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从1998年山东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起,山东高职教育走过了12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十五一”期间,山东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为山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专门人才,其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教育规模迅速增长,成绩显著山东高职教育酝酿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于90年代初。1992年起在部分成人高校举办的“招工与招生相结合”的双招班,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对高职教育的探索。大发展在1998年,教育部批准成立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99年前全省的高职院校不足10所,发展到今天,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职(专科)高校67所和分校办学点15所。2007年全省高职招生、在校生占全省高校招生、在校生的比例首次均超过50%,高职教育已经支撑起了山东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山东已有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等六所职业技术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行列。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在发展中仍处于弱势

高职教育的发展只有几年时间,在办学实力和实践经验方面还处于弱势。一是社会上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二是有些职业教育院校仍按普通专科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有的甚至不愿意在校名中出现“职业技术”字样,把高职院校作为办本科院校的跳板,不是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千方百计为升本科打基础;三是招生困难,报到率不高。除少数几所学校外,高职院校的志愿生源普遍不足,而且面向普通高考招收的新生报到率也不高,学校在招生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招生成本大幅增加。

2、 经费投入不足

一是财政拨款的基数过低,部分普通中专升格和合并的高职院校,财政拨款基数还是20世

纪80年代中期的中专标准,学校主要是依靠收取学杂费来维持运转,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比例低;二是部门、行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办高职院校的部门、行业,没有按要求给学校拨足办学经费,个别地方连申办高

职院校时承诺的经费也没有兑现。

3、 办学条件不完善

近几年高职院校处于合并升格之中,办学条件既有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也有档次需要提高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近两年设置的院校,办学条件与升格或改制前相比变化不大,教学设施设备陈旧、落后,达不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明显偏低,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更低,与教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相差甚远。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加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探索还需有一个过程,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程度不够,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够鲜明。

4、 办学处于类型或层次的转变之中

在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中专升格的有26所,民办高校改办的有12所。按照高职教育的养目标,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办学类型和办学层次转变的问题。中专学校需要向高职教育层次转变,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需要向职业教育类型转变。这种转变涉及面极广,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三、加快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山东高职教育办学主要是省直相关部门、各市人民政府、行业和社会力量。据了解,近期还有一批学校正在积极申办中。应当对这些学校和现有高职院校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应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协调,适度控制高职院校设置的数量。

(2)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优化高职教育体系。建立职前和职后教育相互融合,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制度,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促进普通职业教育和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3)增加资金投入渠道高职院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准则,在主动服务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在筹集资金途径上,可以建立“主、辅、补”模式的投入机制,即以政府支持、资金投入为主,以学校学费收入、创收为辅,以社会资金#社会支持为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学校要切实转变观念,以自身的教育优势,主动营造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使企业树立一种“投资职教,必有回报”的投资办学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联合办学的“双赢”效果;二是采用借资、垫资方式,把资金的重点用于图书、计算机、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场地的投资和建设上,使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得到根本性改善,最终提

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4)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一是专业设置必须突出市场性。专业设置必须针对本地区或本行业经济结构与布局的调整、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做好人才市场需求近期和中期的调查研究,随时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淘汰过时专业。二是教学目的必须突出职业性。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实训设施配备及师资队伍建设、考试考核方法等,都必须瞄准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理论知识不苛求其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以应用为目的,使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或创业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