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

合集下载

湘江水文概况

湘江水文概况

一、湘江自然地理概况令狐采学湘江又称湘水,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

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流经广西的兴安县、全州市及湖南的永州市、冷水滩、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湘阴等县市。

其中长沙段经湘潭昭山后,进入长沙县境暮云镇,沿长沙县西南边缘至东窑港流入市郊,再由南而北横贯市区,经三汊矶转向西北至乔口出望城区,至湘阴县濠河口分东南两支汇入洞庭湖,是洞庭湖水系中最大的河流。

二、湘江河道特征湘江全长856km,(湖南境内670km,其中,长沙市境内81km),流域面积94660km2(湖南境内85383km2),多年平均流量664.49亿m3。

河床宽1000-1500米,航道宽20-30米。

枯水季节时水深1.2-1.6米,常年可通航。

湘江水系河网密布。

因南面及东面山势较高,河网发育,支流较大。

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浏阳河和捞刀河等支流均来自东南面,使得湘江发育成为一个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

湘江长沙段沿河多为冲击平原,河道宽度约600-1000米,平均坡降0.045‰,具有平原河流特点。

长沙段两岸台地均筑有堤防,河床稳定,滩槽分明。

三、湘江水情特性湘江水量充沛,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300-1500mm,径流与降水关系极为密切,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

平均流量为2110m³/s,最大流量20600m³/s,最小流量100m³/s。

每年4-9月为汛期,10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

年内水位变幅较大,达9.5-13m。

湘江是少沙河流,湘潭水文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164kg/m³。

四、湘江已有工程设施及水土保持情况湘江长沙以上流域目前已经建有宋家洲、近尾洲、大源渡和株洲等大型枢纽水库。

湘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为蒸水流域,水土总体保持良好,也是湘江成为少沙河流的主要原因。

五、湘江水功能区划湘江流经长沙城南猴子石一带,受坚硬沙砾岩的影响,形成众多江心洲,境内的沙洲由南而北有兴马洲、鹅洲、巴溪洲、柏家洲、柳叶洲、水陆洲(橘子洲)、傅家洲、浏阳洲、龙州、月亮岛、香炉洲、冯家洲、蔡家洲、洪洲、甑皮洲等15个洲岛。

描写湘江月色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湘江月色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湘江月色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名句)湘江,被誉为中国南方的母亲河,其优美壮丽的景色使它成为众多文人墨客心灵的源泉。

特别是在月色的映衬下,湘江的美丽更是显得唯美动人。

下面是我创作的唯美描写湘江月色的句子,共计50句。

1. 倒映在湘江之上的月光,犹如银纱般柔软。

2. 皎洁的月光洒落在湘江上,恍若一条银河。

3. 月色融入湘江,仿佛波光粼粼的翡翠。

4. 湘江泛起的波浪,荡漾出银白色的月光涟漪。

5. 湘江的岸边,静静地倒映着洁白的月光。

6. 湘江在明亮的月光下,如同一条铺满银沙的道路。

7. 月色映照在湘江上,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8. 月色的柔和光线投射在湘江上,仿佛幻化出千万颗闪烁的明星。

9. 湘江上的月影婀娜多姿,如同一位翩跹起舞的仙子。

10. 湘江上的月色朦胧而含蓄,犹如一缕迷人的微光。

11. 皓月当空,湘江暗流涌动,景色宛如人间仙境。

12. 月光拂过湘江,星星点点的倒影点缀在水面上。

13. 月色洒满湘江,宛如一片缀满琉璃波纹的湖泊。

14. 湘江上流淌的是碧波荡漾的月色,如同一首动人的乐章。

15. 月亮儿高高挂在湘江的境界上,照亮了千家万户。

16. 湘江的水面犹如镜子,镶嵌着璀璨的银河。

17. 月下湘江,灵动明亮的水涟漪映照了闪烁的星光。

18. 湘江在月光的熏陶下,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石。

19. 黑夜中的湘江,如同一面纤细的镜子,镶嵌了一抹明艳的月色。

20. 湘江的月色沉静而宁静,使人陶醉在纯净的美丽之中。

21. 皓月当空,湘江的波澜在月色下轻轻摇摆,如同一曲悠扬的乐曲。

22. 月光洒满湘江,如同用银丝织成的华美礼裙。

23. 湘江河面倒映着月色,宛如一面镜子,展现出无尽的魅力。

24. 月涌湘江,犹如天上的月宫掉落凡间。

25. 湘江河畔的月色温柔而细腻,透露出一种恬静的美感。

26. 皓月当空,湘江上万点明星在水面上跳动。

27. 湘江河畔,皓月高挂,照亮了一片宁静祥和的夜晚。

28. 月色如水,湘江河水流淌着灵动的曲调。

湘江为什么叫湘江?其源头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湘江为什么叫湘江?其源头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湘江为什么叫湘江?其源头起点和终点在哪里?湘江,作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是湖南省内最大的河流,对湖南人民而言,它是母亲河,承载了湖南人民千百年来的生活和繁荣。

湘江的重要性可与长江、黄河对于全中国人民的重要性相媲美,不可低估。

那么,为什么叫做湘江呢?湘江的起点和终点又分别位于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湘江在古代被称为湘水,又有雁门水之名。

它的上源是寻乌县的罗塘河,属于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赣江上游贡江段的支流之一(又被称为贡江源头之一)。

相传在唐朝时期,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曾游居在羊角汉仙岩修炼成仙,后人便将此地称为湘乡,而这条河流便被称为湘水。

湘江的发源地位于广西兴安县海阳山附近的峰岭上(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南麓),它经过永州市萍岛纳潇水(湘江的西源),然后流经祁阳县纳祁水和白水,接着到达衡南县松柏纳舂陵水,然后流经衡阳市纳蒸水和耒水,接下来经过衡山纳米水,然后是株洲县渌口纳渌水,湘潭纳涓水和涟水,长沙纳浏渭河和捞刀河,最后到达望城县新康纳沩水,湘阴县的濠河口将湘江分为东、西两支尾闾,最终注入洞庭湖。

湘江的全长约为856(或948)公里,在湖南省境内的长度为670(或948)公里;流域面积约为94660(或94721)平方公里,在湖南省境内的流域面积为85383(或85224.7)平方公里。

湘江从永州市流出后,通过祁东县归阳镇的清塘进入衡阳市境内。

湘江一开始向东流动,然后转向东北方向,河道蜿蜒曲折,依次流经祁东县、常宁市、衡南县、衡阳市区、衡阳县、衡山县和衡东县,湘江流域几乎覆盖了衡阳市除耒阳市和南岳区之外的所有县市,湘江在衡阳市境内的长度为226公里,然后经过衡东县和平村出境。

湘江从衡阳市出境后,进入株洲市境内。

在株洲市境内,只有株洲市的渌口区、天元区、芦淞区和石峰区与湘江有亲密接触,而其他几个县市则无缘与湘江相邂逅。

湘江在株洲市境内的长度为89.6公里,从天元区的马家河出境。

湘江源头在哪里

湘江源头在哪里

湘江源头在哪里湘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湖南、湖北两个省份,最终注入长江。

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湘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而湘江源头,是指湘江的发源地,也是湘江流域的起点。

那么,湘江源头在哪里呢?湘江源头位于中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恩施市,坐落于神农架山区的北部。

神农架山区是湖北省境内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湘江的重要起源地。

恩施市恰好位于神农架山区的北部边缘地带,因此成为了湘江的源头。

湘江源头地区地势较为崎岖,山峦起伏,河道曲折蜿蜒。

在此地,湘江从山间涧谷中蜿蜒而出,开始了它波澜壮阔的流程。

湘江源头区域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里地貌形态复杂多样,植被覆盖广泛,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湘江源头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温暖湿润。

这样的气候条件为湘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里有着茂密的森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有一些珍稀的物种,如华中豹、金丝猴等。

湘江源头地区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

湘江发源于此,这里的山岳起伏造成了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湘江这条重要的河流。

湘江源头的水质清澈,流水潺潺。

这里有着丰富的降雨,是湘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

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湘江源头地区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神农架地区的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群体,是湘江源头地区的主要人口。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富有特色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湘江源头地区的经济主要依托于旅游业和农业。

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峡谷奇观、瀑布飞泻、森林雨林等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到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

当然,湘江源头地区的农业也十分发达。

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农田肥沃,农产品品质优良。

当地的农民依靠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以及养殖猪、牛等畜禽为生。

湘江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

湘江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

湘江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湘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它于1949年11月6日至12月9日在中国湖南省湘江流域展开,是中国革命的一次具有重大战略和意义的决定性战役。

湘江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在1949年11月6日至12月9日之间。

此时正值中国革命进入到最后决战的时刻,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已经把解放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湘江战役的发生,为解放军最后一次发动全面进攻铺平了道路。

而湘江战役的地点位于湖南省境内的湘江流域。

湘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份。

在湖南境内的湘江流域,正是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展开决战的主战场之一。

在湖南境内,尤其是湘江两岸,有着重要的交通和战略地位,背靠湘西山区,地理条件优越。

湘江战役之所以具有重大的战略和意义,首先是因为湘江地区本身地势险要,战略价值巨大。

湘江流经湖南境内,形成了湘江两岸的险峻山地,对于军队的行动和进攻形成了重要的障碍。

因此,解放军必须先取得湘江流域的控制权,才能进一步向国民党军队的心脏地带发动进攻。

其次,湘江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军全面胜利的一个关键节点。

湘江战役对于解放军来说,是最后一次发动全面进攻,也是解放华南的关键一役。

解放军在湘江战役中发动了连续的进攻,最终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防线,控制了湘江两岸的重要地区,为解放军进一步进军广东、解放华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湘江战役的胜利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湘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军最后一次战略性的突破和胜利,进一步巩固了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势头,也给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湘江战役的发生和胜利,使得解放军成功地解放了湘南、湘西以及广东等地,最终将全国各地的解放斗争推入到了最后一个阶段。

总之,湘江战役的发生时间是1949年11月6日至12月9日,地点位于湖南省湘江流域。

湘江战役对于解放军的最后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战略和意义。

湘江

湘江

湘江--长江流域湘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之一,它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西麓的海洋坪,自西向东北蜿蜒而下,斜贯湖南省境,从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

干流全长827公里,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集雨面积9.46万平方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内8.5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其中湖南境内产水量占624亿立方米。

它是洞庭四水中流域面积最大、产水最多的河流。

“湖南省因有湘江而简称“湘”。

湘江自河源至永州老埠头为上游段,两岸层峦叠嶂,苍山如画。

著名的罴岭峡谷,最窄处仅约250米。

祁东归阳到衡山间,江水蜿蜒折转于衡阳盆地中,盆地宽达5公里以上。

在这一段先后有舂陵水、蒸水、耒水和洣水等支流汇入,径流量大增。

然后,江水穿过雷溪和昭陵等峡谷状水口进入下游,直奔株洲、湘潭、长沙盆地。

这段湘江接纳了渌水、涓水、涟水、浏阳河和沩水等支流。

望城县靖港以下属湘江尾闾,进入洞庭湖滨湖平原。

这里港汊纵横,平畴万顷,一派江南水乡景象。

湘江的上游兴安海拔高不过215米,进入洞庭湖口高程约20米,相对高差不到200米。

而流域内却群山起伏:东面有连云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南面有南岭山脉的骑田岭、香花岭、萌渚岭、都庞岭,西南有海洋山、越城岭,均为暴雨区。

由于山高、水深、流急,河流水位和流量急剧变化,干流及支流每年水位差多在3米以上,最大洪峰流量高出平均值1 0倍,表现出山溪性河流的特征。

湘江水资源丰富,对发展水利灌溉、发电、航运、养鱼等极为有利。

新中国成立前,湘江流域共修建塘坝113万多处,加上其他提引设施,可灌田1142万亩。

修建防洪堤也由来已久,湘阴县东的南堤,据《湖南通志·堤堰》所载,始于宋代。

到了明清时修堤防洪更为显著。

新中国成立前夕,湘江尾闾及滨湖共筑有堤防300多公里,保护农田200万亩。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

境内山丘地区共兴建水库近6000座,山塘河坝136万处,水轮泵站2500多处,机械提灌保有量160万马力,形成了以韶山、双牌、欧阳海、涔天河、青山垅、官庄、酒埠江、黄材等大中型水库为骨干,库、塘、机、渠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网,蓄引提水量达148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近200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630万亩。

湘江

湘江
洪水
湘江是长江流域汛期最早的支流之一。长江三峡建成前,每年4月便可出现年最大洪峰,且汛期降水集中, 多暴雨,连续3~4天的小范围暴雨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甚至持续4~7天的大范围高强度暴雨也经常发生,导致整 个流域暴雨洪水频繁。主要特点有:一是多发高水位洪峰。
主要支流
水系特点 东源海洋河支流
西源潇水及其支流 主干支流
湘江
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
01 干流概况
03 主要支流 05 流域概况
目录
02 水文特征 04 开发治理
基本信息
湘江,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其源头有4种说法:一是传统的正源(俗称东源)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白石乡的石梯,河源为海洋河,北流至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称湘江;二是南源,广西 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乡龙门界;三是广西兴安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源称上桂河(白石河), 往东流至西波江口称湘江;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河源为潇水,在永 州市的萍岛汇合广西来水称湘江。学界较流行的说法是白石河源。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 长沙市,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为源,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在株州市境内,湘江干流全长89.6公里,占湘江总长的10.46%。市域内湘江一级支流较大的有洣水、渌水; 湘江二级支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铁水等4条。湘江株洲市区段由天元区群丰镇湘滨村 湘胜排渍站(芦淞大桥上游7.2km处)入境,由马家河出境,长27.7km,占湘江株洲段总长的31.8%。沿途接纳了 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几条小支流及位于河西开发区的徐家港、易家港、陈埠港等小支流。
老毛江,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325平方公里。

湘江战役的意义

湘江战役的意义

湘江战役的意义引言湘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此战役于1949年的秋季在湖南省湘江两岸展开,最终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结束。

湘江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湘江战役的意义并探讨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1.扭转战局湘江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成功地扭转了国内革命战争的战略态势。

湘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取得优势,国共内战的胜利已经愈发明朗。

2.铸就人民军队的威名湘江战役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战斗力和勇敢精神,使其在国内外树立起了崇高的威名。

人民解放军在湘江战役中奋勇作战,以顽强的毅力和雷厉风行的战斗风格,荡涤了过往时期中国军队的不利印象。

此胜利为后来解放军在整个国共内战中的连续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增强人民信心湘江战役的胜利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希望。

这场胜利使人民认识到,他们所支持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是能够带领他们获得胜利的力量。

湘江战役使人们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国家发展充满了信心,为自愿参军和支持革命事业的人民增加了动力。

4. 推动国共合作湘江战役是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尽管在此前国共两党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但在湘江战役中,双方通过合作和协调取得了胜利。

湘江战役使两党之间的矛盾得以缓和,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历史上的国共合作局面开展铺平了道路。

5.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湘江战役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走向奠定了基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积累了经验,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湘江战役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篇章,被载入了中国革命战争史的瑰宝。

结论湘江战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的转折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共内战中取得更多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湘江 长江流域赣江水系贡江支流

湘江 长江流域赣江水系贡江支流

湘江湘江(长江流域赣江水系贡江支流),古称湘水,亦名雁门水,上源为寻乌县的罗塘河,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赣江上游贡江段支流(也称贡江源头之一)。

相传唐朝八仙之一韩湘子游居羊角汉仙岩修炼成仙,后人便称此地为湘乡,此水为湘水。

发源于赣闽交界、武夷山脉笔架山南麓的寻乌县罗珊乡天湖下,流经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会昌县,会昌县城东北注入贡江。

河长103.4公里,流域面积2049.3平方公里。

流域主要在会昌县境内,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建有众多水电设施。

中下游曾是会昌县的主要航道,沿岸场镇遍布,历史上经济较为发达。

湘江,发源于赣闽交界、武夷山脉笔架山南麓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罗珊乡吴畲村与吉潭镇篁竹湖村下园畲、水源乡周畲村,河源位于东经115°52′,北纬25°36′。

在寻乌县境内,为河源段,名罗塘河,因流经罗珊乡民国时名罗塘乡得名,因寻乌县罗珊乡民国前属安远县的雁门堡也称雁门水。

向北经罗珊乡的上津村铜锣丘纳上津河出境,注人会昌县的湘水。

在罗珊乡(原罗塘乡)境内,境内河道长27.6千米,湘江水系流域面积192.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3%,分布在本县东北部,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8条,境外来水流域面积89.07平方公里。

水资源总量为1.64亿立方米,过境客水0.76亿立方米,合计水资源总量为2.4亿立方米。

在会昌县,湘江干流自南向北在筠门岭镇元兴村入境。

流经筠门岭、周田、站塘、麻州、文武坝乡及湘江镇,贯穿县城以南中心地带,于县城东北面与绵江汇合于赣江上游贡江段。

纳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条;10-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6条。

县境内主河长78.2公里,集水面积1682.6平方公里。

全河集水面积2049.3平方公里,主河全长103.4公里。

古诗描写湘江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

古诗描写湘江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

古诗描写湘江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湘江宛若一条银带,曲折盘旋穿过山川,给人以无限美感。

古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仿佛发现了灵感的摇篮。

以下是古诗描写湘江的唯美句子,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湘江的壮丽景色。

1. 青山绿水凭湘江,红颜似水梦中航。

2. 清波绿叶何时休,江水澄澈亦如愁。

3. 夕阳晚照映江波,美景佳人醉倒多。

4. 九折湘江两岸绿,万联山水一峰高。

5. 星光璀璨洒湘江,月色如银映碧波。

6. 岸边烟树又依依,湖心花岛舞翩翩。

7. 湘江风吹船影动,归帆一片水天空。

8. 碧波汹涌湘江翻,桂花香气满江间。

9. 烟雨湘江花独好,凭栏佳人一袖飘。

10. 湘水寒潮何时休,待君归来又一秋。

11. 红叶翩翩雨纷飞,湘江秋色画中媚。

1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湘江一泓泥。

13. 湘江贯通南北地,鱼龙混杂谁相随。

14. 春暖湘江绿意多,岸边喜鹊戏徘徊。

15. 落日余晖点湘江,瑰丽景象入心房。

16. 朝霞初现隐湘江,偶有游船相伴行。

17. 湘江明月照夜波,江心涟漪映月桥。

18. 九回肠断吴宫殿,一曲湘江思故乡。

19. 青草如茵护湘江,朱栏玉瓦添风采。

20. 轻风徐徐拂湘江,荷花点点如世界。

21. 湘江波光碧泽流,芦苇低垂绿中收。

22. 月儿弯弯照湘江,水天相接无边长。

23. 水天相接云涌起,湘江浩渺梦如诗。

24. 小桥流水湘江畔,彩舟载酒度余欢。

25. 翠色映湘江,琴弦鸣寂夜。

26. 波光粼粼洒湘江,星河银河共美丽。

27. 湘江波光涌万顷,烟雨楼台隐深渊。

28. 湘江山水旖旎媚,此情可持终未老。

29. 湘江山水任君游,红楼梦里扬帆航。

30. 湘江万顷波光涌,好一派山水千长。

31. 湘江潺湲韵如诗,独有君心与翠微。

32. 春风拂面雨低吟,湘江风景入眼庭。

33. 湘江浩渺水无边,绿茵如绣恰如仙。

34. 映帆泽国隐湘江,世外桃源漫人间。

35. 绿茵如绣满湘江,江水微波入梦乡。

36. 湘江之畔花漾游,岸边佳人争展眸。

37. 湘江千古流不歇,滚滚浩渺史长篇。

湘江PPT课件

湘江PPT课件



湘江源头
• “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这句话出自《水经注》, 也是古文献中对湘江源头最早的一种记载。清《湘水考》 也说:“湘水,源自广西桂林府兴安县海阳山。”其中 “阳海山”、“海阳山”,也即如今兴安当地人俗称的 “海洋山”。与此互为佐证的是,《水经注》中还写到: “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明《广 西通考》卷12(<<山川志>>):“海阳山在(兴安)县 南九十里灵川界上,湘漓二水所出也”,均指湘江漓江发 源地是同一处。除此,关于湘江源头,在浩如烟海的古文 献中并无它说记载。 最近有关部门组织水文、地理专家 对湘江源头进行了考察,认定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兴安县白石乡的“白石河”为湘江的源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湘江上游
• 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 • 湘江橘子洲烟花每周六晚上 • 东北过零陵县东。又东北过洮阳县东。 • 又东北过泉陵县西。 • 又东北过重安县东。又东北过酃县西,承水从东南来注之。 • 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沿湘七百里中,有九向 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 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湘水又东北迳湘南县东,又历湘 西县南,分湘南置也,衡阳郡治。魏甘露二年,吴孙亮分长沙西部立, 治湘南。太守何承天徙治湘西矣。《十三州志》曰:华水出桂阳郴县 华山西,至湘南县入湘。《地理志》曰:郴县有耒水,出耒山西,至 湘南西入湘。湘水又北迳麓山东,其山东临湘川,西傍原隰,息心之 士,多所萃焉。 • 又东北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来注之。又北过醴陵县西,漉水 从东来注之。 • 《续汉书· 五行志》曰:建安八年,长沙醴陵县有大山,常鸣如 牛呴声,积数年。后豫章贼攻没县亭,杀掠吏民,因以为候。湘水又 北迳建宁县,西傍湘水,县北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濬同三峡。湘水 又北迳建宁县故城下,晋太始中立。

湘江战役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湘江战役简介

湘江战役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湘江战役简介

湘江战役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湘江战役简介本文导读: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

湘江惨胜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史称“遵义会议”。

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从此中国革命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

战役背景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3道封锁线后,由湖南省南部向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前进。

蒋介石为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共77个团分5路专事“追剿”;并令桂军5个师在全州、兴安、灌阳等地阻击红军,令粤军4个师北进粤湘桂边,阻止红军南下;令贵州省“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有力部队到湘黔边堵截,总兵力近30万人。

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等,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为实现到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中央红军分两路前进;右路红1军团第2师22日袭占道县,左路红9军团24日占领江华,随后全军在道县至江华间渡过沱水,红8、红9军团西出永明(今江永)。

湘江水文概况

湘江水文概况

一、湘江自然地理概况湘江又称湘水,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流经广西的兴安县、全州市及湖南的永州市、冷水滩、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湘阴等县市。

其中长沙段经湘潭昭山后,进入长沙县境暮云镇,沿长沙县西南边缘至东窑港流入市郊,再由南而北横贯市区,经三汊矶转向西北至乔口出望城区,至湘阴县濠河口分东南两支汇入洞庭湖,是洞庭湖水系中最大的河流.二、湘江河道特征湘江全长856km,(湖南境内670km,其中,长沙市境内81km),流域面积94660km2(湖南境内85383km2),多年平均流量664.49亿m3. 河床宽1000—1500米,航道宽20-30米.枯水季节时水深1。

2-1.6米,常年可通航。

湘江水系河网密布.因南面及东面山势较高,河网发育,支流较大。

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浏阳河和捞刀河等支流均来自东南面,使得湘江发育成为一个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

湘江长沙段沿河多为冲击平原,河道宽度约600-1000米,平均坡降0。

045‰,具有平原河流特点。

长沙段两岸台地均筑有堤防,河床稳定,滩槽分明。

三、湘江水情特性湘江水量充沛,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300—1500mm,径流与降水关系极为密切,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

平均流量为2110m³/s,最大流量20600m³/s,最小流量100m ³/s。

每年4—9月为汛期,10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年内水位变幅较大,达9。

5-13m。

湘江是少沙河流,湘潭水文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164kg/m³。

四、湘江已有工程设施及水土保持情况湘江长沙以上流域目前已经建有宋家洲、近尾洲、大源渡和株洲等大型枢纽水库。

湘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为蒸水流域,水土总体保持良好,也是湘江成为少沙河流的主要原因.五、湘江水功能区划湘江流经长沙城南猴子石一带,受坚硬沙砾岩的影响,形成众多江心洲,境内的沙洲由南而北有兴马洲、鹅洲、巴溪洲、柏家洲、柳叶洲、水陆洲(橘子洲)、傅家洲、浏阳洲、龙州、月亮岛、香炉洲、冯家洲、蔡家洲、洪洲、甑皮洲等15个洲岛。

关于湘江的诗句

关于湘江的诗句

关于湘江的诗句
1.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岑参《春梦》
3.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无名氏
4.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刘禹锡《尝茶》
5.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无名氏
6.远忆湘江上,渔歌对月听。

——杜牧《忆归》
7.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渡湘江》
8.再谒湘江犹是幸,两还宣室竟何缘。

——徐铉《奉和宫傅相公
怀旧见寄四十韵》
9.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柳宗元《再上湘江》
10.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无名氏。

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2023修正)

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2023修正)

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2023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5.31•【字号】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号•【施行日期】2023.05.3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水污染防治正文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2012年9月27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1月30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湘江保护,保障湘江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湘江流域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保护、生态保护以及涉及湘江保护的其他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湘江流域是指本省境内降雨汇入湘江的区域,东至罗霄山脉、南至南岭山脉、西至湘资两水分水线、北至洞庭湖濠河口,包括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永州、娄底、邵阳、益阳、岳阳市全部或者部分区域,具体范围按照湘江流域规划确定。

本条例所称湘江干流是指上起永州市零陵区老埠头、下至岳阳市湘阴县濠河口河段。

本条例所称主要支流是指流域面积超过一千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包括紫溪河、潇水、芦洪江、祁水、白水、宜水、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渌水、涓水、涟水、浏阳河、捞刀河和沩水。

第三条湘江保护遵循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机制;实现保证水量、优化水质、改善生态、畅通航道的目标。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将湘江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负责对湘江保护实行统一领导,组织制定湘江保护的综合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建立并落实湘江保护目标责任年度考核制度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湘江保护职责。

湘江水文概况精选文档

湘江水文概况精选文档

湘江水文概况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一、湘江自然地理概况湘江又称湘水,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

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流经广西的兴安县、全州市及湖南的永州市、冷水滩、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湘阴等县市。

其中长沙段经湘潭昭山后,进入长沙县境暮云镇,沿长沙县西南边缘至东窑港流入市郊,再由南而北横贯市区,经三汊矶转向西北至乔口出望城区,至湘阴县濠河口分东南两支汇入洞庭湖,是洞庭湖水系中最大的河流。

二、湘江河道特征湘江全长856km,(湖南境内670km,其中,长沙市境内81km),流域面积94660km2(湖南境内85383km2),多年平均流量亿m3。

河床宽1000-1500米,航道宽20-30米。

枯水季节时水深米,常年可通航。

湘江水系河网密布。

因南面及东面山势较高,河网发育,支流较大。

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浏阳河和捞刀河等支流均来自东南面,使得湘江发育成为一个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

湘江长沙段沿河多为冲击平原,河道宽度约600-1000米,平均坡降‰,具有平原河流特点。

长沙段两岸台地均筑有堤防,河床稳定,滩槽分明。

三、湘江水情特性湘江水量充沛,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300-1500mm,径流与降水关系极为密切,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

平均流量为2110m3/s,最大流量20600m3/s,最小流量100m3/s。

每年4-9月为汛期,10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

年内水位变幅较大,达。

湘江是少沙河流,湘潭水文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m3。

四、湘江已有工程设施及水土保持情况湘江长沙以上流域目前已经建有宋家洲、近尾洲、大源渡和株洲等大型枢纽水库。

湘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为蒸水流域,水土总体保持良好,也是湘江成为少沙河流的主要原因。

五、湘江水功能区划湘江流经长沙城南猴子石一带,受坚硬沙砾岩的影响,形成众多江心洲,境内的沙洲由南而北有兴马洲、鹅洲、巴溪洲、柏家洲、柳叶洲、水陆洲(橘子洲)、傅家洲、浏阳洲、龙州、月亮岛、香炉洲、冯家洲、蔡家洲、洪洲、甑皮洲等15个洲岛。

湘江的诗词 湘江的诗句

湘江的诗词 湘江的诗句

湘江的诗词湘江的诗句今天给各位分享湘江的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湘江的诗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关于“湘江”的诗词有哪些?关于“湘江”的诗词有哪些?1、渡湘江唐代: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2、秋宿湘江遇雨唐代:谭用之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3、再上湘江唐代:柳宗元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4、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宋代: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5、湘江秋晓清代:刘道著爽气荐金风,新凉入衣袂。

朝露流青桐,旭日光生媚。

轩窗坐临江,烟影浮轻翠。

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

双鸥浴回波,蹴荡晴光坠。

风帆云外来,隐见都深致。

渔网次第张,钓饵各呈技。

苟得亦偶然,贪求本无谓。

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

幽怀本不穷,况当心目费。

淡淡横朝烟,脉脉深秋思。

赞美湘江的诗句有哪些?赞美湘江的诗句有哪些?1、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渡湘江》释义: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的人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2、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释义:湘江上阴云笼罩,使人心情郁闷。

深夜里徘徊江岸,想起刘琨的远大抱负。

3、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释义: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

4、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柳宗元《再上湘江》释义:别来无恙啊,湘江!今天我又要溯流而上。

5、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释义: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湘江的特点

湘江的特点

湘江的特点
湘江是长江流域的一支重要支流,具有丰富的水文和地理特点。

以下是湘江的一些主要特点:
1.丰富的水资源:湘江流域面积广大,降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达到2069亿立方米,是一个巨大的水资源宝库。

2.河谷地貌多样:湘江流域的河谷地貌多样,包括峡谷、河漫滩、阶地等。

这些地貌特征对湘江的水文和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3.水能资源丰富:湘江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干支流水能蕴藏量达到200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有140万千瓦。

这些水能资源被广泛用于发电和水利工程。

4.生态多样性:湘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这些生态系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并维持着流域的生态平衡。

5.重要的经济价值:湘江流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包括湖南省和湘江沿岸的城市。

湘江的水资源为农业、工业、城市供水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湘江的航运也是连接湖南省各个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

总之,湘江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具有丰富的水文和地理特点,对流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湘江自然环境状况

湘江自然环境状况

自然环境现状地理位置湘江流域位于北纬24°31′~29°,东经110°30′~114°之间,地处长岭之南,南岭之北,东以幕阜山脉,罗霄山脉与鄱阳湖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南自江华以湘、珠分水岭与广西相接,北边尾闾区滨临洞庭湖。

流域面积为94660km2,其中湖南为85383km2,占总面积的90.2%,广西占9.8%,湘水流域面积占全省的40.3%,涉及长沙、湘潭、株洲、衡阳的全部、郴州、永州的大部分娄底的小部分及邵阳、岳阳的小部分。

地质地貌1.1.1.1 地形地貌流域区内地形特点为西南高北东低,东安至洞庭湖入口河流落差95m,其中东安至永州萍岛为湘江上游段,属中低山地貌,两岸峰险山峻、谷深林密,山头标高500~1500m,河道顺直,一般为V型河谷,河谷宽110~140m,河床坡降0.90~0.45‰,两岸零星发育I至Ⅳ级堆积或侵蚀基座阶地;萍岛至衡阳为中游河段,两岸为低山~丘陵地貌,山头标高100~500m,河谷开阔,谷宽250~600m,河床坡降0.29~0.18‰,两岸阶地发育不对称。

衡阳至洞庭湖入口为下游河段,两岸地形为丘陵~平原河道蜿蜓曲折,河谷宽阔,谷宽500~1000m,河床坡降0.083~0.045‰,两岸阶地发育,地形平坦,呈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1.1.1.2 地质结构a)地层岩性湘江两岸分布的主要地层岩性为:元古界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变质岩;泥盆、石炭、二迭、三迭、侏罗系的灰岩、砂页岩、煤层;白垩~下第三系红色岩层及第四系河流冲积层等。

湘江地层分布规律是,在祁东县归阳以上大体为泥盆、石炭、二迭、三迭、侏罗系的灰岩、砂页岩、煤层;归阳以下进入衡阳、株洲、湘潭红色盆地,河谷主要地层岩性是白垩~下第三系红色岩层及第四系河流冲积层,其中也有元古界及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变质岩等地层零星出露。

b)地质构造湘江流域处于江南地轴的南缘,属华南上隆剥蚀中低丘陵及洞庭湖凹陷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江,湖南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

发源于广西东北部兴安、灵川、灌阳、全州等县境内的海洋山,上游称海洋河,在湖南省永州市区与潇水汇合,开始称湘江,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入洞庭湖後归长江。

全长817公里,流域面积92,300平方公里。

上游水急滩多,中下游水量丰富,水流平稳。

干支流大部可通航,旧时是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

湘水即湘江。

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

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

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

湘江支流众多,部分支流水土流失较重。

零陵以上为上游,流经山区,谷窄、流短、水急,雨期多暴雨,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占25%左右。

永州至衡阳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红层盆地错落其间,河宽250米~1000米,常年可通航15吨~200吨驳轮。

衡阳以下进入下游,河宽500米~1000米,常年可通航15吨~300吨驳轮,沿河泥沙淤积,多边滩、心滩、沙洲。

长沙以下为河口段,常年可通航50吨~500吨驳轮,多汊道和河成湖泊。

河口冲积平原与资、沅、澧水的河口平原连成宽广的滨湖平原。

湘江流域资源丰富,矿产以煤、铁、锰、铅、锌、铜、锑等为主,湘潭是中国著名的锰矿区。

水利和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总蕴藏量470多万千瓦。

流域内建有欧阳海、千金庙、双牌等大型水库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建的东江水电站(装机容量50万千瓦)。

此外,还有大中型水利工程145处,设计灌溉面积64万公顷,其中韶山灌区7万公顷。

农副产品以水稻、薯、烟、茶、大豆为大宗。

湘江,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

本源自湖南省永州市海拔近2000米的九嶷山脚,却由于秦代灵渠的修筑,两千年来一直被误认为源自广西自治区灵川县海拔仅1200米的海阳山,而其真正源头为人们忽视。

2006年11期中国地名杂志发表《湘江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文,对湘江源头问题进行研究,澄清了这一流传2000年的错误观念。

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以北,东以罗霄山脉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

湘江主要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和浏阳河由东岸汇入干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西岸汇入。

湘江流域大都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下游地区长沙以下的冲积平原范围较大,与资江、沅江、澧水的河口平原连成一片,成为全省最大的滨湖平原。

湘江流域的海拔高度上下游相差不大,但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水的集流。

各支流的上游多曲行于山地之中,表现着山溪河流的特征。

湘江在永州以上称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时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流域内石灰岩分布很广,岩洞较多,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较大。

湘江在永州至衡阳之间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其间,亦有峡谷。

湘江在衡山以下为下游,地势平坦,河水平稳,沿河沙洲断续可见。

湘江河口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遗迹。

湘江风光带
湘江风光带中沿湘江南起规划中的长沙湘江黑石铺大桥,北至月亮岛北端,长约26公里。

湘江风光带建于1995年,主要以休闲长廊和雕塑为主景,配以形式各异的小广场、景观小品、灯光亮化等配套设施,组合种植了多品种乔木和灌木,体现了江水两岸相互映衬的独特景色。

全线风光带充分体现了湖南自然
风光,环境优美,是游人观光小憩的好去处,也是市民晨练晚游的佳境。

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它滔滔南来,汩汩北去,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汉矾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县,再过岳阳入洞庭,流经长沙市境约25公里。

湘江两岸赤壁如霞,白砂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美丽的长沙沿江风光带。

湘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东西两岸,支流汇注,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因而形成绿洲片片。

十里长岛,浮于江心;凌波长桥,横贯东西。

橘子洲久负盛名,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夏至,晴空万里,雨水滋润;秋至,柚黄桔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是滞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

牛头洲、桔子洲、傅家洲、月亮岛、腾飞岛,大大小小沙渚连绵,串成长岛,垂柳依依,白帆点点,时浮时没,极富灵动之感。

长沙地区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最大的是浏阳河。

浏阳河发源于大围山,全长234公里,十曲九弯,终年不绝。

两岸青山翠枝,紫霞丹花,名人故里,寺庙遗迹,多不胜数。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发源于浏阳石柱峰的捞刀河,发源于宁乡伪山的伪水,也于长沙市区注入湘江。

这些大小支流,因受湘浏盆地地形的控制,大都发源于盆地边缘的丘岗地区,且流向盆地底部的市区与湘江汇合,因而河网密布,湖泊珠联,使长沙城三面环水,四季江风吹拂,空气清新宜人。

湘江及其支流,水量充沛,长沙段水流量达2370秒立方米,更为长沙增添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

俯首是溶溶秀水,举目是巍巍青山。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是对岳麓山的绝妙概括。

岳麓山沟壑溪谷连绵,地下水沿断层汇向低谷,形成“白鹤”、“青枫”等众多名泉。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营造出名誉宇内的岳麓山自然景观。

这里古木参天,四时景色各不相同,春天杜鹃吐艳,夏季岩树荫浓,秋天漫山红遍,冬季松峦裹素,“翠落重城内,屏开万户前”,“霜叶红如锦,松声响作涛”,历代迁客骚人留下许多题咏与赞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