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优秀(课堂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 争
治 国
固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威天下
18
本文论证思路:
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战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进攻 “不胜”-------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去之”-------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 “人和”
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地利、人和(克敌制胜的首 要条件)
15
攻
天时
不如
地利
城 :
而
环
攻
之
守方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一方而言) 16
守
城
米粟多
:
兵
守方
城 高
革 利
攻方
池深
地利
委而去之
人和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17
(从防御一方而言)
本文借论战,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论点范围
主张(结论)
域民
19
4、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 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 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 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 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 (“得道”),这样才能“多 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 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
20
5、本篇在论证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摆出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特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 善用排比、对偶,加强语势。 内容:借论战来论“仁政”的重要性,体现 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以:凭借
之 至, 天 下 顺 之。以 天 下 之
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
之:无实义
所 顺, 攻 亲 戚 之 所 畔, 故 君
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他的寡助之君,
君子:行仁政的君主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10利。
22
合作探究
你认为 “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 作战胜利的例子?
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 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 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
23
文章内容及特色
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事例
论证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出结论 得道多助, 治国道理
失道寡助。
2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 篇文章主要论证战争胜负的条件 取决于人心的向背,突出强调 “道”的作用,即人和在战争中 的作用。
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 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 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 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
5
天时:天有利作时战的天气不时令 如地利:有地利作战的利地,理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 势;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
6
城:内城
郭:外城 环:包围
三 里 之 城,七 里 之 郭,环 而 攻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 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四面包围
道:好的政治、仁政
不 以 兵 革 之 利。得 道 者 多 助,
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寡:少
失 道 者 寡 助。
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9
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人 畔:同叛,背叛
寡 助 之 至, 亲 戚 畔 之; 多 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
而:表转折 夫:语首助词,无实义
之 而 不 胜。夫 环 而 攻 之,必 有 得
起来攻打却不能取胜。 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
是:这
天 时 者 矣;然 而 不 胜 者,是 天 时
得到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
者…也:判断句标志
不 如 地 利 也。
为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作战的地理形势。 7
12
析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中心论点。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3
1、文章开头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 出什么看法?
这两句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 问题,提出具备什么条件才最有 利于攻守,那就是具备“人和” 这个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这两 句揭示本篇的中心论点。
14
析
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3
今天我们学习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篇课文就论述了战 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 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 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 思想。
4
注音和节奏
fú guō
sù guă qī
pàn
夫郭
粟寡戚
畔
封疆 jiāng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城 非 不 高 也,池 非 不 深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
兵:兵器 革:甲胄 坚:坚固 利:锋利 米粟:泛指粮草
也,兵 革 非 不 坚 利 也,米 粟
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
委:放弃 去:离开
非 不 多 也;委 而 去 之,是 地
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
利 不 如 人 和 也。
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8
故:因此
以:凭借、依靠 封:限制 疆:疆域
故 曰,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
固:巩固 国:国防
威:威慑
固 国 不 以 山 溪 之 险, 威 天 下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
请同学们一起把课文朗பைடு நூலகம்一遍, 然后我们再来讨论问题:
11
论点 是什么
论证 为什么
结论 怎么样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攻方失利
事实 小城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论据 守方失利
城高池深兵利粮足不守
战争需 要人和
域民……
道理 论证
固国…… 威天下……
治国需 要人和
得道多助→顺 顺攻畔 施行仁政 失道寡助→畔 战必胜 才能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2
孟子(约前372一前 289),名轲,字子 舆,邹(今山东邹县) 人,战国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是儒家思想 的代表人物,地位仅 次于孔子,被尊为 “亚圣”,后世常以 “孔孟”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