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
国际经济学课件笔记
![国际经济学课件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3587c910c22590102029dae.png)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提取自陈爱贞老师的课件BY Clark•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Economies of Scale,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本章结构•本章简介•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理论•垄断竞争与贸易•倾销•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小结•本章简介•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基于两个基本原因:–国与国之间在资源上或在技术上存在差异,因而产生贸易–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或者提高产品的回报•两个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起关键作用的国际贸易模型:–垄断竞争模型–倾销模型•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贸易模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以及完全竞争:–假定某个行业中的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
•现实中,许多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也即具有递增的产品回报)–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生产效率越高。
•在规模经济下:–产出随着所有投入品的增加成正比例更快的增长。
–平均成本(单位成本)随着市场的规模降低。
•为了利用规模经济,每个国家必须集中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
而国际贸易使得各国既能利用规模经济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又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表6-1: 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规模经济可以是:–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许多小厂商构成,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的规模。
•大厂商对小厂商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两种规模经济形式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不完全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每个厂商都把自己看成价格制定者,根据自己的生产决定价格,而不愿当价格接受者。
•他们知道只要降低价格,就可以促进销售。
–两个特征:同业中只有几个主要厂商,且生产的产品有差异性。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238047a240c844768eaee02.png)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6.1复习笔记1.规模经济(1)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①规模经济的表现规模经济表现为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产出的增长大于投入的增长。
表6-1列出了某一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且该产品的生产只需要劳动这一种投入。
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10件产品需要15小时的劳动,而生产25件产品只需要30个小时的劳动。
规模经济表现为:劳动投入增加1倍(从15小时增加到30小时),产出却增加了1.5倍(从10件增加到25件)。
表6-1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②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动因之一假定世界上只有A和B两个国家,二者都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同样技术,最初都生产10个单位。
根据表6-1,该产量在每个国家均要15小时的劳动投入,即全世界用30个小时来生产20单位产品。
但是,现在假定该新产品的生产集中到一个国家,比如说A国,且A国在这一行业也投入30个小时的劳动。
然而,在一个国家内投入30个小时的劳动,却能生产出25件产品。
显然,生产集中到A国可以使得世界以同样的劳动投入多产出25%的产品。
可见,各国可以用比以往更有效的规模专业化地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贸易又使得消费所有产品成为可能。
(2)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①规模经济的分类a.外部规模经济,指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整个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规模的规模经济类型。
b.内部规模经济,指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规模的规模经济类型。
②规模经济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外部的和内部的规模经济对市场结构具有不同的影响。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即大厂商没有优势)一般由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相反,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就形成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但是,由于它们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同,下面将对它们进行分别讨论。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f06234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3.png)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我对全球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国际贸易方面,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反,生产并进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大”的产品。
这一理论强调了贸易的基础并非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则进一步拓展了对贸易原因的解释。
该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这一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某些国家在特定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具有优势。
在国际贸易政策方面,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
关税的征收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和贸易伙伴的报复。
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则以更加隐蔽和多样化的方式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流动。
在国际金融领域,汇率的波动对国际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它的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国际投资和国际收支平衡。
例如,本国货币贬值可能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但过度的贬值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记录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交易的重要工具。
它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等项目。
经常账户主要反映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账户记录资本的转移;金融账户则涵盖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
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经济运行状况。
国际经济学最易懂简明
![国际经济学最易懂简明](https://img.taocdn.com/s3/m/538df4a1ad02de80d5d840bd.png)
2.1.1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无论是早期重商主义,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 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 度的唯一标准。在一国范围内这种财富不会增加, 因为在一国范围内,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 之所失。因此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 进行国际贸易,并且要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 口大于进口。
小麦
布
美国
120
150
中国
120
150
表2.6 国际贸易后. 各国的产量分配
小结
由此可见,即使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双方仍然可以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获得利益。因此, 不仅美、英等发达国家之间可以开展自由贸易, 美国和中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以 开展自由贸易。
.
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
2.1.2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者主张实行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保护 主义政策,其政策主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政策。 2.保护关税政策。 3.限入奖出政策。 4.鼓励发展本国工业。
.
2.1.3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1.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错误的。 2.重商主义是经商致富论 。 3.重商主义只研究如何从贸易中获得金银,而没
交换的结果如表2.3所示。与没有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 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100单位布。这说明 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 两国都从中得到了利益。
小麦消费量
布消费量
英国
120
200
美国
120
200
表2.3 国际贸易. 后各国的消费量
2.2.3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代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PB B国
国际经济学笔记
![国际经济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725f4f1f61fb7360b4c65e2.png)
1、重商主义早晚期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早期重商主义贸易观点•代表人物是威廉·斯塔福•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即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或“货币平衡论”(2)晚期重商主义贸易观点•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或总体的贸易顺差,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够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能够流回国内就可以。
因此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或“贸易平衡论”2、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的概念:要素丰裕度: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一个国家经济资源的相对供给量。
要素密集度:衡量的是产品中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
3、产业内贸易的核心内容产业内贸易:既出口又进口同类产品的贸易模式(同一产业内部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
4、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内容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仅仅局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5、非关税壁垒的种类1进口配额制2自动出口配额制3进口许可证制4外汇管制5最高限价制和禁止进口6歧视性的政府采购7进口押金制8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环境壁垒6、商品倾销,外汇倾销的概念商品倾销: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或产业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
外汇倾销:是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来达到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目的的一种措施。
7、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升。
假定;1、A、B、C三国生产同一种产品,在国内售价分别为:5美元,2美元、3美元2、A国对进口的该种产品征100%的关税3、A国和B国结成关税同盟关税同盟: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经济学分析1、生产者剩余:a2、消费者剩余:a+b+c+d3、政府财政收入:c4、社会福利水平:b+d贸易转移效应: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规模缩小和福利水平的减少。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c96120684868762cbaed578.png)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重点笔记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
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 L):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 LC Q C + a LW Q W≤ L(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Q W = L/a LW– (a LC /a LW )Q C,k= - a LC /a LW =奶酪的机会成本相对价格与供给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而劳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 C/a LC,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P W/a LW。
当P C /P W > a LC /a LW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P C /P W < a LC /a LW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P C /P W = a LC /a LW 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bfdc7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0.png)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国际贸易1.1 定义及特点国际贸易是指各自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资源分布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特点包括:跨国、跨时空、多种货币、多种语言、面临政治和文化差异等。
1.2 国际贸易理论1.2.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实现互利互惠。
1.2.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实现互利互惠。
1.2.3 支配资源理论由赫克歇尔·欧林、伯特兰德·霍尔切因和其他人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资源的相对丰富进行专业化生产与贸易,以实现国际分工的效益最大化。
1.2.4 新贸易理论由宓德卡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特定商品由于有垄断优势而呈现出大量内部贸易现象,这种贸易现象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3 国际贸易政策1.3.1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
关税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补贴措施等。
1.3.2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或大幅度降低各种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让各国由比较优势商品相互交换。
1.3.3 保护主义政策主张通过设置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方式,抑制外国商品对本国的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1.3.4 国际贸易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等,这些组织主要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提供规则和服务。
二、国际货币体系2.1 定义及特点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和国际货币交换机制的总和。
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包括:货币兑换、外汇市场和国际支付等。
2.2 国际货币体系历史2.2.1 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货币供应受限制,国际支付通过黄金结算。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3fbd32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0c.png)
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个领域。
通过阅读相关的著作,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国际贸易方面,比较优势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反,生产并进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大”的产品。
这一理论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让我们明白了各国在参与国际贸易时,不必追求在所有产品上都具备绝对优势,而是应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从而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和福利的提升。
要素禀赋理论则从资源禀赋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在生产要素的禀赋上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国家劳动力丰富,而有的国家资本充裕。
这种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成本的差异,进而促使各国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这一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国际贸易原因和模式的理解。
在国际贸易政策方面,保护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的争论从未停止。
保护贸易理论主张通过关税、配额等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产业,尤其是幼稚产业,使其在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下得以发展壮大。
而自由贸易理论则强调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好处,如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消费者福利等。
在现实中,各国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利益需求,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保护或自由的贸易政策。
国际金融领域的内容同样丰富而复杂。
汇率的决定和波动是国际金融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汇率的变动会对一国的贸易收支、资本流动、物价水平等产生重要影响。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应该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
而利率平价理论则从资金流动的角度解释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国际经济学》笔记
![《国际经济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c18c9c69ec3d5bbfd0a7418.png)
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相对价格: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
含义:用商品Y 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X与Y交换可能得到的数量。
2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3国际贸易的产生以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为先决条件,及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的基础之上。
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国富论》批判重商主义,一国财富的衡量标准不是其所用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而是贵重金属所能够买的商品数量。
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2在定义上,若ax>bx,则A国在X生产上有绝对优势。
若ax/ay>bx/by。
则A比较优势。
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密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2H-O定理: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供给能力不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3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结果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4要素价格均等化:国际贸易使两国同种商品相对价格差异不断缩小并最终打均衡,在这过程中,两国的丰富要素价格不断上升,稀缺。
下降,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较小的方向变化,随着同种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必然达到均衡,即国际贸易使两国同质的要素获得相同的收入。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各国通知生产要素价格也会趋于一致5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四章特定要素和国际贸易1特定要素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国际经济学笔记
![国际经济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f03da4d866fb84ae45c8dd4.png)
第一章国际要素流动微观基础1、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最大量产组合。
2、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也就是MC=△TC/△Q。
边际报酬(MR):也称边际收益,是指既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
MR=△T R/△Q。
MPP(或MP):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P=dQ / dL。
MRP: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MRP=MP * MR。
3、个体无差异曲线:描述单个消费者的偏好与福利4、社会无差异曲线:描述社会整体需求与福利。
用途:5、埃奇沃斯盒状图:指方形的盒的长和高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或生产者)所拥有的两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总量,盒状图中各点表示两种商品(或要素)的总供给量在两个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的配置状态。
条件:6、生产者剩余(考):指由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最低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的差额。
7、消费者剩余(考):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9、MRT(边际转换率):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
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10、MRS(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11、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国际经济学1-2章课件笔记
![国际经济学1-2章课件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1eb8bf9941ea76e58fa0416.png)
国际经济学(一)提取自陈爱贞老师的课件BY Clark绪论•主要参考文献: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9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凯伯:《国际经济学》(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海闻等:《国际贸易》,格致出版社2003年。
•主要相关杂志:《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国际贸易问题》、《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主要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世界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6年起改为《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获取相关资料的网站: 厦门大学图书馆中文和外文资料库、人大经济论坛、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与国内使用的进出口商品分类标准(HS)不同,使用时需要统一口径。
•授课内容安排•第1章序言•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章序言•本章结构•开放条件下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国际经济学是关于什么的学科•当前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当前国际经济面临的问题•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开放条件下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全球出口总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19%上升到2005年的28.8%。
•据海关统计,自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番。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1738万亿美元(2007年中国GDP为2.466万亿美元);200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5616万亿美元;2009年,2.2073万亿美元(2009年中国GDP为4.9093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2008年公布的《世界投资报告》表明,2007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1.83万亿美元。
国际经济学最完整笔记
![国际经济学最完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0fb4cc4a1c7aa00b52acb8a.png)
1、资源稀缺: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2、理性人:完全理性:(经济人)各经济主体总是希望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目标实现的选择;个人:效用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政府:公共福利最大化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将资源用于一种用途时而放弃的其他用途。
4、?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限制价格:市场上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5、保护价格:市场上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的价格。
(为保护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由国家制定一定限额(上限或下限)并确保其实现的价格。
)6、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央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国债)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7、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8、通货膨涨::通货膨胀指物价指数(物价总水平)的持续稳定上涨。
表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三个月上涨或者下跌。
9、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10、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1、M0,M1和M2: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0=流通中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支票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5e8a10ff700abb68a982fb8e.png)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1、重商主义(判断或选择) (一)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金银贵金属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 金银只进不出;• 贸易中主张多卖少买、只卖不买; (二)晚期重商主义 贸易差额论• 金银贵金属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增加金银财富的手段是发展对外贸易,且保持对外贸易的顺差。
2、核心 -- 限制进口、奖励出口、保护国内某些产业(选择) 3、评价:• 贸易的目的在于获利,更在于强国; • 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利益是对立的。
4、绝对优势理论:自然禀赋或后天条件不同,劳动生产率差异,生产成本差异(绝对优劣势)。
一国的财富应当是其生产能力 -- 一国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非所拥有的贵重金属。
5、绝对利益学说图形分析绝对优势理论绝对利益学说图形分析YX Y 。
X 。
CAY1X1OY XOY'。
X'。
BC'Y'1X'1A'B'DD'出口(X )进口(Y)进口(X)出口(Y)(a )(b )6、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价格:一种商品的价格用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来表示。
7、比较优势理论(掌握):贸易的一方两种产品都处于劣势,处于劣势的一方总有一种产品劣势相对更小,处于优势的一方总有一种产品优势相对更大。
劣势相对更小、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就是比较优势产品。
如果两国各自分工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进行消费,两国均能在贸易中获益。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相对优势理论比较利益学说图形分析YXOEA'Y2Y1X2X1ACHYXOBY1Y2X1X2B'E'C 'J 进口(x)出口(y)出口(x)进口(y)(a )(b )8、机会成本理论(掌握):在2*2模式中,当一国在一种产品生产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时,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额外生产一单位产品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数量。
国际经济学的读书笔记
![国际经济学的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c88662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e.png)
国际经济学的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1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1.背景介绍: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与国际经济环境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经济学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内容分析:国际经济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国际贸易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等理论,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原则。
(2)国际投资: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等,阐述了跨国公司如何进行投资决策。
(3)国际货币金融:包括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等,阐述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特点和演变。
(4)国际经济合作:包括自由贸易区、经济联盟等,阐述了各国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3.主题思想:国际经济学主题思想是研究全球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影响,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体性”原则,即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需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4.我的观点:我认为,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影响,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国际经济学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汇率制度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5.结论和评分:综上所述,我认为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影响,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我建议将国际经济学列为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
国际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2国际经济学读书笔记一、介绍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贸易活动的学科。
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合作等领域。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
二、讨论1.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自由贸易主张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11版笔记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11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fb76c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b.png)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11版笔记文章标题:深度解读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11版1. 前言国际经济学一直是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学科之一。
而克鲁格曼所著的《国际经济学》第11版更是该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该书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笔记。
2. 书籍概述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第11版,是一部系统性、全面、深度的国际经济学教材。
该书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货币金融和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等内容,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实应用。
在深入阅读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该书对于国际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读者深刻理解国际经济学的帮助。
3.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本书按照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实应用,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了该领域的各个方面。
以国际贸易为例,书中通过对比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政策影响等内容,系统性地呈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这种由浅入深的探讨方式有助于读者逐步理解、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知识要点,为对相关主题的深入理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文章内容的阐述本文将主要围绕国际经济学的内容、理论、现实应用以及对国际经济学的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全面阐述。
我们将以国际贸易、国际货币金融和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分析书中涉及的重要理论和案例,并据此展开对国际经济学的深入探讨。
随后,我们将分享我们对该领域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以期通过对克鲁格曼第11版内容的综合梳理和解读,带给读者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知体验。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阐述对国际经济学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时,我们可以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影响、国际货币金融政策对各国经济的作用、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等方面展开分析。
结合书中相关内容,我们将得出对国际经济学的个人理解,并提出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期待。
6. 总结与回顾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对克鲁格曼第11版进行全面总结与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为什么学习国际经济学?1.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2.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3.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二、国际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重金1.产生:历史发展的必然重商主义重商2.发展1776年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①假设条件:古典贸易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规模效益不变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相互需求理论即:完全竞争1933~70年代赫克易贝尔、俄林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林德需求偏好理论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②假设条件:规模效益递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保罗·克鲁格曼即:不完全竞争3.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①“外部平衡”1752年大卫·休诺价格铸币流动体制基本原理:贸易收支逆差→黄金流出→货币供应量减少→本国商品价格下降→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上升→贸易收支改善↓↑------------出口下降进口上升←本国商品在估计市场竞争力减弱←本国商品价格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黄金流入②1936年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蒙代尔、弗莱明20世纪70年代货币主义兴起20世纪80年代储蓄、投资第二章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论古典贸易理论从技术差异的角度,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1.政商主义早期的货币差额论约翰·海尔斯 a.金银是国家的唯一财富托马斯·梦 b.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禁止货币出口,多卖少买2.重商主义晚期的贸易差额论托马斯·孟→把商品和货币联系起来,主张开展贸易,但要保持贸易的顺差。
评价:重商主义理论是重商主义的核心,是西方最早的贸易经济学说,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局限:①财富的形态是金银货币②财富的源泉产生与流通领域③只研究获得金银,不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基本内容①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分工由交换引起③分工的原则受绝对优势影响2.评价:①解释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②各国利用各国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各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从而揭示了国际贸易和贸易所得的原因③对传统的重商主义贸易理论是一次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从理论上说明了英国进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不足:①认为交换引起分工,其实分工是交换的基础②不能解释两种产品在绝对优势和绝对劣势相同的情况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1.生平国际贸易理论主义→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2.评价: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深刻更全面,说明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该理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
不足:①解释不了两种产品在生产上的绝对劣势相同的情况②忽略了需求方面的影响,没办法解释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问题第三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一、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1.国际贸易: 狭义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包括商品贸易、要素贸易研究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2.国际与国内的不同:受人为因素限制3.研究方法的特点③不涉及货币因素: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与差异的影响,是实质面的分析④生产要素:两国×两种商品×两种/一种输出方式(2×2×2/1)⑤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二、无贸易的均衡市场出清→生产=消费①均衡的确定MRS=Px/PyMRTS= Px/Py (边际技术替代率)②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第四章国际贸易的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讨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及其相对价格的变动情况一般均衡分析:所有商品及其价格的变动情况或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相对影响了其他商品价格,继而影响了其他商品的利益、消费、分配、生产和贸易贸易小国:该国的需求规模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小,不足以影响该商品的世界商品价格(世界市场价格接受者)贸易大国:一个国家进口某种商品量很大,以至于他的进口行为对该商品的世界价格具有很大影响国民供给(需求)曲线:指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需求)第五章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定义:a.各国因要素禀赋差异(要素丰缺的差异)而产生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b.各国应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充裕度相对于国家,密集度针对于产品。
要素密集度标准:共同的要素价格相对要素禀赋和相对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两国间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三、要素禀赋理论与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与联系不同点:①前者有两种生产要素,后者只有一种生产要素②前者从生产要素的丰缺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后者从技术差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相同点:均从供给面进行分析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1.定义: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双向流动2.规模经济: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递减内部规模经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造成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递减外部规模经济:整个产业的产量或规模的扩大3.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三个方面:①专业化的供应商(生产设备供应的专门化)②劳动市场共享(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③技术外溢(知识外溢)二、生命周期理论三个阶段①新产品阶段(技术垄断、产品差异是贸易活动中优势的重要来源,发达国家是主要消费国)②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由技术型转为资本型,成本和规模优势开始作用,一般发达国家是主要消费国)③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为劳动型产品,技术垄断消失,成本价格成为主要竞争因素,发展中国家是主要消费三、要素禀赋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异同点不同点: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注重国家间技术差异,从技术变化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突变,是一个动态理论②要素禀赋理论是假定两国间技术相同,认为引起国际贸易原因在于两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两国在生产密集使用各自相对丰富的要素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从静态角度分析的。
相同点: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都是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的;按照生产要素的流动划分四、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引入了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仅从供给角度分析假设所有商品都是同质的假设规模报酬不变第七章关税壁垒一、国际贸易政策定义: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制定的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管理的有关方针和法规目的:①保护本国市场,发展民族工业②扩大商品或劳务出品,占领国际市场③推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④积累资本或资金,缩小和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⑤维护本国或地区的对外政治关系二、有效保护关税与最适度关税1.名义关税税率:一类商品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作用下,其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2.有效保护率:征收关税后受保护行业的每单位最终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3.附加价值:最终产品价格减去用来生产该商品的中间产品成本4.有效保护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①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越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也越高;反之亦然。
②与有效保护率有关的还有对生产要素(或中间产品)的名义保护率。
其他条件既定,那么对生产要素(或中间产品)的名义保护率越高,最终有效保护率越低5.最适度关税的核心思想: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超过自由贸易下的利益第八章非关税壁垒全球配额竞争性拍卖(成本最小、最有效、比较公正)绝对配额国别配额一、进口配额分类进口商配额方式按固定比例优惠发放关税配额按申请程序发放二、倾销1.种类:①掠夺性倾销②持续性倾销③偶然性倾销2.条件: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②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所面临的需求弹性不同(国外>国内)③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不存在销出去的产品又流回国内三、反倾销对进口国国内产业的实质伤害1.条件:①存在倾销表现对进口国产业产生实质威胁②存在实质伤害→→↑对进口国新建产业产生实质性阻碍③倾销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证明进口国国内损害正是由该产品造成的)2.倾销对各国经济的影响①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最为直接的)a.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失去国内市场,利润下降,工人失业甚至企业倒闭b.对生产相似产品的工业也会产生影响c.对使用倾销产品作为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生产企业也会造成一定损害②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a.倾销商品的企业往往是实力比较强或占有垄断地位的企业进行倾销后,可以占领国际市场,而国内同类产品因无力倾销,将可能失去海外市场进而影响国内市场。
b.出口国国内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c.由于倾销商品的国家使用低价倾销商品作为原材料或零部件去生产另一制成品,则会使出口国以及第三国的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无法倾销,造成出口国和第三国在另一产品上失去市场。
d.一旦被进口国提出反倾销调查,进口国就会采取一些措施限制这些产品的出口,使出口国失去部分市场,调查后认为存在倾销行为的要征收反倾销税,调查需要一定时间,即使不存在倾销也会对出口国的人力财力物力造成一定的浪费。
③对第三国经济的影响a.第三国是指与倾销商品在进口国进行竞争的国家b.一旦倾销成功,第三国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则会受损。
第九章国际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一、劳动力的国际流动1.劳动国际流动的形式:①长期:移民②短期:外籍劳工2.流动方向:人口少→人口多低工资→高工资3.流动原因:①经济原因:a.劳动力收益与成本的比较c.经济周期的变化(经济高涨、生产扩张、劳动力需求强烈、吸引劳动力流入)d.劳动力禀赋状况(劳动力丰富、工资低、劳动力外流)②非经济原因:a.宗教信仰 b.自然灾害c.人口政治压力等4.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的假设条件①劳动力的流动是没有非经济因素的,由收入决定②不同国家的工资水平不同③劳动力是由收入较低的国际流入收入较高的国家④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流动一直持续到各国工资水平达到一致⑤从福利角度讲,劳动力移入过将获得廉价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移出国可得到移民汇款,移民可获得更高的工资水平三、国际资本流动1.类型:对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2.特征:①国际资本流动使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②国际资本市场膨胀迅速③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量扩大四、跨国公司1.特征:①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②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③经营战略全球化④内部管理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