代的变与不变_李志飞

全域旅游时代的变与不变_李志飞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第31卷2016年第9期合和行业跨界,催生新业态,实现旅游产业创新和跨行业、跨部门的旅游管理。

5.智慧旅游拓展全空间旅游全空间的旅游发展并不是要在区域内全面开发,而是要跳出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实现从景点旅游向无景点旅游的拓展。

空间的拓展不是简单的地域上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空间范围内旅游功能的拓展。

全空间的旅游需要智慧旅游的支持,智慧旅游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区域的全域信息化,能够为游客提供全空间的旅游信息查询、旅游体验、行业监管、要素整合等,从而实现区域旅游空间的拓展。

三、信息化视角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策略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多方支持,全域信息化是其中的重点,发展中需要良好的理论指导、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区域智慧旅游。

通过智慧旅游实现面向游客的全时空的旅游服务,面向企业的信息化运营和管理,面向管理部门和行业的协同。

1.强化理论研究和创新我国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都是在最近几年提出的,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要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的发展,协调两者间的关系,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智慧旅游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现代技术为支撑,尤其是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2)满足游客的信息需求;(3)方便的旅游管理和决策。

这不仅要从技术上解决旅游管理、旅游决策、旅游营销的问题,而且要从理论上解决智慧旅游的构架和应用模型,这些都需要旅游信息科学来完成。

旅游信息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和一种理论体系,它是用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理论①。

全域旅游的提出为旅游信息科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接口和动力,为实现超平台的学科体系的发展,必然利用现代科技对接全域旅游,推进旅游信息科学理论的创新,这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2.推进顶层设计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不断实践,但是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智慧旅游建设中需要顶层设计。

全域旅游的提出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也对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全局,协调游客、居民、企业、政府等之间的关系,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其他产业的融合,实现旅游一体化和全域化的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的“变”与“不变”

发展全域旅游的“变”与“不变”

发展全域旅游的“变”与“不变”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业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在人均GDP偏低的工业化初期,旅游业的发展适合以小众旅游、观光旅游和景点旅游为主的模式;在人均GDP较高的后工业化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则应相应升级为以大众旅游、休闲旅游和全域旅游为主的模式。

全域旅游时代的四个变化1、二元世界变一元空间过去说到旅游发展,往往就变成景点发展。

搞好旅游好像就是搞好景区景点内的事,这已经是狭隘的旅游发展观了。

在这种旅游发展观下,目的地城市(乡村)被分割成了一个“二元世界”——旅游者世界和居民世界。

景区景点好像就是为旅游者打造的,给客人看的,一切都要像模像样,又或者是另眼相待。

景区景点外是居民的,对自己人,似乎可以马虎点。

事实表明,往往旅游业发展得越快的地方,这种二元分割越是明显。

全域旅游就是要打破这种二元世界,建立“城市就是景区、乡村就是景区”的一元空间。

因此,全域不仅是地理上的全地域概念,还是全领域、全民的概念,“处处都是旅游风景,人人都是旅游大使”。

同时,全域旅游也告诉我们,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不仅仅是服务旅游者,服务旅游经济,也是通过全方位地改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来服务本地居民,通过旅游产业链来拉动地方经济,真正实现对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无差异化,实现游客空间也是市民空间的“两空合一”。

2、门票经济变产业经济门票经济是景点旅游时代的标志,其发展结果就是景点门票的价格愈涨愈高,地方对门票的依赖愈来愈大。

理论上讲,具有资源垄断性的景区的价格弹性较低,即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相应幅度的游客量下降,这为很多景区上涨门票价格提供了信心。

然而,这是商品的价格规律,很多景区并不适用,因为很多自然或人文类的景区本质上不是商品,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应该按照准公共产品进行定价。

因此,全域旅游时代对于景区进行分类定价势在必行。

在全域旅游时代,景点门票低门槛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域旅游发展历程

全域旅游发展历程

全域旅游发展历程旅游是人们追求休闲、放松身心的一种活动,全域旅游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通过旅游来寻找乐趣和文化体验。

然而,全域旅游的真正发展始于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

19世纪末,随着交通和通信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开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

当时,人们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的体验和认识其他地域的文化而旅游。

各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旅游的经济潜力,并积极扶持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进一步便利化,旅游业开始迅速发展。

不仅仅是欧美国家,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旅游业也逐渐崭露头角。

全域旅游的概念也越来越被提出,人们开始认识到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可以促进地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全域旅游发展历程当中,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是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确立,这个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全球旅游业的组织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开始。

随后,各国开始意识到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贡献,纷纷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全域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旅游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地区或景点,而是将整个地域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这种全域视野和综合性的发展理念使得旅游业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并对相关产业链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全域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地都在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

从城市旅游到乡村旅游,从自然景观到文化遗产,全域旅游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旅游观念。

总的来说,全域旅游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文化追求到现在的综合发展的转变。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旅游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界的支持和合作,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使全域旅游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并产生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已经迎来了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全域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体验到整个目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一切可能的旅游资源,从而尽情享受到目的地的所有魅力。

全域旅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通过深度体验、文化交流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方式,让游客真正融入到目的地当地的生活中,从而实现旅游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开启,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中国,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旅游业收入的增加,同时也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要实现全域旅游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也需要旅游从业者的创新意识和服务理念。

要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对目的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旅游资源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建设旅游资源数据平台,整合目的地各种资源信息,提供给游客进行选择和预订。

也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丰富和完善目的地的旅游产品,提升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要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

全域旅游需要提供更加优质和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

为此,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也要加强对旅游服务设施的投入和管理,保障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只有提供了优质的旅游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也要加大对目的地文化和历史的挖掘和宣传力度。

目的地的文化和历史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通过深度挖掘和宣传,可以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制作旅游宣传片、举办文化展览、开展文化交流等方式,向游客展示目的地的特色文化和历史,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

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

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全域旅游是指将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功能连成一片的概念,旨在推动地区间的旅游资源互联互通与共享。

下面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历程。

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国家开始意识到单一旅游景点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开始将相邻的旅游景点进行联通,以形成更大范围的旅游地区。

这一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全域旅游概念的初步形成。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90年代全域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时期,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全域旅游概念也更加完善。

旅游局和相关机构开始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以推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

2000年以后,全域旅游概念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英国,政府提出了“旅游胜地”计划,将一系列旅游景点连接起来,以提供更全面的旅游服务。

在西班牙,政府推动将整个地中海沿岸线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目的地,引领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潮流。

进入21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全域旅游在技术支持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将各个旅游景点、旅游设施以及旅游服务机构进行互联,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旅游信息和实时服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全域旅游也逐渐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趋势。

全球范围内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加强,不同国家之间开始互联互通,形成大范围的旅游目的地。

国际旅游组织等机构也开始倡导全域旅游的理念,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目前,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通过将各个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推动地区间的旅游互联互通,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全域旅游概念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已经为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总之,全域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步形成、逐步完善到技术支持的阶段,最终成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全域旅游的推动,使得地区间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和优化,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旅游业迎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时代。

全域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新趋势,旅游业从传统的景点观光转变为了打造全新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的概念是指将旅游资源整合到一个全方位的旅游体系中,打破地理、行政、产业和企业等各种界限,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互补和综合开发,从而实现全域旅游产业的高效发展。

全域旅游的出现,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旅游业的变革离不开科技的推动,全域旅游需要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需要采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方式,以适应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在旅游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力度,为全域旅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

社会各方需要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的推广和宣传,共同促进全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域旅游带来的机遇不仅仅是对旅游业的推动,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全域旅游的实施,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全域旅游的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变革,更是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引擎。

在全域旅游的时代里,旅游业需要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和需求。

传统的旅游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游客需要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通过整合和开发各种资源,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无论是文化古迹、自然风光还是特色文化,都可以在全域旅游中融合和呈现,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全域旅游也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

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信息化视角下的全域旅游

信息化视角下的全域旅游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第31卷2016年第9期是道路交通网络和信息通讯网络。

只有建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才能解决全域旅游游客的进入问题、进入目的地后的空间分散问题,只有通过发达的道路网络才能保证每一个游客能够到达目的地的每一个供给空间和目的地空间的每一个供给主体。

只有建成互联互通、移动高效的网络系统,才能真正通过共享经济模式来重新配置、整合目的地的闲置资源,提升目的地的资源配置效率;只有通过发达的互联网络系统,才能借助线上旅游交易平台,更有效地解决好全域旅游发展中每一个产品的销售和每一个需求的实现问题。

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绝不仅仅是增量问题,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新的旅游供给,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存量问题,比如通过共享经济模式来优化旧的旅游供给,让旧的旅游供给能够在新的需求市场找到价值实现的新空间、新路径。

既要用大数据来优化增量的针对性,也要用大数据来优化存量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提升资源供给与资源需求之间的匹配效率。

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广受政府部门重视的自驾车旅游的发展,所要做的工作就不能局限在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等项目的建设上,而是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将自驾游廊道辐射范围内的已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包括通过自驾游的发展重新激活农民屋的价值,为乡村丰富的物产输入新增的市场需求等。

3.平台化发展全域旅游战略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将推动旅游景区、住宿企业等旅游企业的转型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客观冷静地思考:在休闲化、全域化时代,旅游景区的位置会不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标志性景区与非标志性景区的命运会怎么分化?未来的所谓景区跟现在的景区形态会有什么差异和变化?全域旅游显然不是一盘散沙,而是貌似无序中的有序,貌似无中心的中心化,那么旅游景区也好、住宿企业也好,应该如何实现再中心化的目标?在速度经济时代,讲究的是通过快速迭代来适应市场、赢得竞争,轻资产化、构建网状的企业生态和价值网络就成了企业运营的重要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第31卷2016年第9期合和行业跨界,催生新业态,实现旅游产业创新和跨行业、跨部门的旅游管理。

5.智慧旅游拓展全空间旅游全空间的旅游发展并不是要在区域内全面开发,而是要跳出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实现从景点旅游向无景点旅游的拓展。

空间的拓展不是简单的地域上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空间范围内旅游功能的拓展。

全空间的旅游需要智慧旅游的支持,智慧旅游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区域的全域信息化,能够为游客提供全空间的旅游信息查询、旅游体验、行业监管、要素整合等,从而实现区域旅游空间的拓展。

三、信息化视角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策略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多方支持,全域信息化是其中的重点,发展中需要良好的理论指导、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区域智慧旅游。

通过智慧旅游实现面向游客的全时空的旅游服务,面向企业的信息化运营和管理,面向管理部门和行业的协同。

1.强化理论研究和创新我国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都是在最近几年提出的,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要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的发展,协调两者间的关系,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智慧旅游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现代技术为支撑,尤其是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2)满足游客的信息需求;(3)方便的旅游管理和决策。

这不仅要从技术上解决旅游管理、旅游决策、旅游营销的问题,而且要从理论上解决智慧旅游的构架和应用模型,这些都需要旅游信息科学来完成。

旅游信息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和一种理论体系,它是用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理论①。

全域旅游的提出为旅游信息科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接口和动力,为实现超平台的学科体系的发展,必然利用现代科技对接全域旅游,推进旅游信息科学理论的创新,这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2.推进顶层设计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不断实践,但是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智慧旅游建设中需要顶层设计。

全域旅游的提出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也对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全局,协调游客、居民、企业、政府等之间的关系,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其他产业的融合,实现旅游一体化和全域化的发展。

智慧旅游的建设更是要高瞻远瞩,其建设不仅要稳扎稳打,分步实施,更要在建设之前按照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架构规划和运行环境规划的内容标准做好顶层设计,避免走弯路和资源浪费。

3.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发展最重要的是建好基础设施,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证,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才可能推进。

在智慧旅游的层面,信息基础建设非常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资源,更是智慧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和完善更离不开高水准的通信网(由光纤PSTN、同轴电缆、以太网线及其管道资源等组成)、无线基站、中继设备、计算和服务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支持。

推进高质量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智慧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作者系该院教授,第二作者系该院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16-07-22)全域旅游时代的变与不变李志飞(湖北大学商学院旅游系,湖北武汉430062)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09.012以2016年1月29日于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关于全域旅游的讲话为标志,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

以2016年5月26日在浙江桐庐召开的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为标志,中国旅游业发展全面进入全域旅游时代。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同样,旅游业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在人均GDP 偏低的工业化初期,旅游业的发展适合以小众旅游、观光旅游和景点旅游为主的模式,在人均GDP 较高的后工业化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则应相应升级为以大众旅游、休闲旅游和全域旅游为主的模式。

应如何准确把握全域旅游这一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地方应如何正确地进行全域旅游的创建?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四变”与“三不变”。

一、全域旅游时代的四个变1.二元世界变一元空间过去说到旅游发展,往往就变成景点发展。

搞好旅游好像就是搞好景区景点内的事,这已经是狭隘的旅游发展观。

在这种旅游发展观下,目的地城①李君轶,张柳,孙九林,杨敏.旅游信息科学:一个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11,26(6):72-79.⋅⋅26旅游学刊第31卷2016年第9期Tourism Tribune V ol.31No.92016市(乡村)被分割成了一个“二元世界”——旅游者世界和居民世界。

景区景点好像就是为旅游者打造的,给客人看的,一切都要像模像样,又或者是另眼相待。

景区景点外是居民的,对自己人,似乎可以马虎点。

事实表明,往往旅游业发展得越快的地方,这种二元分割越是明显。

全域旅游就是要打破这种二元世界,树立“城市就是景区、乡村就是景区”的一元空间。

城市(乡村)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标识标牌、民居建筑、园林绿化都要采用景区的标准,同样,景点内和景点周边的治理也要采用城市的标准,设立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共治模式。

因此,全域不仅是地理上的全地域概念,还是全领域、全民的概念,“处处都是旅游风景,人人都是旅游大使”。

同时,全域旅游也告诉我们,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不仅仅是服务旅游者,服务旅游经济,也是通过全方位改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来服务本地居民,通过旅游产业链来拉动地方经济。

真正实现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无差异化,实现游客空间也是市民空间的“两空合一”。

2.门票经济变产业经济门票经济是景点旅游时代的标志,其发展结果就是景点门票的价格愈涨愈高,地方对门票的依赖愈来愈大。

理论上讲,具有资源垄断性的景区的价格弹性较低,即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相应幅度的游客量下降,这为很多景区上涨门票价格提供了信心。

然而,这是商品的价格规律,很多景区并不适用,因为很多自然或人文类的景区本质上不是商品,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应该按照准公共产品进行定价。

因此,全域旅游时代对于景区进行分类定价势在必行。

对于主题公园(温泉、滑雪)类的人造景点可以按供需进行市场定价;对于高资源垄断性的自然或人文景点(比如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应按照准公共产品进行政府指导定价,同时根据其环境容量进行预订销售;对于一般性的自然或人文景点应实行低价甚至免费。

在全域旅游时代,景点门票低门槛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景点门票低门槛并不意味着地方低收入,这是一个“放水养鱼”的道理,收入从对门票的路径依赖转变为更多的二次消费和更多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地方综合消费,更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拉动作用,通过“旅游+”使得门票经济变成产业经济。

3.迁民变安民在景点旅游时代,我们很多地方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总想把景点变成“理想国”,动辄圈地为景,然后进行景区封闭,把景区内的原住民悉数迁出,或人为造成文化村镇空心化,景区内外两重天,加剧了旅游者世界和居民世界的隔离,使得地方老百姓尤其是原住民没有在旅游发展中获得相应的福利溢出,这极大地降低了旅游业的富民效应和扶贫效应。

在全域旅游时代,景区内外的边界变得模糊,福利外来游客和福利当地居民显得同等重要,我们除了要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也要保护当地的人文生态,景区社区融合发展的社区旅游将是全域旅游时代的主流形式。

4.旅游规划辅助变先行景点旅游时代的地方旅游总体规划是部门规划,是专项规划,是城市(乡村)规划的辅助规划,主要还是解决旅游资源的产品化,旅游空间的布局和旅游线路的编排等。

全域旅游时代的地方旅游总体规划则应该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规划,在旅游规划的框架内制定城市(乡村)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

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除了应该包含上述三个主要内容之外,还应包括市政道路与基础设施的景观化、景点内外标识标牌的统一化、配套服务设施的标准化(比如厕所)、旅游线路与居民休闲路径的对接化等。

二、全域旅游时代的三个不变1.景点的核心地位不变无论是景点旅游时代还是全域旅游时代,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景点的核心地位是不变的。

一个地方要想吸引游客,核心还是要靠景点,差异化也是体现在景点。

所谓的“无景点旅游”,更多可以理解为“无门票旅游”,核心吸引物还是有的,也是最重要的。

因此,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发展,不能忽视根本,不能忽视核心景点的内容建设和完善,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也要紧紧抓住景点建设这个“牛鼻子”。

2.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变全域旅游发展并不是意味着大拆大建,不是遍地开花,更不是竭泽而渔。

全域旅游发展依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全域旅游更多的是体现各部门协同,发挥“旅游+”的协同作用,更好地提升地域的景观价值和整体福利,而不是旅游资源的遍地挖掘。

因此,全域旅游时代应更加坚守生态环保理念,控制性有序开发。

3.特色为王的理念不变无论是景点旅游时代还是全域旅游时代,特色都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生命线。

旅游的本质是求⋅⋅27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第31卷2016年第9期新求异求奇,消减了特色就是消减了吸引力。

全域旅游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地方核心自然与文化特色,并在全域范围内不断凸显、强化、放大自身特色。

旅游资源的重要特性之一便是不可移动性,这也是地方旅游特色的依托,全域旅游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不可移动的核心旅游资源进行展开,在基础设施景观化、配套服务设施标准化、标识标牌统一化、民居建筑美化等可移动资源建设上防止简单模仿,坚守不可移动的核心特色。

(作者系该系教授,博士;收稿日期:2016-07-25)全域旅游的旅游空间经济视角郭毓洁,陈怡宁(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09.013当前,“全域旅游”作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发展理念和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

在大量见仁见智的解读中,“域”被赋予了“空间”“领域”“要素”“时间”“产业”“管理”等多重含义。

笔者倾向于认为,对于“域”的理解固然不应拘泥于空间,但是“空间域”应当是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对于旅游经济系统建设的空间落实。

它意味着对于旅游产业认知从“旅游+”的产业层面递进至空间层面,从抽象的产业关联具体到了现实的空间发展依托。

为此,笔者管中窥豹,尝试从旅游空间经济系统的角度对“全域旅游”进行分析。

一、从“小旅游”“大旅游”到“全域旅游”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在独立环境中的线性演化结果,必须放置于宏观的经济发展框架下来认识。

在改革开放与经济转轨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采取的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以入境旅游为先、以景区景点为主体、以旅游线路为依托、以旅行社为组织方式的非常规模式。

而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业态的不断扩展以及旅游产业链条的重构,“小旅游”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旅游”的发展格局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