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学常识古诗词赏析:悯农锄禾日当午
2023年悯农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悯农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年悯农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悯农二首·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译文及注释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赏析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2023年悯农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2悯农二首·其一唐朝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悯农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悯农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悯农二首·其一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一》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赏析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空景象,突出了大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空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大民空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空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空“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空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空巨大贡献和无穷空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空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大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空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空大民以他们空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而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空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空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洞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空:“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空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空,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洞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空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大夫犹饿死”空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空印象。
李绅《悯农》唐诗赏析
李绅《悯农》唐诗赏析《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悯农》第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唐代诗人李绅所写。
《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为餐了。
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第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悯农古诗译文及赏析
悯农古诗译文及赏析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这首诗曾被无数文人墨客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诗进行一篇译文及赏析。
悯农古诗译文: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赏析:这首诗的开头“锄禾日当午”直接勾勒出了农民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劳作的场景。
这里的“锄禾”不仅仅是指农民在田间劳作,更是一种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敬重。
接着“汗滴禾下土”,描绘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的汗水滴落在禾苗的土地上,表现出了农民的辛苦和劳作的辛勤。
接下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是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诗人用“谁知”表达了对农民辛苦的感叹,他们的辛勤劳作换来的却是微薄的收入和艰辛的生活。
而“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更是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的辛劳和付出,每一粒米都是农民辛苦劳作的成果,但他们却只能得到微薄的回报。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敬重,更是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和批判。
农民是社会的基石,他们的辛勤劳作维系着整个社会的运转,但他们却常常被忽视和边缘化。
诗人通过这首诗作,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的辛劳和付出,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冷漠和不公。
这种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不仅仅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这首诗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悯农这首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作通过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总之,悯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赏析唐诗《悯农》
赏析唐诗《悯农》李绅的《悯农》是一首经典的唐诗,是诗人以农民为题材,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首句“锄禾日当午”,诗人通过描绘农民在烈日当空的中午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农民的辛勤与艰难。
这句诗中,“锄禾”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民用锄头除草的场景,而“日当午”则强调了劳动的时间和强度。
次句“汗滴禾下土”,诗人通过描述农民汗水滴落在土地上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
这句诗中,“汗滴禾下土”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劳动中挥汗如雨的场景,同时也传递出农民对土地的深深眷恋。
第三句“谁知盘中餐”,诗人通过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农民辛勤付出的敬意。
这句诗中,“谁知盘中餐”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农民的付出,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中不尊重劳动成果的现象的批评。
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诗人通过强调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敬意。
这句诗中,“粒粒皆辛苦”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辛勤耕耘的场景,同时也传递出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李绅的《悯农》以其深情的描绘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传达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农民的敬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后世的传承中,《悯农》成为了唐诗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并被广泛传颂。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同时也传递出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农民的敬意。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悯农》这首诗中,还在其他唐诗中得到了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劳动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因此,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悯农》这首诗,就是这种价值观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应该尊重劳动和劳动者。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份工作和每一份劳动都是有价值的,都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成果,不歧视任何职业,不歧视任何劳动者。
李绅《悯农二首》全文译文参考及鉴赏
李绅《悯农二首》全文译文参考及鉴赏《悯农二首》是由唐代李坤所创作的,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悯农二首》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悯农二首》赏析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
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
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人间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
这就把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
第二首诗,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
悯农(其二) 小学一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悯农(其二) 小学一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作者简介:汉乐府:汉代的乐府诗。
字词释义:①悯:怜悯,同情。
②锄禾:指用锄头清除长在禾苗中的杂草③当午:正午。
④餐:饭食,食物。
⑤皆:全,都。
诗词赏析:《悯农》是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这首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诗人用朴实无华、浅显易懂的语言描写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提醒我们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表达出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诗的前两句,诗人精心设计了一个特定环境下“锄禾”的场景:农民在烈日炎炎的正午挥锄除草、汗水从他身上滴入禾苗生长的土地里。
这一个场景形象地刻画了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人没有具体说明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将“锄禾日当午”与“汗滴禾下土”相呼应,使农民劳作的艰辛不言自明。
诗的后两句,诗人抒发感慨:谁曾想过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提示我们一定要珍惜每粒粮食,因为那都是农民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这两句诗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
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无病呻吟,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诗人的博大情怀。
知识链接:世界粮食日“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悯农原文及赏析
悯农原文及赏析
1.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赞美。
诗中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艰辛生活,让人感受到农民的辛勤付出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更是深入人心,让人对粮食的珍贵和对农民的敬意更加深厚。
3. 艺术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唐诗风格,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描绘农民的劳动场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得诗歌既有形象性又有抒情性。
同时,这首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和美感。
4. 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鲜明,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呼吁人们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悯农》原文及赏析
《悯农》原文及赏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可谓是家喻户晓。
小时候,咱们就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可那时候,未必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爸妈回乡下老家。
正值农忙时节,烈日当空,那太阳就像个大火球,烤得大地都发烫。
我跟着爷爷来到田间,只见他弯着腰,手持锄头,一下一下地在地里除草。
汗水顺着他的额头不停地往下流,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
那汗水一滴接着一滴,不一会儿,爷爷的后背就湿透了。
我站在田埂上,热得直跺脚,嚷嚷着:“爷爷,太热了,咱们回去吧!”爷爷直起腰,擦了擦汗,笑着说:“孩子,这农活儿可不等人呐,错过了时节,收成就不好啦。
”说着,又弯下腰继续劳作。
那一刻,我看着爷爷辛苦的样子,突然就想起了这首《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不正是眼前的情景吗?农民们在烈日下辛勤劳作,每一滴汗水都饱含着他们的辛劳和付出。
咱们再来看这首诗。
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正午时分劳作的辛苦场景。
大中午的,太阳最毒的时候,农民还在地里干活,那汗水不停地往下淌,这画面感多强啊!诗人没用什么华丽的词藻,就是简简单单的描述,就让咱们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模样。
而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是一种深深的感慨和呼吁。
咱们每天吃的饭菜,那一粒粒的粮食,可都是农民们用这样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呀!有多少人在吃饭的时候,能想到这一点呢?有的人可能会挑食,会剩饭,可他们哪里知道,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无数的汗水。
就像我那次在田间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从那以后,我吃饭的时候都会尽量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不再随意浪费。
我也会告诉身边的小伙伴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其实,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说粮食的辛苦,更是在告诉我们,任何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都应该被珍惜。
不管是农民种出的粮食,还是工人制造的产品,或者是老师传授的知识,都是付出了辛勤努力的。
所以啊,咱们每次读到这首《悯农》,都应该在心里提醒自己,要懂得珍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古诗词悯农的诗意与鉴赏
古诗词悯农的诗意与鉴赏《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悯农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所作。
原文:悯农二首李绅〔唐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诗意: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鉴赏: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
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
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人间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
这就把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
第二首诗,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
《悯农》译文及赏析
《悯农》译文及赏析《悯农》译文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悯农》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悯农》译文及赏析篇1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餐:饭食。
悯:怜悯。
【译文】正午时分,头顶着炎炎烈日的农民正在为禾苗除草,颗颗汗珠洒落入禾苗下种的泥土。
又有谁知道那盘中美味的米饭,每一粒都包含着农民们的辛苦。
译文二锄禾锄到炎热的中午,汗珠滴进禾下的土地。
谁知道碗中的米饭,粒粒都来自辛勤和劳苦。
【赏析】这是李绅的两首《悯农》诗其中之一,诗的第一和第二句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
三四句运用联想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诗文锄禾的颗颗汗珠与盘中的粒粒米饭相互映照,表达了对统治者的“盘中餐”原是农民滴滴血汗的感慨之情,提示了劳动的人饿死,不劳动的人却饱食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其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两句听之入耳,读之顺口,简朴浅俗而又凝重沉厚,成为历代人诵之不绝的名句格言。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悯农》译文及赏析篇2原文: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悯农》原文翻译及分析
《悯农》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项:1、《悯农》原文2、作者信息3、诗句翻译内容4、翻译方法和特点5、诗句分析角度6、表达的思想感情7、诗歌的艺术特色8、对后世的影响11 《悯农》原文《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1 作者信息《悯农》的作者是李绅。
李绅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112 诗句翻译内容其一: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其二: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113 翻译方法和特点翻译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直译以忠实反映原文的字面意思为主,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直接翻译成“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意译则注重传达原文的意境和情感,例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通过意译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悲惨境遇。
翻译的特点在于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12 诗句分析角度121 主题与思想这两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民的辛勤劳作与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强烈谴责。
其一通过描绘春天播种、秋天丰收的景象,与“农夫犹饿死”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
其二着重描写农民劳作的艰辛,呼吁人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122 艺术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其一“四海无闲田”与“农夫犹饿死”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平;其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将粮食的来之不易与人们的浪费行为形成对比,增强了警示效果。
同时,语言质朴平实,却极具感染力,以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深刻的思想。
123 意象与意境诗中选取了“粟”“田”“锄禾”“汗滴”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意象,营造出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和悲苦的生活境遇,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古诗《悯农》赏析
古诗《悯农》赏析
悯农
锄禾日当午,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汗滴禾下土。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
15岁时读书于惠山。
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被誉为“悯农诗人”。
【注释】
悯:怜悯。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皆:都是。
【简析】
开头两句,诗人精心设计了一个特定环境下的“锄禾”场面:正当中午,赤日炎炎,暑气熏蒸,酷热难耐;农民劳作,时间已久,浑身无力,饥肠辘辘;汗水湿透了衣衫,洒落到禾苗上,渗透到泥土中。
由此可见烈日之炎,汗水之多,身体之泛,耕作之苦。
诵读诗句,读者仿佛身入其中,和农民们一起承受着那痛苦的煎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谁知道,在这些国贼禄鬼的金盘玉食之中,即使是一颗一粒,也是农民们用多少血汗换来的。
这两句诗虽属议论,但很形象。
“盘中”对“田间”,“粒粒饭食”对“滴滴汗珠”,空间位置的跳跃,内心视象的转移,都反映了农民们的耕作之苦。
它教育人们在享受劳动果实时,要联想到劳动生产的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出自唐代李绅的《古风二首/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赏析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
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
悯农古诗词鉴赏
悯农古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悯农古诗词鉴赏悯农古诗词鉴赏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悯农》古诗词鉴赏
《悯农》古诗词鉴赏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悯农》古诗词鉴赏(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古诗词悯农《悯农·锄禾日当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译」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注释」(1)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2)餐:一作“飧”。
「赏析」李绅的这首《悯农·锄禾日当午》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悯农·锄禾日当午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
《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1悯农二首·其二唐朝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其二》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悯农二首·其二》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悯农二首·其二》赏析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悯农二首·其二》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悯农》原文及翻译赏析2【原作】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李绅《悯农》唐诗赏析
李绅《悯农》唐诗赏析李绅《悯农》唐诗赏析《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悯农》第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唐代诗人李绅所写。
《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为餐了。
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第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文学常识古诗词赏析:悯农锄禾日当午
导读: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
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
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
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
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2015年小学生文学常识古诗词赏析:悯农(锄禾日当午)
1.关于古诗的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2.小学生文学常识
3.小学生应了解的文学常识
4.小学生常用的文学常识
5.小学生常见文学常识解读
6.小学生文学常识汇总
7.小学生文学常识大全
8.小学生常见文学常识
上文是关于小学生文学常识古诗词赏析:悯农锄禾日当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