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在脑卒中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血管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应运而生。

血管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显示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从而对血管疾病进行诊断。

在脑卒中领域,血管超声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对检查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

检查部位应选取颈部和颅内血管,包括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

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部位。

检查过程中需注意变换体位,以便全面观察血管情况。

例如,在检查颈部血管时,需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充分暴露颈部血管;在检查颅内血管时,需采用特殊体位和角度,以避免干扰和伪影。

在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要防止检查部位受伤,确保探头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用力压迫或摩擦。

要保持动作规范,按照指导规范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或过度操作。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尽量在发病后24小时内完成血管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对提高脑卒中诊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指导规范,医生和超声技术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血管病变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有力支持。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脑卒中高危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临床医生和超声技术人员应加强对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提高自己在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水平。

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引起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瓣膜性心脏病患病率逐年增加。

2020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的更新

2020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的更新

2020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的更新2020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的更新摘要为了将新的影像技术及时地应用于临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更新了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

指南主要新增加了平扫CT预测早期血肿扩大、一站式多模态CT在急诊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源性白质损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各种出血以及血栓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等。

指南还对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一些技术(如动脉自旋标记)进行了介绍。

希望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神经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第一版《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1]。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诊疗的需要,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脑血管病专家根据新的循证依据,结合临床工作,多次讨论,对第一版指南进行了更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新版指南[2]主要更新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平扫CT(NCCT)预测早期血肿扩大早期血肿扩大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

虽然CT血管造影(CTA)的点征可以用于预测血肿早期扩大以及预后已成为共识,但是CTA需要碘造影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受限以及造影剂的其他不良反应,给临床带来不便。

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提示,NCCT的应用将成为血肿扩大预测的重要手段。

新版指南主要介绍了黑洞征、混合征、岛征、血肿不规则形状以及液平面重要影像标志物,建议NCCT可作为预测急性颅内出血血肿扩大的检测技术(B级证据,Ⅱ级推荐)。

国际NCCT脑出血研究组提出了血肿扩大NCCT标志物诊断标准(表1)[3]。

二、一站式多模态CT在急诊脑血管病诊疗中的重要地位新版指南重点介绍了多模态CT的组成和临床意义[4,5,6]。

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已在一些三甲医院急诊脑血管病的诊疗中有所应用,可以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同时获取的CT灌注成像(CTP)和CTA均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及对卒中诊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节省了治疗和抢救时间。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要点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要点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要点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病临床诊疗以及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临床诊疗以及临床研究中通常所涉及的影像技术有:(1)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包括平扫CT(NCCT)、增强CT扫描、CT灌注成像(CTP)和CT动脉造影(CTA);(2)磁共振成像(MRI):包括常规T1和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磁共振动脉造影(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VW MRI)等;(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脑成像技术在急性脑血管病应用时主要满足以下需求:(1)判断是否有脑出血;(2)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排除临床卒中样发作的其他颅内疾病。

一、CT(一)CT是检测脑出血的“金标准”NCCT 是目前临床确诊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也是急诊鉴别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急性出血性卒中、溶栓前排除脑出血的最常规筛查方法。

(二)血肿扩大的NCCT征象血肿扩大指脑出血患者早期颅内血肿因持续活动性出血而不断扩大的现象和过程。

(三)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首选影像学手段SAH表现为脑沟、脑裂或颅底环池内的高密度影。

(四)CT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作用目前,NCCT是临床上公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检查和首选检查手段,主要目的是排除脑出血。

(五)NCCT在缺血性脑水肿或出血转化诊断中的作用CT是对这两者随访最佳的影像方式。

(六)NCCT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CVST在CT上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推荐意见】:(1)NCCT 是急诊急性脑出血、SAH的首选检查(A 级证据,级推荐);(2)对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首先完成急诊NCCT,排除出血(A级证据,级推荐);(3)NCCT是监测缺血性卒中后恶性脑水肿以及出血转化常规选择的影像方式(A级证据,级推荐);(4)NCCT 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初始的常规检查,当发现高密度静脉征、不明原因的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区低密度病灶,应当考虑有CVST 的可能(B 级证据,级推荐);(5)NCCT的黑洞征、混合征、岛征、血肿不规则形状以及液平面是预测急性颅内出血血肿扩大的重要影像标志物,NCCT可作为预测急性颅内出血血肿扩大的检测技术(B级证据,级推荐)。

中国神经超声的操作规范(一) 第一部分

中国神经超声的操作规范(一) 第一部分

中国神经超声的操作规范(一) 第一部分本文原载于《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9期广义的神经超声(neurosonology)包括经颅多普勒、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经颅脑实质超声、周围神经超声和肌肉超声等[1,2,3,4,5,6]。

神经超声对于临床工作的辅助诊断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和知识背景。

为了便于广大神经超声医务人员开展工作,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超声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影像协作组撰写了本操作规范,用于各级神经超声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第一部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对颅内、外血管进行检测,从而了解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一、开展TCD工作的基本要求(一)TCD的操作室TCD的一切操作需要在独立的空间内进行,检查床或者检查椅是必备的设施。

(二)TCD从业人员资质要求TCD操作者需要具备执业医师执照,或者技术人员在具有执业医师执照的医师指导下工作。

TCD工作者应有规范化培训的经历,并在从业过程中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和接受继续教育。

(三)TCD设备要求1.TCD设备必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许可,或者欧洲食品药品管理监督总局CE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许可。

2.主机需正版操作系统,具备软件操作系统的官方授权和TCD品牌的授权。

3.TCD探头及头架:探头需要专业厂商提供,具有一定的通用性;TCD探头按照频率分为1.6、2、4、8、16、20 MHz等几种类型,颅内动脉检测采用1.6 MHz或2 MHz探头,颅外段颈部动脉检测用2 MHz或4 MHz,16 MHz或20 MHz高频微型探头主要检测外科手术中的直视血管[7]。

术中监测、栓子监测或其他特殊血流试验时,为了固定监护探头和进行较长时间操作,需要使用特殊的TCD监护头架[8]。

4.最大测速量程(速度标尺),需要固定在50 mm深度,取样容积20 mm的时候进行标识。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简??? 介《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

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目??? 录?第一部分? 头颈部血管??? ?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第二章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部分? 腹部血管????????第一章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章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四章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五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六章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七章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部分? 四肢血管???????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六章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第七章动静脉造瘘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第八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附录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集?编者分组? 头颈部血管组:组长:华扬编者(按章节为序):华扬、何文、段云友腹部血管组:组长:王金锐编者(按章节为序):邓学东、王金锐、罗燕、李建初、唐杰四肢血管组:组长:唐杰编者(按章节为序):唐杰、温朝阳、段云友、童一砂、秦卫《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编写委员会(按章节为序)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何文??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段云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邓学东苏州市立医院王金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罗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建初北京协和医院唐杰?? 解放军总医院温朝阳解放军总医院童一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ustin医院秦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一、目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查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采用低频率(1.6~2.0MHz)的脉冲波探头对颅内动脉病变所产生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客观的评价信息。

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静脉溶栓治疗更新要点!

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静脉溶栓治疗更新要点!
12)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前保持血压 ≤ 180/105 mmHg 可能是合理的(Ⅱb 类推荐,B 级证据,修订)。
1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和治疗后 24 h 内血压应维持 < 180/105 mmHg(I 类推荐,B 级证据,修订)。
14)对于发病 < 4.5 h 且有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 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I 类推荐,A 级证据,新增)。
24)AIS 合并既往消化道或泌尿系统出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治疗可能获益(Ⅱb 类推荐,C 级证据)。
25)手术后 14 d 内可考虑 AIS 静脉溶栓治疗,但需要谨慎考 虑手术部位出血风险与溶栓带来的获益(Ⅱb 类推荐,C 级证 据)。
26)AIS 近期重大外伤史(14 d 内),而未影响头部,应谨慎 考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需要权衡伤口处出血风险以及卒 中的严重程度及致残程度(Ⅱb 类推荐,C 级证据)。
18)对于轻型致残性 AIS 患者,如在发病 4.5 h 内,推荐进行阿替 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Ⅱa 类推荐,B 级证据,新增)。
19)对于轻型非致残性(NIHSS 评分 0~5 分)的 AIS 患者,如在 发病 4.5 h 内,不常规推荐静脉溶栓治疗(Ⅲ 类推荐,B 级证据,新 增)。
2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适用于 24 h 内曾使用过低分子肝素 的患者,不论是预防剂量还是治疗剂量(Ⅲ 类推荐,B 级证据)。
30)以惊厥发病的 AIS 患者,若有证据认为肢体功能障碍来自于卒中,而非癫痫 发作后麻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能获益(Ⅱa 类推荐,C 级证据)。
31)AIS 患者伴有已知或拟诊为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发病时间 < 4.5 h,可谨慎 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Ⅱa 类推荐,C 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PPT课件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PPT课件

100%
出血性脑血管病
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等,严重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 。
80%
其他类型脑血管病
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临 床表现各异,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进行诊断。
辅助检查方法选择
神经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CT、MRI等,可明确 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
脑血管检查
康复方法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运动训练、 坐起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 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促进患者 功能恢复。
二级预防策略制定
01
02
03
危险因素控制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有效 控制,降低复发风险。
药物预防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 防,如抗血小板药物、他 汀类药物等。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形成,增加患脑血管病的风险 。
预防措施建议
控制高血压
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
定期体检
积极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 血管病的重要措施,包括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患脑 血管病的风险,应大力宣 传戒烟限酒的重要性。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 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 摄入,有助于预防脑血管 病。
鉴别诊断
需与颅内肿瘤、颅内感染、代谢 性疾病等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进 行鉴别,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的类似表现。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
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出现时间窗内(通常<4.5小时),无明显禁忌证,经影 像学评估符合溶栓标准。
禁忌证
近期有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部外伤史;近期接受过颅内手术、活检、 动脉瘤夹闭术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内出血;已知对溶栓药物过 敏等。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1.脑血管超声概述1.1 脑血管超声的定义1.2 脑血管超声的分类1.3 脑血管超声的原理1.4 脑血管超声的应用领域2.脑血管超声检查2.1 检查前准备2.2 检查方法与操作步骤2.3 检查结果解读2.4 常见异常与异常处理3.脑血管超声在脑动脉疾病中的应用3.1 脑动脉粥样硬化3.2 脑动脉狭窄与闭塞3.3 脑动脉瘤3.4 脑动脉血栓形成4.脑血管超声在脑静脉疾病中的应用4.1 静脉窦血栓形成4.2 静脉窦狭窄4.3 静脉窦壁增厚5.脑血管超声在脑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5.1 脑血栓性脑梗死的超声表现5.2 冠状动脉血栓的超声表现5.3 脑血栓溶解治疗的超声监测6.脑血管超声在脑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6.1 脑炎的超声表现6.2 脑脓肿的超声表现6.3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超声监测7.脑血管超声在脑肿瘤中的应用7.1 脑肿瘤的超声表现7.2 脑肿瘤血供的超声监测7.3 脑肿瘤的超声定位8.脑血管超声在婴幼儿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8.1 先天性颅内动脉狭窄8.2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8.3 婴幼儿颅内血肿的超声诊断9.脑血管超声在老年人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9.1 老年人脑缺血性疾病9.2 老年人脑出血9.3 老年人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监测10.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脑血管超声报告示例附件2:脑血管超声检查常用工具11.法律名词及注释- 脑血管超声:指使用超声波技术对脑血管进行检查和评估的医疗手段。

- 脑动脉粥样硬化:指在动脉壁内形成斑块,脑血管超声可以用于诊断。

- 脑动脉狭窄与闭塞:指脑动脉狭窄或完全关闭,可通过脑血管超声进行诊断。

- 脑动脉瘤:指脑血管壁的病变形成的瘤样扩张,脑血管超声可用于观察和评估。

- 脑动脉血栓形成:指脑动脉内形成血栓,脑血管超声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解读PPT课件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效果评价
适应证
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等。
效果评价
血管再通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操作风险较高,需 严格掌握适应证。
手术切除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应用价值分析
应用价值
对于部分大血管闭塞或严重颅内压增 高的患者,手术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死 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提醒患者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出血 风险、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定期 监测相关指标。
抗凝药物使用时机和注意事项
房颤相关性脑卒中预防
针对房颤患者,强调抗凝治疗在预防脑卒中中的重要性,选择合 适抗凝药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探讨抗凝治疗在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及 风险。
出血性并发症防范
提醒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出血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确 保安全有效。
影像学检查
首选CT或MRI进行脑部影像学检 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脑电图、经 颅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段。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长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者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 二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1
目 录
• 脑血管病概述 • 第二版指南更新内容 • 临床管理策略与建议 • 药物治疗进展及推荐意见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病变导致 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缺血 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简介《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

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

厦门市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2016年版)一、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测1. 常规检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锁骨下动脉(SA)及无名动脉(INA)。

2. 常规检测参数动脉管径、内 - 中膜厚度(IMT)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

3. 常规检查流程(1)二维灰阶显像首先以横断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起始、左侧从 CCA 自主动脉弓分支开始,连续观察 CCA 全程、ICA-ECA 分叉、ICA 起始段及分叉以远 4-6cm 范围、ECA 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壁三层结构及血管腔内回声、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再以纵切面测量 CCA 远段(分叉水平下方 1.0-1.5cm 范围)、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管径相对膨大处)管径及 CCA 远段及颈动脉球部的 IMT。

测量 IMT 与管径应避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管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至前壁内膜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当出现血管狭窄时应测量血管的残余与原始内径。

IMT 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与外膜上缘的垂直距离,即血管壁内膜与中膜的联合厚度。

图1 颈动脉管径测量(左图)及IMT测量(右图)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及斑块内声学特征,测量斑块的大小,以长× 厚(cm)表述大小,多发性斑块测量最大的责任斑块。

(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通过 CDFI 模式观察检测动脉管腔的血流充盈状态,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溃疡性斑块的进一步评估。

对于极重度狭窄管腔的检查,通过 CDFI 血流成像调节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

|(3)脉冲多普勒超声(PW)通过 PW 测量 CCA 远段、ICA 球部、ICA 近-远段、ECA 的 PSV、EDV。

对≥50%ICA 狭窄,应计算 PSVICA /PSVCCA比值、或狭窄段(PSVICA1)与远段(PSVICA2)比值(PSVICA1/ PSVICA2),记录 RI 值。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2021年版)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2021年版)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目录第一节总论一、相关术语二、影像学技术细节规范第二节卒中中心影像学单元建设标准一、背景及概述二、卒中中心影像学单元建设标准三、卒中中心影像学检查流程及质控标准第三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指导规范一、检查技术二、技术规范化应用三、影像学评估四、报告规范第四节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影像学指导规范一、检查技术二、技术规范化应用三、影像学评估四、报告规范第五节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影像学指导规范一、不同检查技术的检查目的二、技术规范化应用三、影像学评估四、报告规范第六节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指导规范一、脑出血影像学指导规范二、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指导规范第七节急性静脉性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一、检查技术二、技术规范化应用三、影像学评估四、报告规范第八节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一、检查技术二、技术规范化应用三、影像学评估四、报告规范《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将以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国脑血管病诊治临床需求,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脑血管病诊治的最新指南和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围绕脑血管病相关影像学扫描、诊断及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提出适合我国脑血管病国情的影像学指导规范及行业标准。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为总论,总论首先对术语进行概括,其次对影像学技术细节进行规范,两部分均为后续章节相关部分范本,后续分章节将根据需要不再对这些术语及技术细节进行描述,或仅进行补充性细节描述。

第一节总论一、相关术语相关术语中英文对照表详见表9-1。

表9-1脑血管病影像学术语中英文对照表分类中文英文及英文缩写疾病术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解剖术语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影像学技术术语CT平扫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NCCT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CT静脉成像CT venography,CTV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回波时间echo time,TE视野field of view,FOV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T2液体抑制反转恢复T2-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 MP-RAGE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MRA,CE-MRAMR静脉成像MR venography,MRV时间飞跃法time of flight,TOF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PC时间飞跃法静脉成像time of flight MR venography,TOF-MRV相位对比法静脉成像phase contrast MR venography,PC-MRV MR灌注成像MR perfusion,MRP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标记后延迟post-labeling delay,PLD磁共振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MR-VWI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曲面重建curved planner reformation,CP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相关指标术语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ime to maximum of the residual function,T max 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管腔面积lumen area,LA管壁面积wall area,WA血管总面积total vessel area,TVA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NWI二、影像学技术细节规范(一)CT检查1.CT检查前准备(1)停用二甲双胍:由于二甲双胍主要经肾脏排泄,一旦发生对比剂肾病,将会产生二甲双胍蓄积和潜在乳酸酸中毒风险,加重肾脏损害。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PPT课件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PPT课件
19
时间与信号
20
TIA 诊断中的应用
MRI 在TIA 诊断中的应用基于DW I 对梗死灶的极高的敏感度,临床诊断 TIA 的患者也需要行MRI-DWI 扫描,以排除脑梗死。
21
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MRI 对于脑出血的诊断敏感度主要取决于出 血时间及扫描序列,主要与血管内红细胞的完 整性及血红蛋白的演变有关。
35
脑灌注成像技术
CTP MRP
36
CTP
(1)CTP 联合CTA 检测可评估血管狭窄, 根据峰值时间延迟等数据预测TIA 危险分级 (Ⅱ级推荐,B 级证据);
(2)CTP 帮助临床区分永久性的梗死和可逆 转的缺血半暗带存在,有助于溶栓和预后的判 断(Ⅱ级推荐,B 级证据);
(3)CTP 可以辅助评价周围血肿血流灌注情 况(Ⅲ级推荐,B 级证据)。
梯度回波成像技术(SWI)通过检测脱氧血红 蛋白这一顺磁性物质在磁敏感序列梯度回波T 2 WI 像上的显像,可以在急性期观察到低 信号区内混杂斑块状信号,用于脑出血的早期 诊断。
22
SAH 诊断中的应用
SAH 亚急性期因脑池内血中含有正铁 血红蛋白,可以在T1 WI 和FLAI R 上表现为高信号。MRI的FLAI R 序列可以通过抑制脑脊液信号从而得 到抑水T2 WI,对诊断SAH 具有明 显的特异性,在脑脊液和脑实质周围出 现明显的高信号区域
6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手段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 临床常根据出血部位推测颅内动脉瘤的
位置,如:鞍上池不对称积血提示颈内 动脉段,外侧裂积血提示大脑中动脉段, 前间裂基底部积血提示前交通动脉段, 脚间池和环池出血常常无动脉瘤
7
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作用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要点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要点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要点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病临床诊疗以及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临床诊疗以及临床研究中通常所涉及的影像技术有:(1)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包括平扫CT(NCCT)、增强CT扫描、CT灌注成像(CTP)和CT动脉造影(CTA);(2)磁共振成像(MRI):包括常规T1和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磁共振动脉造影(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VWMRI)等;(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脑成像技术在急性脑血管病应用时主要满足以下需求:(1)判断是否有脑出血;(2)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排除临床卒中样发作的其他颅内疾病。

一、CT(一)CT是检测脑出血的“金标准”NCCT是目前临床确诊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也是急诊鉴别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急性出血性卒中、溶栓前破除脑出血的最通例筛查方法。

(二)血肿扩大的NCCT征象血肿扩大指脑出血患者早期颅内血肿因持续活动性出血而不断扩大的现象和过程。

(三)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首选影像学手段XXX施展阐发为脑沟、脑裂或颅底环池内的高密度影。

(四)CT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作用目前,NCCT是临床上公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检查和首选检查手段,主要目的是排除脑出血。

(五)NCCT在缺血性脑水肿或出血转化诊断中的作用CT是对这两者随访最佳的影像方式。

(六)NCCT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CVST在CT上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推荐看法】:(1)NCCT是急诊急性脑出血、SAH的首选检查(A级证据,级推荐);(2)对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首先完成急诊NCCT,破除出血(A级证据,级推荐);(3)NCCT是监测缺血性卒中后恶性脑水肿以及出血转化通例选择的影象体式格局(A级证据,级推荐);(4)NCCT 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初始的通例检查,当发觉高密度静脉征、不明缘故原由的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区低密度病灶,应当斟酌有CVST的可能(B级证据,级推荐);(5)NCCT 的黑洞征、混合征、岛征、血肿不规则形状以及液平面是展望急性颅内出血血肿扩大的重要影象标志物,NCCT可作为展望急性颅内出血血肿扩大的检测技术(B级证据,级推荐)。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24》要点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24》要点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24》要点《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24》是基于国内外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由中国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一份关于脑血管病影像学的指南。

本文将主要介绍该指南的要点,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脑血管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指南对脑血管病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诊断标准的介绍。

通过脑血管病的分类,可以更准确地选择适应的影像学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影像分析和诊断。

2.脑血管病的常用影像学方法:指南对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颅脑CT、颅脑MR、颅内血管的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指南重点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优势、适应症和应用注意事项。

3.急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指南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颅脑CT或颅脑MR,可以快速诊断脑卒中的类型(缺血性或出血性)和定位(大脑半球或脑干),为治疗提供指导。

4.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评估:指南对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CTA、MRA或DSA等影像学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位置、程度和形态,提供术前准备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5.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评估:指南对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脑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和动脉瘤等。

通过DSA、CTA或MRA等影像学方法,可以准确评估畸形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6.无血管影像学评估:指南提出了无血管影像学评估的方法,包括脑灌注成像(CTP、CBF、CBV、MTT)和脑功能成像(fMRI、PET)等。

这些方法可以评估脑血流、脑代谢和脑功能,对脑血管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7.介入治疗的影像学评估:指南对介入治疗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溶栓、动脉成形术和血管修复术等。

通过DSA等影像学方法,可以精确定位血管病变,并指导手术器械的选择和操作。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1996年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至今仍被作为我国脑血管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分类认识的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进行更新修订。

本文参考了脑血管病国内外相关诊治指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指南共识专家委员会反复讨论,修订而成,供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1. 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符合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一般在24h内(多数不超过1h)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2. 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未发现相应急性脑梗死证据,为影像学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条件行DWI检查时,头颅CT/MRI常规序列未发现相应梗死灶,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为时间界限标准。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要点】:1. 急性发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可为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2. 头颅CT/MRI证实脑部相应梗死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或在24h内导致死亡。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附1:由于病因学不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3.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 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5. 原因未明的脑梗死:附2: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临床过程复杂。

1. 脑分水岭梗死:2. 出血性脑梗死:(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要点】: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发作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2)患侧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收缩压比健侧低20mmHg 以上,或锁骨上窝可闻及动脉杂音;(3)血管成像检查发现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超声或DSA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液逆流至患侧锁骨下动脉。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

原时间等常规检查异常,须进一步检 查其它的血凝指标。
▪ 腰椎穿刺脑脊液不是筛选TIA的常规检
查,但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可考 虑。
▪ 临床上没有TIA的常规、标准化评估顺
序和辅助诊断的检查范踌,如三位老 年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有多次的单 侧黑矇发作,应尽快检查颈
动脉;而若是个年轻女性患者,有自 发性流产史、静脉血栓史,多灶性的 TIA就应该检查抗磷脂抗体等因素。
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 之多。
▪ 不同病因的TIA患者预后不同。表现为
大脑半球症状的TIA和伴有颈动脉狭窄 的患者有70%的人预后不佳,在2年内 发生卒中的几率是40%。椎基底动脉 系统发生脑梗死的比例较少。相比较 而言,孤立的单眼视觉症状的患者预 后较好;年轻的TIA患
者发生卒中的危险较低。在评价TIA患 者时,应尽快确定病因以判定预后和 决定治疗。
注意临床孤立的眩晕、头昏、或恶心 很少是由TIA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缺 血的患者可能有短暂的眩晕发作,但 需同时伴有其它的症状,较少出现晕 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记忆缺 失或癫痫等症状。
▪ (二)辅助检查
▪ 辅助诊断检查目的在于确定或排除可
能需要特殊治疗的TIA的病因,并
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以及判断预后。 延误TIA诊断将会增加.奉中的风险, 例如TIA频繁发作和心室附壁血栓患者 则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较高。有研究 指出发病一周内就医的TIA患者应在一 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诊断评估,必 要时需入院做诊断评估,同时入院能 给高危的患者以密切的观察和必要干 预。
等多因素促成的临床综合征。TIA的发 病机制主要是微栓子学说,来源于颈 部和颅内大动脉,尤其是动脉分叉处 的动脉硬化斑块、附壁血栓或心脏的 微栓子脱落,引起颅内供血小动脉闭 塞,产生临床症状,但是栓子很小, 易于溶解,因此闭塞很快消失,血流 恢复,症状缓解。在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患者中,因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
(transcranial color coded Doppler,TCCD)检查可以
可以不增快,此时不能单凭血流速度未加快而做出 无狭窄的诊断,TCCD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olor 断。 有大量关于TCD/TC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可以做出综合判
频谱形态改变),MCA
MFV>120
(二)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在脑缺血急性期,尽快完善颅内外大血管检查 对明确脑缺血发病机制很有帮助。TCD是无创、有 效的颅内大血管检查方法,可以检测颅内血管狭窄/
em/s或SPR≥3
或低流速的敏感度91%、特异度80%;椎动彬基底
动脉>110 cm/s或SPR≥3的敏感度60%、特异度
MCA>100
em/s的敏感度78%、特异度93%、
PPV73%、NPV94%;MFV椎动彬基底动脉>80
cm/s的敏感度69%、特异度98%、PPV88%、 NPV93%、准确性92%;结论是≥50%狭窄可沿用
SONIA研究标准。该研究利用ROC曲线进一步确
表1颅内血管狭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 (>40岁年龄组)m1
筛查工具,并能较可靠地诊断>_--50%的颅内动脉狭 窄。 推荐意见:(1)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需要参 考多普勒检查的血流速度、血流频谱分布、声频改变 和流速比值(I级推荐,A级证据)。(2)峰值血流
速度最容易检测,可以作为血管狭窄主要依据(I
级推荐,A级证据,表1)。(3)TCD诊断血管狭窄 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按高低顺序依次是MCA
篇满足标准的研究,分析了其中3项前瞻性研究。
研究者发现,采用MFV≥80 cm/s的标准,与DSA比 较,TCD诊断MCA≥50%狭窄的敏感度为92%、特 异度92%、PPV

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 aci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 aci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 aci诊断标准1. 引言1.1 概述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严重后果的疾病,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ACI)在内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经济和个人健康带来了巨大负担。

针对ACI的早期预防和诊断,中国医学界制定了《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其中包含了ACI的诊断标准。

本文将详细探讨符合该指南中ACI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目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ACI诊断标准的定义、特征和核心要点。

然后,我们将讨论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正确应用这些诊断标准,并探讨可能影响正确定义和确认ACI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随后,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来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应用《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和内容亮点,并对未来的医学实践和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ACI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与挑战。

通过详细介绍指南中ACI诊断标准的定义、特征和核心要点,以及在实际临床实践中正确应用这些标准所面临的困难,并提供克服挑战的策略。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于ACI诊断过程的理解,并强调考虑其他因素和注意事项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和亮点,并提出对于医学实践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2. 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 aci 诊断标准:2.1 ACI(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定义和特征:ACI是指由于脑动脉发生急性血管闭塞导致的短暂或持久的神经功能缺失或神经系统症状。

其主要特征包括突发的神经功能异常,例如偏瘫、言语障碍、视力障碍等,并且通常在数小时内达到最大程度。

2.2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对 ACI 的诊断标准要点:根据《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对于ACI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要点:- 突发性神经功能异常或神经系统症状;- 缺血类型及局部范围应与相应供应区域相关;-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神经系统症状的原因,如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症状发作后需进行适当时间观察,以排除持续性或再复发性事件。

脑血管超声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脑血管超声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蒋应 锦
( 甘肃省榆 中县城关卫 生院 , 中 榆 70 0 ) 3 10 摘要 目的 : 论乳胶 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 附法( LS 检测 乙型肝 炎病毒标 志物的符合 率。方法 : 讨 E IA) 分别 用 乳胶层析 法和 酶联免 疫吸 附法检 测 15例 血清 中 乙型肝 炎病毒 标志物 , 两种方 法检 测 结果做 以分析 、 2 将 比较 。 结果 :2 15例血清标本 中乙型肝 炎病毒标志物的符合 率为: B A H s g符合率 9 . % ; B A 8 4 H s b符合率 9 % ; B A 符 6 H eg 合 率 10 ; B A 0 % H e b符合 率 9 % ; B A 6 H c b符合 率 9 . % , 7 6 两种 方法检 测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 乳胶层析 法简便 快速 , 但存在 一定的假 阳性或假 阴性 , 能完全替代酶联免 疫吸 附法进行 乙型肝 炎病毒标 志物 的检测 , 不 适用 于标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及 时 诊 断 、 疗 、 防 具 有 重 要 的 临 床 意 治 预 义 。临床 上对 动脉 的检 测方 法有 全脑 数 字减 影血 管造 影 ( iilsbrc o n orp y D A ) 经 颅 多 普 勒 ( Dg a u t t n ag igah , S , t ai Tasr nnl ope, C , 中 D A是 对 脑 血 管 全 面 评 rnc aia dp l T D) 其 r S 估 的金标 准 ,C T D能通过颅内动 脉的血流 动态 信息来 确定 颅内动脉狭窄 、 痉挛及动 脉硬化程 度 、 供血不 足… , 对颅 内 段血 管进行评价 。本 文 回顾 分析 我科 2 0 0 o 9— 6~2 1 0 1— 0 5建立卒 中健康档案 的 30例缺血性 脑血管 病 李宏 , 刘风林 , 王伟 .经颅 多普 勒对 青年 人缺血 性卒 中 的临床应 用价 值 [ ] J .中风 与神 经 疾病 杂 志 ,0 6 2 2 0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要点
超声技术因其实时、便携、无创、可反复检查,甚至可长程监测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正不断增加。

即使是在广泛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等先进技术的同时,超声也可为其提供许多互补的信息,因而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脑血管超声已经从传统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扩展到检测微栓子、检测心脏或者肺动静脉异常右向左分流(RLS)、脑血流血管自动调节,以及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和周围神经病等进行临床诊断甚至治疗的应用领域。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下简称为“指南”)由国内长期从事神经科和超声领域工作的专
家学者参考了大量国外相关指南和检查规范,经反复磋商讨论,最后落笔成文。

本指南围绕实用性这个核心,尽量简化和规范化,以期达到指导临床操作和诊治的目的。

与此同时,脑血管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和知识背景,要成为一个好的脑血管超声检者,首先要做好一个神经科医生。

需要强调的是,超声结果仅仅提供的是临床参数,想要做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做脑血管超声检查时,除了要有一台好的机器,操作者还应该配备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和读片灯。

TCD临床适用范围
一、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
(一)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TCD或者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TCCD)检查可以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推荐意见:(1)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需要参考多普勒检查的血流速度、血流频谱分布、声频改变和流速比值(I级推荐,A级证据)。

(2)峰值血流速度最容易检测,可以作为血管狭窄主要依据(I
级推荐,A级证据,表1)。

(3)TCD诊断血管狭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按高低顺序依次是MCA M1段、颈内动脉末端、PCA P。

和P:段。

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都很低(II级推荐,B
级证据)。

(4)TCD不能直接观察到颈内动脉水平段、MCA M2段及其远端血流(I级推荐,A级证据)。

(5)50岁以上受试者有5%~10%没有理想颞窗,需要采用其他声窗辅助判断颅内血管,如眼窗、枕窗(A级证据)。

(二)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在脑缺血急性期,尽快完善颅内外大血管检查对明确脑缺血发病机制很有帮助。

其对急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推荐意见:(1)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尤其影像学提示有早期MCA 支配区域梗死征象、分水岭梗死或动脉-动脉源性栓塞时,尽早进行TCD 检查可以帮助发现颅内动脉狭窄(Ⅱ级推荐,B级证
据)。

(2)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时,建议床旁持续实时TCD监测,帮助判断血管再通或闭塞
(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三)血管事件高危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筛查
使用TCD/TCCD可以发现无症状、有血管事件高危患者或者社区人群的颅内血管狭窄。

推荐意见:(1)有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用TCD/TCCD筛查颅内血管狭窄(Ⅱ推荐,B级证
据)。

(2)对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定期进行TCD/TCCD随访。

特别是具有密切相关的卒中危险因素者,如颈动脉斑块、糖尿病及吸烟史者,间隔检查时间建议为6个月(Ⅱ级推荐,B级证据)。

(四)对脑侧支循环的评价及意义
脑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通过其他血管达到缺血区,从而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

它是决定急性缺血I生卒中后最终梗死体积和缺血半暗带的主要因素。

1.一级侧支:
2.二级侧支的评估方法:
3.三级侧支的评估方法:
推荐意见:(1)TCD/TCCD是目前评估颅内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后颅内血管建立侧支循环程度的有
效工具之一(A级证据)。

(2)TCD/TCCD可以直接检测AcoA和PcoA,评估Willis环功能和侧支循环是否建立;TCD/TCCD可以直接检测眼动脉和枕动脉(Ⅱ级推荐,A级证据)。

(3)通过观察比邻动脉的血流改变,或改变
血液CO2浓度方法,可以间接评估软脑膜动脉吻合支侧支循环建立情况(Ⅱ推荐,B级证据)。

二、微栓子监测
微栓子信号(MES)是由于微栓子与循环血流的声阻抗不同,产生不同于循环血流的声频特征,表现为血流频谱中与血流方向一致、短时程的高强度音频信号(HITS)。

(一)判断栓子来源
(二)鉴别固体或者气体性质的栓子
(三)MES监测在存在潜在栓子来源的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四)MES监测在颅内外大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五)作为评估抗栓药物疗效的指标
推荐意见:(1)HITS是血液中栓子的证据(B级证据)。

(2)出现栓子信号提示相关动脉的粥样硬
化斑块的易损性或者急性卒中进展的可能性(Ⅱ级推荐,B级证据)。

(3)微栓子监测可以帮助判断卒
中栓子来源,随机发生在双侧MCA的栓子可能来源于主动脉弓、心脏或者肺动静脉瘘,而始终发生于一侧MCA的栓子信号,可能来源于该侧的颈动脉系统(Ⅱ级推荐,B级证据)。

(4)微栓子检测可帮助评估抗栓治疗效果(Ⅱ级推荐,B级推荐)。

三、评价RLS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又称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为通过肘静脉团注对比剂人右心房,如果存在RLS,则微泡通过分流进入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统,通过TCD可以监测到进入脑动脉的MES。

增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cTEE)一直被认为是诊断RLS的“金标准”。

推荐意见:(1)对于隐源性卒中患者(尤其年龄<55岁者),建议进行TCD 发泡试验以发现RLS(Ⅱ级推荐,B级证据)。

(2)TCD发泡试验提示RLS时,可以考虑进行TEE、cTEE或胸部CT血管造影(CTA)进一步探查(Ⅱ级推荐,B级证据)。

四、评价脑血管舒缩反应性(VMR)
TCD-VMR检测技术已用于评价有症状或无症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脑内小动脉病变、脑外伤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推荐意见:TCD-VMR试验可以反映血管狭窄后脑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床血管容积代偿潜力,可帮助临床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的下降是血管狭窄性病变患者临床预后差的证据(Ⅱ级证据,B级推荐)。

五、评估卧立位血压变化与脑血流动态调节
直立性低血压是增加脑卒中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脑血流速度随体位改变的变化是评价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重要指标。

推荐意见:(1)观察蹲立体位改变或者倾斜床体位改变过程中血压改变和脑血流速度改变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评估脑血流自动调节潜力(Ⅱ级证据,B级推荐)。

(2)主动直立或倾斜试验过程中出现无症状或者头晕、晕厥前兆的血压下降,且血压下降幅度>20/10mmHg的标准,或收缩压<90 mmHg,即可诊断直立性低血压。

结合TCD监测,可以提前预警短暂脑缺血发
生,提高检查的安全性(Ⅱ级证据,A级推荐)。

六、诊断和监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血管痉挛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TCD在SAH后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包括前循环及后循环。

推荐意见:(1)SAH患者常规进行TCD/TCCD检查,动态观察双侧半球动脉和颅外段颈内动脉血
流速度、搏动指数及Lindegaard指数的变化。

有条件的医院可行TCD检查1~2次/d,特别在发病3、
8、12 d时进行TCD检查(Ⅱ级推荐,B级证据)。

(2)当MCA或者大脑前动脉MFV>120cm/s,或者血流速度迅速增加、每天MFV增加>25cm/s,椎基底动脉MFV>80cm/s,都提示血管痉挛的可能(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七、判断脑血流循环停止
多个研究已证实,TCD可通过探测到脑血流循环停止来帮助诊断脑死亡。

推荐意见:TCD检查昏迷患者颅外血流存在,颅内动脉收缩期血流正向,舒张期血流反向或血流信号消失,提示脑循环血流停止(Ⅱ级推荐,B级证据)。

八、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tTCD)
fFCD是使大脑神经元处于活动状态时,用TCD记录双侧大脑血流速度变化,是基于神经元活动与局部脑血流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也称为神经血管偶联)。

目前大多数tTCD的应用尚处于实验阶段,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适用范围及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九、缺血性卒中超声助溶
研究证实诊断用低频率超声波可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注射后的血管再通率,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但部分研究发现可能会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率。

推荐意见:TCD功能试验和超声助溶只用于研究,目前需要对其临床价值进一步研究(Ⅱ级推荐,B级证据)。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适用范围
推荐意见:(1)对可疑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建议首先进行颈动脉超声,以帮助发现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I级推荐,A级证据)。

(2)对有短暂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或者短暂神经系统症状及脑梗死的患者,建议进行颈部动脉超声以发现颈动脉狭窄(Ⅱ级推荐,B级证据)。

(3)有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应考
虑接受颈部动脉超声检查(Ⅱ级推荐,B级证据)。

(4)颈部动脉超声可以显示血管内血流速度
改变,同时还可以观察血管壁结构变化(I级推荐,B级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