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2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思维激活我们知道地球被誉为“蓝色星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有3/4以上被海水覆盖。

可你知道吗?地球表面的平均海拔在海平面2 000米以下呢!神秘的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提示:海底地形大体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等。

洋底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0%。

海底地貌有海岭、海盆、海沟、海丘、海山、海渊和海底高原等。

太平洋洋底地形复杂多样,可分为四部分,即大陆边缘、过渡带、大洋床和大洋中脊,尤其是具有以岛弧—海沟系为代表的明显过渡带。

大西洋海底地形特点之一是大陆架面积较大;其二是洋底中部有一条南北延伸的海岭,整条海岭蜿蜒成“S”形,把大西洋分隔成与海岭平行伸展的东、西两个深水海盆。

大西洋东部地区,特别在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有许多水下浅滩。

印度洋海盆,是世界各大洋中最为复杂的,其大陆架要比大西洋的大陆架稍窄一些,其宽度各地不等。

北冰洋海底地貌的突出特点就是大陆架非常宽广;另一特点是起伏不平,一系列海岭、海盆、海槽和海沟交错分布。

北冰洋中部有一横贯的海底山岭,洋底山地坡度大、陡峭,有火山喷发,是构造断裂褶皱山。

自主整理海底地形分布规律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主要类型。

1.大陆架和大陆坡(1)大陆架:____________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____________较缓,水深在____________以内。

其宽度从____________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____________的地方为止。

大陆架接受来自大陆的河流____________,阳光可透射至海底,____________繁盛。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水深一般为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绵长、最壮观的____________。

精品高中地理 南海的海底地形

精品高中地理 南海的海底地形

南海的海底地形南海的深度比渤、黄、东海要大。

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陆附近深度较浅外,中部和东部水深大都在2 000米以上。

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 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较陡的大陆坡和辽阔的深海盆地。

海底地势西北高,东部和中部低。

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大陆架;大陆架以外为阶梯状下降的大陆坡,中国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即为分布在大陆坡山脊上的礁岛;在大陆坡的终止处进入南海深海盆地。

在南海东部,从我国台湾岛至吕宋、巴拉皇岛等地,出现一系列岛弧和海槽(沟)相伴分布的格局。

南海大陆架非常宽广,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

其中,南部大陆架宽度最宽,北部次之,西部和东部狭窄。

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大致为中国台湾南端至海南岛以南的华南沿岸及越南北部沿岸的浅水区,海底坡度平均为3′40″。

陆架宽190~280公里,一般超过250公里。

北部湾为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平均水深40米左右,全属大陆架。

该湾地形与渤海颇为相似,北部和西部较浅(20~40米),中部和东南部较深(50~60米)。

该湾海底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深处在海南岛西南近海,达90多米。

南海西部越南沿海大陆架较窄,南北两端宽约50公里,中间仅20公里;坡度较大。

南海东部均为岛架,台湾岛至吕宋岛一带岛架很窄,仅 5~10公里,坡度达50′~1°40′。

巴拉望附近岛架宽30~60公里,坡度一般为17′。

南海南部和西南部大陆架为巽他陆架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宽度超过300公里。

南海西部和东部陆架是以侵蚀为主的侵蚀—堆积型陆架,而南部和北部的大陆架则为堆积型陆架。

南海的大陆坡分布在水深150~3 600米之间,呈阶梯状下降,大致从150米开始,海底坡度明显地逐渐变陡,由平坦的大陆架变为陡坡,并隔以深沟。

约在1000~1800米深处,地形转缓,成为断续相连的平坦面,宽达数百公里。

在平坦面的外侧,又是个急陡坡,至3600米附近大陆坡终止,到达南海深海平原。

教学设计2:2.2海底地形的分布

教学设计2:2.2海底地形的分布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海底地形的形成
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1234
6.读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6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底地
形:a
,b
,c
,d
,e

(2)在海底地形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其海水深度一般不
超过
米,且坡度较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海沟,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
处。
(4)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人类活动使海洋变成陆地,即填海造陆。
思考讨论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海底地形的特点:一是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 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岛弧、洋盆和 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本对称分布。
探究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问题导引●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在台湾省的东北,距温州市约 356 千米,福州市约 385 千米,基隆市约 190 千米。钓鱼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还 有龙头鱼岛、大黄鱼岛、小黄鱼岛、金钱鱼岛等岛礁。钓鱼岛周边海域渔 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
架 为止
大 陆
大陆架之外相对陡峭的斜 坡
200~ 4 000 坡度大


米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Fra bibliotek地岛弧 带,也称“岛链”或“弧形列

岛”,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弧形分布
太平洋西部岛 弧
海 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
沟 洋盆的分界线

深度大
马里亚纳海沟
洋 海沟与洋中脊之间

4
地壳活动相对
000~ 稳定,地形较 —
1234 56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 ①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 C. 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 ④处洋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解析:①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①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 然气形成;④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③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 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答案:C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课件 精品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课件 精品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正确的是 B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海底地形的成因
• 海底扩张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1、炽热岩不断从大洋中脊轴部的中 央裂谷带涌升 2、新洋底把老洋底向两侧挤推,导致 洋底不断扩张 3、洋底岩石年龄由大洋中脊向两侧 递增
珊瑚礁海岸
不同类型的海岸
1、基岸海岸(岩岸) 特点: 1、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它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 入海的边缘 3、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分布着向海突出的海岬和 深 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 4、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 5、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海蚀地貌
分布: 利用: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杭州湾以南的浙、闽、 粤、桂、琼、台 天然良港、旅游开发
南沙群岛
复杂的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大洋盆地 海沟 大洋中脊
大陆边缘
大陆架: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水深大于200米
大陆隆:水深在1500~~5000米 大洋盆地:水深在3000~~6000米 海沟:水深在6000米以上
大洋中脊:顶部水深在2000~~3000米
洋中脊
1、找出图中太平洋洋中脊的位置
海岸低洼地带
澳大利亚大堡礁 生物堆积作用形成的 利用: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一种特殊海岸
避风良港
分布: 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南沙群岛、
珊瑚礁(堡礁)
珊瑚礁(环礁)
澳大利亚-大堡礁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类型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 岸
生 物 海 岸
成因
特点
利用

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通用课件

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通用课件

海底地形的影响因素
总结词:海底地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的构 造运动、板块运动、海洋水深和海洋沉积物等。
详细描述: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板块运动是影响海底 地形的主要因素之一。构造运动和板块运动可以引起海 底扩张、板块俯冲等地质现象,进而影响海底地形的形 成和发展。海洋水深也是影响海底地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水深条件下,海水的压力、温度、盐度等都会有所 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演化产生影响。 此外,海洋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也会对海底地形产生影 响。例如,海洋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和颗粒大小等都会影 响海底地形的形态和演变。
03 沉积作用
沉积物在海底的堆积速度和分布范围对海底地形 产生影响。在沉积平原上,沉积物的积累可以形 成新的陆地。
影响海底地形演变的主要因素
地球动力学 地球动力学是影响海底地形演变的根本因素。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和地球重力等地球动力学因素共同作用于海底, 导致地形变化。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对海底地形演变产生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导致 海平面升降,从而影响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演变。
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
要点一
总结词
海底地形主要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山等 类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大陆架是靠近陆地的浅水区域,水深较浅,一般不超过 200米,是海洋资源的重要开发区。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 倾斜的区域,水深逐渐增加,地形起伏较大。海沟是海洋 中深度较大的狭长凹槽,一般位于板块俯冲带附近,地形 陡峭。洋盆是海洋中的平坦区域,一般水深较深,地形较 为平坦。海山则是指海底的高地,高度较高,地形崎岖。
水流湍急,海底地形复杂多样。
边缘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决定了其 边缘海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地质构造和
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边缘 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边缘海的地质特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的分布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的分布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海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大洋中脊。

大陆隆:也被称为大陆基地。

它是一条从大陆坡脚向洋盆缓慢倾斜的海底沉积带。

深度约为1500-5000米。

它在大陆坡附近更陡,在海盆附近更慢。

大陆隆升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从深海海床上缓缓下降的高地。

它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比海床高数百米,宽数百公里。

海山:海底1000米以上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为5°-15°。

深海海底的火山呈点状、椭圆形或狭窄。

世界海底地形类型示意图及特征:海底地形:消亡边界岩石为何比生长边界的老?生长边界,即洋脊(中脊)部分,不断形成岩石。

新生成的岩石将旧岩石推到山脊两侧,旧岩石消失,直到被推到灭绝边界。

显然,灭绝边界处的岩石将比生长边界处的岩石更古老。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靠近山脊的岩石更年轻;相反,年龄越大。

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圈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地震波内部和地球内部结构图:圆圈范围特征莫霍面以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处,P波和S波的波速显著增加)地幔莫霍面和古腾堡之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腾堡表面(在距表面2900公里的深度,P波减慢,S波消失)地核古腾堡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地震波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分类特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纵波更快固体、液体、气体所有这些都会随着穿过的物体的性质而变化横波固体不连续性: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岩石圈范围:它包括整个地壳和由岩石组成的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上方)。

2019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课件: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2019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课件: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三)洋盆和洋中脊 1.洋盆 (1)地位: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又称“深海平原”。 (2)特点: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 (3)内部地形:海底火山、海底丘陵及海底山脉。 2.洋中脊 (1)分布:多分布于大洋中心部位,并相互连通。 (2)形状:大西洋中脊呈“S”形,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 (3)景观:中轴为裂谷,两侧为山峰。
图表导读教材图2.13 海底地形 该图模拟了海底地形的分布,是本节的核心图。从图中至少可以 获得两个印象:一是海底地形丰富多样;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一 定的规律。
--33-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一)大陆架和大陆坡 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 以内,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 陡峭的斜坡。大陆坡水深一般为200~4 000米。 (二)岛弧和海沟 1.岛弧 (1)位置:大陆坡的前缘。 (2)举例:太平洋西部海域的岛弧分布最为典型。 2.海沟 (1)分布: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和洋盆的分界线。 (2)举例:世界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1-1-33-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1 2 3 4- 6 7 5
3关于洋中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 B.洋中脊只分布在三大洋中 C.太平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 D.印度洋中脊呈“S”形 解析:洋中脊在四大洋中都有分布;太平洋中脊位于大洋偏东位置; 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 答案:A
1-1-77-

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ppt.ppt

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ppt.ppt
千岛群岛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台湾岛 菲律宾群岛
•第二岛弧链
小笠原群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
13
P17 活动
• 1.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 海沟的位置关系。 从海岸线到大洋中部依次分布为大陆架、 大陆坡、岛弧、海沟。
• 2.比较下列三幅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图的差 异,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 部对应起来。
三、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大陆架和大陆坡
(1)大陆架 (2)大陆坡
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缓,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①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②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③地球上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18
19
20
P18 阅读
• 大西洋中脊的发现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A BC DE
海平面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A 大 陆 架 ,B 大 陆
C洋
盆 ,D 海
E海

,
坡, 岭,
Hale Waihona Puke 23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分布
世界最长的海沟:爪哇海沟
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 沟
2、岛弧和海沟—分布在大 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 多火山、地震???
(1)岛弧 (岛链)
弧形分布的群岛 大陆坡的前缘 著名岛弧
(2)海沟
岛弧外缘,狭长深凹 大陆坡与洋盆分界线
著名海沟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情景导入目标定位东京消息:据媒体报道,2012年6月1日,日本自民党制定了“无人国境岛屿管理法案”,法案规定政府可购买尖阁诸岛(钓鱼岛)等位于国境的无人岛屿或强行取得所有权。

自民党将把该法案提交本届日本国会,希望以此明确其保卫主权及海洋的立场.消费链接:日本无耻政客的叫嚣,将中日钓鱼岛之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下面我们看一下中国钓鱼岛的基本概况。

钓鱼岛位于东海海域,在台湾省的东北,距中国福建省东山岛约190海里,距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0海里,距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约78海里。

钓鱼列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还有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岩礁濑)等岛礁,散布在东经123°20′~124°45′,北纬25°44′~26°00′的海域中,陆地面积共计6。

5平方千米,钓鱼岛周边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

【思考】钓鱼岛属于海底地形中的哪一种类型?还有哪些海底地形类型?说明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洋盆、洋中脊的分布位置。

海底地形分布规律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1.海底地形有何特点?提示:一是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岛弧、洋盆和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本对称分布。

错误!大陆架和大陆坡(1)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以内.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

大陆架接受来自大陆的河流沉积物和营养盐,阳光可透射至海底,海洋生物繁盛.(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作大陆坡。

水深一般为200~4_000米,是地球上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全]高中地理(钓鱼岛、大陆架、洋流、四大渔场)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钓鱼岛、大陆架、洋流、四大渔场)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钓鱼岛、大陆架、洋流、四大渔场)考点详解•1、海底的地形海底地形可以分为三类: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体的地形如下:①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较缓,水深<200m;②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水深200~4000m;③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和洋盆的过渡地带,火山地震较多;④洋盆:地形较为平坦,分布着海底火山、丘陵、山脉等,水深4000~6000m,地壳活动较为稳定;⑤洋中脊: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一般来说,由陆地到海洋,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洋盆)——大洋中脊(洋中脊),如下图所示。

图1 海底的地形•2、世界洋流的分布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叫做洋流。

按照洋流的性质(冷、暖),可以将洋流分为两种类型:暖流、寒流。

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带来了大量的海洋暖湿气流,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带来充足的水汽和降水。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大气稳定,天气晴朗。

世界的洋流流动方向,如下图所示:图2 世界洋流的分布例题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A. 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B. 有寒流经过C. 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D. 盛行上升补偿流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钓鱼岛的地理位置。

①钓鱼岛位于我国的东海,位于我国台湾和日本之间,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线充足,有利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因此鱼类的饵料丰富;②河流入海口处的营养盐类丰富,但钓鱼岛并不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因此选项C错误。

(2)分析钓鱼岛附近的洋流。

①寒流与暖流交汇,或者盛行上升补偿流的地区,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②但钓鱼岛附近为日本暖流,没有和寒流交汇,也不是上升补偿流,因此选项B、D错误。

总结•四大渔场的成因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分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海水较浅,光照充足);②分析钓鱼岛附近的洋流性质(日本暖流)。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海底地形的分布测试选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海底地形的分布测试选修2

2.2海底地形的分布一、单选题人们把海洋誉为“蓝色国土”。

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为大陆架B.b~d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不大C.f处是大洋中脊D.d处是板块张裂形成的2.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图中岛弧主要分布在( )A.c处B.d处C.e处D.f处3. 如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 )A.大陆架、大陆坡、洋中脊、洋盆B.洋盆、大陆架、大陆坡、洋中脊C.洋中脊、大陆坡、大陆架、洋盆D.大陆坡、洋中脊、大陆架、洋盆4.读海底地形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B.①处海底蕴藏丰富的锰结核和沙矿C.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D.④处海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读图,完成第5-6题。

世界洋中脊分布图5.关于洋中脊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山系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均有分布,北冰洋没有C.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D.中轴为裂谷,多发火山.地震6.图中有一段尚未确定的洋中脊,其通过了________海峡()。

A.麦哲伦B.德雷克C.莫桑比克D.白令下图为“贯穿南美大陆及大陆东西两侧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垂直与水平方向不依同一比例尺绘制),读图完成第7-9题。

7.图中海底岩石年龄最年轻的是()。

A.甲处B.丙处C.丁处D.戊处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明显分界线是()。

A.乙处B.丁处C.己处D.辛处9.生物资源最丰富的是()。

A.乙处B.戊处C.己处D.庚处读“我国南海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第10-12题10.海洋生物繁盛的海域是()。

A.甲.乙两地B.乙.丙两地C.乙.丁两地D.甲.丙两地11.图中大陆沿海地区,为减轻台风、海浪对海岸带的破坏,正在努力扩大恢复的生态工程为()。

A.基塘农业生态工程B.以海堤为主的防护工程C.红树林生态工程D.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防护林工程12.有关图中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海洋地理(选修)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4、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l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_2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_2

《海底地形的分布》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课为人教版选修二第二章第二节,课标要求根据海底景观图或海底地形图,判断不同海底地形,并归纳海底地形的分类。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及特征2.过程与方法阅读海底地形景观图或海底地形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三、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本节的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有一些新概念,如洋盆、海沟等,本节主要介绍了海底地形的分布情况,主要考察学生的认知识记情况,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陆地地形的分布情况,特别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知识课堂,趣味课堂,生活课堂!五、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展示、小组竞赛、合作探究、提问、启发诱导等方式相结合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播放电影《海王》剪辑片段导入,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段视频,共同领略海底世界的奇幻想象。

从中国古代《西游记》中四海龙王和水晶宫,到西方神话中的海王,古今中外,人们对海底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

影片中我们欣赏到大西洋底炫目美丽的亚特兰蒂斯,也看到海沟族领地的阴暗诡谲,让人望之生畏。

那么真正的海底地形究竟如何,让我们今天共同走进蓝色大海的传说,探究海底地形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展示,使学生明确重点几种海底地形的特点及分布规律三、新课讲授【创设情境,背景探究】(一)人类对海底地形的探索为了探知海底地形地貌,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25~1927年期间,德国“流星”号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

1953年以来,开始使用精密的回声测深仪获得越来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人们发现,洋底也和陆地一样,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大洋最深点深11034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这一深度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2013年人教地理选修2课件: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

2013年人教地理选修2课件: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
C.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沟,长度为
11304米
D.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解析】 (1)从海底地形示意图中看出:大陆 架在靠近大陆的浅海部分,是大陆向海洋的延 伸部分,它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架外 缘有一巨大的陡坡,叫做大陆坡,水深从几百 米陡增到几千米;大陆坡以外分布面积广大的 平坦部分,则为洋盆;洋中脊是大洋中的山脉 或隆起,为海底山系。(2)岛弧与海沟并不都是 相伴而生,海沟处于消亡边界,马里亚纳海沟 为世界最深达11034米。 【答案】 (1)C (2)D

无 有

有 有
欧洲西部大陆架向洋 盆过渡 南美洲西部大陆架向 洋盆过渡 亚洲东部大陆架向洋 盆过渡
课外视野拓展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 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 成为今天的状态。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 大单元。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 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 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 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千米,总面积约为8000 万平方千米,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
沉积物和营养盐 ________________ , 阳 光 可 透 射 至 海 底 , 海洋生物 __________繁盛。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
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200~4000米 水深一般为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绵长、
斜坡 最壮观的________。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 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大陆边缘 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最大,同时也是地质矿产 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大洋盆地是海洋 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 45% 左 右 。 大 洋 盆 地 倾 斜 度 小 , 在 0°20′ ~ 0°40′,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 左右。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且 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 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 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 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高中地理: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素材 中图版选修1

高中地理: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素材 中图版选修1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2 海底地形的分布相关素材水覆盖之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

由于海水的掩盖,海底地形起伏难以直接观察。

早期的铅锤测深法,费时多,精度低。

20世纪20年代以来,船舰在航行途中运用了回声测深仪,能够快速地测出海底深度,结合精确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形真相。

1925~1927年期间,德国“流星〞号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的起伏不亚于陆地。

1953年以来,使用精密的回声测深仪获得越来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至1967~1969年期间,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立体地貌图相继问世。

〔见彩图〕洋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公里,宽数百至数千公里,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其长度和广度为陆上任何山系所不及。

大洋最深点深11034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这一深度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而岛屿附近洋底深五、六千米,冒纳罗亚火山实际上是一座拔起洋底高约万米的山体。

基本单元在地球表面上大陆和洋底呈现为两个不同的台阶面,陆地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0~1公里,洋底大部分地区深度在4~6公里。

整个海底可分为三大基本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大洋盆地一语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泛指大陆架和大陆坡以外的整个大洋;狭义的指大洋中脊和大陆边缘之间的深洋底。

这里所用为后一种含义。

三大地形单元又可进一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海底地形单元(图1)。

大陆边缘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

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通常将大陆边缘划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也称被动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也称活动大陆边缘〕。

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三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大部分周缘地带;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

海底地形的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

海底地形的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

海底地形的分布一、概述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一大特色,覆盖了世界面积的71%。

海洋中的地形与陆地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水体的覆盖,使得显露在岸线上的特征及巨型的地形要素,比如山脉、高原和河谷等几乎不存在。

相对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地形也有其特殊的特征与遗产。

在海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大多是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是海底地貌的总称,它是指海底地壳和上覆的海水所组成的地貌形态。

海底地形包含了海体行为的遗产、洋壳构造的特征、海岸线的扩张、地球上最热带的温带化和最寒冷的极地化等。

本文将介绍不同海洋地质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二、海底地形分布特点1. 大洋地形我们的地球上有五个大洋,它们被分成了不同的海盆。

大洋地形的特点是海底隆起带与海沟带并存,而且各洋的全球性海底地形组成基本相似。

海底隆起与海沟是大洋中最富有特点的海底地形特征。

海底隆起像低矮的山脉一样穿过整个海洋台地,每个隆起的海王座上有各种火山口。

而海沟则是洋底中的海洋地沟,大部分海沟都是沿着大洋隆起的下降区域之一,其中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00米。

2. 大陆边缘地形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邻近海洋底部之间的过渡区域,它的地理形象特征依赖于那些包掩在水中的大陆平台、大陆坡以及外缘棱等地形要素。

海底地貌的主要特征是陆属扩张,海晶石带、死水带和生活区等。

3. 热液喷口和黑烟囱热液喷口和黑烟囱是由海底冒泡的水蒸气、热水和气体等混合物组成的,位于深海海底。

它们的分布位置往往在热液活动的区域,如海山和海底隆峰。

热液喷口和黑烟囱的周围通常还聚集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这些生物以化学能为生计,是生物学家对于深海生命和海洋能量和物质循环的研究热点。

三、结论海底地形分布的特点非常明显,每种海底地形都有独特的特点。

尽管我们无法到达这些深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但科学家们还是通过多种手段对海洋深处进行了探索和调查,为我们揭开了海底深处的神秘面纱,以此推动了地质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一系列全新的研究。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随堂演练新人教选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随堂演练新人教选修2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1.有关大陆架和大陆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架组成物质与海洋相同B.大陆架宽度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C.大陆架即大陡坡D.大陆坡相对陡峭解析:选D。

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大陆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2.关于岛弧与海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岛弧与海沟都是相伴在一起的B.岛弧与海沟位于生长边界C.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沟,长度11 034米D.海沟处于消亡边界解析:选D。

岛弧与海沟并不都是相伴而生;海沟处于消亡边界;马里亚纳海沟为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最深处达11 034米。

3.有关洋中脊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B.洋中脊只分布在三大洋中C.太平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D.印度洋中脊呈“S”形解析:选A。

洋中脊在四大洋中都有分布;太平洋中脊位于大洋偏东位置;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

4.下图为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处为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裂谷B.a、e两处中,e处海底石油资源较丰富C.c处是由板块挤压而形成的海底山脉D.d处地形与我国台湾岛东海岸海底地形类型一致答案:D5.读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出海底地形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图中字母F表示的含义是什么?(3)目前,寻找开发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________处,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的地区是________处。

解析:由图中海底地形的深度、坡度可确定其名称。

从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看,大陆架地区不但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水较浅,易于开发,多金属结核则分布在深海盆地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大陆架和大陆坡 、
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缓,水深200米以内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缓,水深 米以内
(1)大陆架 )
(2)大陆坡 )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为止,平均75千米 为止,平均 千米 油气资源、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①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 几百千米 ②水深 米 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③地球上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分布
1.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 1.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 观察地形图 海沟的位置关系。 海沟的位置关系。 从海岸线到大洋中部依次分布为大陆架、大 从海岸线到大洋中部依次分布为大陆架、 陆坡、岛弧、海沟。 陆坡、岛弧、海沟。 2.比较下列三幅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图的差异, 2.比较下列三幅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图的差异, 比较下列三幅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图的差异 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 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
(1)洋盆(深海平原): )洋盆(深海平原):
“大”: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 大 大洋底的主体, “深”:水深4000—6000米 深 水深 米 “平”:地形较平坦,内部有海底火山、丘陵、山脉 平 地形较平坦,内部有海底火山、丘陵、 “稳”: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稳
3、洋盆和洋中脊 、
(2)洋中脊
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四大洋皆有, 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四大洋皆有,相互连通 太平洋— 太平洋—大洋东部 分布 大西洋—大洋中部, 字型 大西洋—大洋中部,“S”字型 印度洋—大洋中部, 印度洋—大洋中部,“入”字型 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 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P18 阅读
大西洋中脊的发现
大陆坡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2、岛弧和海沟—分布在大 、岛弧和海沟 分布在大 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 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 多火山、 多火山、地震
弧形分布的群岛
(1)岛弧 ) (岛链) 岛链)
大陆坡的前缘 著名岛弧 岛弧外缘, 岛弧外缘,狭长深凹
(2)海沟 )
大陆坡与洋盆分界线 著名海沟
P17 活动
厦大附中地理组 廖伟琳
8844.43m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
从陆地向大洋中心: 大陆架—大陆坡 大陆坡— 从陆地向大洋中心: 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洋中脊(海岭) 洋盆 洋中脊(海岭) 洋中脊 思考: 以大洋中脊为中心, P16 思考: 以大洋中脊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的分 布有什么规律? 布有什么规律? 在处于成年期的大洋底部,以洋中脊为中心, 在处于成年期的大洋底部,以洋中脊为中心,向两侧 对称分布着洋盆、海沟和岛弧、大陆坡、 对称分布着洋盆、海沟和岛弧、大陆坡、大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