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解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联系孔子的评价,冉有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冉有:有理想、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6
人物分析 公西华有什么志向?达到什么结果? “宗庙之事,如会同” ,“愿为小相”。
公西华的志向和表述志向与其他三位弟子有什么特点?
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 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他简短的言辞中, 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反映了他的性格。
14
探究二: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 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 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 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 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 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 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大家好
1
沂 水 春 风
2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共同宣言: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 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汲 取孔子的智慧。
3
根据提示,结合后文内容,填写下 面空格,使它成为本文的线索。
孔子问志 孔子问志 弟子□志 弟子述(撰、言)志 孔子□志 孔子评志
4
人物分析
子路有什么志向?达到什么结果?
10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路


冉 有 国 异仁曾 皙
公西华
11
探究一:曾皙是的“志”是什么?
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 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 百姓自由幸福。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 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 宁静的心态。
为社会除灾祈福,祭天求雨,希望天下太平。 师生一起出外郊游的快乐情景,也表明了社会 是“太平盛世”。
再联系孔子的评价,公西华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7
人物分析 曾晢有什么志向?达到什么结果? 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曾晢的志向和表述志向与其他三位弟子有什么特点?
等弹琴结束后再回答孔子的问题。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 使会盟,而是描绘了师生一起出外郊游的快乐情景。
16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孔子向往的社会是怎样的(联系 前面的文章)?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
颜渊、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17
15
1 孔子之“与点”,乃夫子知济世无望,遂发恬然 退隐之思,符合孔子政治失败后安贫乐道的思想。
2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礼乐之事的象 征,曾皙答话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举 止,也充分体现出礼乐修养,所以孔子之“与点”, 实质上是因为曾点的答话深中夫子的“礼乐” 之道。
3大曾皙同所世描绘界的是儒知家足思想常在乐太平盛世中的写照。 精神家园 礼乐治国
治理“千乘之国”,“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子路的志向和表述志向与其他三位弟子相比有什么特点?
子路是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率尔”发言的,反映出其鲁莽、轻 率的一面。 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 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自信、抱 负之大,具有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孔子对其评价:“其言不让”。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 一句“率尔而对”让子路背上了“鲁莽草率”的名声。孔 子提出了“中庸之道”,并且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儒家 行事的准则。由于后世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宣扬,这些理 论就渐渐成了人们行事的信条,它既培养出了中国的“谦 虚”美德,也造成了中国人的一大弱点——不敢提出创见, 尤其使青年人“少年老成”,不敢直言大志,不敢直抒胸 臆。
再联系孔子的评价,子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子路:自信、有抱负、坦诚,却有自负、鲁 莽、轻率之嫌。
5
人物分析
冉有有什么志向?达到什么结果?
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有的志向和表述志向与其他三位弟子有什么特点?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 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三年之 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 己力所能及的事。
12
曾点对暮春出游的描绘,色调明丽,情绪欢快, 生趣盎然,令人神往。反复诵读,并驰骋想象, 口头描述具体情景。
如一: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人
们脱去厚重的冬衣,恰逢好春光,处 于人生最美好时间的年轻人,以最放 松的状态尽情享受生命。
13
• 如二:春之盛时,万物复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单衣 宽带,从容优裕,悠然自得,徜徉流 连于自然之中。清风徐来,临风而立, 飒然春风拂面。“暖风熏得游人醉”, 兴之所致,或引吭高歌,或浅吟低唱, 或击节应和,“咏而归”。踏春而去, 咏春而归,其喜洋洋,其乐融融。
再联系孔子的评价,曾晢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曾晢:从容不迫、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8
思考:
1、前三者之志有无相同之处? 2、他们与曾点的志向有何不同?
9
其余三子之志?
弟子 对象
愿景
子路 千乘之国(内忧外患) 有勇 知方
冉有 公西华
方六七十,如五六 十(的小国)
宗庙之事,如会同
民足 礼乐 俟君子
愿为小相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礼记 ·礼运》 理想社会蓝图: 自我休养 仁 人人关系 义
社会秩序 礼 辅助手段 信 18
•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 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 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 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 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 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 中国知识分子所要的并不是一种物质生活的 奢侈,但他们一定要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 于丹《论语》心得
19
孔子评人
评自己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评子路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评冉有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
可使之为宰也。 评公西华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
20
何怕他人“哂”“不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