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规划案例分析
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优秀案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优秀案例一、浙江特色小镇:小而美、特而强的城镇化创新范例。
在浙江,有这么一批特色小镇,那可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里的闪亮明星。
就拿乌镇来说吧,以前大家就知道它是个古镇,有点水乡的小情调。
但现在呢,它可不仅仅是个旅游观光的地方了。
乌镇搞起了互联网大会,一下子就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这里既有古老的水乡韵味,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游客们坐着乌篷船晃晃悠悠,感受着千年古镇的宁静。
同时呢,又有最前沿的互联网科技元素。
那些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大佬们纷纷进驻,到处都是充满创意的科技展厅和孵化器。
这种模式就像是给乌镇注入了双重活力引擎。
对于当地人来说,就业机会那是大把大把的。
以前可能就是做做小生意,卖点旅游纪念品,现在可以进入高大上的互联网企业工作啦。
而且,整个小镇的基础设施也跟着飞速发展。
以前的小马路变成了宽敞整洁的大道,网络速度那更是快得飞起,毕竟要满足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们随时上网交流嘛。
还有其他的特色小镇,像龙泉的青瓷小镇。
那里祖祖辈辈都做青瓷,以前也就是小作坊,规模小,知名度也有限。
现在可好,把青瓷产业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了。
建起了专门的青瓷文化园区,游客可以在里面看老师傅们精心制作青瓷,从一坨泥巴变成精美的瓷器,简直像魔法一样。
而且,围绕着青瓷产业,衍生出了一大堆相关的服务业。
有专门做青瓷文化创意产品的公司,把青瓷元素和现代设计结合,做出的小玩意又好看又有文化内涵,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这样一来,既传承和弘扬了传统的青瓷文化,又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了,小镇也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居住和创业。
二、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绿色引领下的城镇化新路径。
成都啊,那可是把公园城市建设玩出了新花样。
以前我们印象中的城市,就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但是成都就不一样,它要把城市建在公园里。
就拿锦城湖公园来说吧。
那可是在城市中心的一大片湖光山色。
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水鸟在嬉戏,岸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1]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1]](https://img.taocdn.com/s3/m/d334e11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5.png)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一、城镇规划与设计范例1.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控制3.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例1.水、电、气、热供应系统建设2.交通运输系统建设3.城市公共设施建设a) 学校、医院、公园建设b) 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三、房地产开发与建设范例1.高品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2.综合性商业中心建设3.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四、职业培训与就业创业范例1.职业培训机构建设2.创业孵化基地建设3.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范例五、生态环保与资源利用范例1.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建设2.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3.资源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处理六、农村城镇化范例1.乡村振兴战略与实施方案2.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加工七、社区建设与管理范例1.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2.社区安全与治安管理3.社区文化活动与志愿服务八、特色小镇与文化旅游范例1.特色小镇规划与建设2.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3.文化旅游推广与开发九、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范例1.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3.数字经济与创新创业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范例1.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3.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附件:1.城市总体规划示范图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故障排除手册3.交通运输系统设计规范4.高品质住宅区示意图5.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制度6.生态环保项目报告示例7.社区建设与管理手册8.特色小镇推广方案9.智慧城市建设指南10.区域经济发展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镇规划:根据国家规划和城市发展需要,进行城市规划区划、用地布局和设施配套的系统性设计。
2.基础设施:城市、社区或具体地区为居民提供各种生活、生产、交通等服务所必需的基本设施。
3.公共设施:提供群众生活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
4.特色小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结合优美环境、文化底蕴等要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镇。
新型城镇化规划案例分析

13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14
房地产市场分析的思路、步骤和方法
1。思路
三个层次 两个方面 三个时段
区域市场、专业物业市场、项目物业市场
供给、需求
过去、现在、未来 区域房地产发展处于何种阶段? 区域 市场分析 专业 市场分析 项目市场处于何种竞争格局? 项目 市场分析
竞争供给分析
客户需求分析
例如:
一、以宅基地换房为突破,解决了土地占用矛盾与资金困难矛 盾,实现了地占补平衡、城镇建设与百姓利益的平衡为城镇化 奠定基础。 1.房屋普查 明确住房权属与 有效面积 2.规划建设
高水平规划,建设 生态宜居、适合产 业聚集的新城镇
3.村民申请换房 政策公开,依法 办事,平等自愿
4.实现宅基地换房 基本标准:
管理 改革
城 乡 一 体 化 身份 转变
农民 增收
农改非 改农业户口为非农业户口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9
六 案例解析
6.1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 —— “两大创新”
一、金融创新
在2010年国务院国务院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 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背景下, 成立村镇银行,解决现有企业中多数中小企业融资难 的问题。 建立严格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降低风险。
全国唯一农村城市化范例参展 2010上海世博最佳实践区 “宅基地换房”经验典范
2.三区联动
3.三改一化
“两大创新”
1.金融创新 2.社会管理创 新
——“新”在何处?
解决中小企业经营难题, 促进产业发展 提示社会管理水平,探索 智慧管理模式,服务民生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
——
2
六 案例解析
平安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平安县城镇体系规划
平安县公共服务生活圈示意图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12.1 发展目标与策略
以城带乡,城乡结合,实现统筹发展 。
(1)对于无特色、用地分散、距离较 近的若干中心村,应实现撤并。适 当扩大撤并后中心村的规模,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降低人均建设 用地标准;
(2)对于有特色、用地集中的中心村 ,应保持和发扬传统风貌景观、传 统产业特色或特殊用地功能,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逐步开发特色 产业,增加旅游休闲服务功能;.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平安县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1.平安县发展的宏观背景 (1)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
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青海
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3)“兰西经济区”为平安县
发展提供条件 (4)“青海省东部地区建设”
为平安县城镇建设提供了 机遇
《青海省东部地区城镇 体系规划(2004-2020) 》提出东部地区构建“一轴 三圈”的空间结构。
平安县城镇体系规划
以西宁为中心的经济圈建设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2. 平安县在区域中的位置
(1)平安在兰西经济区上的位 置——地区物流中心
(2)平安在青海省的位置——青 海咽喉、临空新城
(3)平安在西宁城市圈中的位 置——交通门户
(4)海东城市群中的定位——具 有高原古驿文化特色的现代化 园林空港城市、古驿平安、现 代驿站、高原硒都、河湟新城
区和古城农贸物流园区。 (4)商贸业:1+3体系
1:县级商业中心,即平安县城; 3:古城镇、三合镇、沙沟镇商业中心
,主要满足各镇域基本经济社会生活 需要。
PPP项目成功案例分享-新型城镇化项目案例分享

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新型城镇化项目案例分享洲泉镇,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中心,离杭州、嘉兴、湖州均不足50公里。
行区划面积73.36平方千米,下辖19个村,1个社区,户籍在册人员6.36万人,新居民约2.45万人。
自古就有“洲团千市集,水绕一钱清”、“四周皆水,其中一地如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有洲泉”之美誉。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是全国文明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化纤名镇、中国蚕丝被名镇、国家卫生镇、省级园林镇、首批嘉兴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拥有国家纺织新材料产品开发基地——临杭经济区、十八大党代表——胡晓丽、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坝桥养鸭专业合作社;同时也是浙江省民间文艺之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杆船技”。
洲泉镇工业发达,是浙北工业第一镇。
201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89.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72.2亿元,财政可支配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8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79:17。
全镇拥有有工业企业2951家,其中,规模企业80家。
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3件,国家免检产品3件,出口商品免验企业1家,省级著名商标5只,省级名牌产品3只。
洲泉镇几经历史变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变强的历史进程,主要概括为3个历史时期:1.因水成镇。
洲泉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
自宋室南渡,定都临安后,由于洲泉距临安咫尺之遥,扁舟一叶,可朝发夕至,中原士大夫二十余家寓居此地。
加上洲泉水网密布,交通便捷,嗣后镇日渐繁荣,商旅远来,百货骈集,沿河而建,由水生集,因水而兴,集而成镇。
2.因政旺镇。
洲泉历经数次行政区划的调整而成如今规模,由4.5个乡镇合并。
1998年2月,洲泉镇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较大规模的城镇建设从此起步。
金鸡路、湘溪大道等主要交通干道相继建成或拓宽改造,威尼斯广场、洲泉中学新校区等镇区标志性建筑物渐次诞生,镇区风貌,殊异往昔,建成区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0.65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9平方公里。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2023版)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一、城市更新与改造1.城市历史街区更新a.更新方案设计b.历史文化保护措施c.社区参与和沟通机制2.旧工业遗产地改造a.确定改造目标和定位b.环境整治和污染治理c.主题公园、创意园区建设二、新型城镇建设1.现代农业特色小镇a.农业产业发展规划b.农民就业转移和社会保障机制c.乡村生态环境建设2.绿色智能新城a.环保节能建筑标准b.智能交通和能源管理系统c.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配套建设三、城市扩容与规划1.城市功能拓展a.新区规划与土地利用b.城市交通网络规划c.公共设施配套建设2.都市圈发展a.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策略b.城际交通建设规划c.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四、人居环境改善1.住房保障体系建设a.公共租赁住房建设b.建筑节能与环保要求c.居民参与政策制定和管理2.城市公共空间改造a.公园绿地建设和开放b.社区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推进c.空气质量改善和噪音控制五、农村城镇一体化发展1.乡村振兴规划a.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b.乡村道路和基础设施改善c.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2.农业集约化a.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推进b.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c.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科技应用六、城市治理与社区建设1.便民服务与公共安全a.公共交通和停车管理b.治安和消防保障c.社区卫生和环境管理2.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a.生态环境保护措施b.公民道德建设和文化素质提升c.社会福利与公益事业发展七、城市创新与科技发展1.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a.资金和政策支持机制b.人才引进和创新人才培养c.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2.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a.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创业环境b.大数据和应用c.城市智慧化管理与服务优化八、城市综合交通与物流体系1.城市交通规划和优化a.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b.道路拓宽和管控改善c.交通一体化和换乘便利2.物流配送网络建设a.仓储和分拨中心规划b.末端配送和快递服务体系c.全程物流信息化和跟踪管控九、教育与医疗资源优化1.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a.学校布局规划和资源配置b.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利用c.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2.城市医疗服务提升a.医疗机构布局规划b.医疗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c.医保支付和远程医疗发展十、文化创意与旅游业发展1.文化产业园区建设a.创意产业发展和创业环境b.文化创意设计和产品开发c.文化旅游推广和品牌塑造2.旅游景区开发与营销a.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b.旅游基础设施建设c.旅游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目录。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1. 以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对城市化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某地政府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推动城市化的,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某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强调生态保护,推行绿色建筑,加强园林绿化,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3. 以人才引进促进城市发展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各地政府普遍采取措施吸引人才来城市发展。
某城市通过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鼓励优秀人才到当地发展,提升城市的人才水平和创新能力。
4. 以社会保障改革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支撑。
例如,某地政府加大投入,完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增强城市的社会稳定性。
5. 以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城市新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某城市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例如,建设艺术街区,举办文化活动,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6. 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
某地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扩大城市通达性,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7. 以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地流转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某地政府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改革,支持农村闲置土地流转为城市用地,推动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8. 以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布局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某地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布局。
例如,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为高技术产业,引导产业密集区向技术研发、创新创业集聚,实现城市功能的升级和提升。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抓住新型城镇化契机破解发展难题长沙高新区麓谷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典型案例街道党工委书记陶湘闽就群众文化工作接受湖南卫视采访麓谷街道地处湖南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城区,面积约20.8 平方公里,人口12.8 万,其前身为1959 年所建的国营东方红农场,经2000 年改制为镇后,于2010 年析置成麓谷街道,现有延农、长丰、长庆、东塘4 个农村型社区和麓景、麓源、麓泉、和馨园4个城市型社区,驻街企事业单位5000 余家。
近年来,麓谷街道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这一主题,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
目前,街道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20.4 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城镇化率达98%。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麓谷街道发展过程和所辖区域具有四大典型特征,可以集中反映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困境:高新区园区体制使街道无法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原国营农场的撤销遗留了人员安置、管理体制转变、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内涵了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拆迁征地的跨政策模式使失地农民补偿问题困难重重,群众上访接连不断。
麓谷街道城镇化过程中集合了以上几大问题,这些问题驱动着麓谷街道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之路。
(一)园区管理的核心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 年,是我国首批27 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核心区、起步区,长沙高新区是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示范区、改革试验区、产业集聚区。
麓谷街道作为园区首府,是长沙高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目前,园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落户在街道,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聚集在街道。
园区体制下的街道,政府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应有的自主权、财经权,逐步被部门化,自主造血功能缺失。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引言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城市的功能、布局、建筑、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两个城市的案例入手,通过分析其城市规划策略和效果,来探讨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案例一:新加坡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发达城市国家,以其高效的城市规划而闻名于世。
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但也伴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和居民生活条件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措施。
首先,新加坡政府推行了住房改革计划。
他们建设了各种类型的公共住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居住需求。
这些公共住房项目还配备了各种基础设施和社区设施,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
其次,新加坡政府重视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
他们积极推动城市绿化项目,包括建设公园、植树造林等。
此外,新加坡还采取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空气、水和土壤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再次,新加坡政府注重发展现代化的交通网络。
他们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了交通拥堵问题,并着力发展了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等,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这些城市规划措施对新加坡的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公共住房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居民的居住质量,降低了住房压力。
其次,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措施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减少了交通拥堵,提高了城市的运输效率。
案例二: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世界知名的城市。
巴黎市历史悠久,城市规划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案例。
首先,巴黎市长期以来致力于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
巴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和修复了许多历史建筑,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
同时,他们也加强了对历史街区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并通过营造适合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来完善城市规划。
其次,巴黎市政府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新型城镇化规划探索——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

新型城镇化规划探索——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摘要:广东省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应对区域失衡、土地蔓延、用地低效、转型困难等问题。
惠州作为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一,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镇化经验。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划一、背景当前,中国城镇化呈现整体质量还不高,城市的空间承载能力和社会承载能力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还不匹配三大特征。
【1】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不仅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还应该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2】惠州的发展特点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广东的缩影。
一是山海林田湖海江要素俱全,现状开发强度仅为9.7%左右,陆海统筹空间大。
二是市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明显,三个县面积占全市的76.2%,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38%。
三是城镇化水平偏低,2015年城镇化率为68%,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巨大的空间。
二、存在问题(一)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市民化程度有待提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珠三角和广东省平均水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区域不均衡,公共服务配套改革不够完善制约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和融入程度较低。
(二)土地城镇化速度较快,土地盘整困难。
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较大,土地供需矛盾较突出。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出让了大量可建设用地,部分用地批而未建,土地盘整综合成本较高。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机会不均。
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市区强、县域弱”特征,中心城区成为人口的主要流入地,县城、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不足,设施供给水平不平衡。
(四)城乡建设品质不高,缺乏特色,产城融合不足。
建筑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

建筑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建筑城市规划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目标是创建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同时满足人们各种需求,如住房、交通、文化和社会服务。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建筑城市规划实践案例来探讨其成功经验和所取得的成就。
1. 案例背景在某个城市规划案例中,城市当局决定进行一项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项目。
这座城市面临着人口快速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一种综合的解决方案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规划目标该城市规划项目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可持续、互联互通的城市空间,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服务设施。
3. 规划设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城市规划者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和规划设计。
首先,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和人口统计,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城市的现状。
然后,他们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如市民团体、环保组织和交通部门等进行合作,以获得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在建筑规划方面,规划者着重考虑了住宅区的设计。
他们推崇低密度、多样化的住宅建设,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同时,他们也注重绿色建筑的发展,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
在交通规划方面,规划者采用了综合交通网络设计。
他们建设了轨道交通系统、高速公路和自行车道,提供多种出行选择。
此外,他们还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除了建筑和交通规划外,城市规划者还关注了文化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
他们在区域内设置了学校、医疗中心、公园和文化活动中心等,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4. 成果与效益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该城市规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效益。
首先,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他们居住的环境更加宜居,交通更加便捷,社会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其次,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推动。
优质的城市规划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此外,该城市规划案例还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城市的碳排放得以减少,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提升。
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以甘肃为例

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以甘肃为例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本文将以甘肃省为例,从城市规划、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首先,城市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一个资源型省份,城市规划需要充分发挥该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特点。
甘肃将加强城市组团开发,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群。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和布局,避免城市过于密集和过度扩张的问题,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
其次,人口流动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甘肃省地广人稀,农村人口较多,要实现新型城镇化,需要引导农村人口有序流动到城市。
甘肃将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吸引外来人口到城市就业和创业。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村人口的留在农村的意愿。
再次,经济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甘肃省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
同时,要注重发展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到城市就业和经商,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和融合。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甘肃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发挥好生态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可持续发展。
甘肃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引导。
甘肃省将加强对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和运营。
政府要加强规划和管理,确保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
总之,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甘肃省在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加强城市规划、人口流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评析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评析摘要:在看完了《孝感市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2007)》,感觉受益匪浅。
整个规划的内容十分丰富,框架完整,条理清晰,使人能够一目了然。
从这个案例中,也使我认识到城镇体系规划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
而一个规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使得利益最优化。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孝感市区域规划评析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1)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本规划的第一章则是在讨论着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宏观战略,以及孝感如何在这个大的宏观背景下做出决定。
“正如中国的其他诸多城市一样,孝感的发展不仅面临着传统的工业化背景,还必须全方位应对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宏观时代背景。
”以及国家政策的转变“国家的政策和要素投入将逐步向中西部倾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最后,需要联系到我们区域规划对城镇的要求,即”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竞争激烈的省域环境、武汉城市圈建设“。
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符合这些战略要求的。
(2)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在城市发展规模的预测上,本规划参考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如文中提到的”提出全省确立以“三区”为主体,以“三轴”为纽带的的城镇空间结构、在城镇等级定位上,孝感为省域内第三级城市即:“地区性中心城市”,其职能为:鄂东地区交通枢纽之一“以及孝感的在城市圈内的定位”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城市圈“Π”形城镇产业发展轴中西北翼发展轴的中心城市;十堰-襄樊-武汉汽车走廊的重要节点“。
所以我们认为本规划对城市规模的预测是科学的,同时也是符合国情、省情的。
(3)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本规划制定的孝感城镇总体战略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集聚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多元化战略。
新型城镇化 十大案例

案例一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
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
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
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
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
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新型城镇化

第三章 案例浅析-----松原市新型城镇化规划
1. 强化发展珲乌发展轴 珲乌发展轴是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一级空间发展轴线,未来这 一轴线仍然是市域内的重点发展轴线,沿轴线上分布的松原中心城区、 前郭县城、长山镇、王府站镇、毛都站镇和八郎镇等重要城镇和众多 产业集聚区,应予以重点培育。 2. 发挥“一带一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城市空间分布和发展基础,逐步形成由珲乌高速、G302国道、 长白铁路形成的城市经济与城镇发展带,以松原市区与前郭县城为集 聚中心,以周边众多中小城镇为支点形成的联系紧密、分工合理、功 能一体的大松原城市群。 3. 培育东西两翼,均衡发展 以松原市区为中心,分别与扶余组团、长岭组团构成“东西两翼”, 打破松原市单边发展的空间束缚,形成空间均衡发展的格局,为松原 市插上腾飞的翅膀。 4. 发展壮大重要节点城镇 根据节点城镇的现状特征,按照综合型、产业型、商贸型、旅游型、 农业型的发展方式分类引导发展。
共进的城镇化
。
理念 目的 方式 动力 特征
以人为本
本
GDP和财富的增长
城市质量提升
信息化,科技化(创造)
产业支撑 人居环境 社会保障 生 活方式
城市规模扩大
工业化(制造)
资源消耗型 粗放型 造成运 动,千城一面,人口城镇化落后 于土地城镇化
第三章 案例浅析-----松原市新型城镇化规划 背景简介:松原市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节
第三章 案例浅析-----松原市新型城镇化规划 现状问题:1.城镇化率低,位居全省市州末位。
2.城市整体承载能力较弱,用于城镇化建设的投 入不足。
3.油气城市的特殊性。松原除粮食外,以石油 为主要资源,有着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 4.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不强
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

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推动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一种城镇化模式。
下面列举了10个典型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举措和成果。
1. 南京溧水新城:溧水新城是南京市的一个新兴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新城规划了高标准的住宅区、商业中心和公共设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2. 上海嘉定区:嘉定区是上海市的一个典型的新型城镇化案例。
通过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嘉定区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该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3. 重庆渝北区:渝北区是重庆市的一个新兴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渝北区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4. 北京通州区:通州区是北京市的一个新兴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通州区的规划以住宅区、商业中心和公共设施为主,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5. 广州花都区:花都区是广州市的一个新兴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花都区的规划以工业园区和商业中心为主,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6. 成都双流区:双流区是成都市的一个新兴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双流区的规划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7.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武汉市的一个新兴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该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8. 深圳龙岗区:龙岗区是深圳市的一个新兴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龙岗区的规划以工业园区和商业中心为主,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9. 杭州萧山区:萧山区是杭州市的一个新兴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萧山区的规划以住宅区、商业中心和公共设施为主,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实践——以萧山区益农镇为例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实践——以萧山区益农镇为例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结合萧山区益农镇的整治,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综合整治规划;萧山区益农镇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小城镇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在小城镇繁荣发展和壮大的同时,城镇环境脏乱差、设施滞后、特色缺失等问题明显,严重地影响了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其重要特征,为此,应加强小城镇环境的综合整治,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项目概况萧山区益农镇行政范围面积为47.86平方公里,包含1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其中镇区建成区范围为15.06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明确了三个层次的规划范围,镇域范围主要是道路和河道两侧环境整治提升,镇区建成区范围主要是水体整治以及低下散行业方面的管理,重点整治范围具体整治内容则覆盖《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要求的18项内容。
2规划主要内容2.1双重导向,因地制宜,明确城镇定位和空间布局通过对现状问题的分析和相关规划的解读,明确益农镇“南沙风情,灵秀益农”的城镇定位和“宜居宜业创新活力小镇、水田基质绿色生态小镇、古新融合沙地人文小镇”的城镇目标;从“一加强三整治”四个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强化总体风貌规划管控;并在空间上落实近三年实施项目,形成整体城镇空间布局。
2.2贯彻导则,全域统筹,做好“一加强三整治”内容全面贯彻《浙江省小城镇环境整治技术导则》要求,划定镇域-镇区建成区-重点整治区三个层次的整治范围,并确定每个整治范围的重点整治内容。
规划覆盖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镇貌三大工程,并明确18项任务具体整治内容和整治措施。
(1)加强规划设计引导和总体风貌管控加强与上位规划、专项规划等规划衔接,落实相关规划要求,提出合理的整治方案,并明确城镇风貌分区,彰显水乡自然风貌,塑造城镇形象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六 案例解析
6.1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 —— “三大步骤”三改一化
三、“三改一化” : “集改股”、“农改非”、“村改居”、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综合配套改革。在三区建设完成之 后,通过将农民户口改为城市户口、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村改居这三大措施,来实现城乡一体化。
改资产集体共同所有为农民股份所有 村改居 成立新镇管理委员会及其 下属机构,建成管理体系 集改股: 改资产收益“按劳分配”为“按股分配” 集体资 产处理 改资产不能继承为可以继承
土地运作
——用地指标流转平衡
村民全部搬入新镇后,拆除原来的村庄,宅基地 统一复垦 ,可实现占用耕地的平衡。坚持土地承 包制不变,保证耕地占补平衡 复垦耕地归还新镇建设申请的用地指标,符合总 体规划前提下,结余指标获批后可由区政府调剂 使用 宅基地换取城镇住房,整合城市周边土地,集约 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6
六 案例解析
6.1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 —— “三大步骤”三区联动
二、“三区联动”模式:以宅基地换房为基础,实现了小城镇的建设,三区联动核心与实质是经济要素的 重组与分布,形成良性循环,为城镇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和可持续的动力。
宅基地换房
三区: 农民居住进社区 工业生产进园区 农业生产在园区
一、以宅基地换房为突破,解决了土地占用矛盾与资金困难矛 盾,实现了地占补平衡、城镇建设与百姓利益的平衡为城镇化 奠定基础。 1.房屋普查 明确住房权属与 有效面积 2.规划建设
高水平规划,建设 生态宜居、适合产 业聚集的新城镇
3.村民申请换房 政策公开,依法 办事,平等自愿
4.实现宅基地换房 基本标准:
农民
劳动 力
居住社区
居住 社区
资金 公共 服务 工业园区
土 地
教育、医疗、 居住等相关服 务及各种资源 集中
农业园区
工业 园区
深加工 物流配套 支撑平台 原料提供
农业 园区
居住社区
农民通过宅基地换房进入社区,为后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劳动力、 盘活资金和生活配套服务,成为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稳定的大后方。 为居住社区和农业园区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 同时可消耗农业园区的产品。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改变了乡镇企 业布局分散和重复建设问题,有利于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
全国唯一农村城市化范例参展 2010上海世博最佳实践区 “宅基地换房”经验典范
2.三区联动
3.三改一化
“两大创新”
1.金融创新 2.社会管理创 新
——“新”在何处?
解决中小企业经营难题, 促进产业发展 提示社会管理水平,探索 智慧管理模式,服务民生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
——
2
六 案例解析
6.1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 —— “三大步骤”宅基地换房
12.06 10.37 14.56 1.25 1.43
合计:
8427亩
39.67(亿元)
全镇宅基地:12071亩 节约了约4000亩的土地指标。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新镇建预算投入资金39.67亿元,设实际投 入建设资金47.8亿元,而土地出让收益超过50亿 元,“资金和土地双平衡有余。” 5
六 案例解析
新镇建设用地 农民还迁住房用地 开发经营性用地 3476 4951
资金筹措 ——建设资金平衡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东丽区政府成立滨 丽公司,作为华明镇的投融资和建设主体 新镇建设中规划出让经营性开发土地。 小城镇建设中集约出来的宅基地出让收益 权质押获得国家开发银行20亿元贷款授信
投资预算 征地费 建设费 配套费 不可预见费 利息 合计
操作模式:
区政府组织规划 申 请 指 标 市国土房管局 归 还 建 设 指 标 组 出 申 请 分 配 住 房
市政府审批
组建开发建设融资机 构
村民大会通过 制定换房办法
村民搬迁完成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3
六 案例解析
6.1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 —— “三大步骤”宅基地换房
新型城镇化规划案例分析
2015.04
六 案例解析
“三大步骤”
1.宅基地换房
6.1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 —— 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突破现实矛盾,为城镇化 建设奠定基础 ——如何突破? 优化运作模式,构建城镇 建设的经济支撑。 ——如何联动? 配套改革推动三区建设, 实现城乡一体化 ——如何改革?
1、房屋有效面积:分为主房附房,主房拆一还一,附 房拆二还一。 主房
+
附 房
2、人均置换面积:30平方米/人置换,一户人家最 多可换取3-4套房子。超出面积部分,给予货币补偿。
3、纯货币补偿:补偿标准为3800元—5000元/平方米
=
城镇
住 房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4
六 案例解析
6.1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 —— “三大步骤”宅基地换房
6.1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 —— “三大步骤”宅基地换房
房屋性质改变:农房为小产权房,置换之后的房子是按经济适用房 标准建设的,5年之后可以上市,农民获得的房子是拥有产权证的商 品房。
宅基地换房住区建设 ——农村居民获益
财产增值:原来50平方米的农房价值不足10万,而置换之后的90平 方米房子,价值30-50万,房屋增值10至20倍。 享受城镇生活实惠:农民换房后,住进了统一规划的城镇,享受到 了便利的城市生活公共设施,有利于就业,农民开始转变为享有薪 金、租金、股金、保障金的新型农或者社区居民。
工业园区
农业园区
对原宅基地进行整理复垦,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存量资源,保护耕 地,促进农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维持地方的耕地占补平衡,为城 市土地开发和建设腾出空间,为失地农民拓宽就业渠道,从而促进 农村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城市化顺利进行。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7
六 案例解析
6.1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 —— “三大步骤”三区联动
5个农业园共计占地 8700亩,每年土地租 金收益逾千万
规划面积27.3平方公 里,2013年已开发面 积10平方公里,招商 引资200亿元,入驻企 业1000余家,提供居 民就业保障,形成了 航空航天、机械制造、 电子信息等几大产业 5.618平方公里的基 础配套工程,建成农 民还迁住宅162.54万 平方米、公建房屋20 多万平方米,为4.5 万换房村民提供居住 条件和完善的配套服 务设施,最终可容纳 10万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