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溶栓流程

合集下载

溶栓流程及注意事项

溶栓流程及注意事项

溶栓流程及注意事项溶栓治疗主要针对动脉血栓,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疾病。

以下是溶栓治疗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溶栓治疗流程:1. 患者应在发病后尽快就医,经过卒中的绿色通道到邻近医院的急诊科,急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同时行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发现早期的缺血性病灶。

2. 患者应急查血液分析、生化全套,包括尿常规和血常规,然后将患者送到病房进行溶栓评估,并告知患者溶栓的注意事项和风险,家属签字并同意后做术前的准备工作。

3. 静滴尼莫地平,术前做好备皮。

通知导管室进行备台,准备完毕后就把患者送到导管室,进行动脉溶栓治疗。

4. 溶栓治疗时,先对患者进行生理盐水静滴,保证通道通畅后连接提前备好的溶栓药物溶液,进行药物滴注。

在滴注过程中,应禁止其他药物的使用,并确保输液在2小时内完成。

5. 溶栓治疗完成后,患者将被送回病房。

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会给予患者相应的抗菌治疗,并定时进行颅脑CT复查,同时做好危重病人的评估工作。

溶栓治疗注意事项:1.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

在溶栓过程中和溶栓后的24小时之内,应确保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少因高血压导致的出血并发症。

2. 在溶栓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头痛、头晕等。

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停药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3. 溶栓治疗期间,尽量减少各类穿刺及注射,穿刺及注射后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4. 溶栓后,患者需保证充分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次数,以避免血栓脱落引起的再次栓塞。

5. 溶栓后的24小时之内,应避免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24小时之后,对于无禁忌症且没有继发性出血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来维持病情。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静脉溶栓流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建议,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目前认可的方案是4.5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快速进行急诊评估和启动卒中小组可有效地减少院内延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最新的循证医学提示,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唯一有效的手段。

规范溶栓流程提高溶栓率,选择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可从RT-PA溶栓治疗中获益。

为达到治疗获益最大化,应采取所有努力以缩短启动治疗的延误,从急诊到溶栓的时间应在60分钟内。

应急流程的组织和实施:1、成立院内卒中应急小组小组成员覆盖医护、辅助科室及后勤人员,包括卒中专科的医生、护士、急诊预检护士、急诊神经内科(下称神内)医生、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人员、住院处指定人员等20名,所有成员都有5年以上工作验。

2、建立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急流3、设立通讯中心,由卒中病房护士长担任卒中小组协调员, 负责联系、协调小组各部门工作须注意,因MRI检查可能延误时间,故反对盲目进行此项检查。

选择性MRI或血管检查限于:患者有快速戏剧性恢复,非常轻的卒中,或不适合溶栓而拟机械取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患者。

除考虑大血管闭塞、医院能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动脉溶栓的情况外,反对盲目进行动脉溶栓。

对的确经济困难的患者,可考虑实施标准尿激酶静脉溶栓。

提高溶栓率是卒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首先应注意减少院前延误,120急救系统是其中重要环节。

出诊医务人员应懂得快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熟知卒中早期表现就近送往可开展全天候溶栓治疗的医疗中心。

尽早激活卒中团队,预定急诊 CT和实验室检查。

做好组织化管理,使院内延误控制在60分钟以内是实现溶栓率提高的基础。

动脉溶栓标准纳入标准:一、临床部分1年龄18-80岁;2明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且造成较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4分),同时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3起病至干预在3-6小时内(对于前循环6-12小时内,后循环6-24小时内的患者,在充分影像学支持的情况下,可考虑动脉溶栓★);4患者或家属对动脉溶栓的效益/风险知情同意。

肺动脉栓塞处理流程图

肺动脉栓塞处理流程图

肺动脉栓塞处理流程图介绍肺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治疗。

本文档将介绍肺动脉栓塞的处理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准确地处理该疾病。

流程图graph LRA[患者症状出现] --> B[立即进行初步评估]B -- 严重症状 --> C[立即进行抢救]B -- 非严重症状 --> D[进行详细评估]D -- 血液测试异常 --> E[进行影像学检查]D -- 血液测试正常 --> F[进行其他疾病排除]E -- 确诊为肺动脉栓塞 --> G[进行抗凝治疗]F -- 疑似肺动脉栓塞 --> H[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H -- 确诊为肺动脉栓塞 --> GH -- 排除肺动脉栓塞 --> I[进行其他疾病诊治]G -- 病情稳定 --> J[继续抗凝治疗]G -- 病情不稳定 --> K[进行溶栓治疗]K -- 溶栓治疗成功 --> L[继续抗凝治疗]K -- 溶栓治疗失败 --> M[考虑外科手术治疗]M -- 外科手术治疗成功 --> LM -- 外科手术治疗失败 --> N[寻求其他治疗方法]L -- 病情控制 --> O[进行长期抗凝治疗]L -- 病情未控制 --> N流程说明1. 当患者出现肺动脉栓塞的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

2. 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应立即进行抢救。

3. 如果患者症状非严重,应进行详细评估。

4. 如果血液测试异常,应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是否为肺动脉栓塞。

5. 如果血液测试正常,应排除其他疾病。

6. 如果疑似肺动脉栓塞,应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

7. 一旦肺动脉栓塞确诊,应立即进行抗凝治疗。

8. 如果病情稳定,应继续抗凝治疗。

9. 如果病情不稳定,应考虑溶栓治疗。

10. 如果溶栓治疗成功,应继续抗凝治疗。

11. 如果溶栓治疗失败,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12. 如果外科手术治疗成功,应继续抗凝治疗。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动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预后。

本文将介绍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南及操作流程。

指南:1.患者选择:动静脉溶栓治疗适用于已确认急性脑梗塞,梗塞部位与症状一致,并仍在治疗时间窗内的患者。

具体选择患者的标准应根据相关的治疗指南进行判断。

2.确认溶栓时间窗: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时间窗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认为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3-4.5小时内,但根据不同的临床研究,也有研究认为在发病后6小时之内的患者可能也能从溶栓治疗中获益。

3.溶栓药物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原激活剂。

tPA是最常用的溶栓药物,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使纤溶酶溶解血栓。

对于单纯的动脉栓塞,通常使用tPA;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严重血管阻塞或有明显颅内出血风险的患者,通常使用尿激酶原激活剂。

操作流程:1.善后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必须做好相应的采血和溶栓药物准备工作。

在溶栓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2.导管室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确保导管室准备充分,包括设备准备、消毒、导管通路的选择和准备等。

3.引流支架植入:对于存在颅内大动脉阻塞的患者,应优先考虑重新开通断流血管。

可以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植入支架,重新建立血流通道。

4.溶栓药物的准备和导管通路的建立:根据患者选择的溶栓药物,进行药物的准备。

建立导管通路是实施溶栓治疗的前提,可以选择经股动脉或经肘动脉进行导管插入。

5.溶栓治疗的过程:在溶栓治疗中,应仔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根据溶栓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按照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溶栓药物的输注。

6.溶栓后监测和处理:在溶栓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并进行相关处理。

溶栓流程及注意事项

溶栓流程及注意事项

溶栓流程及注意事项一、溶栓的适应症1.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致使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溶栓治疗可以在早期恢复冠状动脉的通透性,减少心肌坏死范围,改善患者的预后。

2. 急性脑卒中急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溶栓治疗可在早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少脑损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溶栓的流程1. 评估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注意心电图的变化,核素显像等检查结果。

对于脑卒中患者,需要注意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

评估患者的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2. 药物选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

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需要考虑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进行选择。

3.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通常通过导管介入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可以通过导管介入方式将溶栓药物送达到病变血管,恢复血流;对于脑卒中患者,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溶栓药物送达到病灶部位,溶解血栓。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速度,避免药物过量或者过快注射,导致出血等并发症。

4. 监测观察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观察。

包括心电图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方面的监测。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心脏介入技术、超声心动图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随时准备。

5. 并发症处理溶栓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过敏反应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包括停止溶栓治疗、血管内置入支架、给予抗感染治疗等。

6. 随访管理在溶栓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

包括对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患者的康复训练等。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关注心功能的恢复;对于脑卒中患者,需要关注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康复训练等。

溶栓指南_精品文档

溶栓指南_精品文档
正在口服抗凝药;基线NIHSS评分大于25分;先前有脑卒中和糖尿病 史。
我国溶栓的现状
只有16%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小时内被送到医院 - 院前延误(四个较大卒中登记中心数字)
只有1.3%患者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院内延误 从影像检查到溶栓治疗的时间显著长于美国或加拿大
溶栓适应证
影响溶栓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只有确切有血管狭窄或闭塞 改变后才进行溶栓)。 14、症状很轻,或者迅速恢复。 15、腹膜或血液透析。 16、溶栓可能会增加脑出血机会的患者,如严重的神经功能 缺失(NISHH>20),年龄>75岁,早期头CT显示水肿和占 位效应。 17、不合作。
其他须说明的情况
48 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 超出正常范围)。 7、血小板计数<100,000/mm3,血糖<2.7mmol/L(50mg)
或>28.1mmol/L。 8、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
相对禁忌证
9、妊娠直至产后10天,或者哺乳期妇女。 10、其他原因可能导致生命维持短于1年。 11、可疑细菌性心内膜 12、在10天内有过心肺复苏术。 13、卒中发作时有抽搐(目的排除发作后Todd麻痹,或者
1、年龄18~80岁。 2、发病4.5h以内(rtPA)或6h内(尿激酶)。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
(NIHSS 4~22分)。 4、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
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溶栓禁忌症
1.昏迷或严重的卒中症状(NHISS>25); 2.发病时伴有癫痫发作; 3.近3 个月内有卒中史或心梗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

血管堵塞溶栓流程

血管堵塞溶栓流程

血管堵塞溶栓流程1. 引言血管堵塞溶栓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血管堵塞的方法。

该流程旨在通过使用溶栓药物来恢复被血栓堵塞的血管的正常血流。

本文将介绍血管堵塞溶栓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溶栓治疗适应症溶栓治疗适用于下列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中风- 肢体动脉血栓闭塞- 腹部或脑血管血栓闭塞等3. 血管堵塞溶栓流程血管堵塞溶栓流程一般分为以下步骤:3.1 确认诊断和评估病情在进行血管堵塞溶栓治疗之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确认诊断是血管堵塞溶栓治疗的第一步。

3.2 选择溶栓药物根据病情和患者特征,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肝素、尿激酶等。

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以及患者的病情。

3.3 给药途径和剂量溶栓治疗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或动脉导管给药进行。

给药途径的选择依赖于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

药物剂量则需要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调整。

3.4 监测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

同时,要警惕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3.5 维持血流通畅溶栓药物的作用是恢复被血栓堵塞的血管的正常血流。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的血流通畅,避免再次堵塞风险。

可以通过抗凝治疗、改善血液循环等手段来维持血流。

3.6 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评估溶栓治疗的效果。

包括观察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检查指标的变化等。

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

4. 注意事项在血管堵塞溶栓流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适当的溶栓药物和给药途径,根据患者病情和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

-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注意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 维持血流通畅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再次堵塞风险。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危重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溶解血块,恢复脑血流,但是必须严格按照指南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以下是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治疗指南1.治疗时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时间窗口通常为发病后4.5小时内。

特殊情况下,可能可以延长至6小时内,但这需要遵循更加严格的筛选标准。

2.患者选择: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年龄在18岁以上,症状明确,病程符合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可以明确,在治疗窗口内。

3.治疗禁忌症: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禁忌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史、显著的高颅压、颅内肿瘤、颅内出血、短期内进行过大手术或外伤、未控制的高血压、抗凝治疗的禁忌、过去3个月内发生过颅脑外伤、动脉穿刺部位或其他血管插管部位出血等。

4.溶栓药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K)。

tPA是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但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二、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病情: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完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可行性。

同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进行影像学评估:对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以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包括头颅CT和血管造影等。

3.筛选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医生需要进行筛选,确保患者符合治疗指南和禁忌症。

4.患者知情:医生需要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治疗的目的、可能的风险和效果,取得知情同意。

5.确定溶栓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溶栓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6.药物准备:仔细准备溶栓药物,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记录和核对。

STEMI溶栓流程图(第一版)

STEMI溶栓流程图(第一版)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流程图(第一版)
溶栓适应证
1、STEMI症状出现的12小时内,建议如无溶栓禁忌证,ST段在2个以上的胸前导联或2个肢导抬高超过0.1mv,新发(或可能新发)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STEMI 患者在症状发作12小时之内,应进行溶栓治疗。

(I A)
2、存在PCI禁忌症和PCI不起作用的时候,STEMI症状出现12-24小时内,有临床或心电图缺血依据,大面积的心肌处于梗塞危险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那么对STE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是合理的。

(IIa C)
溶栓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1)活动性内出血;(2)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证:(1)2周内的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以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2)2个月内的缺血性中风;(3)10d内的胃肠道出血;
(4)15d内的严重创伤;(5)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6)难于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7)近期曾行心肺复苏;(8)血小板计数低于100 ×109/L;(9)妊娠;(10)细菌性心内膜炎;(1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12)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13)出血性疾病;(14)动脉瘤;(15)左心房血栓。

STEMI溶栓标准操作流程

STEMI溶栓标准操作流程
相邻两个以上导联 ST 段上抬
快速床旁检测
(20 分钟内) (心梗三项、
D-二聚体、 BNP)
通知彩超室拟行彩超检查 床边或彩超室行心脏及大 血管彩超检查 除外主动脉夹层
给予相应基础治疗:
合适体位/心理疏导/心电监护 吸氧/镇静止痛等 于患者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
给加镁极化液/硝酸甘油 雷贝拉唑/β受体阻滞剂等
STEMI 溶栓治疗标准操作流程图
接诊急性胸痛患者
注:溶栓过程中监测 病情、心电血压变化, 定时复查心电图, APTT、心肌酶谱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评估溶栓效果。
1.详细询问病史,查体,记录关键时间节点 2.测血压(必要时双侧上肢),指血糖等
启动绿色通道
10 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并上传微信群
注:尿激酶溶栓结束后 12 小时皮下注射
溶栓成功
普通肝素 7500U 低分子肝素,共 3~5 天。


与心内科沟通行冠脉造影及后续治疗
与心内科沟通立即行补救 PCI 治疗
请心内科医师会诊
确诊急性 STEMI
给双抗:阿司匹林 300mg 嚼服,氯吡格雷 300mg 口服
急诊 PCI
是 启动急诊 PCI 流程

进行溶栓筛查,与患者家属沟通,签 署溶栓治疗同意书,选用溶栓药物
抗凝治疗:
肝素 4000UI(60-80U/kg)静注,继以 12 U/kg 持续静脉泵入 24~48 小时; 或依诺肝素 30 mg 静脉注射,15 分钟后每 12 小时皮下注射 1 mg/kg, [GFR<30ml/(min•1.73m2)每天给药一次]。
阿替普酶 15mg+注射用水 7.5ml 静脉注射,继 阿替普酶 85mg+注射用水 42.5ml 输液泵泵入 (0.75mg/kg30 分钟,继之 0.5mg/kg60 分钟)

动脉内溶栓术【医疗资料】

动脉内溶栓术【医疗资料】
刺部位出血。
34
大肠癌
1
3 介绍本病的常见病因
2
定期来医院复诊
注意患肢的保暖、避免长时间站立。
优秀课件
35
Thank You!
优秀课件
36
优秀课件
10
肢体动脉溶栓术
优秀课件
11
操临床要点 作过程 1
2
3
在原血管疾患发生血小板黏附、凝 集而成 也见于动脉插管检查的并发症
远端肢体缺血、苍白、肢冷、疼痛 以致发生坏疽
4 严重者不得不采取截肢治疗
优秀课件
12
肢体动脉溶栓示意图
优秀课件
13
溶栓术常见并发症
再梗阻
出血
再灌注 心律失常、 泵衰竭、 过敏反应 猝死等
优秀课件
3
肝癌微波消融护理 分类
直接动脉穿 刺置管法
DSA引导 下置管法
优秀课件
4


DSA引导下置管法
区域性 动脉内溶栓
超选择性 动脉内溶栓治疗 (局部动脉内溶栓)
优秀课件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任何原因引起的血管内血栓形成,


无低凝状态者。
优秀课件
6
适应症与禁忌症
1 大手术5d之内
2 3个月内有大出血和脑损伤史
动脉内溶栓术
25W 陈琳
优秀课件
1
学习目标
One
了解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分类 常规手术过程
Two
熟悉动脉内溶栓的适用证 禁忌证
Three 熟悉常用溶栓药物
Four
掌握溶栓术前、术中、术后 护理及出院指导
优秀课件
2
定义 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Cure)

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肺动脉血栓的先进医学技术。

肺动脉血栓是指当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时,导致肺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肺部组织受损、肺动脉高压以及威胁患者生命的肺栓塞等。

肺动脉血栓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咯血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非肺动脉血栓特异性的表现,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方法进行确认。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评估、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的发展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它包括局部溶栓、机械栓塞清除、导管取栓等多种方法,可以切实地清除肺动脉血栓。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恢复肺部血液循环,还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在治疗肺动脉血栓方面表现出许多优势,如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该技术的治疗费用较高,需要医疗设备的支持,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术。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该技术的应用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

未来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改进治疗设备、减少治疗风险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加先进和有效的技术应用于肺动脉血栓的治疗中,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下是各部分的内容概述:-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肺动脉血栓的定义和危害、肺动脉血栓的症状和诊断方法,以及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的发展和意义。

具体内容将详细介绍肺动脉血栓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然后详细介绍肺动脉血栓的常见症状和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最后将介绍肺动脉血栓清除技术的发展概况,包括不同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心梗患者抢救溶栓流程

心梗患者抢救溶栓流程

半量给药法:50mg 阿替普酶溶于50ml 专用溶剂,首先静脉 注射8mg,之后将 42mg于90分钟内静
脉滴注完毕。
全身给药法:静脉注射阿替普酶15mg,随后以
0.75mg/kg在30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
不超过50mg),继之以0.5mg/kg于60分钟持续
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35mg),总剂岁,不
5. 冠状动脉造影是判断溶栓是否成功的金标准:TIMI血流分级Ⅱ级或Ⅲ级,其中TIMI 血流分级Ⅲ级为完全性血管再通。失败的定义为溶栓后90分钟造影时梗死相关血管的持 续性闭塞(TIMI血流分级0~Ⅰ级)。
成功
失败
2-24h行CAG
补救性PCI
STEMI患者拟采取溶栓策略
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血型、配血等
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筛查 签署知情同意书
口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年龄大于75岁不需要负荷剂量
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000U(50~70U/kg),继以12U/kg·h静脉滴注。维持48小时左右,应监测 APTT至对照值的1.5~2.0倍(APTT为50~70秒)
溶栓血管成功的临床评价指标包括:
1. 60-90minn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
2. cTn峰值提前至发病12小时内,CK-MB峰值提前至14小时内。
3.溶栓2h内 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4. 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房室传 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超过100mg。
年龄大于75
经慎重权衡缺血或出血利弊后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
03
出血风险:评估溶栓过程中出血的风险
05
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评估药物剂量和 给药方式对溶栓疗效和风险的影响
02
血管狭窄程度: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 血流情况
04
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评估患者的年龄 和健康状况对溶栓疗效的影响
06
并发症风险:评估溶栓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风险
疗效与风险对比分析
疗效:冠状动脉腔内溶栓可以 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 供血,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和死
适用范围及禁忌症
01
02
03
适用范围: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冠状动脉
疾病患者。
禁忌症:近期有出血倾向、 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近期有 严重创伤或手术史等患者。
其他注意事项:溶栓前应进 行详细的临床评估,溶栓过 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 化,溶栓后应进行长期随访。
溶栓药物及给药途径
01
02
溶栓药物:主 要包括尿激酶、 链激酶、阿替 普酶等
溶栓后应进行血糖监测,预 防高血糖和低血糖。
溶栓后应进行血常规监测, 预防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溶栓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 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处
理并发症。
溶栓后应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溶栓后应进行血压监测,预 防高血压和低血压。
溶栓后应进行肝肾功能监测, 预防肝肾功能损害。
疗效评估指标
02
促进学术研究: 通过学术交流, 医生可以分享研 究成果,促进学 术研究和发展。
03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培训和学术 交流,医生可以 了解最新的医疗 技术和规范,提 高医疗质量。
04
推动行业发展: 通过培训和学术 交流,医生可以 推动行业发展, 提高溶栓技术的 普及和应用。

溶栓规范

溶栓规范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溶栓治疗(注:下文中凡引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内容,均以加粗字体及下划线表示。

)一、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方案1.溶栓入选标准:(1)、年龄18—75岁;(2)、临床表现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持续> 30分钟,但在6小时以内,治疗前无明显改善;(3)、治疗前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明显的责任病灶的梗死低密度改变;(4)、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5)、卒中引起可评估的神经缺损,如语言、认知、运动障碍(面瘫及明显偏瘫,肌力0一Ⅲ级,若为轻瘫,则需同时伴有面瘫或/和失语等症状);(6)、卒中引起可评估的神经缺损评分,NIHSS评分7~22分;(7)、患者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

(8)、溶栓治疗应尽早进行,最好在3小时以内,争取在6小时内,超过6小时但在9小时内的病例,如多模式影像学支持尚有缺血半暗带存在,也可考虑溶栓,(进展性卒中,以病情加重时的时间为起点开始计算,不以最初发病时间为起点计算);注:如患者就诊治时,发病时间已超过3小时,但尚在9小时内,其入选标准除符合上述标准外,还需满足下列多模式影像检查的条件:①、累及半球的CTP或PWI异常灌注区域最大直径>2cm;②、CTP/CTA-SI或PWI/DWI不匹配区域≥20%;③、CTA显示大血管TICI分级为0级或1级;2.溶栓排除标准:(1)、溶栓治疗之前,临床表现已出现明显改善;(2)、轻微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如单纯性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和构音不清及肢体轻瘫;(3)、近6个月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近3个月有脑梗死史(但无明显肢体瘫痪等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不受影响);(4)、近6个月内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的,如消化道出血、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炎等;(5)、近3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炎等;(6)、近6周内外科手术、严重创伤、器官活检及妊娠、分娩、哺乳期;(7)、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颅内、脊柱手术者;(8)、卒中发作时有癫痫发作(9)、发病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等抗凝治疗,且aPTT超出正常值上限或/和INR INR>1.5;(10)、严重心、肺、肾或肝功能不全,恶性肿瘤,(11)、未控制的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是指间隔至少10分钟,重复3次测得的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或是指收缩压<100mmHg,疑为血液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者;(12)、血小板计数<100000/mm3(13)、血糖<2.7mmol/L或>22.2mmol/L;(14)、对溶栓剂成分或其他组成成分过敏。

脑梗塞溶栓治疗方案

脑梗塞溶栓治疗方案

脑梗塞溶栓治疗方案第一篇:脑梗塞溶栓治疗方案脑梗塞溶栓治疗方案一、适应症① 年龄<75岁② 发病<6小时;发病3-6小时的选择时应更加严格③ 血压<180/110mmHg ④ 无意识障碍,后循环梗死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者如见意识障碍也可考虑⑤ 瘫痪肢体肌力在3级以下,持续时间>1小时⑥ 头颅CT排除脑出血,未出现与本次症状相对应的低密度梗死灶⑦ 患者或家属同意二、禁忌症① 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素质②近3个月内有脑卒中(陈旧小腔隙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脑外伤、心梗史;3周内有胃肠道或泌尿系出血病史;2周内有较大外科手术史;1周内有在无法压迫的部位进行动脉穿刺的病史;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骨折的证据③ 血压>180/110mmHg ④ 头颅CT有大片低密度灶(低密度影>大脑半球的1/3)⑤ 体温>39℃伴意识障碍⑥ 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糖尿病⑦ 既往有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出血性脑梗死者⑧ 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范围;PLT<100×109/L;血糖<2.7mmol/L ⑨ 妊娠⑩ 不合作三、方法① 溶栓前建立静脉通道,可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点② 尿激酶100-150万单位+NS 100-250ml静点,30min内静脉泵入③ 观察15min 若临床出现明显恢复或肌力恢复1级以上,则不再追加;若临床恢复仍不明显或肌力恢复小于1级,无明显出血征象,可追加50-100万单位+NS 50ml,30min内静脉泵入④ 再观察15min 若临床恢复仍不明显,此时需有脑动脉仍然闭塞的影像学依据,方可考虑再追加25-50万单位⑤ 溶栓后可20%甘露醇250ml静点,当日视病情予2-3次,一般使用3-7天⑥ 溶栓治疗24小时内一般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24小时后无禁忌症者,给阿司匹林300mg qd,10天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 qd⑦ 溶栓过程中出现严重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止,紧急行头颅CT检查⑧ 不要太早放置鼻胃管、导尿管或动脉内测压导管第二篇:脑梗塞动脉溶栓脑梗塞动脉溶栓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塞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治疗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治疗,对于颈内动脉系统发病6小时以内,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病12小时以内患者如果符合动脉溶栓标准可行动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主要有点包括:可以判断患者血管阻塞部位,可针对病灶直接予以动脉内给药,再通率高,同时可以判断血管的侧支循环情况。

主要流程如下:
血管内支架治疗,对于无症状性的血管狭窄>75%,身体状况允许情况下,术前3-5天氯吡格雷75mg。

阿司匹灵100Mg抗凝下可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对于有症状的血管狭窄,狭窄率>70%的可行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意义在于,可使血管在闭塞之前恢复原有血管口径,防止闭塞之后形成脑梗死,支架术后口服拜阿司匹灵0.1g及氯吡格雷75Mg,半年后改为拜阿司匹灵终身服药。

术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血管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