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按照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制定城市生态建
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

城市生态建设则是指根据城市生态规划的要求,采取一系列的
环境保护措施,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
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生态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措施。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应该考虑到保护城市水源地、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

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可以通过建设湿地公园、雨水收集系统
等措施,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风险。

城市生态规划中
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气候适应性,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城市生态建设中,可以通过建设绿地、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等措施,减少城市的能耗和碳排放。

还需要考
虑到城市的自然灾害风险,例如地震、洪水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是保护城市环境和改善生态体系的重要手段。

城市生态规划是针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规划,包括城市生态保护、城市园林绿化、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

城市生态建设则是实施城市生态规划的具体行动,包括公园绿化、禁煤区建设、垃圾分类等措施。

城市生态规划面临的挑战:1.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2.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内部环境污染和外部环境污染两种干扰因素。

3.城市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极大地影响城市生态,并向城市生态系统加重环境压力。

4.传统标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案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生态的需要。

1.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对居民健康和福利的威胁。

2.城市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膨胀导致生态系统破碎化,各种植被被大规模砍伐和围栏隔绝。

3.城市市容市貌的变化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筑的扩大与城市规模膨胀不成比例,灌溉与供水难度加大。

4.缺乏科学、可持续且具体实用的城市生态建设方案,建筑项目的固有倾向性让实施过程变得艰难。

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应该紧密结合,建设具有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环境,创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方案,扭转城市环境的恶化。

2.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注重绿地建设和城市森林、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的完善,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3.推行循环经济,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在城市布局和建筑设计中,突出人性化、可持续性、环保的理念,并加强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5.加强公众教育和社区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推动城市生态建设的共识性。

总之,实施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人们快乐、舒适的家园,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城市住区规划细则2017最新.pptx

城市住区规划细则2017最新.pptx
(三)住区的规模 1.影响因素 (2)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基于机动车模式的城市干道之间保持合理的间距,以保证交通安全、
快速和畅通。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在600~1000m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 36~100h ㎡,成 为大型居住用地开发规模。
(3)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住区人口规模单
2.按建设条件 新建住区和旧住区 3.按住宅层数 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混合住区。
18.1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 18.1.1 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三)住区的规模 1.影响因素 (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
务设施,具有与规模相对应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住区人口规模是重要因素。合理的 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一般最大为800~1000m。
以人为本
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 活动之一。
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 活单元)、居住区。
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需求层次理论
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 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 的人文环境。
人的活动 空间
国际居住标准
• 第20章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 第五篇 城市规划的实施
• 第21章 城市开发规划
• 第22章 城市规划管理
第 18 章
城乡住区规划
——居住区方案分析

没有汽车线路的道路
我心目中的(理想的)住区是 什么样的?
居民的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的需求 ——交往的需求 ——休闲的需求 ——美的需求

城市规划原理第章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第章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课件

倡导绿色发展 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 生
11
未来城市生态与 环境规划的挑战
与方向
未来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的挑战与方向
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城市规划需考虑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 变化的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等
资源短缺: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 回收资源,如水、土地、能源等 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日益 增大,需要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 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 统的构成
城市生态系 统的功能
3
环境质量与评价
环境质量与评价
01 环境质量的含义
02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
03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4
生态保护与建设
生态保护与建设
生态保护 的含义和
内容
生态建设 的原则和
方法
生态恢复 的措施和
实践
5
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
和实践
2
生态城市的 含义和建设
原则
3
生态城市规 划的方法和
步骤
8
案例分析
01
成功案例介绍与 分析
案例分析
02
不良案例反思与 改进建议
03
案例的启示与借 鉴意义
9
城市生态与环境 规划实践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实践
生态城市规划案例
丹麦的哥本哈根:以自行车 骑行和绿色能源使用为主的 城市规划,以及雨水收集和 利用等方面的生态实践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实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英国的伦敦市:通过绿带和公园等城市绿地系统 的规划和建设,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日本的东京市:通过城市森林和河道等城市绿地 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高了城市环境和文化价值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概论
城市生态环境 与城市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
本节主要内容
一、城市生态系统概述 二、生态城市规划内涵 三、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环境控制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城市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一词是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于 1865年提出的,他认为动物对于无机和有 机环境所具有的关系就叫做生态。
济活动的模式.

1.城市大气环境的控制


所谓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指从区

域或者城市的大气环境整体出发,针对该

地区大气污染问题,根据对大气环境质量

的要求,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抓住
境 控 制
主要问题,综合利用各种措施,组合、优化 确定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大气污染控制的 措施主要是调整工业结构、推行循环经济、
一 ) 生
城市水环境规划在编制深度方面可分为两 个层次,一是作为一项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
物 规划编制内容中,主要确定纲领性规划建设要
环 求;二是独立编制专项规划,主要是在城市总
境 体规划的指导下确定水环境具体的建设内容与
控 实施要求,如城市水系功能定位及水系网络布
制 局规划、以排涝防灾为主的水安全规划、以水
3.城市声环境控制
城市噪声控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区 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见表10-1。
适用 区域
特殊 住宅区
居民、 文教区
一类 混合区
昼间 45 50 55
夜间 35 40 45
适用 区域
二类混合区、 商业中心区
工业 集中区
交通干线 或道路两侧
昼间 60 65 70
(二)生物环境控制

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

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
规划和管理
人文关怀:关 注居民生活需 求,提高城市 宜居性和文化
氛围
区域协调:加 强城市群和区 域间的规划合 作与协同发展
03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 现状
THEME TEMPLATE
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的 监测和发布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
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对空气质 量的影响
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措施和成 效
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和 生态价值
创新技术应用: 推动城市规划和 生态环境的智能 化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技术:提 高城市规划的精 准度和实施效率, 实现城市资源的 优化配置。
智能化技术:通 过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手段, 提升城市生态环 境监测和治理的 智能化水平。
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体系: 建立完善的规 划体系,包括 总体规划、详 细规划和专项
规划等
城市规划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 力度,确保规 划的有效性和
可操作性
城市规划创新: 鼓励城市规划 创新,探索适 应不同城市发 展的规划模式
和方案
未来城市规划展望
绿色生态:注 重可持续发展, 提高城市绿化
覆盖率
智慧科技:运 用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技术 手段优化城市
垃圾分类回收:对生活垃圾 进行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化
利用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节能环 保技术,推广清洁能源
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实践
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案例 生态城市建设的未来展望
06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 治理的挑战与对策
THEME TEMPLATE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挑战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43页PPT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43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估与规划

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估与规划

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估与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增加。

然而,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因此,对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与规划,才能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评估是对城市建设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以明确影响因素、风险程度和对策措施。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等因素。

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利用和空气质量等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在生态环境评估的基础上,城市规划者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以确保城市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城市规划者需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避免破坏重要的生态系统,保留和修复湿地、森林和草地等自然资源。

此外,应确保建设项目符合环境可持续性原则,采用生态友好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城市规划者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

应鼓励高效、节约土地的城市化方式,避免城市面积的过度扩张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规划中应考虑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城市规划者还应注重城市绿地的保护与扩张,提供更多的公园、绿化带和生态廊道,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三,城市规划者需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城市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巨大,但也容易造成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污染。

因此,城市规划者应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提倡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例如,可以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进行绿化和灌溉,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同时,要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最后,城市规划者需要注重空气质量的改善与保护。

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尘埃、废气和噪音的产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态环境逐渐受到了严重破坏,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生态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规划工作,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城市生态建设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生态公园、植绿化、水体治理等手段,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本文将从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态平衡失衡等问题。

这就要求城市规划需要以生态理念为核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城市生态规划需要合理布局城市生态空间。

要科学划分城市的生态保护区、生态景观区和生态修复区,保留和扩大绿地和湿地,增加城市的吸氧量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规划需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

在城市发展中,要尊重自然的规律,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要倡导节约和可持续利用。

城市生态规划需要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

要注重在城市规划中融入低碳、节能、环保的元素,促进城市的绿色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品质。

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具体落实。

城市生态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品质,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加强城市绿化。

要大力发展植被覆盖率,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力度,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提升城市湿地的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加强城市景观规划。

要注重发挥城市自然景观的优势,保护城市的自然景观,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城市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人文品味。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加强水体治理。

城市水体是城市的脉络,需要对城市水体进行有效的治理和保护,提高水体的水质和水量,美化城市水系环境。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PPT课件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PPT课件

1
城市水环境容量
定义:水环境容量的定义来源于环境容量, 是指在特定条件以及水体功能目标约束下水 体的最大允许纳污量。
计算方法:水环境容量的计算需要根据不同 的城市水系特征选用不同的模型,并确定不 同的参数
城市水环境规划
第19页/共32页
2.4 城市水环境规划
统筹考虑 专业用水 标准要求
的原则
现状使用 功能保持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依 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 容量来确定的,其中有容 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 制两种。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量控 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 量指标的支持性和保证性 指标。
第13页/共32页
其余相关指标
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 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大 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中。
第9页/共32页
2.1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涵
1
2
3
4
5
研究对象
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 这一大的城市复合生态 系统。
规划任务
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 求系统最佳发展。
理论依据
永续发展理论、生态原理、 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循 环经济原理,充分体现交 叉性、边缘性。
主要内容
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 和环境,其中既包括对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 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 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 的保护和建设作出安排 和部署。
城市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
城市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是环 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通过 环境评价探索出经济社会发展与 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从而为建立规划预测或决策模型 提供信息、数据和资料打下基础

环境规划管理城市生态规划ppt

环境规划管理城市生态规划ppt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 定义: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 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 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 计划。
• 土地规划的任务在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组织土 地利用的专业知识,合理地规划、利用全 部的土地资源,以促进生产的发展。 • 具体包括:查清土地资源、监督土地利用; 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任务;合理协调各 部门用地,消除不合理土地利用;落实各 项土地利用任务;保护土地资源,协调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协调城乡用地之间的关系,协调耕地保护 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适宜容量规划
人口适宜容量规划 • 到2003年底,北京和广州城区的人口密度 分别为1.4万人/平方公里和1.3万人/平方 公里,而目前世界主要大城市如东京只有 1.3万人/平方公里,其余城市如纽约、伦 敦、巴黎和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 8500人/平方公里。 《(2002─200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城市人口密度只能在一定方面反映城市的发展状况平均城市密度只能为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提供非常有限的信息城市生态规划?东京市要比中国大多数城市都要拥挤它的高密度并没有影响它的发展也并没有降低东京在日本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地位
主讲人:徐葑
生态城市定义:
•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 Man and Biosphere ) ”计划研究过程中 提出的,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 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生态城市
•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 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 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 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 融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1.城市环境规划1.1城市规划概况城市建设不能再重复单靠增加资源投入来推动发展的老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保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调整提高城市建设节约水、能源、土地等资源和治污、防灾减灾的技术标准,纳入到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中,以法制手段保障和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2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城市是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改变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和依赖构成的统一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它包括社会结构、人工结构、资源结构、生态环境结构四个方面的内容。

要实现这一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

要做好城市规划就要做到如下几点:(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节水和水污染治理的各项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

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

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

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概论PPT31页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概论PPT31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概论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课件PPT课件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课件PPT课件


污境
染规

物划

境 总措 关
质 量施 性
量 控与 指
指 制管 标

指理
标指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 课件(PP T41页)
三环境预 测
环境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所掌握环境方面的信息资料推
断未来,预估环境质量变化和发展趋势。环境规划预测的主要 目的就是预先推测出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某个水平年时的环 境状况,以便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生态经济功能,是生态系统所支持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功能, 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污染控制、生态工业、 生态保护等。
生态功能分区一般根据气候、地理及生态环境特点,要确定其 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依次划分生态功能的一级区(亚 区)、二级区(子区) 。
1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重点突出
生态完整性
第三,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将初步拟定的生态区划方 案,利用各种形式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经调整、修改后 形成生态区划方案,作为制定生态建设及生态保护规划的基 础。
五 生态容量与生态位确定
1
生态容量概念及计算
2
生态位概念、分类和计算
生态容量概念
生态容量是在哈尔滨生态市规划报告首次提出来的新概 念,它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 产力的地域空间,是由环境容量所决定的生命活动空间。
环境信息收集的内容 环境信息收集的来源 环境信息采集的方法
内容应包括与规划有关的一切经济的、 社会的、科技的、人文的以及自然、 地理、生态、污染情况等
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图件;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有关 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环境科研部门 收藏的文献资料;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 资料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专家系 统提供的信息情报; 为规划编制而专门进行的实地考察、测 试所得的资料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PPT文档共34页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PPT文档共34页
Thank you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概论ppt课件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概论ppt课件
主要表如今: 〔1〕城市区域的建立活动中,短少与自然地貌相顺应
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建立中大填大挖,破坏了自然地 貌的平衡与稳定,加速地面侵蚀,水土流失、滑坡、泥石 流、崩塌等地貌灾祸在某些地域频繁发生。
2 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2〕城市建立改动了地表水文循环过程,加剧了对地表 物质的冲刷、剥蚀、迁移,加速河湖淤积,同时由于地表水文 过程的改动,构成洪流时间缩短,加大了洪涝灾祸的危害性。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概论
城市:人类一种居住方式,人口、经济密集, 完成消费、生活、交通、休闲功能的场所。
生态:大自然提供的自然要素及相关规律,是 生命的根底
环境:人类外部的一切要素与过程的总和,狭 义的讲人类可以作用的大气、水、土壤、噪声 等。
1、城市与生态的关系: 〔1〕城市建立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 地貌、地质、河流、气候、土壤、植被等等的
〔5〕城市本身由于人类活动强度过大,非继续的消费方式 过度强化,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使人一地矛盾进一步突出, 资源承载力负荷过重,人工生态环境抵御外界干扰的才干大大 减弱,使其在实现可继续开展战略时面临极大的困难。
2 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6〕许多高速开展的城市和地域,由于人口和工业的高度 集中,出现了反复建立、无序竞争,资源、能源耗费宏大,浪 费严重,对环境呵斥了很大的压力;致使城市生态系统失衡, 产生诸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 弃物和电磁辐射污染等,促使了各种灾祸和疾病的频繁发生。
巫山新县城:迁建新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用地破碎,生态脆 弱,三条大冲沟及多处滑坡体给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带来极大难度 在对迁建用地自然生态条件进展全面系统评价的根底上进展了县城 整体迁建规划与建筑性详细规划。新城道路由低到高沿等高线蜿蜒 而上,对三条大冲沟进展治理,构成组团之间的绿色景观带。突出 表现新城整体笼统和独特的山水景观格局

城市生态和环境规划

城市生态和环境规划

降雨量越大旳地域,生态敏感性越高。 岩石风化速率较低,生态敏感性较弱; 岩石风化速率较高,生态敏感性较强。 土壤PH值较小时,生态敏感性较高。 人类活动强度大,污染严重,敏感性强。
⑥人口密度(人口压力)
综合分析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分为四级 A 敏感 B 较敏感
C 较不敏感 D 不敏感
五、城市生态功能区划旳制定
B 生态保护目旳
C 环境管理目旳
(4)按时间分:短期、中期、长久目旳
等目旳
(5)按空间分:森林、草原、流域、海域、山区
拟定城市环境目旳旳原则 见P403
2、城市环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4)其他有关指标
三、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
七、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
▪ 1、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程序 ▪ 2、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原则是什么?
(1)总量控制原则 (2)循环经济原则(最主要原则)
3、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内容及有关技术措施
(1)一般工业废渣旳处理置与利用措施 (见P430表) (2)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旳处理与处置措施有哪些?
▪ 2、城市环境规划旳内涵
(1)研究对象: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 旳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2)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 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根据:永续发展理论、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 统理论、循环经济原理,充分体现交叉性、边沿性。
(4)主要内容:合理安排人类本身活动和环境,其中 既涉及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旳约 束要求,还涉及对环境旳保护和建设作出安排和布署。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什么叫城市绿地系统? 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以各类绿地构成旳空间系统。 其特征:系统性 整体性 连续性 动态稳定性 多功能性 地域性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城市是现代社会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然而城市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如何保护城市环境并实现生态保护。

一、绿化城市环境城市环境中的绿化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化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的分布,同时鼓励居民在建筑内部和社区中种植绿植,形成绿化的连续带。

此外,城市中可以引入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等创新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增加绿化面积。

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应该注重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对城市环境的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合理规划工业区,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鼓励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三、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包括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了湖泊、河流、山脉等自然景观。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保护这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合理利用它们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例如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来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和保护湿地的功能。

四、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与评估系统。

通过对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问题,并评估城市规划措施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建立信息公开机制,让公众了解城市环境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各国城市规划部门可以通过开展交流活动、举办国际会议等形式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应对全球城市环境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为翠环绕城、园 林楔入、绿带分隔、点线穿插。
二、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布局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436)
①确定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 ②结合城市自然地貌,统筹安排市域绿化空间布局; ③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 ④统筹安排各类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 ⑤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⑥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 ⑦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 ⑧制定分期建设规划; ⑨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细则; ⑩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城市绿化(GB)
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 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一、城市绿地的功能
2、绿地与绿化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1)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2)改善城市景观 (3)提供心理安定剂 (4)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5)改善城市局部气候 (6)防止或减缓自然灾害及公害 (7)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 (8)提供农林产品
(3)城市绿化指标的制定(P434)
人均建设用 地(m2/人)
人均公共绿地 (m2/人) 2000 2010 >5 >5 >7 >6 >7 >8
城市绿化 覆盖率(%) 2000 2010 >30 >30 >30 >35 >35 >35
城市绿地率 (%) 2000 2010 >20 >20 >20 >30 >30 >30
《城市规划原理》
主讲:邹春洋 cyzou66@
第16章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第3节 城市绿地规划
□ 一、城市绿地的功能
□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城市绿地的功能
1、城市开敞空间与城市绿化的概念
城市开敞空间:城市中没有被建筑物占据的用地。
广义的城市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公园、道路、广场、水 面以及专属于企事业单位或居民小区的绿化用地及庭院。与建 筑遮蔽地构成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图”、“底”关系。 狭义的城市开敞空间:城市中的各种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林 荫道以及规模较大的专属绿地。亦可称城市绿地。
资料来源:《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生态景观绿地应担负的主要功能: ①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②保护珍贵自然资源 ③拓展市民户外活动空间与内容 ④遏制城市无序发展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2、城市绿化建设标准
(1)绿化覆盖率:各种植物在地面上的正投影面积 所占总地面面积的比例。
二、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布局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3)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 ①内外结合,形成系统 ②均衡分布,服务市民 ③因地制宜,结合自然 ④远近结合,强化控制
外部维护绿色空间;总规绿地落实;详规指标控制。
20年北京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历程 规划理念转变
第一,从单一的、城乡互不联系的城市绿地系统发展到 城乡一体、内外连通、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生态 绿地系统。 第二,从注重绿地使用功能到突出强化绿地生态功能。 第三,从建设用地优先、绿地填补空隙、见缝插绿到 生态优先、绿地优先。
公共设施绿地
工业绿地 仓储绿地
对外交通绿地
道路绿地
市政设施绿地
特殊绿地
资料来源:《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①广场绿化
②道路及停车场绿化
③林荫道
绍兴城市广场
香榭里舍林荫大道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1、城市绿地的分类
(4)生态景观绿地
G5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其他 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 绿地 公园、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 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林荫大道将分散在城 市各处的各种类型的公园、绿地、水面连成系统,形成一个层 次丰富、贯穿城市整体的开敞空间系统(Park system)。
我国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常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
二、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布局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1)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类型 ①网状(带状)绿地系统 ②楔形绿地系统 ③环状绿地系统 ④块状(点状)绿地系统 ⑤复合绿地系统
资料来源:《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①隔离绿化带:50-1000m(表10-4) ②干线交通设施沿线绿地:城区铁路≥30m ③防风林带:城郊或外围与主导风向垂直 ④城市高压走廊绿带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1、城市绿地的分类
(2)生产防护绿地
④城市高压走廊绿带
资料来源:《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1、城市绿地的分类
(3)附属绿地
附 属 绿 地
G41 G42 G43 G4 G44 G45 G46 G47 G48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 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 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工业用地内的绿地 仓储用地内的绿地 对外交通用地内的绿地 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特殊用地内的绿地
居住绿地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1、城市绿地的分类 2、城市绿化建设标准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1、城市绿地的分类
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专用绿地 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绿地 按绿地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50-10-5ha) 按绿地功能:市民休闲、文化娱乐、景观、生产防护等 按城市规划:公共绿地(公园、街头绿地)、生产防护绿 地(园林生产、防护) 按《城市绿地分类标准》:5大类,13中类,11小类。 (注意与土地利用分类的区别) (P432:表16-3-1)
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和可比性,用于描述不同范围中的城市 绿化程度。通常不应低于30%。
(2)绿地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 总面积占该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绿地率8-15%,人均绿地规模≥9m2,人均公共绿地≥7m2 。 (注意不同的“绿地”界定)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2、城市绿化建设标准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29
36 34
3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各类绿地组成的,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 绿色斑块、廊道和大型绿地构成的空间系统。(P436)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以美国为始,起源于继纽约中央公园 (1858)之后修建的布鲁克林市布洛斯派克公园(Prospect Park,1866)和东林荫道(Eastern Parkway,1870)。
绿地的空间结构由互不联系的分散块状、简 单的带状城市道路绿化带所组成的所谓“点、 线、面”相结合的不成系统的绿地系统,到 根据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特点、城市文化及城 市的生态需求构筑点、线、面、环、廊和楔 形绿地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系统网络。
绿地系统规划
G131 G132 G13
儿童公园 动物园
G133
G134 G135 G136 G137
植物园
历史名园
风景名胜公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1、城市绿地的分类 (1)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 的绿化及一定服务设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1)综合性公园
(2)社区公园
(3)专类公园
(4)街旁绿地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1)公园绿地
综合公园
G11 G111 G112
<75 75~100 >105
资料来源: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2、城市绿化建设标准
附:国家园林城市基本绿化指标表
100万以上 人均公共绿地 (m2) 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7.5 7 31 50—100万 8 7.5 33 50万以下 9 8.5 35
绿化占比例应达65%
资料来源:《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见P312。下同。
二、城市绿地的类型和建设标准
1、城市绿地的分类
(2)生产防护绿地
G2 G3 生产 绿地 防护 绿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 等圃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 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 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游乐公园
其他专类公园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包括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绿化占比例应达65% 绿化占比例应达65%
G14
G15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为全市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