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复习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曾益其所不能“”通“”,意思是: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意思是
3、入则无法家拂士“”通“”,意思是
二、解释文言字词:
1、舜发于吠亩之中发: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3、管夷吾举于士士:
4、百里奚举于市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于:是:
6、苦其心志苦:
7、劳其筋骨劳:
8、饿其体肤饿:9、空乏其身空乏:
10、行拂乱其所为拂:11、曾益其所不能曾
益
12、所以动心忍性所以:动:忍:
13、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
14、而后作作:15、而后喻喻:
三、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人恒过,然后能改
(9)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 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旬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5、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向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给少伟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解释划线词语。
1、七里之壑
3、渔非不深也
5、委而去之
7、域民不以封疆之形: 9、多助之至
2、还而攻之而不胜4、兵革非不尖利也6、得道者多助
8、亲戚旺之
10.圾天下之所顺
二、翻译句子。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为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圻④也。”
【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 与:同“为”,替的意思。③ 尔也:而已。④圻(ku a ng):原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
⑴寡助之至()(2)亲戚性之(
)
⑶所恶勿旎尔也()⑷兽之吏圻()
2.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4.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是(2分)
答:。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日:“陈不可伐也。”庄王日:“何故?" 对曰:“其城郭高,沟i血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⑧日:“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血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选自《说苑》)
【注释】①陈:国名。②泡: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楚庄王欲伐陈( ) (2)民怨上矣(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城郭高,沟泡深,蓄积多也
译文:
(2)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译文:
3.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
答:
[丁]夫用兵之道,要在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附,忠谋不纳,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注释:1,劝:激励。2.谗慝(te):谗言及邪恶。3,互生:不断出现。4.汤、武:商汤,周武王。5.若:如果。6.猜:猜疑。7.纳:采纳。8.群下:部下。
1、解释加点词
(1)也非不深也(2)域民不里封疆之界
(3)寡助之至(4)用兵之道,要在人和
2、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夫环而攻之
B、委而去之
C、亲戚畔之
D、用兵之道
3、翻译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
(2)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译文:
4、甲文里与“夫用兵之道,要在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这个观点一致的语句是(用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