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2020春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力及作用效果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4.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重难点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引入并认识力的概念,并能根据力的概念辨析相关题目。
三、学习用具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铅笔、尺子、橡皮泥、弹簧、磁铁、铁球、气球等。
四、预习检测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5.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最后在箭头旁标注力的符号和大小。
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五、自学指导及典型例题(一)力的概念和单位【活动一】:什么是力?请同学们边观看微课一,边思考: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对谁施加了什么力的作用?并通过归类总结出力的概念。
1.人对车施加了推力。
2.手对弹簧施加了拉力。
3.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提力。
4.压路机对路面施加了压力。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活动二】:认识力的概念请同学们根据力的概念及生活中的事例,边看微课一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力能否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2)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有关吗?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
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地球引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两物体无相互作用时)。
【活动三】:了解力的符号和单位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及观看微课一将以下内容填全,并完成例题1。
6.1-力及其作用效果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型新授课题力及其作用效果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1)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亲身感知,合作交流得出。
学法实验探究、认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
教具磁铁、与铁球钢丝学具学案、实验探究器材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个案设计一、情景导入二、问题探究1、力、物体运动状态2、力与形变观察与思考: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动手做一做:.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2)学生用图6-1-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学生看课文图6.1-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展示问题,激趣引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做实验,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让学生活学活用。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得出3、力的单位4、力的三要素5、力的示意图(2)学生看课本图6.1-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A
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A[学习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 知道力的三要素并会画力的示意图[学习重点]1. 力的作用效果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习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会画力的示意图[学习过程]一、力的作用效果1、同学们看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磁铁靠近小铁球时,发生了什么现象?若将磁铁放在运动铁球的正后方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将磁铁放在垂直于小铁球运动轨迹的位置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观察下列几幅图画回答下列问题:高速飞行的网球撞上网球拍,使网球拍的 撑杆跳运动员对撑杆施力,使撑杆的 ______发生 ________ 发生了改变。
了改变。
由上述内容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发生改变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1、手用力压气球时,气球的形状改变程度就大,手轻轻压气球时,气球形状改变的程度就小。
可看出力的 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手推门,们能够关闭,手拉门们能够敞开。
可见力的 ________ 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到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到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
可见,力的 也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概括:力的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它们称为力的________。
三、力的概念 1由左边所述内容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以上所述现象都有力产生,可见力是:一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另一物体(受力物体)作用.. 时就会有力产生,因此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F 单位:____ 简称:_____ 用字母_____表示 思考:两个物体不接触时能发生力的作用吗?两个物体接触时,一定有力的作用吗?2、想想做做:1)、用你的左手拍右手: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 左手什么感觉?2)、用红气球压绿气球,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 为什么红气球也扁了?由此可知,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后者对他的反作用力。
初中物理教案与反思
教案: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效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了解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2. 力的三要素3.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拉扯弹簧,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新课讲解: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介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解释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踢足球、拉扯弓箭等,让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应用。
4. 课堂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拉伸弹簧,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
5.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三要素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概念模糊不清。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可以通过设置更多的生活实例和课堂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布置更多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_《力及其作用效果》学案1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探究一:举例:人推车、拖拉机拉拖车、人提物体、手提箱子、手压弹簧。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四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点?人推车,()对()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拖拉机拉拖车,()对()施加了力,拖车受到了力;手提箱子,()对( )施加了力,箱子受到了力;手压弹簧,()对()施加了力,弹簧受到了力。
在物理学中把人、车、拖拉机、箱子、弹簧等称为物体。
把推、拉、提、压等称为作用。
请同学概括思考:(1)没有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2)一个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3)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这样的力存在吗?实验探究一:用磁铁吸起铁钉学生亲自操作: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了。
结论: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以下练习,学会怎么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用手提桶时,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人通过绳子提取井中的水,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提出问题:用手拍大腿时,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拍大腿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拍桌子的同时,受到了桌子给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干什么?)(1)探究一: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力及其作用效果》课件
总结
力是自然界中的基本概念,它影响着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我们希望通过 这次学习,你能意识到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进一步探索力的应 用和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Newton, I. (1687). 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 2. Feynman, R. P., Leighton, R. B., & Sands, M. (1963). 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3. Halliday, D., Resnick, R., & Walker, J. (2014). Fundamenta度的能力,当物体被挤压 或拉伸时,它会产生抵抗 变形的力。
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 触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 滑动的力。
拉力
拉力是通过绳子、链条或类似的物体对物体 施加的力。
推力
推力是通过将物体向某个方向推动而对其施 加的力。
力的效果
1
动力学效果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情况中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牛顿第 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则讲述了力的 作用与反作用。
2
动能与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则是物体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应用
力的合成
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 体时,它们可以按照一定 规则合成为一个合力。
平衡条件
当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我们将研究不 同类型的平衡条件。
实际应用案例
我们将探索如何应用力的 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 问题,并了解其中的挑战 和机遇。
《力及其作用效果》PPT 课件
2024年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1.1 力的概念1.2 力的测量1.3 力的作用效果2. 第二章运动和力2.1 速度2.2 加速度2.3 牛顿第一定律2.4 动力与阻力3. 第三章简单机械3.1杠杆3.2滑轮3.3轮轴3.4斜面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测量方法。
(2)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认识简单机械,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力的测量和计算。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运动的基本概念。
(3)简单机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弹簧测力计。
(2)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模型。
(3)实验器材:小车、砝码、计时器等。
2. 学具:(1)教科书。
(2)笔记本。
(3)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演示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运用,让学生观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新课内容:(1)讲解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效果。
(2)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讲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例题讲解:(1)力的计算题。
(2)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题。
(3)简单机械的效率计算题。
4. 随堂练习:(1)力的测量和计算。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3)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效果。
2. 运动的基本概念,牛顿第一定律。
3. 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测量物体受力,计算力的值。
初中物理力及其作用教案
初中物理力及其作用教案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相互性;2. 理解弹力的概念,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了解其原理;3. 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2. 运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3. 运用观察分析法,探讨力的作用相互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培养好奇心,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相互性;2. 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重力的概念、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寻求现象的共性,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2. 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漂亮的“力”字,请同学们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顺势引出力的含义,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梳理:学生自学教材,完成相关考点的学习。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讲与点拨。
3. 典型事例分析:教师提出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取规律。
例如:用手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器材:小磁铁、塑料瓶、剪刀、纸、魔术棒等。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探讨力的作用相互性。
5. 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什么?A. 桨对水的推力B. 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 人对船的推力D. 水对桨的推力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相互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初中物理力的简要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力的概念与作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难点:力的三要素的内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力的作用规律。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 启发式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力的概念。
4. 类比法:通过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力的相互性。
5.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在讲解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投影仪展示力的字词,引导学生关注力的概念。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力的作用吗?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解:(1)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介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讲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举例说明。
3. 实验环节:(1)安排学生进行力的作用实验,如拉弹簧、抛物体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力的作用规律。
4. 课堂练习:(1)布置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练习题。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常见力的特点和计算牛顿第一定律2. 流体力学流体的性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及其应用3. 热学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4. 光学光的传播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透镜与凹透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 使学生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让学生掌握热学基本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4. 培养学生对光学现象的观察能力,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浮力的计算、热传递和物态变化、光学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计、气压计、温度计、光学器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练习册、笔、纸、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力与运动、流体力学、热学、光学现象。
2. 例题讲解:针对各章节的重点知识,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难点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
2. 流体力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计算。
3. 热学:热传递、物态变化。
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目:力的合成、浮力计算、热传递计算。
分析题目: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流体力学现象。
2. 答案:详见课后作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力与运动:研究摩擦力、重力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观察不同形状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状态。
热学:研究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内涵。
2. 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道具(如弹簧、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力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解释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演示力的作用效果:通过道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5.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力的应用实例。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及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a)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b) 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着重检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能力。
c) 审阅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b) 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知。
c) 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力的单位: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力的计量方法。
2. 生活中的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力的应用,如体育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程机械的力的作用等。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了解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现象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教案。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小车、橡皮筋等。
3. 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呢?2. 探究力的概念(1)讲解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例子,如拉力、压力等。
3. 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1)实验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展示力的作用效果。
(2)实验2:吹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实验3:小车滑行实验,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员投掷实心球、汽车刹车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2)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课后习题:巩固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知识。
(2)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2024年优秀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件教案
2024年优秀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分类、作用效果以及测量;重点探讨力的作用效果以及日常生活中力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类及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举重、拉弓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特点,引出力的概念。
2. 基本概念:介绍力的定义、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及作用效果(形变、速度变化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力的实例,并分析其作用效果。
4.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书上练习题,巩固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6. 实验演示: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力的实例,并说明其作用效果。
(2)已知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5N,另一个力为10N,且两个力的夹角为60度。
求物体的合力。
2. 答案:(1)实例:踢足球、拉弓、推门。
作用效果:足球运动、弓形变、门开启。
(2)合力:约为11.6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掌握较好,但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介绍牛顿三定律,引导学生探索力与运动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力及其作用效果1
《力及其作用效果》第一课时主备人:刘旭审核人:李汝忠房雪莹孙宗强柳贵亮 2013/1/9学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并会画力的示意图。
自学指导一:想一想:通过下面的小实验,你能说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吗?观察: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如果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小球的运动有什么变化?做做: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归纳知识点一:力的作用效果1、____________ ____2、______________ ______练习:下列实例中,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A:紧急刹车。
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自学指导二:想一想:同学们回顾一下,打台球的情况。
1、用不同的力度(大小)打一个台球时,力越大球移动的越远。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同样的力度(大小)从不同的方向打一个台球时,台球移动的方向不一样。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知识点二:力的三要素1、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如果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就不同,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_____,简称___, 符号为____。
自学指导三:力的示意图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用____________表示力的大小;___________表示力的方向;___________ 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2、力的示意图的画法:(1)、确定受力物体和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及其作用效果)力和运动教学课件
F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他的 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 顿,简称“牛”,符号“ N ”。
通常用F表 示力
1牛顿的力多大?
➢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就是1 N。
画出题中的力的示意图:用200N的力提起一袋粮食.
F=200N
1、找出作用点(就是施力物体作用在 受力物体上的点).
2、在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学的情示分意析图
力的相互作用
力
五、力的相互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力的相互作用
手拉弹簧,手有
力
五、力的相互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力的相互作用
游泳 火箭
划船 推墙
长征三号乙运
1 什么是力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同时发生改变 ➢形状改变 (拉伸、压缩或弯曲)
➢体积改变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
踢足球时,用力越大,球就飞得越远。
——力的大小
踢足球时,球总是沿着所受的力的方向飞去。
——力的方向
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时,每次手的位置离门 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
棒球击出。
静止 运动 运动
静止 棒球的运动方向 发生了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怎样使小车完成以下运动?
➢由动到静 ➢由静到动
小车自己慢慢停 用力拉小车
➢ 运动方向改变 改变用力方向
力的作用效果
教 学 目 标 1.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知道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3. 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4. 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 现象。 教 法 学 法 教具 教学程序设计 教法:采用“合作型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具体如下 1. 力的作用效果——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班内交流 2. 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3.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学案提供的事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小组交流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在每个环节中 气球、直尺、橡皮泥、弹簧或锯条、纸、磁铁、钢珠 教材处理设计 学 具 直尺、气球、橡皮泥、学生课本、磁 铁、钢珠、弹簧、海绵 师生活动设计
学生:自我检测力的学习情况
三、盘点收获
(5 分钟)
学习目标: 1、 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四、达标检测(5 分钟)
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检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 进行梳理巩固(也可看书回顾,也可 整理笔记),向小组或老师提出存在 的困惑。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 分钟)
学生:根据学案自主探究,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学生:学以致用,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鸡蛋
练一练: 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等。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一辆小车、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条毛巾、一块木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 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3. 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分组讨论,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 摩擦力:概念、生活中的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简要解释原因。
答案示例: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 作业题目: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制作。
答案示例:制作一个简易的刹车系统,通过增大摩擦力使小车减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高中物理手写教案模版
高中物理手写教案模版
标题:力的作用及运动
教学内容:学习力的种类、力的作用及力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种类及其作用;
2. 掌握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
2. 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3. 准备课件及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的种类及作用。
2. 探究:让学生实际操作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到的力大小,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发现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讲解:介绍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教导学生如何计算不同方向力的合力。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力的计算练习,提高他们计算力的能力。
5. 拓展: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布置力的作用及影响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八、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总结教学效果并反思不足,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课程资源:
小铁球、磁铁、弹簧、图片
设计思路:
以实例为基础,通过实验体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要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解并让学生练习力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6-1-3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
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看课文图6-1-4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
(6)学生看课本图6-1-4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
(8)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
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①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
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②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
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五、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
(2)演示: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
(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
(3)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4)学生实验:向上提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
(5)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书设计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
物体作用物体
推土机推土
马拉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人提水
杯子压桌子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同时,它也受到后者施加的力;
反之,一个物体受到了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同时,它也对另一个物体(后者)施加了力。
形状
运由静止变为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
状
态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快慢的改变
达标自查
1、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为。
3、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因为。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
A、一头小牛
B、一块砖
C、九年级物理课本
D、两枚1元硬币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2)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
7、小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帮他把实验结果填在空格中。
(1)小明首先将小钢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看见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然后让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从上面两个实验,你总结出的结论是力能。
(2)小明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变长了,说明力能。
8、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