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率与农村发展案例

合集下载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典型案例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典型案例

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典型案例三项制度工作的典型案例分别是“城镇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国有企业”。

1.城镇化城镇化是中国开放以来重要的一项。

该的目标是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规划和建设等。

户籍是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过去,农村居民在迁移到城市后往往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权益,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和发展的机会。

通过户籍制度,中国逐渐放开了城市户籍的限制,允许农村居民在城市中享受同等待遇。

这个鼓励了人们迁移到城市,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土地制度也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之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公民只能承包土地使用权或租赁土地使用权。

后,个人和企业可以购买土地使用权,可以自由买卖、租赁土地。

这个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吸引了资本和人才进入城市,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城市规划和建设也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建设了许多新的城市和城镇。

这个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居住条件,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2.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是中国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之一、该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农民的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村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承包制度的、土地流转制度的、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确权登记等。

土地承包制度的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过去,农村土地的承包是长期承包制,个体经济组织承包农田,土地流转困难,限制了农民的生产活动。

通过承包期限的延长和土地流转的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得到了推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土地流转制度的也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引入竞价出让、公开招标等方式,促进土地的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其他经营主体,让土地流转到具有规模经营能力的农业企业,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确权登记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一环。

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xx县.

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xx县.

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XX县近年来,XXX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绿色循环发展重大战略部署,聚焦XXX建设中国最美茶乡、XXX副中心城市的重大使命,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推进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奋力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经济强、百姓富的中国最美茶乡。

坚持“一县一策‘,突出首位产业培育。

该县始终把茶产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富民产业,成立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出台《“一县一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中国最美茶乡三年行动计划》《XXX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等系列措施,紧盯茶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茶产业。

该县茶园总面积稳定在36万亩,实现产量1.8万吨,产值40.7亿元。

茶园面积分别占全省、全市的15.4%、36.3%;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分别占全市产茶县区的17.2%和24.7%;产茶面积对全市产量产值的贡献率达27.3%,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首批茶产业链典型县。

积极推进罗镇茗园景区旅游设施、茶产业产学研游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一大批茶旅融合示范项目,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路径,将近20余万群众紧密镶嵌在茶产业链条上。

全县茶园全部达到无公害茶园认证要求,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认证达到全县总产量的40%以上。

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园区集群发展。

始终以提升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承载力引领,作为聚集要素、壮大产业的重要平台,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成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推行“管委会+公司”的模式运作,已完成园区总体规划编修,总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

累计入园企业达98家,完成园区主导产业产值75.77亿元,占园区总产值97%;完成招商引资4.04亿元。

抢抓通汉协作,与上海国动集团合作的国动产业园被列为全市唯——个南通、XXX共建的“区中园”。

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11∙3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和公共交通等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以城市为引领促进城乡融合:案例与启示

以城市为引领促进城乡融合:案例与启示

2018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提出宁波要全面实施城乡深度融合 发展行动。率先探索让农业加快成为有奔头的产 业,让农民加快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加 快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提出九大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实施25项重点项目
亮点拾锦
加快卫星城 (中心镇) 建设, 有序适度推进产业和人口 集聚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欠发达地区、山区、海岛为重点 推动农网改造升级和网架结构优化,供电可靠率达到99.9%以上 数字乡村战略,行政村普遍满足用户百兆以上宽带网络应用需求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水质综合达标率达到95% 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和调整户口迁移制度,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
宁波市在培育和发展卫星城、中心镇 和特色小镇,推动产城融合和城乡统 筹等方面,走出了具有宁波特色的新 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宁波的做法与经验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慈溪作为全省户改试点地区, 2015年底全面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管理,在全市率先 完成户改工作。
同年9月,确定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省级综 合配套改革试点。
2013年3月,《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经国 务院批复,是我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 域规划。
苏州推动城乡融合的做法
农民股东化与居住集中化在农民中大力推行换股、 换保、换房的“三置换”,加快“三集中”步伐。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一体化。通过各级政府强力 推动,促进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之间的“无缝对接”和共建共享 共用。
推动农业与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方式融合,提高农民 收入
引导人才、技术、土地、资本等要素向农村集聚
落实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乡村地区开发强度、 产业门类和生态红线控制,切实强双流黄龙溪镇东岳村幸福美丽新居

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

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

单体建筑改造
生态村
广场景观改造
村庄环境改造
农业综合体
改造前 改造后
沿街立面改造
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五、经验总结
• 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均等化(户户通宽带等扩宽农民知识渠道、产品销路) • 集约型用地促进乡村农业、产业规模化
案例解读
• 重点利用紧邻沿海化工区优势,重点发展相关配套机械、包装等产业
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研究
七、工作成效
• 集约用地有增量 • 安居乐业有保障 • 富民强村有空间 • 现代农业有发展
案例解读
八、经验总结
• 关注民生、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小城镇建设 • 破解就业难题 • 吸引人才下乡
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八滩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 城镇布局功能完备 • 产业布局特色鲜明
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八滩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三、总体定位
• 县城与港城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 • 港口、化工园协作配套基地 • 以商贸物流、机械加工、高新技术、纺织酿酒为主导的现代生态型综合产业生活园
一心
以公共服务中心、孵化平台 为主的产业园为核心部分 ………………………………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典章解读
一、工作背景
1. 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
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不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无支撑性产业,丏产业关联度 丌强,产业链条丌长,产业集中度丌高。
案例解读
2. 空间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
成都经济癿快速发展及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癿日益提高,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及环境质 量提出更高要求,环境准入政策更加严格,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突出。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例抓住新型城镇化契机破解发展难题高新区麓谷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典型案例街道党工委书记湘闽就群众文化工作接受卫视采访麓谷街道地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城区,面积约20.8 平方公里,人口12.8 万,其前身为1959 年所建的国营红农场,经2000 年改制为镇后,于2010 年析置成麓谷街道,现有延农、长丰、长庆、东塘4 个农村型社区和麓景、麓源、麓泉、和馨园4个城市型社区,驻街企事业单位5000 余家。

近年来,麓谷街道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这一主题,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

目前,街道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20.4 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城镇化率达98%。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麓谷街道发展过程和所辖区域具有四大典型特征,可以集中反映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困境:高新区园区体制使街道无法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原国营农场的撤销遗留了人员安置、管理体制转变、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涵了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拆迁征地的跨政策模式使失地农民补偿问题困难重重,群众上访接连不断。

麓谷街道城镇化过程中集合了以上几大问题,这些问题驱动着麓谷街道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之路。

(一)园区管理的核心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 年,是我国首批27 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大河西先导区的核心区、起步区,高新区是市两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示区、改革试验区、产业集聚区。

麓谷街道作为园区首府,是高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目前,园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落户在街道,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聚集在街道。

园区体制下的街道,政府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应有的自主权、财经权,逐步被部门化,自主造血功能缺失。

而且,随着大开发、大建设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加速,拆迁、安置不断改变居民原有环境,企业成批落户,人口大量涌入,快速变化的新环境、新事物,直接造成基层网络体系脱节,原有村组模式被打乱,管理无法到位,服务无法延伸。

全国城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材料

全国城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材料

全国城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材料近年来,全国城乡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系列城乡一体化的典型案例引人瞩目,成为引领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一、河北省滦县城市化、生态化发展河北省滦县积极推进“城市化、生态化双轮驱动”,城市和农村综合发展同步推进,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中,城市化发展包括新建蓝天路、燕赵大街、城北公园等配套设施,滦县市人口稳步增长,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建设质量大幅提升。

生态化发展重点实施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等工程,沙地密林化、沟坡防护林化、草原恢复、湿地保护等措施全面展开,实现了“好山好水好环境”的目标。

二、河南省兰考县乡村振兴河南省兰考县通过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等等多种产业,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

其中,养殖业方面通过养智能化鸡和肉鸭、养无污染猪等来提高养殖效益,兰考县养殖产业成为全省养殖业发展的引领者。

种植业方面,兰考县优先发展特色农作物,如霜降葱、天然野生茶、红枸杞等等特色农作物,积极拓展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兰考县还加强人才引进,壮大乡村旅游产业等等,进一步促进了兰考县乡村经济发展。

三、江苏省如东县旅游产业发展江苏省如东县实现了城乡结合的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实现的。

如东县依托颇具历史文化积淀的区域文化,和千年古老水乡建筑、园林风光等独特资源,构建了以游为产,以园为基,以城为依托的旅游产业体系。

如东县旅游产业逐年壮大,成为中国最具文化内涵的生态城市之一。

四、山东省五莲县数字乡村建设山东省五莲县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将农业生产过程管控起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了农村现代化。

此外,数字技术也应用于农村公共服务中,如数字医疗、智慧社区建设等等,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上案例体现了全国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即城乡相互融合、产业结构协调、数字化引领等等。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例子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例子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例子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案例分析1. 引言在当今世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摘要:在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城镇与乡村是一种既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城镇化的目的在于培育和发展城市,而乡村振兴则是以发展与建设乡村为目的,二者具有异质性,同时,也存在着自然的耦合与内在的联系,使得它们可以在现代化的实践中实现共同的发展。

本文以陕西地区为案例,对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新时期两个战略的协同推进提出了对策。

1.陕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陕西省近几年来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建设的探索,为推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1新型城镇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城市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我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现代化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一,指导和推动农产品供应体制的变革。

根据城市居民的消费喜好,促进和指导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渭南市华州区与城市集市紧密结合,以蔬菜为主,时令水果和干果为副的产业,成为全国蔬菜基地、中国蔬菜生产十大品牌。

第二,服务业带动的非农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三产发展是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陕西省安康市为了解决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安康市科技局主动组织指导市场主体与高等院校院校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联合研究开发,定位堵点,聚焦难点,在畜牧、核桃、水产等主导产业上突破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为农业生产提升质量和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泉县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1.2城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通过对当地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进步。

第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带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以渭南葡萄园、牒吴农业博物苑、下邽古镇为中心的贤乡紫韵农庄建设循环农业、农业体验、农业观光等,将其提升为4 A旅游景区,带动周围村庄葡萄种植、旅游观光等优势产业得到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地方范例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地方范例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地方范例相比国外的城乡建设,我国的城乡建设也有颇多亮点,深深印上了“中国特色”。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目前,北京城镇化率位于全国第二。

为平衡城乡差距,北京市政府推行的“沟域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全国山区经济的新亮点。

所谓“沟域经济”就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北京急于脱贫致富的部分山区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无序开采。

为保护北京大气和水源不受污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1 年开始,北京市陆续关闭矿山1088 处。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多数乡村不仅工业收入减少、运输餐饮业萧条,裸露的环境还限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农民富后返贫的沉痛教训,让京郊山区开始反思,他们开始思考如何针对自身问题和外部困难,发挥山区优势,走出一条替代矿山的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道路,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通过对沟域内部的环境、景观、村庄、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产业带,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怀柔的雁栖不夜谷、夜渤海,密云的云蒙风情大道、门头沟的妙峰山玫瑰谷等沟域经济试点的成功,为京郊山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因素。

然而,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不仅于此,在旅游产业龙头效应的带动下,对沟域内的产业进行合理配置,对村庄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有效对接和融合,将农产品转变为旅游文化消费品,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山区农民逐步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和民族旅游接待等,工资性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生活观念也更趋于城市化、更加文明。

郑各庄:农民自主造城在距离北京天安门22 公里的昌平区,就有一个关于城镇化的相当成功的案例,叫郑各庄。

初来乍到者发现,它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农村,那里有五星级的酒店、集商务休闲于一体的度假水城、国际养老公寓等等。

新型城镇化发展案例—上海

新型城镇化发展案例—上海

新型城镇化发展案例—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案例—上海一、引言上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之一,也是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城市之一。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上海注重全面推进城镇化发展,不断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本文将对上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1.城镇化目标:上海市制定了全面推进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旨在实现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

2.优势和挑战:上海市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但也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三、政策措施1.城市规划:上海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主要发展方向。

2.城市建设:上海市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改善和扩建工程。

3.产业引导:上海市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和升级,通过吸引外资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4.公共服务:上海市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四、经验与成果1.经济增长:上海市通过城镇化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GDP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力。

2.城市建设:上海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规模和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3.居民生活水平:上海市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五、问题与挑战1.资源约束:上海市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2.城乡差距: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依然存在,需要更加注重农村地区的发展。

六、展望与建议1.合理利用资源:上海市应该进一步加大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力度,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2.农村振兴:上海市应注重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附件:1.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上海市交通发展规划3.上海市教育发展规划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国外高质量发展的实例

国外高质量发展的实例

国外高质■发展的实例一、日本城市化与乡村发展二战以后,日本为了振兴经济,集中全国的资源发展工业,城市吸收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口大幅下降,农业发展水平滞后。

工业化使得日本城乡发展差距不断增大,城市的工业废弃物排向乡村地区,造成乡村地区污染严重,农业发展受到损害,城乡之间的对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缓解城乡矛盾,日本开始寻找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其经验做法:推行“市町村”大合并改革。

在古代,日本的町和村一般区别不大,它主要指“城”边的平坦地带,人口聚集比村要多。

町因此可以理解为比村大一级别的行政单位,更加靠近城市。

日本主要经历了三次市町村大合并,即由村合并为町,由町合并为市,这个过程既有政府的引导,也有人们的自发性。

市町村大合并也可以看作是城镇化的过程,只是日本是利用行政单位合并,优化资源配置,将人口聚集在城市内的一种方式。

日本的市町村合并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这种合并可以将都市和田园融为一体,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比如日本的新泻县就是通过合并町村形成的,通过H商业与农业的结合发展,实现了农业领跑全日本,是出名的“田园型都市”。

当然市町村大合并也带来了“过疏化”的问题,即人口全集中在几个大城市,而其他地方人口密度稀疏。

日本采取了工业化分散战略解决,过疏化”问题,促进乡村工业化发展,增加乡村人口及收入水平。

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日本颁布《生活保护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和《国民年金法》等法律切实保障乡村劳动者的权利。

城乡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服务基本一致,主要涉及养老、医疗、社会保险等方面,同时中央联合地方政府对乡村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保证乡村居民可以就地医疗、就地养老,缩小城乡居民福利发展差距。

日本实行的是户籍随人走的制度,实现自由迁徙。

在日本,人们的住址可以随意迁徙。

“户口”对于日本居民来说并不是象征身份的自我认同,而是可以一种灵活的手续。

人们可以自由地择业,不受地域影响。

农村转型发展中的就地城镇化问题探索——以陕西省六县(区)为例

农村转型发展中的就地城镇化问题探索——以陕西省六县(区)为例

2 0 1 1 年 中 国城 镇化 率达  ̄ l J 5 1 . 2 7 %是 一个 重要 标志 :
关系不明确等原因。
特大城市 和大城 市受 制于资源 约束 进入 发展 的缓 慢期 ,而
中小城镇及农村将进 入发展的加速期。受利润率平均化规 律 驱动 ,资 本 、技 术 、人 才 、信息 等市场要 素 和政策 选 择 ,将会 出现向利 润率较 高 的中小城 镇和农 村 流动 的趋

元 ”结构的管理体制 ,因此 ,大力发展农业 、建设 新农 村 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正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切人 点 ( 吴传钧 ,2 0 0 8)。打破 目前城乡分割的地域结构 和经济结 构 ,实现城乡空间整合 ,促进乡村 由传统社会向 现代 社会的转型发展 ,凸显乡村区域价值 ,提升农村生产 力和竞争力尤为重要 ( 刘彦随 ,2 0 0 8)。当前 ,建设新 农
镇 建设工程”等 ,都采取不 同措 施推动农村城镇化 和现代
化的发展 。我 国西部地 区农村发 展整体落后 ,本文通过对 陕西省六县 ( 区 )的调研证 明 ,采取 “ 五化战略 ”措施 推
种植 养殖业 是农 民 的传统主 业 ,年收入 在2 o o o :  ̄以
内 的家 庭 占5 6 . 1 %,年 收入 在 2 0 0 0— 1 0 0 0 0 元 的 家 庭 占 3 1 . 3 %,年收入过 1 0 0 0 0 元 的家庭仅 占1 2 . 5 %,远不 及打工
各个家庭宅基地大小 不一 ,朝 向各 异 ,导致 住宅出现摊大
饼式 的无序发展 ,而北方沿街建房 现象 比 较严重 ,老宅和
新屋交错 出现 ,只见新房 ,不见新村 。我 国农村地 区普遍
( 龙 花楼 ,2 0 1 1 )。新农村 建设 可采取 “ 三整合一提升”

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案例介绍

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案例介绍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5 of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核心区空间布局
构建“一轴双城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 推进形成三级空间组织框架 建立和完善特色城镇体系
按照空间开发格局和组团功能定位,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骨 架,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凉州城中心带动作用,提升 大靖副中心城镇功能;依托金大快速通道建设小城镇集群, 推进形成“发展核—基本单元”和组团式集群化特色城镇 化发展模式;优化调整村镇建设。
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壮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化工、建材、能源、酿造产业。依托现有煤炭、玉米资源深加工等基础化工产 业,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类型拓展;依托传统建材工业向特种合金、碳基材料精深加工和新材 料工业扩展;依托食品初级加工产业向酿造、包装、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 区域产业集群。 依托风、光资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提高土地利用率、资金密集率、项目开工率、土地产出率。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
| 城乡融合、共同繁荣
3 of 9
2 案例 分析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2 武威市SWOT分析
产业聚集度高,发展潜力巨大
S 传统农业市,全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
西部大开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O 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要求武 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为武威实 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1 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2.1.3 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思路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科学合理 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统筹城乡人口布局、产业布局、 空间布局;

以城乡等值化实现就地城镇化——山东青州南张楼村的案例研究

以城乡等值化实现就地城镇化——山东青州南张楼村的案例研究

【 基金项 目】 本 文 系山 东大学 自主创新基金项 目( 青年 团队项 目) “ 无政 府状 态下 的制度起 源与 实施机 制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I F Y 1 ’ 1 2 0 9 0 ) 的阶段性成果 。
[ 作者简介 ] 李增刚 , 男, 经济学博士 , 山东大学经济研 究院教 授、 《 制度经济 学研 究》 编辑部 主任 , 研 究方 向为制度经
村 劳动力转移到 小城镇 。
[ 关键词 ] 城 乡等值化 ; 就 地城 镇化 ; 山东青州南张楼 村
( 中圈分类号】 F 2 9 9 . 2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0 0 2 — 3 9 0 9 ( 2 0 1 5 ) 0 8 — 0 0 3 2 —1 1
张楼村 以“ 城 乡等值化” 实现 了就地城镇化 , 即通过城 乡之 间生活“ 不 同类但 等值” , 从 而探 索 出了城镇 化 的一种新 模式 。“ 城 乡等值 化” 是 中国的 目标模式 , 也 是 中国城 乡统 筹发 展 、 城 乡一体 化发展 的必 然结果 。“ 就地城 镇化 ” 可 以作 为城镇化 的一种模 式, 以乡镇为单位推进 土地 整理 和规划 , 推 进 乡镇 与 中小城 市和 大中城 市的等 值化 , 吸收 农
城市 4 6 5 个② 。中国城镇化的提高 , 集 中表现为大量农村人 口向城镇转移。在未来若干年 内, 中国城镇 化率仍将不断提高 , 推动农村人 口向城镇转移。按照《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 2 0 1 4 -2 0 2 0 年) 》 , 到2 0 2 0 年, 城镇化率提高 到 6 0 %左 右 , 也就是说 , 从2 0 1 4年到 2 0 2 0年 , 中国将大约有 1 亿 人 口要转移到城 镇@。由此可以看出, 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农村人 口进城 , 成为城镇常住人 口。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成为城镇常住人 口, 一方面是工业化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 ; 另一方面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2021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2021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2021许昌市推荐词:许昌市抢抓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大机遇,聚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在推进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全面发力,改革试验任务稳步推进,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配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初步形成了“1+6+16”的政策体系,基本搭建起了试验区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长葛市共建现代种业研发平台、深化“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推广,顺利完成国家阶段性评估,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正文2019年12月,许昌市全域被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承担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资产抵押担保产权权能等6项试验任务。

近年来,许昌市把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积极推进改革,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城乡融合与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相结合,创造性提出打造“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初步探索出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路径”“许昌模式”。

一、改革背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从顶层设计着手,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搭建起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2019年12月,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许昌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试验区名单的城市。

至此,许昌承担起了“率先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经验”的改革重任。

二、改革做法(一)紧盯战略全局,高位谋划推动。

组建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市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市政府设立专门的城乡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具体落实相关工作。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2014年01月06日09:33 来源:人民网十大经典案例目录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2.甘肃省金昌市:创新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3.深圳市龙岗区:打造深圳国际低碳城探路新型城镇化4.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建设“九皋文化社区城”探索特色城镇化道路5.长沙高新区麓谷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6.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高起点谋划高品位建设——全力打造金山旅游名镇7.湖北省宜都市:地上新城镇地下鲟鱼城8.陕西省宝鸡市东岭村:村企合一以企带村——东岭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9.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变“工业立城”为“产城人融合”发展10.贵州省德江县:加快建设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案例1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铁岭市人民政府凡河新城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

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

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

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新型城镇化发展案例—上海

新型城镇化发展案例—上海

新型城镇化发展案例—上海城镇化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浦东开发开放以前,第二阶段是浦东开发开放以后至本世纪以前,第三阶段是本世纪以来的历史阶段。

经过30多年大发展,上海城市化发展的整体水平、郊区经济发展水平、郊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郊区公共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

数据显示,非农人口占上海户籍人口的比例已经由1978年的58.7%上升至2012年的89.8%;市辖建成区面积由1990年的250平方公里上升至2010年的866平方公里;2012年上海郊区9个区县(其中浦东新区仅计算郊区部分)实现增加值790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9.3%,是2005年的2.4倍,2010年的1.2倍;除浦东新区以外,2012年上海8个郊县区级财政收入为614.88亿元,较2010年增长19.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绝对而言,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相对而言,农民生活水平的增速却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始终呈上升趋势,自1990年的1.31∶1上升至2012年的2.31∶1。

另外,在郊区公共服务供给上仍显不足。

一是郊区教育资源缺乏。

从教育设施等硬件条件看,表面上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并不明显。

二是公共医疗服务水平仍需提高。

从常住人口千人拥有床位数看,一些远郊区县医疗硬件条件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较大,青浦为2.32张,远低于全市4.60张的平均水平。

从每千人配备医师数量看,郊区医疗服务的软件水平也不理想。

除浦东新区以外的上海郊区区县2012年每千人拥有医师1.46人,远低于全市2.28的平均水平。

两种模式的利弊从地理位置上可以简单地把上海郊区各区县划分为近郊和远郊,近郊地区直接与上海中心城区接壤,包括浦东新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远郊地区则不与中心城区接壤,分别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金山区和崇明县。

近郊和远郊地区在城镇化发展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经济发展特点、人口状况、城镇建设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案例

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案例

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案例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案例一、引言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城镇化发展在该地区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本文将以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为案例,探讨其背景、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背景⒈东北地区概况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⒉城镇化发展背景及意义分析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以及城镇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三、城镇化现状⒈城镇化水平分析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包括城镇化率、城市化率等指标。

⒉城镇化区域差异探讨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差异,包括城镇化水平在各省市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⒊城镇化动力因素研究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因素。

⒋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分析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问题。

四、城镇化发展策略⒈角色探讨在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角色,包括规划制定、资源配置、监管等方面。

⒉城镇化规划分析东北地区城镇化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包括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

⒊产业支撑探讨如何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

⒋社会保障分析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社会保障问题,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五、东北地区城镇化案例⒈沈阳市城镇化发展介绍沈阳市在城镇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包括规划制定、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

⒉大连市城镇化发展探讨大连市在城镇化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包括经济特区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⒊哈尔滨市城镇化发展分析哈尔滨市在城镇化推进中的做法和成效,包括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社会管理等方面。

六、未来发展方向⒈增强推动力度探讨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推动力度和效果。

⒉优化产业结构分析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方向。

⒊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中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材料

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材料

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材料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材料:一、乡村振兴概况1、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中国乡村面临着人口流失、农田荒芜、传统产业低迷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8年,中国农村常住人口已经下降至 4.87亿人,城镇化率超过5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创新发展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组织领导等措施,实现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互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乡村振兴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的目标。

其基本原则包括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主体地位、产城融合发展、改革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有力、组织领导协同等。

3、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包括农业现代化、乡村工业、农村养老、乡村环境治理和乡村文化旅游等。

4、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包括党委和政府、农民合作社、乡镇企事业单位、农村金融机构、农村社区组织等。

通过这些主体的合作,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典型案例分析1、梁家河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梁家河村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一个贫困村,曾经面临着人口流失、农田荒芜、农业收入低等问题。

为了振兴梁家河村,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政府投入资金,修建水泥路、安装太阳能灯,改善村民的出行和居住环境。

其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提高村民的收入。

政府引进人才,修建特色民宿,打造“红军小镇”品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增加了梁家河村的收入。

此外,政府还引进了种养殖企业,帮助村民发展农业产业,提高村民的收入。

乡村振兴战略在梁家河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村庄焕发了勃勃生机。

2、航头村的农民合作社建设航头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曾经是一个落后的农村村庄。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航头村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并发展了一系列的农业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意愿调查显示(图4),白沙村村 民对山林资源保护情况满意的有33 户,基 本满意的有14 户,不满意的有3 户。总得 说来,白沙村生态环境情况有了显著的提 高。
3 白沙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 综上所述,白沙村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 得了显著的成效,从白沙村的发展历程中可 以看出,白沙村之所以取得成功,与转变经 济发展理念和多方参与是分不开的。
重庆市南川区福寿乡
重庆市南川区福寿乡
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主要指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使传统农业向一体 化经营的现代农业转换,逐步实现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 式。 “农业产业化”与“乡规划”的耦合农业产业化与乡规划具有很强的耦合关系, 二者相互支撑,互为基础,紧密结合:一方面传统的自发状态的乡村农业不重视 乡村规划,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产业空间布局散乱等大 量问题。因此,政府搭建乡规划平台将为农业产业化自身发展以及区域范围内产 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将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乡规划编制结合 起来,发挥农业产业化对乡规划的目标导向作用,不仅突破了传统乡规划仅仅囿 于乡空间建造的局限,丰富了乡规划编制的内容体系,而且乡村产业和经济的发 展也为乡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2.2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们满意度显著提 升 2.2.1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白沙村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护林种树,山 林得到了修养生息(见图3)。 2006 年白沙 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7%,比1987 年的90.4% 增长了6.6 个百分点。农业生产也主要转移到 了非木质资源的利用上,笋干、山核桃等非 木质林产品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伴随着森 林资源保护的进行,白沙村的空气和水质得 到提高,山上的野生动物数量也增多了。
(3)“卖生态”(1998 年至今) 1998 年开始招商引资,开发旅游。当地村民通过为游客服务、出售当地土特产, 收入迅速提高。2002 年,生态旅游为全村增收1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 6500 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 元,成为当地小康村,且实现了零采 伐。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已超过万元,其中旅游收入占65%,非木质资源占 35%。 总结白沙村发展的历史事件和“三部曲” 进程,可以看出该村遵循了一条生态经 济协调发展的路子,从原来经济落后的 小山村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休闲胜 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幅的提高 (图1)。
乡规划编制中的农业产业化目标导向 福寿乡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2 0 1 0年,福寿乡三产比重为87:5:8,特色种植发展 初具规模,全乡种植优质稻8 7 0 h a,莲藕、生姜、儿菜等特色蔬菜53 6 h a,为农 业产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日益发达的交通、通讯和政策支持为产业化提供了优 越条件。
从乡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探索农业产业化导向下的乡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顺 应乡村发展时势的必然选择。 探索该导向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乡规划编制内容体系,突出乡规划 编制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的逻辑主线(图2)。
太湖源镇白沙村
太湖源镇白沙村 1案例点分析: 白沙村及其发展历程 1.1白沙村概况 白沙村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最北端,太湖水系南苕溪源头,是距临安市区 36km,距杭州70km 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全村面积801.93hm2,其中森林面积 764.6hm2,占95.3%,森林覆盖率高达97%,耕地面积只有10.2 hm2,占1.2%。全 村地形以陡坡为主,平均海拔600m,平均坡度大于30°,几乎看不到平地,是典型 的山区村。 白沙村人口、收入等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1)将分散的小农户生产经营转变为“市场+公司+农户”主体经营,在市场化导 向下,做大做强优质稻、特色蔬菜水果优势农业,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 头,带动产—供—销一体化、系列化的生产经营; (2)增加有机农业技术投入,在生态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合理规划建设有 机农业科技示范园,拓展规模化种植基地,推动有机农业专业化; (3)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结合起 来,把农业产业园、科技示范园建成具有学习指导有机技术、访问参观生态园区、 参与体验特色创新农产品等多项功能,融合“科学、教育、参与、农艺”为一体 的园区,在推广有机农业产品的同时,促进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体验游览等第 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联动。
2.1 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明显改善 白沙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改 善主要表现在村民人均收入,交通、通讯等 公共设施建设和村民耐用品三个方面。 2.1.1 村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从表3 可以看出,1991-2006 年白沙村村民 人均收入从1064 元增长到9526 元,足足翻 了三番。
产业布局与空间规划 产业空间规划是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根据福寿乡产业布局现状,结合 产业“轴— 带”梯度发展理论,充分发挥乡域—集镇各层次产业的资源优势,形 成不同规模、类型的产业集聚轴带,引导乡域产业合理空间布局,带动全域产业 的整体发展。
规划福寿乡产业布局的空间结构为“两心串三片”(图6)。 两心:依托集镇和中心村发展成为产业中心和副中心,重点定位为特色生态农业 发展服务中心和旅游接待中心。 中部发展片区:依托中部综合产业发展带建成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积极发展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相关旅游配套服务业;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以莲藕、西瓜、花 卉苗木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区,积极发展各类休闲旅游相关服务设施,如农家乐 等农村第三产业形式; 东西发展片区:形成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区,实现农业种植的规模化、设施化、现 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
1.2 白沙村发展历程 (1)“卖山头”(90 年代前) 由于老百姓急于致富,而一想到分山到户等政策可能会变,就大量砍树。20 世纪 90 年代前,村民80%的收入来自“三木”,即木材、木柴、木炭。1987 年,村民 人均纯收入仅为814 元,年采伐量500m3,陷入了“山光人穷”的恶性循环。 (2)“卖山货”(1990-1998 年) 白沙村的生产经营方式从依靠木材、木炭等木质产品转变为以培育、开发山上的 非木质林产品为主。经过7 年的努力,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1 年的1064 元增加到 1998 年的3804元,其中90%来自非木质资源,10%来自木质资源,木材年采伐量只 有30m3。
区位及背景 福寿乡是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中部的近郊建制乡(图1),在《城乡规划法》、重庆 市统筹城乡发展和南川区委、区府“南川区2011年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撑下,福寿乡进入到乡村产业发展和乡规划编制的重要机遇 期。福寿乡政府积极组织乡规划编制,科学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其导向下的乡 集镇建设和村庄布局。
4 结论与建议 结合实地调查研究,本文以白沙村为例总结性地提出山区村建设新农村的一条路 子,即“发展非木质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开展相关第三产业”。
白沙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其发展历程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这一模式既保 护了生态环境,又从生态环境之中找到了经济收益,完全符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的理论,应该推广到全国具有相同或相类似情况的新农村建设中去,为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诚然,白沙村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些诸如当 地特色产品销售难等新难题,因此,必须不断更新观念,走“优质——品牌”的 发展道路,以不断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矛盾。
3.1 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3.1.1 从“木质资源”向“非木质资源”转变 3.1.2 结合生态优势,开拓旅游经济 3.1.3 开展景区相关第三产业,协调村民实际 经济收益 第三产业——“农家乐”。“农家乐”的开展, 帮助了一部分村民脱贫致富。
3.2 多方参与改革进程,共同拉动经济转型
农业产业化目标导向的乡规划
在“农业产业化”导向下,福寿乡规划结合产业发展路径,提出了构建“双层级” 乡编制框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村聚居点建设布局、乡集镇建设控制规划 “三位一体” 的编制内容体系。
总结: 本文仅以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视角为 乡规划提出对策建议,该乡规划内容体系 并不适应于工业型、城郊型、旅游型等类 型的乡村,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城乡规划 这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来说,尚还需要从 不同视角深入研究和探索差异化的乡规划 编制内容体系,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 促进 “双层级”向涵盖“乡域—集镇—新 农村”“三层级”乡规划的编制框架体系发 展,推动“三位一体”向经济、社会、生态 “三大效益”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2 白沙村发展的成效分析: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区域PRED 系统(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系统)中诸要素 的和谐的、合理的、使总效益最优的发展。其本质核心是自然环境与人类使用的 平衡,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其涵义可以理解为:经济发展水平提 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 。而白沙 村的发展正是属于这样一种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明确福寿乡的产业发 (图5),积极发展优质稻、特色蔬菜水果种植和旅游休闲服务为主导的生态产业。
产业化模式 针对福寿乡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农业资源、人文环境区位条件,在产业结构调整 和重点产业发展的导向下确立“有机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化模式,充分挖掘生态 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兼顾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产业,因势利导发展以第 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组织。
2.1.2 公共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变化情况 表4 可见,到2006 年包括水电、有线电视、 固定电话、手机信号、合作医疗在内的多 个基础设施项目和社区服务都已建设完成。 村民生活质量跃升到一个新台阶。 2.1.3 全村村民耐用品拥有的变化情况 与1996 年相比,2006 年白沙村各耐用品 拥有户数增长情况为:电视机增长了约 50%;电冰箱增长约3.5 倍;洗衣机增长 约4.5 倍;固定电话增长约83.3%;摩托 车增长约3 倍;手机和小轿车从1996 年 零分别增长到了2006年的129 户和6 户(图 3)。
3.2.1 政府的参与 在白沙村从“木质资源”向“非木质资源” 利用转变过程中,乡、村两级政府宣布山林 到户政策长期不变,并号召农民发展非木质 林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开拓旅 游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也起到了极为 关键的作用。 3.2.2 科技人员的参与 科技人员首先承担了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的 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好比解决问题的“钥匙”。 3.2.3 村民的参与 村民的示范带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由 愿意相信政策不变的村民带头,开始了低产 竹林改造。正因为走出了这关键性的第一步, 村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利用科技发展非木质 资源的好处。继此之后,村民又纷纷培育了 笋竹、山核桃、茶叶,逐渐形成山下茶、山 腰竹、山上山核桃的复合经济林,白沙村也 成为临安市开发非木质资源第一村。 3.2.4 投资者的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