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乡村景观”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乡村景观”的认识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建筑学
年级2012级
姓名沈季
学号3012206022
任课教师郝卫国
2015年1月21日
浅谈对“乡村景观”的认识
摘要
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区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研究乡村景观最早从研究文化景观开始。美国地理学家索尔认为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随原始农业而出现,人类社会农业最早发展的地区即成为文化源地,也称农业文化景观。以后,西欧地理学家把乡村文化景观扩展到乡村景观,包括文化、经济、社会、人口、自然等诸因素在乡村地区的反映。[1]
关键词:乡村景观社会文化活动形态反映
Rural landscape is rural area with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natural and other phenomena to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Starting early research study of the rural landscap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United States geographer Sol thinks cultural landscape is "attached to the patterns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landscape." Cultural landscapes with primitive agriculture appeared, earl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reas in human society that is a source of culture, also known as agricul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Later, Western European geographers extended to rural cultural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including cultural, economic, social, human and natural factors reflected in rural areas.[1]
Key words:Rural landscape society culture activity reflection
正文
我认为乡村景观主要包含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通俗地来说就是自然景观是乡村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方面;人文景观是该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再简单点来说就是这个地区的人如何待客;社会景观是该地区的认为构筑、建造或设计的的景观或非景观设施或场所,例如农家的小院,村口搭建的供人们乘凉闲聊的葡萄藤,又或者是宏伟的纪念性广场,市政工程。
我认为乡村景观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当人们设计营造或建造一个新的景观时,首先是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或者观赏需求;其次与适用人群的诉求和水平相符合,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个村民欣赏水平相对较低的小乡村里面建造一座卢浮宫,不仅是穷奢极欲的浪费,还是一种格格不入的破坏,因为在这里相对生活气息浓厚,通俗来说景观和人们都非常地接地气的地方建造一个几何现代秩序很强,人工感强烈的西方古典园林,是与人们的欣赏水平和生活格格不入的,人们会因为里面太干净太正式而不愿意进入,;又或者人们将自身的接地气与习惯带入这座以庄严大方的古典宫殿,进而使之不伦不类。
二、体现地域性特征
地区与地区的区别除了自身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资源之外,最重要的可识别性就是生活在那边区域的人们,就是说社会景观是一片区域的最可靠也最容易识别的标志。现在千城一面的现象就是人们抛弃了原有的社会景观,选择向发达“先进”的学习的结果。我并不反对高楼大厦,只是我觉得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他
们现在的样子过于像美国纽约华盛顿了,但却没有形成自己的可辨识性景观,几个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建筑却是老百姓口中的笑料。一个地区的地域性文化不是靠单单建设一两个地标建筑就能达到的。比如一个中老年人穿着个大褂早上出去提这个茶壶或者鸟笼子,那么这样对于一个区域而言就是一个景观,大家一猜也知道这个地方应该是京津地区。这就是地域性,如果做一个北京的公园设计,我们可以从上述的景观入手,如何让北京本地人和外来人认识到这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地域文化,可能我们的着手点就是研究一下遛鸟人喝茶人的需求和习惯。我觉得哈尔滨这方面做得就远比北京强,哈尔滨突出了它处于中国最北边省份黑龙江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在受到俄罗斯影响的下形成的独特的城市风光,大打圣索菲亚教堂和冰雕节等地域性招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至少我没听说哈尔滨建设过什么特别浮夸的建筑或者投入过特别大的资金来请明星建筑师设计师来做冤大头的设计。
三、与自然风光或原有景观相协调
在中国南端的三亚建设一个滑冰馆和在中国北方的设置一个热带植物园在我看来都是如此的可笑与滑稽。并不是说这样做不对,而是说这样做的意义不大,这样做有种地域或者文化的自卑心理在里面,也有点像是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里面建设一个狮子林一样的幼稚。与自然条件相违背的景观在当今的科技条件下是能够做到的,但是意义却往往不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人没吃过榴莲一样长得豪爽茁壮,南方人没吃着东北的大米长大照样聪明伶俐,秀气玲珑。比如北京的798,原本是一个废旧工厂,现在成了一个旅游观光的圣地,北京的领导们当然没这个远见,这片区域是自然形成后,再加入设计的,不过现在798已经有点变了味道,是旧工厂就是旧工厂,现在包罗万象,各种价值观充斥的社会,主流与非主流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分,所以旧工厂有着历史的沉淀感和沧桑感,也让人们觉得亲切,没必要没要掩饰,强加艺术性,把逼格提高八度,旧工厂就旧工厂,它当初吸引人们靠的可不是今天的这些。我只是想强调一下乡村的小家碧玉没必要没得把自己弄成城市的浓妆艳抹或者古典的大家闺秀。哪条路什么样适合自己就走什么样,原来什么样可以继续这种风格的建设。
四、经济性原则
我一直很好奇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的这些大型工程究竟花了多少钱。
我也想知道这些工程花着全国人民的纳税钱建设完之后,除了增加所谓的莫名其妙的民族自豪感之外,它们能给除了北京人民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带来哪些利益。如果一个乡村非得建设一个白宫一样的花园和建筑,感觉就好像一个刚毕业的既不能拼爹也没有家底的大学生非得上班穿乔治阿玛尼来撑门面一样。它除了告诉知根知底的人们他有自卑感之外,还多了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愚蠢。量力而行,建设适合自己的景观就好,毕竟是自己用的,尤其是一些小城镇乡村,他们更多意义在于提高当地人民的户外业余生活质量,丰富当地景观,并不是给哪些领导或者外地游客看的,当然旅游地域除外,可能棉袄款式不是特别新潮,但是能保暖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