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范围梳理法宏观-中观-微观-细微观
宏观·中观·微观——以学习为本的教学探讨

宏观·中观·微观——以学习为本的教学探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专家讲: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轻快活泼的有力保障。
一、课前反思,宏观把握做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弄懂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深入细致领悟新时期做为一名不好教师的必备条件;系统剖析高中地理所学全部内容,分析书背、单元、节内容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促进作用;教导过一届高三后思考,每学年、学期教学内容的顺序与否合理,每部分教学时间精心安排与否重点注重,征引得宜;研究教材内容的变化,研究中考考纲的变化,并思索为什么教材考纲可以修正、更动这部分内容,我们的教学应当如何发生改变。
必须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对低考试题的认真反思就是必不可少,低考试题的特点、发展趋势怎样,深浅程度如何变化等。
比如今年文综中考浙江省自行命题,这就意味著低考试题中与浙江有关的地理特征、人文特征将显现出来,这就建议我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多地握本省有关的典型的案例,多联系身边的乡土地理。
二、课中反思,微观搞活课前准备工作的比较周详轻松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学生、环境等原因可能会引致实际效果不怎么不好,这就须要我们在教学高度关注课堂上自身的整体表现,高度关注学生的眼神、动作和反应。
上课时教师观测必须认真,不忽略小事,注重教学常规的运用。
1、如教师的声音是否宏量,可通过向学生提问,询问得知;板书、板图、板画是否清晰、合理,可通过在教室里走动时留意观察;2、教师在上课时是不是把自己的不当的情绪带回课堂上,上课时感情与否细腻,若想以情动人;与否创设民主人与自然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问题,与否过分片面,没秉持引导和宽容的原则,学生的话匣子有无关上,思维是不是处在活跃状态。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宏观、中观和微观是热门的科学用语,它们也是数学和物理学家所使用的概念。
它们表示不同尺度上的事物,用来从系统层次上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三个不同维度讨论宏观、中观和微观,以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宏观指的是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和应用的理论分析,对系统或大规模结构进行研究。
例如,经济学家使用宏观经济学模型来研究全球经济的动力机制,并评估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可以提供较高水平的观点,可以更容易地发现系统之间的潜在联系。
同时,它也可以提供实践性解决方案,例如建议政策变革或经济刺激项目,以改善整体经济表现。
中观是指研究小型、单一系统或组织的方法。
它旨在提供细节和深入理解。
例如,管理学家可以使用中观方法研究单个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
中观也被用来研究社会的内部机制,例如社会变迁的势能和轨道、社会决策的影响机制、社会阶层的结构等。
微观是描述单个实体的行为的概念。
它的应用广泛,既可以指物理学中的最小单位,如原子和分子,也可以指生物学中的最小单位,如细胞、器官和组织,还可以指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最小单位,如个人、家庭等。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使用微观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个体的消费、投资和储蓄行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行为动机和决策机制。
因此,可以说宏观、中观和微观是不同维度上的三个概念,它们可以互相协调,提供更完整而准确的解释。
宏观分析提供全局视角,可以发现系统之间的联系;而中观分析可以深入研究单个单体,发现内部结构和机制;而微观可以研究最小单位,揭示驱动行为的原因。
因此,在研究系统或结构时,需要运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的综合思维,以更全面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机制。
在日常实践中,要保持概念的整体性,同时也要注意细节,以便更加彻底地认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维度。
哲学原理方法论+微观(原稿)

宏观:〈〈哲学与生活〉〉中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观、价值观辨证唯物论(中观)一、物质观(微观)(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含义)(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因此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也依赖于物质。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意识观(微观)1、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细微观)①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细微观)①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③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立足于实践,通过指导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细微观)①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论(中观)一、实践观(微观)1、实践的含义、特点(细微观)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细微观)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细微观)①只有通过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交汇点的桥梁,通过实践,能够把主观的认识与客观事物相对照,如果主观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状况,它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
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方法

2. 本量利分析法
2020/7/28
3.决策树法
2020/7/28
4.不确定型决策
•乐观原则 •悲观原则 •折衷原则 •后悔值原则
2020/7/28
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方法宏观中观微观宏观中观微观什么意思中观分析中观环境分析中观行业分析中观论中观察看看吧中观村唯识与中观
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方法 更多信息请访问:
y006.taobao
2020/7/28
学习目标
❖掌握宏观的分析方法 ❖掌握中观的分析方法 ❖掌握微观的分析方法
2020/7/28
宏观分析方法
❖波特五力模型
2020/7/28
中观分析方法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2020/7/28
微观分析方法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法 ❖价值链分析法 ❖SWOT分析法
2020/7/28
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 定性分析方法
1. 头020/7/28
❖定量分析法 1. 线性规划法
第4讲 宏观——中观——微观复习策略

习惯法:日耳曼民族“王在法下” 渊源 法律 成文法:1215年《大宪章》 政治:1265年,议会的出现。
权利:征收赋税;带兵打仗;
国王 义务:赐封土地、人口; 贵族
权利:受封采邑;限制王权;
义务:缴纳赋税;随王打仗;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议会主权至上——权力转移 (国王与议会的妥协)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权力再转移 (国王、内阁与议会的妥协) 完善 19世纪议会的三次改革——权力下移 (土地贵族与新兴力量的妥协) 17-20世纪逐渐形成的政党政治——权力制衡 (利益集团的妥协) 渐 进 式 道 路
自 然孕 环育 境
城商 公 邦业激 民 文文化 矛 习惯法——成文法 明明 盾 罗
希 梭伦改革——奠基 腊 民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主 制 伯利克里改革——完善
马 市民法——万民法 法 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公 自然法、 民 正义 意 (平 识 等)、 自由、 权利等
雅典民主的缺陷:有限民主、直接民主、随机民主、 集体民主等; 罗马法遗产: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律至上;法律面 前公民平等;无罪推定;证据意识;不告不理;等。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1.中央官制——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集体决策,趋于科学;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2.地方官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强化中央集权,利于大一统;
3.选官制
任人唯贤、择优录取、公平公正和任期制;
4.监察制
保证帝国廉洁高效、稳定发展;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中 央 史实:中央官制:明:废丞相;清:设军机处 集 选官制:八股取士;监察制: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 权 制 给事中、按察使司和“厂卫” 度 的 衰 评价:国家兴衰系于一人才能。 落
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2019年精选文档

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传统经济学体系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我们认为,现代经济学体系应界定为三脉: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它们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一整体,揭示出企业、政府与国际间治理组织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中的角色、作用和行为准则。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产业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最优。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产业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益,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益的条件。
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1)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
(2)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3)家庭和厂商的抉择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市场机制作用、均衡价格决定、产业资源最优配置、市场机制失灵、政府干预行为、等,就成了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
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最终确立的内容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2023届高考政治主观题综合技巧篇!

2023届高考政治主观题综合技巧篇!【题型特点】政治主观题均为材料解析题,都由材料+设问组成,设问又可分解为知识+问题。
相应地,答题逻辑必然依据材料、知识和问题这三个要素确定。
研究发现,尽管高考试题的答案都是体现了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运用知识、结合材料,按照问题指向生成答案),但三个要素对构建答题逻辑(思路)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具体来说,问题本身的逻辑层次即“问题逻辑” 对答题思路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必须首先予以考虑;有的试题指定或规定了答题所需运用的具体知识,则答题逻辑会受知识本身的逻辑即“理论逻辑”的影响;而探究类的题型,其答案主要依据材料所呈现的事实答题,则材料本身的逻辑即“事实逻辑”深刻影响答题逻辑;而有些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具体的知识限制和材料支撑,回答问题需要借助生活常识,即“生活逻辑”。
【解题思路与方法】第一:审问项政治主观题是先给材料再设问,在解答时则反过来先抓住设问进行审题后再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增强针对性节省时间。
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1.审范围,即弄清回答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属于四大板块中的哪一块,或者根据设问中的关键字词提示找出属于哪一单元或哪一原理。
(1)判明知识范围每个问题要求学生所运用的知识类别和形态,在设问中一般会指明清楚。
这里要强调在有些设问中,规定了某一范围(知识范围较宽),但通过“限定词”指向这一范围的某一具体知识点(知识范围收缩)。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审读设问。
知识类别: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明确设问主体政府(国家)、政党、企业、公民等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口。
在审题的时候要明确设问的主体,以利于调用相应的知识。
经济生活:政府、企业、个人等;政治生活:国家、政党、公民等。
这是答好主观性试题的前提条件,否则南辕北辙,劳而无功。
审哲学题范围时要注意“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的观点”的区别。
行业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框架体系

行业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框架体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当我们探讨一个行业的发展和运作时,从宏观到微观的透视是至关重要的。
最新宏观——中观——微观

高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年级(10、11)两个文科班的政治科任。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得失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以利于开展以后的工作。
作为教高三政治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和时政热点,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探究。
为了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我高三才接(11)班的课,学生一时对我的教学方法、课堂节奏不是很适应,所以我坚持以知识与能力为基本教学原则,认真了解学生特点、学习习惯、思维水平,搞好教材的研读,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应有的学科能力和应试水平,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三是学生三年高中的重要阶段,教学要使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所以,本人计划和设计了很多学科综合应用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同时,针对我校高三文科学生的特点,如政治学科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又缺乏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会学,只注重死记硬背而不注重理解掌握,不能内化知识,发现不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点条理不清,线索不明的问题,本人这学期花大力气将学生进行归类分层指导,尤其是优等生的培养。
实践证明,不敢说取得了好的成绩,但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变。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也有不足之处,在对极个别个性极强而学习上又不塌实的学生,深入了解的力度、耐心尚不够,需要在教育、艺术、方式、方法上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力争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老师。
高中历史《宏观 中观 微观 知识图解》第1章-第4章

第1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宏观框架】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进程3.君主权力的强化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5.西周政治制度6.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7.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8.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9.汉初王国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10.唐朝的三省六部制11.宋朝的二府三司制12.宋朝的官场制衡机制13.元朝的中央官制14.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5.朱元璋废丞相,加强君主专制16.皇权与相权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17.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第2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宏观框架】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罗马法3.古希腊、罗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的关系【中观图示】4.古代雅典民主政治5.罗马法的演变过程6.短暂的雅典民主政治、影响深远的罗马法【微观图解】7.雅典的民主运行方式8.比较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第3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宏观框架】1.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2.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样性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中观图示】4.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的变化5.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共和制7.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微观图解】8.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9.英国内阁、议会、国王的关系1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1.法国政体的演变12.法国1875年宪法13.德意志帝国的运行机制14.中国唐朝“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比较第4章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宏观框架】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人民反侵略抗争探索2.近代列强侵华与民主革命【中观图示】3.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抗争4.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探索5.中国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微观图解】7.正确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与影响9.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与过程11.辛亥革命的五个“第一”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
宏观中观细观微观反观

宏观中观细观微观反观摘要:一、引言二、宏观经济分析1.经济增长2.通货膨胀3.国际收支三、中观行业分析1.产业结构2.行业竞争3.政策影响四、微观企业分析1.企业经营2.市场需求3.创新与竞争力五、反观经济发展1.问题和挑战2.机遇与展望3.应对策略和建议正文:一、引言本文旨在通过对宏观、中观、微观以及反观经济的分析,全面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二、宏观经济分析1.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GDP 增速逐年回升,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在此背景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如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以稳定经济增长。
2.通货膨胀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水平相对较低,呈现出温和上涨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3.国际收支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经常项目顺差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外汇储备充足。
然而,面临一定的资本流出压力,需要关注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三、中观行业分析1.产业结构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产业逐步崛起,但仍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
未来,需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链水平。
2.行业竞争我国各行业竞争格局分化,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在此背景下,企业应积极寻求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3.政策影响政府对各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如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
同时,严格限制过剩产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微观企业分析1.企业经营我国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但面临一定的压力。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以应对市场竞争。
2.市场需求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企业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3.创新与竞争力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未来,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
重点知识结构宏观中观微观

相互促进
集中体现
【辩证唯物论】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主观符合客观
发挥人主观能动性
世界物质本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
能动认识世界
能动改造世界
调节控制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性结合
革命热情与严谨科学态度的结合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的认识论】
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强基固本
提高素质增强国力坚持道路
建设精神文明
发展教科文等事业,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时尚
推动文化创新
立足实践
群众主体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包容性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群众创建活动
发展大众文化
提高辨别眼力加强管理引导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联系的整体性
联系的系统性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重视部分推动整体
要注意分析各种条件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承认分析矛盾揭露解决矛盾
辩证关系
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
主要和次要矛盾主要和次要方面
总特征
实质和核心
【辩证唯物的历史观】
物质的实践的
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本质
社会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
特点
原因
结果
选择
文化生产批量化、规模化、产业化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现代科技市场经济
可喜变化忧虑现象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高三思想政治工作总结(8篇)

高三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在全体师生共同的努力下,____届高考终于落下帷幕,现将一年来的高三政课组的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们做了什么1.依纲据本,有的放矢《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考试的法律性文件,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对它们所提出的“能力要求”和“考查的知识范围”要特别重视,我在平时的复习中总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按照《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
2.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对整个复习迎考要有个整体性的计划安排,包括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复习目标等。
针对近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政治学科的实际,我用了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抓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第二轮主要侧重于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升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三轮则要回归课本,重新梳理知识,回顾热点,查错补漏。
3.夯实基础,注重整合因为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力求灵活、新颖、稳中求变,所以高考题让人无法妄加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为此,我把夯实基础知识作为整个高考复习的第一要务,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更是下大气力抓学生的基本功。
____高考文综卷39题(1)考查抗日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这个设问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4.梳理知识,构建体系依据考试说明要求,我注重从“宏观--中观--微观”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1)宏观把握就是要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总体上了解各个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
宏观知识体系是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考试中进行知识迁移的基础。
例如:必修四辩证法的观点包括7、8、9、10四课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中观层面可以是每一课、每一框中的主干知识的综合,构建知识体系;或是以主题词的形式,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如物质观、联系观、实践观等。
主要针对试题设问中:如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从宏观,中观,微观分析教材

从宏观,中观,微观分析教材1宏观把握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应明确教材内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其次,在分析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材正文、例题、习题等具体内容,而且还应将局部的数学内容与整体的数学内容相联系,将- - 节的数学内容与一章的数学内容、一个学习阶段的数学内容、初中学段的数学内容甚至整个中学学段的数学内容相联系。
要整体了解教材,宏观把握教材。
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明确教材内容在《课标》中的具体要求明确教材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在《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仔细领会刻画目标要求的动词“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经历”“体验”“探索”的真正涵义,使之具体化,切实把握教材重要知识点在《课标》中的要求程度。
例如,《课标》对“变量”“函数”的具体要求是:“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
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解析此目标,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检测的行为要求,即:(1)通过简单实例,说出变量、常量的意义;(2)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识别变量与常量;(3)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函数,并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4)能举出可用函数表示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值得注意的是,《课标》中的具体目标是学生在本学段学习结束时在认知等水平,上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不是当前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更不是学生学习的最高标准。
1.2了解教材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教材内容放在整个数学学科的大框架之中,从宏观上了解它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本节内容中的函数概念,它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的引入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实现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许多数学分支(如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展开研究的,函数已成为整个数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教育学的内容的分成宏观、中观、微观概述

教育学的内容的分成宏观、中观、微观概述
在考前总复习前,大家要在脑海中梳理好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层次,一般来说,我们把教育学的内容的分成宏观、中观、微观。
宏观
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学则是一门学科。
教育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教育学这门学科,那么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教育学家?他们的相关思想又是哪些?
教育的基本规律,探讨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中观
中观部分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和课程。
那什么是中观?其实就是从国家这个角度,我们的国家要去确保我们的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首先我们得有个教育目的,即我们国家要去培养什么样的人。
目的之后呢,我们要相关的制度来实现目的,就是教育制度。
学制的建立就是我们学校,学校教育活动产生的最基本的几个要素什么呢?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相对应的就是教师,学生和课程。
微观
再接下来就进入到微观的学习了。
微观的意思就是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具体的教学。
我们在这章里面会学到真正的课堂教学要涉及到的规律、原则、方法、过程等等。
在所有的教学任务当中首要任务就是德育。
我们国家一向是以德育为先的,德育这个任务就在班主任身上。
所以说,我们要学到班主任,他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
微观层面也是最容易出现材料分析的。
当然还有一个高频考点,教学研究。
我们说教育研究的方法,也就是说,不管研究任何一个内容的时候你都得知道方法是什么。
而我们的新课改之后呢,对我们的教师的,有条非常重要要求,就是你的科研素养。
教育目标指导的范围

教育目标指导的范围
教育目标的指导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和维度进行划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 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
宏观层面:这是最高的指导层次,通常涉及到国家或地区的整体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等。
中观层面:这一层次涉及到学校、学院或课程的具体目标。
它可以是一个
特定课程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一个学校内不同课程的目标集合。
微观层面:这一层次关注的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活动,包括教师为达成课
程目标而制定的教学计划、教案等。
2. 学术、职业和生活层面:
学术层面:这一层次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术发展,如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
的培养。
职业层面:这一层次关注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
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生活层面:这一层次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人和社会能力,如人际关系、团队
合作、生活技能等。
3. 学生个体和集体层面:
学生个体层面:这一层次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
教师需
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需求等,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集体层面:这一层次关注的是整个班级或群体的共同目标。
这可能涉及到
团队合作、集体活动等方面的目标。
无论是哪种分类方式,教育目标的制定都需要考虑到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的需求和条件,同时要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行性。
知识的四个层次

知识的四个层次我们常说的知识包含了两层意思:知道和见识。
“知道”是了解事实,明白道理,掌握正确信息的能力,这是一个客观层面的能力,是对客观知识的记录与获取;“见识”则更进一步,是对客观知识的加工,对所“知道”内容的应用,这是一个主观层面的能力。
人人都能够“知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确使用“知道”的内容。
实际上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应用”;如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则等同于无知,或者称之为“学而不识”。
例如有人喜欢收集蝴蝶标本,达到一见某种蝴蝶就能叫出名字、科目以及产地的能力,但也就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并不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最终这些知识对他和周围的人来说仅仅算作个人娱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知识具有主观和客观两类,应该如何划分它层次呢?很多人都使用“知情、知理、知行和知变”来描述个人能力发展的过程,这四个过程恰好就代表了知识体系的四个层次。
也许这听上去有些复杂,让我们将这四个层次映射到更加通俗的四种说法之上:能够讲给别人听,能够做给别人看,能够交给别人学以及能够创造新知识。
一、能够讲给别人听(知情和知理)能够讲给别人听—是知识层次中的基础层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知情和知理。
知情意味着知道事情的发生,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和事情相关的所有数据;知理意味着知道事情的原理,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情。
1、知情(WHAT)怎样才能算做知情,了解问题的简单过程和知道问题的详细数据都可以算作是知情。
衡量是否知情的方式是看一个人能否和他人就某个话题沟通交流,顺畅的交流则代表你已经具备该领域的基础知识。
具备交谈能力不需要你全面了解领域的知识,但你必须具有基本框架和足够的碎片信息。
这些信息是完备知识的基础,是深入学习的前提条件。
知情能力看似基础,但实际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能力。
能够和他人交流则表示你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体系,仅仅知道一些概念是不足以和别人顺畅交流的。
我们可以参照下面两个例子来衡量你所了解的知识是否已经达到了基础级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应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雷锋活动的开展练习题)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意识。
C意识对人体调控作用,发挥意识对人体的调控作用。
5.应用“实践”的知识---
6、应用“真理”的知识--
7 、应用“认识论”的知识---
5.应用“实践”的知识--- 《课时训练》P11T10
8.应用“联系”的知识分析--9、应用“发展”的知识分析--.应用“联系”的知识--- --- ---《金牌学案》P48 T7
联系的特点的原理,3个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 ∥系统优化的方法(一般2选 一) 9、应用“发展”的知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量变质变关系原理; 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 10、应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的知识分析---
实践的类别,3个
实践的特点 3个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6、应用“真理”的知识- ---《金牌学案》P38 T7 真理的特点: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追求真理过程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7、应用“认识论”的知识---《课时训练》P12 T10
实践的特点 实践与认识关系 真理的特点 追求真理过程的特点
哲学知识范围梳理法
1.应用“世界的物质性”的知识--2.应用“世界的本质”的知识--3.应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4.应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知识---
1.应用“世界的物质性”的知识---《金牌学案》P22T7
A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B 社会具有物质性;C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应用“世界的本质”的知识------《金牌学案》P25探究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真正统一于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的原理 3.应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课时训练》P10T10 A 意识能动认识世界 B意识能动改造世界---意识调控人的生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