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之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学故事之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如果问同行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初中生物课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哪怕只有一个月教龄的教师也会脱口而出,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培养能力。也许还会有人娓娓道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传授知识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培养能力是归宿。可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将三者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地落实到位呢?这是生物教师们常提常新又被长期困扰的问题。特别是在“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的新课程理念下,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而不是作传声筒。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以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通过教学方法、手段、课堂结构、效果的优化整合实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引发我不断思考。下面就我个人观点与同行们探讨:

一、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角度出发,创设情境、融入经验、注重时事。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就显的极为重要。而会学习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谁拥有它,谁将终身受益。这对“终身教育”的时代要求来讲,又是无穷的财富。而这种习惯和品质又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行的中学生物新教材有许多优点:鲜明亮丽的色彩,新颖活泼的版面、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大小字相间、讨论探究结合、浅显易懂、纲目清晰、便于自学,再加上充满情趣的漫画和卡通画,教材本身就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吸引作用,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一时机,带领学生欣赏教材,使学生在教师激昂的语言,精心准备的实验和挂图所营造的动人情境中获得强烈的感官刺激,产生“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的感觉,并进而感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例如:七年级第一课就从“你喜欢生物吗?”直接入手,接着提出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为什么要学?如何学好生物学?开宗明义,从什么是,为什么学、怎么学三方面为学生指点迷津,每课的课前提示以谈话的方式引生入学,其目的综合便是要研究的现象和规律,只要细细品味新教材就会发现,它的内涵在于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加以点拨。在教学中我常想:学生能看懂理解的知识,教师有必要重复缀述吗?以前,我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习惯于“热热闹闹”总问答式教学方式,习惯死记硬背上大学的考试制度,习惯于分数高为优等生的评估方法,导致我们的学生养成“靠”、“等”、“懒”的不良习惯。学完生物课,有的学生教科书还是崭新的。只靠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记忆到头脑部分,便形成了他们的生物知识:教师每提到一个问题时,学生便等教师的讲解做出答案,养成了不动脑思考、惰性思维的不良品质,教师便成为生物知识面的搬运工。如此下去,社会将停滞不前,人类社会也不会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爱学、会学的好习惯,应从创设情境、融入经验、注重时事入手。

例一、在讲“蒸腾作用”时,利用多媒体呈现“炎热的夏季知了在鸣叫,在花草树木葱郁的公园内,游客在绿荫下避暑乘凉”的画面,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等,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谜团,从而诱发学好生物学的强烈愿望。

例二、向学生展示大量实例,呈现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生物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极大影响。如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优良品种的筛选,核能利用与人类生存环境等。这些重大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能使学生形成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

上述内容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的进一步证实书中内容,养成关心国事、家

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也养成了学以致用,学有所得的行为习惯,以知学、善学、会学到好学,成为一代新人。

二、从培养学生创新的角度出发,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平等师生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果这句话从人的伦理道德,尊敬师长的角度去考虑,固然无错,也不过分;如果在知识面前,在讨论问题的课堂上,仍固守这一原则而放不下架子则是大错特错了。教师真的高学生一等吗?不尽然,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在《师说》中讲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师生在知识上应当是互补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社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讨论、训练、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吸纳学生的观点,不强求一致的标准答案,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穿针引线、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己来推导结论过程,领悟发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未来的世界需要的是勇于创新的人才,如果死守老规矩,碍着世道师道尊严的面子,岂能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创新型的人才从哪里培养,这完全不与社会需要相背离,在国外的教学中,都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和开拓精神的培养。

三、从培养学生的集体思维出发,促进合作交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合作与交流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的构建起问题结论,共同享受“集体思维的成果”,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小组合作”、“组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生物学知识,在小组内的共享,也有利于将“集体智慧”、“让别的小组共享”,同时还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随着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将越来越来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将越来越科学,将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实验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健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以上是对新教材使用来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而引发的思考,随着新学情的变化,“破”和“立”总是对立地存在着,在长期思考之余,也许想法和做法不尽正确,愿与同行们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