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合集下载

两化融合政策解读

两化融合政策解读

两化融合政策解读一、什么是两化融合政策1.1 定义两化融合政策指的是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1.2 目的两化融合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技术创新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二、两化融合政策的重要性2.1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两化融合政策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朝着高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两化融合政策的引导,企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2.3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两化融合政策有利于加强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形成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打破传统行业之间的壁垒,提高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4 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两化融合政策将引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新兴产业的壮大,培育经济的新增长点。

三、两化融合政策的关键举措3.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两化融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3.2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政府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两化融合发展。

3.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将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设立研究院所,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为两化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4 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政府将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积极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内蒙古两化融合政策

内蒙古两化融合政策

内蒙古两化融合政策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传统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

为了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两化融合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关于内蒙古两化融合政策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政策背景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咽喉要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农牧业生产条件。

然而,在面临全球工业化和信息化浪潮冲击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制定了两化融合政策,加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两化融合政策的目标1.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积极引导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提高内蒙古的产业结构。

2.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牧业科技进步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在内蒙古的快速发展,提高产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加大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推动两化融合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三、两化融合政策的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

内蒙古政府将进一步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对两化融合相关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

2.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应用。

3.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管理,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4. 优化数字经济环境。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技术的广泛应用。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人才培训投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内蒙古,推动科技人才的集聚和创业创新。

两化融合的好处和意义

两化融合的好处和意义

两化融合的定义和背景(字数:81)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即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两化融合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两化融合的好处(字数:86)
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化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精细化和高效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降低成本: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源的节约利
用,降低制造成本。

3.创新产品和服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提供个性化定
制和差异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促进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推动经
济发展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两化融合的意义(字数:61)
1.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两化融合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的
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促进就业增长:两化融合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推动就业增长和劳动力结
构的优化。

3.加速科技创新: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和
技术进步的步伐。

4.增强国家安全: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军事、环保等领域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加强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好处和意义。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当前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为了顺利实施两化融合,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1.1背景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两者之间缺乏协同和融合的问题。

为了加快推动两化融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制定本实施方案。

1.2目标1.2.1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工业化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1.2.2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

1.2.3构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打造信息经济的新引擎。

二、主要措施2.1加强政策支持2.1.1制定专门的两化融合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购置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改造。

2.1.2建立两化融合创新基金,用于支持两化融合相关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2.1.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2.2优化产业结构2.2.1鼓励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2.2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打造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

2.2.3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工业领域创新,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

2.3加强人才培养2.3.1设立两化融合专业,培养相关技术人才。

2.3.2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教育培训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2.3.3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升员工信息化技能和意识。

2.4构建创新体系2.4.1建设一批两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吸引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

2.4.2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2.4.3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享科技成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5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2.5.1加快发展宽带网络,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持。

2.5.2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5.3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在产业中的广泛应用。

2.6加强国际合作2.6.1加强与先进国家的合作,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以提升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

两化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要趋势,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

一、政策导向与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202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两化融合”发展的要求。

同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试点工作也正式启动。

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培育两化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具体措施等。

政策的制定和发布,为两化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我国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同时,工业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升,高新技术、智能制造设备等得到广泛应用。

这为两化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两化融合效果两化融合带来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能够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可以打造智能化、高效率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创新发展:两化融合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创新方法和手段。

3.提高效益:两化融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智能化生产和管理,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4.推动经济发展:两化融合是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通过加强两化融合,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技术门槛:两化融合需要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对企业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2篇)

2024年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2篇)

2024年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深度融合是党的“____”提出的明确要求。

两化深度融合在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道路大有可为。

为做好河北省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一、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当今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技术正全面应用、渗透、融合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

本质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和大量消费过程。

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

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各要素中的应用、渗透、融合、变革和创新,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市场环境、1工业经济运行等各个层面应用、渗透与融合,形成全新业务形态和企业运营模式,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的过程。

1、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相关要素的应用渗透、融合提升和变革创新,逐渐打造软硬一体化的工业装备,其最终目标是:构筑新型工业体系,提升我国工业的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升我国工业的竞争力。

2、两化融合是工业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大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突破了传统车间-企业-社会-国家的界限,迫切需要两化融合构建、形成全球产业链骨干企业:需要信息化与业务融合,构建支撑业务的能力平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能力,参与全球竞争中小企业。

需要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形成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业务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制造链的竞争,为全球产业链提供配套、支撑与服务。

积极探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积极探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积极探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创新发展之路本刊编辑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使工业化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也给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是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区域新型工业体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顺应两化融合发展大趋势,积极调整思路,旨在从区域发展战略出发,以工业领域为重点,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渗透、融合和变革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工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再造工业体系,显著提升区域工业整体能力,实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增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有思路就有出路。

内蒙古呼包鄂乌地区两化融合创新工作如火如荼快速展开。

2月23日,呼包鄂地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批准将呼和浩特市鸿盛工业园区设立为“呼包鄂地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并将软件创意基地、软件学院、消费信息工业基地作为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于4月28日正式开工奠基。

作为呼包鄂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的六大工程之一的“内蒙古信息化便民服务一体化工程”得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于4月11日由自治区赵双连副主席宣布正式开通运行,杨学山副部长出席开通仪式并做重要讲话。

该工程的支持平台是由自治区信息办、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经过两年的努力,投资近6000多万元建成的“内蒙古消费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

“消费信息卡”的推广普及在极大地便民、惠民的同时,还实现消费有利息,刺激消费,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举措。

在此基础上,信息办继在上海举办首期“两化融合”培训班后,于4月10日举办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高峰论坛。

论坛邀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及业界权威人士就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做了精彩演讲。

同时,针对自治区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的形式、内容、目标、方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对推动我区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工作发挥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两化融合方针及释义

两化融合方针及释义

两化融合方针及释义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两化融合对于实现我国制造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两化融合方针及释义相关的参考内容:1.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有机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引进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2.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两化融合强调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协同,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

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强化上下游合作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3. 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两化融合将技术与制造业深度结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通过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物联网平台,提高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

同时,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建设:两化融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培养适应两化融合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同时,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 促进政企合作和创新创业:两化融合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搭建政企协同创新平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创新共享的氛围。

同时,建立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支持创新创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6.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两化融合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环境来规范相关行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总之,两化融合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通过加强创新驱动、产业协同、智能化水平提升、人才培养、政企合作和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目标,推动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两化融合目标

两化融合目标

两化融合目标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目标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它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之一。

两化融合的目标之一是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时收集、监测和分析生产数据,实现生产流程的实时控制和优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错误。

另一个目标是提升产品品质。

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监控和控制,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比如,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对芯片制造过程的全程控制和监测,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此外,两化融合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通过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由规模型向质量型、品牌型转变。

同样,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可以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转型和升级,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两化融合目标还包括推动创新和创业。

通过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市场化推广,可以催生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培育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同时,通过建立开放共享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可以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的目标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创新和创业。

通过两化融合,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促进两化融合的深入发展,需要制定一套实施方案,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1.通过两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和服务体系。

3.建设开放、安全、可信赖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二、重点任务1.加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技术研发与应用紧密结合。

a.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信息技术研发企业进行创新研究。

b.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c.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

2.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a.加强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

b.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产业链、价值链的协同发展。

c.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建立安全可控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3.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a.支持数字经济企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

b.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建立数字经济评估机制,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导和监督保障。

4.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果。

a.提升宽带网络覆盖能力,推动光纤网络普及和应用。

b.加强移动互联网建设,推动5G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c.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5.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a.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协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b.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现线上办公、在线审批等功能。

c.促进政府数据开放,提供便利的公共数据资源。

6.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提高两化融合的人才供给能力。

a.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适应两化融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b.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

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

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两化融合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总体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例如,在制造业中,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农业领域,通过农业物联网和智能农机的应用,可以实现精准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可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创新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挖掘和利用海量数据,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例如,在医疗领域,通过医疗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个体化诊疗和精准医学,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管理中,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是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例如,在能源领域,通过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以实现能源的智能管理和清洁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交通领域,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交通的智能调度和拥堵缓解,减少交通能耗和尾气排放。

通过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大事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大事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大事记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统一管理和推动两化融合,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1.提高经济效益:两化融合能够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2.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增强市场竞争力:两化融合使企业能够主动应对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推动创新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能够催生新的产业模式和业态,促进创新发展。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框架1.政策制定: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两化融合的目标和任务。

2.规范建设:建立标准规范,推动两化融合管理的规范化。

3.资源整合:整合各种资源,为两化融合提供支持。

4.协调推进: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5.监督考核: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督促各方落实两化融合管理要求。

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1.战略规划:制定两化融合战略规划,明确目标和路线图。

2.组织架构:建立两化融合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和职责。

3.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具备两化融合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

4.技术支持: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推动两化融合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5.绩效评估: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定期评估两化融合管理的成效。

五、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案例分析1.汽车制造业: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促进企业的升级转型。

2.电力行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程度,优化能源供应结构。

3.金融行业: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优势和挑战1.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推动企业产业升级。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创新发展。

2.挑战:-技术难题和成本问题。

-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的问题。

两化融合政策解读

两化融合政策解读

两化融合政策解读
两化融合政策是国家为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制造业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而制定的一项关键性政策。

该政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政策提出,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制造业各个环节,包括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同时,政策还鼓励加强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融合,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2.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和系统,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产品竞争力。

同时,政策还推动企业加强设计、研发、服务等环节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3. 支持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设
政策提出,要加大对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4.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政策还提出要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制造服务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还要推进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为制造业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支持。

总之,两化融合政策的出台,将极大地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新阶段。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结构 、 济结 构 、 经 社会 形态 、 活 方式全面 剧 烈转 变的过 生
息化还在深入发展 , 物联网、 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渗透将催
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 三网( 电信网、 互联 网、 广播 电视
网)3 ( 、 C 计算机 、 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 亦称“ 信息家
电”融合将极大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 信息化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 日本, 二十 世纪七十代传 到西方后, 普遍使用“ 信息社会 ” 信息 和“ 化” 的概念。1 9 年 , 9 7 我国首届全国信息工作会议上将 信息化表述为, “ 培育发展以智能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 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 按国家信息化发展战 略( O 6 _ 0 0 的表述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 2 O _2 2 ) “
通信产业 规模 与市 场份额在 全球举世瞩 目。如果 充分利
入到工业现代化阶段。同时 , 随着消费者参与商品生产
l 完成, 工业大而不强, 进一步推 进两化融合向纵深发 已 展, 成为“ 十二五” 现经济社 实 会全面、 协调、 可持
l 续发展 的 主 途径 。 要

关键词 : 信息化 ; 工业化; 深度融合

作者及单位: 陈潮异,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四川 成都 601) ( 110
工业领域是转变发展 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战 场, 工业转型升级的成效直接关系着我国转变发展方式 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两化融合发展背景下 , 信息技 术将对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成 为主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 方向和结果, 推动工业
经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5 4 (0 10 - 0 0 0 F0. 4 A 1 0 — 9 72 1)6 0 5 - 4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PPT课件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PPT课件

案例二
某纺织企业通过两化深度融合, 实现了个性化定制生产,满足了 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了市场
竞争力。
案例三
某机械制造企业通过两化深度融 合,推动了产品创新和组织变革,
实现了转型升级。
04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两化深度融合面临的挑战
技术难度大
资金投入高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两化融 合的技术难度逐渐增大,需要更高的技术 水平和更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推动。
01
02
03
04
信息孤岛问题
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导致信息无法共享和协同工作

数据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数据 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加
强数据安全保护。
人才短缺问题
缺乏具备两化融合知识和技能 的专业人才,人才短缺问题较
为突出。
标准规范问题
两化深度融合的标准规范不够 完善,导致企业间无法实现有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两化融合,企业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 求,提高生产柔性、降低库存、优化供应 链管理,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两化融合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 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形成新 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两化融合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推动两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已培育了一批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 名品牌。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 合,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 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两化融合强调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 集成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工 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两化融合进展情况汇报

两化融合进展情况汇报

两化融合进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两化融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就我国两化融合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传统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着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

其次,我国在推动“互联网+”行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各行各业纷纷探索“互联网+”的发展路径,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互联网+”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推动了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再次,我国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着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推动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数字经济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

最后,我国在推动两化融合发展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繁重,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二是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三是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问题亟待加强,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总的来看,我国两化融合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推动两化融合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两化融合取得更大成就。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任务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任务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任务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路径。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一体化进程,提高融合硬度、融合软度和融合深度,促进信息化供给和工业化需求协同发展,不断推进供求均衡点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转移。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融合硬度加快工业化进程,也是不断提升“两化”融合硬度基础的重要举措。

我国工业正处于改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发展阶段,需要从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多角度入手实施。

(一)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提升传统制造业,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升级中的助推作用,推动传统制造产业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等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从而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同时,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也是一项重要举措。

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出台并落实支持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协调重大项目布局,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进一步集聚。

(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还应抓住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方面,应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超前部署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同时,以规模化发展为目标,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创新环节,实施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形成突破口和发展优势。

另一方面,应强化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开拓市场,重点加强有利于新兴产业市场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同时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深度融合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

两化深度融合在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为做好我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我委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深入企业调研,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一、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及发展趋势(一)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两化融合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相关要素的应用渗透、融合提升和变革创新,逐渐打造软硬一体化的工业装备,其最终目标是:构筑新型工业体系,提升工业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升工业的竞争力。

本质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和大量消费过程。

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

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各要素中的应用、渗透、融合、变革和创新,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市场环境、工业经济运行等各个层面应用、渗透与融合,形成全新业务形态和企业运营模式,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的过程。

(二)发展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国围绕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竞争日趋激烈。

信息通信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创新最活跃、交叉最密集、渗透性最强,以无线、宽带、移动、泛在为特征的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动着群体性技术突破。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信息已经成为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不断强化信息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权,是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使得工业化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也给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十八大明确指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制造业”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十大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先后出台《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文件,对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二、我市“两化深度融合”现状及比较优势(一)发展现状“两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重点推动我市冶金、装备制造、建材、生物医药等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水平整体提升。

全市涌现出本钢集团、山水水泥集团、华兴热力、华联商厦等一批企业信息化典型。

2015年本钢集团获批国家和省级贯标试点。

截至目前,全市规上企业共计587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87户。

其中化工类企业58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7户;建材类企业66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5户;轻工类企业71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8户;冶金类企业181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18户;医药类企业72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19户;装备类企业123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24户;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6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6户。

高新区医药企业及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程度较高。

(二)比较优势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为两化融合提供基础保障截至2014年底,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7.9万户,其中3G/LTE用户61.4万户,普及率43.7%;城市家庭20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9.1%,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6.2%,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59.6万个,固定宽带用户35.7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60.5%,4M及以上用户渗透率92.8%;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6.5万皮长千米;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218GE;WLAN(WIFI)接入点数7628个;移动基站数达到3738个,实现市区、五个区、两县乡镇3G全覆盖。

新建住宅小区光纤入户率100%,光进铜退改造比例达到77.9%。

2. 信息产业稳定发展,为两化融合带来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研发创新能力增强。

辽宁智慧山水城科技有限公司、本溪北软信息技术公司、本溪同方软件公司、本溪准则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本溪盘古网络公司、本溪网等企业先后落户我市,使软件产业由单纯的工业软件开发、IT 培训和技术咨询逐渐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传媒、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服务外包等领域发展。

截至2014年底,全市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3户,实现销售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1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20%。

其中,工控软件、互联网服务、医疗电子和光电子产品等新兴产业实现业务收入近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

2011至2014年实现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年均增长13.6%,新增企业8户,新增销售收6.41亿元。

三、制约我市两化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足。

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产品、安全、应用协同互动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统一管理,顶层设计,企业管理层尤其是主要领导对两化融合认识不到位。

二是政策缺乏合力。

与信息网络在全市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相比,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明显不足,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融资体系不健全,支持融合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

三是核心技术缺失。

自主研发设计工具、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相对缺失,多数企业仍处于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价值链低端。

四是制度体系亟待完善。

跨学科、跨领域政产学研协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不健全。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带来新业态、新模式,电子商务、数据开放、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等新业务健康发展亟待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五是领域发展失衡。

我市医药、装备领域两化融合程度较高,但轻工、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进程缓慢,亟需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措施建议(一)坚持企业在实践两化融合的主体地位。

将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渗透与融合业务流程中,不断促进产品研制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坚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主营业务需求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关键核心业务进行有机融合。

两化融合是全局性工作,需要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决心,尤其是一把手的认识与决心,坚持全员参与,将两化融合理念深入到全体员工头脑之中。

(二)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深度融合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效应,改进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引导科技专项、技术改造专项、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政策手段向“两化深度融合”领域倾斜。

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专项行动,鼓励企业采用分期付款、设备租赁、技术服务投资等新融资模式推进项目建设。

健全法规标准,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绩效评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两化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积极推进深度融合,发展新兴产业。

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动力,以信息化引领提升和工业化创造供给,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本溪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围绕工业企业的需求,大力开展工业软件、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并开展应用示范,为两化融合提供支撑。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工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推进关键环节信息化集成应用,建立数字化业务能力平台,增强核心竞争力。

大力推动在工业产品中应用嵌入式芯片、可编程控制器等智能技术,提升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工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支持和鼓励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业软件研发设计和应用实施,推进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

(四)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形成现代经营管理体系。

建设面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技术服务、行业咨询、电子商务、物流、工业设计、软件公共服务、质量技术检验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集群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园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示范“数字园区”,逐步在全市开展“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评估,引导企业明确“两化”深度融合改进方向和未来发展重点,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鼓励大型企业内部建立信息化服务机构,形成行业性专业化两化融合服务机构,为制造企业和行业提供专业服务。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产学研用协同互动,鼓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和推广应用。

(五)明确深度融合重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工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深化合作,引导信息技术企业立足内需市场,增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应用和综合集成,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推动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向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虚拟仿真、数字模型方向发展,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精准制造、高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以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料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过程智能管理与监控、危化品管理和环境监测、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可溯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6. 深化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深化互联网产业在工业中的应用,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

一是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按需制造、众包设计等新型制造模式,实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协同,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