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政治
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开国大典。
3.意义 (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 家做主的新时代。
(3)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刘少奇才提出了要建立系统的法律体制,故A项正确。 答案:A
3.(2016· 皖江名校联考)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 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 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 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 A.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 B.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 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 D.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 确立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主要权利有修改宪法、 职权 制定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人事任免权、决定国民经 济计划等 代表 各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 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而人民政协则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协商。
(3)监督权不同。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监督,是法律 监督和工作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 的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 (4)产生与组成方式不同。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 由各方协商产生。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备考策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近5年涉及的不多,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新政协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复习本单元要加强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不同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切实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适当联系必修二、必修三中与这一内容相关联的经济、思想等知识。
【重要考向】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条件(1)军事: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取得胜利。
(2)理论: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3)筹备: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国初施政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2.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①对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②对世界: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最重大的事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历史解释】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1)追歼残敌:至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2)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农民向国家交“公粮”。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返回
全面认识台湾问题 1.由来:1895 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全岛及 所有附属各岛屿;1945 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 年,国民党败 退台湾,形成台湾问题。 2.促进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因素 (1)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结束海峡两岸分 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 的共同愿望。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及成功实践对海峡两 岸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返回
1.(2017·浙江 11 月学考)2017 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新
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他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
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
A.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返回
考点 2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基本含义: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内(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台湾、香港、 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补充)。 2.形成过程 (1)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的召开
确保人民 政治上标志着
民主权利 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实现
根本 政治 制度
返回
政治 制度
背景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度
中国是由56 个民族组成 的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 新中国实行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 各民族共同 繁荣的原则
建立发展
主要 职能
备 意义
注
建立:《共同
满足少数民
纲领》规定 少数民 族当家做主
返回
[灵犀一点]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中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
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我国在政治发展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不仅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在我看来,我国在政治改革、治理能力、国家战略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而成功的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1. 政治改革的探索和成就我国政治改革的道路是与时俱进的,既保持了政治稳定,又不断改革创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其中政治改革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家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建立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2. 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成效我国政府在治理能力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基层政府到中央政府,都建立起了高效的治理能力体系。
通过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廉政建设、建立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等手段,我国政府有效地解决了许多社会问题,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 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我国以“”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为引领,积极融入世界发展,为推动全球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倡导多边主义和全球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总结回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面,政治改革、治理能力和国家战略是三个核心关键点,以这三个方面为主线贯穿全文,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在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
我国政治改革的道路、治理能力的提升、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为国家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我国的政治成就不仅仅是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更在于政治稳定和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
我国政治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国家战略的灵活实施,使得我国得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启示和借鉴,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是初创时期(1949~1954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推翻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独裁专制,建立起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到1952年9月,全国普遍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
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2.第二阶段是创建时期(1954~1966年)经过5年的实践和1953年各地的普选,1954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而标志着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正式形成。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并逐步走向完善。
3.第三阶段是遭遇挫折、受到重创的时期(1957~1976年)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反右倾斗争”和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党和人民付出艰辛努力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4.第四阶段是重建时期(1976~1978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逐步恢复。
1978年2月召开了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颁布了新的宪法,重新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5.第五阶段是发展完善时期(1978年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稳步发展时期。
从理论上看,我党出台了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一纲领性文献,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的决议,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2课
二、09年高考展示
1.(2009山东基本能力,9)60年前中国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 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 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开国大典》属于油画,该画重在写实,与传统山水画的 写意画法不同,排除②;开国大典举行时,西北、西南、华南等大片 国土尚未解放,排除③。正确答案是B项。
A
1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 A、基层民主选举 B、人民代表大会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A
15、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并成为中国法 制建设里程碑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在北平开幕。大会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 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等重要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 北京天安门广场 3、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成为真正主权独 立的国家,即以 工人阶级 为领导、 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政权 ,是中 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 牢固的基石 。
练一练:
1、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历史: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3单元 考点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福建专用必修1)
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 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 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3)意 义: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2.依法治国战略的确定: 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 依法治 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 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 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③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 纲领性文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3)作用:①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 (3)作用: 作用 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 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 共同愿望。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 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意义: (4)意义 :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于推 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巩固和壮大爱 国统一战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标志: (1)确立标志: 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保障: (2)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意义: (3)意义 :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组织形式: (2)组织形式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代行 人民代表大会 的职权,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作为 人 民民主统一战线 的组织形式,继续在国家政治 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 (3)发展 :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 长期 共存 , 互相监督 ”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 段。
2.开国大典: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一致决议接受《 共同纲领 》为新政府的施政 方针。会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华 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二、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 确立: (1)确立:1949年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 议。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点归纳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点归纳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当选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点: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点: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九届全国人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总结提升 三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考题例证1】[2018·山西孝义质检]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
”这一表态()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二、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特点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1)特点:“一边倒”。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线束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新中国只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处于孤立地位。
(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1)特点:“两只拳头出击”。
(2)原因: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和越南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
(3)作用: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居守势;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3)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在世界上的影响。
历史: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课件(人民版)——2012届高考
专题三 │ 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 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 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 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 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50人参加 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 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 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 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 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 有参政权力。 有参政权力。 (1)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 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 (1)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
专题三 │ 考向瞭望
命题3 2010·滨州模拟]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 [命题3] [2010·滨州模拟]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 打击侵入我国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 打击侵入我国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 中国政府决定增派军队 直接通过台湾海峡”支援前线。当时台湾海军未加阻拦, “ 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 支援前线。 当时台湾海军未加阻拦 , 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这说明台湾当局 ( ) 拥护“一国两制” A.拥护“一国两制” B.希望与中共结成军事同盟 认同“一个中国” C.认同“一个中国” 欲放弃“台独” D.欲放弃“台独”实现国家统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2009年广东单科)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 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A.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B.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解析:1949~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新民主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中国 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的完成 是1956年底,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还没
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
(2)依据:《共同纲领》和 1954年宪法 。 (3)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 自治机关 ,由当地民族当 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数民族地区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 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一、全面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1)历史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人民长期
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体,是由我国人 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
3.注意分析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 共同纲领》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它 只是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因而其规定的社会性质也只 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4年宪法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
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
主义社会,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二 者在国家性质方面,都确认了相同的领导力量与国家 基础。
人士组成
D.政协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解析:表中各党派及各阶层所占比例,说明了人民 代表大会的广泛性、民主性,故C项符合题意。A项 说法不符合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B项是政治制度的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点关键词:民主政治[考点梳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主要表现:1.推翻三座大山,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
《共同纲领》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初步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3.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各党派代表参加,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在工矿企业中实行民主改革,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5.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建国初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二、十年建设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由发展到开始遭到破坏主要表现:1.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为此开展整风运动。
2.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把大批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处理,并逐步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
3.1959年“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
三、“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践踏主要表现:左倾错误发展到了极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四、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主要表现:1.1976年10月一1978年12月民主法制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并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进行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彻底否定了“文革”。
4.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问题,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并享有高度自治权。
专题十一_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就成就剖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2015年04月01日编号 0 9第 1 页A.粮食生产基本状况B.钢铁生产基本状况C.全国人大代表人数D.个体工商业户数量基本状况第 4 页8.(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材料二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德国从2007年9月开始对中国实行“价值观外交”。
“价值观外交”是默克尔所在德国执政党的对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为此,默克尔对华采取较强硬态度,指责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
(1)据材料一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8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请概括说明毛泽东和邓小平是如何吸收外来先进文明,实现理论创新的。
(8分)(3)请据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二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
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开展外交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来制订本国的外交政策?(8分)专题十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世界科技文化参考答案1-7:AADDC DD8.(1)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框架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新中国成立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月,河北平山县。
1.工作重心:2.工作中心:3.基本政策:4.总任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月,(地点)。
1.确定国名:2.通过文件:3.确定国体:4.组成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2.3.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基础:组织基础: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原则:性质: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正式确定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政治建设的曲折三大改造:中共八大:1956年月,(地点)。
1.2.3.4.十年“文革”原因:(主要原因)(导火索)标志:过程:1.2.3.4.性质: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改革开放:发展1.领导体制改革: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2.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3.依法治国战略:1997年9月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年3月全国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一个以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二、“一国两制”构想背景:含义:过程:1.1979年,《》。
2.1981年,《》。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4.1984年,实践香港条件:1.2.3.4.过程:1.1982年9月,2.1984年12月,3.1990年,4.1997年澳门条件:过程:1.1987年4月,2.1999年12月20日,意义1.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3.台湾问题缓和表现4.5.6.7.阻碍因素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作用:。
3、组织基础:新人民政协的召开.1949年9月,内容:主要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等,通过了重要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二)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开国大典。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班级姓名
课题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授课时间
总课时
主备人
复习要求
根据考纲内容,熟记基础知识,学会分析,做到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学环节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相互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考试说明】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原表述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三)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①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的方针
③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破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遭摧残
3、“文革”的教训: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中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
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1.引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政治成就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展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总结。
2. 建立起健全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成就之一在于建立起健全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各级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各种法规制度,形成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我国政府还不断加强国家对各项事务的管理和调控能力,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国家治理能力。
3. 建立起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国家治理模式在政治方面,我国还取得了建立起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国家治理模式的成就。
建立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治的政治体制,推进依法治国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并且,通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代表作用,实现了国家民主决策和人民利益的表达,形成了集中统一、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治理模式。
4. 增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成就还体现在增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方面。
我国政府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方面,实行了严格的法治原则,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并通过不断加强军队和国家安全机构的建设,全面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5. 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另一成就在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我国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交往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并积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建设性力量。
6. 结语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成果,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在国际上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必将为世界政治模式的发展提供我国智慧和我国方案。
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一直在不断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一、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在中国,政治现代化主要包括民主化、法制化、权利保障等方面。
在民主化方面,中国正在逐步推进代表民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让人民参与政治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广泛。
在法制化方面,中国正在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权利保障方面,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一个公正、公平、透明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二、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主要包括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等方面。
在市场化方面,中国正在逐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产业化方面,中国正在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信息化方面,中国正在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让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主要包括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文化产业等方面。
在文化多样性方面,中国正在推进多元文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文化创新方面,中国正在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科技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正在加强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四、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科技现代化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科技应用、科技人才等方面。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正在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
在科技应用方面,中国正在加强科技应用的推广和普及,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细分为: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3-1956年三大改造
1959-1966年全面建设时期
1966-1976年文革
1976-1978年三年徘徊时期
1978-至今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期)
2.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5)一国两制
3.党中心的转移:瑞金—延安—西柏坡—北京
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政协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949-1954))
7.共同纲领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9.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文革期间没召开,所以没实现,直到1982年完善了政协)
10.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地位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1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宪法的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2.共同纲领中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3.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15.最早独立的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6.最晚独立的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17.文化大革命政治上:是对民主与法治的践踏
经济上:国民经济的劫难
18.文革的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19.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20.吸取文革教训,新时期采取的措施有:
(1)法治方面的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平反冤假错案
1979年加紧全面立法,1982年修订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民主方面的建设:重新召开各级人大和政协
完善政协(1982年)
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如:吉林省的海选制度(3)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前提
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附:为什么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期孙权派兵到达台湾
(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
(3)明朝末年,荷兰侵占台湾(殖民扩张)
(4)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5)清朝康熙帝收复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1885年中法战争,设立台湾省
(7)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8)1945年《开罗宣言》中,要求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均归还中国;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台湾
(9)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次分离…
21.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结束敌对武装。
(此前武力统一)
2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内容: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基本准则:一个中国
24.香港回归条件:(1)根本:中国综合国力增强(2)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4)全国人民的心愿(5)中英双方的努力
25.1997年香港回归,意义:(1)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2)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6.1999年澳门回归
27.1987年,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28.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29.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30.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1.2008年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