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预案处置措施
一、前言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2. 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3.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
三、预案内容1. 组织机构(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成立各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流程(1)信息报告: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现场救援:救援队伍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救援。
(4)善后处置: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现场,恢复正常秩序。
3. 应急处置措施(1)人员疏散:根据突发事件情况,迅速组织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
(2)交通管制:对受影响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畅通。
(3)医疗救护: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治。
(4)物资保障: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4. 应急演练(1)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演练内容应包括突发事件应对、现场救援、信息发布等。
(3)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改进应急预案。
四、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素质。
2.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3. 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 技术保障: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管理能力,制定本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二、重点工作内容1.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灾害事故应对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等,确保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有效处置。
2. 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建设,设立应急管理指挥部和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值守和协调工作,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健全应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危险化学品、医疗救援队伍、消防救援力量等应急资源的建设和储备,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4. 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技能,做好应急处置的实战准备。
5. 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应急事件信息采集、传输和发布机制,提高信息共享和响应速度,准确把握突发事件动态,及时发布风险警示和预警信息。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
2. 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将其纳入工作日常流程中,确保随时处置突发事件。
3. 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的储备和保障,建立健全供应链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快速调度和分发。
4. 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
5. 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应急事件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采集、传输和发布。
四、工作要求1. 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2. 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明确,不留死角。
3. 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建立联动机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4. 健全应急处置工作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五、工作保障1. 拨款支持: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的充足,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 人员保障:加大应急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力度,确保专业人才的储备和补充。
应急管理措施及处置预案
一、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及处置预案。
以下是对应急管理措施及处置预案的概述。
二、应急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1)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工作。
(2)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应急管理格局。
2.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1)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和及时供应。
(2)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维护和更新,提高应急物资的使用效能。
3. 提高应急队伍素质(1)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2)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发挥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4. 强化应急演练(1)定期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检验应急管理体系和处置预案的实效。
(2)通过演练,提高各级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处置预案1. 突发事件预警(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进行排查,采取预防措施。
2.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2)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行动。
(3)及时疏散转移受灾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突发事件善后处理(1)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2)对受损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总结突发事件处置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四、总结应急管理措施及处置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措施及处置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精选10篇)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精选10篇)1.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篇一 一、指导思想: 落实上级安全教育的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整治、安全第一”的原则,创建安全和谐校园。
为确保学校万一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全体师生能迅速地、有秩序地撤离教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通过地震演练,让全校师生在发生地震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自救,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疏散,提高师生的安全应急意识。
二、防震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各班班主任、各年级组长; 三、演练要求: 1、演练时间:20xx年9月 2、全体领导小组成员和师生务必要高度重视,根据布置和安排,落实每个老师的岗位、职责和学生疏散通道、顺序和集合地点。
3、地震灾害发生或演练,均以广播警报声或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呼喊为警报信号。
4、师生听到警报信号后,立即停止上课,关闭办公室、教室所有用电设备,随手关门。
所有老师马上到达指定岗位,组织学生迅速撤离教室。
5、演练过程必须注意安全,学生要听从各楼层负责老师的指挥,动作迅速而又不慌不乱,应该排成两路纵队,有秩序地前进,不能争先恐后、慌乱奔跑。
在平地上可以有秩序地小跑,迅速转移到指定位置。
如果有同学跌倒,要尽快扶起来。
6、疏散过程中,可以用双手护头,以防被砸伤。
7、各楼层负责指挥的老师疏散完所在年级的.学生后,跟随所在年级的学生立即撤离,路上如有学生摔倒或受伤,马上把他们抬到指定的集合地点,各岗位的教师迅速按指定地点分年级集合。
8、集合地点:操场。
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要立即原地蹲下,保护头部。
集合时每班排二列纵队,学生全体坐下,安静,班主任在队伍前面,副班主任在队伍后面。
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迅速清点人数,报告年级组长,组长统计完本年级各班人数及教师人数后,报告校长。
2.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篇二 一、职责分工 (一)县卫生局 县卫生局负责县内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的计划和推进实施。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措施1. 引言安全生产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
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后果。
本文将从组织机构建设、应急预案制定、培训演练、监督检查、技术支持等方面,全面阐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措施。
2. 组织机构建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首先,建立完善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做到组织人员到位。
其次,健全工作流程和制度,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再次,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形成合力。
最后,完善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激励并奖惩有关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3.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预案制定要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确保能针对性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具体措施包括:搜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企业应急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评估风险,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应急管理措施和步骤;充分考虑资源准备和调配,确保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的到位和储备;定期修订和更新预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演练和改进。
4. 培训演练培训演练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训演练,可以提高人员的应急意识和技能,熟悉应急预案的具体操作步骤,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对象;开展培训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组织演练活动,模拟突发事件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加强跨部门、跨岗位的协同演练,提高应对复杂事件的能力;建立培训档案,定期进行培训评估和反馈,进行改进。
5. 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促进问题的解决和隐患的消除,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应急管理预案措施
一、预案背景为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核实突发事件,确保信息畅通。
2. 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恢复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4.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三、预案内容1. 组织机构成立应急管理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下设应急办公室、现场指挥部、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
2. 应急响应(1)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Ⅱ级响应:发生较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Ⅲ级响应: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小、持续时间较短,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应急处置措施(1)信息报告: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2)现场处置: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如疏散人员、隔离现场、控制危险源等。
(3)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4)物资保障:物资保障组负责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物资供应。
(5)宣传报道:宣传报道组负责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引导舆论。
4. 应急恢复(1)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根据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和程度,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2)心理援助:对受突发事件影响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
(3)调查评估: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实施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措施。
2. 监督检查:应急办公室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案落实到位。
3. 修订完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措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减少事故
和灾害的发生概率。
对于可能发生的灾害,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预案,提前准备应
对方案。
2. 应急救援措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项救援行动,包
括火灾扑救、疏散人员、救治伤员等。
同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3. 应急预案和演练: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流程,确保在
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应对。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4. 制定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和协
调机制。
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指挥的能力和水平。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应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
共享和分析,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应急
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6. 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应急事故的
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及时、准确地传递事故和灾害信息,防
止谣言的传播。
7. 后续处理工作:对事故和灾害的后续影响进行跟踪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恢复和重建
计划,加强事故和灾害的事后处理工作,减少后果的扩大和影响的持续。
应急管理部分措施
应急管理部分措施应急管理部分措施概述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的各项措施和应对策略,旨在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合理的应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并提高组织的抗灾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应急管理部分措施。
1.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它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可能引发事故和灾害的危险源,为后续的应急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在确定危险源时,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其性质、数量、隐患程度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评估危险源时,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或风险评估模型等方法,以确定其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2. 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包含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和流程,用于指导员工在应急情况下的行动。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完整的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方法和指挥体系等内容,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
编制应急预案时,应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和灾害,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实施性。
3. 紧急通讯系统建设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一个高效可靠的紧急通讯系统可以帮助组织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紧急通讯系统可以包括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手机APP等多种通讯工具,同时还应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应对大规模灾害发生时的紧急通讯需求。
4. 应急演练与培训应急演练是为了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通过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组织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检验员工对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和措施的熟练度。
此外,应急培训也是提高组织整体抗灾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系统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技能,增强组织的整体危机管理能力。
5.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监测与预警系统有助于提前发现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灾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监测系统可以包括气象监测、地质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多种技术手段,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声光报警、手机短信通知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发出警报。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2篇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2)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2)精选2篇(一)应急管理工作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进行组织和协调的工作。
当前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对应的下一步工作措施:1. 突发事件发生之初:此时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事件的具体情况,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下一步工作措施包括:- 落实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应急指挥机构,并召开应急会议;- 指挥调度各相关单位参与救援和灾害恢复工作;- 与媒体和公众沟通,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2. 突发事件进行中:此时需要全力投入救援和灾害恢复工作,确保人员安全和重要设施的保护。
下一步工作措施包括:- 加强指挥协调,优化资源调配,提高救援效率;- 安排人员对受灾区域进行评估和灾后悬崖;- 安排人员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 加强对重要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复。
3. 突发事件结束后:此时要对整个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提高应急响应和灾害恢复的能力。
下一步工作措施包括:-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更新和修订;-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作和合作,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合作机制;-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总之,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同时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评估,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2)精选2篇(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灾害应对预案制定、紧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情况可能有:1. 灾害风险评估:对潜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灾害应对预案制定:根据不同类型的灾害,制定应对预案,包括组织架构、预警机制、应急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
3. 紧急救援:发生灾害时,迅速调配救援人员和物资,组织救援行动,抢救被困人员,提供医疗救助等。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十九)加强总结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评估制度,制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考核指标。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调查处理的基础上,对事件处置及防范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总结评估报告,二十天内报送市政府。各地各部门在每年1月底前向市政府应急办报送上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对本年度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进行趋势分析,制定相应对策。民政、安监、卫生、公安部门分别归口统计我市每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情况,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及时开展分析评估,掌握突发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预测发展趋势。
(十五)强化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责任主体,按规定及时、准确、客观地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特殊时期,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值班工作条件,明确值班人员责任,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对应急值守(含政务值班)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加强各地、各有关部门信息报告工作的同时,通过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设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等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应急管理工作方案(精选11篇)
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应急管理工作方案(精选11篇)工作方案是具有较强方向性的工作筹划。
当工作将要开展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准备多份工作方案以供参考,你知道写工作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管理工作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应急管理工作方案篇1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我县决定于20xx年10月27日—31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以下简称宣传周活动)。
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切实履行政府应急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提高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突发事件应对法》深入落实,为构建和谐新x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孙洪军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姜文任副组长,政府办、应急办、农经、经贸、教育、公安、城建、民政、国土、交通、水利、海洋与渔业、卫生、环保、广电、体育、安监、旅游、动监、地震、气象、消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供电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应急办,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三、活动安排(一)组织形式。
由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配合,新闻媒体参加,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
(二)宣传内容。
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大类别,分别开展领导论谈、预案解读、案例剖析、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科普宣传、设立宣传板等活动,并在县网站设置专栏进行宣传。
1、领导论谈。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接受县新闻媒体采访,结合部门和单位职能,介绍本部门、本单位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及进一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x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下步工作安排。
2、预案解读。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措施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措施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到灾害事故的预防、应对和救援等多个环节,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
为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措施的加强。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制定和改进相关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基层应急管理的职责、权限和要求,为基层应急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此外,建立健全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完善应急预警、信息发布、救援调度等方面的工作流程,提高基层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其次,加强基层队伍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加大对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技术水平。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模拟演习,增加实战经验和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
同时,加强技术支持和装备的投入,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和通信工具,确保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第三,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和支持。
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提供志愿者力量、资金援助、物资支持等方式,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共同应对灾害事故的合力。
第四,加强基层宣传和教育工作。
加大对公众和群众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组织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活动、发布应急信息、制作应急手册等方式,提供有关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公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同时,加强对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管理能力。
最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开展绩效评估,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评价其成效和能力,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应急管理措施
应急管理措施应急管理是指针对突发事件或灾害,采取预防、减轻和应对措施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的损失。
在现代社会中,应急管理措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应急预防、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方面探讨应急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应急管理的基础,也是应急管理措施的第一步。
在制定应急计划之前,需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以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预警机制,以提前获取相关信息并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二、应急预防应急预防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减轻损失和降低风险。
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相关责任和权益。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早发现和预警突发事件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抗灾能力。
三、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有序地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和减轻灾害损失。
应急响应的关键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指挥体系。
这包括建立紧急指挥中心、制定指挥流程和明确应急小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需要建立资源调配机制,保证应急物资和救援力量的及时调配和投入。
四、恢复重建当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恢复重建工作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做好灾后评估工作,及时了解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第二,要制定有效的恢复计划,包括恢复基础设施、重建房屋以及恢复经济等工作。
第三,还需要及时启动心理援助工作,帮助灾区民众尽快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总结:应急管理措施是现代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应急管理中,准备工作是基础,应急预防是减轻损失的关键,应急响应是迅速应对的保证,恢复重建是重塑生活的希望。
通过实施科学的应急管理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应急管理的措施
应急管理的措施一、预防措施预防是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目的是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对应急事件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3.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技术防范:运用科技手段,如视频监控、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准备措施准备措施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所采取的准备工作。
以下是具体的准备措施:1.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医疗用品、食品、水等,以满足应急需求。
2.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3.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应急信息平台,实时收集、更新和发布相关信息。
4.协作机制建立: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协作机制,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
三、响应措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有效的响应措施。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响应措施:1.快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快速响应。
2.救援与处置: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救援,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扩大影响范围。
3.信息报告与共享: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同时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
4.资源调配:合理调配人力、物资等资源,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恢复措施恢复措施是指在应急事件结束后,所采取的措施来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以下是重要的恢复措施:1.灾后评估:对受灾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损失情况,为后续恢复工作提供依据。
2.清理与修复:组织人员对受灾区域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3.心理辅导与安抚:针对受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辅导和安抚服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4.总结与改进: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并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应急管理工作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必须重视和加强的领域。
应急管理工作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组织和快速的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和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
这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要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人员配置,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应急预警和监测应急预警和监测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可以在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前及时发现和预警,为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
预警信息要准确、及时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
三、加强应急救援和抢险应急救援和抢险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系统,确保在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救援和抢险所需的物资和装备。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应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突发事件和灾害往往具有跨区域和跨国家的特点,需要各国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
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应急管理经验和做法,提高自身的应急管理能力。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深入发展。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对于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被恶意利用。
应急管理措施及预案制度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及预案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应急管理措施及预案制度。
二、应急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1)成立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2)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供应。
2. 提高应急预警能力(1)建立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事故进行实时监测。
(2)加强与气象、地震、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3)加强应急预警信息的发布,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和群众。
3.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1)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水平。
(3)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1)建立健全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流程。
(2)加强应急指挥调度,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3)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应急救援合力。
三、预案制度1. 预案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依法依规,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3)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和应急处置需要。
(4)注重实效,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 预案编制内容(1)总体预案:明确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等。
(2)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类型突发事件和事故,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
(3)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场所和情况,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 预案管理(1)预案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2)预案应定期修订,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学校应急管理预案措施
一、指导思想为保障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学校应急管理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 各部门、各年级组成立应急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本年级组的应急管理工作。
四、应急管理措施1. 预防与预警(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2)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制定相应措施。
(3)加强与上级部门、周边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2. 应急响应(1)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
(2)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3)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优先保障伤员救治。
3. 救援与处置(1)根据突发事件类型,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迅速排除安全隐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3)协助上级部门、周边单位开展救援工作。
4.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确保信息透明。
(2)加强舆论引导,消除恐慌情绪,稳定师生情绪。
5. 总结与评估(1)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2)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保障措施1. 人力资源保障:明确各部门、各年级组的应急管理人员,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2.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救援需要。
3. 财务保障:设立应急专项资金,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4. 技术保障:加强应急通信、监控等设施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学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应急管理预案措施,我校将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组织、协调、管理等手段,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和处置的工作。
下面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常见措施:
1. 事前预防措施: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任务,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资源库,进行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等。
2. 灾害信息监测:建立信息发布系统,定期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
3. 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处置,控制和遏制事态发展,降低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物资和资源调配: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调配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和人力资源,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5. 信息共享与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相关部门、单位和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享信息,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
6. 事后整理和复原工作: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进行事后总结,梳理救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具体的措施需要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应急管理工作措施一为充分发挥应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大事的潜力和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大事应对法》和有关规定,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一)应急预案编制。
编制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基本资料:1、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或现场指挥机构、专家组等;3、预防与预警机制,包括应急预备措施、预警分级指标、预警发布或解除的程序和预警响应措施等;4、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发布、应急终止等;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6、应急保障,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效能运输保障、治安维护、通信保障、科技支撑等;7、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职责与奖惩;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起草应急预案过程中,应当征求应急预案涉及的有关单位看法,有关单位要以书面形式提出看法和推举。
涉及限制公众自我的或与公众权利亲密相关的,应以适当方式广泛征求看法。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根据《xx》有关规定,确定应急预案密级。
(二)应急预案体系动态管理。
依据"横向到边,纵向究竟'的总体要求和部门机构调整变化状况,每年对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适当进行类别、结构调整,使应急预案体系适应本区公共平安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
(三)应急预案修订完善。
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中状况的变化和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原则上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和应急管理专家对本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发生一般、较大、重大、共性重大突发大事后,要总牢固践阅历准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
有关单位对生效期间的应急预案,认为有必要依据实际状况进行修改的,应准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应急预案制定单位。
综合部门下年工作计划中的应急管理措施
综合部门下年工作计划中的应急管理措施在综合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应急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应急管理的目标是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序地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综合部门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管理措施。
一、建立应急响应体系在综合部门下一年的工作计划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各级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与演练、应急资源的储备与管理等内容。
首先,针对可能会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综合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小组的组成及职责,并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接着,综合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外,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测试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并及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完善。
同时,综合部门还要做好应急资源的储备与管理,确保所需的物资和设备能够及时供应。
二、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准确是关键。
综合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到与工作相关的各类信息。
在这个机制中,综合部门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应用软件、互联网等,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
同时,还需要明确相关人员的报告责任和渠道,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达与上报。
综合部门还可以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建立危险源管理措施综合部门下年工作计划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危险源管理措施。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或灾害的物质、设备或场所。
综合部门需要对部门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首先,需要明确危险源的种类和特征,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管理。
其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做到规范管理。
同时,还要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综合部门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监控技术,加强对危险源的安全监测和报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一、抓紧抓好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的重要先决条件。
当前,应急预案的制定。
要抓紧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搞好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修,推动各县(市、区)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开展,尽快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集科学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应急预案体系。
(一)加快完成市级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
年月日前。
认真完成总体应急预案的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对总体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按照省、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组织、指导、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完成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编修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我市实际,对照省里部门应急预案,完成市级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
(二)加紧编制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切实抓好重点单位和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
市直有关部门要组织市内招商引资企业、重点工程、重点企业、大中专院校编制应急预案。
年月日前完成,并报市应急办备案。
(三)推进县(市、区)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市应急办在做好市级预案制定工作的同时。
年月底前完成预案的编制工作。
二、注重搞好应急预案发布及宣传工作搞好应急预案的发布与宣传工作,遵循“内容合法、程序规范、政务公开”原则。
加强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为应急预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环境。
(一)严格按程序公布各项应急预案。
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
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各部门应急预案以部门文件印发,并报市应急办备案。
市政府适时将全市总体预案的制定情况、主要内容等,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二)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围绕各级各类应急预案。
政府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及措施;宣传各地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方面所做的工作;宣传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主要内容以及处置程序等。
同时,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特性,编写预案简本和操作手册。
(三)抓好典型案例的宣传工作。
要把典型案例宣传作为预案宣传的重要内容。
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加深对应急预案的理解。
三、着力加强应急机构及队伍建设抓紧市级和各县(市、区)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和“四个一”即应急管理工作要有1 名分管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笔工作经费、一个明确的工作要求和目标)要求。
加强各类应急队伍的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一)加快应急管理机构的组建工作。
参照国务院和省机构设置模式。
确定相应的编制和级别,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培训指导、综合协调等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专项应急预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工作职责,承担相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的工作,抓好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我市应急管理的各类工作机构。
各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或其他咨询机构)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专业化水平。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骨干队伍建设。
加强公安、维稳专班等部门应急队伍建设。
整合市内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
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指导各地各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区域特点、部门职责及行业特点,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等工作。
(三)重视应急能力建设。
制定我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方案。
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公共安全培训。
年底完成培训资料的编写工作,并对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干部,以及应急机构负责人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培训;加强职业培训工作,重点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公共安全教育进学校、进社会、进课堂。
二是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
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
按照灾前、灾中、灾后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让公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
三是抓好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的开展。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
四、不断推进应急信息平台及制度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技术水平,加快应急信息平台建设。
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抓好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一)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优化工作。
调查了解我市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根据应急工作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优化应急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应急处置工作效率。
(二)提高应急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实用性。
立足平时应用。
充分整合信息系统资源,依托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进行多网整合,加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同步建设,实现业务系统与技术体系的高度融合,大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三)建立应急管理工作的各类信息数据库。
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专家数据库。
指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应急人员、应急资金等重要数据库和调用方案,为应急工作提供有效的物资、人员和财务保障。
此外,还要建立其它与应急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资料库。
(四)抓好应急工作的制度建设。
应急预案的基础上。
搞好风险、隐患及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定期召集有关部门和单位,评估分析公共安全态势,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措施,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及处置打好基础。
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培训教育等相关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公开、廉洁、高效、便民”服务为宗旨,完善行政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集中审批和服务方式,规范行政监督、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服务科学发展的意识,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办事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廉洁、规范透明的便民服务。
二、总体目标建立覆盖全市的行政服务体系,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办发[]36 号)文件要求。
各乡镇、办事处、社区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条件成熟的村建立便民服务室,按照“应进必进”充分授权”要求,所有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驻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切实提供便民便商、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实施办法(一)健全机构各乡镇、办事处要相应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
成立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二)制定方案制定出适合本乡镇、办事处的筹建工作实施方案,各乡镇、办事处要结合本地实际。
内容包括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具体措施、工作要求、人员经费安排等。
具体方案于10 月30 日前上报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落实场所尽可能方便群众。
要有足够的办公空间,便民服务大厅要尽可能设立在临近街道或靠近乡镇政府大院醒目的地方。
所有进驻大厅的单位要集中办公,还要有适当的供群众歇息的场所,装饰要求简洁、朴素、美观。
各便民服务大厅办公室设置办公桌椅、办公电脑、打印设备和办公电话等。
原则上业务量较多的窗口,每个窗口配备一台办公电脑;业务量较少的职能部门,可集中设一个综合窗口,多个部门共享一台电脑。
各村便民服务室至少配备一台办公电脑,并联网。
其他具体要求:1便民服务大厅名称:乡镇(办)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室名称:乡镇(办)村便民服务室。
2办公面积:便民服务大厅办公场所面积不得少于150 〃。
办公大厅不得少于100川;便民服务室面积不少于15川。
3 公示进驻项目:包括项目名称、办事程序、政策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
4 公示工作人员:统一制订工作人员工作证、上岗证。
工作制度上墙。
(四)窗口设置必须设立民政、公安、计生、财政、国税、地税、工商、国土、城建、林业、畜牧、农技推广等服务窗口,大厅窗口组成:便民服务大厅由各乡镇、办事处承担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站所组成。
有条件的乡镇还可以增设其他服务窗口。
业务量少且有阶段性工作的服务窗口可多个窗口综合办公, 窗口设置要求: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业务量多的服务窗口要安排常驻工作人员。
设立综合窗口,安排人员轮流值班,其他不值班的人员必须在大厅内公开通讯方式,做到随叫随到加强服务大厅的管理,各乡镇、办事处要组织协调窗口服务项目及窗口工作人员的进驻。
安排好人员的值班,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
(五)人员配备便民服务大厅主任由各乡镇、办事处的常务副镇长兼任。
另选配一名干部为服务大厅管理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便民服务大厅工作。
便民服务室要安排专人负责。
四、具体安排(一)动员发动阶段工作任务:召开会议。
做出规划,报批方案。
(二)实施建设阶段工作任务:落实便民服务大厅相关设施。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建设运行中的各项工作并试运行。
(三)验收阶段主要任务为全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检查验收。
五、加强领导。
把行政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落实、检查。
要明确工作责任,分解行政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各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是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监督各部门人员、项目、收费的进驻,搞好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和组织协调工作。
其他成员部门各负其责,要落实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服务项目及票据资金无条件进驻便民服务大厅,确保窗口集中办事。
为进一步做好街道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寒政发[2018]35 号)精神,结合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扩大就业为导向,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树立“政府搭台、全民创业”的理念,大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富民,以创业谋发展,形成覆盖的全民创业局面,推动全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从现在到年末,初步形成以大型创业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龙头,中小型创业企业为主体,个体经济组织共同发展的新型创业格局。
在创业培训和服务方面,创业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培训合格后的创业服务率达到100%,创业参与率保持每年8%的增幅;在创办新企业的数量与企业存活率方面,创业初始成功率达到75%以上,创业企业存活率达到85%以上;在社会满意度方面,力争创业满意度测评达到95% 以上;在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方面,力争实现自主创业1 人带动就业10 人以上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