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
23.核舟记学习目标——基础知识目标: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目标:领会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理解各具鲜明特征的人物神态、情趣。
——写作能力目标:掌握“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思想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看简介魏学咿(约1596一约1625),字子敬,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县)人。
明末散文家,著有《茅檐集》(8卷),但《核舟记》未收录,却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早期的微雕艺术代表魏学咿所得之核舟为王叔远1622年(天启壬戌年)所刻,为王氏晚年刻。
当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在他的有生之年终于用洋人的望远镜观测到日食时,这也就标志着放大镜将给中国人的微雕艺术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然而,这样“贵值兼金价”的工具,是绝不会很快用在工匠艺人之手的。
因此,微雕的真正意义上向“微小”的革命,当在放大镜普及之后。
王叔远雕刻核舟时,没有使用放大工具,全仗目力。
3.关于体裁“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
2.文章结构3.对话文本(1)课文采用什么结构方式来介绍“核舟”的?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最后总括全文,统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2)作者是怎样体现雕刻家的艺术构思的?本文之所以写得如此精妙,使人能够通过它的文字想象出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内容,主要原因是作者对雕刻家的艺术构思理解得相当深。
《核舟记》导学案优秀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核舟记》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重难点1.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前置预习⒈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文言虚字的用法。
课堂流程环节学习内容学法指导一学习目标2分钟明确目标,圈出关键词二自主学习2独学10分钟1.《虞初新志》及课文作者魏学洢。
2.重点字词:盖大苏范赤壁云:盖,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云,句末助词无义,可不译。
轩敞:高起而开敞启窗而观:启,翻开。
而,顺承关系石青糁〔sǎn 〕之:之,代词,代字迹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者,……的人东坡右手执卷端:执,拿绝类弥勒:绝类,极像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属,类似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倚,倚靠。
衡,同“横〞。
假设啸呼状:假设,好似。
状,形状,样子。
假设听茶声然:然,……的样子3.把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罔不因势象形。
译句:学生自己做,检测学生的自学预习情况组长组织检查,纠错,落实17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比照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那么。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并掌握8个词语读音和意思: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2、理清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第一、二局部,了解第一、二只猫的故事,体会作者对第一、二只猫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猫,为什么?【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核舟记》导学案及答案
6、揣摩下列语句,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了解大苏游赤壁一事:大苏,即苏轼,又名苏东坡,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实际是流放;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掌握“记”的知识:“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配套K12】核舟记导学案及答案
23、核舟记导学案及答案23.《核舟记》导学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主备人:李明审核人:李秀荣名言警句 :艺术的目的不是要去表现事物的外貌,而是要去表现事物的内在意义.—亚里士多德【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学习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认识微雕: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
,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
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2、掌握“记”的知识:“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
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3、了解大苏游赤壁一事:大苏,即苏轼,又名苏东坡,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实际是流放;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
核舟记导学案
核舟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5)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章所描述的核舟的精细构造和独特之处,感受古代工艺的精湛与巧妙。
要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熟悉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生动传神的描写技巧,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代)人。
2.文章描述了核舟上的三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核舟上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径寸之木(径:直径)B.罔不因势象形(罔:没有)C.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D.珠可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C.箬篷覆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绝类弥勒/群响毕绝三、简答题1.请简述核舟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是如何表现出雕刻的精湛技艺的?3.文中对佛印的神情描写有何作用?四、翻译题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三、全文翻译《核舟记》全文翻译如下: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事物的方法;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
【学习重点】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
【知识拓展】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
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它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记是本文的文体,这里有描述的意味。
【课前预习】1.给下加点字并注音。
洢.()器皿.()罔.()贻.()八分有.奇()轩.()箬.()糁.()髯.()衣褶.()袒.()诎.()2.古今异义⑴卧:卧右膝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⑵比:其两膝相比者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⑶可:高可二黍许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⑷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⑸曾: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⑹许:高可二黍许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⑺奇:约八分有奇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为: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文曰‘初平山人’奇:明有奇巧人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明有奇巧人为字共三十有四”。
(完整版)核舟记导学案及答案
核舟记》参考答案么站中学李旭、用“/”给下列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⑴虞山/王毅叔⑵中/峨冠而多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 .罔不因势象形(远甫/刻。
髯者/为顺着云(句首表示推测语气4. 启窗而观(神情与苏、黄不属(色)8. 其船背稍夷2. 尝贻余核舟一())3. 盖大苏泛赤壁打开相类似(5. 其两膝相比者) 7.其人视端容寂() 9.钩画了了((视线靠近清清楚楚) 6.() 神)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 通“屈”弯曲3.左手倚一衡木((通“父”,男子的美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头(叫又”)通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横”)拣”挑选2.诎右臂支船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是③奇:在又⑤为:示并列)以至鸟兽、木石(树木)明有奇巧人(奇异)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人五;为窗八()雕刻④有:文曰“初平山人”明有奇巧人(动词表示存长约八分有奇(通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启窗而观(表示顺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示转折⑦可:高可二黍许(语气词珠可历历数也(说大约)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可以)此中人语云五、词类活用(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5)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六、按要求填空1.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善人。
2. 《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赤壁赋》中的句子。
(完整版)《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
23 核舟记【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化。
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微雕。
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
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罔()膝()褶()髻()倚()戌()篆()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2、解释通假字(1)左手倚一衡木()(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诎右臂支船()(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一词多义(1)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2)奇明有奇巧人()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轩敞者为舱()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理清文章的结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合作探究1、第2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2、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3、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6、你从第3、5段中的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8、从全文看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9、在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的点数和说明?四、布置习题: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完成在自写本上。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导学案和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导学案和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研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精湛技艺,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2)能以径寸之木(3)为宫室、器皿、人物(4)罔不因势象形(5)尝贻余核舟一(6)盖大苏泛赤壁云(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8)高可二黍许(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0)其两膝相比者(11)如有所语(12)绝类弥勒(13)矫首昂视(14)船背稍夷(15)钩画了了(1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翻译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嘻,技亦灵怪矣哉!二、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找出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三、分析课文:1、细读课文,思考:课文各自然段各写了什么?2、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四、研读课文:1、研读课文第1段,想一想:本段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雕刻者技艺的高超?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找出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小而表现范围广的句子:说明构思精巧、技术高超的句子:2、研读课文第2段,想一想:本段为什么要介绍核舟的尺寸?3、研读课文第3段,想一想:(1)作者是如何介绍船头的三个人物的?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2)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人物此时此地什么样的心态?4、研读课文第4段,想一想:(1)这一段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2)“舟尾横卧一楫”,暗示小舟处于什么状态?5、研读课文第5段,想一想:这段文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6、研读课文第6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五、整体研读从全文看,雕刻者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六、小结本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1《核舟记》导学案附答案
11《核舟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句式。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究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惊现宁波,消息传出后,文物界、收藏界趋之若鹜。
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其芳容,让我们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去开开眼界。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yòu jī) 器皿.(mǐn) 罔.不因势象形(wǎng) 贻.(yí) 八分有奇..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髯.(rán) 石青糁.之(sǎn)(rén xū) 舟楫.(jí) 篆.(zhuàn)诎.(qū) 壬戌..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通假字。
①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②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2)一词多义。
①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②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
这里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③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一头,一方)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④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并列,并且、而且)启窗而观(连词,表承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连词,表转折,但是)⑤之 径寸之木(助词,的)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这)(3)同义词。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钩画了了..(分明可数的样子,清楚明白) ③若啸呼状./若听茶声然.(……的样子) 3.作者链接。
《核舟记》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语文〔八年级|下册〕班级| 姓名学号11 核舟记第|一课时编写者:审核者:【学习导言】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 ,刻而成舟 ,生动的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在反复朗读中熟悉文章 ,直到背诵;在合作探讨中 ,让我们对照课文注释 ,疏通文意 ,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课前学习:自主体验〔了解作者、通读课文、疏通文意〕【走近作者】本文作者是 ,字 ,明末嘉善人 .课文选自编写的 .【通读课文】认真朗读几边课文 ,读通读顺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器皿.〔〕尝贻.〔〕八分有奇..〔〕二黍.〔〕轩.敞〔〕箬.篷〔〕石青糁.之〔〕峨冠..〔〕多髯.〔〕衣褶.〔〕袒.胸〔〕矫.首|〔〕诎.右臂〔〕一楫.〔〕椎髻..〔〕稍夷.〔〕任戌..〔〕篆.章〔〕【疏通文意】结合课文注释 ,我能写出下面文言词语的意思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中轩.敞者为.舱〔〕〔〕启.窗而观〔〕石青糁.之〔〕佛印居.右〔〕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之背〔〕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卧.右膝〔〕而.竖其左膝〔〕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其人视端容寂..听茶声然.〔〕....〔〕假设其船背稍夷.〔〕曾不盈.寸〔〕课内学习:合作探究〔预习反响、品读课文、重点稳固、布置预习〕【预习反响】1、同桌互相检查、批改课前学习 .2、同学批语: .【品读课文】初读课文 ,读熟读通1.听读:教师范读 ,在文中标注你认为需要注意的疑难字音 .2.自读:请你放声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把握断句 .给下面的文句划分停顿 .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 |王毅叔远甫刻3.选读:小组推选代表读 ,其他同学评议 .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请你结合课文注解 , 先自己疏通文意 ,然后组内讨论难以理解的字、句 ,教师参与指导 ,然后全班交流 ,疏通文意 .【重点稳固】1、疏通文意的过程中 ,我对下面的文言词语作出了如下解释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高可二黍许〔〕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假设啸呼状〔〕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2、疏通文意的过程中 ,我对下面的文言句子作出了如下的翻译 .⑴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⑵中轩敞者为舱 ,箬篷覆之 .⑶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 .⑷佛印绝|类弥勒 ,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布置预习】熟读直到背诵2 -4段 .课后学习:稳固深化〔文句默写、句子翻译〕完成作业本P76 "积累运用〞局部习题 .找出以下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左手倚一衡木〔〕17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比照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那么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并掌握8个词语读音和意思: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2、理清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第|一、二局部 ,了解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体会作者对第|一、二只猫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猫 ,为什么 ?【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 ,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 ,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 ,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自学互动自学活动〔一〕〔解决目标1〕1.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自学活动〔二〕〔解决目标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只猫 ?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只猫 ,即自家喂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只猫 ,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 ?找出有关起止段落 ,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 ,据此 ,文章可分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1 -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局部〔-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局部〔-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自学活动〔三〕〔解决目标3〕研习课文第|一局部: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局部 .小组合作 ,分别复述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4.小组讨论 ,解决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 ?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第|一、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家里人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三、测评训练对下面描写精彩的语句作出点评 .1、三妹常笑着骂道: "你这小猫呀 ,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 !〞2、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 ,或一根绳子 ,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 ,它便扑过来抢 ,又扑过去抢 .四、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三局部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课文写第三只猫的内容 ,注意描写方法2.通过比拟 ,理解课文主题 .导学过程1.分析1 -14段写第|一、二只猫的内容 ,赏析细节描写的语句 .- -34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 ,完成以下题目 .1〕芙蓉鸟事件 - -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请找出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段落 .达标测试通过朗读、理解、品味 ,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 ,对作品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请同学们对文中的猫或人说一句话 .对于文中的我想说 .学后反思。
《核舟记》导学案2(答案)
《核舟记》导学案1 答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
洢(yī)器皿(mǐn)罔(wǎng)贻(yí)八分有奇(jī)轩( xuān)箬( ruò)糁(sǎn)髯(rán )衣褶( zhě)袒(tǎn)诎(qū)2、《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3、重要词语解释:明有奇巧人(特别手巧)罔不因势象形(无不)石青糁之(涂)其两膝相比者(靠近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珠可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如“历历在目”)其船背稍夷(平“化险为夷”的“夷”为“平安”)钩画了了(清清楚楚今有“清晰明了”)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4、古今异义词:可古义:大约许古义:左右今义:许可、可能今义:表许可尝古义:曾经曾古义:竟然,还今义:尝试、品尝今义:曾经5.一词多义为:①制,做。
“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是。
“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曰:①叫做。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是。
“文曰‘初平山人’”。
奇:①奇异。
“明有奇巧人”。
②jī,零数,余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①动词,表存在。
“明有奇巧人”,“炉上有壶”。
②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①开头一边。
“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直,正。
“其人视端容寂”。
(三)1、核舟奇巧(灵怪)2、<一>、(1)概述王叔远的精湛的技艺(奇巧),点出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总说)<二>、(2--5)具体介绍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形(分说)<三>、(6)在总述核舟概貌的基础上赞美,点名中心(总说)(四)、1、由主到次,以空间方位为序。
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数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
《核舟记》表格式导学案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1课】
为
①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动词,雕刻
②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动词,是
③ 为人五;为窗八;……。为字共三十有四:动词,雕刻
可
①高可二黍许: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者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的人
②其两膝相比者:……的(两膝)
奇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⑧其两膝相比者:倒装句,定语后置
⑨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倒装句,数词后置
⑩细若蚊足:倒装句,状语后置
⑪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倒装句,定语后置
教学反思
课题
《核舟记》(二)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序号
学习目标
1.字字对译,整体翻译文章;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
④石青糁之:代词,代指刻字的凹处。
⑤左臂挂念珠倚之:代词,代指竖起的左膝。
其
①其两膝相比者:代词,他们的。
②而竖其左膝:代词,他的,指佛印的。
③其人视端容寂:代词,那,那个。
④则题名其上:代词,指船底。
⑤其色墨;其色丹:代词,它的,指字的。
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代词,指代船。
而
①启窗而观:表承接。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
二、生僻字注音:
罔wǎng贻yí黍shǔ箬ruò糁sǎn髯rán褶zhě诎qū髻jì戌xū篆zhuàn
三、重点词语解释:
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3、【为】做。这里指雕刻。
23核舟记导学案答案
23课1.《核舟记》主题: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对民间微雕技艺的赞美,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对古代人民的智慧赞叹。
精湛表现:1、核舟用料的桃核体积极小.2、舟上所刻事物繁多.3、舟上所刻人物事物情态精致必备.2.安排说明顺序: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总—分—总结构好处:简短,准确。
本文写核舟的正面时并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
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最后写船尾,那两个舟子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3.“大苏泛赤壁”。
“盖......云”三、1. 奇巧;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灵怪 3. 叙述和议论说明和议论议论4.C5.①可以大约②(东西的)一头正 6.①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浓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②(佛印)敞胸露怀,抬头仰望。
③苏东坡、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7.①总分②描写③空间④执、抚、指、语、矫、视等四、1.①左右②门③征兆④共2.①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②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
3.①大苏泛赤壁桃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②总分总空间4.提示: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艺术品来介绍。
要仿照本文的介绍方法。
如总分总的结构,空间顺序,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等。
核舟记导学案学生版及答案
核舟记导学案学生版及答案《核舟记》导学案一、基本情况1. 本文作者是谁?《核舟记》的作者是鲁迅。
2. 《核舟记》是在什么时候发表的?《核舟记》于1932年发表在《新小说》杂志上。
二、文本理解1. 核舟何意?请解释。
核舟是指用星期波斯王子奥斯曼,通过他的故事,说明君主政治对人民的残害。
2. 文中提到的猫、鼠和轻舟又代表着什么?猫代表统治者、鼠代表被统治者、轻舟则象征着灯籠法。
三、文本分析1. 鲁迅通过《核舟记》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鲁迅通过《核舟记》揭示了封建统治下人民受到的压迫和残酷。
2. 你认为文章中所揭示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是否还存在?可以结合现实社会中的情况对比,探讨并反思。
1. 你如何理解文中提到的“至简至少”?这种态度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启示?2. 你认为人民在现代社会中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导学案回答:一、基本情况1.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 《核舟记》于1932年8月在《新小说》第19期上以《奥斯曼》为题发表。
二、文本理解1. 核舟是指星期波斯王子奥斯曼手中的核舟,象征着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残害。
2. 猫代表统治者,鼠代表被统治者,轻舟象征着灯籠法的宣传。
三、文本分析1. 鲁迅通过《核舟记》反映了封建统治下人民遭受的压迫和不公,并呼吁国家应该实行变革政治体制,关心人民福祉。
2. 当今社会依然存在许多类似的问题,例如部分地区的社会不公、腐败现象等,因此我们要警惕并努力改善现状。
1. “至简至少”意味着追求简单的生活和至少的需求,这种态度告诉我们要珍惜现有的资源,控制消费欲望,拒绝奢华生活。
2. 在现代社会,人民应当积极参与政治,保护自己的权益,倡导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让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社会资源和权利。
通过对《核舟记》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更能够对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成为有担当的青年一代。
核舟记导学案及答案
23.《核舟记》导学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主备人:李明审核人:李秀荣名言警句 :艺术的目的不是要去表现事物的外貌,而是要去表现事物的内在意义.—亚里士多德【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学习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认识微雕: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
,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
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2、掌握“记”的知识:“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
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3、了解大苏游赤壁一事:大苏,即苏轼,又名苏东坡,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实际是流放;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导学案(有答案)-
(4)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2)用石青 (3)戴着高高的帽子 (4)梳着椎形发髻
4、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
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诵读这篇古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这是一篇古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用原文的词语答)。
2、介绍核舟时,作者先介绍核舟的,再介绍核舟的和,最后介绍核舟的,所以是按(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
3、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可见,本文是按的结构行文的。
(5)若听茶声然( ) (6)钩画了了()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8)船背稍夷()
【答案】(1)顺着,就着 (2)赠 (3)像 (4)零数、余数 (5)好像……的样子 (6)清楚明白
(7)挑选 (8)平
2、通假字
(1)为字共三十有四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案课题:11.《核舟记》第一课时_序号:编号:学习时间:月日使用人:审阅人:【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文常用实词、文言文虚词等。
(重点)2.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
3.抓住文本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序。
(重点)【课前导学】1.注出以下字的读音:罔.()贻.()黍.()褶.()髻.()髯.()戌.()篆.()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2.文学常识《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3.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嘉善人。
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
他生活在明朝晚期阉党横行的年代,其父魏大中因上疏指责权宦魏忠贤结党朋奸而遭诬害,他自己也因阉党威逼悲愤而死。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之.——珠可历历..数也。
(4)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其船背稍夷.,则题..,其色墨。
又用..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参考答案
么站中学李旭
一、用“/”给下列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⑴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⑵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 .罔不因势象形( 顺着)
2. 尝贻余核舟一(赠)
3. 盖大苏泛赤壁云(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4. 启窗而观(打开)
5.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6. 神情与苏、黄不属( 相类似)
7. 其人视端容寂( 视线)(神色)
8. 其船背稍夷( 平)
9. 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诎右臂支船( .通“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 通“横”)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通“父”,男子的美)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头)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
以至鸟兽、木石(树木)文曰“初平山人”(是)
③奇:明有奇巧人(奇异)④有:明有奇巧人(动词表示存在)
长约八分有奇(零数)长约八分有奇(通又)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示并列)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启窗而观(表示顺承)
为人五;为窗八(雕刻)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示转折)
⑦可:高可二黍许(大约)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词)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此中人语云(说)
五、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5)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着椎形发髻)
六、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
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3.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灵活精致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5.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6.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7.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七、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课内阅读
(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
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
(不超过12个字)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A、C)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从中间到旁边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二)(甲)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1.填空。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张潮__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甲文段以“_善”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奇巧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_ ②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全场子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4.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2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三)【甲】船头坐三人,……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
②物色:观察。
③逮:等到。
1.【甲】文介绍了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逼真。
(2分) (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
每空1分,共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类:类似,像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③一士人善画善:善于,擅长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早晨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译文: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2分)答: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
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评分说明:能结合写猫的句子1分,用自己的话正确表述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