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型猪饲养标准

合集下载

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

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

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所谓瘦肉型猪,就是瘦肉率较高,并达到一定要求标准的猪。

国内一般将胴体瘦肉率在55%以上或四肢比例达到25%以上的猪称为瘦肉型猪。

那么常见的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呢?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呢?一、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我国饲养的瘦肉型猪种主要有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等。

1、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著名瘦肉型品种,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后备猪6月龄达90~100千克,屠宰率高(72%左右),胴体瘦肉率66%。

2、大白猪:原产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及其临近地区,属大型瘦肉型品种。

后备猪6月龄达100千克,屠宰率高(74%左右),瘦肉率63.5%。

3、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

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好,胴体瘦肉率达68%。

二、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1、国外的瘦肉型猪标准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则要求较高,一般要求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或四肢比例在30%左右为瘦肉型猪。

一头90千克体重的瘦肉型猪比同一体重的一般猪可多产瘦肉5~10千克,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及经济效益都比较高。

由于不同品种培育方法,育种目标等不同,形成了品种各自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也就表现出了种种不同的生产性能。

2、瘦肉型猪的发展趋势在国外养猪中,品种越来越少,四、五个所谓标准化品种占了种猪总数的80%以上,而在商品猪生产中,则充分利用猪的许多经济性状都有明显杂种优势的特点,进行品种(系)间杂交,以获得优质产品和实现高效益生产。

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养猪业发展的主流,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杂种猪已占到饲养总数的90%以上。

3、我国的瘦肉型猪发情情况近十几年来,我国利用优良地方猪种做母本,国外瘦肉型猪种做父本开展经济杂交,生产商品瘦肉型猪,取得了可喜成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力推广了二元杂交生产,对提高宁夏的养猪水平、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瘦肉型猪养殖关键四控制屠宰体重

瘦肉型猪养殖关键四控制屠宰体重
瘦肉型猪养殖关键四控制屠宰 体重
汇报人:
日期:

CONTENCT

• 品种控制 • 饲养管理控制 • 防疫与健康控制 • 屠宰体重控制 • 瘦肉型猪养殖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01
品种控制
选择合适的品种
生长速度
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能够缩短养殖周期,提 高生产效率。
瘦肉率
选择瘦肉率较高的品种,能够提高猪肉的品质和经 济效益。
对发现异常的猪只,应及时隔离和治疗,以防止疾病 在猪群中扩散。
通过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疫病的防治与控制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保 持猪舍清洁和通风,减少疾病 的发生。
一旦发现猪只患病,应立即采 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 在猪群中扩散。
对于已经患病的猪只,应及时 处理并深埋或焚烧,以防止疾 病的传播。
饲料的营养与安全
01
选择营养均衡安全的饲料,确 保猪的健康和生长性能。
02
定期检查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安全 性,避免使用过期、污染的饲料 。
饲养环境的卫生与消毒
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 毒和清洁。
合理安排猪舍的通风和采光,保持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为猪提供良好的生 活环境。
03
防疫与健康控制
抗病能力
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和 传播,保证养殖安全。
品种的杂交优势
杂交优势的定义
杂交优势是指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产生比亲本品种更优良后代 的现象。
杂交优势的利用
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优势,可以获得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 、抗病能力强的后代,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
品种的适应性
气候适应性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前期让瘦肉型猪自由采食,不定量,尽量使猪多长肉,后期适当限制采食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瘦肉型猪饲养标准,一起来看看。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工厂、养猪场和养猪专业户饲料瘦肉型猪的饲粮配制。

项目体重阶段, kg1~55~1010~2020~3535~6060~90预期日增重,g160280420500600750采食风干料,kg0.200.460.911.601.812.87消化能, MJ 3.357.0012.6020.7523.4836.02 (Mcal)0.801.703.014.965.618.61代谢能, MJ 3.206.7012.1019.9622.5734.60 (Mcal)0.771.602.894.775.398.27粗蛋白质,g 54173256290402赖氨酸,g2.804.607.1012.0013.6018.08蛋氨酸+胱氨酸,g1.602.704.606.106.909.20苏氨酸,g1.602.704.607.208.2010.90异亮氨酸,g1.803.105.007.40 9.80 钙,g2.003.80 5.809.6010.90 14.40 磷,g1.602.90 4.908.009.10 11.50食盐,g0.501.202.103.704.20 7.20 铁, mg 33677196109锌, mg 224871176 199 258 铜, mg1.32.90 4.57.07.9 10.8 锰, mg0.91.902.73.53.92.2 碘, mg 0.03 0.07 0.13 0.22 0.25 0.40 硒, mg0.080.130.420.470.80维生素A,IU 48010601560197022303520维生素D,IU 50105179302342339维生素E,IU 2.405.1010.0016.018.029.0维生素K,IU0.441.003.23.65.7维生素B1,IU 0.300.601.001.61.82.9维生素B2,IU0.661.402.604.04.56.0烟酸,IU4.8010.6016.4020.823.525.8泛酸,IU3.006.209.8016.028.7生物素,IU0.030.050.090.140.160.26叶酸,IU0.130.300.540.911.031.60维生素B12,ug4.8010.6013.7016.018.029.0注:磷的给量中应有30%无机磷或动物性饲料的磷。

现代瘦肉型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现代瘦肉型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现代瘦肉型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现代养猪生产中,所用的种公猪多为大型肉用型品种,如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等。

这类大型肉用猪的体型较大,成年体重在350千克左右,易发生肢蹄病。

同时,这类猪性成熟较晚,神经类型敏感,并且肉质较差,因此不能使用万萨县,使用过早会影响其种用资产价值,一般在210四天左右可进行初次配种,在饲养运营管理中还应保持稳定的稳步增长环境,以免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而导致其精液品质的下滑。

但这类猪的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这就要求保证有较高的饲料营养较高水平,特别碳水化合物是蛋白质和矿物质要比较稳定,同时氨基酸要动态平衡,否则会影响其生长速度的充分发挥。

种水貂的合理饲养营养是维持公猪生命活动,产生精子和保持旺盛配种能力的物质基础。

因此,喂给营养价值完全的日粮,可身心健康增进公猪的健康并提高配种能力。

为使公猪经常保持畜肉保持良好体况,体质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就必须实行合理豢养。

适宜的饲养水平是符合公猪正常人生理状况的。

水平过高,沉积物可使公猪体内沉积过多的脂肪;水平过低,可或使公猪体内脂肪、蛋白质耗损,变得消瘦,精液品质下降。

一般公猪的日粮消化能不能低于3000大卡,蛋白质不低于14%,配种期要求更高。

如250千克体重的种公猪,每日所需的消化能约为8000大卡,可消化粗蛋白质约为310克。

蛋白质对精液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有较大的影响。

公猪日粮中钙、磷的不足或缺乏,会而使精精品质显著降低,出现死精现象。

我国大部分地区喂公猪的饲料,一般不太缺磷,要注意钙和食盐的补充。

公猪日粮中钙磷的比例为1.5:1较好,即喂15克钙,10克磷,10克食盐。

根据公猪全年内配种任务的聚焦分散化和分散,分为两种饲养方式。

一是一贯加强的饲养工具,母猪实行第三季度分娩时,公猪就需负担常年的配种任务。

因此,全年都需均匀地保持公猪配种所需的高度母乳水平。

二是配种季节加强的饲养方式,母猪如实行季节产仔,在配种时节开始前一个月,对公猪逐渐增加营养水平,在配种季节保持较高营养水平。

NYT-2004猪的饲养标准

NYT-2004猪的饲养标准

表1 瘦肉型生长肥育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NY/T65-2004《猪饲养标准》
表1续瘦肉型生长肥育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表2 瘦肉型妊娠母猪、泌乳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NY/T65-2004《猪饲养标准》
表2续瘦肉型妊娠母猪、泌乳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NY/T65-2004《猪饲养标准》
表3续肉脂型生长肥育猪Ⅱ、Ⅲ型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NY/T65-2004《猪饲养标准》
表4 肉脂型妊娠母猪、泌乳母猪、地方猪种后备母猪
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NY/T65-2004《猪饲养标准》
表4续肉脂型妊娠母猪、泌乳母猪、地方猪种后备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随着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瘦肉型种猪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有什么好的技术方法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瘦肉型生猪饲养技术一、早期断奶规模养猪过程中,要提升母猪繁殖能力,早期断奶增加产仔数,不失为最为有效的管理办法。

有报道说,仔猪于35天~42天断奶是可行的。

传统养猪通常是仔猪在56日龄~60日龄断奶,母猪年产仔数不足两窝,而一头母猪年消耗饲料大约1000公斤,很不经济。

只有缩短母猪的生产周期,产仔多,才能实现高生产水平。

试验证实,仔猪早期断奶对母猪下胎产仔数、仔猪生长发育、仔猪育成和肥育性能均无不良影响。

(1)适时断奶。

仔猪早期适时断奶,对于提升生产水平是切实可行的。

研究资料显示,将断奶时间提前到35日龄,对于母猪利用年限、仔猪生产、繁殖力等均无不良影响。

(2)母猪管理。

早期断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母猪利用率,增加每窝产仔数。

但如果忽视对母猪的管理,将会导致部分母猪发情配种期延缓,也会降低母猪年产仔窝数。

因此,必须要加强猪群管理。

首先,生产母猪按繁殖计划组织配种,制定详细的妊娠饲养管理方案,准确鉴定发情期,适时进行配种;其次,加强公猪管理,确保高配种能力,供给优良的精液用于配种需要;最后,母猪屡配不中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其发情配种,久治不愈时,可考虑淘汰不用。

(3)重视仔猪饲养。

早期断奶仔猪必须要加强管理,确保其顺利进入下一饲养阶段。

所用日粮务必营养全价,要确保饲料成分平衡,才能满足仔猪断奶后的生长发育需求。

一般建议饲料配方各项占比为:蛋白质含量18%、脂肪含量3%、纤维素含量4%、钙质含量0.7%~0.9%,磷含量在0.6%~0.8%,水分保证在13%左右。

二、全进全出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落实这项制度,猪舍设计、猪栏使用面积、床位安排等,都必须参照一定生产流程进行。

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流程运转不当,达不到应有的基本要求。

养猪场中瘦肉型猪管理方案

养猪场中瘦肉型猪管理方案

养猪场中瘦肉型猪的管理方案(1)经济杂交我国地方猪种脂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很顽强,靠国内品种杂交,不能产生理想的瘦肉型商品猪。

用国外瘦肉型猪与我国地方猪种杂交,杂种的瘦肉率也不太高,但是用国外瘦肉型猪种与我国培育的杂种猪杂交,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例如用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分别与北京黑猪、吉林黑猪、温州白猪、上海白猪杂交,杂种猪的瘦肉率都可达50%以上。

不过,每个品种的个体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别,不注意选育提高,会发生退化。

所以,不论是从国外引进的猪种还是国内培育的猪种,都需要继续选育提高。

(2)按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喂蛋白质饲料屠体脂肪的比例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屠体蛋白质的比例却随年龄和休重的增加而降低。

因此,要特别注意不同生长时期饲料蛋白质的比例。

适宜的饲料蛋白质的比例为5-20公斤体重22% ;22-55公斤体重10-17%;55-90公斤体重时如为了保证屠体质量饲料蛋白质的比例可控制在16%,如为了增重,可控制在14%。

蛋白质的供应,实际上就是发挥氨基酸的作用。

因此,需要多种饲料搭配,例如玉米和豆饼搭配。

在猪的饲料中,赖氨酸是重点,猪对赖氨酸需要量大,补充赖氨酸能起作用。

在配合饲料时,注意供给含赖氨酸较多的饲料,如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蚕豆、黑豆、小豆等。

(3)猪生长的前中期保证营养,后期限制饲养 3-6月龄的猪肌肉长得较快,应给予足够的营养和适当比例的蛋白质,有利于提高瘦肉率。

在肥育猪的生长后期,日增重越高,屠体脂肪的比例也较高,要采取限制饲养的办法,限制能量和喂量。

限制能量是把每公斤饲料中的能量降低到2.8 兆卡左右,办法是多喂青饲料,加大糠麸比。

限制喂量就是只给予平常饲养食量的85%。

这样增重是慢了一些,但是可以提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提高经济效益。

有些地区采取先粗后精的办法,在肌肉生长最旺的阶段喂粗饲料,影响了瘦肉的增长,而在后期,猪长肥膘的时期,反而给予丰富的饲料催肥,促进肥膘增长,这种方法,很不科学,值得改进。

饲养瘦肉型猪的关键技术

饲养瘦肉型猪的关键技术
猪 生 长 发 育 的规 律 是 : “ 猪 长 骨 ,. 小 中
和维生素都要达到一定 比例 。可用饲料
厂 生 产 的 “ 缩 料 ” 如 一 时 买 不 到 浓 , “ 浓缩 料 ” ,可 按 下 列 配 方 配 制 。 ( ) 猪 体 重 l— 0千 克 : 玉 米 1 02 6 .%、麸 皮4 、豆 饼 2% 、鱼 粉 4 、 0 2 % 8 % 酵 母 粉 2 、食 盐 03 、骨 粉 0 % 、 复 % . % . 5
三元杂交一代猪的瘦 肉率能达5 . %以 85 O 上 ,比地方肉猪提高2 个百分点 ,肉料 比 O
为1: - 3 。所以 ,肉用猪苗应选用 3 1: . 2 三元杂交—代或二元杂交—代的仔猪。
镧 嘲 8
河 省 年 级  ̄1亿 投 农 社 保 。 北 今 省 预-2 元 向 村 会 险 2 .

nj 2" 1 j — , 0 7 1 — 0


瘦肉型猪 的养殖关键
目前 我 国 各 地 方 猪 种 瘦 肉率 仅 4 % 1 左 右 ,而 通过 外 国引 进 的公 猪 与地 方 母 猪配种产生的二元杂交猪 ,再将 二元 杂 交 母 猪 与 外 国公 猪 交 配 而 产 生 的 三元 杂
骨粉 1 %、复合微量元素03 . %。 饲 养 时采 用 “ 敞后 控 ”方 式 。 前 “ 敞” 前 ,是 指 肉猪 在 5 千 克 体 重 以 前 , 0 每 天 多 次饲 喂或 自由采 食 ,饲料 不加 限 制 ;而在体重5 千克以后 ,每天 除保证 0 充 足饮 水 外 ,只 喂 两 餐 ,每 餐 只 喂八 九 成 饱 , 即所 谓 “ 控 ” 因 为 肉 猪 在 5 后 。 0
21. N 9 c_ X州L u o0 9 9 u_ n s h

瘦肉猪饲养管理新方法

瘦肉猪饲养管理新方法

瘦肉猪饲养管理的新方法
规律限制饲养法,就是按猪的瘦肉增长规律,在一定的阶段内,对猪进行限制食量的饲养方法。

该法一般有两种具体做法:一种是从猪20千克后开始限食,直至宰杀;一种是从猪60千克后开始,只供给自由采食量85%的饲料,直至宰杀。

猪生长前期主要是以长瘦肉及骨骼为主。

60千克前期瘦肉的增长处于上升阶段;60千克后期则是脂肪处于上升的高峰期,此期瘦肉增长处在下降的趋势甚至停滞。

因此,在猪瘦肉增长期内,要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使其快速的生长发育,而到脂肪沉积期,则要适当限制精饲料的饲喂量,特别是限制蛋白质的饲喂量。

因为此期如果再供给过量的蛋白质饲料,就会使过量的蛋白质转化为能量而沉积成脂肪,这样不但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造成了饲料的浪费,而且也降低了猪的瘦肉率。

瘦肉型猪养殖

瘦肉型猪养殖

瘦肉型猪养殖汇报人:目录•养殖前期准备•养殖中期管理•养殖后期出栏与销售•养殖成本与收益分析•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01养殖前期准备选择地势高燥、采光充足、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同时考虑交通运输和防疫条件。

场地选择布局设计环境卫生根据养殖规模和工艺要求,合理布局猪舍、饲料加工房、消毒间等设施,做到科学合理、方便管理。

保持场内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和周围环境,减少病菌滋生。

030201养殖环境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瘦肉型猪品种。

品种选择选购猪种时,要选择健康无病的猪只,避免带入病原。

健康检查对新购入的猪只进行适应性饲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和适应程度,确定是否适合当地养殖环境。

适应性饲养猪种选择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配制合理的饲料配方,确保营养均衡。

饲料配制保持饲料干燥、通风良好,防止霉变和污染。

饲料储存保证饮水清洁卫生,定期清洗饮水器,避免细菌滋生。

饮水清洁饲料与饮水02养殖中期管理饲养环境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猪粪和垃圾,减少细菌滋生。

此外,要控制好猪舍的温度和湿度,以利于猪的生长和发育。

饲料管理确保饲料的新鲜和卫生,避免饲料发霉变质。

同时,根据猪的体重和食量,合理配置饲料,确保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助于猪的生长和健康。

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导致猪舍内空气质量下降,增加猪患病的风险。

饲养管理根据当地的疫情和猪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

接种疫苗时要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免疫接种在饲养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猪的疾病。

但是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过量和滥用。

药物预防定期对猪进行检查,包括观察猪的精神状态、测量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

定期检查疾病预防瘦肉型猪的特点:瘦肉型猪的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口感好,是消费者喜爱的肉类之一。

但是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转化率低,对饲养环境和管理要求较高。

瘦肉型猪标准及其特点

瘦肉型猪标准及其特点

一、猪地经济类型猪地经济类型可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肉脂兼用型三种.这是由于人们根据猪地体型外貌、胴体中瘦肉和脂肪地比例、人们对肉食地爱好,不同地区供应猪地饲料种类地不同,经人们长期向不同方向选育而形成地,是品种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地产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瘦肉型(肉用型)这类猪地胴体瘦肉多,瘦肉占胴体比例以上.外型特点是中躯长,四肢高,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体长大于胸围厘米.——肋骨背膘厚——厘米.瘦肉型猪能有效地将饲料蛋白转化为瘦肉,且蛋白生长耗能比脂肪低所以长得快,饲料高.一般日龄体重可达到或超过公斤,料肉比:左右.长白猪和大约克猪以及我国近年培育地三江白猪、湖北白猪等都属于瘦肉型品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脂肪型这类猪地胴体脂肪多,瘦肉少,脂肪占胴体比例为——.外型特点是体躯宽、深、短、矮,头颈较重而多肉.体长、胸围相等或相差——厘米.——肋背膘厚——厘米以上.脂肪型猪由于脂肪多,而脂肪生长耗能多,所以生长慢,料肉比高.我国地两广小花猪、海南猪属于此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兼用型这类猪地肉脂比例介于脂肪型与瘦肉型之间,各占左右.外型特点也介于两者之间,体长一般大于胸围厘米,背膘厚——厘米左右.哈尔滨白猪、苏联大白猪、中约克夏猪属于此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猪地经济类型(图)二、瘦肉型猪活体分级国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胴体瘦肉以上瘦肉型猪地活体分级,收猪时亦可参照使用.(一)单项分级根据猪地体形外貌、品种类型、体重和活体膘厚划分一、二、三级、外形分级一级:头小、无明显腮肉,前后躯丰满,腹部小,体质结实、外型紧凑.二级:头较小,有腮肉,前后躯较丰满,腹部较小,肢蹄结实.三级:头较重,颈较粗、腮肉明显,后躯欠丰满,腹部较大,肢蹄欠结实.、品种类型分级一级:国外引进地优良瘦肉型品种(系)及其杂种猪,我国培育地杂优猪;国外引进地优良瘦肉型品种(系)与我国培育地瘦肉型新品种(系)地二元或三元杂种猪.二级:瘦肉型品种(系)间地杂种猪;国外引进地瘦肉型品种(系)与兼用型品种(系)地二、三元杂种猪;培育地瘦肉型品种(系)地纯种猪;以地方品种(系)为母本,与国外引进地瘦肉型品种(系)为父本地三元杂交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级:凡不符合一级和二级地瘦肉猪均属三级(不包含地方品种猪).、体重分级一级:体重在——100kg.二级:体重在——89kg或——110kg.三级:体重在80kg以下或110kg以上.、活体膘厚分级在最后肋骨距中线4cm处用探刺尺测定活体膘厚.一级:膘厚在1.8cm以下.二级:膘厚在——2.5cm.三级:膘厚在2.6cm以上.(二)活体综合评定分级活体综合评定分级时,将各项指标按其相应地重要性给予适当地加权,再将各单项等级化为分数(见表——),各单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加权系数之积地和即为综合评分.表——活体综合评定分级注:()外形和品种类型地等级分类:一级分,二级分,三级分.()体重在——100kg地猪为分,每减少或增加1kg,则评分扣分,以此类推.()膘厚1.8cm以下地猪为分,每增加0.1cm则扣分,以此类推.()凡综合评分在分以上者为一级,——分者为二级,在分以下者为三级.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订,年月日批准,年月日实施.三、美国瘦肉型猪标准屠宰时,大腿、眼肌、肩下端肉和臀肉应占活重地——.月龄时体重应达——公斤.——公斤屠宰时,胴体产肉达——公斤.胴体长——厘米.背膘厚不超过——厘米.眼肌面积32.26cm胴体中,大腿肉占,腹部肉占,背腰肉占,肩下端肉占,臀肉占.饲料报酬为:.母猪每窝产——头商品猪.四、供港瘦肉型猪标准我国外贸部门出口香港活猪地瘦肉型猪标准是以精肉率来计算地.良种猪,精肉率以上,相当胴体瘦肉率——.特良猪精肉率以上,相当于地瘦肉率.精肉率——四条瘦腿肉(包括背最长肌,俗称枚肉)重占屠宰前活重地百分比().瘦肉率——将左侧胴体地板油、肾脏去掉后,再将瘦肉、脂肪、皮用骨骼分成四部份,出瘦肉所占比例.五、瘦肉型猪地特点瘦肉型猪一般性成熟和体成熟校晚,体格较大,生长瘦肉地能力强,而生长脂肪地能力则比其他猪种弱.由于瘦肉型猪胴体瘦肉量高,而饲料转化率高,但对饲料中地蛋白质地含量要求较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瘦肉型猪背膘薄、皮薄毛稀,故比脂肪型猪耐热,但耐寒性较差.瘦肉型猪对外界环境条件地变化敏感性强,适应性较差,有时会发生应激反应,出现应激综合症.严重时,还会引起肌肉变质,出现渗水,松软地灰白色地劣颀肉,人们党称这种肉为肉.这种猪之所以有这些缺点,是由于长期向背膘薄、体型长、生长快等方面选择地结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为会么要饲养瘦肉型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人们开始要求吃更多地瘦肉,而不再需要肥肉来补充能量地不足,于是脂肪型猪已逐渐淘汰.肥肉中几乎全是脂肪,含蛋折质极少,因此很腻,也容易使人肥胖,且肥肉中地胆固醇仿量比瘦肉高,胆固醇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人们从营养需要和身体健康地角度出发普遍“挑瘦剔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另外,从经济效益考虑,养脂肪型猪很不合算.我国农村以前养地地方猪种,瘦肉率只有,肥肉率多达.而当今市场上肥肉与瘦肉地差价越来越大.在港澳市场,肥肉与唐肉地价格相差倍,有很多国家肥肉根本无销路,不得不作为工业原料或制成骨肉粉使用.所以脂肪型猪不公没有销路,而且售价极低.我国目前也已改变以前地商口猪收购政策,按瘦肉率高低实行优质优价.预计以后地等级差价会越业越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养猪生产本身来看,瘦肉型猪生长速度快,周转快,饲料转化效率高.猪每生产公斤肥肉比生关公斤瘦肉多消耗能量.倍,也就是说脂肪型猪每增重公斤所需要地饲料要大大高于瘦肉型猪.据统计,膘厚(肥肉多少地重要标志)增加厘米,日增重下降.瘦肉型猪具有较高地沉积蛋白质地能力,单位增重耗电量料少,经济效益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见,大力发展商品瘦肉型猪,既适应市场地变化,满足消费者地需求,又有得于提高生产水平,使养猪生产者获得更好地经济效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瘦肉型种猪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瘦肉型种猪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种 母 猪 的 产 房 需 要 确 保 清 洁 而 又 干 燥 ,特 别 是 在 分 娩 之 后 ,应 在 确 保其 干燥 与 清洁 的基 础上 ,还要设 置 高 床 , 做 到 勤 清 扫 ,保 证 地 面 干 燥 ,并垫 好垫 料 。② 在对 种 公猪 进 行 喂 养 时 ,从 配种 到怀 孕 的 1 07d, 主 要 是 喂 妊 娠 料 , 而 怀 孕 108d到 配 种 前 主 要 是 喂 哺 乳 料 。 母 猪 受 孕 到 怀 孕 之 间 的 80d,主 要 是 喂 适 量 的 饲 料 , 而怀 孕 8O ~ 107d需要 将 喂 料 量适 当 地 增 加 ,怀 孕 108d到 分 娩 期 间 ,应 将 喂 料 量 逐 步 减 少 , 直 到 分 娩 当天 ,将 其 减 少 到 0.5kg/d, 分 娩 第 4d之 后 将 喂 料 量 逐 步 增 加 。 例 如 某 瘦 肉型 母 猪 产 了 10头 小 猪 , 那 么 从 产 后 的 第 8d开 始 ,就 需 要 增 加 6kg的 喂 料 量 ,其 中 母 猪 2kg, 每 头 小 猪 0.4kg, 并 保 持 到 小 猪 断 奶 。 在 对 喂 料 量 控 制 时 ,主 要 是 小 猪 断 奶 时 的 母 猪 比 进 入 产 房 B1'1 ̄9母 猪 体 重 大 于等 于 70% 即 可 。若 有 的 经 产 母 猪 的 体 型 很 瘦 ,.LI:bBI'就 需 要 适 当 的 将 其 喂 料 量 增 加 , 才 能 促 进 其 体 质 的 恢 复 ,正 常 的 发 情 和 配 种 。
中 ,应 切实掌握 以下几个技术 要点 :
① 种 公猪所 在 的猪舍 应保 持 良好的 通 风 条 件 ,且 光 线 充 足 并 干 燥 清 洁 , 尤其 是还 要有 便于 其运 动 的场所 。 ② 年龄 在 8个 月之上 的公 猪才 能配 种 ,一 般 青年 公 猪每 天可 以 配种 2

瘦肉型猪标准及其特点

瘦肉型猪标准及其特点

瘦肉型猪标准及其特点一、猪的经济类型猪的经济类型可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肉脂兼用型三种。

这是由于人们根据猪的体型外貌、胴体中瘦肉和脂肪的比例、人们对肉食的爱好,不同地区供应猪的饲料种类的不同,经人们长期向不同方向选育而形成的,是品种向专门化方向发展的产物。

(一)瘦肉型(肉用型)这类猪的胴体瘦肉多,瘦肉占胴体比例55%以上。

外型特点是中躯长,四肢高,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

体长大于胸围15厘米。

6——7肋骨背膘厚1.5——3.0厘米。

瘦肉型猪能有效地将饲料蛋白转化为瘦肉,且蛋白生长耗能比脂肪低所以长得快,饲料高。

一般180日龄体重可达到或超过90公斤,料肉比1:3左右。

长白猪和大约克猪以及我国近年培育的三江白猪、湖北白猪等都属于瘦肉型品种(二)脂肪型这类猪的胴体脂肪多,瘦肉少,脂肪占胴体比例为40——50%。

外型特点是体躯宽、深、短、矮,头颈较重而多肉。

体长、胸围相等或相差2——3厘米。

6——7肋背膘厚5——6厘米以上。

脂肪型猪由于脂肪多,而脂肪生长耗能多,所以生长慢,料肉比高。

我国的两广小花猪、海南猪属于此类。

(三)兼用型这类猪的肉脂比例介于脂肪型与瘦肉型之间,各占50%左右。

外型特点也介于两者之间,体长一般大于胸围5厘米,背膘厚3——4厘米左右。

哈尔滨白猪、苏联大白猪、中约克夏猪属于此类。

猪的经济类型(图)二、瘦肉型猪活体分级国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胴体瘦肉55%以上瘦肉型猪的活体分级,收猪时亦可参照使用。

(一)单项分级根据猪的体形外貌、品种类型、体重和活体膘厚划分一、二、三级1、外形分级一级:头小、无明显腮肉,前后躯丰满,腹部小,体质结实、外型紧凑。

二级:头较小,有腮肉,前后躯较丰满,腹部较小,肢蹄结实。

三级:头较重,颈较粗、腮肉明显,后躯欠丰满,腹部较大,肢蹄欠结实。

2、品种类型分级一级:国外引进的优良瘦肉型品种(系)及其杂种猪,我国培育的杂优猪;国外引进的优良瘦肉型品种(系)与我国培育的瘦肉型新品种(系)的二元或三元杂种猪。

瘦肉型猪规律限制饲养法

瘦肉型猪规律限制饲养法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采食量,合 理安排每天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
,保持稳定的营养摄入。
夜间补饲
针对部分猪夜间采食较多的特点, 可在夜间适当补饲,提高饲料的利 用率。
饮水管理
保持水源清洁,定时更换饮水,确 保猪随时能够饮用到新鲜的水。
环境因素对饲喂效果影响
温度与湿度
控制好猪舍的温度和湿度,避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影响猪的
饲料配方优化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满足猪只营养需求,提高饲料转 化率。
关注动物福利,在保障健康前提下实施操作
饲养环境改善
提供宽敞、干净、舒适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反应,提高猪只生 产性能。
疫病防治
定期接种疫苗,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患猪只,降低死 亡率。
人性化操作
在饲养、转运、屠宰等过程中,减少对猪只的应激和伤害,提高猪 肉品质。
食欲和消化吸收。
通风与光照
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和适当的光 照,减少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
的滋生,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饲养密度
根据猪舍的大小和猪的体型,合 理安排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导致猪的应激反应和疾病传播。
03
实际操作中注意事项与问题解 决
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现象发生
合理分配饲料
根据猪的体重、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合理分配 饲料量,避免饥饿或过量采食。
节约资源
规律限制饲养法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过程中对粮食 、水等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05
持续改进方向与目标设定
探索更科学合理规律限制饲养方法
饲养量控制
根据猪只生长阶段和体重,精确计算每日饲料摄入量,避免浪费和 营养过剩。
饲养次数与时间

饲养瘦肉型猪四要点

饲养瘦肉型猪四要点

饲养瘦肉型猪四要点
要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按照猪生长发育的特点,前、中期也就是体重在60公斤以下时,主要是长骨架、长肌肉的阶段,后期是长脂肪的阶段。

猪前、中期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保持在15%~16%,后期含量要降为12%~14%。

要控制能量饲料前、中期饲料中所含可消化能要高,后期要加以控制,以限制猪的增长速度,提高瘦肉率。

整个饲养期间的日粮构成,前期和中期精料和青粗料之比为1∶0.5至1∶1,后期以1∶2为宜。

饲喂应“前敞后限” 前期让猪自由采食,不定量,尽量使猪多吃快长,在后期适当限制采食量。

但在喂精料过程中,应喂干粉料或湿拌料,在猪吃饱后,让其自由饮水。

适时屠宰猪体重90~110公斤时可适时屠宰。

因为此时猪的日增重基本达到高峰,若继续喂养,则生长速度减慢,消耗饲料增多,饲料报酬率低,瘦肉率下降。

若过早屠宰,猪的生长发育不全,产肉少。

适时屠宰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而且瘦肉多、肉质好。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加入时间:2005-1-12 16:34:02 阅读次数:150体重(kg) 1--5 5--10 10--20 20--60 60--90消化能(Mcal/kg) 4.00 3.62 3.31 3.10 3.10(MJ/kg) 16.74 15.15 13.85 12.97 12.25代谢能(Mcal/kg) 3.84 3.48 3.18 2.98 2.98(MJ/kg) 16.07 14.56 13.31 12.47 12.05粗蛋白质(%) 27 22 19 16 14赖氨酸(%) 1.40 1.00 0.78 0.75 0.63蛋氨酸+胱氨酸(%) 0.80 0.59 0.51 0.38 0.32苏氨酸(%) 0.80 0.59 0.51 0.45 1.38异亮氨酸(%) 0.90 0.67 0.55 0.41 0.34精氨酸(%) 0.36 0.26 0.23 0.23 0.18钙(%) 1.00 0.83 0.64 0.60 0.50磷(%) 0.80 0.63 0.54 0.50 0.40食盐(%) 0.25 0.26 0.23 0.23 0.25铁(mg/kg) 165 146 78 60 50锌(mg/kg) 110 104 78 110 90铜(mg/kg) 6.50 6.30 4.90 4.36 3.75锰(mg/kg) 4.50 4.10 3.00 2.18 2.50碘(mg/kg) 0.15 0.15 0.14 0.14 0.14硒(mg/kg) 0.15 0.17 0.14 0.26 0.28维生素A(IU/kg) 2400 2300 1700 1250 1250维生素D(IU/kg) 240 230 200 190 120维生素E(IU/kg) 12 11 11 10 10维生素K(IU/kg) 2.20 2.20 2.20 2.00 2.00维生素B1(IU/kg) 1.50 1.30 1.10 1.00 1.00维生素B2(IU/kg) 3.30 3.10 2.90 2.50 2.10烟酸(mg/kg) 24 23 18 13 9泛酸(mg/kg) 15.00 13.40 10.80 10.00 10.00生物素(mg/kg) 0.15 0.11 0.10 0.09 0.09叶酸(mg/kg) 0.65 0.68 0.59 0.57 0.57维生素B12(μg/kg) 24 23 15 10 10注:每千克饲粮的能量可按±0.2浮动、粗蛋白质含量也等比例浮动。

养殖技术-瘦肉型生猪饲养技术

养殖技术-瘦肉型生猪饲养技术

养殖技术-瘦肉型生猪饲养技术早期断奶规模养猪过程中,要提升母猪繁殖能力,早期断奶增加产仔数,不失为最为有效的管理办法。

有报道说,仔猪于35天-42天断奶是可行的。

传统养猪通常是仔猪在56日龄-60日龄断奶,母猪年产仔数不足两窝,而一头母猪年消耗饲料大约1000公斤,很不经济。

只有缩短母猪的生产周期,产仔多,才能实现高生产水平。

试验证实,仔猪早期断奶对母猪下胎产仔数、仔猪生长发育、仔猪育成和肥育性能均无不良影响。

适时断奶。

仔猪早期适时断奶,对于提升生产水平是切实可行的。

研究资料显示,将断奶时间提前到35日龄,对于母猪利用年限、仔猪生产、繁殖力等均无不良影响。

母猪管理。

早期断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母猪利用率,增加每窝产仔数。

但如果忽视对母猪的管理,将会导致部分母猪发情配种期延缓,也会降低母猪年产仔窝数。

因此,必须要加强猪群管理。

首先,生产母猪按繁殖计划组织配种,制定详细的妊娠饲养管理方案,准确鉴定发情期,适时进行配种;其次,加强公猪管理,确保高配种能力,供给优良的精液用于配种需要;最后,母猪屡配不中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其发情配种,久治不愈时,可考虑淘汰不用。

重视仔猪饲养。

早期断奶仔猪必须要加强管理,确保其顺利进入下一饲养阶段。

所用日粮务必营养全价,要确保饲料成分平衡,才能满足仔猪断奶后的生长发育需求。

一般建议饲料配方各项占比为:蛋白质含量18%、脂肪含量3%、纤维素含量4%、钙质含量0.7%-0.9%,磷含量在0.6%-0.8%,水分保证在13%左右。

全进全出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落实这项制度,猪舍设计、猪栏使用面积、床位安排等,都必须参照一定生产流程进行。

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流程运转不当,达不到应有的基本要求。

因此,落实好这一制度,要参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切实做好如下措施:优选良种猪。

育种品质在饲养制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养殖管理中选择一批参差不齐、分离严重的杂猪,会导致养殖过程中大的大、小的小,想实现全进全出存在一定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克)
23.0
23.9
24.4
2.0
食盐(克)
22.0
22.9
23.3
2.0
8哺乳母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体重(千克)
项目
120~180
消化能(兆焦)
12.13
粗蛋白(%)
14
粗纤维(%)
8
赖氨酸(%)
0.50
蛋+胱氨酸(%)
0.31
钙(%)
0.64
磷(%)
0.46
食盐(%)
0.44
9种公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表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
1生长肥育猪每头每日需要量表
体重阶段(千克)
项目
1~5
5~10
10~20
20~35
35~60
60~90
预期日增重(克)
160
280
420
500
600
750
采食风干料(千克)
0.20
0.46
0.91
1.60
3.35
7.00
12.60
20.75
23.48
36.02
体重(千克)
项目
120~150
150~180
180以上
每增减1头仔猪(±)
采食风干料(千克)
5.0
5.2
5.3
消化能(兆焦)
60.67
63.10
64.31
4.489
粗蛋白(克)
700
728
742
48
赖氨酸(克)
25
26
27
蛋+胱氨酸(克)
15.5
16.1
16.4
钙(克)
32.0
33.3
33.9
3.0
体重阶段(千克)
项目
20~35
35~60
60~90
消化能(兆焦)
12.55
12.34
12.13
粗蛋白(%)
16
14
13
赖氨酸(%)
0.62
0.53
0.48
蛋+胱氨酸(%)
0.40
0.35
0.34
钙(%)
0.6
0.6
0.6
磷(%)
0.5
0.5
0.5
食盐(%)
0.4
0.4
0.4
5妊娠母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表
0.80
0.59
0.51
0.38
0.32
钙(%)
1.00
0.83
0.64
0.60
0.50
磷(%)
0.80
0.63
0.54
0.50
0.40
食盐(%)
0.25
0.26
0.23
0.23
0.25
3后备母猪每次每日营养需要量表
体重阶段(千克)
项目
20~35
35~60
60~90
预期日增重(克)
400
480
500
体重(千克)
项目
妊娠前期
妊娠后期
90~120
120~150
150以上
90~120
120~150
150以上
采食风干料(千克)
1.70
1.90
2.00
2.20
2.40
2.50
消化能(兆焦)
19.92
22.26
23.43
25.77
28.12
29.29
粗蛋白(克)
187
209
220
264
288
300
赖氨酸(克)
消化能(兆焦)
12.55
粗蛋白(%)
12.0
赖氨酸(%)
0.38
蛋+胱氨酸(%)
0.20
钙(%)
0.66
磷(%)
0.53
食盐(%)
0.35
项目
妊娠前期
90~150
妊娠后期
90~150
消化能(兆焦)
11.72
11.72
粗蛋白(%)
11.0
12.0
粗纤维(%)
10.0
9.0
赖氨酸(%)
0.35
0.36
蛋+胱氨酸(%)
0.19
0.19
钙(%)
0.61
0.61
磷(%)
0.49
0.49
食盐(%)
0.32
0.32
7哺乳母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表(哺育仔猪10头)
采食风干料(千克)
1.26
1.80
2.39
消化能(兆焦)
15.82
22.21
29.00
粗蛋白(克)
202
252
311
赖氨酸(克)
7.8
9.5
11.5
蛋+胱氨酸(克)
5.0
6.3
8.1
钙(克)
7.6
10.8
14.3
磷(克)
6.3
9.0
12.0
食盐(克)
5.0
7.2
9.6
4后备母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粗蛋白(克)
54
101
173
256
290
402
赖氨酸(克)
2.80
4.60
7.10
12.00
13.60
18.08
蛋+胱氨酸(克)
1.60
2.70
4.60
6.10
6.90
9.20
钙(克)
2.00
3.80
5.80
9.60
10.90
14.40
磷(克)
1.60
2.90
4.90
8.00
9.10
11.50
食盐(克)
体重(千克)
项目
90~150
150以上
采食风干料(千克)
1.9
2.3
消化能(兆焦)
23.85
28.87
粗蛋白(克)
228
276
赖氨酸(克)
7.2
8.7
蛋+胱氨酸(克)
3.8
4.6
钙(克)
12.5
15.2
磷(克)
10.1
12.2
食盐(克)
6.7
8.1
10种公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体重(千克)
项目
90~150
6.00
6.70
7.00
7.90
8.60
9.00
蛋+胱氨酸(克)
3.20
3.60
3.80
4.20
4.60
4.70
钙(克)
10.4
11.6
12.2
13.4
14.6
15.3
磷(克)
8.3
9.3
9.8
10.8
11.8
12.3
食盐(克)
5.4
6.1
6.4
7.0
8.0
8.0
6妊娠母猪每千克饲料中养分含量表
体重(千克)
0.50
1.20
2.10
3.70
4.20
7.20
2生长肥育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体重阶段(千克)
项目
1~5
5~10
10~20
20~60
60~90
消化能(兆焦)
16.74
15.15
13.85
12.97
12.55
粗蛋白(%)
27
22
19
16
14
赖氨酸(%)
1.40
1.00
0.78
0.75
0.63
蛋+胱氨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