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餐饮行业产业联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关键词 : 餐饮 业 ; 经 营模 式 ; 连 锁加盟 ; 产业联盟 ; 运行机制
近年来 , 餐饮业在扩大内需、安置就业 、繁荣市场以及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质量等方面 , 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 其贡献值几乎占到了地 区G D P 的半壁江山。但是, 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 、食品安全 等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影响, 餐饮 业营业收入增幅也相应 降低, 与前几 年的高速增长相 比, 已出现明显放缓迹象。 中国烹饪协会曾经在 《 2 0 1 2 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形势分析》报告 中指 出, 餐企月倒闭率高达1 5 %, 表 明2 0 1 2 年我国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和前景都不乐观。整个餐饮行业增速陷入2 0 0 o 年以来除2 0 o 3 年非典 时期 的最低谷。2 0 1 3 年第一季度刚过去不久 , 中国烹饪协会又发出 季度餐饮行业分析报告。文章中指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 0 1 3 年I - 2 月份 , 全国餐饮收入4 0 3 0 亿元, 同比增长8 . 4 %, 比去年同期下 降4 . 9 个百分点 , 这一同比噌幅相较于2 0 1 2 年下降了3 6 . , 而且是近 1 0 年来 , 1 - 2 月份数据第一次出现个位数增幅。特别是限额以上企 业的餐饮收入1 2 7 8 亿元, 同比下降了3 . 3 %, 比去年同期下降1 7 . 3 个百 分点 , 出现了中国餐饮业改革开放 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的资源优势 , 能够最大限度的陈列公司的所有产品, 特别一些紧俏货 品的支配 t ( 三) 人为的矛盾, 一些直营店的管理人员和加盟商很容易 因为各 自利益的问题而站在对立面上 , 生成一些其它的矛盾 ; ( 五) 形 象、服务和理念等的冲突 , 直营店能直接诠释公司的理念 , 展现公司
“产―学―研―金―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探索
“产―学―研―金―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探索马艳摘要:科技创新是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基于我国环保科技创新存在的难点问题,总结了我国环保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经验,从构建主体及角色定位、运行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以“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模式构建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创新联盟;生态环保;成果转化我国的环保产业近年来在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创新水平还不高。
据统计,目前我国环保企业中,年产值2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占70%以上,且90%环保企业不具备研发能力,企业研发经费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环境领域技术水平平均比发达国家落后5~10年[1]。
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要求,环保产业亟需提升创新能力。
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多发生于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创新成果多归属于高校院所,但目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普遍偏低。
据统计,我国每年能产出3万项以上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但成果能实现转化的仅有20%左右;同时,我国每年产出7万项以上专利技术,但能实施的仅占10%。
环保产业需要推进产学研结合,打通将高校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至环保企业和市场的通道。
1.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的现状和经验近年来,科技部大力推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联盟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于十二五期间试点建设了9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生态环境部于2014年发布了《水专项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名单》,批准了水处理膜材料及装备等8个水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这些联盟在促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生态环境部有机化工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联盟围绕有机化工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产业链,集聚成员单位29家,包括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及江苏淮河化工集团、南京中电环保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覆盖江苏、河南、广东等7个省市。
产学研纵向合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在 调研 分 析 的基 础 上 , 盟制 定 了《 炭 开 发 利 联 煤 用 技 术创 新 战 略联 盟技 术 创新 项 目管理 暂 行 办 法 》 、
员 会 为理 事会 咨询 机构 ,办公 室 为 理事 会 的常设 执
学 研 结合 工作 协 调 指导 小 组 ,共 同 推进 产 学研 结 合 新 机 制 和新模 式 的探 索 ,构建 产业 技 术 创 新 战 略联
盟 的试 点工 作 。
鉴 于神 华 集 团作 为 我 国煤 炭行 业 的领 军企 业 和
第 9卷 第 5期
V o I_ N O . I 9 5
2 1 年 1】 (1 ) (月
o 盟运行机制研究
刘 斌
( 砷华集例有限责任公 刮科技发展部 , 北京 ,0 ( ) 10 …
摘
要 : 以神 华集 团牵 头组 建 的“ 炭 开发 利 用技 术 创 新 战略联 盟 ” 学研 合 作 成功 案 例 为基 础 , 煤 产
进 一 步理顺 了联 盟科 技创 新项 目的运行 机 制 。 24 联 盟机 构 的专职 化建 设 . 依 托牵 头 单 位 , 盟办 公 室独 立 设 置 , 联 直接 接 受
由神华集 团作为牵头单位 ,在各发起单位 自 愿 结 合 的基础 上 , 订并 签 署 大联 盟协 议 , 立 以潜在 制 建
市 场 为平 台 、以技 术需 求 为 导 向 、以合 作 共赢 为纽
带、 以战略联盟为保障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大联盟协 议 的 前提 下 ,各 小 联盟 可 以根 据 技 术创 新 攻 关 方 向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及其未来展望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及其未来展望摘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业共性问题内部化组织,是企业获取外部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内研究文献的梳理,探寻现在研究脉络,明确现在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范围内大量涌现一种全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由于其克服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缺陷,成为了企业提高创新效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方式。
2008年12月30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后,联盟作为深入贯彻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我国很多地区开始大规模地出现,仅北京地区就产生了100多家,它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契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承载着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联盟的目的是为了从技术层面提升产业创新力,作为新型的合作组织,以法律的形式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或其他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实现各方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
联盟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多方共同利益为基础,在产业层面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来指导整个合作体系的活动。
联盟中的各组织利用各自优势,在提升创新力的活动中通过知识转移和共享来取得创新价值。
本文试图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阐明研究内容,展望研究方向和重点,为联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指明方向。
1 关于联盟内涵与分类的研究学者对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最早源于战略联盟。
Modic和Potter (1988)认为,战略联盟是指创新联盟主体基于成本、效率、利润以及竞争优势等因素而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学者们从关注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横向战略联盟,转向关注纵向的产业技术战略联盟。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制研究
要 的时候 可以将信 用度较 差的盟员清理 出联盟 , 这样也可 以
提 高盟 员 对 联 盟 的信 任 度 , 促进 联 盟 和整 个 产 业 的发 展 。
进入 、 退 出机制 。联盟 在建立后为 了保证盟员质量而建 立的内部 考核制度 。 在企业 、 科研机构进入联盟时 , 对 其进行
考核 , 可 以确 定 成 员 的 能 力 和层 级 , 对盟员进行考核 , 可 以对
监督 、 自律机制 。 联盟的 目的就是为了获得 最大利益 、 降 低 自身的风险 。由于参 与的企业 和科研机构数 目较多 , 在联 盟 中的地位和具体利益不 同 , 难免会 出现在利益 驱使 之下 的 机会主义行为 。因此 , 我们需要在联盟 内建立成 员监督 管理
推进 、 发 展需求 等 因素 , 激励 高校 、 科 研 院所 与企业 产生 结
生 产 方 法 上 的进 步 和 创 新 , 通 过在知识 、 技 术 和 经 验 方 面 的
信任机制 。信任是联 盟产生及企业合作 的基础 , 盟员之
间的信任关系是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 础。 联盟建
立企业信用档案 和信用评级 制度 , 对不 同企业 的信用度进行 考核来加强联盟 内的信 任度 , 使得合作 的企业 间相互有一个 比较清楚 的了解 , 减少合作 的风 险。对信用较好的企业给予 表彰 和宣传 , 并帮助信誉好 的企业较 多地参与到联盟 内部 的
有 的激 励 。
得收益 , 净化合作环境 , 保证 联盟 的平稳发展 。
协 同机制 。 协同机制 主要是指盟员为 了实现相 同的目标 而进行 的通过各种 方式 在各个方面的协 同, 以使 联盟获得 的
三、 产 业技 术创新 战 略联盟 的 推动 性机 制
河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
关键词- 产业集群 ; 产业技术; 创新战略联盟 ; 运行机制
产业 技 术 创 新 战 略联 盟 的形 式 划 分 方法 多 样 , 邸晓 燕 等 国务 院发 布 的 ( 家 中 长期 科 学 和技 术 发展 规 划 纲 要 《 国 ( 0 6 2 2 年 ) 明确 提 出 “ 20- 00 》 加快 建设 以企业 为 主体 、市 场 认 为 产 业技 术创 新 战略联 盟 类 型多 样 , 联盟 内部成 员 间 特 从 为 导 向 、产学 研 相结 合 的 技术 创 新体 系 , 引导 和 支 持创 新 要 征差 异 的角 度 , 照3 " 按 4 维度 进 行分 类 , 可分 为 8 种理 论 类 型 , 素 向企 业 聚集 , 进 科 技成 果 向现 实生 产 力转 化 ” 。产 学 合 我国普遍 存在 其 中的5 促 种类 型 。 作 创 新 , 我 国 企 业创 新 能 力 普遍 低 下 的情 况 下 , 争 取 科 在 在 国外 研 究 认 为 , 照产 业 技 术创 新 战略 联盟 合 作 的 职 能 按 战略 联 盟主 要分 为 3 : 术攻 关 合作 联 盟 、产 业 种 技 学 发 展 、建 设创 新 型 国家 的过 程 中 , 责无 旁 待地 成 为 了决 定 领域 分 类 , 大 国复 兴 的关 键举措 。本 研究 将着 眼于 河= 省产 业集 群 的发 链合 作联盟 、技 术标 准合作 联盟 ( I 匕 高广 文 , 0 8 。 20) 展, 从产 业集 群角度 探讨 建立 产业 技术 创新 战略 联盟 , 推动 区 按照 按 产 业 技术 创 新 战 略联 盟 的主 导者 不 同划 分 , 以 可 域 经济 发展和 产业 的 自主创 新 。 划分 为 中小企 业合 作 的联盟 、强强合 作 的联 盟 、 由核 心大 企 业主 导的联 盟三 类 。( 康继 红 , 0 0 2 1) 产业 技术创 新 战略联盟 的作用 : 产 业技 术创 新 联盟 是在 政府 的 推动 下 , 循市 场 机制 , 遵 为 1 、产 业 技术 创 新 联盟 是 实 现 国 家促 进 自主 创新 战略 的 满 足 企业 长 远 发展 和 国家 或 区域 产业 发 展 的需 求 , 以促 进 技 前提 , 区域创 新体 系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是 是促 进 区域 经济 发展 术 进 步 、创 造 知识 产 权 、规 范重 要 标准 为 目标 , 过 优化 组 的源 动力 。 国家( 通 或区域 ) 面的 自主创 新是整 体结 构系 统 , 层 它 合 产学 研 联盟成 员 ∞∞ :的各 种技 术创新 要素 而建 立 的一种 稳定 的 的 主体 核 心 构成 是企 业 、大学 、科研 机 构 和政 府 部 门 , 是 宝 它 优 势互 补 、协 8 8 新的产 学研 利益 战 略联盟 。其本质 是一 种 科技 与经 济一体 化 的联合 与促进 , ∞8 8 ∞∞ 8 ∞ ∞ 同创 国家 ( 区域 ) 或 自主 创新 服务 组 织 制度 创 新 。这 是 因为 , 学研 技 术创 新 源 于一 种 自然 组 加企 业 的创 新成 效和 整体 经济 的 发展 。通过 产学 研 的渗 透 、 产 织 的过程 , 技 术创 新过程 中, 业与 大学 和科 研 院所 是 完全 集 聚 效应 , 进 了技 术创 新 , 高产 业竞 争 力 , 在 企 促 提 促进 了区 域经
推进安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研究
推进安徽 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发展研究
术创 新 联盟 作为 提 高创 新 效 率 、 取 竞 争 优 势 的 获 有效 组 织模 式应 运而 生 。2 0世 纪 6 0年 代 开 始 在 日本 兴 起 , 后 欧 洲 和 美 国 跟 进 并 大 力 推 动 发 随
高 度重视 联 盟成 员 的选 择 , 员 是 否具 有 共 同 的 成 利 益需求 、 否 拥 有 优 势 核 心技 能 , 员 间 能 否 是 成
过程进行 深入剖析 , 针对存 在的 问题 提 出了相应 并
的对策建议 , 为完善安 徽省产业 技术创新 战略联 盟 提供重要 的理论依 据 。 产 业技 术创 新联 盟 的 国 内外发 展概 况
一
、
等 。技 术 创 新 战 略联 盟 是 组 织 应 对 市 场 竞 争 日
趋 激 烈 、 学 技 术 快 速 发 展 的 必 然 选 择 , 过 联 科 通
1 .国外发 展 概况 及其 经 验借 鉴
盟 成员 的优势 互 补 与专 业 分 工 , 织 能 在 更 大 范 组
随着技 术进 步 加 快 和全 球 竞 争 加 剧 , 产业 技
基 金项 目: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 0 3 5 35 )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 0 35 3 O 10 00 0 8 ; 10 0 0 10) 作者 简介 : 钟俊 杰( 9 6一) 男 , 16 , 安徽舒城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要研究方向 : 企业管理 ; 王凯 ( 9 9一), , 17 男 安徽怀 远人 , 合肥 工业大 学管理学 院, 主要研究方 向: 企业管理 ; 朱卫东 ( 92一) 浙江仙居人 , 肥工业 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 16 , 合 教授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 究方 向: 新管理 。 创
产业联盟的组织与运行方案
产业联盟的组织与运行方案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联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产业联盟可以集结多个企业、机构或个人,共同合作,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为了确保产业联盟的有效组织与运行,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组织结构1. 主席团:由产业联盟成员选举产生,负责整体决策和战略规划。
主席团:由产业联盟成员选举产生,负责整体决策和战略规划。
2. 秘书处:协助主席团履行日常管理职责,包括会议组织、文件管理等。
秘书处:协助主席团履行日常管理职责,包括会议组织、文件管理等。
3. 工作组:根据具体需求设立不同的工作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如市场推广、技术研发等。
工作组:根据具体需求设立不同的工作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如市场推广、技术研发等。
运行机制1. 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盟会议,讨论重要事项并做出决策。
会议可以采用线下或线上形式,确保成员的参与性和方便性。
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盟会议,讨论重要事项并做出决策。
会议可以采用线下或线上形式,确保成员的参与性和方便性。
2. 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共享最新行业动态、市场信息等,提高成员的竞争力。
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共享最新行业动态、市场信息等,提高成员的竞争力。
3. 项目合作:鼓励成员之间开展项目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或拓展新市场。
产业联盟可以提供资源整合和风险共担的机制,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
项目合作:鼓励成员之间开展项目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或拓展新市场。
产业联盟可以提供资源整合和风险共担的机制,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
4. 资源整合:通过协调成员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
例如,共同采购原材料、共享研发设施等,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资源整合:通过协调成员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
例如,共同采购原材料、共享研发设施等,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5.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成员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合作的有效性。
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联盟研究
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联盟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能交通系统在提高出行效率、降低交通拥堵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为了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势,构建一个完善的技术创新联盟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研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相关问题。
智能交通产业是一个融合了多个领域的交叉产业,包括电子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等。
这些领域的关键技术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了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常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组成。
这种联盟模式具有以下优点: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可以共享资源,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技术创新:通过联盟的形式,可以将各方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产业协同:联盟成员可以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完善。
管理难度大:由于联盟成员众多,管理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利益分配不均:联盟成员间的利益分配可能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需要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为了建设一个有效的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下措施是必要的:建立组织架构:应明确联盟的组织架构,包括理事会、秘书处和专家委员会等机构的职责和人员构成。
加强人才培养:联盟应人才培养,通过培训、交流和学习等方式提高联盟成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促进资源共享:应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整合联盟成员的优势资源,提高研发效率。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应充分考虑联盟成员的利益诉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确保联盟的持续发展,以下建议值得:保持技术创新: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以保持联盟的技术领先地位。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全球资源,加快技术研发速度,提高联盟的国际竞争力。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径 。一般 来说 , 系统 动力学适 合处理周 期 联盟运行 中不 能控制 和改变 。因此 , 本文 随 着 联 盟 的运 行 而发 生 改 变 。 根 据 以 I : 分 性、 长期性 、 数据相对缺乏 以及复杂的高阶 将机制因素划入系统边界 内, 将 环境 、 政策 析 , 本 文 构 建 了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联 盟 运 行 的 非线性 等四种 问题 。
采 用 系 统 动 力 学 分 析 其 内 部 结 构 及 其 关 稳 定 性 所 产 生 的 影 响 , 从 而 为 维 持 及 增 强 合适 的联盟 伙伴 , 才能进行顺 利的交 流 和 系, 以构 建 运 行 机 制 。 力; 互动性模块是联盟运行管理 的重点 , 处
系统动 力学 应用 的可行 性分 析
运行 过程动 态变化 的特点 。同时 , 由于 产 之 , 系统 是 相互作 用 的诸 单元 的复合 体 。
业技 术创新 联盟影 响因素大 多难 以量 化 , 产业 技术创 新联盟是 由企业 、 高校和科 研
没有 历史数 据可循 。因此 , 对产业 技术创 院所 、 政府 、 金 融机 构或中介组织等多个异
新 联 盟 运 行 机 制 的研 究 需 要 采 用 动 态分 析 质性组织 构成 , 以 自身利益需要为基础 , 以
方法 , 并对数据具有一定包容性 , 而系统动 提升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为 目标结合而成 的 力学模拟仿 真 , 能很好 处理这 种行为 随时 集合 体。联盟的任何一个阶段 出现 问题或 问变化 的复杂系统 。
地方高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探析
( )产 业技 术创 新战略 联盟 的含 义 一
产 业 技术 创 新 战 略联 盟 是 在 政府 引导 下 以企 业 为 主体 、以创造 知识 产权 和重 要标 准 为 目标 , 通
过 产学 研 联 盟成 员 的优势 互 补 和协 同创 新 形 成 的
盟 构建 的指导 意 见》 国科 发政[0 870号 )鼓 励 ( 2 0]7 ,
各 地方 围绕 区域支 柱 产业 积极 构建 联盟 , 由于高 职 与 区域产 业 有着 天然 的联 系 , 方 性高 职 与 区域 产 地 业 的联 盟 着重 在 以下层 次合作 :专 业与 产业 对接 、
( )战 略联 盟运 行机 制 三
育 创新 人 才 , 速 技术 推 广 应用 和产 业 化 , 过 市 加 通 场机 制来 合理种 要 素有效 组 合 。 自 2 o 0 7年正 式 启 动 试点来 , 业技 术创 新 战略 联盟 在全 国各 地 快 产 速 建立 , 面对 地 方 经 济建 设 主 战场 , 与地 方 的产 业 发 展紧密 联 系 , 并成 为 区域创 新 的动 力 和活 力 。产 业技 术创新 战略联盟 不 仅仅 是企 业 、 高校 与科 研 机 构 之 间缔 结 的 技术 联 盟【 而且 是 一种 基 于满 足 企 1 】 , 业长 期技 术创 新需要 的战略 联盟 , 一个 有 明确 的 是 合 作 目标 , 以契 约 关 系为 保 障 、 工合 作 关 系 紧 密 分
的公正 与客 观 , 而进 一 步提 高联 盟成 员 合作 的积 从
作 者 简 介 : 四 文( 9 6 ) 男 , 南 临 湘 人 , 间 16一 , 湖 电子 专 业 高 级 实验 师 , 商 管理 硕 士 。研 究方 向 : 职教 育 教 学 管 理 。 工 高
宁波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机制选择策略
Absr c : n u ti1t c n l g n v t n ala c s a n o aie c mb n to c a im. e b i i g o n u til ta t I d sra e h oo y ino a i l n e i n in v tv o i ain me h n s Th ul n fid sra o i d tc n lg i n v t n lin e n e h oo y n o ai ala c i Nig o h s e n o n b a b e mo e h n h e y a s b t h efci e e s f o e ain n r ta t re e r , u te fe t n s o p r t a d v o i n v t n i o b iu .ti n u g n e d t te gh n t eb idn fi siuin lme h n s e o .h a e n o ai sn to vo sI sa r e tn e o sr n t e h u l ig o n ttto a c a imsb c meT e p p r o a ay e t e e eo me t a d p o lms i n u til e h oo y n o a in tae i a a e i Nig o, n p t n l z s h d v l p n n r b e n i d sra tc n l g in v t sr tgc Hin e n o n b a d us f r r ss m esr tgc o e ain me h ns i n b . o wa d o tae i p rto c a im n Ni g o Ke r s:n u ti l e h oo y i n v t n a d sr tgc al n e ;p e e tst ain;p o lm ;o eai g me h n s y wo d i d sra c n lg n o ai n tae i li c s r s n iu to t o a rbe p r t c a im n
江西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方案
江西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方案江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江西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为了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江西省拟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
本实施方案将从组织机制、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组织机制1.组建联盟领导小组,由相关省级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联盟办公室设在省内创新基地。
2.构建联盟成员管理体系,定期通报联盟相关政策、行动计划和项目申报情况。
3.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探索前沿技术研究,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
三、运行机制1.建立联盟项目申报评审制度,引导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和创新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及联盟会议决策,按照一定比例提供项目资金支持。
2.促进跨领域、跨行业合作,鼓励企业之间分享技术资源和创新成果,促进共享创新。
3.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提供技术对接、专利申请、项目管理等服务,帮助企业完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四、人才培养1.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设立江西省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引进优秀人才来江西,为联盟成员提供技术支持。
2.鼓励企业培养技术创新骨干,建立专家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提供科研经费和创新项目支持。
3.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创新方法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技术能力。
五、政策支持1.制定相关政策,对联盟成员给予税收优惠、财政奖励等政策支持,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建立创新基金,为联盟成员提供风险投资和创业孵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3.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六、推进措施1.加强宣传推广,组织召开联盟启动仪式,向企业和社会宣传联盟的重要意义和成果。
2.建立联盟工作评估机制,每年对联盟的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战略联盟下的项目运作与机制创新——以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
调 研 生 产 中存 在 的 技 术 需 求 ,
走访 与大 豆有 关 的科 研 院 校 , 了解各 个 科研 院所研 发 优 势 ,
术 瓶 颈 , 真 正 地 实 现 优 势 互
从 技 术 供 给 与需 求 双 向论 证 了
技 术 联 盟 成 立 的 可 行 性 。 通 过
补 、资 源共享 、彼 此依赖 、机 制灵 活 、多赢共进 、紧密合 作
课 题 研 究 工 作 ,如 果 上 述 都 可
以通 过 ,联 盟 秘 书 处 会 组 织 召 开 项 目对 接 会 议 ,通 报 企 业 需
展 的 目的 。
联 盟 纵 向 课 题 申请 的 基 本 流 程 有 四 个 步 骤 :首 先 , 了解 联 盟 成 员 技 术 优 势 ,征 集 行 业 共 性 与 关 键 性 技 术 需 求 ,综 合
底 ,盟 员 数 量 已 经增 长 到 了 2 5
家 ,合 作 项 目进 展 顺 利 ,并 且 以联 盟 为 载 体 成 功 申报 和 立 项
了省 部级 课题 3 。 项
式 ,并且讨 论 了在 项 目运 作 中,各方利 益的均衡。进 而尝试建立联盟持 续健康
发 展 的 长效 机 制 ,为 以后 相 关联 盟 发 展 提 供 借 鉴 意 义 。
产 业 技 术 联 盟 作 为 一 种 以
企 业 为核 心 的创 新组 织 形式 , 对 于 在 经 济 、科 技 全 球 化 发 展 的 新 形 势 下 ,提 升 自主创 新 能
技 术 研 究 中心 ( 以下 简称 大 豆 中
心 ) 织 相 关 人 员 深 入 黑 龙 江 组
省 、吉 林 省 、 山东 省 、 内蒙 古 自治 区 等 有 代 表 性 的 企 业 单 位
宁波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和模式选择
烯 纤维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战 略联 盟 ” 通 过 科 技 部 地 方 产 业 技 术 战 略 联
盟 备 案 , 波 中 策 动 力 集 团 牵 头 宁 组 建 的 “ 江 省 船 用 动 力 产 业 技 浙 术 创 新 战 略 联 盟 ” 入 首 批 省 级 列 产 业技 术创新 战 略联盟 。 从 领 域 分 布 看 , 波 市 已 建 宁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联 盟 分 布 于 新 材 料 、 车 及 零 部件 、 能 家 电 、 汽 智 装 备 制造 、 导 体 照 明 、 品 加工 、 半 食 智 能 家 电 、 织 服 装等 重 点产 业 纺
互 补 、பைடு நூலகம்益 共 享 、 险 共 担 的 新 型 利 风
技 术 创 新 与 产 业 推 动 组 织 , 一 是 种 创 新产 学 研 结合 机 制 , 快科 加 研 成 果 转 化 , 升 产 业 自主 创 新 提 能力 的~种 新 型模式 。 虽 然 宁 波 市 产 学 研 合 作 有 了
定 位 要 准 确 ; ,目标 要 符 合 实 第
新 联 盟 的 发 展 现 状
际 。 从 了解 到 的 情 况 看 , 波 J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联 盟 在 联 盟 的 内 涵 、 行 模 式 、 位 和 作 用 等 方 面 运 地 的 认 识 不 够 全 面 。 部 分 联 盟 : 成
业 技 术 创 新 战 略 联 盟 的 步 伐 ,由
技 、 融 、 收 政 策 , 及 科 技 中 金 税 以 介 信 息 服 务 支 持 。 同 时 , 联 盟 对 的 监 管 困 难 ,目 前 尚 未 明 确 统 一 监 管 联 盟 的 具体 部 f , 乏对 联 j缺 盟 组织 治理 的明确要 求 。
产业联盟的形成和运行机制.
产业联盟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一、产业联盟的背景与概念二、产业联盟的形成原因三、产业联盟的运行机制四、成功的产业联盟的案例分析五、产业联盟的未来发展趋势产业联盟是一种由具有相似经济利益和战略目标的企业组成的合作组织。
它是跨企业、跨行业之间的长期战略联盟,目的是促进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本文主要分析产业联盟的形成与运营机制,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一、产业联盟的背景与概念产业联盟源自20世纪80年代,即是由在同一产业链上,有着一定共同利益的企业所组成的联盟。
这种联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消费者,而不是竞争。
产业联盟的关键在于相互合作和协作,以便共同达到商业目标。
产业联盟主要集中于创造更高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
二、产业联盟的形成原因产业联盟的形成有多个原因:1. 扩大企业集团通过发展产业联盟,企业可以增加自己的组织内部实力,并且进一步扩大集团。
2. 优化现有资源通过优化现有的资源,产业联盟可以逐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 增加技术转移通过增加技术转移,产业联盟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把企业定位在更高的竞争优势上。
4. 增加新的市场份额通过产业联盟,企业可以增加新的市场份额。
5. 分享风险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可以分享风险以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三、产业联盟的运行机制1. 确定产业联盟的目标在确定产业联盟的目标之后,参与的企业应该把目标分解成能够被遵循的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需要是可衡量的,并且包含时间范围。
2. 成员的选择标准参与产业联盟的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与要求,例如企业的经济实力、知名度、技术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等。
3. 共享资源与合作机会通过资源共享与合作机会,企业可以通过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和技术合作,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 分配任务和角色产业联盟的成员在联盟合作中需要分配任务和角色,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约束。
这要求各企业在联盟合作中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5. 管理维护的机制产业联盟需要指定负责人进行管理与维护。
产业联盟的形成和运行机制.
产业联盟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内容摘要:产业联盟在形成和运行过程中应关注若干关键因素,包括动因、目标、发起者、成员、法律形式、治理、资源投入、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利益共享、协调机制等。
产业联盟在法律形式上可划分为协议形式、非盈利组织形式、合资公司形式三类,三者在治理存在较大差异。
实践中政府在产业联盟的形成和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各国的经济基础和制度环境不同,政府的作用也不同。
关键词:产业联盟,运行机制,治理,政府作用产业联盟是为解决特定产业共性问题设立的企业间组织。
产业联盟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但是其形成和运行机制是高度市场化的,企业在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产业联盟的形成与运行要素产业联盟在形成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重要的环节,是产业联盟成功的关键要素。
(一) 产业联盟的形成产业联盟形成的动因。
产业联盟形成的动因主要可归为两类。
一类是产业发展面临威胁,威胁可能来自全球化或其它技术的竞争。
一类是产业发展存在重大发展机遇,机遇常常来自技术进步创造的新的市场需求。
产业发展的机遇或威胁是推动产业联盟形成的客观原因。
产业联盟的目标。
产业联盟的目标是解决特定的产业共性问题,即单个企业没有能力或没有积极性解决的共性问题。
如研发某项共性技术、制定某个技术标准、解决某项创新的产业链配套问题等等。
产业联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直接关系企业利益的实际问题,因此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高。
合理确定目标是产业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目标不能超越联盟的能力,更不能与成员的利益相冲突。
一般而言,联盟的目标制定得越明确具体,越有利于联盟的发展。
产业联盟的发起者。
产业联盟的发起者包括产业联盟形成的提议者和组织者。
产业联盟的提议者可能是个人、企业、政府、研究机构或高校,也可能是多个机构或个人商议的结果。
产业联盟的组织者一般为具有一定地位的机构,如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权威研究机构、政府支持的组织等。
基于SNM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作机理研究
基于SNM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作机理研究张敬文;于深【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必然选择.然而,忽视协同创新、产业发展泛化等问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显得较为突出.在梳理SNM理论核心内容基础上,运用SNM理论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生态位的网络关系,并从网络视角阐述了联盟技术生态位态势的愿景、力量和知识机制;最后基于SNM理论视角,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联盟的运作策略.【期刊名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6页(P107-112)【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战略生态位管理(SNM)【作者】张敬文;于深【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西南昌330022;北京联合大学基础部,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9.244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形态正向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具有创新驱动性、突破性创新和协同创新特征。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成为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引擎。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适应、引领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必然选择。
2010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逐步加强,但在发展过程中,忽视自主创新、产业发展泛化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1]因此,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创新,对于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织模式。
[2]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也得以快速发展,这类联盟聚焦于产业内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
产业联盟的组织与运行方案
产业联盟的组织与运行方案1. 引言产业联盟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内,为实现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目标,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的合作组织。
本文档旨在阐述产业联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以促进联盟内各成员单位的紧密合作,实现产业共同发展。
2. 组织结构2.1 联盟理事会联盟理事会是产业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由联盟内主要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
其主要职责如下:- 制定和修改联盟章程;- 确定联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审批联盟重大事项;- 监督联盟运行情况。
2.2 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负责联盟的日常运营管理,向理事会汇报工作。
其主要职责如下:- 执行理事会决议;- 制定联盟年度工作计划;- 协调联盟内各成员单位的资源;- 组织联盟内各项活动。
2.3 专业工作组专业工作组是根据联盟内各成员单位的专长和需求设立的,负责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工作。
其主要职责如下:- 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组织行业交流和培训;- 促进成员单位的业务合作;- 收集和分析行业信息。
3. 运行机制3.1 决策机制联盟采用民主决策原则,重大事项由理事会讨论决定。
理事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投票权。
3.2 协作机制联盟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定期会议、专题研讨会、工作小组等形式,开展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协作。
3.3 激励机制联盟设立奖励基金,对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成员单位给予奖励。
3.4 沟通机制联盟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确保联盟内各成员单位的紧密联系。
3.5 财务管理联盟财务采用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原则。
财务报告定期向理事会报告,接受理事会监督。
4. 总结本文档详细阐述了产业联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旨在为联盟内各成员单位提供清晰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促进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实现产业共同发展。
我们相信,在全体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产业联盟必将为我国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体及分工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参加者主要包括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内部存在着包括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
作为联盟的参与方,联盟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让与机制,联盟成员都必须对联盟有“贡献”与“承诺”。
“贡献”意味着联盟成员应具有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承诺”意味着联盟成员愿意在联盟内部实现某种程度的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共享,愿意让度部分利益。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参与方及其职责分工可以用下图说明。
1.政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推动者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尝试,也是在产业层面落实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举措。
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主要有三:(1)遴选产业与技术,即选择在那些产业构建技术创新联盟。
一般而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应聚焦于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战略产业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
(2)协调推动,即国家运用计划资源调控产学研等技术创新要素按市场规则组合;同时,调解联盟运行过程中的摩擦与冲突。
(3)政策支持,即政府通过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引导、规范产业联盟的运行;(4)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提供必要的联盟运行资金。
2.行业内龙头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导性力量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也是各种创新资源的主要拥有者和创新利益的主要享有者。
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企业可以获得两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团体优势;二是来自于企业特定能力而获得的竞争优势。
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产业内龙头企业处于联盟的“盟主”地位,其主要任务在于:(1)提供创新资源。
这里的创新资源包括创新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员、科研设施等创新
资源;(2)参与研究开发。
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起成立项目攻关组织,进行重大原创性技术开发、制定技术标准;(3)进行技术推广,实施创新技术产业化战略。
3.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异质性创新资源
组建联盟网络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转移,即以联盟网络进行合作渗透,实现异质性资源外取。
作为联盟的重要参与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不可少。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盟友,应当以自己异质性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参与联盟运行。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部协调与信任机制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必须妥善解决成员间的摩擦,建立起联盟成员间的信任机制。
这要求:(1)建立联盟信息交流机制。
其内容包括资料交流机制、人员交流机制、高层互访机制、情报互通机制、联盟语言选择制度等。
(2)建立联盟高层协调机制。
包括高层互访制度、高层正式磋商制度、高层非正式磋商制度、高层对话交流制度、高层私人交流与友谊缔结等。
(3)建立联盟的危机处理机制。
包括冲突文化协调制度、危机防范与预警制度、争端处理制度等。
(4)联盟文化冲突处理机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建模式与运行
机制分析
(二)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机制对策探讨
(1)健全领导机制,加强顶层设计。
首先,提高科研创新团队领导者的素质,增强领导者的学术能力和人格魅力,以学术能力赢得外部资源,以人格魅力管理团队成员。
其次,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领导应尊重和信任团队成员,适度授权,不搞“一言堂”,充分信任团队成员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和责任感。
(2)建立多元激励机制。
对科研创新团队的奖励除了要提供较高薪酬的同时更要关注精神激励因素。
要把整体激励和个人激励相结合,以团体激励为主、个体激励为辅。
目前团队激励中的平均分配方式有益于加强团结,强化合作意识,但年轻知识型员工对自身发展有着强烈要求,因此团队激励应充分考虑个人激励,将奖励与绩效考核和个人目标相联系,做到奖赏公正和适度。
(3)构建资源保障机制。
首先,要建立多元筹资体系,除了学校和政府资助外,团队应积极建立自我筹资渠道,通过申请纵向课题和开展横向合作,把解决经费问题和达成创新目标结合起来。
其次,严格物质设备的购买审批,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广泛吸纳、联合国内外高水平科研人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再次,国家、教育部、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跨学科研究专项启动资金,扶持跨学科研究项目,汇聚跨学科研究团队。
(4)创建学习型组织。
科研团队应不断汲取人类知识宝库中的精华充实自身,大胆自由探索和自主创新,在探索和创新过程中,不断培养并形成核心能力。
介于科研团队组织和成员的特殊性,应通过专题研讨会、联谊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为成员提供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加深成员之间的了解,增进彼此信任,为成员间的合作奠定基础,为相互学习提供了便利。
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高校创新团队建构模式及运行机制
4高效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系。
高效的团队运行机制包括权益分配机制、交流共享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合作协商机制, 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 构筑团队合理的权益分配体系、开放的交流共享平台、灵活的激励约束制度、多元的合作协商渠道, 同时建立激得活、控得住、利益共同体原则下的团队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