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
我国城镇化进程相对较为缓慢。
在这个时期,大部分人口仍聚集在农村地区,城市的规模和数量相对较小。
重点是进行农村土地,提高农民的生产
水平和收入,同时逐步发展城市经济。
2.开放初期(1978-1990年):开放的政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
加速。
国家开始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聚集。
特别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进入到城市中。
3.经济腾飞时期(1990-2000年):在这个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迅
猛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
4.城市化进程加速(2000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镇化进
程进一步加速。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城市化规划,大力推动了农村地区向
城市转移的劳动力和资源。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低效
率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贫困和不平等等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加速阶段的演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
也不断提高。
城市化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
一种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未来,我国城
镇化发展仍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但城镇化进程将持续推进,为我国经
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城镇化进程 及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
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1978年以前1.城市化水平。
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
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上海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
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
(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
(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
(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
城镇化进程分析
城镇化进程分析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是一种经济和社会转型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速。
本文将分析城镇化进程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城镇化的原因1.经济因素: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2.教育和医疗资源:城市相对于农村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了农村居民对城市的迁移。
3.社会保障和福利:城市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相对完善,吸引了农村居民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待遇。
二、城镇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城镇化提高了资源的集中度和利用效率,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2.社会影响:城镇化使得农村居民获得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提高了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人口流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劳动力市场紧张,同时也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剩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三、城镇化的应对措施1.规划引导: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和环境保护水平。
2.公共服务: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
3.农村发展:加大农村发展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农村或者就近就业。
4.人才引进:吸引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进入农村地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5.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结论城镇化进程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需要政府以及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引导和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只有在平衡好城乡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同时,才能实现城镇化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问题与对策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城镇化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但这一进程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市规模膨胀问题中国的城市规模呈现出快速膨胀的趋势,这导致了许多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并将重点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建设更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其次,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鼓励绿色出行方式,推广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个人汽车使用。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农村人口流入城市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吸引农村居民留在家乡发展。
其次,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保障他们享有平等的社会权益,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社会。
最后,加大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确保城市居民和农民工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平等待遇。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加强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村发展的动力和吸引力。
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最后,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引导,提升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
总结起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面临着城市规模膨胀、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引言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断加快的态势,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1.城市化的进程加速2011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突破了50%的关口。
此后,城镇化率持续攀升,迅速超过60%。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5%。
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有6.5亿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这个数字比2000年时增长了5亿人口。
2.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其中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同时,较强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持续推动了国家的经济转型和升级。
3.城市群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城市群建设不断加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建立了11个城市群,分布在全国范围内。
城市群发展的目标是将周边城市的经济和人口引入到主城区,并减缓一线城市承担的压力。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1.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进尽管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65%,但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中国政府仍将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以提高城镇化率和采取适当措施保障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发展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将城市化提升至高质量发展上升到更为重要的地位。
从经济发展方式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城市群建设将加速推进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未来,中国的城市群建设将会更加加速推进,建立更多更大的城市群。
城市群建设的目标是将周边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引入到主城区,提高主城区的经济和人口密度,同时减缓一线城市的压力。
四、总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以加速,尤其是在21世纪初期,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质的飞跃。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与趋势分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历时近40年。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的概念、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特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以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化进程的概念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面积扩大和城市化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人口已成为世界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城市化也带动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二、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特点1.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60.6%,城镇化率较2010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九年间,中国每年平均向城市转移了近1.6%的人口。
2.城市化速度加快过去十年间,中国城市化的速度非常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速2.5%,高于农村人口年均增速0.05%。
与此同时,城市化程度也同步提高。
3.大型城市成为主流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大型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主流。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大型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城市拥有高水平的城市基础设施、优质的社会服务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这些城市生活和工作。
4.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
在城市内部,各种城市功能区不断分化,形成了商业中心、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教育区等各种不同的区域。
在城市之间,城市网络也不断发展壮大,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通性不断提高。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1.城市化率将继续提高未来几年,中国城市化率将继续提高。
随着新型城镇化改革进一步深入,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加速进行,农村劳动力将不断向城市流动。
2.城市化空间格局将进一步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中国城市空间格局将不断优化。
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并逐渐形成城市化的过程。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9年的60.6%。
这其中涉及了人口的城镇化、农村的城市化、乡村的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城镇化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城镇化的定义。
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动到城市地区,人口在城市中聚集,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了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城镇化的原因有多种。
首先是经济原因。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和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其次是教育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城市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了农村居民为了子女的教育和医疗保障而移居城市。
此外,城市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也是城镇化的原因之一。
农村居民向往城市的繁华、现代化和多样化,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效益的提升。
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规模效益和区域经济的集聚效应。
城市化也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
城市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镇化还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然而,城镇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蔓延和拥堵、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
面对城镇化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城市规划应该科学合理,通过合理布局和绿色建设,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其次是加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农村应该发展多样化的经济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吸引农村居民留在农村发展。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分析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正在不断加快。
城市化是当代世界的一种主要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城市通常是由王者或地方霸主建造的。
但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真正起步是在唐朝。
唐朝时期,大量城市得以建立,如长安、洛阳、开封等。
随着文化、经济、社会因素的不断影响,城市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城市化得到快速发展。
当时,中国的城市主要是商业城市,发展经济、吸引人口的商业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城市人口数量与城市规模有了极大的提升。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城市文明逐渐成为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分析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化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不到10%提高到现在的53%左右,城市规模和数量也在逐步增长。
随着城市化加速,城市体系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城市面貌得到了极大的变化,城市规划和修建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水环境治理等得到了广泛开展和深入推进。
同时,在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社会管理、城市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另外,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贫富差距扩大、城市居民的健康问题等,都亟待解决。
在城市化发展中,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作用十分明显。
城市规划要明确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契合度,提升城市的综合品质,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城市开发也需要注重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将会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城镇化进程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进程一、引言城镇化是指将人口、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等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详细分析。
二、城镇化的概念与意义1.城镇化的定义: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城市功能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2.城镇化的意义: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
三、中国城镇化的历史演变1.第一阶段(1949-1978年):国家在城乡间实行计划经济,城市化水平较低。
2.第二阶段(1978-1993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
3.第三阶段(1994-2010年):城市化发展更加迅速,中小城市快速崛起,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
4.第四阶段(2011年至今):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化率持续提高,城市发展更加宜居。
四、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问题1.城镇化率的提高:城市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2.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逐步完善,城市生活质量提高。
3.农民工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城市居住条件等问题亟待解决。
4.城市化影响的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环境破坏加剧、资源消耗等问题亟待解决。
五、推动中国城镇化的策略与措施1.完善城市规划与管理: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4.改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其权益保障水平。
5.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六、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城镇化进程数据统计表、城市规划地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城市功能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2023年度中国城镇化进程报告
2023年度中国城镇化进程报告【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镇化进程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3年,中国城镇化进程再次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就。
本报告将对2023年度的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全面分析和概述,以展示我国在城镇化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城镇化进程的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2023年,中国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新的突破,城市化率达到了60%以上。
这一进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城镇人口增长及空间布局1. 城镇人口增长:2023年,我国城镇人口总量超过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65%以上。
这一数字显示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显著成果。
2. 城市空间布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市的空间布局也在不断优化。
重点城市和经济发展区域实现了更加均衡的发展,形成了“创新增长极、特色小城镇、宜居乡村”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 交通网络建设:2023年,我国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高铁、城际地铁等快速交通方式得到迅猛发展,提升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和物流效率。
2.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1. 产业升级:2023年,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经济发展新动能快速崛起,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 创新创业环境: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创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在中国崛起。
五、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 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并加大对新能源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8.52%,城镇人口规模也已超过8亿人。
虽然城镇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速城镇化的进程。
目前,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化规模逐渐扩大。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城市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城市化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
第二,城市化影响日益普及。
城市化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和效应也越来越显著。
第三,城市化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
中国不同地域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城市,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城市化特征和特点。
除了城镇化的现状外,中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值得我们关注。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城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城市化的发展将更趋均衡。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差异将逐渐消失,城市化的发展将更加均衡和协调。
第二,城市化的品质将更加提高。
未来城市化将会更加注重人性化、环保节能、智能化等方面,保证城市化的品质和品位。
第三,城市化的功能将更加多元化。
未来的城市化将注重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城市功能,使不同城市具有更加独特和多样化的特点和特色。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需要加强城市道路、桥梁、公共交通、自来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二,加快城市管理和服务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将更好地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第三,加大城市生态环保力度。
城市生态环保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采取和落实相关的生态环保措施,为城市化的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都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和关注。
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发展、更加开放、更加创新、更加协调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努力推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实现城市化和经济、社会、文化的深层次协同发展。
中国城市化进程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化进程调查报告一、引言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特征之一。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对于全面推动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报告旨在调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城市化速度与规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令人瞩目。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多个省份的城镇化率甚至超过80%。
同时,中国城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本次调查,我国已有超过300个城市拥有百万人口规模。
三、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影响1. 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进程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这将促进农民增收,缓解农村贫困问题。
2. 投资机会扩大:城市化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需求,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各类建筑工程、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也促进了投资的增加,拉动了经济增长。
3. 消费需求提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能力也相应增强。
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市场的扩大,为国内外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商机。
四、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影响1. 教育资源优化:城市化改善了教育资源的分布,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2. 医疗服务改善: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正在得到改善。
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得到提升,为更多人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
3. 社会结构变迁:城市化加速了人口的流动,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结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五、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影响1. 资源消耗增加: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导致资源消耗加剧。
这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2. 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化扩张使得原本的农田、森林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面临破裂的威胁。
3. 环境污染加剧:城市化带来的工业和交通发展,导致了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的增加。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问题分析
政 法 论坛
我 国城 镇 化 进 程 中 问题 分 析
许 丰
摘 要 :党的十八 大指 出要增强 中小城 市和 小城镇产业发展 、公共服务 、吸纳就业 、人 口聚集功能。我 国城镇化 着很 大的发展 空间。在推进城镇化过程 中 要科 学编制和认真 落实城镇发展规 划 ;创新金融体制 ;完善城 镇基础设施 ,增 强城 市
铜仁处在城镇化加速发 展 的重 要阶段 ,未来 的城 镇化进 程 中应
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科学编制城乡规划 ,增 强规划的控制和约束功能 城乡规划是用于城 乡建设 和发展 的基本 依据 ,是政 府足人 们 的就 学、看病需 求 ,高 标准 的规划和建设文化体育休 闲娱乐设施 ,满 足人 们精神文化需求 。 尽快理顺 体制机 制 ,调整职 能职责 ,解 决多头 管理 问题 ,加强 城市综合执法管理队伍 建设 ,充 实和提 高城市执法 队伍 力量 和 能力 ,探索科学化、信息化 、网格化管 理模 式 ,推行 “ 柔性 执 法”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 提高市 民素质 ,构建 和 谐 的城市环境 。
三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服务功能有着越来越高的期望停车难噪音大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城市生活的大难题城市的绿化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及环境保护的功能方面都对未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增加了广大市民的不满
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满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
决策 的基础 ,科学的城 乡规 划 是城 镇 化健 康协 调 发展 的关 键 , 目 前 ,我 国城市居 民 的住 房供应 主要是商 品房 建设 者 ,多 也是城镇化建设 的框架 蓝 图。坚持 科学规划 ,切实增 强规划 引 元 的住房供应主体 比较薄 弱。政府 主导的保 障性住 房供应 由于 领城镇发展 的纲领性作用 ,优化城镇空 间布局 ,促 进 中心城市 、 各级政府财力 有 限,以及 其对 于高价 出让 土地 的冲 动 , 难 以形 县城 和小城镇 协调发 展。其次 ,城 乡规划在 城镇化 发展 中遵 循 成有效的供应 机制 ,中低 收人 群体住房 压力较 大。而推 动城镇 适度 超前 、量力 而行 的原 则 ,在科学 预测未 来城镇 发展 中如交 化建设 ,广 大市 民住 房需 求 的满 足则 是 具有 刚性 约 束 的条 件 , 通压力、停 车问题 、地 下空间等有 可能导致 “ 城 市病 ” 的问题 如二战后 ,英 国的保 障性住房一度 高达 6 0 % ,城市 型 国家新加 进行有效规划 。 坡的公租住 房政 策则相对 比较合 理和完 善 ,这些是 保证 广大 中 二、创新投融资体 制,为城镇化建设提供 有效 的金 融支持 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 和 降低生活 成本 的有 效途径 。因此 ,我们 投融资体 制主要是指 在工业化 和城镇 化建设 中 ,经 营和管 要加大廉租房建设 ,并在质量 上和配套 设施 上予 以完善 ,从而 理总体规划范围 内全部 社 区的基本制 度和 主要 方法 , 其 内容包 将更多 的人 口吸引并稳定 在城镇 人 口范畴 内。同时 ,要 研究 小 括投融资决策制度 ,投 融资组 织结 构 ,投 融资 主体行 为 ,投融 城镇住房建设的政策 扶持力度 ,科 学规划 以避 免农 民乱建住 房 资收益分配 ,投融资资金筹措及投融资监督体系建设等。城市建设 行 为导致资源浪费 和环境 的污染 ,引导更 多 的农 民朝 着符合 城 中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 内容主要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 , 镇发展需要 的方 向建设住 房。 城市文化、教育、科技 、体育医疗 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及环境保 五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通过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进程 护、绿化美化 、供水、供电、天然气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 。投融资 工业化推动城镇 化 ,城镇 化促进 工业化发 展 ,两者 彼此 互 制度的建立及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城镇化建设 的内在需要 , 也是弥 动 、相互依存 。工业 的发 展可 以提供更 多有效 的就业 岗位 ,可 补财政资金不足的必要手段。在城市建设的初始阶段 ,城市基础设 以促进财力 的增强 ,其先进 的管理模 式和 经营模式 可 以为城镇 施 、公益事业及市政设施的建设必然要先行,其资金缺 1 2巨大对于 化 的发展提供强大 的动力 。 目前 ,铜 仁 的工业对 于城镇化 的贡 保运行、 保正常的政府财政支出来讲是无能为力的。在投融资体制 献力度还不大 ,我们 一定要按 照省委省政 府 “ 两加一 推” 主基 改革创新方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 ,学习和借 鉴发达地 区的成 调 ,工业强市战 略部署 ,围绕 资源加 工、建材 、特 色农产 品加 功经验 和做法 ,积极创新理念 ,按照政企分 开、政事分开原则 , 工 、精细化工及 清洁 能源建设 等方面 加大 工业建设 力度 ,扎 实 建立和完善政 府为 主导 ,市场 化运作 ,企业 化经 营的政 府投融 有效开展招商 引资工作 ,延 长产业链 条 ,提 高产 品附加值 ,切 资平台 ,整合各类 资源 , 放大财政资金利用效益。 实增强工业企业 实力 ,通过 工业 经济 的较 快发展 。推 动城镇 化 三 、完善城市功能设 施建设 ,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进程 。( 作者 单位 :铁道警察学院 )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加速了城市的扩张和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定义、影响、挑战和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的过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核心是农民工进城,他们来自农村地区,在城市中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二、城市化的影响1. 经济效益增加:城市化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潜力。
城市化使得人口更加集中,促进了劳动力和产业资源的流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2. 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转型。
城市化使得城市的社会资源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文化进步也有所推动。
3. 城市设施改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行,城市设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包括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
三、城市化的挑战1. 城市扩张压力: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扩张往往带来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紧张等。
2. 社会问题加剧: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城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资本撤离农村地区、农民工权益保障等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3. 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所需的资源供给与农村地区资源的实际情况存在不平衡,如粮食、水资源等,这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中国城市化的未来展望1. 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
这一战略强调城市化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注重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
2. 区域协同发展:中国城市化的未来还需要更好地实现城乡发展的协同,并构建起合理的城市群布局。
不仅要发展中心城市,还要推动小城镇的发展,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一体化。
中国城镇化趋势
• “十一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 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在劳动力转移就业、地产开发、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运用市 场机制,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5
一、外部环境分析——1.1 中国城镇化趋势
我国现阶段城镇化主要特征——多元因素形成多重矛盾
6
一、外部环境分析——1.1 中国城镇化趋势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制约
•我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着越来 越多的制约,进程也有所放 缓。 •按去年11 月1 日第六次人口 普查结果看,2010 年末城镇 化率已接近50%。 •按2001-2009 年间可比数据 看,2004-2009 年间城镇化进 程在放缓。
城镇化增幅放缓,是由多种制约因素决定的
8
一、外部环境分析——1.1 中国城镇化趋势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城乡统筹协调
•我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着越来 越多的制约,进程也有所放 缓。 •按去年11 月1 日第六次人口 普查结果看,2010 年末城镇 化率已接近50%。 •按2001-2009 年间可比数据 看,2004-2009 年间城镇化进 程在放缓。
动力的发展阶段, 社保、教育等各种 来说,随着买房难、 带来交通拥堵、环 因素造成了农业生
而当前科技水平和 社会管理制度并没 就医难、上学难等 境污染、水资源紧 产效率低下,大规
产业结构尚未具备 有及时跟进调整, 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缺等一系列问题, 模机械化生产难以
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依附于户口的城乡 落户城市正在成为 结合土地制度弊端, 推广等后果,可能
•中国的城镇化时间短,矛盾突显 交织。
•中国的城镇化不仅与工业化同步 推进,还面临信息化、市场化、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2023年城镇化进展评估
2023年城镇化进展评估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城市发展成为全国各地追求的目标。
如今,我们进入了2023年,也是中国城镇化进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文将针对2023年的城镇化进展进行评估,探讨其中的成就、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2023年城镇化进展的一个显著成就是城市化率的提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70%,较2010年的51.3%有了显著提高。
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程度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
城市作为经济和创新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城镇化进程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交通、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改善,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
同时,城市化也带动了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福利保障。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推动了教育、文化和体育等公共服务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然而,城镇化进程在2023年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发展迅速,但中小城市和内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
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还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风险。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城市化给土地利用、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我们需要以更高质量和可持续性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和产业结构。
这需要通过引导人口和资金流向中小城市和内陆地区,实现城市发展的全面均衡。
其次,要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加强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同时,还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城市化进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城市化进程展望{2024-2034}》综合评述
《中国城市化进程展望{2024-2034}》综合评述中国城市化进程展望{2024-2034}综合评述引言中国城市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乡差距扩大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本综合评述将对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展望,重点关注2024-2034年这一时间段。
中国城市化现状截至2023,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60%,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
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 城市化速度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里速度迅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 城市规模结构失衡: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数量过多,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资源分布不均和城市病问题。
3. 产业支撑不足:城市化进程中,产业转型升级相对滞后,导致城市就业机会不足,一些人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4. 城市环境问题: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导致空气、水质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政策导向为了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 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2. 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放宽户籍制度,促进农村人口有序流入城市,缩小城乡差距。
3. 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城市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
4. 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望与建议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和政策导向,我们提出以下展望和建议:1. 城市化速度与质量并重:在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将更加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追求速度。
2. 产业支撑能力提升: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城市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2023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实现新的突破,呈现出稳步提高的态势。
同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以确保城镇化进程能够惠及广大农村地区。
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现状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3.9%,城镇人口超过9亿人。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潜力。
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高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继续稳步提高。
一方面,政府将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还将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的改革发展,吸引农民进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将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为了实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区域发展示范性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发展动力。
3. 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和使用,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4. 发展农村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
5. 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
五、展望未来通过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将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区域的整体繁荣。
预计在2030年左右,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差距将大大减小,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成为现实。
综上所述,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稳步提高,并将注重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使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现实。
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人口流动分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人口流动分析引言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规模和方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人口流动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城市化进程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城市化会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融合,重构人口与资源的配置格局,具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的潜力。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但近年取得了显著进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60.6%,城镇人口数已超过8亿。
城市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城市拓展的控制、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推出了重大改革措施,如推进城镇化规划、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城市管理智慧化等。
第二部分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流动的规模和方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如今,中国人口流动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点。
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农民工是中国人口流动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中国的农民工总人数已经超过2亿人。
他们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建筑、制造业、服务业等工作。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仍将持续发展,这将会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2.城市向城市的流动:城市居民的流动也不容小觑。
城市间的流动大多是从经济相对强的地区向落后地区的迁移,如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向西部地区的流动。
城市间的人口流动除了改善人口的资源条件,还促进了资源和产业的转移和优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不过,城市间人口流动也会导致城市化的一些问题,如城市拥堵、社会保障等问题。
3.回乡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们开始有回到乡村的意愿。
人们回到乡村的主要原因是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机会,乡村发展的机遇和优势也吸引了他们的回归。
回乡人口的流动增加了城乡人口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乡村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引言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1. 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据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8亿人,城镇化率达到了60%以上。
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
1.1 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城市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中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1.2 城市化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为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得到了巨大改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重要进展。
农村地区的农民也通过务工等方式提高了收入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1.3 城市化推动了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城市化使得人口流动成为可能。
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源。
同时,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尽管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顺利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 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中国需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科学研究和规划实施,合理安排城市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避免城市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2.2 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使得农村地区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经济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化城镇化发展道路,同时城镇化作为一种影响极为深远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在调查,搜集资料,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发展中的问题等做出说明分析;然后深入探讨了目前城镇化的典型案例并对未来城镇化给出建议及意见。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城镇化的概念及相关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指出城镇化中所涉及的经济结构,户籍等一系列问题并归纳相关原因;第三部分结合政策指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的相关建议并通过分析案例来解读新型城镇化如何引领中国城镇化道路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
一﹑有关城镇化的概念及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现状
城镇化顾名思义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从国际的普遍经验来看,城镇化是与人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城镇化有助于普及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人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城镇化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的改善。
当农民离开农村聚集在城市之后,会从多方面影响政府治理。
城镇化使政府与民众的距离空前的拉近了,政府及其官员的一举一动变得更容易观察和监督。
从长期看,城镇化还有助于促进公平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就中国的现代城镇化发展而言,其历史只有50多年。
实际上,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国家工业生产体系的建设(工业化),中国现代城镇化的发展相当缓慢。
中国的城镇化35年来取得巨大成就。
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2012年达到52.6%。
这意味着,在过去34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
中国实际城镇化率已达
51%,中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已经跨出了一个巨大的步伐,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进一步的完善,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同时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城镇聚集,城市群的出现: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房地产化: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将面临新调整。
城镇化绝不是房地产化,相反高房价是今后城镇化发展新障碍;逆城镇化:发展了多年的以房地产建设为龙头的摊大饼式城镇化,快要走到尽头。
各式各样的城市病开始发酵,乃至有人选择离开大城市,逆城镇化悄然出现;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过去粗放扩张和严重依赖土地经济的城镇化模式而言,希望中国找到一条不同的城镇化道路,“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二﹑我国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原因
我国城镇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一些列的问题。
目前单纯按户籍人口计算,实际城镇化率仅35%左右;这一数据从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我国的户籍和土地制度在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要想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1.目前规划起点低,布局不合理:一些地方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致使小城
镇规模小布局散乱。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争相提高本地行政区划级别(如乡改镇、县改市) ,没有把城市化看成是一个经济过程,一个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的过程,小城镇的设置与建设出现了数量盲目扩张的问题,导致了建设成本的加大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2.城乡分割,户籍管理制度落后: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始于1958 年,
最初时期, 对于减轻城市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 保障城市工业的优先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后,它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
这种户口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是导致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最大制度障碍。
3.基础设施不配套,经济聚集效益低:一些地方存在“把耕地围起来、楼房建
起来、农民进城来就是城市化”的片面认识,没有按照构建“三位一体”(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改造、自然村庄合并) 的农村城镇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如有的城镇几公里长的大街甚至整个集镇找不到一个公共厕所。
此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协调,忽略了与第二、三产业的配置。
4.机制不活,管理滞后: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强,小城镇的建设资金大都以当地
政府投资为主。
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既造成投入不足,同时也产生了乡镇政府负债过多等问题。
一些管理漏洞长期得不到治理。
三﹑城镇化问题的解决之道:新型城镇化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会后,《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有望对外公布。
这是一份中国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必须做到:
1.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
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
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是他们融入到城市中去。
同时要确保推进农
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
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2.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和土地政策,使城镇化顺利进行;我国传统的户籍、
就业制度不仅不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且与国内大力推进农村城
镇化进程的政策不相适应。
应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
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以解除农民进城的户口限制,推行社会就业
的市场化和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使农民进城后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
的国民待遇。
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缩短就业安置的时间。
3.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控增量,
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城镇建设用地特别
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
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新型城镇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
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必须要大力发展并结合实际。
在我们的调研中采用了天津华明镇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来说明:天津华明镇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减少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提出:以宅基地换房办法,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列为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城市。
“宅基地换房”是天津市农村城镇化的起始点与引爆点,为城镇化建设积累了资金与土地这两个必备的生产要素。
“三改一化”即农业户口改非农户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村委会改居委会,实行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高级阶段,是“去农民化”城乡统筹的深化阶段,从而取得了重大发展。
城镇化道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需要我们认清形式,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
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总之一句话,我们需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012.12.19 参考资料: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研究》
曲福田著写经济科学出社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践与展望》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2013.12.13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资源环境基础》
张雷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