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颜体书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学颜体书法

[摘要]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书法一直沿袭至今,楷书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西汉楷书的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最后隋、唐时期,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楷书也进入了鼎盛时期。颜真卿作为唐代楷书的代表,为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

引言:

颜真卿作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他革故鼎新,自成一派,将楷书的发展推到顶峰。通过对颜真卿书法作品的学习,真正的了解,认识到颜体书法在笔法,结构,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审美特征。颜真卿不仅在书法方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也以高尚的品格令后世景仰。

[关键词]:颜体书法

正文:

唐代是楷书的成熟和规范时期,也是楷书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初唐书法一直被唐太宗所推崇,立朝之初,便是一派繁荣景象。当时的社会,经济,与南北文化的交融也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

初唐四家是唐代早期书法的代表。初唐四家的艺术风格不同,成就也不分高低。但初唐四家都将南朝楷书与北朝碑书融为一体,追求新的法度,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全盛时期。欧阳询,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中唐时期,贞观之治,休养生息。唐朝的繁荣昌盛,造就了恢宏大度,兼容并蓄的文化情怀。颜真卿,将“以肥壮为美”的审美情趣,以肥为美的书法特点代替了初唐的“瘦骨通神”。与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

一、

1、颜真卿的生平介绍:

颜真卿(707~785),字清臣,中国唐代书法家,政治家。陕西西安人,祖

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开元年间中举进士,处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为太子少师时,封鲁国公。颜真卿一生为人刚正不阿,以义烈闻名,忠君报国,称为儒家“忠臣烈士”的称号。他的一生,由于为人正直,不与权贵同流合污,所以他的仕途经历了浮浮沉沉。在出任平原太守时,颜真卿联合自己的堂兄唐杲卿奋起反抗。肃宗时,官至御史大夫。代宗时,被封为鲁郡公。德宗时,平定李希烈叛乱,由于颜真卿的生性中直,敢于谏言,遭到了虞杞的记恨。所以虞杞向德宗推荐颜真卿去劝降。颜真卿不断被李希烈威逼,颜真卿不但不屈服,还去斥责李希烈。最后被李希烈杀害。颜真卿出生于一个重视书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喜爱书法。少时家里贫穷,买不起笔纸,就在黄土墙上练字,唐书有记载:“少孤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习学书字。”《颜家家训》明确记载“此艺不须过精”,又告诫“慎勿以书诰命”。起初的颜真卿秉持家训,练习书法只是用于记事,后来因为对书法的喜爱,随着对书法艺术的造诣,渐渐闻名。颜真卿是一位博采众长的书法家,先是拜师褚遂良,之后拜师名扬四海的“草圣”张旭,又结合篆隶和北碑的笔意,吸收了本朝书法的特点,颜真卿书法的雄强茂密,浑厚刚劲,与篆书相结合的笔法,革故鼎新,终成一代名家。

2、颜真卿对楷书的影响及地位:

以颜真卿为代表的书法革新家,一扫往日崇王的风气,以圆润的浑厚的笔致代替了方折巧劲的晋人书法,以平稳端庄的结构代替了欹侧秀美的二王书体。颜体书法,不仅吸取了初唐的风格,老师的风格,南北朝的书法特点,最主要的是吸收了当时唐朝的民富国强,文化繁荣,颜体书法更多的结合了民俗朴素的自然元素在里面。把书法的种子种在了平民的土壤中,这也是他的作品可以被当时不同的阶级欣赏,称赞的原因。颜体书法不仅有欣赏价值跟具有社会实用价值,做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因此颜真卿被成为中国楷书第一人。颜体书法的出现,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打破了由二王书法统治的400多年来的局面。

颜真卿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书法家,传世的碑刻有《多宝塔碑》、《东方朔赞》、《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颜勤礼碑》等。他的书法成就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五十岁之前,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第二个时期:

五十岁到六十岁,代表作《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第三个时期:六十岁之后,代表作《颜勤礼碑》《自述告身帖》。

二、颜真卿三个时期代表作品欣赏:

1、早期作品:《多宝塔碑》《东方朔像赞》

《多宝塔碑》是唐代重要的碑刻,是唐代书法代表作品之一。这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书写的作品。是颜真卿早期楷书的代作。

《多宝塔碑》:楷书刻石,碑文记述了西京龙兴寺和尚楚金夜诵《法华经》,于是历时四年终建成此塔,为帝王和苍生写经祈福之事。碑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正书34行,每行有66个字。《多宝塔碑》笔法坚韧,循规蹈矩,严谨的法度中带有一丝丝英俊的姿态。中锋用笔,笔笔藏锋,回锋,运笔平稳,转折轻提重按,刚柔并济。用笔含蓄,交代清晰,骨力强盛,气息平和。宋朝黄庭坚书云对此的评价:“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气骨。回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战。”(马宗霍《书林藻鉴书林记事》

《多宝塔碑》在结体平正,很有规律性。结构上略显拘谨,线条粗细的变化较少,由于《多宝塔碑》书写于乌丝栏界格内,字距和行距都是均匀排列。章法上,过于刻板,可以体现出当时的颜体还没有完全摆脱初唐时期书法的风气。由于缺少那种筋骨层峻的雄气,带有贵族的气息,所以《多宝塔碑》给人更多的是一份亲切感,也使此碑更被大众所熟知。

《东方朔赞》唐天宝十三年(754)立,在山东省德州市。碑阳赞十二行,阴记十七行,每行有三十个字。与《多宝塔碑》不同,虽然是同为早期时期的作品,但是《东方朔赞》字形,墨色等。《东方朔赞》更显得成熟。《东方朔赞》的笔力浑厚,颜体的笔画饱满丰腴,厚重的代表。浓重的墨色加上流畅的运笔,气势恢宏。在字体的结构上,与《多宝塔碑》的中规中矩不同,《东方朔赞》的字体紧密,但仍然保持了颜体闲雅宽博的特点,“大字难于紧密无间”也是从这个碑中得出的。

2、中期作品:《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

《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成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颜真卿在仕途失意,游览麻姑山时所写。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后来因为遭受电击而损害。碑文苍劲古朴,线条的粗细趋于平缓,笔画的波折减少。线条中包含力度。点法多变,方,圆,横,挑都具有。清朝的康有为作出这样的评价“《麻姑坛》握拳透爪,乃是鲁公得意之笔,所谓字外出力中藏棱’”。在结体上,《麻姑仙坛记》也与早期的书法作品有所不同,中期的作品一改浑厚的笔锋,变的青筋瘦健。线条不虚浮,从起笔到手笔,每一次起转折都张弛有度。这幅作品,在笔的力度“入木三分“,”颜筋柳骨“也是因此得来的。这主要时传承了他之前的老师张旭。历代书法家都对《麻姑仙坛记》有着较高的评价。此时颜真卿书法的风格已基本完善。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纵28.1厘米,横72.3厘米,24行,每行十一个字左右。颜真卿为祭奠自己的侄儿颜季明写的。颜季明在安史之乱中惨死,颜真卿悲痛不已,提笔写下的。他把自己的悲愤,对国仇家恨的悲愤心情寄情于毛笔,用毛笔发泄自己心中的伤痛,逐字逐句,字字体现了颜真卿当时心灵深处的伤痛。颜真卿借书法抒发心中的大志,卷书有堂堂正气,挟风雨扑面而来的感觉。

《祭侄文稿》虽然是草稿,但处处显示了当时颜真卿的真性情,这幅作品,字的点画密集,枯笔的连擦写数字之处的结合造成了虚实结合,黑白相应的的节奏变化。草书的率性,不拘一格,颜真卿深厚的功底,一气呵成,最后终成佳品。

3、晚期作品:《自述告身帖》《颜勤礼碑》

《自述告身帖》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三十三行,共255个字。颜真卿写此帖时,已经有七十二岁的高龄。他的书法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此帖的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

《颜勤礼碑》碑阳十九行,碑阴二十行,每行三十八个字。与早期的作品不同,一改中规中矩的初唐时期的楷书体态。字体宽润,笔法厚重饱满,带有篆书的笔意。笔划的粗细变化特别明显。结体端庄,宽润舒朗,大气磅礴。在结体上,颜真卿改变了二王左紧右疏,左低右高的特点。在吸收了篆书、隶书的基础上,字字以正面视人,浑圆庄重,左右齐平。完全改变了初唐时期的结体的特点。碑中的字,不同的点画有不同的特点,节奏感较强。《颜勤礼碑》重法度,重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