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
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
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类狂犬病病例大多是由于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所致,少数是由于伤口、黏膜被病毒污染所致。
99%的人类狂犬病病例由患狂犬病犬类传播至人。
因此,被宠物咬伤(抓伤)后,不管有没有流血,都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同时应注意,狂犬病疫苗不存在24小时内注射才有效的说法,只要还没发病,疫苗就有作用,越早越好,尽快处理。
狂犬病发作有什么症状?狂犬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是怎么从动物传染给人?只有狗会携带狂犬病毒吗?狂犬病毒能在病兽的唾液腺中繁殖,咬人后通过伤口残留的唾液使人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禽类、鱼类、昆虫、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
只有被咬伤才会染病吗?被狗抓咬之后,一定会得狂犬病吗?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狂犬病治好的案例
狂犬病治好的案例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狗的咬伤传播。
如果不及时治疗,狂犬病几乎是100%致死的。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还是有一些狂犬病治愈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狂犬病治愈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幸存者在面对死亡威胁下,通过勇气和坚持战胜了狂犬病。
1. 张天是一位中国农民,他在一次田间劳作时被一只狂犬咬伤。
尽管他没有受到及时的疫苗注射,但他坚持进行了其他治疗方法。
他每天都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接受了其他辅助治疗,如高剂量维生素C和中药。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他的病情开始好转,最终成功战胜了狂犬病。
2. 约翰是一名澳大利亚旅行者,在游览亚洲期间被一只疑似患有狂犬病的流浪狗咬伤。
他立即就医并接受了疫苗注射,但由于他的伤口严重,医生认为他的生命仍然面临威胁。
然而,约翰坚信自己能够战胜狂犬病。
他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通过锻炼身体和保持积极的心态,他最终康复了。
3. 莉莉是一名美国女孩,她在一次露营活动中被一只野生动物咬伤。
经过确认,医生确定这只动物是患有狂犬病的浣熊。
莉莉的家人立即带她去医院接受疫苗注射,并进行了其他治疗。
尽管她的伤势严重,但莉莉从未放弃过。
她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进行身体康复训练,并在家人的支持下度过了艰难的康复过程。
几个月后,她成功战胜了狂犬病。
4. 亚历克斯是一位英国男子,他在前往非洲旅行时被一只野生动物咬伤。
亚历克斯在受伤后立即寻求医疗,并接受了疫苗注射。
然而,在回国后的几个月里,他开始出现狂犬病的症状。
他的家人和医生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狂犬病病毒的复制。
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亚历克斯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最终康复了。
5. 安妮是一名法国女子,她在一次探险旅行中被一只野生动物咬伤。
她立即就医,并接受了疫苗注射。
然而,由于伤口感染严重,疫苗的效果并不明显。
安妮的家人和医生不愿放弃,他们开始寻找其他治疗方法。
他们找到了一位专家,该专家提供了一种新的疗法,通过注射一种特殊的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狂犬病病毒的复制。
狂犬病
(一)传染源
目前国内外均已明确承认狂犬病毒可被“健康” 动物所携带。国内报告外观健康家犬带毒率平 均为14.9%(8%~25%)。1973年印度报导1例 为健康家犬咬伤男童,42天后死于狂犬病者, 而该家犬健在4年之久,并13次从其唾液中分 离到狂犬病毒。我院收治病人中,有5条犬咬 人致病后仍健在,内有一幼犬,待患者发病死 亡时,该犬己长大且又生育小犬。因此证实狂 犬病毒可在动物中隐性感染和“健康”携带。
临床表现
(一)前驱期
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 类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 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最有 意义的早期症状是,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 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约发生 于80%的病例。这是由于病毒刺激神经元,特 别是感觉神经元而引起,此症状于维持数小时 至数天。 本期持续1~2d,很少超过4日以上。
(一)传染源
在南美洲、南斯拉夫、前苏联还有带病 毒的吸血蝙蝠,是当地重要传染源。在 美国和墨西哥交界处,报告有数百只吸 血蝙蝠栖息,该地区最近几年有150人死 于狂犬病。在拉美,由于这种蝙蝠叮咬 造成牛患狂犬病死亡,每年达50万只。
(一)传染源
狂犬患者唾液中含有少量病毒,但人传 人例子甚少。这是因为人唾液中病毒数 量相当少,但这并不等于绝对不引起传 染。1972年我国曾报道过1例经口对口呼 吸引起感染狂犬病死亡的报告。欧美也 有少数类似报告。
实验室检查
(二)免疫学检查
1.抗原检测:应用荧光抗体法可在脑组织涂片、 角膜印片、冷冻皮肤切片等查病毒抗原,数小 时内可得结果,阳性率约40%。其他尚有单克 隆抗体检测病毒的糖蛋白等。 2.抗体检测:测定血清中和抗体对未接种疫苗 者有诊断价值。但由于病程第8天前不易测出, 而患者发病后很快死亡,故意义不大。接种疫 苗者,如中和抗体大于1:5000仍有诊断价值。
《狂犬病》ppt课件
《狂犬病》ppt课件•狂犬病概述•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预防措施•狂犬病诊断与治疗手段•并发症与后遗症处理•总结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狂犬病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急性脑炎和脊髓炎。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病犬、猫等咬伤或抓伤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血液、动物体液等途径感染。
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神经系统,沿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导致急性脑炎和脊髓炎。
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3个月。
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出现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诊断标准与分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具体标准包括:有被犬、猫等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的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狂犬病毒抗体阳性。
分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可将狂犬病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类。
轻型患者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中型患者症状明显,病程较长;重型患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02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全球疫情分布我国疫情概况疫情变化趋势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国家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随着全球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加强,一些国家已经成功控制了疫情,但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病例报告。
030201全球及我国疫情现状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和接触动物机会较多的人群。
易感人群犬是狂犬病的主要动物宿主,其他动物如猫、狼、狐狸等也可感染并传播病毒。
动物宿主不同动物宿主对狂犬病毒的易感性不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也有所差异。
宿主与病毒关系易感人群与动物宿主传播因素及危险因素传播方式狂犬病主要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唾液或组织而感染。
狂犬病
狂犬病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侵犯中枢神经系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恐水、怕风、怕声、流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病死率几乎100 %。
【病原学】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拉沙病毒属(Lyssa virus),一端圆,另一端扁平,形似子弹,大小约75 nn×180nmm,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外绕以核衣壳和含脂蛋白及糖蛋白的包膜。
目前已明确狂犬病毒的蛋白质由5个主要蛋白和2个微小蛋白构成。
5种主要蛋白是:转录酶大蛋白(Large Protein,LP),具有合成病毒RNA所必需的RNA转录酶活性;糖蛋白(Glycoprotein,GP),是病毒棘突成分,具有凝聚细胞能力,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诱导细胞免疫;核蛋白(Nuclear Protein,NP), 构成核酸的衣壳,是病毒颗粒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不仅保护基因在RNA免受核酸酶降解,也是狂犬病毒重要的抗原成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衣壳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1,M1P),即磷蛋白,又称NS蛋白,它位于病毒核心壳和包膜之间,与核酸衣壳一起,是狂犬病毒属特异性抗原;包膜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2,M2P),是狂犬病毒的包膜的重要成分。
还有两个微小蛋白是非结构蛋白。
从世界各地分离的狂犬病毒抗原性均相同,但其毒力可有差异,从自然条件下感染的人或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病毒称野毒株(wild virus)或街毒株(street virus),特点是接种动物潜伏期长,自脑外途径接种后容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内,在感染的神经细胞内易发现内基小体(Negri Bodies).致病力强。
街毒株在家兔连续脑内多次传代获得的毒株固定毒株(fixed strain),特点为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可供制备疫苗。
狂犬病ppt课件
02
CATALOGUE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狂躁型
患者表现出极度狂躁和攻击性, 同时可能伴有畏光、怕水、呼吸 困难等症状。
麻痹型
患者初期出现疲劳、头痛、发热 等症状,随后出现肢体麻痹、面 瘫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 竭。
狂犬病的诊断方法和步骤
01
02
03
04
1.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被犬类或其他动 物咬伤或接触过可能携带病毒
提供即时的免疫保护。
狂犬病人的护理和管理
隔离和观察
狂犬病人应该被隔离,以避免病 毒传播。同时,他们应该被密切 观察,以监测病情的发展和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
疼痛管理
狂犬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和其他不 适症状,因此需要使用药物来缓解 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心理支持
狂犬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而感到 恐惧、焦虑和不安,因此需要提供 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病情。
病原学
狂犬病毒是一种弹状病毒,属于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病毒表面有糖蛋白和神经 氨酸酶两种主要成分,其中糖蛋白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与病毒的致病性和 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传染源
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 犬,其次是其他携带病毒 的动物,如猫、狼、狐等 。
传播途径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病 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 黏膜侵入人体。
狂犬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治愈率
如果狂犬病患者得到了及时的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那么他们的治愈率 通常是非常高的。然而,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或者治疗不当,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导致死亡。
预后
狂犬病治愈案例
狂犬病治愈案例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犬、猫等动物,也可通过这些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
一旦感染狂犬病毒,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性,因此狂犬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绝症。
然而,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已经见证了一些狂犬病治愈的案例,这为狂犬病的治疗带来了一线希望。
最近,我国某医院成功治愈了一名患有狂犬病的患者,这是一例非常罕见的治愈案例。
据了解,该患者是一名中年男性,因为被家中的宠物狗咬伤后出现了狂犬病的症状,包括恐水、狂躁、呼吸困难等。
在接受了多种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最终康复出院。
这个案例的成功治疗,给了我们对于狂犬病治疗的新希望。
那么,这个狂犬病治愈案例究竟是如何取得的呢?首先,医生们采用了最新的抗狂犬病病毒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狂犬病毒的传播和繁殖,从而控制患者的病情。
其次,患者得到了及时、全面的支持性治疗,包括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这些措施帮助患者度过了病情最严重的时期。
此外,患者的家人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也为治疗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个案例的成功治疗,为狂犬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提醒我们,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性。
首先,要做好宠物狗等动物的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宠物不会感染狂犬病毒。
其次,一旦被动物咬伤,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注射,以防止狂犬病病毒的传播。
此外,公众应该增强对狂犬病的认识,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狂犬病治愈案例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提醒我们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性。
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狂犬病不再是绝症,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这种疾病,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为更多的狂犬病患者带来希望,也能够唤起公众对于狂犬病的重视和关注。
狂犬病毒ppt课件
核心包含单股负链RNA基因组,衣壳
由核蛋白包裹,包膜上镶嵌有糖蛋白
和基质蛋白。
2024/1/27
8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2024/1/27
基因组结构
狂犬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长度约12kb,编码5种结 构蛋白和1种非结构蛋白。
功能
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包括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 白(M)、糖蛋白(G)和聚合酶蛋白(L),分别参与病毒 粒子构成、转录、复制和组装等过程。
17
新兴检测技术展望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和信号转 换元件,实现对狂犬病毒的快速
、灵敏检测。
2024/1/27
等温扩增技术
在恒温条件下实现核酸的快速扩增 ,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纳米技术
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开发新型狂犬病毒检测方法和 技术。
18
05
狂犬病毒治疗策略
与药物研究进展
2024/1/27
12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预防措施
避免与野生动物、流浪狗、猫等接触;给家养宠物接种疫苗并定期加强免疫;从事动物相关工作时做 好个人防护。
疫苗接种
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疫苗可产生免疫力,保护人体不受病毒感染。疫苗种类包 括人用狂犬病疫苗和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和时间根据疫苗种类和当地疫情而定。
宠物传播风险
宠物犬、猫等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源,疫情爆发 时可能导致大量宠物被遗弃或扑杀,对宠物产业 造成冲击。
国际贸易限制
3
为防止狂犬病传播,一些国家可能对来自疫情地 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进口限制,影响国际贸 易。
2024/1/27
25
狂犬病的症状
狂犬病的症状
狂犬病的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4天~19年,绝大多数在1年以内。
影响潜伏期的因素为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发病早)、伤口性质(深咬伤较短)和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及宿主防御机制等。
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
潜伏期:潜伏期10日至1年以上,一般为20~90日,超过3个月者约占15%。
前驱期:多有低热、头痛、倦怠、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烦躁、恐惧不安,继而对痛、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
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征候是已愈合的伤口,伤口附近及其神经通路处有麻木、痒、痛等异常感觉,四肢有蚁走感。
本期持续2~4日。
兴奋期:患儿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多数患者在饮水、见水、听到流水声甚至听到水字便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
患儿极度口渴,但不敢饮水,常致声嘶及脱水。
对风、光、触动等刺激不仅可引起咽肌痉挛,严重发作时尚可致全身疼痛性抽搐及由呼吸肌痉挛而致的呼吸困难、缺氧及紫绀。
因交感神经功能增强,可出现大汗、流涎、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患儿神志多清醒,但部分患儿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精神失常。
本期1~3日。
麻痹期:痉挛发作减少或停止,患儿渐趋安静。
肢体呈弛缓性瘫痪,亦可出现眼肌、颜面肌及咀嚼瘫痪症状。
进而进入昏迷状态,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
本期持续6~18小时。
狂犬病的早期症状
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引言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命传染病,感染后病原体会通过神经系统迅速传播到大脑,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
如果不及时治疗,狂犬病几乎100%致死。
因此,早期识别狂犬病的症状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狂犬病的早期症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在感染后一周到三个月内出现,具体取决于感染的病毒量、病毒株的毒力以及感染部位等因素。
以下是狂犬病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1. 发热和头痛感染狂犬病病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和头痛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被忽视。
2. 点状或瘀斑样皮疹在狂犬病的早期阶段,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点状或瘀斑样皮疹。
这些皮疹可能在感染部位周围出现,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逐渐扩散。
3. 感染部位疼痛或瘙痒如果感染是通过狗或其他动物的咬伤或抓伤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在咬伤或抓伤的区域感到疼痛或瘙痒。
这是病毒从伤口处进入体内的反应。
4. 焦虑和紧张狂犬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这种情绪变化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有关。
5. 恶心和呕吐一些患者在狂犬病的早期阶段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引起的。
6. 神经系统症状随着狂犬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包括:- 极度疲劳和虚弱感:患者感觉非常疲倦,并且没有精力进行日常活动。
- 失眠和睡眠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或其他睡眠障碍。
- 头晕和平衡问题:患者可能感到头晕,容易失去平衡,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
- 颅神经损害:病毒可侵犯颅神经,导致面部肌肉麻痹、眼球运动异常及听力减退等症状。
- 肌肉痉挛和抽搐: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和抽搐,尤其是在感染过程的后期。
- 精神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症状,如焦虑、幻觉、妄想等。
其他临床表现除了上述早期症状外,狂犬病还可能引起其他临床表现,特别是在疾病进展到晚期时。
这些表现包括但不限于:1. 水惊恐狂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水惊恐症状,即对水的恐惧和拒绝。
《狂犬疫苗知识》课件
是否需要打狂犬疫苗?
需要打狂犬疫苗的情况 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 接触过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
是否需要打狂犬疫苗?
01
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生活或工 作。
02
不需要打狂犬疫苗的情况
03
没有接触过可能携带狂犬病 毒的动物。
是否需要打狂犬疫苗?
没有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生活或工作。 没有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
宠物饲养者
狂犬病流行地区居民
如农村、山区、动物饲养场等地区居 民。
尤其是与流浪猫、狗接触频繁的人群 。
狂犬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对狂犬疫苗成分过敏
如对狂犬病病毒抗原或疫苗中的其他成 分过敏。
神经系统疾病
如癫痫、多发性硬化等。
免疫系统疾病
如艾滋病、白血病、淋巴瘤等。
其他严重疾病
如急性发热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等。
打了狂犬疫苗后是否可以终身免疫?
• 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期一般可维持3年左右,即如果在接 种足量、足程的狂犬疫苗后3年内再次暴露于狂犬病毒 ,不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但如果超过3年再次暴露于狂 犬病毒,则需要加强接种疫苗。
被狗咬伤后应该如何处理?
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使用碘酒或医用酒精擦拭消 毒。
尽快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和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 蛋白。
注意观察动物情况,如果咬伤人的动物在10天内没有死亡,则说明该动物没有狂犬 病,被咬伤的人可以终止接种疫苗。
THANKS
狂犬病疫情的控制措施
疫情处置
一旦发现狂犬病病例或疑 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 和治疗措施,同时对接触 者进行追踪和观察。
疫区处理
对发生疫情的地区进行封 锁,采取消灭传染源、切 断传播途径等措施,以控 制疫情的扩散。
狂犬病 原理
狂犬病原理
狂犬病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给人类。
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感染周围的神经组织,然后迅速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
以下是狂犬病的传播和病理原理:
1. 传播途径: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感染患有病毒的动物的唾液进入人体。
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狗、猫、狐狸和蝙蝠等犬类动物的咬伤或抓伤,很少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 病毒感染: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它会侵入神经细胞并开始复制自身。
这个过程发生在被咬伤部位周围的神经末梢附近,然后沿着神经纤维迁移到脊髓和脑部。
3. 神经组织传播:狂犬病病毒通过迁移入脑和脊髓后,会在脑组织中复制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神经组织。
这个过程导致了病毒的扩散和病变的形成。
4. 病毒蔓延:狂犬病病毒在神经组织中的蔓延会进一步侵及其他脏器,特别是唾液腺。
这使得病毒在患者口腔分泌物中可由咬伤传播给其他人。
5. 病理变化:狂犬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引起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死亡,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这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恐水症(对水的恐惧)、痉挛性肌肉痉挛、呼吸衰竭和神经系统衰竭等。
尽管目前狂犬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疫苗接种和紧急处理仍
然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关键手段。
公众应该避免与未知或疑似感染狂犬病的动物接触,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以进行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
狂犬病的诊断标准
狂犬病的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1.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通过荧光免疫或ELISA技术对唾液、脑脊液、血液等样本进行检测,若结果呈阳性,则提示存在狂犬病病毒抗原。
2.患者病史中有明确接触或暴露于患病动物或病例史。
患者需详细回忆近期接触的动物情况,包括宠物、野生动物、鸟类等,若接触过患病动物或与患病动物有过接触史,则有可能感染狂犬病。
3.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和体征。
狂犬病患者通常表现为恐水、怕风、畏光、咽肌痉挛等症状,以及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出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若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和体征,则应高度怀疑为狂犬病。
4.狂犬病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或动物接种试验阳性。
通过将患者样本进行分离培养或动物接种试验,若结果呈阳性,则可以确诊为狂犬病。
二、诊断依据1.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通过检测唾液、脑脊液、血液等样本中的狂犬病病毒抗原,若结果呈阳性,则可以诊断为狂犬病。
2.患者病史中有明确接触或暴露于患病动物或病例史。
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接触的动物情况,包括宠物、野生动物、鸟类等,若接触过患病动物或与患病动物有过接触史,则有可能感染狂犬病。
3.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和体征。
患者出现恐水、怕风、畏光、咽肌痉挛等症状,以及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出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若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和体征,则应高度怀疑为狂犬病。
以上即为狂犬病的诊断标准及诊断依据,医生可根据以上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公众也需要提高警惕,注意与动物的接触方式和自身防护措施。
狂犬病的全球分布情况
狂犬病的全球分布情况狂犬病(Rabies)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感染,通常由犬类动物传播给人类。
本文将深入探讨狂犬病的全球分布情况,包括其流行地区、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以加深我们对这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了解。
1. 流行地区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但其流行程度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狂犬病流行的地区:1.1 亚洲亚洲是狂犬病的高发地区之一。
印度、中国、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经常报告狂犬病病例。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由犬类动物传染给人类。
1.2 非洲非洲大陆的一些地区也存在高度流行的狂犬病。
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狂犬病病例较为普遍。
野生动物也是潜在的传播源。
1.3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国家也经常报告狂犬病病例,尤其是巴西、墨西哥和危地马拉。
与其他地区一样,犬类动物在这些地方仍然是主要传播者。
1.4 欧洲和北美相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欧洲和北美地区狂犬病病例较为罕见。
这得益于强有力的疫苗接种和采取的狂犬病控制措施。
2. 传播途径狂犬病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2.1 犬类传播犬类动物,尤其是狗,是最常见的狂犬病传播者。
当感染的犬咬伤人类或其他动物时,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
这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2.2 野生动物传播某些野生动物也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如狐狸、狼、狂犬和熊等。
接触到这些动物或其唾液可能导致感染。
2.3 人际传播虽然相对罕见,但人际传播狂犬病也发生过。
通常发生在感染者的唾液进入受伤口或黏膜的情况下,如眼结膜。
3.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狂犬病的传播,采取以下预防措施至关重要:3.1 疫苗接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是接种疫苗。
狂犬病疫苗可提供长期免疫力,防止感染。
在疫苗接种后,如果被狂犬病患者咬伤,病毒不会感染。
3.2 动物控制对于犬类动物,控制数量、定期接种疫苗,以及饲养有责任感的宠物主人,是减少狂犬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3.3 教育和宣传向社区和公众提供关于狂犬病的知识和防范方法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该病,提高警觉性。
狂犬病预防知识(2024)
2024/1/25
19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该法规规定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等方面的内容,为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 了法律依据。
《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狂犬病的诊断、预防、控制和治疗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
2024/1/25
22
2024/1/25
06
总结与展望
23
当前狂犬病预防工作成果回顾
01
疫苗接种普及率提高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疫苗接种计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狂犬病预防
的重要性,并积极接种疫苗,从而有效降低了狂犬病的发病率。
02
疫情监测与报告体系完善
建立了完善的狂犬病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了解狂犬病的危害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性传染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因 此公众需要了解其危害和严重性。
认识狂犬病的症状
狂犬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恐水、恐风 、喉肌痉挛等,公众需要了解这些症状以便及时识别。
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狂犬病主要通过病犬咬伤传播,但也可能通过其他动物咬 伤或抓伤、接触病毒污染的血液或动物组织等途径传播, 公众需要了解这些传播途径以加强防范。
病程
狂犬病病程一般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三个阶段。前 驱期持续数天至数周,兴奋期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麻痹期持 续数小时至数天。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10天,死亡率极高。
5
危害程度及死亡率
2024/1/25
危害程度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传染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同时 ,狂犬病也对动物造成极大危害,导致大量动物死亡。
狂犬病及其防控措施
狂犬病及其防控措施
一、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所致。
二、狂犬病暴露分级
1级暴露:接触、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犬、猫舔舐。
2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犬、猫轻咬,或被犬、猫轻微抓伤,但皮肤无破损。
3级暴露:皮肤被犬、猫抓伤、咬伤,或破损伤口被犬、猫舔舐。
三、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1.对于1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2. 对于2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3. 对于3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4.对犬、猫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防止犬、猫发生狂犬病并传播给人。
5.带犬外出时,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咬伤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预防接种
③注射方法:肌内注射,成人必须在上 臂三角肌内,儿童注射于大腿肌内前外 侧区,不要在臀部注射。
(四)预防接种
2.被动免疫:
有马或人源性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和 免疫血清,以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 (HRIG)为佳。 总量一半在伤口进行局部浸润注射,剩 余剂量作臀部肌内注射。
取动物或死者的脑组织作切片染色,镜检在神 经细胞浆内找内基小体;或用RT—PCR检测 狂大病毒核酸,任一项阳性时可确诊。
(三)免疫学检查
1.抗原检测:可取角膜印片、发根皮肤活 检组织或脑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检测抗原,阳性率可达98%。 2.抗体检测:测定血清中和抗体对未接种 疫苗者有诊断价值。但由于病程第8天前 不易测出,而患者发病后很快死亡,故 意义不大。
Positive dFA
Negative dFA
(The 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直接荧光抗体检验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流行病学:有被狂犬或病畜咬伤或抓伤史。 2. 临床表现:出现典型症状如恐水、怕风、咽 喉痉挛,或怕光、怕声、多汗、流涎和咬伤处 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确诊:有赖于检查病毒抗原、病毒核酸或尸检 脑组织中的尼基小体。 出现典型症状前,即病程早期、儿童、咬伤史 不明确者易误诊。
(三)麻痹期
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人全身弛缓性瘫 痪,患者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 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该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仅为6~18小时。
临床表现
本病全病程一般不超过6d。 除上述狂躁型表现外.尚有以脊髓或延 髓受损为主的麻痹型(静型)。
实验室检查
(一)周围血象及脑脊液
大量实验证明,狂犬病毒本身对干扰素 敏感,暴露后及时应用干扰素诱生剂或 干扰素可能对实验动物有保护作用。
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传》上已有记载。
公元前322年,Aristotle认识到人狂犬病与动物 狂犬病的关系。 1804年,Zink第一次证明狂犬唾液有传染性。
19世纪80年代,Pasteur等研制出狂犬疫苗。
1903年,Negri发现Negri小体,使该病的快速 镜检诊断成为可能。
简史
狂 犬 病
Rabies
程延安
教授
概念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 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 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 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 几乎100%。
简史
(三)伤口处理
④不需缝合: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 以便排血引流,防止病毒传入神经纤维; ⑤严重咬伤:若咬伤头颈部、手指或严 重咬伤时,除用疫苗外,还需用抗狂犬 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周围行局部浸润注 射。伤口如能及时彻底清洗消毒,可明 显降低发病率; ⑥尚要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四)预防接种
发病机制
狂犬病毒致病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神经外小量增殖期: 病毒先在局部伤口附近的横纹肌细胞内 小量增殖,通过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 胆碱受体结合,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 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不短于72小 时,最长可达1—2周。
发病机制
②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神经的轴索浆向中枢神经作向心 性扩散,以每小时3mm速度(5cm/d),复 制缓慢,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后,再大 量繁殖,然后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 波及整个CNS。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 处的神经细胞,一般不侵入血流。
病原学
野毒株的特点为致病力强,自脑外途径 接种后,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内繁殖, 潜伏期较长。 固定毒株的特点为毒力减弱,对人和犬 失去致病力,可供制备疫苗。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狂犬。 人狂犬病由其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是 猫、猪及牛、马等家畜和野兽如狼、狐、狗獾 等温血动物。 狂犬病毒可被貌似“健康”的动物所携带。
全世界均有狂犬病的报道。据WHO估计, 每年全世界死于狂犬病的有5万多人。 亚洲为狂犬病严重流行区,其中印度为 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狂犬病流行已久。死亡人数仅次于 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
病原学
病原学
狂犬病毒于1962年 首次在电镜下被发 现。
A. Negri body. 尼氏小体 B. Notice the abundant RNP in the inclusion.包涵体内大量核糖核蛋白 C. Budding rabies virus.排出狂犬病病毒
(二) 传播途径
人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唾 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粘膜和皮 肤而入侵。 狂犬、病猫、病狼等动物的唾液中含病 毒量较大,于发病前3~5天即具传染性。
(二) 传播途径
其他途径: 1.剥狗皮 2.从粘膜入侵
3.呼吸道传播
4.移植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
(二) 咬伤后的处理原则
在流行区内被犬或其他动物咬伤后均应 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和进行全程免疫。
(三)伤口处理
咬伤后及时(2小时内)严格处理伤口,对降 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①挤压伤口:尽力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忌 用嘴吮吸伤口以防口腔粘膜感染;
②冲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 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季胺类与肥皂水不可合用; ③消毒伤口:用70%酒精擦洗及浓碘酒反复涂 拭;
(四)预防接种
(2)方法: ①暴露前预防:对高危人群如暴露于狂 犬病的工作人员,要预先作疫苗注射。 全程3针,在0、7、21日各肌内注射l针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1ml或地鼠肾细胞疫 苗 2m1)。
(四)预防接种
②暴露后预防:全程5针,在0、3、7、14、30 日各肌内注射l针;如严重咬伤可全程10针,在 当日至第六日,以及10、14、30、90日各肌内 注射l针。 对一年内接受过全程免疫者,如发生可疑感染, 仅需0、3日各肌内注射l针。 如免疫超过一年,则需全程免疫。 如咬伤后超过48小时才注射,建议首剂加倍。
治疗
3.免疫及抗病毒治疗: ①人抗狂犬病球蛋白可直接脑室或颈椎侧方注 入脊髓腔; ②干扰素300万—500万单位肌注;
③白细胞介素2—3万单位肌注,5—8次为一疗 程;
④狂犬病单克隆抗体,是研究方向。
预 防
应以预防动物传染
源的发生为主。
(一)管理传染源
禁止或控制养犬。 养犬应做好预防接种(大面积给家犬注射 兽用狂犬病毒疫苗) ,发现野犬应消灭, 病死动物应予焚毁或深埋处理,切勿剥 皮,对进口动物检疫。
需做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要进行脱敏注射。
(四)预防接种
免疫血清与疫苗联合应用有可能防止狂 犬病发病。 但免疫血清可干扰宿主的主动免疫,影 响抗体生成。 因此,对严重咬伤注射免疫血清者,在 完成末次接种后10、20、90天再注射1次, 能触发回忆反应,产生大量抗体。
(五)干扰素:
在传统免疫开始时加注一剂干扰素(100 万—300万单位)可显著提高免疫效果。
病理变化
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 地面海马回和脑干部位(中脑、脑桥和 延髓)及小脑损害最为明显。 Negri小体,为狂犬病毒的集落,最常见 于海马的大锥体细胞和小脑的Purkinje细 胞中。该小体位于细胞浆内,呈圆形或 椭圆形,直径3~10μm,染色后呈樱桃 红色,具有诊断意义。
病原学
狂犬病毒属棒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 拉沙病毒属(Lyssa virus),病毒中心 为单股负链RNA。 狂犬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糖蛋白(G)、 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 (NS)和膜蛋白(M)。
病原学 Fra bibliotek狂犬病毒易被灭活。 病毒耐低温。 豚鼠接种能分离病毒,也能用地鼠肾细 胞、人二倍体细胞等细胞株增殖、传代。
(二)鉴别诊断
1.破伤风 破伤风有外伤史,患者牙关紧 闭、苦笑面容及角弓反张等特点,而无 高度兴奋、恐水症状。预后良好。 2.病毒性脑膜脑炎 病毒性脑膜脑炎早期 多有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对症治疗 后大多康复。 3.脊髓灰质炎
治 疗
治疗
病死率几达100%,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包括: 1.严密隔离病人,防止唾液污染,尽量保持病人安 静,减少光、风、声等刺激,狂躁时用镇静剂。 2.加强监护治疗,包括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纠 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心动过速、心 律失常、高血压等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有 脑水肿时给予脱水剂。
白 细 胞 总 数 轻 至 中 度 增 多 (12.0 ~ 30.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
脑脊液细胞数可稍增多(大多在200 以内,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可轻 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二)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 取病人的唾液、,脑脊液、泪液接种鼠脑分离 病毒。至少需1周才有结果。 脑组织检查
患者男多于女,农民>学生>儿童>工 人。 人被病犬咬后的发病率约为15%~30%。
若及时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后,发病率 可降为0.15%左右。
咬伤后是否发病的有关因素:
①咬伤部位:如头、面、颈和手指、会 阴部粘膜等末梢神经分布丰富部位因潜 伏期短易发病; 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或被同 一狂犬先咬伤者较后咬伤者的发病机会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