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于永正:5个秘决,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合集下载

于永正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读后感

于永正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读后感

于永正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读后感于永正老师,那可是教育界的一位“大神”啊。

读完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于老师在教育的大花园里逛了一圈,看到了各种奇花异草,收获满满。

我觉得于老师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能真正地钻进学生的心里去。

就像个超级特工,能精准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小喜好、小脾气。

他不会高高在上地对学生指手画脚,而是像个大朋友一样,跟学生们玩到一块儿。

这一点我特别佩服,因为我自己有时候就忍不住摆起老师的架子,结果学生跟我就有了距离感。

于老师呢,他跟学生一起写作文、一起表演节目,这哪是上课啊,分明就是一场欢乐的聚会嘛。

书里有好多于老师上课的小例子,那些课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他的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的积极性那是嗷嗷往上冒。

他总是能找到那些巧妙的方法,把那些枯燥的知识变得像糖果一样诱人。

我就想啊,要是我也能这样上课,我的学生估计每天都盼着上我的课呢。

于老师对待学生犯错的方式也很特别。

他不会像有些老师那样,一上来就狂风暴雨般地批评。

他就像个温和的老中医,慢慢地“调理”学生的问题。

他会用一些小故事、小玩笑,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这可比硬邦邦的批评管用多了。

这让我想到自己以前处理学生犯错的时候,有时候太急躁了,结果效果不太好。

读了这本书,我就像得到了一本“武林秘籍”,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有新的招数啦。

还有啊,于老师特别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

他自己就是个爱学习、爱生活的人,他把这种积极的态度传递给了学生。

这就好比是播下了一颗好种子,慢慢会长成参天大树。

我想我也要像于老师那样,不能只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这做那,自己也要活得精彩,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充满了电的小马达,充满了干劲儿。

我也要努力成为像于老师那样让学生喜欢的教师,让我的课堂变成学生们最爱的地方。

这可不容易呢,但我相信只要我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有一天能实现这个目标的。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本学期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又如冬天里的骄阳,春天里的雨露,让我如获至宝!
与于永正老师共事三十多年学弟朱友明是对中医、中药颇有研究的人,他称于永正老师是“甘草”,说于永正老师具备甘草的品格,是学生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原因之一。

第一,甘草性温、味甘。

于永正老师对学生对同事都是非常温和宽厚的,这是和甘草相同的第一点。

至圣先师孔子有五大美德,叫作“温、良、恭、俭、让”。

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居五大美德之首。

“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每当于永正老师要大动肝火的时候,便会想起老师的典范应是“温厚”,名片应是“微笑”,品格应是“宽厚”。

于是,于永正老师便有了一份冷静,有了一种别样的心境。

应对令人生气的事时,于永正老师的笑成了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

第二,甘草能解百药毒,有很强的包容性。

于永正老师的做人准则是:不论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至于对待学生更是包容。

人是易怒的动物,到很生气的时候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因此于永正老师每次处理学生违纪事情时,都能做到高人一等的胸襟和涵养!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岗位中,我将努力向于永正老师看齐,每当我遇到挫折时,要大动肝火时,便会想起于永正老师的甘草精神,于永正老师便会浮现在我眼前,处理教学中的问题,我便有了一份冷静,有了一种别样的心境,能思而后行,做到“不过”,也“无不及”,让学生健康地、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书,真是养人!真的可以“医愚”!。

特级教师于永正:有这8点素质的老师,学生会终身铭记

特级教师于永正:有这8点素质的老师,学生会终身铭记

特级教师于永正:有这8点素质的老师,学生会终身铭记特级教师于永正:有这8点素质的老师,学生会终身铭记来源:学术中国综合整理作者:于永正编辑:学妹简介于永正,山东莱阳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9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他的“五重教学法”——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他是教育部在实施“跨世纪名师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第1位著名教育家。

内容来源:于永正著《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对一位教育者而言,学生的喜爱和信任,是一种最可贵的教育资源。

它不玄妙,却又难以把握。

多人求之,而多人,却终不得之。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个样子,连自己都对不起。

在许多人眼中,一片欢乐的课堂,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优质课了吧?事实上,一味追逐轻松课堂的老师,相当短视。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老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

”到底怎样的老师,才算看得长远呢?老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会被学生们铭记呢?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成分。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是孔子“温良恭俭让”的五大美德之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观,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谁都喜欢待人如沐春风、谦谦君子的老师,“温”意味着蕴藉、自然,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个好老师,一定会注意控制自身情绪,调整教育角色。

在批评教育时,他们动学生以情、晓学生以理;而教育学生时,又循循善诱。

2、包容酸甜苦辣,只要方式得当,也能完美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让步,才能具有包容性。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以欣赏、学习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便是一副明媚的样子;相反,它便是一片苍白。

于永正老师的20条建议

于永正老师的20条建议

于永正老师的20条建议句句入心,是50年宝贵教学经验的精华!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

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

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

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的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

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

再无效,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

必要时,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

”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呼呼地走进教室。

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

所以一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

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用之。

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

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

”——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

”——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

“小强同学善于思考。

”——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三、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朗读的关键是一个“情”字——因情用气,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2.激励是教育的伟大法宝 于老师说:“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
的老师,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欢、 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他在书中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三年级写的
作文被张老师全篇画上波浪线;四年级写的大字有 两个得了双圈;期末考试,考得不错,张老师给他 画的奖励;初中写的作文得到李晓旭老师青睐,评 价:此文有老舍风格,可试投《中国青年报》;师 范时,写了一篇《读<任瑞卿先生二三事>有感》, 赵维仁老师将此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还拿到另一班 读„„ 在教育里,这种激励实在是太重要了。
总是用微笑和幽默代替批评。 2.从没忘记自己曾是孩子 于老师认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
于老师以尊重为理念,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放下架子, 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处。
于永正老师说:教了50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虽年 过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对 于新鲜事物总要去细细探寻。于老师从没忘记自己曾是一 个孩子,那份源自内心的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转化 信念和意志,让教学充满智慧,充满情意。
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 真情,用行动推行动,用激励促成长!
谢谢!
于老师提出激励学生的“五大原则”:第一,针 对性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激励学生日渐长 进。朱飞飞写人物对话经常不点引号,于是,让他 每天抄写一句课文中人物对话。改掉毛病后,给他 戴了一顶“进步飞快”的“高帽子”。还风趣地说: “朱飞飞作文中的引号再也不飞了!”第二,实指 性原则。表扬要有事实,恰如其分。比如:你的字 真棒!有点柳体的味道。我欣赏你朗读的语气,就 像说话那样自然!你居然会正确地使用分号,说明 你头脑很清晰!第三,鼓动性原则。张斌学习进步 了,写话没出现一个错别字,全班同学为他唱一首 歌。还有引领性原则、及时及重复性原则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模板5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模板5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模板5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篇1】《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对自己五十年教育生涯的回顾,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总结,更是对人生的感悟,细细读来,就如同一位____与我交流对话,让我感同身受,茅塞顿开。

我记住了于老师的“名片”:正面写着微笑,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反面写着负责,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

于老师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践行着这样一张名片。

首先,要有如“甘草”般的心性和品格。

教师的品格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在书中,于老师借同事朱友明老师的话语,将自己比作“甘草”,用甘草温和、包容、调和三个特性来诠释自己的品格,也道出了所有学生对老师的期盼,可谓是神来之笔。

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温和亲切。

温和的微笑、亲切的态度,是缩短师生间距离最好的法宝。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对待一个个目光里充满好奇和懵懂的打量着这个新环境的小豆包们,我都尽最大的努力用特有的温馨笑容和亲切语言,帮助这些刚刚来到新环境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能够缓解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放松下来,逐渐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来,慢慢打开心扉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们,对已经到来的小学生涯报以憧憬和期盼。

于是我也成了大多数孩子和家长们眼中温柔的王老师。

当然,对于一些犯了小错误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会顺势利导,化干戈为玉帛。

在教育心理学上,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身行为的____力有限,老师要做的不是训斥,而是帮助爱动爱说话的孩子认识并调整自己的行为,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于老师总能用宽仁的微笑和态度让他们学会自省并改正。

“多么令我感动的笑,多么令我难忘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

”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抒怀,他们在感动中自省,在自省中自然自在地成长。

温良敦厚——这如甘草般柔性的力量就这样润泽、滋养着学生的内在精神。

在书中于老师也为此做了总结: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特级教师于永正

特级教师于永正

特级教师于永正:怎么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每个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十分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如果我们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

但是,做到这一点,很难,至少我做不到。

在教育的现实中,我们允许老师不喜欢某些学生,但不允许不尊重学生。

尊重是做人的第一原则,也是教育的第一原则。

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只有在教育实践中,认真体察、深入思考的人,才能有如此真切的感悟!这样的话,一定会让某些道貌岸然的理论家所不齿——明明不喜欢,怎么还要做出“喜欢的样子”呢?老师岂不成了伪君子?但,不是!这段话的关键词是“样子”和“行为”。

“样子”我会做,因为很简单——◆讲课时,我“眼观六路”,会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会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人;◆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我会为他扶正;◆课外活动时,我会加入学生跳绳的行列;◆课间,我会找调皮男生掰手腕,并让他用两只手!……伴随这些“样子”的,是我的微笑。

微笑已经成为我的一张名片。

脸上有笑,学生就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

当然,微笑有时也会从脸上消失,但,我会很快找回它。

02是师非师,是课非课我对自己“约法三章”:——不倒背手。

手背在后面,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就有了长者的架子;有了架子,学生就不大好接近,或者不愿接近。

——主动和学生打招呼,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

不要等学生向我们敬礼了,才搭理他们。

我更不漠视学生的敬礼,总是还以微笑,还以点头,还以“你好”。

——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或者看他们玩,或者与学生交谈。

——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演歇后语故事;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不一定有事。

于永正:5个秘诀-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于永正:5个秘诀-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于永正:5个秘诀,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秘诀一: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

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确实很难;可是,假设像美国教育家拖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那么比拟容易。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某某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而成心犯错误。

有一年,我班里一个小男孩,上课时总和同桌发生纠纷,每次被发现就嬉皮笑脸地望着我。

于是我经常找他答复下列问题,读读课文,还收作业。

不久他就和我亲近起来,后来我稍加引导,他的小毛病就都改正了。

其实,每个学生,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其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总之,一定是“行为〞。

秘诀二:老师要有点孩子气,童心不泯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一,是保存孩子般的好奇心。

没有好奇心,就发现不了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美的价值。

我们教书育人需要良好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就是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二,就是“孩子气〞。

我带学生郊外游玩,像个“孩子王〞似的,带着他们玩小孩子的把戏,我完全就是一个孩子,沉浸在其中,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师。

也许有人会说我“孩子气〞太重,不像老师了。

但事实证明,我越和学生相似,学生越亲近我。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

教育之所以会成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后进生这个群体是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

我会让他们读两本书。

一本叫“无字之书〞,这本书就是我。

我会努力让他们从这本书里读出尊重、宽容、开朗、乐观、耐心、一丝不苟。

另一本是“有字之书〞,是我让后进生读的最重要的书。

只有读书,才能根本上转变一个人,多少事实让我对书的力量深信不疑。

于永正教学心得

于永正教学心得

心得体会仔细算来,自从成为一名教师以来,我这还是第一次亲身走进名师课堂。

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我了解到于老师是国家特级教师,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现在是一名教育家,被全国各地邀请讲课。

一、抓细节,重视写字教学。

有一个细节,也让我感触很深,凡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的,于老师一定保证让学生看到,不让自己挡住学生的视线,宁愿自己蹲下自己的身体,这种对学生的尊重及平等对待,真的让人敬佩。

细细思想,这些细节不正是于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满腔赤诚吗?不正是于老师求真求细的风格体现吗?一位全国知名度如此之高的语文专家,都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我们难道不为之所动吗?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教好语文,做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该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首先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爱,多姿多彩。

于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很快乐,他的快乐也感染着听课的学生和老师。

我了解到,于老师不仅事业有成,而且爱好广泛,平时喜欢画画、写字、等等。

这是一位多么懂得生活情趣的长者。

我们呢?每天抱怨学生笨,领导严,工资低,待遇差,让不快充满了自己的大脑,哪里还容得下快乐,又怎能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怎能把快乐传递给学生?也许我们应该像于老师一样,微笑面对不能改变的外在条件,或许我们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听于老师的课,解读于老师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大师就是大师,他的光环为我这位语文教改之路的摸索者指明了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教给学生方法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点,就是他那一手规范、漂亮的粉笔字。

于老师说:“提笔就是练字时。

”“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至今让我记忆尤新。

一个生字,首先描一遍,再仿影几遍,又临摹数遍,只要不是大脑有问题,记住它的字形是不成问题的。

我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学习于永正老师的敬业精神。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要说“不想当教育家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于永正老师是我现在的偶像,将来也会是。

一生不变的追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对话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

一生不变的追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对话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

您 好 ! 程 改 革 已 经 进 行 了 看 , 是 基 础 的 阶 段 , 认 识 3 0 在 上 下 文 里 面 ,教 学 就 是 要 让 孩 子 课 也 如 00

语 文 教 育 领 域 也 发 生 了 深 个 常 用 字 ,会 写 其 中 的 2 0 5 0个 字 , 掌 握 阅 读 的 方 法 。 刘春 ( 下 简 称 刘 )您 这 样 带 以 :
人 特 果程 改 革 对 推 动 我 国语 文 教 甚 至 大 学 生 来 教 , 为 拔 高 要 求 , 法 。 记 得 教 育 家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曾 在
给 一 “ 起到 了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对 别 是 人 文 性 的 挖 掘 过 深 。 如 不 少 老 《 教 师 的 建 议 》 书 中 说 道 :从 教
老 但 } 课 程 标 准 》 突 出 了 这 一 做 文 章 , 师 自 己也 许 很 感 动 , 学 反 映 的 现 实 的 周 围 世 界 。 ”我 发 现 文 更 理 有人 说 ,教 育 事 业 是 爱 的 事 生 未 必 像 成 人 那 样 去 理 解 母 爱 , 您 在 教 学 中 就 非 常 注 重 词 语 地 品
的 一 句 话 :语 文 教 学 应 在 师 生 平 等 对 小 学 生 而 言 ,主 要 任 务 就 是 把 字
对 话 的 过 程 中进 行 。 “ 话 ” 示 的 认 好 、 好 , 词 语 掌 握 好 , 课 文 对 昭 写 把 把 是 民 主 、 等 和 尊 重 。 在 教 学 中尽 读 好 , 读 中 , 过 具 体 可 感 的 细 节 平 我 在 通 量 做 到 师 生 的 平 等 对 话 ,老 师 的姿 去 体 会 母 爱 形 象 。 如 果 教 师 在 课 堂 态 低 了 , 生 的 自信 就 高 了 。 我 一 上 一 味 深 挖 ,甚 至 离 开 文 本 大 量 拓 学 和

于永正老师送给教师的20个秘诀

于永正老师送给教师的20个秘诀

于永正老师送给教师地个秘诀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铃声落了,教室里地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地(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是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屡利、灵活、有神.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地表情,表扬表现好地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地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b5E2R。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地或者严厉地目光“盯”住他.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组某一人仍在做影响大家上课地事,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他们地名字.再无效,则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p1Ean。

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心中一定要记住他们地名字)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特别是高年级地孩子,他们会知道老师这样做、这样说地意思.这叫给他们个“下马威”.也叫“杀鸡给猴看”——这样说有些不好听,我表达地只是我们地目地.这一招儿肯定有效.DXDiT。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真地.有些小朋友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可爱.儿童地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地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带有强制性、约束性.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RTCrp。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地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地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地实施上.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地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为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地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最要紧地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地唠叨.5PCzV。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经验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经验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经验第一篇:于永正老师的教学经验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1999年12月14日在教育部举办的“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上的发言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学语文,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简称“五重教学”。

但是,这“五重教学”的正式出台,是近几年的事。

四五年前,张庆、朱家珑、高林生、高万同等先生在总结我的语文教学(应该说包括江苏省的小学语文教学)时,先是归纳了“三重”——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

认为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或者说是学习语文的过程。

后来又加了一个“重习惯”,认为这是我们培养的目标,因为吕叔湘先生说过:“运用语文是一种习惯”。

再后来,我自己又加了一个“重情趣”,因为我觉得,我的语文教学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有情有趣。

在教学上,我追求的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

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多次听过我的课。

他非常赞同我的意见,而且认为,从脑科学这个角度讲,“重情趣”应放在首位。

他说:“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他从理论上对情趣的作用、产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于是,“五重教学法”就这样形成了。

事隔不久,张教授认为“法”字应该去掉,于是又改为“五重教学”。

下面就分别向大家说一说。

一、重情趣 1962年,我踏上了小学教育的岗位。

那时的教学,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

当时有一本很有名的杂志叫《知识就是力量》,刊名还是周恩来总理题写的。

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们发现,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于是提出一个口号,叫“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这无疑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又认识到,还有比能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是的,知识是教不完、学不尽的,再说,今天该传授的知识假如缺漏了,明天还可以补,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兴趣,那么,明天就什么都没有了,自然也包括能力。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40年,学生想学好语文,牢记五个“重”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40年,学生想学好语文,牢记五个“重”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40年,学生想学好语文,牢记五个“重”于永正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经超过了40多年,自从在师范毕业之后,他一直冲在教育的第一线,对于课堂实践讲课,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以及心得;并且总结出关于教育的五“重”学习法,而这对于很多教师的教学风格,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出生在莱阳的于永正,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丰富童年生活。

当时虽然经济水平不高,导致物资十分匮乏,但是对于永正来说,却却不十分难熬,因为他除了每天学习之外,还会跟着当地的张敬斋老师学习京剧,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越多,越让于永正坚定想要从事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从师范毕业后,于永正直接来到了搬运小学,在这里他正式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于永正不仅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情趣培养,也就是五重中的“重情趣”。

上课与唱歌、诗词、古文化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而不是被简单粗暴的被灌输解题方法。

“重情趣”的经验,也取决于于永正的幼年成长环境,他一边学习京剧,一边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让他能够一直保持学习热情的关键。

“重感悟”是于永正在教学过程中的另一特点,在他看来学习不仅需要“吸取”,更需要“沉淀”。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足以证明在学习之后,学会思考、沉淀,才能真正的领会到其中的真义,学习贵在“稳扎稳打”,而不是一时速成的成绩。

在于永正看来,只有在学习中“重积累”,才能更好的弥补短板,提高语文成绩。

尤其对于语文这种科目来说,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是一个小知识点,而且能够将语文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反而更能掌握好相关知识。

于永正认为,每学到一个新知识点,其实就是旧知识点的迁移,所以“重迁移”在日常学习中,也尤为重要。

每进到一个新学期,总有学生会出现知识断节、成绩下滑的问题,而这些都是因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发生了问题,而扎实掌握旧知识,学会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并且理解其中的演变,也是快速学新知识的关键。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孟向利一、重情趣——随风潜入夜语文教学应该是情意浓浓、起伏跌宕、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或默默无语地沉思,或张扬个性地进行口语辩争,或奋笔疾书,或催人泪下,或开怀大笑等等。

以至达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

欲达到上述最佳效果的直接因素,是于先生期望语文教师要做到: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三是对课堂(上课)有情。

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要把握好教材、读懂教材,把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思想和感情体会出来,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切实做到不把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决不罢休。

以情感人,理在其中。

“少些理性,多些情趣”是于永正先生教育教学的座右铭之一。

二、重感悟——润物细无声所谓感悟,就是先感后悟,先感知文本后悟其义,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于先生的做法“就是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

“怎样悟?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既然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个“读”字,那么于先生在教学中是怎样做的呢?1、备课先备“读”。

于先生备课时第一要务就是把文本“反复读,正确读,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

达到将“静态的文字”读成“动态的文本”,直至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

2、上课抓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

于老师做到“每个人都读通顺,一部分人读出感情”。

在这个过程中,于老师主要是指导读好、疏通阅读中的障碍,如帮助理解某些词义,某些句子的意思等。

第二件事是品味赏读,在微观上探究。

于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或抓住文章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力特别强的词语;或抓住特别精彩的句、段;或抓住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等等。

这一环节最见老师的功力,最能看出老师把握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老师本人的素养。

第三件事是要求把精彩之处熟读成诵。

于老师认为“微观探究”,最重要的是要抓准“要害”,切不可课课背诵、面面俱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1春节到一位朋友家去玩,发现她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便随手打开。

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

我便决定借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好好阅读一下。

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时不时地写下读书思考,沉浸其中。

当我全部看完时,收获满满,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感想跃于纸上!《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没有老生常谈,也没有空空而谈,的确是于永正老师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传授了实践的方法!我总结了几点感受。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

“是呀,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一好件事,能坚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专家型的大师。

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能成其为专家型的大师,也正因为如此。

想想,作为教师的自己能否一生做好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全心全意地教好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里,一定要多思考上课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喜欢自己的课堂。

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坚守着这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完成。

二、课堂需要智慧。

要想在课堂上能吸引住学生达到高效,需要智慧。

“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

太像那么回事。

“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级教师于永正:5个秘決,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
作者丨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
序言
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身教”无痕.教有一旦有痕一一让学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侯,十有八九,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秘诀一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

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确实很难;可是,若像美国教育家拖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某某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而故意犯错误。

有一年,我班里一个小男孩,上课时总和同桌发生纠纷,每次被发现就嬉皮笑脸地望着我。

于是我经常找他回答问题,读读课文,还收作业。

不久他就和我亲近起来,后来我稍加引导,他的小毛病就都改正了。

其实,每个学生,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其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
笑;一句话;一件小事;
—件小礼……总之,一定是“行为”。

秘诀二
老师要有点孩子气,童心不泯
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一,是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

没有好奇心,就发现不了生活中、大自然中
的美,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美的价值。

我们教书育人需要良好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就是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二,就是“孩子气”。

我带学生郊外游玩,像个“孩子王”似的,带着他
们玩小孩子的把戏,我完全就是一个孩子,沉浸在其中,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师。

也许有人会说我“孩子气”太重,不像老师了。

但事实证明,我越和学生相似,学生越亲近我。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

教育之所以会成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后进生这个群体是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

我会让他们读两本书。

一本叫“无字之书”,这本书就是我。

我会努力让他们从这本书里读出尊重、宽容、开朗、乐观、耐心、一丝不苟。

另一本是“有字之书”,是我让后进生读的最重要
的书。

只有读书,才能根本上转变一个人,多少事实让我对书的力量深信不疑。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岂能不
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五十多年了,学生一年年地长大,我却还是个孩子。

是一届一届学生的童年延续了我的童年。

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我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秘诀三
身教重于言传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

为什么“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比“言教”大得多?
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因为,“身教”无痕。

教育一旦有痕——让学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十有八九,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教育有“说服”和“看服”之分。

有人研究,人接受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和听觉。

就比例来说,视觉占83%,而听觉只占11%。

所以,这些年来,我首先要做到:
穿戴不敢随便字迹不敢潦草说话不敢随意态度不敢生硬错误不敢不认行动不敢落后备课不敢马虎书报不敢不读
秘诀四
学会正确激励学生
教育的第二个名字是“激励”,我深感激励的巨大作用。

因为我
从小就是在老师的激励下逐步成长的。

当然,激励是有讲究的,我归纳出四条原则,与大家分享。

1、激励要动情。

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鼓励与肯定,学生会不以为然,甚至不领情。

什么是真诚动情的表扬,什么是随便说说,学生能听出来。

学生在方方面面有了突出的表现,我都视为可庆贺的大事,不但郑重表扬,还要通知家长,把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激励要及时。

表扬、激励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去赞扬就失去意义了。

3、激励要当众。

当众表扬,既有对个人的激励作用,又有对全班的表率、鼓动、引领效果。

4、激励要针对。

所谓“针对”,就是说激励要有的放矢,一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二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放大”他的闪光点,使其曰渐增长。

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尤其是后进生。

孩子的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

激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

因而,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

秘诀五
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我有一位学弟,他说我是一味甘草。

我问为什么,他说,甘草有三种特性,你跟他很像。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
“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

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要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

“温”是所有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期盼。

2、包容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

1985年,我刚评特级教师不久,一次研讨会上有位老师说:“有人就备好了两节课,到处教,不算本事!”同事们目光都转向我。

这位老兄语言够刻薄,我也完全理解他的心态,站起来对发言的老师一笑,说:“这位老兄显然是在说我的。

感谢你的提醒,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我是应当努力上好每节课。

”落座不久,有人递我一张纸条,上书“雅量”二字。

至于对待学生,我会更包容。

人是易怒的动物,开始当然也很生气,但我记住了一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3、调和
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但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在二者之间把握一个“度”,这就是调和。

比如学生挨了我一顿严厉的批评,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怨恨于我,以至于产生抵触、厌学情绪。

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第二天或第
三天,找一个恰当的理由,在班里郑重地表扬他。

实在找不到夸他的理由也无妨,学生都很乐意帮老师做事,可以请他做一件有益的事,学生会认为这是对他的信任。

更简单的方法是主动找他说话,注意,不是“谈话”,是说话!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