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生蒲松龄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
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
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
见其文,奇之。
召与语,大悦。
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
公期望綦切。
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
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
无何,寝疾。
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
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
公喜,逆而问之。
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
今幸可从杖履。
”公乃束装戒旦。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
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
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
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
惨然不乐。
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
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
携生赴监,与共晨夕。
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
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
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
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
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
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
”生闻之,怃然惆怅。
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
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
公子闻之,涕堕垂膺。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
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注释】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知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是州,恒惴栗惴栗:忧惧不安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情趣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凌万顷之茫然B.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游于是乎始月出于东山之上D.其高下之势其皆出于此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请阐述选文怎样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5)请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
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①,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注】①玄䌲: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B.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C.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D.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孺子是徐稚的字。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材料二: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材料三: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1)结合材料三,说说“韫椟而藏”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一句体现了孔子的心情。
(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孔子的“入仕观”。
【答案】(1)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2)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
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
②孔子入仕有其原则。
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
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解析】【分析】(1)“韫”意为藏,“椟”即盒子,“韫椟”即把东西收藏在盒子里,结合“有美玉于斯”可知把美玉藏在盒子里,而“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体现了一种急迫心情。
(2)本题中,根据“我待贾者也”可品味出孔子的愿望是出仕为官;根据材料一又知孔子入仕有其原则,但“吾已矣夫”“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可见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故答案为:⑴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⑵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
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
②孔子入仕有其原则。
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
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与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
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
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
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
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XXX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XXX,徙家魏州之昌乐。
XXX,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XXX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XXX,吾所不及。
”勣入朝,XXX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XXX。
XXX以疑请,勣曰:“XXX嫌。
若某,XXX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XXX 其守约束。
XXX,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XXX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
文瓘谏曰:“王者养民,XXX,XXX则怨以叛。
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XXX末年户口减半。
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人罔常怀,怀XXX。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XXX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时以执法平恕方XXX①。
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XXX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
性严正,未尝回容。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XXX委之或时移疾佗②宰相奏事帝必问与XXX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或曰:“已议。
”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释】①XXX: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②佗:他。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B.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题(含答案)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
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将过礼,负土成玻,手植松柏。
起家郢州主簿,迁武骑常侍,为小将,随齐安陆王XXX。
XXX,事明帝。
永元中,XXXXXX、XXX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
出为XXX 将军、南汝阴、谁二郡太守。
会寿阳新陷,XXXXXX侵边,XXX力战,以寡克众,XXX甚惮之。
复以功迁宁朔将军、豫州刺史。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XXX故人XXX说之,XXX于军XXX以狗。
义师至新林,XXX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
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
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注],昔人XXX。
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
”XXX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伺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
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
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XXX造之恩,未获上报。
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XXX北讨,仙琕每战,勇冠全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
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
人问其故,XXX:“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生平愿也。
何功可论!”十年,XXX杀XXX太守XXX,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
XXX刺史XXX以众十余万赴焉。
XXX与战,累破之,昶遁走。
仙琕纵兵乘之,XXX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近太子左卫率。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外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疆,常只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乡村险峻地方,故战多克捷,士卒亦情愿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
在州四年,卒。
赠左卫将军。
XXX。
选自《梁书·卷十七》,有删改)(注)①射钩新祛:是关于春秋五霸中XXX和XXX的典故,用来借代英明君主的不计前嫌。
1.对文中画海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B.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外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C.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外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D.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高一课内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高一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工,今急而求子,是塞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
・・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
①夜缱而出,见秦伯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⑥秦伯说,与郑人盟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⑥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伯,文中指爵位。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寡人,诸侯对自己的尊称;执事,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
C.东道主,文中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为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后泛指主人。
D.武,文中指武德。
武德,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处于危险境地,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在郑伯面前举荐了“千里马”烛之武。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答案】(1)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语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根据材料二中句子“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以及庄子拒绝出仕的邀请可以看出庄子注重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先明确观点,是“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还是“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然后再具体阐述自己的看法。
从材料一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知,孔子式的快乐,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从材料二中庄子面对邀请的态度以及最后一句“吾将曳尾于涂中”可知,庄子鄙弃名利富贵,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完整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④遇丈人以杖荷艹条。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 之B. 其C. 则D. 以(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 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 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 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D(2)B(3)A(4)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了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高一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
高一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xx刚升上高一的同学想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重视文言文的阅读练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
高一文言文阅读原文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
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
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
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
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吟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邈彼绝域,幽邃窈窕。
近智以守见而不知,仁者以路绝而莫晓。
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见标,瀑飞流以界道。
睹灵验而遂徂,忽乎吾之将行。
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
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披荒榛之蒙茸,陟峭崿之峥嵘。
济栖楢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
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
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揽桕木之长萝,援葛蕌之非茎。
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既克济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
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
籍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过灵溪而一濯,疏烦不想于心胸。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
双阙云辣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
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
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惠风佇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
害马既去,世事多捐。
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凝思幽岩,朗咏长川。
尔乃义和亭午,游气高蹇,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
肆觐天宗,爰集通仙。
漱以华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
悟遗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陈情表》节选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成人自立)B.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应门:开门)C.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陨首:掉头)D.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形容感情深厚)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以孝治天下B.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C.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 且臣欲苟顺私情D.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 而刘病日笃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伊尹论苏轼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
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
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
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
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
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
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
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
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
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
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
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
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
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
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
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
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狭:使……狭小B. 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蔽:蒙蔽C. 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劳苦不息D.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蹈:遵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到则披草而坐B.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C. 则天下群起而诮之士大夫之族D. 以其全才而制天下君何以知燕王(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
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
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文言文阅读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题型,为帮助同学们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阅读训练。
高一文言文训练阅读原文自余为谬人①,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文言文阅读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题型,为帮助同学们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阅读训练。
高一文言文训练阅读原文自余为谬人①,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
及至叶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比入龙龟关,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
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照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
二月辛酉,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
两山千仞,中虚一峡,如排阔然。
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
中溪与予各赋一诗。
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
壬戌,复入关,至鹤顶寺, 松林荫轩,洱波在席,相与趺坐酌酒,时夕阳已沉西,山缺处犹露日影,红黄一线,本细末宽,自山而下,直射洱波。
僧曰:〃此即鸳浦夕阳也。
余波皆碧,独此处日光涌金,有鸳鸯群浴。
今则网罟②大密,此景不常然也。
〃三月乙酉,缘山麓东行一里,至弘圣寺,有浮图高二百丈,考之野史, 为隋文帝时敕建者。
北渡两涧,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闻。
因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
闻北冈有元翻耳驻蹲台,后人屋之。
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
予月:〃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中溪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秧雨者是已,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
世传观音大士授记而然。
〃己亥,至金榜寺,有崖飞出水面,曰维舟山。
徒步而升,见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伎。
予曰:〃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因南征百越之君。
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高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越明年,政通人和(越:到了)B.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C. 衔远山,吞长江(衔:包含)D.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答案:C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B.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C.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案:D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古代仁人志士在朝为官时忧虑百姓,退隐江湖时忧虑国君,因此他们总是处于忧虑之中。
B. 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
C.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滕子京的赞赏之情,认为他是一个能够为民谋福利的好官。
D. 文章最后一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
答案:C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1)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而感到高兴或悲伤。
(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5-7题。
《荷塘月色》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高一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注释] ①布帛:泛指织物。
②衣裘: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戮:侮辱。
[文化常识]“棺椁”及其他。
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
“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
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
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
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2.翻译:①齐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禁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 4.非名之则利之也。
商於子驾豕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④遇丈人以杖荷艹条。
⑤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⑥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⑤9.从下列各组中分别找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1)谢()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谢罪)②阿母谢媒人(感谢)③谢家来贵门(辞别)④哙拜谢(感谢)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⑥蔷薇花谢而归来(凋谢)(2)数()①众数虽多,甚不足畏(shù,数目、数量)②地方数千里(shù,表示不定数,几、几个)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shù,天命、命运、定数)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shù,技艺)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ù,计算)⑥数吕师孟叔侄为逆(shǔ,列举)⑦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shǔ,数落)”⑧范增数目项王(shuò,列举)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
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
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儿辈遂已破贼。
”既累,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0.指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A.秦兵逼肥水而陈B.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C.秦兵遂溃D.死者什七八11.指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严重)B.执其淮南太守郭褒(遵照执行)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D.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边界)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③众遂大奔。
④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
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也同义。
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也不同义。
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1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属同类的一项()例句:皆以为秦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A.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B.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C.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14.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A.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已:已经。
B.已而楚相亡璧亡:同“无”,没有。
C.门下意张仪意:意料。
D.仪贫无行行:品行。
E.共执张仪执:捉拿,拘捕。
F.掠笞数百掠:抢掠。
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汉世有老人,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田完没官,货财充于内帑(tǎng,收藏钱财的库房)矣。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侵夜而息息:休息。
B.聚敛无厌厌:满足。
C.或人从之求丐者丐:乞求。
D.我倾家赡君倾:全。
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恶衣蔬食”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岁恶不入,请卖爵子B.荆王曰:“先王之衣,何其恶也?”C.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D.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复相效而来”的“相”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②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③,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当时楚国的上将军。
②陈余:被围在钜鹿的赵国将军。
③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都是秦将。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皆沉船,破釜甑釜:锅。
B.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军营。
C.莫敢纵兵纵:纵容。
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C.当是时,楚兵冠诸侯位冠群臣,声施后世D.无不膝行而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0.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项羽乃悉引兵渡河B.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C.涉间不降楚,自烧杀D.楚兵呼声动天【答案】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答案】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答案】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答案】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答案】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
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
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答案】C(不去应荐/不可以)【答案】B(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名词,“德”字通假)【答案】A(依次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答案】(1)②(②谢:谢绝,拒绝)(2)⑤(⑤数:shǔ计数,计算)【答案】A(陈:同“阵”)【答案】 C【答案】 B【答案】 C【答案】DE(A项“已”:停止;B项“亡”:丢失;C项“意”:怀疑;F项“掠”:拷打) 【答案】D(倾:尽,活用作动词,用尽)【答案】B(不好,坏。
A项,年成不好;C项:丑,与“好”相反;D项:诋毁,说坏话) 【答案】C(偏指“他”,其余均偏指“你”)【答案】C(纵:放出)【答案】C(位居第一。
A项“将”:带领;将军。
B项“引”:带领;拿过来。
D项“前”:上前;前面,先前)【答案】D(“呼声”古今都是“呼喊的声音”(现代另有一义项:群众的意见)。
A项“渡河”:渡过黄河。
B项“甬道”,古指两边筑有墙的驰道或通道;今指走廊,过道。
C项“烧杀”指烧死) 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