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一、培训目的让员工了解职业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职业健康防护的方法和技能,减少职业危害对员工身体的影响,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健康水平。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物理因素1)噪声: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
2)高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引起中暑、热衰竭等。
3)辐射:如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2.化学因素1)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引起中毒。
2)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等,对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有危害。
3)粉尘: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尘肺病。
3.生物因素1)细菌、病毒:可能引起传染病。
2)真菌:可导致皮肤病等。
三、职业健康防护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1)安装隔音设备降低噪声。
2)通风系统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
3)提供空调等设备调节工作环境温度。
2.个人防护用品1)耳塞、耳罩:用于防护噪声。
2)防护手套:防止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3)口罩:过滤粉尘和有毒气体。
4)防护服:保护身体免受化学物质和辐射的伤害。
3.卫生措施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定期清扫。
2)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
3)对接触有毒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
4.管理措施1)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2)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
3)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
四、应急处理1.发生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发生中暑时,应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头部和颈部,及时补充水分,并送医治疗。
3.发生外伤时,应立即进行止血、包扎等处理,并送医治疗。
五、总结职业健康防护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责任。
企业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员工应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周转房项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以下是周转房项目中主要工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1.挖掘机、推土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驾驶室内的密闭空间、高温、全身振动、粉尘和噪声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设置空调、减振处理、使用耳器、防尘口罩和热辐射防护服,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2.护机、铲运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高温和全身振动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和防尘口罩,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3.安清槽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4.安修、护坡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5.土石方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6.降尘、清扫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7.安打桩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8.安降水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9.降水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0.砌筑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高温和高处作业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1.石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2.混凝土制品工人: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中,引起的一系列与工作不相适应的身体或心理损害。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如下:
1.不合理的工作条件:许多行业存在着不良的工作条件,例如噪音、振动、高温、高压等。
这些条件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例如,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人容易患上听力损伤;长期接触振动设备的工人容易患上骨关节疾病;长期处于高温和高压环境中的工人容易蒸发过多水分导致中暑。
2.毒物暴露:一些行业中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工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的话容易引发职业病。
例如,长期暴露于电子工业和印刷行业的工人容易患上有机溶剂中毒;长期接触含铅产品的工人容易患上铅中毒。
3.体力劳动过度:一些行业存在重体力劳动,长期过度劳累容易导致职业病。
例如,长期搬运重物的工人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长期站立工作的工人容易患上静脉曲张。
4.工作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工作竞争激烈,很多工作岗位存在着高度竞争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长期承受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工人身体和心理的损害。
例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工作人员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5.缺乏个人防护意识:一些工人由于缺乏个人防护意识和相关知识,不重视对自身健康的保护,导致职业病危害增加。
例如,不戴耳塞的工人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容易患上听力损伤;不佩戴防护眼镜的工人在眩光环境中工作容易患上眼疾。
总之,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工作条件、毒物暴露、体力劳动过度、工作压力过大和缺乏个人防护意识。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危害因素控制,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并进
行健康教育和监督。
职业健康危害清单
职业健康危害清单
介绍
本文档旨在列举和说明常见的职业健康危害,帮助人们了解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并提供相关的防护措施和预防方法。
常见职业健康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健康危害,包括但不限于:
1. 化学物质危害:诸如有害气体、化学品、重金属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2. 物理因素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3. 生物因素危害:病毒、细菌、霉菌等生物因素可能引发职业病或传染疾病。
4. 职业性创伤:包括一次性或长期劳累、工伤事故、失能等伤害。
5. 心理健康危害:长期工作压力、紧张情绪、工作不平衡等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和防护措施
为了减少职业健康危害对健康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
和防护措施:
1. 采用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或防止职业健
康危害源的产生。
2. 个人防护措施:例如佩戴适合的防护装备、使用特定的工具
和设备。
3. 定期体检:根据工作特点和危害程度,经常进行职业健康体
检来及早发现和防范相关疾病。
4. 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健康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研究正确的使用防护设备和工具的方法。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部分职业健康危害的例子和预防措施,具
体应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和危害种类进行相关的评估和规划。
结论
职业健康危害是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我们应该增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和预防方法。
同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监管和宣传,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
作环境和保障。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
噪声聋、尘肺、中暑
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打桩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2
降水工程
降水工
噪声、粉尘、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安全帽、入场教育。
3
砌筑工程
砌筑工
高温、高处作业
中暑
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石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力工
粉尘、高温
尘肺、中暑
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修补工
粉尘、高温
尘肺、中暑
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防尘口罩、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15
其他
电焊工
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紫外线、红外线、高温、高处作业
电焊工尘肺、金属烟热、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氮氧化物中毒、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皮炎、中暑
防尘防毒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防毒口罩、防护手套、防护工作服、防尘口罩、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防渗墙工
噪声、高温、局部振动
噪声聋、中暑、手臂振动病
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防尘口罩、安全帽、入场教育。
卫生间防水工
高温、甲苯、二甲苯、汽油等有机溶剂
中暑、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接触性皮炎、痤疮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完整版)
职业危害告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危害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告知内容如下:一、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等)以及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潮湿等)。
二、可导致的后果分别是尘肺病、矽肺病、水泥尘肺病、职业性哮喘、氮氧化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硫中毒、硫化氢中毒、听力下降至噪声聋、手臂振动病、中暑、风湿病等疾病。
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综合措施1.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危害岗位作业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并严格贯彻落实;2.组织员工在上岗前、在岗期间、换岗时学习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正确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3.安排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4.为员工提供如防尘口罩、自救器、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教育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使用;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作业场所通风、除尘、降温等防护设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6.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与定期检测与评价,及时将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告知员工;7.职业危害工作场所设置规范、醒目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警示标志。
(二)防尘措施1.制定“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综合防尘治理制度、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等,并严格贯彻落实;2.定期和实时检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加强通风除尘、降尘;3.做好个体防护,正确佩戴防尘口罩、自救器等防护用品。
(三)降噪声、防振动措施1.选用低噪声与振动的设备,控制声源;2.增设隔音操作室或采取封闭、隔离措施,采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吸收声能等,降低噪声与振动;3.加强个体防护,在噪声超标区域作业的员工必须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4.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离开噪音环境。
2023年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最新版)
2023年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最新版)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最新版。
该目录将有助于职业健康监测和风险评估,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1. 背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是为了全面了解和管理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而被制定的。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行业发展,我们将在2023年进行一次更新,以确保目录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2. 分类目录以下是2023年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最新版本:2.1 化学物质类- 2.1.1 致癌物质- 2.1.2 引起中毒的物质- 2.1.3 气味和刺激性物质- 2.1.4 粉尘和纤维物质- 2.1.5 过敏原2.2 物理因素类- 2.2.1 噪音- 2.2.2 振动- 2.2.3 光照强度- 2.2.4 标准大气压- 2.2.5 电离辐射2.3 生物因素类- 2.3.1 病原微生物- 2.3.2 虫媒传染病- 2.3.3 可吸入有机灰尘- 2.3.4 嗜热性真菌2.4 心理因素类- 2.4.1 高强度工作- 2.4.2 工作压力- 2.4.3 人际关系紧张- 2.4.4 过度劳累3. 使用说明本分类目录旨在为职业卫生专业人员、雇主和雇员提供方便。
选择适当的分类以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职业健康和安全。
4. 注意事项- 本分类目录旨在提供参考,不能替代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咨询。
- 受特定行业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可能会有所不同。
- 在实施控制措施时,请遵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指南。
5. 结论通过使用2023年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从而保护雇员的健康和安全。
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用途,具体情况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修订。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05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
监测内容及方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
包括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样品 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步骤。
噪音和振动的监测
工作场所的噪音和振动会对员工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对其 监测和评价。
半定量评价法
采用指数评价法等半定量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风险控制措施
消除危害因素
通过改革工艺流程、改 进设备设施等方法消除 危害因素。
降低危害程度
采用工程控制、个体防 护等措施降低危害程度 。
隔离危害因素
通过隔离墙、隔离栏杆 等措施将危害因素与作 业人员隔离。
检查与维护设 备设施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 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 运转。
电磁辐射的监测
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的员工需要对其暴露水平进行监测,以评估 对健康的影响。
评估方法和标准
基于阈值的评估方法
根据国家或地区法规、标准或行业指南,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评估。
基于暴露的评估方法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员工在不同时间段的暴露水平,计算暴露剂量,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基于效应的评估方法
原材料和半成品
生产设备
如化学物质、燃料、金属、矿物质等。
如机械设备、电器设备、自动化设备等。
作业环境
劳动组织和管理
如车间、仓库、办公楼等场所的环境条件。
如工作时间安排、防护设施配备、个人防护 用品配备等。
02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
1 2
能量和有害物质
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能量和有害物质,如机 械、电器、化学、噪声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在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及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帮助雇主和员工识别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 物理因素:噪音,高噪音环境可能损害听力,引起耳鸣等问题。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震颤综合症等问题。
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对皮肤和眼睛有害。
2. 化学因素:有害化学品,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尘埃,如粉尘、石棉等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3. 生物因素: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可能导致传染病。
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可能引起皮肤病、过敏等问题。
4. 心理因素:长时间的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5. 其他因素:高温、低温环境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高空作业、密闭空间作业等特殊工作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造成危害。
识别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保障员工健康的第一步。
雇主应该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危害因素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员工健康监护等,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通过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进展,以工业与服务业为主的职业人数快速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健康情形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
尽管各国在职业病防治、健康维护、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均实行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但职业健康情形的改善还任重道远。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一直是影响职业健康情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特别紧要。
什么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职业人身体健康和心理素养产生危害的因素,重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和社会因素六大类。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影响职业人身体健康的安全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电磁场、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缺氧等。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接触到的有害化学物质或其混合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甲醛、苯、乙醇、铅、汞等。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职业人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的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毒菌、病媒生物、臭氧等。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可能会受到到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包括高强度工作、工作时间布置、作业内容和精神压力等。
人机工程因素人机工程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工作时与机器设备、工作场所、工艺、物料等相关的工学问题,包括人体工学、劳动保护、机器设备操作符号、人机界面等。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职业人受到的社会影响和环境条件,包括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工作氛围、社会支持、聚居环境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目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实地检查和职工问卷调查,得出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种类、特性和分布规律,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该过程旨在全面地了解工作岗位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前言
在职业生涯中,职业病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
长期暴露在职业病
危害因素下,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分类和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1.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场所的有害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进入人体内,破坏人体健康。
化学因素的种类繁多,包括工业废气、工业粉尘、有
毒物质、化学剂等。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具有对人体有害的物理性质的因素。
例如
声音、光线、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的病原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产
生的危害。
例如,工人在天然橡胶制品生产中与橡胶果乳接触,容易
引起天然橡胶过敏性皮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
4.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因管理、操作不当、设备不良等导致的健
康危害。
例如,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不当行为。
5.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量等所造成
的人的心理损害。
例如,长期单调重复性工作、工作压力大、劳动强
度高等。
结论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职业病。
每个
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
防护。
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多加保护,也为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及职业病
一、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二)煤尘(煤矽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三)石墨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四)炭黑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五)石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六)滑石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七)水泥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八)云母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九)陶瓷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十)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十一) 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十二)铸造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十三)其他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化学物质类:(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四)镉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五)铍及其化合物铍病(六)铊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七)钡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八)钒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一)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十二)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十三)氯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十四)二氧化硫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十五)光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气中毒(十六)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十七)偏二甲基肼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偏二甲基肼中毒(十八)氮氧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氮氧化合物中毒(十九)一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二十)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碳中毒(二十一)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二十二)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二十三)氟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工业性氟病(二十四)氰及腈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二十五)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乙基铅中毒(二十六)有机锡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锡中毒(二十七)羰基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羰基镍中毒(二十八)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中毒(二十九)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苯中毒(三十)二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苯中毒(三十一)正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正已烷中毒(三十二)汽油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汽油中毒(三十三)一甲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甲胺中毒(三十四)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三十五)二氯乙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氯乙烷中毒(三十六)四氯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氯化碳中毒(三十七)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中毒(三十八)三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氯乙烯中毒(三十九)氯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丙烯中毒(四十)氯丁二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丁二烯中毒(四十一)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二)三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三)甲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醇中毒(四十四)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酚中毒(四十五)五氯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五氯酚中毒(四十六)甲醛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醛中毒(四十七)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酸二甲酯中毒(四十八)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丙烯酰胺中毒(四十九)二甲基甲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五十)有机磷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磷农药中毒(五十一)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二)杀虫脒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杀虫脒中毒(五十三)溴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溴甲烷中毒(五十四)拟除虫菊酯类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五)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五十六)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四、物理因素:(一)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二)高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减压病(三)低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高原病、航空病(四)局部振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一)炭疽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二)森林脑炎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森林脑炎(三)布氏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三氯乙烯、重铬酸盐、三氯甲烷、β-萘胺、铬酸盐、乙醇、醚、甲醛、环氧树脂、尿醛树脂、酚醛树脂、松节油、苯胺、润滑油、对苯二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接触性皮炎(二)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醌、蒽醌、蒽油、木酚油、荧光素、六氯苯、氯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敏性皮炎(三)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皮炎(四)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蒽油、汽油、润滑油、油彩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黑变病(五)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沥青、润滑油、柴油、煤油、多氯苯、多氯联苯、氯化萘、多氯萘、多氯酚、聚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痤疮(六)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铍及其化合物、砷化合物、氯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溃疡(七)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八)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油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油彩皮炎高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浸渍、糜烂有机溶剂: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螨、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痒疹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氮氧化物、甲醛、酚、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二)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鼻病(三)导致牙酸蚀病案的危害因素: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氧化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金属烟热(二)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哮喘(三)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四)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棉尘病(五)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矿井下工人滑曩炎。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辨识评价表:物理、化学、机械、生物、环境危害因素及应对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辨识评价表:物理、化学、机械、生物、环境危害因素及应对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危险辨识评价表1.物理危害因素:高温: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导致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通风良好的工作场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工作。
寒冷: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可能导致冻伤、关节炎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保暖措施,如加厚衣物、取暖设备等。
噪音: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心理压力等健康问题。
评价:使用防噪音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加强噪音源的遮挡和隔离。
照明:昏暗或强光照明可能导致视觉疲劳、眩晕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适当的照明环境,如使用护眼灯、调整光照强度等。
2.化学危害因素:有害气体:暴露在有害气体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毒、呼吸困难等健康问题。
评价:定期检测空气质量,使用通风设施,佩戴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
溶液:接触腐蚀性、毒性等溶液可能导致皮肤腐蚀、中毒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面罩、防护服等,加强溶液储存和使用的管理。
固体:接触某些固体物质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呼吸道刺激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加强固体物质的标识和管理。
3.机械危害因素: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机械设备故障或不当操作可能导致伤害、骨折等健康问题。
评价:定期维护和检查机械设备,培训员工正确操作设备。
作业人员操作失误:作业人员失误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安全事故等健康问题。
评价: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生物危害因素:病毒:某些病毒的传播可能导致感染、流行病等健康问题。
评价:提供防疫措施,如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等。
细菌:某些细菌的传播可能导致感染、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评价: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和设备。
寄生虫:某些寄生虫的传播可能导致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评价:加强水源管理和食品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品。
5.心理和生理危害因素: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静脉曲张、腰背疼痛等生理问题。
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
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
1. 物理因素
- 噪音:工作环境中超过一定强度的噪音。
- 振动:工作环境中频繁或长时间接触到的振动。
- 辐射: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 温度:工作环境中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 光照:工作环境中过强或过弱的光照。
- 高压、低压环境: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高压或低压环境。
2. 化学因素
- 有毒气体: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氨气等。
- 有毒粉尘:工作环境中产生的有毒粉尘,如重金属粉尘、石
棉粉尘等。
- 有毒液体:工作环境中使用的有毒液体,如有机溶剂、酸碱
溶液等。
- 有毒固体: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有毒固体,如农药、重金属等。
- 有害物质吸入:工作环境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蒸汽、烟尘等。
3. 生物因素
- 病原体: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 粉尘: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机或无机粉尘。
- 寄生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等。
4. 心理因素
- 高压力:工作环境中持续的高压力状态。
- 高负荷:工作环境中持续的高负荷工作。
- 长时间工作:工作环境中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
5. 人因因素
- 工作姿势不当:工作环境中需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
- 劳动强度过大:工作环境中需长时间进行高强度劳动。
- 工时过长:工作环境中需要长时间工作。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清单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职业病的危害性,从而保护工作者的健康。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 生理性危害因素、其他危害因素等。
危害因素的特点
普遍存在性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在各行各业都可 能存在,涉及生产、劳动过程、工 作环境等多个方面。
隐蔽性
许多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难以被直观 发现,需要通过科学检测和评估才 能辨识。
不可感知性
某些危害因素可能无法被劳动者直 接感知,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防护 措施来预防。
检测检验
请教专业人士,如职业卫生医师、安全工程 师等,获取相关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信息和 建议。
运用科学仪器对作业场所空气、水质、噪声 等进行检测检验,评估其是否符合国家卫生 标准。
0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物理因素
噪声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 甚至失聪。
高温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中暑、热痉挛等。
呼吸保护措施
总结词
过滤式、隔绝式、自给式
详细描述
呼吸保护措施主要包括过滤式、隔绝式和自给式三大 类。过滤式呼吸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过滤装置将空气 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如活性炭口罩等;隔绝式呼吸 保护措施是将人体与外界污染环境隔绝开来,如正压 式空气呼吸器等;自给式呼吸保护措施是采用自给式 供气装置,如氧气呼吸器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 护作业人员的呼吸系统免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影响 。
政府应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法规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法 规得到有效执行。
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
政府应提供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专业服务和支持,帮助企业 准确辨识和评估危害因素。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制定检查计划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型和浓 度,制定相应的健康检查计划
。
医学观察
职业病预防中危害因素的分类
职业病预防中危害因素的分类一、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工作场所中最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
它们包括所有类型的化学物质,如溶剂、酸、碱、气体、农药等。
1. 气态化学因素- 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氯气等。
- 蒸汽:如苯、甲醛、乙酸等。
- 烟雾:如石棉尘、棉尘、金属氧化物等。
- 雾:如喷漆时的漆雾、药剂喷洒的雾滴等。
2. 液态化学因素- 溶剂:如苯、汽油、丙酮等。
- 酸碱: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 药剂:如农药、医药中间体等。
3. 固态化学因素- 粉尘:如矽尘、煤尘、木尘等。
- 颗粒物:如金属颗粒、水泥颗粒等。
- 纤维:如石棉纤维、玻璃纤维等。
二、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工作场所中的另一类重要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1. 噪声和振动- 噪声:如机器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工厂车间内的嘈杂声等。
- 振动:如使用振动工具、驾驶重型机械等产生的振动。
2. 辐射- 电离辐射: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
- 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
- 噪声辐射:如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产生的辐射。
三、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工作场所中的各种生物性危害,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1. 细菌和真菌-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 真菌:如曲霉、青霉等。
2. 病毒- 病毒:如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3. 寄生虫- 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
四、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对职工心理状态的影响,如压力、焦虑等。
1. 压力- 工作压力:如工作量大、任务紧急等。
- 人际关系压力:如同事间矛盾、上下级关系紧张等。
2. 焦虑- 工作焦虑:如担心失业、担心工作表现等。
- 生活焦虑:如家庭压力、财务压力等。
五、 ergonomic factors(人体工程学因素)人体工程学因素涉及工作环境和职位设计对职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 工作站设计:如座椅、桌面、显示器等。
- 作业流程:如重复性动作、长时间站立等。
六、工作环境与作息- 空气质量:如室内空气质量、室外空气质量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详细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详细分类表
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我们需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详细分类,以便于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以下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详细分类表:
一、化学因素
1.1 吸入性有害物质
1.2 皮肤接触性有害物质
1.3 口服有害物质
二、物理因素
2.1 噪声
2.2 振动
2.3 温度
三、生物因素
3.1 细菌和病毒
3.2 寄生虫
四、心理因素
4.1 工作压力
4.2 人际关系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详细分类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这仅作为参考,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对于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一份辨识和评价制度的范文,旨在为相关单位制定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潜在的、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在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辐射因素、噪声因素等。
例如,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化学物质、有害微生物等。
2.工作内容因素:包括工作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负荷等。
例如,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加班过多等。
3.工作组织因素:包括工作时间安排、工作岗位设计、管理方式等。
例如,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等。
4.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
例如,疾病史、体质等。
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需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工作场所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环境因素、工作内容因素、工作组织因素等。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辨别出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3.确定潜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具体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4.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制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制度是指根据辨识出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评价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测定其危害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定量方法:通过监测和测量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获取具体的数值数据,并与职业危害因子的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超过限值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
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
常见的
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
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滑石粉、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进行高温作业等;低温:如石蜡
成型的冷酷;生产性机械声:如球磨机、粉碎机等发出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风锤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电焊等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如劳动时间过长。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
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与预防
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1.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
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映,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导致尘肺病,人将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二氧化硅能引起严重的尘肺。
2.工业防尘有两套方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方法和以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
尘措施办法。
3.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同时接触粉尘的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1.生产性毒物主要经过吸入,由呼吸道进入肺循环;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经口腔进入血液循环。
2.毒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头晕、流涎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
困难、心动过缓、昏迷等严重症状。
3.工业防毒主要通过工艺改革,密闭通风净化系统;局部排气罩;以及排除的气体需要净化达到降低毒
物的危害。
4.个人防毒主要有: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基本防护措施,同时可以配
戴防毒面具、防护口罩。
1.长时间地接触噪声导致听力阔值升高,造成不可逆性的噪声性耳聋。
长时间接触振动,造成振动病,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等各种射线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导致辐射病、白血
病时有发生,对家庭造成严重影响。
3.工业防辐射主要是控制辐射源。
主要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用夹有细金属丝和涂银的织品做屏蔽
窗帘、帷幔、工作服、风帽等“可塑性”的屏蔽。
个人防护主要有: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镜等措施。
四、异常气象条件对职业健康的危害及预防
1.高温、高湿、高寒、高气压、高风速等等都属于异常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所产生的条件会使人大量排汗,电解质失去平衡,体内聚集的热量无法及时排除,体温过高,对人体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低温使人易患感冒、肺炎、肾炎、肌痛、关节炎等。
2.对于异常气象条件的防护主要是防暑降温。
具体方法有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
可以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等。
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一、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
1.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应设置“当心中毒”“穿防护服”“注意通风”等标识。
在维护
或设备故障时,设置“禁止启动”或“禁止入内”等标识。
2.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健康危害告知卡”,“告知卡”是由图形
标识和文字组合成的针对某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3.在高毒物品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
在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
警示线应设在有毒作业场所
边缘不少于30cm处。
二、其他警示标识,警示线的设置
1.设备警示标识:在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设备上或前方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2.产品包装警示标识: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化学品或材料,产品包装上要设置醒目的标识和简明中
文警示标识。
3.储存场所警示标识:储存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物质的场所,在入口和存放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
简明中文警示说明。
4.职业健康危害事故现场警示线: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红色、绿色和黄色临时警示线,划分出不同
的功能区。
脑力劳动型职工的职业危害
一、脑力劳动的危害因素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力密集的“办公室”型脑力劳动将取代传统的体力密集型劳动。
充分运用信
息技术来组织和操纵生产过程;存在职业病危害较大的作业甚至可以采用遥控进行生产,为改善职业卫生状况提供了许多有利作业条件。
但高度机械化生产和先进的流水作业,也带来了快节奏和工作单调、对技术素质的要求高形成精神高度紧张、职业心理负荷大、脑力疲劳等问题。
2.办公室久坐,能引起腰骶部负担过重,臀部肌肉、血管、神经,受压迫可导致腰痛、肢体麻木、血压
升高、便秘、痔疮等疾病。
3.由于办公室密闭,加上大量电子办公设备及装修材料产生污染物,使室内空气质量恶劣,易引起“不
良大楼综合症”。
用脑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还能引起人体机能减退,并发失眠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专家分析具体原因,认为脑力劳动者的作业属静态作业,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容易疲劳,不易恢复;高的脑力负荷导致心理紧张,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诱发肌肉骨骼疾病。
二、如何避免办公室职业疾病
1.首先,多做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
散散步,举举手做做伸展运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其次,改善办公室工作环境,可以避免长时间固定体位所导致的不良影响。
如椅子的高度要适宜,当
你坐在椅子上敲击键盘时,肘部和键盘的连线应与地面平行,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额外的负担。
3.再次,显示器要比视线低一点,可以避免脖子上扬,导致颈部疼痛。
职业卫生应急与救援
一、作业场所现场应急设施
1.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2.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
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3.用人单位应当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不得擅自
拆除或者停止运行。
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通讯报警装置处于不正常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重新作业。
5.有毒作业场所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露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
必须设计自动的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每小时。
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口,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的影响;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泄险区。
6.生产或使用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工业企业,必须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7.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可能发生化
学性的灼伤及经皮肤呼吸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应设事故淋浴,并应设置不断水的供水设备。
8.在工作过程中,会沾染病原体或易经皮肤吸收的剧毒物质和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必须设专用洗衣室。
二、应急救援预案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疏散方法、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并进行演练。
三、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基本情况。
2.职业病危害源头目标。
3.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分工。
4.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5.报警信号。
6.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7.有关规定和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