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欢看纪录片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家喜欢看纪录片吗?每次回家,除了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平时我就只喜欢看一个频
道,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在那一个一个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做成的纪录片中,简单又清晰的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纪录片莫过于《舌尖上的中国》了,这种身边的纪录片,主题亲切画面诱人,在播出的时候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我还记得自己当时在寝室里晚上饿着肚子边看边对着电脑屏幕流口水。但是你们知道吗?还有一部很伟大的纪录片,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记录,它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全球60多个国家上映,有超过七亿人观看了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就是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宇宙》,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的解说词,《宇宙的边疆》。
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宇宙的边疆》,很长,我乍一看到这篇课文头都大了,虽然我喜欢
看纪录片,但是我爱看的多是人文地理啊动物方面的,这种学术型的,我一般也只看画面,文字在我脑海里不会留多大印象,况且这篇只是解说词,还没有图片,又是我很烦读的科技文,最关键的它还是天文物理有关的,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物理连重力摩擦力都分不清楚的人来说看到这样的文章真是恰如你们某些人看到文言文一样头疼,你们当中随便一个物理肯定都比我好,所以今天,我就请你们先来看一看课文,给我说说这到底讲了个什么,这么大一篇,太长了,能不能帮我分几个段,让我一段一段的来看,轻松一些。好,下面就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课文,帮我分个段帮助一下我理解。
三、请同学起来分段,一个大组请一个。请他们先说分段情况,然后说明这样分的依据是什
么。分别将分组结果写在黑板上,然后评价,找出最合适的一个。(提示学生先在每段开头把序号标好,待会儿好回答,可讨论)(如果学生分段错误很大,可以先把提纲给他们列在黑板上,再让他们看书分段)
四、第一段1——6 整个宇宙概况
第二段7——11介绍星系
第三段12——14介绍恒星
第四段15——16介绍太阳系
第五段17——18回到地球
六、有了你们的分析,整篇文章的结构就清晰多了,不用读课文,我就能看出它是按照怎样
的顺序写下来的,这明显是一个()空间顺序,就像一个大镜头,然后逐步逐步推进。同时也知道了整篇文章大致内容,分了段之后我们再来看课文,其实他每一大段的第一句话就已经暴露了它的身份,所以仔细读下来,还是很好找的,只不过我太懒了。
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做说明文阅读题也可以这样,先对文章有个整体把握,知道各段写了什么之后,再把这个题干带入文中找答案就行了。
七、那我们再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他要按照这样一个空间顺序来写呢,为什么不倒过来,先
地球,再太阳系,再恒星、星系,最后是宇宙呢?这样光从文字上分析略显单薄苍白,我们来看一个隔壁班同学做的PPT,之后我们再来说说作者为什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这个问题,大家边看边思考一下。
八、展示,解说PPT(这位同学和卡尔萨根的想法有些一致)
九、为什么从大到小写?
剥洋葱似的写法,层层推进,步步解析,最后落脚于核心,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十、我们想一想,这样一个科普纪录片,它为什么能得到普通观众的认可,难道仅仅是因为
它的画面壮丽漂亮?你们读林清玄的散文,其中不乏关于人生哲理方面的书,你们也能看得进去,而如果真让你们去读哲学大家,如黑格尔、尼采的文章,别说你们,我都只能翻一翻,然后识趣的放下,实在有点啃不动。那么卡尔萨根作为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是怎么做到让大家接受深奥的天文知识的呢,他到底想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呢,这一次,
我们一起来按照这个空间顺序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勾画出其中你觉得对于一个纯理科生来说能写出来的优美的,有哲理的句子,并想一想,作者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十一、“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的33次方分之一。”假设整个宇宙是一个整体的“1”,那我们人类就是那么小一点,细致一下,(给学生说明毫米,纳米,微米是怎样的小)
让我们来看看彗星是怎样形成的(展示图片),“每当恒星经过的时候都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引力作用,最后迫使它们当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内太阳系。由于太阳热的作用,冰块被蒸发,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慧尾”。
这一段描写应该是很细致且形象具体的,没有用任何的修辞手法,但是语言准确简单,层次清晰,整个彗星的形成过程就出来了。
十一、你看,我们经过了好几段旅程才到达我们的地球,单个的人在地球上都已经是沧海一粟,更不要说放在宇宙中,那更是一粒小沙子都算不上了,而茫茫的宇宙却和我们息息相关,所以卡尔撒跟才说,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队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宇宙总是会做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比如前几天的地震,10年的日全食。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很渺小的时候,有过宇宙很浩瀚,自己很渺小的感觉吗?
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或者是想去黄山的,我就特别想去黄山,并不是为了它的云海日出和迎客松,而是因为我高中同学的一句话,她说:到了晚上站在黄山顶上,满天的星星,真的就觉得你一伸手就能把星星摘下来。现在城市里的你们很少有看到满天星斗的经历吧,这么多年,我只记得一次那样的经历,在有一年冬天我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我老家是在一个纯粹的农村,独门独院,一户人家和另一户人家隔得很远,夜里除了偶尔几处狗叫声,什么都没有,我胆子特别小,晚上一般只在屋里,到哪儿都要把灯大开着,结果大年三十那天晚上一点多钟了,突然有点事,大家都到院子里头,院子里的灯也忘了开,只打着手电筒,那天白天天气很好,晚上空气可见度就特别高,都一点多了,只有薄薄的一层白雾,空气冷得刺骨,吸进鼻子里觉得鼻子都痛,大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我就站在一边,觉得那个黑暗的空气都在我身边凝固了向我压过来,我怕黑得很,根本不敢东张西望,南方人取暖基本靠抖,我就在那儿哆嗦呀,到处都是黑漆漆的,我就抬头想叹个气,结果我一抬头,就被震慑住了,满天的星星,而且不像夏夜里的那种特别温和俏皮的小星星,而真的是漫天的小光点,隔着薄雾,浓浓的纯黑色天幕像是要压下来,明明觉得很近,但仔细一看又很远,在那么多那么亮的星星面前,我产生了和看到大海一样的感觉,觉得自己无比的渺小,那巨大的天幕仿佛可以随时把我吸进去。
我想,这可能是来自我们心底里最原始的敬畏,敬畏的那一片星空,敬畏我们的宇宙,因为未知,所以害怕,因为我们本身是宇宙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尊敬它,并渴望了解它。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