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下乡

费孝通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往往愚和病贫联结起来作为中国乡村的症侯。其实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称之曰“文盲”,这自然是事实。我决不敢反对文字下乡的运动,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说乡下人不识字,是否识字的能力都不及人呢?

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炸锰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我并不责备教授们的孩子炸蛭捉得少,第一是他们并没有机会练习,第二是他们日常并不在田野里跑惯,要分别草和虫,须费一番眼力,蜂蠕的保护色因之易于生效。——我的辩护是否同样也可以用之于乡下孩子在认字上的“愚”呢?这样说来,乡下人是否在智力上比不上城里人,至少是个没有结论的题目。至多是说,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如此,是不是也因之可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

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换句话来说,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社会学上称之作“面对面的社群”,“面对面的社群里”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我们自己虽说是已经在现代都市里住过一时了,但是一不留心,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还是支配着我们。

“贵姓大名”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而用的。熟悉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足够的“报名”。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因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于是利用文字时,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在说话时,可以不注意文法,并非说话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说话时如果用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其实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对着一位熟人眉毛

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没有办法”的意思了。

于是在熟人生活中,我们话也少了,“眉目传情”、“指石相证”,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

我决不是说不必推行文字下乡,现代化的进程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而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所以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选自《乡土中国》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提及城里人对乡村愚病贫的印象,是源于乡下人大多为“文盲”,不识字。

B城里的孩子平时很少在田野里玩耍,缺少区分草与虫的经验,而不善捕捉蚌蠕。

C在乡土社会和熟人生活里,不必使用社交上的名姓,有时以足声足够辨认沟通。

D文中的“眉目传情”是指交流抛开比较间接的文字交流方式,以表情传达意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否定城里人对乡下人的看法,接着分析否定的缘由,是典型的驳论文。

B文章中多以生活事例为论证依据,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平俗易懂,说服力强。

C文章从乡村乡土社会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阐明乡土社会惯用的传情表意系统。

D文章分析乡土社会特点,论证目的在于说明事实上乡村对于文字的需求并不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社会的生活环境决定乡下人无需太多的城市生活的知识,但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下,这一说法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B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支配至今仍有现实表现,说明中国人在社交生活中难以改变着传统乡土社会中熟人生活的对话交流习惯。

C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时空的阻隔的情境里,而在“面对面的社群”中,文字的功能便被削减了。

D费孝通在《再论文字下乡》中说“乡土社会里,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纵向佐证本文中乡土社会对文字依赖性弱的特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山东省发布的《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成为国内首个餐饮业分餐制省级地方标准,其中专门明

确了公筷公勺设计标准,让顾客面对两双筷子时不再“难辨雌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教授萧放介绍,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在汉魏之前都是分餐制,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那时饮食简单,就是一锅煮,一个人就有一个小陶鬲。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介绍,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人们正襟危坐、分坐分食。无论是《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还是东汉晚期壁画《宴饮观舞图》里一人一案、踞坐宴饮的描绘,都清晰可见分餐制在古代饮食礼仪中的主流地位。

随着农业社会的进步,同时伴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带来他们围坐一炉进餐的饮食习惯,分餐与共食开始并存。正如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既有分餐,也有共食的座次安排。

(摘编王君平《分餐是个好习惯》,《人民日报》2020.05.02)材料二:

近日,张文宏医生提倡“分餐制”:传统中餐,大家习惯于用筷子在公共莱盘里夹菜,其优点是进餐气氛亲密、其乐融融;而缺点是一双筷子既夹菜,又直接进口,在每次夹菜之余,都会有少量唾液沾染在筷子头上,然后进入公共莱盘。

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有大量细菌,在患流感之类病毒性疾病时,还会有病毒等病原体,尤其是引发胃溃疡的幽门螺旋菌,通过口口相传的概率相当大。

事实上,“分餐制”,对时下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重启经济,尤其是重振餐饮业的意义很大,我们每人都应该重视起来。

当然,也应该对餐饮行业提出运营管理规范:在保持传统中餐的圆桌式聚餐、向心式布菜、觥筹交错式取菜宴饮等习惯的同时,推广“两级取菜”,杜绝唾液交换,使中餐餐饮不但美味,而且更加卫生、健康。

“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发出全面推行分餐制的倡议,并制定统-的行业指南。各地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根据指南,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行规,并在餐饮企业的评级、评星条件中,加入关于‘分餐制、公筷制、公勺制’的推行情况,并持续跟进监管,将其纳入卫生监督范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摘编美逸君《“分餐制”宜大事推广》,《南方周末)》2020.05.15)材料三

英国《卫报》5月1日报道称,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正在推动一场“餐桌革命”,以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一聚在桌边,用各自的筷子从同一个盘子里夹取食物。《卫报》称,有关部门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活动,以说服人们使用公筷和公勺,还鼓励人们采取分餐制。

《卫报》将之称为“艰巨的任务”:中国采取过类似的举措,但效果不彰。分享食物是中国人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亲密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