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幼童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交通便利的今天,或许我们都已习惯了朝发夕至的速度,习惯这个被称为村的地球,在飞机频繁来往的时代,即便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似乎也不再那么遥远了,频繁的交流来往已非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可比,出国留学也变得相当普遍。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调整到一百五十年前,调整到那个中国还停留在半开放状态的时代时,我看到的应该是另一番景象,之所以说是半开放状态,是因为此时闭关锁国了近两百多年的清政府已经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道道门户,虽然中国被迫为西方打开了潜在了巨大利益的贸易市场,却没有敞开接受西方先进事物的胸怀,无论是上层的统治者还是基层百姓,多数都不知民主,科学为何物,如果我们来到了此时的中国,看到的更多的是宫廷里的繁文缛节,村落里延续了千年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以及学堂里四书五经的诵读场面。生在这种环境里,我们只有延续祖辈生活方式的选择,落后的信息传播渠道和交通方式很难给我们提供了解外部世界的可靠途径。
然而面对着自鸦片战争以来战败丧权的处境,一些身在高层的统治阶层多少还是意识到了自己与那些洋人的差距,虽然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这些差距具体有哪些,虽然他们已经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手的勇气,但是作为少数几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身在朝堂,他们也只是自己摸索着前行的条件,一方面是闭门造车,摆脱不了传统思维的局限,一方面还要面对顽固保守势力咄咄逼人的刁难,还要秉持着自己的见解,真是举步维艰。
这一切都决定了需要有人迈开那重要而坚决的第一步,走出国门,实地考察。钻心研习西学,功成名就后再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和改造中来。
历经一番讨论之后,清政府终于下达了派遣留学生的决议,我们暂不讨论这个决定是怎样达成的,面对着这个亘古未有的决议,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决议的内容,或者说是这批出国人员的主角。他们不是官员,不是熟读四书五经的秀才,他们是一群幼童,可以算得上是入学的适龄儿童了,他们可能也曾受过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但他们毕竟幼小,可以说思想还未定型,还是可塑之才。
清政府这样做了,这些人也算是不辱使命,虽然人数有限,但是他们在美国高校的优异表现以及他们日后活跃在政坛,工商领域的身影证明他们没有辜负祖国的托付,他们是一批富有活力和理想的人,
在此不得不提的还有日本岩苍使团的欧美之行,在日本这是一次可以和清政府派遣留美幼童相题并论的重大事件,两个同处于内忧外患的国家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做出了如此相似的举动,这似乎不是巧合。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令人惋惜与不解,洋务运动失败了,日本则以明治为新为契机一跃成为世界列强之一,终究成为了中国的心腹大患。当然我们并无意以此就贬低了或是忽视了那些留美幼童日后所造就的功绩,日本岩苍使团的欧美之行作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前奏,它所持续的时间虽不如清政府派遣留学生时间那么长久,但是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更为实在更为现实的意义,岩苍使团的成员是清一色的政府高官,这些作为国家中枢的政府要员们身体力行,亲自前往欧美考察西方的政治经济实情,虽然相比于中国派遣留学生这一举动,日本的使团的出使更像是在走马观花,但是日本官员的始惊次醉终狂前后表现却表明了他们将要变革图强的坚定决心,日本没有中国当时还无法完全克服的天朝大国的自负,没有将自己视为东方文明主导的心理障碍,面对着狭小的国土和有限的人口以及稀缺的资源,他们更多的是担心自己岌岌可危的命运,而不是所谓的名誉,相对于一个千年以来一直被视为楷模的中国而言,日本不需要经历一个从被学习者到学习者的艰难转换,日本有过学习中国的经历,现在他所需要做的只是转换一下学习对象而已,日本所承受的心理落差并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所以他们的高层可以歉卑地前往欧洲考察学习。
一只猛虎领导的羔羊要胜于一只羔羊领导的猛虎,日本无疑属于前者,当中国政府还在试图用四书五经来束缚这批幼童的思想时,日本政府已经自觉的将保守势力做了一次较为彻底的
釜底抽薪,这似乎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洋务派是失败了,他们小心谨慎的态度不允许这些留美幼童滋生自由民主的思想,而是要时刻铭记皇恩浩荡,忠君亲上的誓言,殊不知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时代即将走向终结,当君主的意志无法代表国家的利益时,忠于国家才是最为崇高的选择,作为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影响了的留美幼童需要面对忠君和爱国的抉择,顽固守旧势力将他们排斥于国家权力的核心,但是那些留美幼童并没有因此就停止他们带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步伐,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多年之后都回到了祖国,其中包括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
全片中最让我感触的是一幼童与清廷官员的对话,当那位官员问他想不想家时,他的回答显得相当简洁而果断,想也没有用,只有专心功书,总有一天是可以回家的。这句话出自一个身处异国他乡求学的孩子之口,说得如此的成熟与稳重,很显然,他的稚嫩肩上早已多了一道无形的责任与负担,这让我想到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的话,他的眼光将会变得狭隘,也许只会关注着那些不值一提的得失,整天面对着我自己的境遇而焦虑不安,浪费着时间与精力。曾经需要乘船颠簸近一个月到美国求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生活在一个交通便利的时代,具备了种种的便利,却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够幸福,无形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追求与理想,也许什么时候你发现你不再属于你自己的时候时,你的一举一动就变得有力度了,不要一味的强调自己的状态没有调整好,因为当你找到了你的追求时,你会发现影响你状态的事物是那么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