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1.2国学热现象引发的思考
1.北京三希堂,北京线装书局影印的《十三经注疏》所采用的底本是正确答案:武英殿本
2.殿本《十三经注疏》由于校勘认真,刊刻精工,可以称之为正确答案:善本
3.我国宋代的书坊就是现在的正确答案:书店
4.《国故论衡》一书的作者是正确答案:章太炎
5.对乾隆四年武英殿刊刻的《十三经注疏》描述不当的一项是正确答案:坊间所刻1.3国学之名与国学之义
1.“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最初是由谁提出的正确答案:张之洞
2.近代所说的“国学”指的是正确答案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3.“国学”一词,最早见于正确答案:《周礼•春官宗伯•乐师》
4.“国学”这一概念,有时又指藏书讲学的“学馆”和()正确答案“书院”
5.中国人称本国的学术为国学,外国人则称中国的学术为正确答案汉学
1.4国学就在我们身边
1.打破砂锅璺到底,“璺”是指陶瓷器具上的正确答案:裂纹
2.文字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属于?正确答案:小学
3.“五经魁首”是科举时代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的第一名。五经指的是?正确答案:《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经》
4.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正确答案:乐曲
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哪部经典?正确答案:《诗经·邶风·击鼓》
国学入门初阶--第一讲作业
1.“国学”一词,最早见于()正确答案:《周礼•春官宗伯•乐师
2.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正确答案:《论语》
3.“国学”一词作为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是在什么时候( )正确答案:19世纪末期
4.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院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 )正确答案:历代书院都是官办的
5.中国人称本国的学术为国学,外国人则称中国的学术为( )正确答案:汉学
6.《张衡传》中写道:“因入京师,观太学。”太学是封建社会教育行政机构的最高学府,以下的教育机构与太学性质相同的是( )正确答案:国子监
7.“伏罂而听”中“罂”指的是()正确答案:陶器
8.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正确答案:刎颈之交
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请问“灯火阑珊”指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灯火稀疏的地方
10.章太炎曾著有( )正确答案:《国故论衡
第二讲2.1从甲骨片到线
1.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考古发现的约4500个甲骨文字中能识读出来的有?正确答案:1000余字
2.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中国锻造技术的深刻见证。从禹铸九鼎的传说便可以推断出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那么古人造鼎的最初用途是:正确答案:作为炊具
3.曾侯乙墓为战国初期曾国国君的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其墓中出土的著名青铜器是:正确答案:大编钟
4.目前考古发现的青铜鼎铭文最多的是:正确答案:毛公鼎
5.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的人物是?正确答案:刘鹗
2.2从甲骨片到线装书(二)
1.生活于战国时代的庄子,他所阅读的书籍应是什么样子的?正确答案:简书
2.据银雀山汉墓考古发现可证实,《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正确答案:孙武
3.古印度的佛教典籍,在纸没有问世以前,多用铁笔写在以下哪件物品上?正确答案:树叶
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政治和经济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其中在文字上实行“书同文”,规定了一种标准字体,这种字体是:正确答案:小篆
5.从古至今,我国文献形态的发展是一个复加的过程。对此说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简帛替代纸张
2.3楮墨芸香:线装书实物考察
1.线装书通行的时间在?正确答案:明清
2.线装书贴在封皮左上角用于题写书名的纸条称?正确答案:书签
3.《范文正公文集》一函八册,这里的“函”意为?正确答案:套盒
4.从版心处我们不能了解的信息是?正确答案:出版时间
5.中国图书的装订演进到线装,主要原因是?正确答案:书籍由卷轴装变成册页装2.4中国古代典籍的传承:以天一阁为例
1.天一阁这座藏书楼的命名是范钦为保护藏书免遭()而特意定的?正确答案:火灾
2.天一阁藏书的历史说明正确答案: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藏书减损
3.中国古代典籍遭毁失传的原因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官府垄断
4.天一阁不同于其他藏书家的风范是正确答案:注意收藏当代文献
5.最能彰显天一阁惠及后世的对联是()?正确答案: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
九州
2.5中国古代典籍的毁损淆乱
1.导致古代典籍淆乱的原因是?正确答案:窜改作伪
2.对于古书作伪目的描述不当的一项是正确答案:避尊者讳
3.“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这里杜甫所避讳的对象是?正确答案:母讳
4.忌讳胡、虏、夷狄这些字眼的朝代是()正确答案:清朝
5.古代典籍有损毁淆乱,我们对待古籍的态度是:正确答案:对古籍应持审慎态度2.6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
1.“句读之不知”一句中的“句读”指的是?正确答案:断句
2.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组织的古籍整理工作是:正确答案:刘向刘歆父子校书
3.古籍整理的目的是正确答案:订正谬误,提供精良读本
4.从别的书中恢复已经损毁亡佚的书,这项整理工作称为?正确答案:辑佚
5.订正书籍中的讹误,这项工作称为?正确答案:校勘
第二讲作业
1.中国真正成熟的文字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正确答案:甲骨文
2.直到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被称作“龙骨”的甲骨片后,才开启了一门学问叫正确答案:“甲骨学”
3.甲骨卜辞和王公贵族们歌功颂德的青铜器铭文,它不以供人阅读、记录传播为目的,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只能算是( )正确答案:文献
4.用木头刮削制成的书写材料称版,写了字的木板称为( )正确答案: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