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综合研究和成果表达共97页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10634bab0717fd5370cdc11.png)
1:5万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评价 工作顺序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采样 密度范围与测网布设
工作 性质 比例尺 采样密度 基本采样 范围 密度 测量网m 1 000× 1 000 1 000× 500 500× 500 500× 250 500× 200 250× 250 200× 250 125× 200 125× 125 采样点数 /km 2 1 2 4 8 10 16 20 40 64
大田(4~6个子样) 0~20cm 林地(2~3个子样) 果园 地:0~60cm
省(市)名称 地理位置 乡(镇)名称 农户姓名 X(公里网) 地貌类型 自然条件* 地面坡度(度) 常年降雨量 (毫米) 农田基础设施 生产条件* 水源条件 熟制 土壤类型 土壤情况与 地质背景 土壤结构* 耕层厚度(厘米) 第 一 次 施肥情况 (kg/亩/年) * 名称 数量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采样人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 第一种 第一种
测定Hg元素的水样:预先在盛水样的塑料瓶中加入50 ml浓HNO3和10 ml 5% K2Cr2O7溶液,再注入1 000 ml 水样,摇匀,石蜡密封
碱化 水样
• 指加入碱至pH> 11的碱化水。碱化水样保存于硬质玻璃瓶中, 每1 000 ml加入2 g固体氢氧化钠,供测定酚、氰等使用
农作物样品采集
事项
回收
灌溉水采集
于农作物灌溉高峰期采集水样,每瓶水装水90 %,留出一定的空间。 分析有机污染物的水样,样瓶必须装满; 水样采集要求瞬时采样。采集前用采样点处水洗涤样瓶和塞盖2~ 3 次。根据测试指标不同,添加不同的保护剂:
原水 酸化 水样
• 游离二氧化碳、pH值、CO32-、HCO3-、OH-、Cl-、SO42-、 NO2-、COD、NH4+、F、Br、I、总硬度、K、Na、Ca、 Mg、Mo、Se、B、Cr6+、固形物、灼烧残渣、灼烧减量 • 每1000 ml 加入10 ml HCl(1+1)或HNO3(1+1),供测定Cu、 Pb、Zn、Cd、Mn、Fe、Ni、Co、总Cr、V、W、Sr、Ba、 U、Th、可溶性SiO2等使用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研究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3150384afe04a1b171de57.png)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建筑用地面积越来越大,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对土地进行评估以及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估,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必要工作。
这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对土地质量有一定的了解,还能够掌握土地的空间分布规律,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同时,农用地的质量关乎国家的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粮食自给率,因此对农用地分等的成果进行整合和合理利用,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做的工作。
本文将以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的门源盆地及河湟谷地的北川河流域为例进行探究。
标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农用地分等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研究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目前随着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給食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这些土地现状,决定了我国对土地管理方式转变的紧急和严峻性。
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是该工作的技术支撑,如何合理、有效的整合现有数据,成为迫切需求。
我国于1986年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于1989年制定《农用地分等级定级规程》,在1998年编制了该规程的讨论稿,并在之后开研讨会进行进一步研究,不断完善。
最终,于2001年通过验收。
在之后的时间里,许多工作人员也在不断进行土地分类的研究,并且尝试将其与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评估成果整合[1]。
二、整合方法的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第一点就是土地生产潜力理论,该理论是指作物在光合作用、管理因素都在最佳的情况下,作物的产量是由土地质量决定的,而土地质量是由温度、水分、土壤、光照、地形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第二点就是土壤肥力理论,土壤肥力可视作衡量土地质量的重要标准。
据悉,土壤肥力存在自然和人工两个层面,所谓土壤自然肥力无外乎是气候与土壤肥力的有机结合。
业内人士指出,土壤肥力是一项综合性能力,意为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可不断供应并调节水分、养分、热量和空气的占比,从而促进植物的健康发育。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研究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75568dc850ad02df80419e.png)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研究摘要: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已经对耕地土壤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区域耕地生态风险评价与安全利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决定其地球化学行为和生物可利用性,因此其形态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
本文结合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应用1 引言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许多学科十分关注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中-重度污染或超标的点位比例占2.5%,覆盖面积3488万亩,轻微-轻度污染或超标的点位比例占5.7%,覆盖面积7899万亩。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围绕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分级防治,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
区域耕地生态风险评价与安全利用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形态分布我国受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达到2千万hm2,而且大部分是在耕农田,其中矿区农田占有较大比例。
金属矿山开采冶炼是向土壤中释放重金属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很多矿区,由于降雨不均匀加上水稻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AMD经常被作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因此导致大量的H+、SO2-4和重金属被带入农田中,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作物生长不良,还会污染其他水源;除此之外,其还会逐渐改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优势种群,进一步影响Fe、S和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使得整个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与其赋存状态、化学形态等有关,还与土壤中各组分有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还对重金属形态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重金属存在形态多以残渣态为主。
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不同,决定了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因此对于重金属在土壤中各固体组分的形态分布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研究3.1 表层土壤样品根据《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规范》(DD2005-01)、《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开展区域表层土壤样品布置、采集和加工工作。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以黑龙江省宏胜镇为例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以黑龙江省宏胜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2c7a0c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a.png)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以黑龙江省宏胜镇为例刘国栋;崔玉军;刘立芬;王恩宝【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的应用性,本评价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采用网格化布设土壤采样点,网度为400 m×400 m,采样深度为0~20 em.分析了土壤样品中N、P、K、As、Se等16项元素指标.参考《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黑龙江省宏胜镇农耕区土地质量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结果显示:宏胜镇农耕区土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优质,达到一等环境质量的耕地面积占99.30%;养分综合质量丰富以上的土地占94.03%.同时经过本次评价进一步发现了81.05 km2的珍贵富硒土地资源,土壤硒含量在0.4 ~1.01 mg/kg之间.%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achievements of land quality geochemical evaluation,the work took polygons of current land use as the evaluation unit,arranged soil samples in grid by 400 × 400 meters whose the depth is between 0 to 20 centimeters.Sixteen elements were analyzed,including N,P,K,As,Se,etc.The geochemical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Hongsheng Town in Heilongjiang was evaluated referr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Land Quality Geochemical Evalu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chemical comprehensive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soil quality in Hongsheng Town is "premium".99.30 percent of the study area reaches the first grade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more than 94.03 percent reaches the abundant grade of comprehensive nutrientsquality.Furthermore,precious selenium-rich land resources of 81.05 km2 were found,whose concentration of Se ranges from 0.4 to 1.01 mg/kg.【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7(031)001【总页数】10页(P167-176)【关键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环境;养分;硒;宏胜镇;黑龙江【作者】刘国栋;崔玉军;刘立芬;王恩宝【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X142发达国家的土地资源管理已进入生态环境管护阶段[1-2],而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总体上还处在数量管护、管理粗放的初级阶段,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地球化学对土壤质量评估的方法与应用
![地球化学对土壤质量评估的方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3278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2.png)
地球化学对土壤质量评估的方法与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土壤质量评估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元素组成和分布情况,可以揭示土壤发育过程、环境变化以及土壤污染情况,从而评估土壤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在土壤质量评估中的方法与应用。
一、地球化学分析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土壤样品采集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样点,并避免人为污染。
采集好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干燥、研磨等处理,以便后续的分析。
2. 元素分析技术常用的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信息。
3. 土壤地球化学指标土壤地球化学指标是通过分析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评估土壤质量的重要依据。
例如,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可以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二、地球化学在土壤质量评估中的应用1. 土壤发育和演化研究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土壤中不同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而推测土壤发育的历史和演化过程。
例如,通过分析磷元素含量可以了解土壤的磷风化程度,从而判断土壤成因及演化过程。
2. 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地球化学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环境质量,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
通过比较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质量标准的差异,可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3. 土壤肥力评估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如氮、磷、钾等,从而评估土壤的肥力水平。
基于这些评估结果,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
4. 农田土壤管理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帮助农田土壤的合理管理。
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判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者过量,从而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壤调理和施肥措施。
三、地球化学在土壤质量评估中的局限性与挑战1. 土壤样品选择与采集的难度地球化学分析中,样品的选择和采集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地理土壤研究报告成果
![地理土壤研究报告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9aced2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f.png)
地理土壤研究报告成果地理土壤研究报告成果报告标题:地理土壤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进行系统性研究,提供了关于土壤组成、特性和分布的详细信息。
通过采集大量的土壤样本并进行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
一、土壤组成与分布:1. 土壤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无机物包括矿物粒子、有机胶体等,而有机物则主要由残体和腐殖质组成。
2. 土壤的分布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质构造下的土壤类型和分布差异较大。
气候条件、植被类型是土壤发育和演化的重要因素。
二、土壤特性和功能:1. 土壤具有调节气候、水资源和环境的功能。
不同种类的土壤对降水的滞留和下渗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2. 土壤还具有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
适宜的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能够支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并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以维持生物多样性。
三、土壤质量评价:1. 通过对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等指标的测定,可以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
2. 土壤质量的好坏与农业生产的效益、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改善土壤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土壤保护与管理:1. 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等措施可以减少土壤质量下降的风险。
2. 保护植被、推广水保措施等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结论:本报告系统性地描述了土壤的组成、特性和分布,并探讨了土壤质量评价和保护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管理土壤资源,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土壤组成、土壤特性、土壤分布、土壤质量评价、土壤保护与管理。
霍邱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研究
![霍邱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e19ddc7c1cfad6195fa736.png)
霍邱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研究作者:方鑫孙协龙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简单阐述了霍邱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目的任务、技术方法研究等,探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对地区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研究;霍邱县1 主要研究内容1.1 进行霍邱县生态地质环境区划系统收集霍邱县遥感、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农作物种植、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资料,并进行初步研究,划分霍邱县生态地质环境分区,作为前期面积性调查的依据。
后续根据面积性调查结果,调整后土壤剖面和重点区等工作部署。
根据最终调查评价成果,进行霍邱县生态地质环境适宜性区划。
1.2 开展面积性调查工作评价系统开展覆盖霍邱县全域的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面积性调查,按照设计的网度和工作量采集土壤、灌溉水及底泥、农作物及底泥、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进行样品分析测试。
查明土壤中营养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及生物有效性,查明大气干湿沉降物中各地球化学指标的沉降年通量密,查明灌溉水、底泥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和影响灌溉水质量的主要地球化学因素,评价各地球化学要素对土地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划分土壤、大气、灌溉水质量地球化学等级。
1.3 开展阶段性研究,划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在前期面积性调查的基础上,开展阶段行研究,综合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与大气沉降物环境地球化学等级、灌溉水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形成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措施及其它人类活动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的影响,进行土地利用地球化学适宜性评价;分析不同环境质量、养分丰缺、土地地球化学质量分区与土壤类型及生态环境、地质背景、地形地貌相关性,为后续重点区土地质量专项调查评价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1.4 开展重点区土地质量专项调查评价在阶段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土壤剖面测量、土壤垂向剖面测量和样品补充采集分析等方式,开展重点区土地质量专项调查评价,主要工作内容如下:①布设地质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综合剖面;②布设土壤垂向剖面,并采集必要的样品;③开展优质稻米、猕猴桃等优质土地资源区专项调查;④结合土地利用地球化学适宜性评价,提出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质量与生态管护、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产品安全生产、地方病防控与污染土壤治理等建议。
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集成与服务应用成果报告
![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集成与服务应用成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edaf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5.png)
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集成与服务应用成果报告一、引言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地质量状况,为土地资源保护、利用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成果集成与服务应用,旨在将调查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土地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调查成果集成通过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在成果集成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数据整理: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我国土地质量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3.专题研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服务应用成果通过成果集成,我们取得了以下服务应用成果:1.土地资源保护: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酸碱度等指标,指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富硒农业发展:利用调查结果,推动富硒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乡村振兴。
4.生态修复与治理: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生态修复与治理方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结论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集成与服务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调查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我们为土地资源保护、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富硒农业发展和生态修复与治理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调查成果的集成和应用,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彭山县土地整理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彭山县土地整理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7dd65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d.png)
彭山县土地整理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资源,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和退化,人与地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质量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所关注的焦点。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林、牧业的生产效益和人们生活质量。
土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显示土地质量差异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和土地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其他土地评价的先行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重大意义。
论文依托彭山县风鸣镇、彭溪镇、谢家镇土地整理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运用农业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影响与制约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特征,在查明研究区有益元素和有毒有害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评价了土壤、水、农作物的环境质量现状;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依据土地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分布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估,结合农作物安全性评价和水环境评价结果,进行土地质量分等定级,通过对比研究,初步揭示了元素在土壤、水体及生物中的迁移、转化、累积规律和机理。
研究结果显示:(1)表层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N、P及重金属元素Cd、Cr、Hg、As、Mn相对富集; Cd、Hg、As及Mn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变异系数值分别为0.294、0.264、0.204、0.304;养分指标Cu、Zn、Mo、Mn、N、P、K、Org含量在本区由东至西,即由兴崇村——菱角村——红石村、曾湃村表现为阶梯状递增,B含量递减。
(2)垂向剖面上,大量营养元素N、P、K和微量有益元素B、Mo、Cu、Zn及部分重金属元素(Cd、Pb)均呈现出表层含量大于深层含量的特征,表明表层土壤受人类活动、生物和气候的影响。
(3)灌溉水质完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适宜农田灌溉;近地表大气尘中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两条主要交通公路两侧近地表大气尘中重金属元素出现了相对高值区,交通已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此应引起重视。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研究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bdcfd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c.png)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10期40水 土 工 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研究蔡 青(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与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 250013)摘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地质工作拓展服务能力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中国土地质量地球话调查工作的起步比较晚,对成果的使用效率不高。
该文分析了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调查的意义、主要任务、技术方法、当前成果,并重点对其今后在土壤改良、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安全预警、特色土地资源开发、调查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研究探索,希望有效提升土地质量调查成果转化的使用效率,对其应用的方向进行拓展,从而保证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规划蔡 青.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研究[J]. 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9):40-41.中国人口众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少,耕地质量对全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
进入21世纪后全国先后在各地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以对当前的土地质量进行全面的掌握,及时发现相关的问题做出预警,对规划国土进行有效的指导,实现粮食安全。
一、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意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评价工程,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同时进行农作物、灌溉水、大气地球化学调查,将生态地球化学的理论作为有效的指导,科学对土地质量进行量化,实现动态管理。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内容包括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的划分、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特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评价等。
将服务与土地质量和生态管护作为宗旨,有效指导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
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最为主要的目的是为国家、省、县等各级土地进行宏观管理和规划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2]。
与此同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促进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发展,促进施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好土壤的污染治理工作。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整合方法及成果应用研究可修改全文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整合方法及成果应用研究可修改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3a042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e.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整合方法及成果应用研究土地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协调生态环境统一管理方式转变的严峻性。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和农用地分等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技术支撑。
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数据,整合现有成果,成为现实需求对科学研究的迫切要求。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在县乡尺度范围内,进行的将地化评估和分等有效整合的探索研究。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1)通过梳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和农用地分等的理论、方法,总结明确了二者的整合方法。
对浙江省的评价应用,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并依此总结出不同尺度、不同地形区二者的整合方法及成果应用方向,设计开发了整合系统。
(2)以嘉善县、龙游县、上墅乡、峰江地区为例,针对不同尺度、不同地形区的研究区需求,通过分类别对比的方式,确定适合的叠加法整合成果信息表达方式。
将上墅乡、峰江地区看作县级尺度,与龙游县、嘉善县进行县级尺度的因素法整合,通过重新构建分等指标体系,计算新的利用等指数、利用等别。
以所得的新利用等指数作为贡献率法中土地质量的真值,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贡献率。
结果表明,研究区分等贡献率的取值与受污染土壤的面积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2 = 0.983)。
并通过13个验证区从反证法角度得到了证实。
综合研究区及验证区,进行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确定了贡献率方程:f(x)= -0.66 x + 0.94。
(3)设计开发了包括数据导入模块和整合评价模块的整合系统。
应用数据导入模块可以快速完成地化评估属性从地化评估数据库到分等数据库的导入。
整合评价模块,能够实现根据贡献率方程确定贡献率取值,进行贡献率法整合评价。
(4)以峰江地区、龙游县为例,从基本农田和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两方面,探讨了叠加法整合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
以龙游县S50省道改建工程为例,提出了通过应用因素法整合成果编制折算系数表进行耕地占补平衡按等折算的应用思路。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综合研究与成果表达共99页文档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综合研究与成果表达共9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27697eb0b4c2e3f56276343.png)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综合研究与成果 表达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谢谢你的阅读
仙桃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推广思路与建议
![仙桃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推广思路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82ff4f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c.png)
仙桃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推广思路与建议徐宏林;胡绍祥;曾明中;付豪;叶岛;申锐莉;杨清富【摘要】开展仙桃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取得工作方法上的创新、第一手调查资料、评价和理论研究等一系列成果;成果推广及应用体现在成果宣传,成果交流示范与协作,富硒产业园建设,为政府规划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等方面.总结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的成果及其推广应用情况,有利于仙挑市富硒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走绿色和生态农业之路服务.【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6(030)006【总页数】4页(P839-842)【关键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成果推广;仙桃市【作者】徐宏林;胡绍祥;曾明中;付豪;叶岛;申锐莉;杨清富【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X142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是农业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土地质量管护的依据[1-2],该项工作目前正在湖北省仙桃市得到有序开展。
2011年,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发现在仙桃市存在大面积富硒土壤资源,并绘制了全市富硒土壤分布图。
当年7月20日项目组和仙桃市政府就“仙桃市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讨,签订协议,着手对仙桃市富硒土壤资源开发进行布局。
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的组织领导与指导协调下,在仙桃市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地质局按照厅局共同开展“金土地”工程的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实施,部署了2014—2016年的工作任务。
按照湖北省“金土地”工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部署,仙桃市分三期完成全市富硒区及其周缘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项目由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即2014年第一期549 km2,2015年第二期494 km2,2016年第三期438 km2,部署占仙桃市总面积的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