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选择题部分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通史3

中国文化通史3

(二)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1、诸子百家主要流派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汉书· 艺文志· 诸子略》十种: 儒、道、阴阳、法、名、墨、从横、杂、农、小说
儒家53家,836篇 道家37家,993篇 阴阳家21家,369篇 法家10家,217篇 名家7家,36篇 墨家6家,86篇 从横家12家,107篇 杂家20家,403篇 农家9家,114篇 小说家15家,1380篇 诸子共189家,4324篇 六略共38种,596家,13269卷(篇)
(二)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2、各学派思想特征 (孔子和韩非子略,见后) 孟子 仁政论 性善论 民本论 修养论 荀子 唯物天道论 性恶论 明分使群 德主刑辅 墨子 兼爱与非攻 尚贤 尚同 节用 明鬼 老子 本体论 辩证法 无为和以退为进 历史退化论
庄子 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名家 逻辑问题:合同异 消极自由的人生观 离坚白 白马非马
1、文化统一 秦始皇统一措施为中华民族最终形成 奠定基础。
--书同文:秦篆为标准字体 --车同轨:车宽为六尺 --度同衡:秦的度量衡为制 --行同伦:设立教化官“三老” --地同域:废周代封国,打通全国疆域; 移民开边
秦诏量
(二)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2、思想统一 • 战国后期的学说统一思想
--韩非子、荀子、庄子的篇章 --《吕氏春秋》强化思想大一统
孔丘„„基本上拥护周礼而又自以为他 有一个比周礼更高的“道”。他一生的 斗争,就是要推行他的“道”。
他对于夏、商、周这三个大时代的历史、 文化作了反思。„„不是一种对策,而 是一种反思。由反思中得出一些理论。 这些理论就成为他的“道”的内容,也 就是他的哲学的内容。 “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总的特 点。„„孔丘讲“仁”是对人的反思。 这种反思是人类精神的自觉。可能只是 初步的自觉,但有自觉和没有自觉,有 很大的差别。 -----冯友兰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导论1、四大文化系统:中华文化系统、印度文化系统、阿拉伯文化系统、西方文化系统。

2、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易经系辞下》、程颐、宋濂、刘向《说苑指武篇》。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4、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产生于农业时代,主要是指封建社会的文化。

现代文化产生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

首先,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在长期的共同地域、语言、心理等基础上所形成的民族创造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并非静止不变,传统文化一经形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更,其形式和内容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最后我们要知道中国文化也有负面,我们认识和弘扬优秀的,同时不回避了解其拙劣的并加以摒弃,避免被某种优秀所征服,避免被简单的道理说服。

5、地理环境 P56、农耕经济:考古发掘证明,在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已见谷类遗痕或稻谷遗迹,发现了石镰、石锄等。

在南方的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立国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赖以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在中国北方则生活着游牧民族,发展着游牧经济。

7、传统农业模式风格特征:农民大多聚族而居、自给自足、安土重迁。

8、中国文化的基本有四大特征:人文性、包容性、伦理型、和谐型。

(务实精神)第一编制度文化第一章经济制度1、经济结构特点:1、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在经济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手工业只是维持生计的补充手段。

2、中国古代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构外,又存在城市经济结构。

3、出现游牧经济结构,占第二主导地位。

2、商品经济难发展的原因:1商品经济不能摆脱农业社会经济结构和牧业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2,官商盛行;3,城镇中形成的手工业行会制度,具有很强的封建性、家族性。

4商人经商致富后,往往喜好置田产、开当铺、或放高利贷使利润增值。

3、中国传统经济思想:重本抑末、重义轻利。

中国文化通论考试复习题

中国文化通论考试复习题

中国文化通论1.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伦理政治。

2.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说苑·指武》。

3.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

4. 原始道教最初称为“五斗米道”,又叫天师道。

5. 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左右对称。

6. 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7.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隋唐。

8.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9. 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两次。

10.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已经十分清晰的相关观念则是天下。

11. 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御史大夫。

12. 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13.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

14. 我国先民发明观察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夏代。

15. 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蔡伦。

16. 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17. 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行商经营。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勤农观。

19. 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夏代。

20. 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霓裳羽衣舞》。

21. 属于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有信仰标志;仪礼标志;职业标志。

22. 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3. 属于上层文化的是宫廷礼仪;文庙典礼;宗庙音乐。

24.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中华民族的通用语。

25.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高潮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之外,还有魏晋南北朝;唐宋之际。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二、句子翻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Heaven does not speak in words. It speaks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four seasons and the growth of all living things.生生之谓易。

Continuous creation of life is change.天地之大德曰生。

The great virtue of Heaven and Earth is creating life.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He who offends against Heaven has none to whom he can pray.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The greatest love for people is the love of one’s parents.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o not do toward others anything you would not want to be done to you.礼之用,和为贵。

The role of li is to maintain harmony among people.顺其自然。

Follow the way of nature.大巧若拙。

Great ingenuity appears to be stupidity.上善若水。

The greatest virtue is like water.先计而后战。

Planning before going to war.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One can fight and win a hundred wars if one knows both oneself and enemy.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One should) love one’s family, love the people, and love all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同济天下选修课答案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同济天下选修课答案

1、以下哪句话不是?毛氏大序?中的表达?〔〕C、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2、【多项选择题】历代?诗?学争论的分歧或可简单总结为〔〕A、小学训诂层面争论B、大学义理层面争论3、【判断题】柯小刚认为,?诗?中只有儿女情长。

〔〕我的答案:×4、【判断题】柯小刚认为重建?诗?学首先要提的是大学层面的义理问题。

〔〕我的答案:√5、【单项选择题】?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作者是〔〕。

D、亚里士多德6、【单项选择题】王船山?诗广传?论?关雎?言〔〕。

B、性无不通,情无不顺7、【单项选择题】翱是〔〕文学家,著有?复性书?。

A、唐代8、【判断题】柯小刚认为?诗经?所记载的容同社会道德和国家政治没有关系。

〔〕我的答案:×9、【单项选择题】柯小刚认为,清人疑?毛诗?主要立足于〔〕。

D、学术10、【单项选择题】柯小刚认为,宋人疑?毛诗?主要立足于〔〕。

C、教化11、【判断题】?诗?之为经奠定于孔子的编订和削删。

〔〕我的答案:√12、【单项选择题】宋人疑经是认为?毛诗?的〔〕还不够。

D、道德化13、【判断题】柯小刚反对认为读?诗经?不能增进道德的观点。

〔〕我的答案:√14、【判断题】柯小刚认为,出版于1931年的?古史辨?是现代疑经的先驱。

〔〕我的答案:√15、【单项选择题】柯小刚认为,现代学术崇奉的理性不过是〔〕的奴隶。

D、激情16、【判断题】柯小刚认为,现代?诗?学是要用新道德、新政治、新文化替代?诗经?的教化容。

〔〕我的答案:√17、【判断题】柯小刚认为,现代?诗经?研究把诗经从先政治生活中剥离,是为了客观的对待历史。

〔〕我的答案:×18、【单项选择题】古代的“文献〞含义是文本与〔〕。

B、师承19、【单项选择题】柯小刚认为,古人对正统的态度是〔〕。

C、辨明延续正统20、【判断题】柯小刚认为,现代学者对古代正统只当作官方强制的意识形态来看。

〔〕我的答案:√21、【判断题】柯小刚认为,现代人批判?毛诗?是为了反叛正统。

中国古代文化通论 考试

中国古代文化通论 考试

中国古代文化通论一、名词解释1.文化:即自然的人化。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全体,与人类的‚文明‛同义。

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的精神文化,与政治、经济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

2.血族婚:(也称族内婚)是原始社会人类的第一种婚姻形式。

即在氏族内排斥父子辈之间的通婚,只允许同辈男女(兄弟姐妹)的婚配关系。

3.民间秘密宗教:指在民间秘密流行而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禁止和镇压的宗教。

这些宗教大多具有三教合一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4.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

北宋时,以讲学为主的书院日渐增多。

南宋时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

5.和亲:是民族间实行通婚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指中原王朝以宗室女和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所缔结的婚姻关系。

6.宗教:是人们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在人类社会意识中的一种特殊的、虚幻的反映。

分为自发的和人为的。

7.五行说:五行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范畴已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理论思维的标志。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

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8.塔:这是佛寺中的主要建筑。

梵文名:stupa(坟冢),后翻译为‚浮图、方坟‛。

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覆钵塔、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式塔、藏式塔、金刚宝座塔。

最初形式:半圆形大坟冢。

中国形式:楼阁式。

9.文人画:文人画是相对于当时工匠画而言的参与者多为文人士大夫,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画风,故有此名。

10.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栾巨庆的著作

栾巨庆的著作

栾巨庆的著作简介栾巨庆,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他以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而闻名,著有多部备受赞誉的著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栾巨庆的著作,包括其主要作品、独特的观点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主要作品1. 《中国文化通论》《中国文化通论》是栾巨庆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该书全面而系统地解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并提出了许多新颖而深刻的见解。

栾巨庆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内在逻辑和精神特质。

这本书首先从历史角度回顾了中国文化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礼乐制度到儒家思想再到现代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然后,栾巨庆提出了“整体性”和“动态性”两个关键概念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特点。

在《中国文化通论》中,栾巨庆还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

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本主义”倾向,强调和谐、共融和自我修养等价值观念。

2.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是栾巨庆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他对跨文化交流的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产物。

这本书主要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栾巨庆认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变得日益频繁,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提出了“多元共生”和“相互启迪”的理念,鼓励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学习借鉴。

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中,栾巨庆还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在当代世界中的应用和发展。

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智慧和价值,可以为全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益启示。

3. 《中国历史通论》《中国历史通论》是栾巨庆对中国历史的全面梳理和独到解读。

这本书以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深度,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并对其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了分析。

栾巨庆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认为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下,并为未来提供借鉴。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文化?2.六书具体是指哪六书?【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3.什么是甲骨文?4.什么是丝绸之路?二.简单题:1.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何时,区别是什么?【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域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氏”的产生比“姓”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缘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前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称为“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

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

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还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

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

】2.举例说明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了解和研究文化,其实主要观察和研究人的创造思维、行为、手段极其最后的成果。

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挂念、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艺术作品,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3.简述孔子、孟子的思想核心4.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体现的文化特征三.论述题:结合实例,论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四.选择题:1.文化有四个层次,不属于物质文化层的是?2.易经:“物相杂,故曰文”中文的意思:3.从地域角度,今天河北省属于哪个文化区?4.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属于哪个文化层?【行为文化层】5.中国古代绘画中在哪一个时代,诗歌、绘画、书法完美结合?6.从秦汉到隋朝的政治体系是?【郡县制】7.中国历史传说中,观察天象、地理、八卦的人物是哪一位?8.属于长江古文化的是?9.中国古代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10.中国古代以画墨梅出名的是?五.填空题:1.刻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是【】2.在商朝服饰分成上下两部分,上身称为衣,下身称为【裳】3.中国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政治结构被称为【】4.墨家学说的主要思想是【】5.孟子的思想核心是良知和【】6.造字法的描述“画成其物,....。

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部分课后题

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部分课后题

中国文化通‎论资料整理‎一、填空(15×1’):1.元代从民间‎脱颖而出的‎纺织技术专‎家是___‎_____‎。

2.佛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我国现知最‎早的佛寺为‎_____‎_____‎____ ,建于___‎_____‎_____‎。

4.唐代首都长‎安的布局是‎棋盘形封闭‎式的___‎_____‎___。

5._____‎___是当‎今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体型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上‎唯一存世的‎千年全木古‎塔。

6.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有‎北京的__‎_____‎_、_____‎___和河‎北承德的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被称为‎“万园之园”。

7.明清园林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中国古代三‎大船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在近代形成‎公路系统以‎前,中国古代由‎国家构建的‎陆路交通网‎,即是以首都‎为中心啊、辐射全国的‎_____‎_____‎_。

10.宗法制源于‎_____‎_____‎_时代,于____‎__逐渐形‎成,到____‎__逐渐完‎备。

11.乡试取中者‎为____‎__,第一名称_‎_____‎。

会试取中者‎为____‎__,第一名称_‎_____‎。

殿试的前三‎名通称__‎_____‎,一甲第一名‎称____‎___,第二名称_‎_____‎,第三名称_‎_____‎。

二甲第一名‎称____‎___。

12.汉代专门学‎习书画辞赋‎的具有专科‎性质的是_‎_____‎_____‎_。

13.由__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是古代‎社会由蒙昧‎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

14.古代男__‎____岁‎,女____‎__岁即行‎成人礼,可以婚嫁。

15._____‎_____‎_的产生,是继董仲舒‎之后对孔孟‎儒学所作的‎第二次改造‎,它标志着儒‎学哲学化和‎思辨神学体‎系的完成。

《中国文化通论(上)》课后习题1

《中国文化通论(上)》课后习题1

《中国文化通论(上)》课后习题1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结果相关信息:未合格,您的总分为:25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2、婚姻关系从属并受制于()。

正确答案:D、血缘关系3、唐代形成品色衣,即以色彩区别品秩的高低:三品以上官员服色为()。

正确答案:C、紫4、()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正确答案:D、欧阳修5、()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C、孟德斯鸠6、封建宗法制具有()的作用。

答案:A、维护封建等级正确答案:C、维护封建等级、界定尊卑贵贱7、()特征也体现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正确答案:B、人文性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饮食讲究包括()。

正确答案:A、色、香、味、形B、美名C、美的氛围(音乐)D、美的器皿2、关于文化的基础关系是()。

正确答案:A、广义与侠义的关系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C、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D、内隐文化与外显文化3、伦理型的表现有()。

正确答案:A、历代统治者视道德感化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统治稳固、社会有序的道德规范去“教化”民众,以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B、强调个人的伦理义务,要求个人服从整体C、强调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视“修身”为立命之根本D、中国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内容宏富,良莠并存,在建构现代人格的今天,有必要加以批判、改造和更新4、唐代实行科举制的背景包括()。

正确答案:A、国家统一B、打破门阀制度C、新王朝客观上需要储备官员力量D、造纸印刷术超越前代5、定居式农业劳动的特征包括()。

正确答案:A、固守土地B、每一个家庭或家族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单位C、任何一个家族必须由一个人作为家庭主宰6、深衣形制的特点有()。

正确答案:A、上衣下裳连为一体B、无男女式样区别C、上窄下宽,与后世的筒状袍不同D、系腰带,上不及肋,下不及髋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2、人的一生包括诞生礼、婚礼、葬礼。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 同济天下试卷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 同济天下试卷
一、单选题(共40题,40分)
1、死者死亡27个月后的丧礼是()。(1分)
A、
小祥
B、
大祥
C、
禫祭
D、
出殡
2、在周代,国指的是()。(1分)
A、
国家
B、
天下
C、
国都
D、
疆域
3、《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作者是()。(1分)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洛克
D、
亚里士多德
4、“夫厚其生而薄其死”出自()。(1分)
D、
忽视正统
8、郭璞是()时期的易学家。(1分)
A、
两晋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9、王船山《诗广传》论《关雎》言()。(1分)
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
性无不通,情无不顺
C、
圣人达情以生文
D、
君子之心有与天地同情者
10、大殓后,埋葬前,只允许朝夕哭和()。(1分)
A、
卒哭
B、
无时之哭
A、
卒哭
B、
无时之哭
C、
时时之哭
D、
反哭
15、五服中服期最长的是()。(1分)
A、
齐衰
B、
大功
C、
小功
D、
斩衰
16、“天命之谓性”出自()。(1分)
A、
《大学》
B、
《诗经》
C、
《周易》
D、
《中庸》
17、柯小刚认为,宋人疑《毛诗》主要立足于()。(1分)
A、
文字
B、
政治
C、
教化

广西民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试题格式中国文化通论及答案

广西民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试题格式中国文化通论及答案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 )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 )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 )X7cvTE9YJP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 )A.孝B.仁C.义D.礼考生注意:1、学号、姓名、年级、专业等应填写准确。

2、考试作弊者,责令停考,成1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 )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 )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 )A.《书》B.《乐》C.《礼》D.《易》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 )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 )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 )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 )A.1482年B.1582年C.1682年D.1782年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文化通论形考测试题库2

中国文化通论形考测试题库2

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大为兴盛。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题干
北朝的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题干
西晋太医王叔和著《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
题干
唐代的文学被称为“魏晋风骨”。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
题干
《洛神赋图》乃顾恺之所作。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题干
朱熹是清代人.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
题干
《窦娥冤》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
题干
《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
的一部百科全书。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
题干
汉代人们所采用的记事方法主要有结绳、木刻、图画、以及在器物上划刻。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
题干
甲骨文不是最古老的汉字,但却是现存的最可识的文字。

正确的答案是“对”。

中国文化通论 形考测试题库3

中国文化通论 形考测试题库3

金文是周代的代表文字。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题干
篆文起源于周代末年,流行于秦国,到汉武帝时达到鼎盛。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
题干
隶书在秦代是民间创造的一种篆书的简化体.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
题干
按出现的先后,先有简策,再有金刻、石刻,接着有了缣帛,最后有了
纸张。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
题干
简策大约出现在周代.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
题干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
题干
帛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
题干
雕版又叫刻板,这种技术起于中唐,最初是从印刷历书和佛经开始的。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
题干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北宋的毕升。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0
题干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
正确的答案是“错”。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题目10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未标记
题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大为兴盛。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答题历史
步骤时间动作状态得分
12020年03月24日21:00开始还未回答
22020年03月24日21:00保存:对答案已保存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答题历史
步骤时间动作状态得分
12020年03月22日15:08开始还未回答
22020年03月22日15:08保存:对答案已保存
32020年03月22日15:09答题结束正确2
题目2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未标记
题干
题干
《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未标记
题干
《窦娥冤》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答题历史
步骤时间动作状态得分
12020年03月24日21:00开始还未回答
22020年03月24日21:01保存:错答案已保存
32020年03月24日21:02答题结束正确2
题目8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未标记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未标记
题干
朱熹是清代人.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参考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参考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参考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委婉语的一项是:A. 啊B. 凡是C. 以差D. 恕劳答案:B. 凡是2. 下列词语中含有同音字的一组是:A. 果冻、果树、大冲B. 河套、套汽车、套语C. 电器房、房奴、蜚声D. 缸装、洋装、装饰答案:C. 电器房、房奴、蜚声3. 下列词语中起替代作用的是:A. 适得其反B. 闪烁其辞C. 内外夹攻D. 不可多得答案:B. 闪烁其辞4. 下列词语中参与费用的是:A. 包工头B. 钱权互换C. 负翁益友D. 朝法夕省答案:C. 负翁益友5. 下列句子中含有逼真的一句是:A. 你偷吃东西,你的嘴巴会长疮。

B.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C. 他说话很有意思,每次都逗笑了我们。

D. 外面的事情就不要管了,眼不见为净。

答案:A. 你偷吃东西,你的嘴巴会长疮。

第二部分:填空题1. 按照逆水行舟的道理,努力读书是前提,________是动力源泉。

答案:文化自信2. 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__等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答案:春节、中秋节3. 汉语成语中的“云淡风轻”意为事情________,无风无浪。

答案:不重要4. 汉字的形体对研究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等具有重要价值。

答案:起源、变化、地域5. 中国传统戏曲中,京剧是最具________特色的一种剧种。

答案:代表性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深远。

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书籍的大规模出版和传播,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的制作更加方便和快捷,对知识的传承和普及起到了关键作用。

火药的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指南针的应用使航海变得更为准确,对地理探索和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同济天下选择进修课答案解析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同济天下选择进修课答案解析

1、以下哪句话不是《毛氏大序》中的表达?()C、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2、【多选题】历代《诗》学争论的分歧或可简单总结为()A、小学训诂层面争论B、大学义理层面争论3、【判断题】柯小刚认为,《诗》中只有儿女情长。

()我的答案:×4、【判断题】柯小刚认为重建《诗》学首先要提的是大学层面的义理问题。

()我的答案:√5、【单选题】《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作者是()。

D、亚里士多德6、【单选题】王船山《诗广传》论《关雎》言()。

B、性无不通,情无不顺7、【单选题】李翱是()文学家,著有《复性书》。

A、唐代8、【判断题】柯小刚认为《诗经》所记载的内容同社会道德和国家政治没有关系。

()我的答案:×9、【单选题】柯小刚认为,清人疑《毛诗》主要立足于()。

D、学术10、【单选题】柯小刚认为,宋人疑《毛诗》主要立足于()。

C、教化11、【判断题】《诗》之为经奠定于孔子的编订和削删。

()我的答案:√12、【单选题】宋人疑经是认为《毛诗》的()还不够。

D、道德化13、【判断题】柯小刚反对认为读《诗经》不能增进道德的观点。

()我的答案:√14、【判断题】柯小刚认为,出版于1931年的《古史辨》是现代疑经的先驱。

()我的答案:√15、【单选题】柯小刚认为,现代学术崇奉的理性不过是()的奴隶。

D、激情16、【判断题】柯小刚认为,现代《诗》学是要用新道德、新政治、新文化替代《诗经》的教化内容。

()我的答案:√17、【判断题】柯小刚认为,现代《诗经》研究把诗经从先秦政治生活中剥离,是为了客观的看待历史。

()我的答案:×18、【单选题】古代的“文献”含义是文本与()。

B、师承19、【单选题】柯小刚认为,古人对正统的态度是()。

C、辨明延续正统20、【判断题】柯小刚认为,现代学者对古代正统只当作官方强制的意识形态来看。

()我的答案:√21、【判断题】柯小刚认为,现代人批判《毛诗》是为了反叛正统。

()我的答案:√22、【单选题】古代祭祀时只有牛、羊则被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选择题1.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A.宗天B.尚鬼 C.以蓍草占吉凶D.嗜酒2. 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C)A.文学B.文章C.文化D.精神文明3. 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B)A.气候条件B.地理条件C.经济条件D.国际条件4. 秦朝统一的文字是(D)A.大篆 B.金文 C.隶书 D.小篆5. 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出现于(A)A. 西周B. 商C. 夏D. 战国6. 中国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主要是指(D)A.青藏高原B.西藏高原C.成都平原D.云贵高原7.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B)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D.恭、敬、诚8.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C)A. 大兴水利B. 大兴武功C. 大兴土木D. 大兴文治9.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A)A. 太尉B. 丞相C. 太宰D. 御史大夫10.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B)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1.中国文化的整体,都是(A)的产物。

A. 农业文明B. 工业文明C. 手工业文明D. 工商业文明12.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C)A.北移 B.东移 C.南移 D.西移13.《五帝本纪》载于(A)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14. 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B)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15.“文以载道”的提出者是宋代古文家(C)A. 柳宗元B. 朱熹C. 周敦颐D. 顾炎武16.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C)A.西周B.东周C.秦朝D.汉朝17.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正确说法是(C)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B.“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C.“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18.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大规模交流与融合(A)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19.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D)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20. “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B)A.儒家的思想核心B.法家的思想核心C.墨家的思想核心D.道家的思想核心21.从曹魏开始,将百官分为(D)个品级,如相国为一品,尚书令为三品等。

A.五B.六C.七D.九22. 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吉礼、凶礼、军礼、(A)、嘉礼五类,称为五礼。

A.宾礼B.婚礼C.冠礼D.丧礼23. 以下不属于心态文化层的是(B)A.价值观念B.社会规范C.审美情趣D.思维方式24. 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早在(D)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主体民族。

A.氏族公社时期 B.商朝 C.西汉 D.春秋时期25. (B)以后私有贸易介入海洋贸易中。

A. 明初B. 明中叶C. 明末D. 清初26.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不包括(D)A. 持续性B. 多元化结构C. 早熟又不成熟D. 包容性27.两汉经学至(C)而集大成,他博通“五经”,且能融会“今古文”之说。

A.郑众 B.贾逵 C.郑玄 D.王素28.中国哪一个朝代的疆域面积没有超过当今的“雄鸡式”疆域(C)A. 西汉B. 唐代C. 明代D. 清代29.古代的“章”、“表”这类文体属于(C)A. 下行公文B. 平行公文C. 上行公文D. 议论文30.以道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最著名的是(A)。

A. 《封神演义》B. 《搜神记》C. 《西游记》D. 《东周列国志》31.人们习惯将(C)通西域作为丝绸之路历史的开端。

A. 班超B. 汉武帝C. 张骞D. 玄奘32.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天下大权”的有(A)A.“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朝赏暮戮,忽罪忽赦”C.“天下一家,何非君土” D.“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33.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进而发展成为(B)A. 竹占B. 星占C. 鸟占D. 梦占3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B)A. 陈子昂B. 骆宾王C. 宋之问D. 王维35.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D)A.《本草纲目》B.《素问》C.《千金要方》D.《神农本草经》36.在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历代都设置过一些特殊的政区或机构,以实施有效的统治,不属于这类设置的有(C)A.汉、唐的都护府 B.元朝的宣政院辖地C.明朝的总督、巡抚辖区 D.清朝的将军、大臣辖地37.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翻译了(A)A.《天演论》B.《原富》C.《法意》D.《群学肆言》38.明清时期,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在(C)举行。

A.春天 B.夏天 C.秋天D.冬天39.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不包括(D)A.家天下的延续 B.封国制度不断C. 家国同构D. 教权凌驾于王权40.“汉代孔子”董仲舒的作品是(A)A. 《春秋繁露》B. 《春秋公羊传》C. 《容斋随笔》D. 《南华真经》74.下列关于春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B.《春秋》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立场C.《春秋》原出于孔子之手D.《春秋》文句简短、措辞隐晦42.重农主义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D),在西汉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A. 墨家B. 道家C. 儒家 D. 法家43.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于(B)A. 汉代B. 隋代C. 唐代D. 宋代44.不属于中国气候特点的是(A)A. 降水量比较平均B. 季风气候明显C. 大陆性气候强D. 气候类型多样45.《周礼》又名周官,是一部(D)A.记录周代贵族礼制的书B.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C.占卜书 D.谈论政治制度的书46.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即《周礼》、(A)、《礼记》。

A. 《仪礼》B. 《家礼》C. 《小戴礼》D. 《大戴礼》47.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C)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D.太尉、太常、太仆48.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C),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光武帝49.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A)A. 《淮南子》B. 《开元占经》C. 《四时纂要》D. 《四民月令》5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映的教学思想史(C)A.温故知新B.因材施教C.学思并重 D.循序渐进51.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C)A.周代周公B.春秋孔子C.西汉董仲舒D.宋代张载52. 文化的核心层次是(D)A.物态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C. 行为文化层D. 心态文化层53. 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A)A. 孔子B.周公C. 孟子 D. 荀子54.原始儒学经典中的“五经”是指(C)A.《诗》、《书》、《礼》、《乐》、《易》B.《诗》、《书)、《礼》、《论语》、《孟子)C.《诗》、《书》、《礼》、《易》、《春秋》D.《论语》、《孟子》、《春秋》、《大学》、(中庸》55.在宗法制度之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D)A. 父子相承B. 兄弟相及C. 五等爵位制D. 嫡长子继承制56.商代出现的文字是(B)A. 金文B. 甲骨文C. 隶书 D. 篆书57.中国历史上开始实行郡县制的朝代是(A)A. 秦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8.提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概念的人是(A)A. 雅斯贝斯B. 汤因比C. 亨廷顿D. 马克斯·韦伯59.佛教是在(D)传入中国的A. 战国时期B. 西汉初年C. 两汉之际 D. 东汉末午60.造纸术的发明者是东汉时期的(D)A. 张衡B. 毕昇C. 祖冲之D. 蔡伦61.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D)A. 太宰B. 丞相C. 太尉D. 御史大夫62.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B)A. 孝B. 仁C. 义D. 礼63.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A. 朱熹B. 王阳明C. 张载D. 陆象山64.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B)A. 宋代人B. 元代人C. 明代人 D. 清代人65. 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C)A.《步辇图》B.《天王送子图》C.《清明上河图》D.《簪花仕女图》66.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