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纤维素纤维》PPT课件
精选PPT
11
2.2.3 麻纤维
优点:纤维长,强度高,浸水后拉伸强度更高,耐腐蚀,吸收和散发水分 快,散热快,具有绝缘性。
缺点:弹性差,伸度小,太刚硬,染色性差,色牢度差。
一、麻纤维的成分
1 纤维素:70—75%,其结晶度为90%以上,取向度在90%以上,强度高伸度 小。麻纤维中纤维素在无机酸的作用下,β1-4-甙键会发生水解,由于麻纤 维外表有层胶质,起保护作用。碱处理可以使麻纤维变得富有弹性和光泽, 低聚合度部分发生溶解,改善了纤维的机械性质。
OH n
OH
木糖
OH
戊
糖
O
O
H2 OC
O H
+n H2O
n
HO H2C
O H
O H
O H n
阿拉伯糖 O H
精选PPT
13
多缩甘露糖
CH2OH O
OH OH
+ nH2O
O
n
多缩半乳糖
CH2OH O
O
OH
+ nH2O
多缩葡萄糖
OH
n
CH2OH
O
n OH OH
OH
OH
己
CH2OH
OH
OH
糖
O
n OH
OH
OH
+ nH2O
CH2OH OH
O
n OH
OH
OH n
精选PPT -D-葡萄糖
OH
3
2.2.1 纤维素的基础知识
4 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
纤维素纤维是由许多纤维素分子组成的,是半结晶的。纤维 素的结构是由许多纤维素大分子形成的连续结构在大分子分 布最紧密的地方它们平行排列,取向度良好,构成了纤维的 定向部分,大分子间的结合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缩小而增大, 在这些距离最小的地方大分子间的结合力最大。当大分子的 密度较小时,大分子之间的结合程度也减弱,有较多的空隙, 大分子的分布不平行,较为混乱,这就形成了纤维素的非结 晶部分或无定形部分。由于纤维素在长度方向具有连续的结 构,因此,一个单独大分子的一部分可能处于纤维素的结晶 区域,另一部分则可能处于纤维素的无定形区域,或者穿过 无定形区进入其他的结晶区域 。表示纤维素大分子结晶区 含量大小的指标—结晶度。
纤维素的结构及性质
一.结构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它是植物细胞支撑物质的材料,是自然界最非丰富的生物质资源。
在我们的提取对象-农作物秸秆中的含量达到450-460g/kg。
纤维素的结构确定为β—D-葡萄糖单元经β-(1→4)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多聚体,其结构中没有分支。
纤维素的化学式:C6H10O5化学结构的实验分子式为(C6H10O5)n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证明了纤维素由纯的脱水D-葡萄糖的重复单元所组成,也已证明重复单元是纤维二糖。
纤维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比例是:碳含量为44。
44%,氢含量为6.17%,氧含量为49.39%。
一般认为纤维素分子约由8000~12000个左右的葡萄糖残基所构成.O OOOOOOOO1→4)苷键β-D-葡萄糖纤维素分子的部分结构(碳上所连羟基和氢省略)二.天然纤维素的原料的特征做为陆生植物的骨架材料,亿万年的长期历史进化使植物纤维具有非常强的自我保护功能。
其三类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本身均为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相互结合形成复杂的超分子化合物,并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植物细胞壁结构。
纤维素分子规则排列、聚集成束,由此决定了细胞壁的构架,在纤丝构架之间充满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天然纤维素被有效利用的最大障碍是它被难以降解的木质素所包被。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或木质素分子之间的结合主要依赖于氢键,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除了氢键外还存在着化学健的结合,致使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的化学健结合主要在半纤维素分子支链上的半乳糖基和阿拉伯糖基与木质素之间。
表: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结构和化学组成项目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结构单元吡喃型D-葡萄糖基G、S、H D-木糖、苷露糖、L-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结构单元间连接键β—1,4—糖苷键多种醚键和C—C键,主要是β-O-4型醚键主链大多为β-1,4-糖苷键、支链为β-1,2-糖苷键、β-1,3—糖苷键、β-1,6-糖苷键聚合度几百到几万4000 200以下聚合物β—1,4-葡聚糖G木质素、GS木质素、GSH木质素木聚糖类、半乳糖葡萄糖苷露聚糖、葡萄糖甘露聚糖结构由结晶区和无定型区两相组成立体线性分子α不定型的、非均一的、非线性的三维立体聚合物有少量结晶区的空间结构不均一的分子,大多为无定型三类成分之间的连接氢键与半纤维素之间有化学健作用与木质素之间有化学健作用天然纤维素原料除上述三大类组分外,尚含有少量的果胶、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物成分。
第三章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第三章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纤维素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具有多种性能和应用。
它是由一系列葡萄糖单位通过β-1,4-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
纤维素在植物细胞壁中扮演着重要的结构支撑和生物功能的角色。
本章将介绍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纤结构,即纤维素分子在单个纤维中的排列方式;另一种是纤维结构,即由多个纤维素分子相互聚集而成的整体结构。
纤维素纤维的微纤结构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区和无定型区。
晶体区主要由纤维素链的有序排列构成,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强度。
无定型区则为纤维素链的非有序排列部分,结晶度和强度较低。
纤维素纤维的微纤结构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晶体区的存在可以增加纤维的强度和刚度。
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结构主要有两种:平行排列和螺旋排列。
平行排列的纤维结构是指纤维素纤维中的纤维素链平行排列,形成平行纤维束。
螺旋排列的纤维结构则是指纤维素纤维中的纤维素链呈螺旋状排列。
纤维结构对纤维素纤维的柔软性和延展性具有重要影响。
纤维素纤维的性能与纤维结构和微纤结构密切相关。
首先,纤维结构决定了纤维的柔软性和延展性。
平行排列的纤维结构较硬而缺乏延展性,螺旋排列的纤维结构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延展性。
其次,微纤结构决定了纤维的强度和刚度。
晶体区的存在可以增加纤维的强度和刚度,而无定型区的存在则会降低纤维的性能。
新型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2 纤维素浆粕分散在 40g 4g 0
溶剂中( 氢氧化钠: 硫脲: 尿素: = 水
8 . :: . ) 放入冰箱冷却 , : 587 5 , 6 7 待 其温度达到 一l 2~一 8℃时取出 , 然后将一定量 的干燥 后的纤维 素 粉末分 散在其 中 , 室温 下 搅拌 在
3mn 将该 溶 液 连 同容 器 放 入 温 i后
N 甲 基 吗 啉一 一 化 物 一 N氧 ( M O 。然而 , N M )J 这些溶剂仍然
具有 挥 发 性 , 性 大 且 成 本 高。 毒
N MMO 水 体 系是 目前 最 好 的 纤 维 /
素 能 直 接 快
速 地 溶 解 在
氢 氧 化 钠/ 硫
图 1 湿 法 纺 丝机 的 示 意 图
法纺丝 , 用酸和盐做凝 固浴 , 获得 新型纤维素 纤维。对新型 纤维的 形态结构 和机械性能进行 测试和
讨论 , 并与 粘胶 纤维 相 比较 。
名为 Tne 或 L oe 。这种溶剂 ecl ycl l 的优点是可 以获得高浓 度的纤维 素溶 液 。而 N MMO 水体 系也 具有 /
素降解 、 溶剂本身没有抗氧化性 以
及成 本 高 等 。因 此 该 方 法 无 法 完 全替代 粘 胶纤 维生 产技 术 。
棉 纤 维 素 浆 粕 ( 合 度 60 聚 2)
新乡白鹭化纤厂 NO a H分析 纯 上 海 化学 试 剂有限公司
尿 素 分析纯 SR C C国药 集 团
纤 5 线 维 纱 -
崭 型纤 谁 素 纤 维 的 掏 和 性 能
张 帅 袁彬 兰 李发 学
东华 大 学纺织 学院 ( 中国)
俞建勇
顾 利 霞
植物纤维化学
第三章纤维素一、一次结构1.近程结构:链结构单元的组成和链接方式2.远程结构:分子的大小、形态、链的柔顺性和构象3.构象:构型一定的分子,在其键允许的限度内各基团绕单键内旋转形成聚合物的不同形态(分子热运动)4.构型:分子中的原子和基团由化学键所固定的空间几何排列。
(化学键断裂)5.纤维素大分子化学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单元是D-吡喃式葡萄糖⏹纤维素大分子葡萄糖基都是β-苷键链接⏹纤维素大分子每个基环具有三个醇羟基-(2、3仲醇羟基,6伯醇羟基)⏹纤维素大分子的两个末端基性质不同(C1位还原性醛基,C4位隐形醛基非还原性),不同分子链具有极性和方向性6.纤维素链构象:⏹葡萄糖环的构象:4C1椅式构象(会画)⏹纤维素大分子链的构象:葡萄糖单元成椅式构象,每个单元上C2位羟基,C3位羟基和位取代基均处于水平位置C6⏹C5位羟甲基构象:tg构象⏹配糖角:β-1-4苷键的键角扭转角:葡萄糖苷键绕C1-O键形成夹角键形成夹角:葡萄糖苷键绕O-C4纤维素分子模型:伸直链模型弯曲链模型二、二次结构1.聚集态结构(超分子结构):处于平衡态时纤维素大分子链相互间几何排列特征2.聚集态结构研究:结晶结构(晶区和非晶区、晶胞大小及形式、分子链在晶胞内的堆砌形式)、取向结构(分子链和微晶取向)、原纤结构3.纤维素晶体:c键直立,a键前后(氢键),b轴位于左右方向4.辨认不同晶胞结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正交极化/幻角旋转13C核磁共振谱5.纤维素ⅠMeyer-Misch模型的特点:⏹纤维素分子链占据晶胞的4个角和中轴⏹四角上的链为4个相邻晶胞所共有,每个晶胞只含有两个分子链⏹晶胞中间链的走向和角上链的走向相反——反平行链排列;在轴向高度彼此半个葡萄糖基⏹b轴长度正好为纤维素二塘的长度。
分子链葡萄糖基团绕纵轴扭转180°(纤维二糖为基本结构单元)6.纤维素ⅡBlackwell 模型特点⏹纤维素分子链占据晶胞的4个角和中轴⏹晶胞中间链的走向和角上链的走向相同——同向平行链;在轴向高度彼此半个葡萄糖基⏹分子链平行于ac 面,-CH 2OH 均为-tg 构象;(1,4苷键键角为114.8°)⏹a 轴方向分子间氢键(020面,O(3)-H...O(6’);分子内氢键O(3)-H...O(5’)、O(2’)-H...O(6),晶胞对角线无氢键)7.纤维素Ⅱ结晶结构特点⏹存在两条空间群为P21的分子链,具有二次螺旋对称,角上链和中心链为反向平行链⏹中心链—-CH 2OH 具有-tg 构象,角上链-CH 2OH 具有-gt 构象⏹中心链和角上链在高度上相差半个葡萄糖基⏹分子链投影与ac 面有偏角(30°),与110面方向一致在020面【O(3)-H...O(5’)、O(2’)-H...O(6)】和110面O(2)-H...O(2’)内形成氢键。
第三章纤维素纤维
其投影如图3-8。
图3-8天然纤维素单元晶格及其投影
一、X射线研究
(二)棉纤维中纤维素的单元晶格
(2) 投影图 图3-8天然纤维素单元晶格及其投影
0.79nm
一、X射线研究
(三)纤维的结晶度与取向度
棉纤维的结晶度约为70%,麻纤维约为90%,无张力 丝光棉纤维约为50%,黏胶纤维约为40%。
功 回 复 率 回 复 时 形 的 变 回 时 缩 的 功 总 (回 功 复 功 )
完全回复时的形变回复率为1(或100%),完全 不回复则为0,不完全回复者介于0~1之间。
一些纤维的形变回复率与应 力关系如图3-20所示。
图3-20 一些纤维的形变回复度与应力的关系
一些纤维的形变回复度与形 变的关系如图3-21所示。
一、X射线研究
(一)棉纤维的X射线图像
(1)棉
(2)丝光棉
图3-7 棉及丝光棉纤维的X射线衍射图
一、X射线研究
(二)棉纤维中纤维素 的单元晶格
根据丝光前后棉纤维的
X衍射图中干涉点与弧的
位置、间距,以及纤维
素的分子结构推算出其
单元晶格属于单斜晶系,
天然纤维素被称为纤维
素Ⅰ,它的单元晶格及
四、纤维素纤维的断裂机理与纤维超分子结 构的关系
断裂机理目前存在着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纤维大分子链在受外力作用时,由于 不能承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大分子链的断裂,从 而导致纤维材料的断裂,如麻、棉;
另一种解释是纤维在受外力作用时,大分子间的 作用力不足以抵抗外力的作用,使得大分子链间 发生相对位移,甚至滑脱,从而导致纤维的断裂, 如黏胶。
五、纤维素纤维的弹性
纤维的弹性就是纤维从形变中回复原状的能力, 它是纤维主要的物理机械性能之一。
纤维素的物理与物理化学性质
12
② 游离水
——物理吸附
纤维物料吸湿达到纤维饱和点以后,水分子继续进 入纤维的细胞腔和各孔隙中,形成多层吸附水。称 为游离水或毛细管水,与纤维素无化学键连接。
吸附游离水无热效应及润胀。
13
3、棉纤维素的吸着等温曲线
吸湿后纤维发生润胀,但 不改变其结晶结构,X射 线衍射图不发生变化
吸着水只在无定形区,结 晶区没有吸着水分子。
解吸过程中,分子间氢键重新形成,游离羟基 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未完全可逆的打开,致使部 分水分子留着在纤维素上。
16
绝干纤维吸着水分会产生热量,此热量称为吸着热或 润湿热。 微分吸着热:纤维素吸收1g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1.2-1.26kJ/mol,与氢键键能相同 ——氢键被破坏所释放出的能量。 表明:结合水是以氢键结合的。
能很好结合。需加入矾土作电解质,降低Zeta电位, 施胶料与纤维结合,达到施胶效果。 2、在使用酸性染料对纸张进行染色时,同样需要 改变Zeta电位,使染料被纤维吸附,达染色目的。
30
四、纤维素的热降解
热降解:指聚合物在单纯热的作用下发生的降解反应。
推测纤维素受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
游离水和结合水的去除 氢键受到破坏
第三节 纤维素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
纤维、纤维素、纤维素纤维
纤维:人工合成或天然存在的细丝状物质。 植物纤维是植物细胞中一种两头尖、长比宽大几十倍的 纺锤状永久厚壁细胞,已经死亡的植物细胞。 纤维基本形态:细长锐端永久细胞。 纤维素:常温下不溶于水、稀酸、稀碱的D-吡喃葡萄糖 基以β-1,4苷键联接起来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纤维:一般指纸浆纤维(不含或含少量木素)
20
染整精品课件: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20
从纤维素纤维的形态和超分子结构 来看,在保持纤维状态下进行化学反应 时,具有不均一的特征。
21
酸对纤维素的作用
在染整工艺过程中常常会用酸来处理织 物,例如漂白后的酸洗等。
12
棉纤维的断裂很可能是由于超分子结构中存 在缺口、弱点,在拉伸时弱点首先断裂,缺口逐 渐扩大,进而应力集中,分子链拉断,导致纤维 断裂。
在潮湿状态下水的增塑作用,可以部分消除 纤维照片那个的弱点,而增大了纤维的强度。
13
但对粘胶纤维来说,大分子的聚合度较 低,结晶度也低,取向度也不高,断裂主要 原因:分子链或其他结构单元间的相对滑移
9
一、纤维断裂强度
1、绝对强力 纤维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直到断裂时
所能经受的最大负荷 2、抗强强度
纤维受断裂负荷作用而发生断裂时,单位面 积上能承受的力 3、相对强度
纤维断裂时每旦或特能承受的力 4、断裂长度(湿强和干强)
由于纤维本身重量而发生断裂时的长度
10
二、纤维的断裂强度
纤维在拉伸时产生断裂有两种可能性: 1.大分子链产生断裂 2.分子链间的滑移
5
3:次生胞壁(决定棉纤维 的主要性能)
次生胞壁由纤维素组成, 是棉纤维的主体部分,约占 整个纤维总质量的90%以上, 是由纤维素在初生胞壁内沉 积而成的原纤网状组织。 4:胞腔(决定棉纤维的染 色性能,化学性质)
纤维生长阶段,形成薄 壁小管,管内充满原生质。
6
棉纤维的组成,随着棉纤的品种的不同 略有出入。一般棉纤维中除了含有纤维素外, 大约还有6—10%的天然杂质。
教学课题∶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课题: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目的:1、了解纤维及纺织纤维的概念及纤维的分类;2、理解麻纤维与棉纤维的结晶构造对纤维材料机械性能影响;3、掌握纤维素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纤维及纺织纤维的概念/纤维素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纤维素纤维的结构教学内容一、纤维概念纤维:直径一般为几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细长物质称做纤维。
纺织纤维:可以用业制造纺织制品(纱、线、绳等)的纤维。
聚合度: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中小分子的个数。
结晶度:表示大分子结晶区含量大小的指标。
二、纺织纤维必须具备的性质1、牢度:纺织纤维必须具有相当之抗张强度,强度之最低限度可定为20千克/平方毫米或1.5克/旦尼尔(Denier)2、长度:纤维长度,愈长愈佳。
如长度在五毫米以下,则不易纺纱。
3、粗细:纤维愈细,纺成之纱线及织成之织物愈精致。
但若过细时,则强度随之变弱。
一般人造纤维之直径约在0.01至0.04毫米之间。
4、延展性及弹性:供制衣用者可弯曲不致折断,且能恢复原状等特性。
这些性质,皆与弹性及延展性直接有关,故纺织纤维必须具有适当之弹性及延展性。
5、胶著性:纺织纤维须具备能互相缠绕或胶著以成坚固纱线之特性,此性质大半因纤维之形状而定。
如棉纤维纤维扭曲,毛织维表面具有鳞片组织,因而易于互相缠绕而胶著。
这种性质于制造人造短纤维时,尤其重要。
6、保温性:衣服主要功能之一,为具有防寒御暑之性能,故纺织纤维必为热之不良导体。
7、耐久性:纺织纤维于织造、加工及使用时,均须承受相当程度力之作用,如无耐久之力,实无法使用。
8、不溶性:纺织纤维不但须有不溶于水的特性,即使对于肥皂水、弱碱、弱酸水等亦须不溶,因无论在织物之制成、加工过程中或制后使用时,皂水及弱碱、弱酸液,均为无法避免接触之物。
9、手感:手感柔软、乾、不粗硬,第一节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性质一、纤维素1、纤维素(cellulose):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
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
纤维素纤维讲课文档
一、纤维素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 长率
1、断裂强度
➢是指纤维具有能承受一定外力的拉伸作用 而不致断裂的性质。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五十五页。
1、断裂强度
常用以下几种表示方式:
(1)绝对强力P ➢纤维材料受外力直接拉伸至断裂时所需的
力。单位:牛顿,厘牛顿或kg、g。没有 可比性。 (2)断裂应力或抗张强度σ ➢纤维受拉伸作用而发生断裂时,单位面积 所承受的力。单位:牛顿/毫米2,厘牛/毫 米2或kg/mm2。σ=P/s
缨状微胞结构:粘胶纤维,结晶度低 缨状原纤结构:棉、麻,结晶度高 区别
➢缨状微胞结构有较短的结晶区 ➢缨状原纤结构具有长的结晶区
两者关系
➢可互为极限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五十五页。
1.1.4 纤维素纤维 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
一、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二、初始模量 三、应力—应变曲线 四、弹性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五十五页。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五十五页。
二、纤维素大分子结构特点
3、左端剩基上含四个自由羟基,右端剩基 上含三个自由羟基及一个潜在醛基。其相对 数量少,所以还原性并不显著。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五十五页。
二、纤维素大分子结构特点
聚合度:式中n为聚合度 重复单元数=(n-2)/2,不同方法结果差异较
大。 一般测定纤维素的铜氨或铜乙二胺溶液粘度
➢ 几种常见麻纤维的长度和宽度如下表所示:
麻的种类苎麻 亚麻 大麻 黄麻 Nhomakorabea长度(毫米)
127~250 17~20 13~25 2~5
现在二十页,总共五十五页。
(微米)
22~45 11~20 16~50 20~25
二、麻纤维的形态结构
4、 麻纤维的主要组成
纤维素纤维及应用PPT课件
小结
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皮肤接触性、穿着舒适性 、生理安全性、吸湿性和易整理性以及其制品易 生物分解等一系列合成纤维所无法完全具备的特 性,因而以纤维素纤维为原料的非织造布在医疗 、护理、卫生用品、化妆用品以及其它工业领域 有着独特的用途。在欧、美、日发达国家,纤维 素纤维已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织造布原料,得到广 泛应用。生物可降解的纤维素纤维有棉纤维、粘
醋酸纤维
• 制备:是将纤维素醋酸酯溶于有机溶剂, 通过精制后由干法纺丝制备得到一种纤维 素纤维。醋酸纤维是一种无定形聚合物。
• 性能特点:一般不耐受碱,但对一般的盐 耐受性好,耐日光性良好,醋酸纤维的特 性在化纤中最接近真丝。
• 应用:主要用于绒织物、装饰用绸、高档 里子料、时装及高级时装面料等方面。
• 陆地棉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天然纺织纤维,又称细绒棉或高 原棉。纤维色泽洁白,带有丝光,长度23~33mm。陆地 棉因最早在美洲大陆种植而得名,是世界上四大棉花栽培 种中重要的品种。
• 亚洲棉栽培种植物种籽上被覆的纤维,因纤维粗短又称粗 绒棉,是中国利用较早的天然纺织纤维。亚洲棉是古老的 栽培种,因最早在亚洲种植而得名。
棉纤维的截面:
由许多同心圆组成,目前可区分出初生层、 次生层和中腔三个部分,共计六个层次。
棉纤维的品种和色泽分类分类:
• 细绒棉:又称陆地棉。纤维线密度和长度中等, 一般长度为25~35mm,色泽洁白或乳白色,有 丝光。我国目前种植的棉花大多属于此类。
第三章-3-4 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一、 纤维素的碱性降解
纤维素在热碱液中的三种反应:
Wood Chemistry
纤维素的大分子结构,决定了其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1)葡萄糖基环上的反应: 氧化、酯化、醚化、 接枝反应等; (2)苷键和苷羟基的反应: 酸性水解、碱性降解、氧化降解等。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剥皮反应 终止反应 碱性水解 其中:
氧化途径很多,但氧化结果不外乎是生成不等数量 的羰基和羧基等官能团。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3、纤维素的终止反应
CHO CHO C OH HC OH 分 裂 CH HO CH HC OGn-1 HC OGn-1 HC OH CH2OH HC OH CH2OH CHO C O CH2 HC OGn-1 HC OH CH2OH
Wood Chemistry
CH HC OGn-1 HC OH CH2OH
COOH HC OH CH2 HC OGn-1 HC OH CH2OH
偏变糖酸基-纤维素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终止反应
Wood Chemistry
剥皮反应和终止反应的概率
Wood Chemistry
纤维素大分子还原性端基的开链式,直接发生 -分裂反 应( C2 为 -C ,失去一个 H ; C3 为 -C ,失去一个 -OH ),失 去1分子H2O后形成烯醇结构; 由于强碱介质中-OH很多,C3位脱-OH较困难,因此终止 反应少于剥皮反应。 一般平均剥去50~60个葡萄糖基环后,才会发生一个终止反应。
水解纤维素与纤维素的比较
(1)聚合度下降
Wood Chemistry
水解纤维素:纤维素稀酸水解后得到的残渣,即未被水 解掉的纤维素。
完整版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丝胶的性质
? 吸湿性高于丝素:支化程度比丝素高,极性基团含量高 ? 在水中溶胀、溶解 ? 弱碱脱胶
大豆蛋白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结构:
? 取材于榨过油的豆粕 ? 由大豆蛋白质溶液(23-55%)和聚乙烯醇溶液(45-77%)混合
纺丝而成 ? 横截面哑铃形,有微细孔隙
性质
? 等电点4.6 ? 耐酸性好,耐碱性一般,纯碱对它无损伤 ? 米黄色,难漂白 ? 耐热性差,120℃变黄,发粘 ? 使用活性、酸性、中性染料染色:活性(深染性差)
(二)麻纤维
麻纤维的化学组成
(苎麻为例)
? 纤维素:57-80%
? 半纤维素:12-17%
? 木质素:苎麻08-1.5%,亚麻2.5-5%,黄麻10-13%
? 果胶:1-5.7%
? 蜡质:0.3-1.8%
? 灰分:0.5-5%
纤维素纤维68.64
蜡状物质1.15
果胶物质17.78
木质素2.25
未测定部份10.18
第二节 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
? 羊毛 ? 蚕丝 ? 大豆蛋白纤维
蛋白质:
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H2N CH COOH R
由大量氨基酸以一定顺序首尾联接形成的多肽
蛋白质的两性性质: 分子末端含有氨基和羧基,侧基上还含有许多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
等电点:调节pH,使蛋白质分子上正、负离子数目相等,此时的 pH 值为等电点。
? 共同特点:大分子主链上都有酰胺基
锦纶形态结构:
纵向:光滑、无条痕 普通锦纶
异形锦纶
锦纶性质:
? 耐磨性六大纶中最好 ? 耐日晒差:强力下降、变黄 ? 耐热性较差:100℃以上,强力损失严重;150℃,5h,变黄、收缩 ? 耐碱、耐还原剂 ? 耐酸性和耐氧化剂性能较差:酸催化大分子降解,氧化剂漂白后易泛黄
《纤维素纤维》课件
染色性能
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性能 较好,易于上色且颜色
鲜艳。
生性能
可降解性
纤维素纤维可以自然降解,对环境友好,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
低过敏性
纤维素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过敏反应 。
抗菌性能
经过特殊处理的纤维素纤维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 能,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04
纤维素纤维的市场与发展趋
纤维素纤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纤维素纤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
技术创新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纤维素纤维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 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合作共赢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纤维素纤维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05
纤维素纤维的环保与可持续
发展
纤维素纤维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节约能源
01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
耗。
减少排放
02
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确保符合环保标
准。
资源循环利用
03
合理利用原材料和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
化处理。
纤维素纤维的循环利用与再生
卷曲与膨化
为了提高纤维的抱合力, 纺出的丝束需进行卷曲与 膨化处理。
上油与加捻
为了降低纤维间的摩擦系 数,提高纤维的可纺性, 需对纤维进行上油与加捻 处理。
质量检测与控制
质量标准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包括纤维 的长度、细度、强度、弹性等指
标。
检测方法
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对纤维质量 进行检测,如显微镜观察、电子 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等。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性能测试与比较
响, 在一定程 度上 , 捻度 不 断增 大 时 , 当 纱线 毛羽 的数 量亦 不 断 增 大 , 中 当捻 度 为 7 5 4捻 , 时 较 为 合 其 2. m
适 , 注意的是捻 度不能过 大 。 应 本 文可 以为企业在 提高纱线 质量 方面提供 一定 的 指 导 和参 考 , 到低成本 、 达 高效 益的 目的 。
8
《 西纺 织 》 陕
2 11 ( 0 . 总第8期) 1 9
起, 相互 之间较 为分 明 , 不 相 混 , 明纤维 相 互 之 间 互 说 没有 转移 , 纱线 内外纤 维 挤压较 小 , 同时 , 在捻合 时 , 两 根 弱捻纱 条相互 为 中心 卷成 一 根赛 络 纱 , 在卷 绕 过程
中, 把伸出纱条主体的毛羽卷进纱线里面, 并得到了良
好 的握持 , 随着 粗纱 间距 的增大 , 络纱两 股纤维束 的螺
羽数量最小 , 为较合适 的参数 。 对 3 m毛羽而 言 , 于捻度为 74 3 m这个 范 m 大 9 . 捻/ 围上 , 随着捻 度 的不 断 最 大 , 线 毛 羽不 断增 加 ; 纱 而小 于捻 度为 74 3捻/ 9. m这个 范 围上 , 着捻度 的不 断减 随 小 , 羽迅速 增加 ; 瘦 为 754捻/ 毛 捻 2. m时 , 线毛 羽数 纱 量最大; 捻度为 74 3 m时, 9 . 捻/ 纱线毛羽数量最小 , 但 数值 波动 较 大 ; 捻度 为 78 8捻/ 当 5. m时 , 线 毛 羽数 纱 量 略少 , 数值 波动程度较 合适 。 对 5 m毛羽 而 言 , m 随着 捻 度 的不 断 最 大 , 纱线 毛 羽先增 大 后减 少 ; 度 为 84 8 / 时 , 线 毛羽 数 捻 1. 捻 m 纱 量最 小 ; 捻度 为 74 3捻/ 9. m时 , 线毛 羽 数量 最 大 ; 纱 当 捻度为 754捻/ 时 , 线 毛羽 数 量 较少 , 2. m 纱 数值 波 动 程 度较小 。 随着 捻度 的增 大 , 纱线 毛 羽不断增加 。原 因是 : 过 大 或过 小的捻 度 , 使纱线 边界 变得不整 齐 , 使得 毛羽增 加了; 合适 的捻度 , 得两 棉 须条 纤 维 发生 了转 移 , 使 说 明 了纱线 纤维 间产生 了向心力 , 使毛羽 能被 良好 握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3.1纤维素纤维的形态结构一棉纤维的形态结构棉纤维是种子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蜡质、灰分、含氮物质。
外形:上端尖而封闭,下端粗而敞口,细长的扁平带子状,有螺旋状扭曲,截面呈腰子形,中间干瘪空腔。
最外层:初生胞壁从外到里分三层:中间:次生胞壁内部:胞腔1 初生胞壁决定棉纤维的表面性质,它又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果胶物质和蜡质所组成的皮层。
因而具有拒水性,在棉生长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但在染整加工中不利。
2 次生胞壁纤维素沉积最后的一层,是构成纤维的主体部分,纤维素含量很高,其组成和结构决定棉纤维的主要性能。
3 胞腔输送养料和水分的通道,蛋白质、色素等物质的残渣沉积胞壁上,胞腔是棉纤维内最大的空隙,是染色和化学处理时重要的通道。
二麻纤维的形态结构麻纤维主要有:苎麻、亚麻是属于韧皮纤维,以纤维束形式存在单根纤维是一个厚壁、两端封闭、内有狭窄胞壁的长细胞苎麻两端呈锤头形或分支亚麻两端稍细呈纺锤形纵向有竖纹和横节主要化学组成和棉纤维一样是纤维素,但含量低。
§3.2纤维素大分子的分子结构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物质,其大分子是由很多葡萄糖剩基连接而成,分子式为(C6H10O5)n复杂的同系物混合物,n为聚合度,棉聚合度为2500~ 10000,麻聚合度为10000~ 15000,粘胶纤维聚合度为250~ 500纤维素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是由β-d-葡萄糖剩基彼此以1,4-甙键连接而成,结构如下每隔两环有周期性重复,两环为一个基本链节,链节数为(n-2)/2,n为葡萄糖剩基数,即纤维的聚合度,葡糖糖剩基上有三个自由存在的羟基,其中2,3位上是仲羟基,6位上伯羟基§3.3棉纤维的超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也称为微结构,主要指棉纤维中次生胞壁纤维素大分子的聚集态结构,纤维素大分子的排列状态,排列方向,聚集紧密程度等。
一X射线研究1棉纤维的X射线研究结果超分子结构中有晶体存在,有一定的取向度2棉纤维中纤维素的单元晶格单元晶格属于单斜晶系3 纤维的结晶度与取向度棉纤维的结晶度约为70%,麻纤维为90%,无张力丝光棉为50%,粘胶纤维为40%二电子显微镜的研究1 棉纤维的电镜图棉纤维中存在粗大的原纤,但原纤又是由更小的微原纤组成2 边缘(缨状)原纤模型及理论(见P43的图3-8)纤维素大分子通过整齐排列组成微原纤,又由微原纤进行整齐排列形成原纤,原纤中少数大分子的分支与其他大分子分支合并组成另外的连续网状组织。
§3.4 纤维素纤维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纤维的拉伸性能与织物耐用性及服用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应力应变曲线、弹性均与纤维拉伸性能有关。
一纤维素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纤维在拉伸至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表示方法有:1 抗张强度(σ)又称断裂应力,极限强度,是指纤维或纱线单位截面上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2 断裂强度(相对强度)指单位线密度或纱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单位为N/tex,又有干强和湿强之分。
3 断裂长度(L R)指将纤维一端固定悬挂,由于纤维本身质量而发生断裂时的长度,单位km4 断裂伸长率断裂伸长与纤维原长之比一般在结晶度相同的情况下,取向度越低,断裂伸长率越高,韧性越大。
二纤维的初始模量初始模量也称为杨氏模量或弹性模量指材料所受应力与其相应形变之比。
纤维的初始模量是指纤维产生1%伸长所需的应力,以kg/mm2或 g/tex表示,反映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难易程度。
三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又称纤维的负荷-延伸曲线,是将纤维随着应力的增大逐渐发生应变的情况绘成的曲线 (具体见P47的图3-9)四纤维素纤维的断裂机理与纤维超分子结构的关系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是因为外力破坏了分子内共价键力或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
断裂机理有两种解释:1 纤维大分子链在受外力作用时,由于不能承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大分子链的断裂,从而导致纤维材料的断裂。
2 纤维在受外力作用时,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足以抵抗外力的作用,使得大分子链间发生相对位移,甚至滑脱,从而导致纤维的断裂。
纤维素纤维的断裂机理不是由单纯的分子链断裂或分子链间的相对滑移造成,还可能是由于超分子中存在缺口、弱点,在受外力作用拉伸时,弱点出现应力集中,首先断裂,缺口逐渐增大,进而分子链断裂,导致纤维断裂。
棉、麻湿强大于干强的原因因为在潮湿状态下水的增塑作用,可以部分消除纤维中的弱点,使得大分子中的缺陷结构得到改善,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增大了纤维的强力。
粘胶湿强小于干强的原因因为粘胶纤维大分子的聚合度低,只有250-500左右,结晶度低,取向度也不高,本身分子间力小,其断裂主要是由于大分子链或其他结构单元之间相对滑移形成,而湿强低则是由于吸湿后水的溶胀作用,降低了纤维的分子间力,有利于分子链间或结构单元间的相对滑移。
五纤维的弹性弹性是指纤维从形变中回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高的纤维所组成的织物外观比较挺括,不易起皱,如毛织物及涤纶织物。
可复弹性形变(弹性形变)不可复形变(塑性形变)弹性大小表示方法:形变回复率和功回复率形变回复率=弹性形变/总形变功回复率=回复时的回缩功(回复功)/形变时的总功§3.5 纤维素纤维的主要化学性质一纤维的吸湿和溶胀吸湿性:纺织纤维在空气中吸收和放出水分的能力表示方法:吸湿率(回潮率)R 和含水率M吸湿率(回潮率):纤维内所含水分的质量与绝对干燥纤维的质量之比。
含水率:纤维内所含水分的质量与未经烘干纤维质量之比R=(W/D) × 100%M=W/(D+W) × 100%式中:W——试样吸收水分的质量 D——绝对干燥试样的质量影响纤维吸湿性的有关因素1 纤维上的亲水性基团,纤维大分子中,亲水性基团的多少和亲水性的强弱均能影响其吸湿能力的大小。
2 纤维的超分子结构,无定形区越大,吸湿能力越强,如粘胶大于棉。
3 纤维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纤维所具有的表面积),如细纤维大于粗纤维。
4 纤维内的空隙越多,水分子越容易进去,如粘胶纤维比棉纤维疏松,吸湿能力也就越强。
5 纤维中各种伴生物和杂质对吸湿也有影响。
6 与空气温度、湿度有关。
二碱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1 纤维素对碱的稳定性稀碱低温条件下,纤维素对碱还是比较稳定。
但高温、浓碱时纤维素降解迅速,在高温且有空气存在时,即使较稀的碱液,也会使纤维素氧化。
2 浓碱对纤维素的作用在常温下,浓NaOH溶液会使天然纤维素纤维、溶胀,纵向收缩,直径增大。
如果施加张力,可防止收缩,及时洗除碱液可达到丝光效果。
如不施加张力,则发生碱缩。
对于针织物,增加弹性和厚实的手感。
碱与纤维素作用后的产物叫碱纤维素,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水洗可回复原来结构,通常成为纤维素Ⅱ,但结晶度下降,无定形区增加,对染料的吸附能力和化学反应能力大大提高。
三纤维素与酸的作用酸对纤维素分子中的甙键水解起催化作用,导致纤维素大分子聚合度降低,而使纤维受到损伤。
1酸与纤维素的作用原理纤维素大分子的1,4甙键具有缩醛的性质,对碱稳定,对酸敏感,酸对甙键水解起催化作用,导致纤维素纤维聚合度的降低和潜在的醛基增加。
得到水解纤维素。
酸与纤维素的反应首先发生在纤维无定形部分和晶区表面。
2 影响纤维素酸性水解的因素(1)主要是酸的性质、浓度、水解反应的温度、作用时间。
但在适当条件下,还是有一定的稳定性。
(2)与纤维素的种类有关,纤维中无定形区越多,越易水解。
四氧化剂对纤维素的作用纤维素一般不受还原剂的影响,而氧化剂则能使纤维素氧化成为氧化纤维素,使纤维受到损伤。
1 纤维素的氧化主要发生在葡萄糖剩基的三个羟基和大分子末端的潜在醛基上剧烈氧化的最终产物为CO2和H2O,具体的氧化反应见P57-58。
2 氧化剂的种类选择性氧化剂:对纤维素的某一位置上的基团进行专一氧化。
如NaClO2非选择性氧化剂:能对纤维素不同位置上的基团进行氧化作用的氧化剂,如NaClO、H2O2、KMnO4等3 氧化纤维素的性质还原型氧化纤维素:指分子中含有大量醛基的氧化纤维素酸型氧化纤维素:分子中含有大量羧基的氧化纤维素。
潜在损伤:纤维素氧化后生成还原型氧化纤维素时,只是葡萄糖环发生破裂,并没有使纤维素大分子断裂,纤维的强度变化不大,但不稳定,经碱煮后,强力下降非常大,这种现象称为潜在损伤氧化纤维素与水解纤维素的性能比较:见P60 表3-7五光、热及微生物对纤维素的作用1 光对纤维素的作用光和大气使纤维素纤维发生氧化和裂解反应。
光解作用:在波长较短的紫外线照射下,直接引起C-C键 C-O键的断裂,与空气无关。
光敏作用:指在波长靠近紫外光及可见光区,同时有光敏剂、氧及水分的存在,使纤维发生光氧化。
2 热对纤维素的作用纤维素对热稳定性较好,但在高温时,纤维素的稳定性下降,发生明显热退化现象,伴随氧化及水解反应。
3 微生物对纤维素的作用细菌和霉菌均属微生物,在其分泌物酶的作用下,纤维素易发生水解,生成较简单的糖,而使其强度下降。
§3.6纤维素共生物及棉籽壳纤维素共生物主要有果胶物质、含氮物质、蜡质、灰分、色素等,而棉纤维则还有伴生物棉籽。
共生物在染整加工中影响纤维的吸水、染色、白度等性能。
一果胶物质存在位置:纤维的初生胞壁中。
主要成分:果胶酸的衍生物化学组成:多半乳糖醛酸,具有链状结构。
含量:成熟棉纤维小于0.9%~1%,不成熟棉纤维则高达6%虽然果胶酸含有大量的亲水性的羟基羧基,但在棉纤维中部分以钙盐、镁盐和甲酯的形式存在,所以亲水性比纤维素本身要低。
果胶物质对纤维的色泽和润湿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含氮物质存在位置:主要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纤维的胞腔中。
小部分存在于初生胞壁和次生胞壁中。
含量:0.2~0.4%含氮物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无机盐类,如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可溶于60℃热水、常温稀酸稀碱。
另一部分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在烧碱溶液中长时间煮沸才能除去若以蛋白质形式存在,则加工或服用过程中,与有效氯接触很容易形成氯胺,引起织物泛黄。
三蜡质不溶于水而能被有机溶剂提取的物质存在位置:纤维的初生胞壁中。
主要成分:脂肪族高级一元醇含量:0.5~06%对纤维的润湿性能影响很大,可借助皂化和乳化作用去除。
四灰分主要成分:无机盐含量:1~2%对纤维的吸水性、白度和手感有一定影响,其中某些盐类和氧化铁等对漂白剂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加速漂白剂对纤维的损伤。
可通过水洗和酸洗去除。
五色素有色物质,影响织物的白度,可通过漂白作用去除。
六棉籽壳籽棉在轧花过程中,少量的残片附在纤维上,影响织物的外观。
化学组成:木质素为主,还有单宁、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其他多糖。
在高温烧碱液的长时间作用下,棉籽壳发生溶胀,变的松软而解体通过水洗和受机械摩擦作用而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