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路器插入损耗和分光比测试实验
4.分路器测试资料1:8和1:16
@1.55um
12.89 12.84 12.84 12.59 13.16 13.26 13.24 13.21 12.89 13.33 13.18 13.02 12.89 12.84 13.24 13.21
@1.31um
0.09 0.09 0.1 0.11 0.08 0.12 0.04 0.09 0.09 0.1 0.11 0.11 0.12 0.12 0.15 0.11
@1.55um
0.04 0.09 0.12 0.11 0.16 0.19 0.09 0.07 0.02 0.08 0.12 0.15 0.11 0.13 0.12 0.09
RL(dB) 回损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工程名称:二五局综 合业务区高德南街GJ
端口
1 2 3 4 5 6 7 8
工程名称:二五局综 合业务区高德南街GJ
端口
1 2 3 4 施工单位:润建通信 股份有限公司
1×8光分路器测试资料
IL(dB)(AVE)
分光器安装位置:高 德GJ PDL(dB)
插入损耗(dB)(均值)
偏振相关损耗(dB)
@1.31um
@1.55um
0.04 0.09 0.12 0.11 0.16 0.19 0.09 0.07 0.02 0.08 0.12 0.15 0.11 0.13 0.12 0.09
RL(dB) 回损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1.55um
12.89 12.84 12.84 12.59 13.16 13.26 13.24 13.21 12.89 13.33 13.18 13.02 12.89 12.84 13.24 13.21
实验六-光纤活动连接器损耗测试实验讲解
常用光纤器件特性测试实验实验六光纤活动连接器损耗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活动连接器插入损耗测试方法2、了解光纤活动连接器回波损耗测试方法3、掌握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二、实验要求1、测量活动连接器的插入损耗2、测量活动连接器的回波损耗三、预备知识1、了解活动连接器的特点、特性四、实验仪器1、ZY12OFCom13BG3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2、FC 接口光功率计3、万用表4、FC/PC-FC/PC单模光跳线5、FC-FC 法兰盘6、Y 型分路器7、连接导线1台 1台 1台 2根 1个1个 20根五、实验原理光纤活动连接器是连接两根光纤或光缆形成连接光通路且可以重复装拆的无源器件。
其外形与普通电缆连接器有点相似,但其内部结构复杂,机械加工精度要求高。
主要技术要求是插入损耗小,拆卸方便,互换性好,重复插拔的寿命长。
它还具有将光纤与有源器件、光纤与其它无源器件、光纤与系统和仪表进行活动连接的功能。
评价一个活动连接器的性能指标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有4个,即插入损耗、回波损耗、重复性和互换性。
光纤活动连接器插入损耗是指光纤中的光信号通过活动连接器之后,其输出光功率相对输入光功率的分贝数,计算公式为:I L 10lg(P 0P 1 (6-1)其中P 0为输入端的光功率,P 1为输出端的光功率。
对于多模光纤连接器来讲,注入的光功率应当经过扰模器,滤去高次模,使光纤中的模式为稳态分布,这样才能准确地衡量连接器的插入损耗。
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插入损耗越小越好。
光纤活动连接器插入损耗测试方法为:向光发端机的数字驱动电路送入一伪随机信号(长度为24位),保持注入电流恒定。
将活动连接器连接在光发端机与光功率计之间,记下此时的光功率P 1;取下活动连接器,再测此时的光功率,记为P 0,将P 0、P 1代入10-1式即可计算出其插入损耗。
其实验原理框图如图6-1所示。
活动连接器的回波损耗:向光发端机的数字驱动电路送入一伪随机信号(长度为24位),保持注入电流恒定。
光分路器产品检验规程
≥55 dB
光回损测试仪
偏振相关损耗(PDL)
详见附表
光源,光功率计
均匀性
详见附表
计算
方向性
≥55 dB
光源,光功率计
3
包装
产品型号、编号、生产日期标识清楚;
包装箱无破损
目测
IL:Ⅱ
AQL:1。0
附表1 1×N PLC分路器光学特性
参数
单位
指标
1×4
1×8
1×16
1×24
1×32
1×64
1×64
工作带宽
nm
1260~1610
1310±40,1490±10,1550±40
插入损耗
dB
≤7。4
≤10.7
≤13.9
≤15。8
≤17.2
≤21。5
≤20。1
偏振相关损耗
dB
≤0.3
≤0.3
≤0.3
≤0.3
≤0。3
≤0。5
≤0.3
均匀性
dB
≤0。8
≤1.0
≤1。4
≤1。4≤Biblioteka .6≤2.0≤1。6
回波损耗
dB
≥55
方向性
dB
≥55
附表2 2×N PLC分路器光学特性
参数
单位
指标
2×4
2×8
2×16
2×32
2×64
2×64
工作带宽
nm
1260~1610
1310±40,1490±10,1550±40
插入损耗
dB
≤7。6
≤11。0
≤14。8
≤17.9
≤21.5
不同规格的分光器的插损(衰减)
回答人的补充2009-09-09 08:17在光链路的设计中,要碰到光纤损耗、分光损耗、分光附加损耗、活动接头损耗和光链路(总)损耗几项参数,很显然,光链路损耗是以上其他几项损耗值的总和:光链路损耗=光纤损耗+分光损耗+分光附加损耗+活动接头损耗 (dB)光纤损耗,是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光功率消耗引起的,在设计时1310nm通常按每km0.4dB计算,1550nm通常按0.25dB计算。
某一光路光纤损耗的dB数,换算成该路单路功率损耗mW数按下式计算:某单路功率损耗=100.1光纤损耗(mW)(某路)分光比K=某单路功率损耗/各路功率损耗总和(某路)分光损耗= -10lg K (dB)分光损耗,实际上是分光时的光功率转移造成的,不是光功率的消耗引起的,因此在计算分光比时不能将它计算进去。
但是在计算光链路总损耗时必须将它加进去。
分光附加损耗,是分光时的分光器自身消耗了光功率造成的;活动接头损耗也是其自身消耗了光功率造成的,因此这两项本来应该在计算分光比时都加进和光纤损耗中,算出三者的总损耗dB数,然后换算出损耗总功率数mW,再据此计算出分光比,这样计算得出的最后计算结果最为准确。
但是由于分光附加损耗和活动接头损耗的量值,比光纤损耗要小得多,而且各条光链路的数值基本相等,在计算分光比时把各条光路的这两项数值统统忽略不计,对分光比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微小。
因此,通常在计算分光比时都把分光附加损耗和活动接头损耗忽略不计,仅仅将光纤损耗换算成光功率来计算分光比。
但是在计算光链路总损耗的时候,这两项数值都要计算进去。
分光器附加损耗的大小,和分光路数的多少有关,设计时可从表1中选取数值。
表1 分光器的附加损耗值分光路数2345678910111216损耗dB0.200.300.400.450.500.550.600.700.800.901.001.20活动接头损耗,要根据光链路中活动接头的总数量计算,通常按每个接头0.3~0.5dB选取。
光线损耗测试实验报告
光线损耗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光线损耗测试,研究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信号损耗情况,了解光纤传输的性能及可靠性。
实验设备和材料- 光纤传输系统(包括光纤、光纤连接器、光纤跳线等)- 发光源- 光功率计- 连接线- 计算机实验原理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光信号会发生衰减,这种衰减被称为光纤损耗。
光纤损耗的主要原因包括衰减、散射、弯曲等。
本实验通过使用发光源产生光信号,通过光功率计测量经过不同光纤距离后的光功率,从而计算光纤传输系统的光线损耗。
实验步骤1. 连接光纤传输系统:将发光源通过连接线与光纤传输系统相连。
2. 清洁光纤接口:使用纯净的酒精棉球清洁光纤连接器,确保连接器表面干净,没有灰尘或油脂。
3. 设置发光源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发光源的输出功率、光波长等参数。
4. 连接光功率计:使用光纤跳线将光功率计与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纤连接器相连。
5. 设置光功率计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光功率计的波长、检测范围等参数。
6. 测量光功率:打开发光源和光功率计,记录光功率计所测量到的光功率值。
7. 更改光纤距离:改变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纤长度,如增加或减少光纤跳线的长度。
8. 重复步骤6和步骤7,测量不同光纤长度下的光功率。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光功率数据,可以得到光纤传输系统中不同光纤长度下的光功率值。
通过计算光功率的差值,即可得到光纤传输中的光线损耗。
实验数据示例:光纤长度(m)光功率(dBm)-10 -3.520 -6.230 -9.040 -12.8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绘制出光功率随光纤长度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光纤长度的增加,光功率呈线性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光纤传输系统中存在光线损耗。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光纤传输系统在不同光纤长度下的光线损耗。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光纤传输系统的衰减特性,进一步评估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光纤传输系统的光线损耗会对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产生影响,因此减少光纤传输系统的光线损耗对于提升系统的性能十分重要。
光纤部分实验报告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光通信部分姓名学号通信班级上课时间周二下午16:20~18:10第8章光纤传输系统实验一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1. 实验目的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2. 实验仪器1、ZY12OFCom13BG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3、FC/PC-FC/PC单模光跳线1根4、万用表1台5、连接导线20 根3. 实验原理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
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
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入=0.1〜1.0nm),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尽可能小,I th对应P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
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
并且要求P-I曲线的斜率适当。
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
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 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 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
光分路器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50N/min~250 N/min, 得出现光纤断裂、光缆拉出、光纤端点处的故
施 加 点 距 插 头 22 ~ 障以及光缆密封损坏等
28cm,2min 后
21
插入损耗变化量在规定范围内
22 光缆扭转试验 ±180o,负荷 1.5kg,扭 外观无机械损伤,如变形、裂痕、松弛等,不
转速率 10 次/min,载重 得出现光纤断裂、光缆拉出、光纤端点处的故
3) 选择光分路器的任意两路相邻或非相邻的分光口,一口(A)连至光源,另一口(B)连至光功率 计,光功率计测得的数据即为 B 口对 A 口的方向性。
4) 换两个分光口,重复测试。
2.6 低温特性测试 组网图示
光
FOT-932 B
分
FOT-932 A
路
器
测试步骤
图 8 光分路器低温特性测试示意图
1) 将分路器放于周围-40°C 的环境超过 12 小时后,如图连接光分路器和两台 FOT-932;
表 4 光分路器机械性能试验的标准与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试验条件
标准与要求
16
振动试验
频率 10~55Hz,振幅 外观无机械损伤,如变形、裂痕、松弛等,不
0.75mm,每分钟一个倍 得出现光纤断裂、光缆拉出、光纤端点处的故
频程,容差±10%,X、 障以及光缆密封损坏等
Y、Z 方向各持续 30min
17
2) 测试并记录分光器的上、下行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值。
2.7 高温特性测试 组网图示
FOT-932 B
光
分
FOT-932 A
路
器
测试步骤
图 9 光分路器高温特性测试示意图
1) 将分路器放于周围+85°C 的环境超过 12 小时后,如图连接光分路器和两台 FOT-932;
光纤损耗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光纤损耗测试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对光纤总损耗和损耗系数以及光纤损耗谱的测试的多种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光学测试仪表。
3、利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光纤故障分析并判断。
二、实验仪器1、稳定化光源(λ=1310nm,λ=1550nm)一台2、光功率计一台3、光时域反射仪(OTDR)一台三、实验内容1、插入法测试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传输损耗2、光时域反射仪测试1、连接图2、参数设置折射率:1.4675;范围:0-6km;脉宽:100ns。
3、测试曲线(附图片)4、测试结果并计算答:经OTDR测试得到反射峰AB两点间光纤长度为 1.957km,两点间损耗为1.512dB,取样距离63.80cm四、思考题:1、比较三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答:剪断法测量结果最精确,但具有破坏性;插入法在工程中更加常用,属于非破坏性测量;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比较方便,工程量少,测试结果直观易懂,成本高。
2、对光纤的传输损耗规律进行总结;答:光纤衰耗系数是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最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多模和单模光纤通信的中继距离。
衰耗系数的定义为:每公里光纤对光信号功率的衰减值。
其表达式为:a= 10 lg pi/po 单位为db/km其中:pi 为输入光功率值(w 瓦特)po 为输出光功率值(w 瓦特)使光纤产生衰耗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吸收衰耗,包括杂质吸收和本征吸收;散射衰耗,包括线性散射、非线性散射和结构不完整散射等;其它衰耗,包括微弯曲衰耗等。
3、光时域反射法测试光纤损耗为什么需要连接标准光纤?答:由于光纤中的活动连接器和机械接头等特征点产生反射后引起OTDR 接收端饱合而带来的一系列“盲点”称为盲区。
不仅OTDR 前面板的活动连接器,而且光纤中其它的活动连接器都会引起盲区。
衰减盲区:从反射峰的起始点到接收器从饱合状态恢复到线性背向散射上0.5dB 点之间的距离。
事件盲区:从反射峰的起始点到接收器从饱合峰值恢复1.5dB 之间的距离。
光无源器件参数测试实验
光无源器件参数测试实验光无源器件参数测试实验是对光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源器件进行性能测试的一种方法。
无源器件包括光纤、光分路器、光耦合器等,它们在光通信系统中起到传输和分配光信号的作用。
在光通信系统中,无源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因此准确测试无源器件的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1.实验目的测试光无源器件的参数,包括插入损耗、反射损耗、带宽、槽隔离度等,以评估器件的性能,为光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2.实验仪器与设备(1)光源:常用的光源有激光二极管光源、电子脉冲激光器、气体激光器等。
光源的选择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
(2)光功率计:用于测量光源的输出光功率,常用的光功率计包括光纤功率计和探头功率计。
(3)光分路器:用于将光信号分成两个或多个信号,常用的光分路器有耦合式光纤分路器和干涉式光纤分路器。
(4)光耦合器:用于将光信号从一个光纤耦合到另一个光纤中,常用的光耦合器有耦合式光纤耦合器和波导式光纤耦合器。
(5)光衰减器:用于调节光信号的光功率,常用的光衰减器有可调半波电压衰减器、可调半波电压Tipo式衰减器。
(6)光检测器:用于检测光信号的强度和特性,常用的光检测器有光电二极管、光电探测器等。
(7)光谱仪:用于测量光信号的频谱,获取光信号的频率信息,常用的光谱仪有光栅光谱仪、波长计等。
3.实验步骤(1)校准仪器:调节光源的输出光功率,使用光功率计校准光源的输出功率,并记录下来。
(2)测量插入损耗:将光无源器件与光源和光功率计连接起来,记录下光源的输出功率和光经过器件后的功率,计算插入损耗。
(3)测量反射损耗:将光无源器件与光源和光功率计连接起来,记录下光源的输出功率和光反射回来的功率,计算反射损耗。
(4)测量带宽:使用光谱仪测量无源器件的光信号频谱,记录下信号的中心频率和带宽。
(5)测量槽隔离度:使用光分路器或光耦合器将光信号分成两个或多个信号,分别测量各个信号的光功率,并计算槽隔离度。
光分路器的损耗
分光网络中光分路器的损耗计算一、光功率单位介绍在实际运用中,光功率单位常采用mw或分贝值dBm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利用场强仪测得的射频电平是以dBpV为单位表示的,dB表示一个相对值,如甲的功率为18dBm,乙的功率为10dBm,则可以说甲比乙大8dB,dBm是功率绝对值的单位,不要相互搞混淆了。
二、光分路器的分光比定义及电气参数光分路器类似于电缆传输网络中的分支器、分配器。
在实际的运用中,常常用光分路器把光发射机输出的光信号分成强度不等的几路输出,光强较大的一路传输到较远的设备,光强弱的一路传输到较近的距离,以使各个光节点都能得到近似相等的光功率。
光分路器对各支路光功率分配的比例称为分光比,分光比K 定义为光分路器某输出端输出光功率与光分路器输出端总的输出光功率之比。
分光损耗:不同的分光比对光信号产生的损耗就叫做分光损耗,其值为-10lgK。
驸加损耗:光分路器把输入端的光信号按照预定的分光比对各个支路进行分配时,光信号通过光分路器时除分光损耗外,还有光分路器本身对光信号产生的损耗,这种损耗称为光分路器附加损耗。
插入损耗:插入损耗包括分光损耗和附加损耗两部分,即插入损耗(dB)=-10lgk+附加损耗。
同时光分路器还有频率响应、均匀性、隔离度等技术指标要求。
三、光链路损耗的计算光链路损耗包括三个部份:一是光缆对光信号强度产生的衰减;二是网络中各种接头、接点对光信号的衰减;三是网络中器件对光信号产生的衰减,例如光分路器的分光损耗和附加损耗。
光链路全程损耗可按下式计算:A=aL-10lgk+Ac+Af。
式中:A为光链路全程损耗,aL为光纤对所传输光信号的衰减,α为光衰减系数,L为光缆长度。
在设计中在光信号波长为1310nm时一般取α=O.4dB/km,当光信号波长为1550nm时,可取α=0.25dB/Km(包括熔接损耗)。
Ac为插头损耗,每个接头可按0.5dB计算。
Af伪光分路器附加损耗,设计中可按下表所示值计算。
实验报告(功分器)
实验报告 (功分器)
一. 实验目的:
用频谱仪测量三功分器的插入损耗,平衡度,隔离度等相关参数。
二. 实验器材:
RIGOL DSA1020频谱仪 SUING SU3001G 信号发生器 功分器等。
三. 实验步骤:
1 用SMA 线等相关器件连接器好三功分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
2 打开信号发生器,输入频率900MHz ,幅度-10 dBm 。
3 打开频谱仪,按下FREQ键,输入中心频率;按下SPAN键,输入
带宽看屏幕上显示的频谱图,适当调节参考电平AMPT,将波形调至合适位置。
4 将1作为输入,2,3,4分别作为输出,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总损耗—
分配损耗=插入损耗)
5 将2.3.4之间的输出相互做减法取绝对值,得出相互之间的平衡度(例
如:3输出—2输出得到的便是2.3之间的平衡度)
6 将2.3.4三者当中的任何一个作为输入,另一个作为输出,得出二者之
图示:三功分器示意图:
四. 实验数据:
五. 实验结论:
通过测量得出此三功分器的插损为小于0.1,0.2,平衡度为0.1,隔离度分别为39.7,27.7,45.7。
PON网络的测试方法
PON网络的测试方法随着FTTH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如何对FTTH网络进行合理地测试,已越来越成为许多现场工程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虽然FTTH有多种实现方式,但在我国EPON和GPON仍是主流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EPON和GPON网络中工程安装、业务开通、运营和维护中所需要的测试容。
一.PON网络安装阶段的主要测试容:PON网络与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相比主要具有如下的特殊性和测试需要:1.从拓扑结构上讲PON网络是一个树形的结构,即点对多点的结构,与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相比,引入了无源光分路器,例如1x32或更高的分光比, 如1x64光分路器,从而构成了PON网络最主要的损耗部分。
下表是不同的分光比下的光分路器的典型损耗值:光分路器数值表_值的一提的是,与我们想象不同的是,实际上两个方向上(即上、下行方向)的损耗值基本相同。
2.PON网络是一个单纤双向的系统。
即在一根光纤中既有OLT至ONT的信号,又有ONT至OLT方向的信号,特别是在PON网络中可以同时集成模拟的有线电视信号。
基于上述原因,对于光回损应有足够的关注,在一些国际标准中如ITUG. 983. 1和G. 984.2的建议中都要求ORL的值应优于32dB。
3.PON光网络本身下行方向可以是一个WD\1的系统,即1490nm用于数据业务,l550nm用于有线电视业务;而上行方向使用1310nm o这本身要求应在这3个波长下进行工程验收性测试。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PON网络结构图:图_・典型的PON 网络结构PON 网络工程建设测试仪表: 1)光纤损耗、回损(0RL)和光纤长度的測量: EXFO 公司针对FTTH 网络测试,开发了 FOT-930测试仪表,用户只需单键操作,在10秒之可以完成3波长(1310nm t 1490nm 和1550血)、双方向的损 耗、回损(ORL)和光纤长度测试。
典型测试方式如下图所示:co Opiie^l V»dco Ir^nMniUCr £OFAP 罚Ulii Parvtri OLT图2. FOT —930测试PON 网络的损耗.回损和长度2) 0TDR 测试光纤镀路:EXF0公司为P0N 网络安装而设计的OTDR FTB-150具备P0N 网络测试的3个波长,同时可以穿通光分路器。
实验七光纤损耗特性(衰减系数)测量(插入法)
实验七 光纤损耗特性(衰减系数)测量(插入法)实验七 光纤损耗特性(衰减系数)测量(插入法)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的损耗特性2 了解损耗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原理二 实验原理及框图光在光纤中传播时,平均光功率沿光纤长度按照指数规律减少,即()10/100L P L P α)()(= (7.1)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是α(λ),它表示在波长λ处的衰减系数。
其定义为单位长度光纤引起的光功率衰减,单位是dB/km 。
当长度为L 时,()()()()km dB P L P L /0lg 10-=λα (7.2) 应用上式时,要特别注意两点:①假定光纤沿轴向是均匀的,即α与轴向位置无关。
②对多模光纤,必须达到平衡模分布。
只有满足这样的条件,测得的衰减系数才能线性相加。
插入法测试原理如下。
首先将参考系统连在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P 1;然后将待测光纤连到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P 2,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A 由下式给出()()[]λλ21/log 10P P A = (dB) (6.12)实验平台中我们可以采用插入法测量光纤的损耗,实验框图如7.2所示:实验七光纤损耗特性(衰减系数)测量(插入法)测试步骤为:1、如图7.2(a)所示,搭建数字光发模块甲,输入方波,此时用光功率计测试S点(即光发送机的ST连接头)的输出功率P1,此值定为光纤的入射功率。
2、按图7.2(b)连接好待测光纤,将S点输出的光信号输入扰模器,经过待测光纤后,测出光功率P2,光纤的总损耗A=P2−P1(dBm),然后就可粗略的估算出每公里光纤的损耗值。
注:此实验的开设必须具备扰模器和2公里以上的光纤(需另外配置)。
波分复用器插入损耗和光串扰测试实验
实验三 波分复用器插入损耗和光串扰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波分复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2、掌握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3、掌握它们主要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波分复用器的插入损耗2、测量波分复用器的光串扰三、实验仪器1、ZY1804I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系统1台 2、FC 接口光功率计 1台 3、万用表 1台 4、FC-FC 适配器 1个 5、波分复用器 2个 6、连接导线20根四、实验原理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是一种与波长有关的耦合器。
波分复用器的功能是把多个不同波长的发射机输出的光信号组合在一起,输出到一根光纤;解复用器是把一根光纤输出的多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分配给不同的接收机。
波分复用器是波分复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波分复用系统的性能,对波分复用器的一般要求是:插入损耗小、光串扰小、隔离度大、带内平坦,带外插入损耗变化陡峭、温度稳定性好,复用路数多等。
本实验主要用来测试波分复用器的插入损耗和光串扰。
1、插入损耗插入损耗是指由于增加光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而产生的附加损耗,定义为该无源器件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的光功率之比,即10lgα=ioP P (34-1) 其中Pi 是发送进入输入端口的光功率;Po 是从输出端口接收到的光功率。
在具体的测试时,我们先用光功率计测量未加入波分复用器时的光功率Pi ,再测量加入波分复用器后输出端口的光功率Po ,然后带入式34-1 后计算可得出波分复用器的插入损耗。
2、光串扰的定义及其测试方法 波分复用器的光串扰(隔离度),为波分复用器输出端口的光进入非指定输出端口光能量的大小。
其测试原理图如图34-1所示。
图34-1 波分复用器光串扰测试原理图上图中波长为1310nm 、1550nm 的光信号经波分复用器复用以后输出的光功率分别为P 01、P 02,解复用后分别输出的光信号,此时从1310窗口输出1310nm 的光功率为P 11,输出1550nm 的光功率为P 12;从1550窗口输出1550nm 的光功率为P 22,输出1310nm 的光功率为P 21。
光分路器测试表格
2、OBD下行口输出光功率指标说明:计算公式为:ONU收光最差极限值-分光器(不含分光器)至ONU的设计损耗-维护考虑余量=-(25-3-2)=-20dB。
3、onu侧(全程光功率)指标说明:要求ONU接收光功率在接收灵敏度值范围内:在ONU接收端测试光功率值﹥﹦-25dB;
4、插入损耗指标说明:OBD的插入损耗指标:< 0.6+3.6 lg2 n(n为分路比)
5、分路器的均匀一致性:< 1.0 lg2 n(n为分路比),n=32时,< 5dB
参数
平面光波导分路器
熔融拉锥型分路器
工作波长范围
1260-1650nm
1310(1550)正负40nm
功率分配比例
均分
可变,不等分
最大插入损耗(dB)
1:04
7.2
7.2
1:08
10.5
10.532
一、网络配置
建议项目进度管控表增加下两个环节完成时间填报
项目
完成时间
执行人
宽带(BAS)业务SVLAN配置
宽带(OLT)业务SVLAN配置
二、光功率记录
OBD编号
OBD名称
安装地址
分路编号
1、OBD上行口输入光功率
2、OBD下行口输出光功率
3、onu侧(全程光功率)
4、插入损耗
5、分路器的均匀一致性(最大损耗与最小损耗的差)
16.5
17.5
插入损耗均匀性(dB)
1:04
0.6
1.6
1:08
0.8
1.8
1:16
1.2
2.4
1:32
1.7
3
实验五光器件性能测量实验
实验五光器件性能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衰减器的指标要求,掌握光衰减器的测试方法.2.了解光分路器的指标要求, 掌握光分路器的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1.光纤通信实验箱2.20M双踪示波器3.FC-FC单模尾纤 1根4.信号连接线 2根5.光衰减器,6.光分路器7.光功率计三、基本原理(一)光衰减器光衰减器可分为固定光衰减器和可变光衰减器。
光衰减器是一种可根据工程需要提供不同衰减量的精密器件,主要的用途是:(1)调整光中继器之间的增益,以便建立适当的光输出;(2)光传输系统设备的损耗评价及各种试验测试要求。
可变光衰减器的结构原理图如图5.1所示。
可旋转衰耗板光固定/可调衰减器测量结构示意图,如图5.2所示。
图5.2 平均光功率测试结构示意图(二)光分路器光分路器主要是从光纤传输线路上取出一部分光信号做监测使用,其连接示意图见图5.3。
图5.3 1310波长光分路器应用连接示意图本实验系统提供了1310nm、1550nm两个工作波长光源,所以配置的光分路器也必须是这两个工作波长的分路器。
中心波长1310nm或者1550nm,分光比建议为50:50。
(一)主、支路插入损耗测量(选用1310nm波分复用器)用光功率计首先测量1310nm光源经尾纤输出在“a”点的光功率Pa,然后将信号接入光分路器的输入端口;用光功率计测量支路“b”点光功率Pb。
记录测量结果,填入表格表5.1。
再用光功率计测量支路“c”点光功率Pc。
记录测量结果,填入表格5.1,计算光分路器主、支路插入损耗值。
(5.1)表5.1(二)分光比测量利用上述测量结果,计算光分路器分光比。
(5.1)(三)波长特性测量将测量光源改变为1550nm,分路器不变。
重复上述第1和第2步实验步骤。
见图5.4所示。
记录测量结果,填入表格5.2。
分析1310nm波长分路器使用在其它波长时的影响结果。
图5.4 光分路器性能1550波长测试连接示意图四、实验步骤(一)光衰减器的性能指标测量1.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前面实验中的图5.2将1310nm光发射端机的TX1310法兰接口、FC-FC单模尾纤、光功率计连接好,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光纤通信实验3
∆U
2 ∆U U
∆T
2U
U − 2 ∆U 眼开启度 U
交叉点发散度
∆T T
眼图是由各段码元波形叠加而成的,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最佳抽样时 刻,位于两峰值中间的水平线是判决门限电平。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 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眼”开启得最大。当有码间串扰时,波形 失真,引起“眼”部分闭合。若再加上噪声的影响,则使眼图的线条变 得模糊,“眼”开启得小了,因此,“眼”张开的大小表示了失真的程 度。由此可知,眼图能直观地表明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可评价一个 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优劣。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 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和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 (1)眼图张开的宽度决定了接收波形可以不受串扰影响而抽样再生的 时间间隔。显然,最佳抽样时刻应选在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抖动(或误差)的灵敏度,斜 边越陡,系统对定时抖动越敏感。 (3)眼图左(右)角阴影部分的水平宽度表示信号零点的变化范围, 称为零点失真量,在许多接收设备中,定时信息是由信号零点位置来 提取的,对于这种设备零点失真量很重要。 (4)在抽样时刻,阴影区的垂直宽度表示最大信号失真量。 (5)在抽样时刻上、下两阴影区间隔的一半是最小噪声容限,噪声瞬 时值超过它就有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6)横轴对应判决门限电平。
三、实验原理
光收端机的灵敏度是指在保证一定的误码率前提下,光接收机所 允许接收的最小光功率。灵敏度的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光接收机灵敏度主要决定于光接收机内部噪声(光检测噪声和前 置放大器噪声)。光接收机内部噪声是伴随光信号的接收检测与 放大过程产生的,它使接收机最小可接收平均光功率受到限制, 即它决定了光接收机的灵敏度。
6.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光纤测量实验—接收灵敏度”,确认。 调节W201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310)幅度最大(不超过5V)。 慢慢调节可调衰减器(减少衰减量),直至在一定调节范围内,误码状 态一直显示为“正常”。保持此时可调衰减器状态。 7. 按“返回”键,选择“光纤测量实验—接收灵敏度”,确认。刷新误 码仪,此时误码状态应该一直显示为“正常”。慢慢调节可调衰减器, 增加衰减量,即使进入光收端机的光功率逐渐减小,出现误码率或者误 码率逐渐增大。当误码率达到时,误码状态显示即由“正常”切换为 “误码”。此时可以反调衰减器减少其衰减量,在误码状态切换点停止 调节,保持此时可调衰减器状态。 8. 断开光接收端机,测量可调衰减器的输出光功率Pmin(dBm),即为 此光收端机的灵敏度。注意操作过程中,不可改变可调衰减器状态。 9.重测量结构连接,重复步骤6、7,刷新误码仪。慢慢调节可调衰减器, 减小衰减量,使进入光收端机的光功率逐渐增大,出现误码率或者误码 率逐渐增大。当误码率达到时,误码状态显示即由“正常”切换为“误 码”。此时可以反调衰减器增大其衰减量,在误码状态切换点停止调节, 保持此时可调衰减器状态。 断开光接收端机,测量可调衰减器的输出光功率Pmax(mW)。 10. 算出此光收端机的动态范围D; 11. 关闭系统电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吴孟杰 班级:光信科0902班 学号:0120914430215
分路器插入损耗和分光比测试实验
一.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
输入功率均值Pi ̅=251.0+251.0+251.7
3=251.2 uw
输出功率均值P1̅̅̅̅=114.2+114.7+115.33=114.7 uw
I.L1=-10 I.L2=-10E.L=-10对于分光比:
C.R1=P1̅̅̅̅Pi ̅̅̅
3.27 dB
二. 实验分析
1.分析Y 型分路器各路损耗的关系
在上面的实验数据处理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数学关系:I.L1=E.L+a(C.R1),而I.L2=E.L+ a(C.R2),即Y 型分路器的一路损耗中的插入损耗几乎等于附加损耗与分光比损耗的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插入损耗包含这两者。
插入损耗定义为输出端口的光功率相对全部输入光功率的减少值,附加损耗定义为所有输出端口的光功率总和相对于全部输入光功率的减小值,体现器件制造工艺质量的指标,分光比为耦合器各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的比值,弄清这三者关系之后,就会发现这三者不是包含关系。
2.Y型分路器的分光比测试值与实际值有差异,原因是什么?
对于理论值,分光比是1:1,实验测量值为47:53,接近理论值,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有两路输出的光纤弯曲程度不一样、输出端面清洁度不一样、在两路输出功率的读取时人为的读数误差等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