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隐喻对比使用论文

合集下载

英汉隐喻对比分析

英汉隐喻对比分析

英汉隐喻对比分析胡敏【摘要】Metaphor is not only a rhetorical way but also a mode of thinking and a cognitive means shared by all hu man beings, so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have a lot in common. However, due to som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asons, the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culturally and structurally. This essay draw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gnition and rhetoric as well as expounding what causes those differences.%隐喻不仅是修辞的一种方式,更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都具有很多共通之处,然而,由于一些历史文化原因,两者又有着文化和结构上的差异。

本文从认知和修辞两种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并阐述了产生异同的根源。

【期刊名称】《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2(017)002【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英汉对比;隐喻;认知;修辞【作者】胡敏【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影视动画学院基础部,重庆4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40 引言隐喻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自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有大量的中外学者分别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角度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最初人们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让语言更生动。

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论文

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论文

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论文摘要:随着,国际社会中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融合,许多词汇也将成为各民族间共用的词汇,但每一种语言都深深扎根于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其特有的隐喻意义是无法消除的,颜色词作为其中的一小类当然也不会例外,它具有文化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中西方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对色彩的独特感情评价和联想意义,即使同一种颜色有褒贬不同意思。

这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特别注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文化碰撞”。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绿树蓝天碧海,无数种颜色存在在我们周围。

颜色使得这个世界充满活力,不再乏味单调。

但人们开始用颜色来表达一些抽象的,看不见的事物时,颜色词的隐喻意义就开始产生了。

几乎每种语言中都可以找到颜色词的英语用法,英语和中文中当然也不例外。

英汉颜色词的概念意义大体上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国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审美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同一颜色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同的隐喻含义,不同民族用颜色词表达相同的隐喻含义时,所用的颜色词也存在这差异。

本文采用典型的实例,通过比较英汉颜色词隐喻用法,来体现这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的隐喻用法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

一、英汉颜色词隐喻的共性英汉颜色词都可以用来指代不同的抽象事物,以下源领域和目标领域之间的关系在英语和汉语的颜色词中都成立:请看以下例子:e.g.1 通过颜色表现出情感英语:She looks blue.她看上去情绪低落。

He gave her a black look.他对她怒目而视。

汉语:红白喜事(喜庆的,悲伤的)心灰意冷/灰心丧气(消沉的,沮丧的)e.g.2 通过颜色表现出事物品质英语:a white spirit 正直的精神White hand 廉洁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他太胆怯而不敢起来抵抗。

汉语:他的心黑得很。

(恶毒的)清白(纯洁的)一般来说,汉语里要描述一个人地位高,权力大,通常会形容他的穿着,这个时候一般都会用上金色,黄色和紫色等。

英汉味觉词“辣”认知隐喻对比论文

英汉味觉词“辣”认知隐喻对比论文

英汉味觉词“辣”认知隐喻对比论文摘要:隐喻是人类认识外界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隐喻。

本文对比分析中英味觉词“辣”的概念隐喻,发现英汉关于“辣”的概念隐喻存在一些相似,也有很多的不同。

人类相同的身体经验和认知模式是促成相似的主要原因,而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不同。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语言的教学和翻译提供帮助,从而消除误解,加强中英两国的跨文化交流。

一、引言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

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譬喻》开启了隐喻研究的新篇章。

他们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机制(Lakoff G.&Johnson M,1980)。

隐喻包括两个概念域,即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

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即用一种熟悉的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不熟悉的事物。

味觉词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选取味觉词“辣”为研究对象,基于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着力对“辣”的味觉隐喻进行中英对比分析。

二、味觉词“辣”的英汉隐喻对比分析1.相同点A.投射到其他感觉域中英文里,辣都可以投射到嗅觉域,指强烈的刺鼻的味道。

例如:Spicy smells wafted through the air.我被生晒烟和各种自卷烟浓烈的辣味儿熏得头昏脑胀。

它们还可以投射到视觉域,例如:Because she sweet and spicy and,well,Swedish.我一惊,忙抬头,迎来的却是一双热辣辣的眼光。

B.投射到语言域He expressed some fairly spicy criticisms.鲁迅用辛辣的语言讽刺了国人的无知与麻木。

基于常识,吃太多辣的东西会使我们的消化系统受到刺激而不舒服,这和听到尖锐刺耳的评论很相似,基于这点,尖锐激烈的评论被隐喻为“辣”。

C.投射到情况域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ssue is a political hot potato.如何平衡工作和娱乐,成为那个工作狂的一个辣手问题。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内容疆妥嚣干多年戳莨,憋嚷俸舞修爨格魏先蓬入所知。

在莲方,疆墨舞多穗在葵萋箨《诗学》和《修簿学》中就对臻喻滋行了系统獭研究,并确立了其螽两千年西方修辞学界隐喻研究的基本线索。

在中国古代,“浞取诸身,远取诸物”熄认识窝描述攀糖鲢基本嚣鼷,“毙”毒“兴”是《涛经》枣主要转掰种表嚣手簸,“跑者,援:方予裙氇;*卷,托事予耪。

”宅粕都满于我靠j当代豫喻研究的范畴。

尽管人类单融把隐喻作为认知手段,但宦的认知作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爨剥语言学家静认霉释重视。

Lakoff襄Johnson指窭,稳嚷莛天秘鲻渣楚懿、具体静经验建褐夔祭的、籀象豹概念的过褪。

人类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往往戳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从而认识人擞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

实质上,隐噙是一令试躲壤映射副另一个试麴域懿过程。

当代黼喻认知研究豫了隐喻试知韵本质特德、隐瑜认知豹形成视翻和誓作机制等方耐外,还面临辫~个重大课题。

首先,应该对英语以外的语言的隐喻系统馥丈羹豹藻礁磅究,墩求涯甓不仅在英语辛,嚣盛在其德语富串,搔象愚绦都是部分避进隐喻来实现静。

其次,建肖关隐喻概念系统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润题。

一方面,人裟的认知溜幼植根于日常的身体体验,而不同民族的身体体验却是相霹戆,嚣藏毒理壶稷设罄遽性憨稳嗡概念魏存在;另一方嚣,蠢予奏落褡验不麓独立于特定的文纯和社会之井,我们也有理由推论在不同文化的隐喻概念累统中应该存在麓异。

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隐喻概念系统豹冥帮焉,帮是亟待遭遗蔸羲实实懿辩毙磁究来辩答懿阕嚣。

燕拓墨藏瀑笼整蘑谎的:“揩鞠事物的舜闷所在不赡,撩究它们储戳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

而这恰恰魁对比研究的墩终目的”。

本论文献诀彝语言学簸角度愆荚汉嚣释嚣鬻诿害串毒太樊爱莲整露裙荚麓人体、空间、时间、情瓣和基本颜能铸五个方面的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

全文共分九耀。

第一鬻隽导言聱努,主要论述了选题燕缘蠡,提出了零漂题熬磅究薮设,疑而确定了沭课题的研究髑标,并且确班了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斑籍研究方法。

英汉典故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典故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典故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摘要: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角度来看, 典故的产生和使用都是隐喻式的, 典故的隐喻性表明人们只有在以文化语境为基础, 通过想象、联想、映射等途径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时, 典故的隐喻文化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本文对英汉典故性词语在喻义上的对应与非对应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理解并恰当运用典故的隐喻涵义有助于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认知隐喻典故文化喻义1 引言典故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所创造的不朽的精神财富。

它文字简洁洗练,语义含蓄深邃,回味隽永深长。

“引经据典”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日常交际和写作时常常因为典故的恰当的运用而增色不少。

典故作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一直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在当今世界交往频繁的情况下,对民族特色的典故充分认知和了解已成为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础知识。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典故,但由于两国在历史演变、生态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各自的语言都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典故可以说是文化的缩影,因此各自的民族色彩在典故中体现得也十分明显。

可见对两种语言中典故的研究将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十分复杂的。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帮助语言研究者推开了一扇探索之门。

隐喻长期以来被看作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段。

20世纪以来, 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1980年, 美国两位学者G. Lakoff和M.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明确提出了“概念隐喻”, 将隐喻研究从“表象”提升到“概念”层次。

“概念隐喻”理论用源域(source domain)与的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 projection)以及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来解释隐喻现象,即隐喻是人们用清楚的、具体的经验建构复杂的、抽象的概念的过程。

人类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往往以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从而认识人类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教学应用论文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教学应用论文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及教学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英语和汉语隐喻的生成机制及体现形式加以探讨,探索培养隐喻意识与英语词汇扩展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教学方法。

本研究旨在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出可供参考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隐喻隐喻能力词汇教学一、引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其中,lakoff和johnson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具有开拓性,他们提出了“概念隐喻”这个概念,使隐喻正式纳入认知科学的领域。

近几十年来,隐喻以及它的结构、运作机制、功能和认知特点已经成为语言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热门话题。

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研究异军突起,受到普遍认可。

认知语言学家提出,应结合人们的基本认知能力来系统地研究语言,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作用。

taylor 在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一书中对一些常用的英语词汇语义范畴进行精辟分析,他赞成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形性原理”,并将这一原理通过隐喻等方式使原型子范畴发生联系,形成了意义链而建构起来家族相似性范畴(family resemblance category)。

认知语义学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作用,认为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想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构成了人们的概念系统,决定着人们语言的应用。

正如sweetser所归纳的那样,“大多数多义词是由于隐喻使用的结果”。

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的重要性,通过隐喻的研究可以透视语言文化的本质,探求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英汉味觉词甜认知隐喻对比浅析论文

英汉味觉词甜认知隐喻对比浅析论文

英汉味觉词甜的认知隐喻对比浅析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想和行动之中,不同民族的隐喻概念体系又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

英汉语言里都具有较为系统的味觉词汇。

其中“甜”作为基本味觉词汇之一,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味觉词;隐喻;一致性;差异性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11-01一、引言隐喻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思维方式。

它的基本功能是从某一认知域引向另一认知域的投射。

具体到味觉的隐喻化,就是从味觉范畴的认知域向其他认知领域的投射。

本文拟比较和分析英汉基本味觉词“甜”和“sweet”在英汉语中的隐喻投射,揭示不同文化中味觉词“甜”的认知隐喻投射的共性与差异性。

二、味觉词“甜”和“sweet”隐喻的一致性研究1、向视觉域的隐喻投射(1)“你干吗老站在那里啊?”方丹甜甜地笑着问他,又歪着头用调皮的目光盯着他。

(2)she was not beautiful,but she had big,brown eyes,and a sweet smile.从语例(1),(2)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中视觉对象“笑”都具有了味觉“甜”的特征,被追加了不可能有的视觉特征。

2、向听觉域的隐喻投射(3)她那略带东北上音的普通话甜丝丝的。

(4)the soprano’s voice sounded clear and sweet.从(3)和(4)语例中可以看出,汉语“甜”以及英语“sweet”在向听觉域的隐喻投射时,均可表达“声音的美好圆润,润泽”之意。

3、向嗅觉域的隐喻投射(5)学屋门前的槐树上挂满了一嘟嘟雪白的槐花,和风携着花香从高处扑下来,甜甜的有些醉人。

(6)she’d baked some bread that make the air smell sweet.从(5)和(6)语例可以看出,汉语“甜”及英语“sweet”在向嗅觉域的隐喻投射时,均有表示“甘美芳香的气味”,“给人带来舒适感觉的气息”之意的转义用法。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隐喻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隐晦地暗示。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隐喻表达上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隐喻句的对比研究,探讨英汉隐喻表达的异同。

首先,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对隐喻句的表达产生影响。

由于英汉两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不同,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有所差异。

比如,在对时间的隐喻表达上,英语中常用“时间是金钱”来表达时间的珍贵和有限,而中文中则普遍使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描述时间的流逝和宝贵。

这反映了英汉文化对时间的不同认知,英语注重效率和价值,而中文更强调时间的不可挽回和流逝之快。

其次,在隐喻句的形式上,英汉两种语言也存在一些差异。

英语隐喻句通常采用修辞手法的方式,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

比如,“The world is a stage”是英语中常用的一句隐喻句,通过将世界比作一个舞台,来暗示生活的戏剧性。

而在中文中,隐喻句一般直接以主谓宾结构呈现。

比如,“春天是大自然的新娘”就直接将春天和大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隐喻。

这种形式上的差异也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习惯和文化特点。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句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隐喻句通常是直接的,它们更多地强调对比和类比。

比如,“He has a heart of gold”直接将某人的内心善良与黄金进行类比。

而中文隐喻句则更多地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比喻。

比如,“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借助台镜喻指人的内心要时刻保持清明无尘,通过比喻折射出了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理解方式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语强调明确和直接,而中文则更注重暗示和隐晦的表达方式。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句中使用的具体词汇也有所不同。

英语中常使用动物、植物等自然界的元素来进行隐喻。

比如,“as busy as a bee”用来形容某人非常忙碌;“asblind as a bat”用来形容某人非常盲目。

国内英汉隐喻比较研究论文

国内英汉隐喻比较研究论文

国内英汉隐喻比较研究论文一、隐喻存在具有普遍性不仅频繁出现在日常用语中,亦存在于专业领域语言中。

从普通用途英语(EGP)和特殊用途英语(ESP)的角度,我们认为涉及的隐喻还可分为普通隐喻和专业领域隐喻。

例如,针对英汉体育报道、英汉财经报道、英汉学术书评、英汉科技语言等领域内隐喻的对比研究,大大拓展了隐喻研究的范畴。

综上分析,近年对英汉隐喻类型的对比研究仍相对缺乏。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已有的隐喻分类和标准,同时应更多关注英汉隐喻类型的对应和不对应关系。

二、研究层面为实现特定的研究目标跨层面多维的隐喻研究已成为必要。

早期的隐喻研究主要限于词汇层面,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扩展到了语法、语用、语篇、非语言等不同层面[4]。

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主要涉及认知层面、文化层面、词汇层面、语法层面、语篇层面,基本跟上了国外隐喻研究的步伐。

客观来说,不同的研究层面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均有其价值所在。

隐喻研究层面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条件、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等因素。

三、隐喻理论与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揭示英汉隐喻异同的规律,并对造成异同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隐喻类型研究和跨层面研究为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英汉隐喻对比研究也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撑。

因此,有必要理顺近年研究中隐喻理论的应用,探讨其对英汉隐喻“异”和“同”的阐释力。

(一)隐喻理论的应用和探索近年研究对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主要涉及现代隐喻理论、语法隐喻理论及国内学者的理论探索。

1.现代隐喻学理论。

具体主要有Lakoff与Johnson(1980)的’概念域映射理论,Lakoff(1987)的理想化认知模型[5],Johnson(1987)的意象图式理论[6],Fauconnier(1994)的心理空间理论[7],Fauconnier与Turner(1998[8];2002[9])的概念合成理论。

概念域映射和意象图式理论是用来阐释隐喻语言的常规模式。

认知语言学中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

认知语言学中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

认知语言学中的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摘要:颜色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本文从人的视觉感知,生存环境及社会文化三方面解释了颜色的认知原型,对英汉语中颜色词产生的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隐喻对比英汉颜色词认知语言学本文将从人的视觉生理机制、生存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解释颜色词的认知原型,同时对英汉颜色词产生的隐喻进行对比,旨在说明认知原型的异同导致英汉颜色词产生的隐喻的异同。

一、颜色词的认知原型(一)“看”的指称原型“看”(see)是人们认识外界的首要方式。

所有文化的人们都对“看”感兴趣且热衷于描绘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一般而言,人们较容易区别那些看起来“光亮的”(light)与“不发光的,暗的”(dark)的东西。

前一种是人们想到阳光时的视觉经历(sun-time vision),而后一种是人们想到夜晚时的视觉经历(night-time vision)。

人们认识light和dark的线索在于see的概念。

对此,wierzbicka 认为假如有一个“darkness”和“lightness”的原型,那么它可以在白天的日光中和夜晚的黑暗中找到,看到浅色的物件提醒我们在有日光时所看到东西的经历;看到深色的物件提醒我们当天黑时所看到的东西的经历。

(二)视觉显著的环境原型为了获得颜色的认知概念,我们经常把颜色范畴投射在人类共同经历的环境原型上,颜色环境原型在视觉上是显著的。

wierzbicka 认为,太阳、火、海、天空、土地、白天和黑夜这些原型组成了人类颜色认知的指称点。

通过把颜色感觉与人类生活某些最基本的原型相联系,我们便能获得颜色的认知和命名。

“white”除了有一个视觉的指称点“白天”外,还有一个环境原型—覆盖着雪的冬天的景色。

这种特征在英语语言使用者的词汇中有所反映,如:雪白(snow-white),白色圣诞节(white christmas)等。

“blue”在许多语言里有着与天空相关的意义联想,“blue sky”和“蔚蓝的天空”都暗示着蓝色与天空的联想。

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摘要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英汉感官动词隐喻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英汉感官动词隐喻的异同,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和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对隐喻的影响。

研究发现,英汉文化中感官动词隐喻的使用差异主要表现在隐喻的多样性、内涵和外延的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则导致英汉感官动词隐喻的匹配方式、修辞效果和运用场合的差异。

本文旨在加深人们对英汉感官动词隐喻的理解,同时为英汉语言交流、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关键词:隐喻;感官动词;英汉文化差异;语言思维方式Abstract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human thinking. The metaphor of sensory verb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reflect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the world.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taphor of sensory verb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t language thinking modes on metaphor. The study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sensory verb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diversity,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metaphors;while th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thinking modes lead to differences in the matching mode, rhetorical effect and application occasions of sensory verb metaphors in Englishand Chinese. This paper aims to deep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aphor of sensory verb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Keywords: metaphor; sensory verb;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thinking modes1. 前言隐喻是指在表达一件事物时,用另一种常用但语义不能包括被表达内容的事物来代替,有时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进行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比英汉词汇中隐喻的运用

对比英汉词汇中隐喻的运用

对比英汉词汇中隐喻的运用【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而隐喻作为词语层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其广泛运用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但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隐喻在英汉词汇中的运用也就有所异同。

本文分析了形成英汉词汇中隐喻异同的原因,并对部分英汉熟语、动植物词汇等隐喻实例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隐喻,中西文化,英汉词汇,熟语,动植物词汇一、隐喻异同形成的原因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非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即对语词的修饰和美化,它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语言中的隐喻无处不在,其表达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和规约,也就是说隐喻具有文化性。

一方面,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人类认知经验的共性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又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外,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日趋快捷和方便,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也进一步加深。

因此,尽管中西文化中使用的语言系统各异,但隐喻在英汉词汇中仍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传统风俗、文学典故、哲学渊源、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等社会文化的不同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一些具体事物的体验就会不同,其认知文化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而隐喻作为语言现象体现着文化的差异,具有民族性和约定性。

所以在一些隐喻词汇的运用上就呈现出了差异性。

二、熟语中隐喻的对比熟语通常指惯用语、谚语、歇后语及成语,熟语有相对固定的结构,意义也相对完整,其丰富的表意功能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是言语的备用单位。

在英汉熟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它反映着中英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1.英汉语言中的很多熟语都以同样的隐喻形式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例如:castle in the air 在汉语中有完全对等的习语“空中阁楼”;特洛伊木马( Trojan horse )和 paper tiger (纸老虎)则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是词汇的一种移植;另外,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轻如鸿毛(Light as a hair)、岁月不待人,机不可失(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事实胜于雄辩(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等习语都运用了隐喻,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也很相似。

比较语言学论文: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对比

比较语言学论文: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对比

比较语言学论文: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对比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使用隐喻。

本文在介绍隐喻的定义、类型等基础上,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在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隐喻现象,以期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英文化中的隐喻及其内涵。

关键词:隐喻; 应用; 文化内涵;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兹(I.A.Richards)曾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隐喻,不使用隐喻,我们就无法描绘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物,甚至无法连贯地说上三句话(詹蓓,2003)。

由此看来,隐喻之于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很多情况下人们在运用时都不自知。

隐喻是当下语言学研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体现不同事物在不同语境下的象征意义。

作为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隐喻在文学创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到。

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Lakoff,1980),隐喻概念是语言构成的基础,它在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上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隐喻只是被狭隘地视为修辞学这样的边缘学科的研究对象(伍静,2019),因此,有关隐喻的传统理论和研究也仅仅将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方法。

实际上,隐喻并非只是修辞那么简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语言学的转向和心灵哲学浪潮的出现,隐喻理论的研究很快引起了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关注(陈凯莹,2019)。

隐喻学研究的热潮涉及到了多个学科,其代表人物就是乔治·莱考夫。

他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涉及到人类的概念系统以及对概念系统的认识,是人们思维、行为或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

总之,隐喻渗透在日常交流和语言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简单讨论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

1、隐喻的概念1.1 、隐喻的定义隐喻又被称为“暗喻”,是文学创作经常使用到的语言修辞手法(周莉,2018)。

顾名思义,隐喻可以理解为隐含的、不明显的比喻,即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隐喻是一种直观的、带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言、文学语言和新闻语言中,其表达效果更加具体、生动,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十分丰富的隐喻形式。

本文以比较分析的角度,深入研究英汉隐喻之间的异同,以期让读者对隐喻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从具体的表达方式来看,英汉隐喻表达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的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

两种语言中最常见的隐喻表达类型是比喻,它利用不同的象征性物体或者动作来比拟或者模拟某一行为或者思想。

比如英语中一直流传甚广的“time is money”这个有名的谚语,它将抽象的概念“时间”用有形的货币“金钱”相比较,引发读者的思想活动,以此类推,英汉中其他类型的隐喻表达也是基本相同的。

其次,从用途及创作上来看,英汉隐喻也有所差异。

英汉隐喻均可用于修辞及文学写作上,但一般来说,英语中的隐喻更多用于文学作品中,但是汉语中的隐喻既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应用,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中。

此外,英汉隐喻的创作形式也有所不同,英语隐喻更加随意,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形式表达,而汉语隐喻则更加规范,需要比较精确地把握简繁汉字以及词组的用法,另一个不同是汉语隐喻往往比较直接、简单,而英语隐喻更加隐晦、抽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英汉隐喻在形式、用途及创作上存在着差异,但在本质上仍共同体现出一种直观的、及具有感染力的表达
方式,它们无论是在政治语言、文学语言还是新闻语言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促进读者理解文章的同时,激发读者更多的思想及情感,从而丰富文学作品,构建更加完美的文章结构。

英语教育论文:研究汉英时间隐喻的对比

英语教育论文:研究汉英时间隐喻的对比

研究汉英时间隐喻的对比一、引言隐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思维现象,从古至今的理论家对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提出了不同的隐喻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昆体良的替代论、理查兹和布莱克的互动论、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弗科尼亚的合成空间理论以及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都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了颇具见地的解释(侯奕松 2011: 1)。

其中,莱考夫与约翰逊在其1980年的巨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基于主客观互动的体验主义观从思维的高度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的框架,为认知隐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手段,更是一种独具魅力、以一事物描写另一相关事物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以一个体验的用语来解释和规约另一个体验的过程(Johnson 1987: 15)。

时间表征从本质上讲具有隐喻性。

以往学界对汉英时间隐喻的研究只局限于强调时间隐喻的文化内涵或汉英时间英语的认知对比研究,并未将上述两个角度结合起来对汉英时间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阐释。

本节将从空间、移动的物体、人体身体部位、生物、虚拟世界以及容器等六个维度对汉英时间概念隐喻进行分类分析,逐一探讨时间概念隐喻在各类范畴中的表征与特性,并从体验哲学的角度去阐释汉英时间隐喻的共性、文化模型的角度去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二、汉英时间概念隐喻的系统对比研究(一)、时间是空间空间是人类的视觉系统能够感知到的领域,空间感知能力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

人类总是先学会描述比较具体的事物和概念,然后才学会描述比较抽象的事物和概念。

1、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2、We are looking ahead to the following weeks.(二)、时间是移动的物体时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抽象概念,人类对时间的体验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人类与客观移动物体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在语言学和传播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感官动词是人类语言中常见的词汇,用来描述人们对事物的感觉和认知。

在英语和汉语中,感官动词的使用方式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感知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通过研究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差异,进一步加深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

首先,英汉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

英语作为一种西方语言,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强调视觉和听觉感知。

因此,在英语中,很多隐喻都是基于视听感官的比喻,比如“看到”“听到”等。

而汉语作为一种东方语言,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感知。

因此,在汉语中,很多隐喻是基于身体感知或情感体验的比喻,比如“感受”“体验”等。

这种差异导致了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

其次,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感知方式和思维模式的理解。

在英语中,“看到”和“听到”等感官动词常用来表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强调感知的客观性和客观事实的存在。

而在汉语中,“感受”和“体验”等感官动词则更多地强调主体感知和个体体验,强调个人情感和体验的重要性。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汉文化对于感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理解,进一步影响了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使用。

最后,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对于跨文化交流和语言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不同文化对于感知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在语言翻译中,考虑到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可以更准确地翻译和解释不同文化之间的隐喻表达,避免语言交流中的歧义和误解。

因此,研究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语言翻译具有积极作用。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等多个学科。

通过深入研究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差异,加深对跨文化交流和语言翻译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汉隐喻的对比使用摘要:英语隐喻和汉语隐喻分别属于两种语言中重要的修辞格,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英汉隐喻使用上的差异。

无论是中国人学英语还是外国人学汉语都不应忽视由此造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上的差异。

本文以本结构简单、容易理解的简明隐喻为例进行分析对比,学习者了解两种语言使用上的不同,有助于更好地认知不同背景的文化以及更好的掌握两种语言的使用。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隐喻;汉语隐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022-02一、中西文化差异中国文化的社会气质是以传统主义为基本特征的,而西方文化的社会气质则是以理智主义为取向的,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分别被视作这两种文化的精神核心。

中国文化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天地万物和睦相处;而西方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崇尚对自然的征服与驾驭。

从价值系统上看,中国文化把人理解为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把人看作群体的一份子,是所属社会关系的派生物,个人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此体现;西方文化则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识的独立个体,要求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在宗教形式上,中国文化体现对现世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还体现出泛神论的多元信仰;西方文化则表现出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表现为一元神的崇拜。

从艺术的表现形式上看,中国艺术以写意为主,西方则是写实。

基于这两种不同文化的语言使用也就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英语隐喻和汉语隐喻的对比隐喻是生动形象、广为运用的艺术修辞格。

(《现代汉语词典》1997修订本)隐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抽象的“相似点”来“打比方”。

“相似点”可以是外在的形、色、声、味,也可以是内在的理、性、情、感。

隐喻以浅显说明深奥,以具体说明抽象,以熟悉说明生疏,并创造生动的意境和形象,使人在恍然大悟中感受言语者所喻之妙。

隐喻理解的关键在于联系语境抓住三个要素:本体、喻体和相似点。

1、英语隐喻1.1英语隐喻(metaphor)相当于汉语修辞格的隐喻或暗喻。

它不露比喻的痕迹,是比明喻更进一步的比喻。

1.2英语隐喻的基本结构(1)本体和喻体之间用be, become, turn into,等词来连接,喻体往往充当表语,这是最基本的类型。

如:he is a snake in the grass.他是草丛中的一条毒蛇。

(2)用介词 of连接本体和喻体,说明同位关系。

如:they live in a match-box of room. 他们住在火柴盒般狭小的房子里。

(3)用动词和形容词来转移比喻,就是原来用来描述某一事物的动词或形容词转而用来描述另外一个具有相似特质的事物。

这种类型作为一种修辞大量的用于新闻和文学作品中以加强作者的观点以使读者印象深刻。

如:from the burning look in his eyes, i knew he was angry with me.看到他严重怒火燃烧的样子,我知道他生我的气了。

2、汉语隐喻在汉语修辞中手法中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等。

汉语隐喻不用“如”、“像”、“似”、“好像”等比喻词,而用“是”、“成”、“就成为”、“变为”等词,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种事物。

张志公在《现代汉语》中说:隐喻的形式是甲是乙,不是甲像乙。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来连接,这样在语气上很肯定,以帮助听话的人想象和理解。

如:婚姻是一门艺术。

3、英汉隐喻的使用对比3.1英汉隐喻的相似使用3.1.1喻义、喻体相同的动物词(1)中英文都用“fox-狐狸”来比喻奸诈、狡猾;用“wolf-狼”比喻贪婪、凶残;用“snake-蛇”来比喻阴险、狡诈。

如:he is an old fox.他是一只狐狸。

(2)“lamb-羔羊”,都用来比喻性格温和、恭顺;“pigeon-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如:march comes in like a lion and goes out like a lamb. 三月来时凶猛如狮,去时温和如羔羊。

(3)“parrot-鹦鹉”,来比喻只会人云亦云,没有独立见解的人;“bee-蜜蜂”是忙碌勤劳的象征;如:you are no better than a parrot when you act the priest. 当你成为教士后,并不比学舌的鹦鹉高明多少!(4)“donkey/ass-驴”来比喻那些愚蠢、没有头脑的人;“pig-猪”除了生性肮脏、贪吃外,还有懒、憨、丑等喻义.如:make an ass of oneself.使自己出洋相、干蠢事3.2.2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隐喻都有三个主要特点:descriptive, illuminative and illustrative(描述、说明和形容)。

(1)descriptive 描述英:the hallway was zebra—striped with darkness and moonlight.光影在大厅里相间成斑马的条纹。

汉:两叶愁眉展不开,独含惆怅上断台。

(杜牧《致远》)(2)illuminative 说明英:our heroic fighters stormed the enemy’s stronghold. 我们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势如暴风骤雨,猛攻敌人的堡垒。

汉:科学是智慧的明灯。

(3)illustrative 形容英: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苦有甜。

汉: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3.2英汉隐喻使用的差异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习语在喻体和喻义上也有差异较大:3.2.1喻体不同,喻义相同的对比用法(1)习语性隐喻(括号内容为英文原意直译):如:teach a fish to swim(教鱼游泳)——班门弄斧;grow like mushrooms(像蘑菇一样生长)——雨后春笋;ride two horses at the same time(同时骑两匹马)——脚踏两只船; feather one’s nest(往自己巢里铺羽毛)——中饱私囊;add insult to injury (伤害后加以侮辱)——雪上加霜;hold the candle to the devil (给魔鬼举烛火)——助纣为虐;the apple of the eye (眼中的苹果)——掌上明珠;(2)动物词隐喻(1)汉语中常用“鼠”来形容胆子小,而英语中却用rabbit,chicken,pigeon来类比,如:“don’t be scared, chickens!” came her voice with teasing gaiety.“别害怕,你们这些胆小如鼠的东西!”只听得她用戏谑的口气说道。

(2)汉语用“猫哭老鼠”来比喻虚伪和伪善,英语中相似的表达法是shed 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

(2)汉语用“吹牛”表示“说大话”,英语用talk horse;汉语中有“力壮如牛”、而英语用的是as strong as a horse.3.2.2喻体相同、喻义不同的对比用法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即该词所隐含的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

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1)dog在英语中大多数场合是褒义词,可用来比喻值得同情信赖的人。

如:help a dog over a still(助人度过难关)、a lucky dog (幸运儿),而在汉语文化中,狗是屡遭谩骂的东西,代表卑劣可恶的品性。

带有狗字的词语明显具有贬义色彩,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等。

(2)bear在英语中bear可比喻有特殊才能的人。

如he is a bear at math.(他是个数学天才)。

但汉语中与熊有关的词汇往往有窝囊、没本事等文化内涵,如:瞧他那个熊样儿、熊包、真熊等贬义词。

(3)英语中fish含有贬义色彩,一般用来形容不好的人和事,如:a poor fish(可怜虫)、 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汉语中鱼和“余”谐音,中国人过春节时除夕夜的餐桌上藉鱼表达年年有余(鱼)的良好企盼。

(4)英语中peacock强调与人媲美的高傲的一面,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孔雀般骄傲)、play the peacock.(沾沾自喜);而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比喻吉祥美丽,汉语则注重它开屏时的美丽。

(5)英语中magpie用来比喻爱唠叨、喋喋不休的人;而在中国喜鹊被喻为吉祥鸟。

(6)英国人把petrel喻为那些带来灾祸、纠纷的人;而在中国人眼里,海燕是不屈不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象征,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3.2.3同一词语在英语中有丰富喻义,而在汉语中却没有(1)cat(猫)在英语文化中是一种有着丰富喻义形象的动物:rain cats and dogs.(大雨倾盆)、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露机密)、a cat in the pan(叛徒)等等;cats hide their 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而汉语中猫几乎没有特别的喻义。

(2)cow(母牛):a stupid cow(蠢女人)(3)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分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4)ostrich (鸵鸟),比喻不肯面对现实的人:如:don’t be an ostrich ! everybody knows the truth, but you!不要做鸵鸟了!除了你自己,所有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

3.2.4同一词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喻义,而在英语中却没有如:蚕(silkworm ),汉语文化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高度颂扬了蚕的奉献精神;而在英语文化总silkworm只不过是一只小虫,没有什么喻义可言。

三、结论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英汉隐喻和汉语的隐喻是较为相近的修辞格,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和渗透使得汉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之间产生了共同的体验基础和共有的概念系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将会带来语言的发展和丰富。

随着中西文化交融的不断加深和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必定会有更多的汉英隐喻进入对方语言。

参考文献:[1] 钟明国. 隐喻与‘metaphor’含义的对比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7 p123.[2] 彭英.概念隐喻及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84~88.[3] j.r.martin and davi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安晓杰. 动物比喻在英语修辞中的使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5] 文旭、叶狂.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145~154.[6] 张贺. 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 .山东科技大学.2010.[7] 钱博洁. 浅谈隐喻在英语文学中的运用 .成功(教育).2012.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