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处治

合集下载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主要病害分析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主要病害分析

一、坑洞坑洞是指道路表面出现的凹陷或塌陷现象。

多年冻土地区的坑洞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冻胀与融化:多年冻土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道路上的积雪和路面积水在融化时会产生胀冻作用,导致路面下部土体体积的不断变化,最终导致道路表层形成坑洞。

2.土壤融解和保水性差:由于多年冻土地区温度较低,土壤中的冻结水分难以完全融化,导致道路底部土体的水分排不出去,进而导致路面在压力下发生沉降,形成坑洞。

3.交通荷载:尤其是重型车辆的频繁行驶与变向,会导致路面结构层破坏和土体变形,进而产生坑洞。

坑洞给行车带来不便,严重时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修复坑洞需要填补空洞,常用的方法是在洞内填充砾石、碎石或混凝土修补,再进行压实处理。

二、冻胀冻胀是指土壤冻结过程中体积因冻结膨胀而引起的强度改变和变形现象。

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冻胀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冬季低温:多年冻土地区的冬季气温较低,土壤中的水分在冻结过程中膨胀,导致土壤中的冻胀力增大。

2.冻融循环: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面临着四季冻融循环,土壤在经历多次冻结和融化过程后,容易形成空隙和裂缝,进而引发冻胀作用。

3.土壤成分和含水率:多年冻土地区的土壤通常含有较多的冻结水分,其中含水率高的黏质土和含冰含量高的土壤更容易发生冻胀。

冻胀对公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路面隆起、龟裂、破碎和下陷等问题。

为了防止冻胀对公路造成损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装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排水通畅;控制含水率,通过合理的排水和防渗措施降低冻结水分的影响;加强路面结构的抗冻性能。

除了上述病害,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还会面临其他问题,如路基塌陷、路肩塌陷、路基侧滑等。

这些问题主要与土壤的冻融性质、交通荷载、排水状况和公路设计等有关。

在公路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多年冻土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土壤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提高公路的抗冻性能和承载能力,确保公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分析

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分析

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多年冻土及多年冻土区恶劣的环境给工程构筑物的建设及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我国,多年冻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1.5%。

季节性冻土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3.5%,多数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青藏高原,祁连山,及喜马拉雅山等地,冻土分布及发育程度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植被、地层岩性、温度、土体的物理性质等都对冻土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影响因素时刻影响着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的冻融,对路基造成的影响非常大,路基病害一直是道路方向的难题,本文通过探讨影响冻土地区的因素以及冻土区的病害类型,总结与归纳冻土区病害的处理技术。

这对提高行车安全性并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冻土区;道路病害;防治措施引言在多年冻土地区进行道路合理有效地养护与维修,就必须首先明确多年冻土地区道路存在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多年冻土地区修筑路基以后,破坏了冻土天然条件下的热平衡状态,改变了地表与大气间的热交换条件,使多年冻土地温重新进行热平衡调整,由于冻土的冻胀融沉特性,冻土道路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病害。

1冻土形成的影响因素1.1植被覆盖度对冻土的影响冻土环境与植被的覆盖率息息相关,研究发现,冻土区主要分布在草原,沼泽,湿地,草甸等地,除了受极低的气温的影响,草本植物和小灌木的覆盖也为冻土的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沼泽,湿地,灌木使积水严重,增加土壤的含水率,使冻土的厚度增加,同样,多年冻土使地区的土壤长期处于含水率较大的情况,土壤甚至接近饱和状态,使草甸和植被更好发育,沼泽,植被较多分布在半阴坡,常期遮挡阳光的热传导,使地下温度降低,形成大厚度冻土层,经调查,草甸区的冻土厚度大于沼泽大于高寒草原覆盖率越小,冻土上限增加。

1.2温度对冻土的影响冻土的厚度、冻土每年的深度变化等特点与全球性气候变化都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平均的大气温度还是年平均的地面温度,都会不同程度的给冻土造成影响,通常地区,在没有冻结之前,地面温度都会高于气温,在地面马上开始冻结前,地面的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都会低于同一时刻的大气温度,但是土体也有可能会冻结,原因是土中水分由于受到土颗粒表面能的束缚且含有化学物质,使冻结温度要低于0℃,地表的温度由于周期性的波动造成的温度梯度,产生相应的热能,传导于地下,在最大季节冻深内,地温变化的强烈,导致季节性冻土易随着季节变化融化和冻结,而季节性冻深以下的地温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种稳定的温度场给季节性冻深以下的多年冻土提供绝佳的条件,季节性冻深以上冻土的温度场同样影响着冻土中未冻水的运动迁移的方向和冻土的强度。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与整治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与整治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与整治1、研究背景及内容全球多年冻土的分布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的阿拉斯加等地,其中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面积高达215万km2,约占世界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的10%,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2.4%,是世界上第三大冻土大国,而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大小兴安岭、祁连山、天山和阿尔泰山等高山、高纬度地区。

多年冻土是一种特殊土类。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性质与温度密切相关。

常规土类性质主要受颗粒的矿物和机械成分、密度和含水量控制,多半表现为静态特性。

多年冻土的性质除受上述因素控制以外,同时它的性质随温度和时间都在变化,表现为动态特性。

所以,冻土是一处对温度十分敏感且性质不稳定的土体。

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强,多年冻土上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多年冻土也在不断退化,对路基路面的稳定也造成了极大威胁。

关键的是冻土在冻结、融化时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

土壤冻结时最重要的物理过程是水分的迁移和重分布,而冻土融化时最重要的是物理力学变化是结构、强度的急剧衰减。

从而在冻融循环中不断地改变着土层的形态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导致工程建筑物基础的反复变化与破坏。

在大多数情况下,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结果具有单向、不可逆的规律。

冻土地区筑路工作中的问题除了一般寒区道路中常见的路基冻胀、翻浆路面冻融松散低温开裂外,还有冻土地区特有的道路病害——路基热融沉降、边坡热融滑塌。

2、多年冻土路基病害2.1 热融沉降(陷)因气候转暖,或森林砍伐与火灾,或修建工程构、建筑物,特别是采暖型的建筑,破坏了原来地面的植被和热力动态,使其冻结与融化深度加大。

导致地下冰或富冰土层融化,于是在上覆土层自重及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便出现沉降或深陷现象,从而使建筑物无法正常运行,甚至破坏。

这是多年冻土区各种建筑物遭受冻害的主要原因。

2.2 融冻滑塌在地下冰发育的斜坡上,由于路堑工程或挖方取土,或河流侵蚀坡脚,使地下冰层或富冰土层外露,而不断融化,造成上覆植被或土层失去支撑而不断下滑。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综合措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综合措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一、病害类型1、冻胀冻胀是由于土中水旳冻结和冰体(特别是凸镜状冰体)旳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旳作用。

冻胀一般会导致地面发生变形,形成冻胀垄岗。

冻胀旳因素涉及土中原有旳水结冰体积膨胀;同步也涉及土冻结过程中下部未冻结土中旳水分迁移并向冻结面富集,水分相对集中,水与土粒分异形成冰透镜体或冻夹层,使土体积膨胀。

冻胀是冻土区筑路时需要考虑旳另一种重要问题。

一般状况下,在低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小,且存在双向冻结,冻结速度较快,故冻胀相对较轻。

而在高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大,冻结速度也较低,如存在粉质土和足够旳水分则冻胀严重。

冻胀形成机理当路基表面旳土开始冻结时,土孔隙内旳自由水在0℃时一方面冻结,形成冰晶体。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与冰晶体接触旳薄膜水受冰旳结晶力作用,迁移到冰晶体上面冻结,使得与冰晶体接触旳土粒上旳水膜变薄,破坏了本来旳吸附平衡状态,土粒旳分子引力有剩余,就要从下面水膜较厚旳土粒吸引水分子。

同步,当水膜变薄时,薄膜水内旳离子浓度增长,产生了渗入压力差。

在土粒分子引力与渗入压力差旳共同作用下,薄膜水就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迁移,并逐级向下传递。

在温度为0℃--5℃旳条件下,当未冻区有充足旳水源供应时,水分发生持续向冻结线旳迁移,使路基上部大量聚冰。

当冻结线在某一深度停留时间较长,水分有较多旳迁移时间,且水源供应充足时,也许在该深度处形成明显旳聚冰层;当冻结速度较快,每一深度处水分迁移旳时间短,聚冰少且均匀分布,也许不形成明显旳聚冰层。

冻胀旳评价指标(1)总冻胀路面全宽内旳平均冻胀值称为总冻胀。

在寒冷地区内地下水位高旳地段,使用强冻胀性土旳路基,冻胀可达15-20cm。

(2)不均匀冻胀当路基土不均匀或压实不均匀或供水不均匀时,都也许导致冬季聚冰旳不均匀,从而形成不均匀冻胀。

不均匀冻胀是总冻胀旳一部分,但可使柔性路面不均匀隆起或开裂,可使刚性路面发生错缝或断板。

季节性冻土地基病害与整治策略分析

季节性冻土地基病害与整治策略分析

季节性冻土地基病害与整治策略分析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路的基础,其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条道路的使用效果。

因此。

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控制整个道路施工质量的关键。

这就决定了当道路穿过季节性冻土地段时,必须对路基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防止季节性冻土对路基造成危害。

一、季冻区路基病害1. 冻胀引起的破坏当冬季赴温传入地下,路基中水分(包括通过路基土中毛细管上升到路基内部的地下水及孔隙中原有的部分水分)冻结成冰,并形成冰夹层、多晶体冰晶等形式的冰侵入体,水分冰冻后体积将增加5%~10%,引起土颗粒的相对移动,使土体体积产生不同程度的扩张现象。

如果冻胀力大于基底上的荷载,路基就可能被抬起,形成冻胀丘及隆岗等一些地形外貌。

2. 融沉翻浆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冬季路基土体由于冰冻作用,使其含水量增大,春季化冻时路基中水分不能及时排除,形成潮湿软弱状态(翻浆),并且土体在融化固结过程中会产生局部地面的向下运动,使路基承载能力严重下降,危害道路的使用性能,不利于道路安全、正常、舒适运行。

二、成因分析路基的病害是与气温、土质及水源条件密切相关的,主要发生在气候严寒、具有季节冻结深度的地区,其土质以细颗粒的粘性土为主,往往富含水分。

分析季节性冻土区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气温秋末初冬,形成较大的温差梯度。

由于土中薄膜水具有自高温向低温转移的特性,较大的地温差,将使深部的土中水向基床上聚集,结成扁冰体。

初冬气候温和,降温缓慢,使冻结线在基床上层滞留时间较长,造成水分向上聚集的有利条件。

春寒较长,晚春气温急剧回升,基床上部土融化较快,大量的融冻水分无法排出,又来不及蒸发,形成流塑状泥浆。

2. 水源秋末多雨,冻结前土基原始含水量大。

土层冻结具“开系统”条件,地下水位在冻层附近。

地表排水系统不畅,积水较多,或路基有道碴槽积水,向基床渗透聚集。

路基内部毛细水密布,不能及时排出。

冬季侧沟积雪较多,春融期又遇降水,造成融冻层湿度恶化。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高原冻土地区作为特殊的工程环境,路基病害防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有效地防治路基病害对于保障交通运输安全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害类型、成因分析以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防治进行全面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病害类型在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主要表现为冻融破坏、塌陷沉降和冻胀破坏三种类型。

1. 冻融破坏:冬季,路基中的冻土会融化并形成水分。

当水分遇到气温下降后再次凝结时,会引起路基的冻融破坏。

2. 塌陷沉降:由于高原冻土区具有较大的融冻指数,路基中的冻土容易因为压实度不高、土结构变化等原因而发生塌陷和沉降。

3. 冻胀破坏:在高原冻土地区,冻土地质的冻胀性是造成路基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土壤中的冻结水遇到气温升高时,会膨胀并对路基产生较大压力。

二、成因分析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分变化:冻土地质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冻结水,而水分的变化是引发路基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温度变化:高原冻土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冬季极冷,夏季较热,这种温度变化也会对路基造成不利影响。

3. 工程施工: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强度不足的路基设计也是引发病害的原因之一。

三、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治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路基加固:选用适宜的材料,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塌陷和沉降的发生。

2. 排水系统:在路基设计时,合理设置排水系统,保证冻融水及时排除,减少冻融破坏。

3. 热稳定措施: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的冻胀破坏,可以采用热稳定措施,如加温、加热、覆冰等方法来减少冻胀破坏。

4. 生态保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对冻土地质的破坏。

总之,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病害类型、成因分析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图9-5 填方压住含水层露头
地表水类翻浆病害
由于降雨、灌溉等使路基两旁积水,而又不能及时排出(图 9-6),渗水使路基含水量增加,又由于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 移作用,使路面下土层含水量增加,春季融化时产生翻浆; 由于养护不良、路基边沟堵塞、路面出现车辙、局部洼坑、 两侧路肩高于路面等情况使路面或边沟长期积水,渗入路基 后使土体含水量增大,春季将引起局部翻浆。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热融湖塘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 其他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1、多年冻土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对地表的扰动十分敏感,冻 土区植被一旦被破坏后恢复缓慢,将引起多年冻土重大的不可 逆的变化,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冻土区筑路要特别注意保 护环境,特别是路基下保存植被。 2、冰(水)害,是寒冷及严寒地区特有的路基病害,在严寒 的多年冻土地区则更为严重。冰(水)害主要是指路堤上方有 露出地表的泉水,或开挖路堑后地下水自边坡流出,在隆冬季 节随流随冻,形成积冰掩埋路基面或边坡挂冰、路堑内积冰等 病害。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4、冻土区路基病害成因
道路翻浆成因:形成冻胀的路基到了春季(有的地区延至夏 季),气温逐渐回升,路基上层的土首先融化,上层土基的含 水量增大,强度很快降低,以至失去承载能力,在行车作用下 形成翻浆病害。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5、影响冻土区冻胀和翻浆病害的因素
土质、水、温度与路面是影响冻胀和翻浆病害的四个主要因素,此 外,还受行车荷载因素的影响。基本条件是土质、温度和水。 1.土质:①粉性土具有最强的冻胀性,最容易形成翻浆。这种土的 毛细水上升较高且快,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易于迁移,如水源供给 充足可形成特别严重的冻胀,在春融时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易于形成 翻浆。②黏性土的毛细水上升虽高,但速度慢,只在水源供给充足 且冻结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比较严重的冻胀和翻浆。 ③ 粉性土和黏性土含有较多腐殖质和易溶盐时,则更易形成冻胀和翻 浆。④粗粒土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冻胀和翻浆,但当粗粒土中粉 黏粒含量超过一定量以后,冻胀性明显增加,也能形成冻胀和翻浆。 2.水:冻胀与翻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在路基中迁移、相变的过 程。路基附近的地表积水及浅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是形 成冻胀与翻浆的重要条件。秋雨及灌溉会使路基土的含水量增加, 使冻地土地区下路基水病害与位防治升措施高,从而促成冻胀与翻浆的形成。

共玉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分析与研究

共玉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分析与研究

共玉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分析与探究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共玉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分析与探究共玉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分析与探究一、引言共玉高速公路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毗连了甘肃省共和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玉泉区。

冻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冻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冻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摘要针对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道路施工时,冻土问题一直是施工难点。

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冻土地区的两种公路路基病害(冻胀和翻浆)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就该路基病害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冻胀和翻浆;解决措施1冻土地区的路基病害分析1)冻胀。

在有冻胀性土的路段,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当有水分供给时,水分连续地向上聚流,并在路基的顶部形成冰透镜体和冰夹层,从而引起路面不均匀隆起,致使柔性路面开裂,刚性路面折断或错逢的现象称冻胀。

冻胀性土的分类,通常是在土质分类的基础上,按强弱登记可将冻胀性土分为以下4类:轻冻胀、冻胀、重冻胀、特重冻胀。

2)翻浆:在有冻胀性土的路段,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冻结成冰,致使在春融期间地基中的土含水过多,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路面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为翻浆。

翻浆分类,根据水分来源导致的翻浆可将其分为以下5类:地面水类、地下水类、气态水类、土体水类、混合水类。

根据翻浆高峰时的路面变形程度,可将翻浆路段分为3级:轻型、中型、重型。

2冻胀与翻浆影响因素分析1)土质因素。

土质可分为粉质土、粉质粘土、砂质土;其中粉质土具有很强的冻胀性,非常容易形成翻浆。

这种类型的土的毛细水上升速度较快且上升水位较高,在负温度的作用下水分容易迁移,若在水源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能形成特别严重的冻胀,而且在春融时期由于承载能力的急剧下降,也特别容易形成翻浆。

粉质粘土的毛细水上升虽高,但速度慢,在水源供给充足且冻结速度较慢的情况下,才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冻胀和翻浆。

当粉质土和粉质粘土含有较多的易溶盐和较多的腐植质时,更易形成冻胀和翻浆。

般情况下砂质土不易形成冻胀和翻浆,因其毛细水聚冰少、上升高度小,且在水分充足时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但若砂质土中粉粘粒含量较多时,也能形成冻胀和翻浆。

2)温度。

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每个细节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处理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实际。

本店铺本店铺就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和大家说明一下。

1、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原因分析1.1翻浆在高寒冻土地区,由于在土壤冻结过程中汇聚了过多的水分,且土质状态不好,到春暖化冻时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从而造成土基软弱,强度降低。

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纹、鼓包、车辙、唧泥等现象,称为翻浆。

1.2冻胀高寒不良土质中所含的水分在负温下结晶,生成各种形状的冰侵人体而导致土体积的增大。

其主要表现是土层表面不均匀的升高。

冻胀土与结构物基础之间主要产生冻结力和冻胀力(分为切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冻胀反力)。

冻胀本身不仅引起道路破坏,还可引起桥梁、涵洞基础的冻害,特别对早期所修建的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桥梁墩、往基础冻胀隆起,融化下沉,台身在切向冻胀力和法向冻胀力共同作用下出现裂缝,甚至墩(台)基础整体上抬或倾斜。

涵洞冻害主要表现为洞身的冻胀隆起和融化下沉,端墙及八字翼墙圬工开裂及涵洞管节的错位和脱离。

1.3融沉在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地下冰层埋藏较浅,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各种因素使多年冻土局部融化,上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从而造成路基严重变形。

主要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下滑,路堑边坡溜塌等。

融沉病害多发生在低路堤地段。

1.4其他病害除了以上几种常见冻害外,还有冰丘、冰锥、延流冰等,也容易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等。

2、试验路铺筑及观测情况为了限制公路各类冻害的发生,并了解不同性质的路面路基填料、路基高度对基底多年冻土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从而取得冻土温度及筑路材料的热物性和路基形状、气候条件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确保冻土地区筑路的稳定,在两个冻土研究项目上都做了一定长度的试验路段。

2.1301国道甘一博段的试验路在交通部科研“八五”行业联合攻关项目“30l国道沿线岛状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稳定性研究”中,其在30l国道甘一博段的施工桩号k140十400~k140十800、k158十900~kl59十400,kl80十400~k18l十300三个段落上铺设试验路。

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

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

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寒地冻土区域的公路建设事业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从已建成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效果看,多年冻土工程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尤其在高温冻土区,如何在解决冻土路基热稳定性的前提下,保持路基工程的长期稳定性问题,是目前冻土区道路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首先分析了冻土路基病害的形成机理和冻土工程地质特性,然后重点探讨了冻土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最后详细阐述了冻土路基病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冻土;路基;病害;冻胀翻浆;排水abstract: as china’s highway construction business,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cold permafrost area highway construction business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from the completed highway, railway and othe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operation effect look, permafros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faced with many new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mafrost region, and how to solve the frozen soil subgrade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rmal stability, maintain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subgrade engineering, is the permafrost region road engineering research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permafrost。

季节性冻土导致的公路路基冻害及防治方法分析

季节性冻土导致的公路路基冻害及防治方法分析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收稿日期:2019-09-23作者简介:马宁(1990—),男,河北深泽人,从事公路工程建设工作。

季节性冻土导致的公路路基冻害及防治方法分析马宁(河北省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2560)摘要:在公路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季节性冻土对路基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威胁公路通行安全。

鉴于此,从翻浆、冻胀两方面分析季节性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并总结了应对路基冻害的方法,包括保温法、土质改善法、路基水分抑制法、优化路基结构等,旨在更有效地防治公路路基冻害,提高公路的路用性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季节性冻土;公路工程;路基;冻害中图分类号:U418.53文献标识码:B0引言季节性冻土主要发生在寒冷的北方地区。

在冬季与春季交替时,公路路基土中含有的水分将出现冻融,致使公路路基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导致翻浆、冻胀等病害产生,增大了公路通行的安全风险。

导致路基冻害的因素包括土质、含水量、温度、道路整体结构等。

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冻害问题,以提升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1季节性冻土导致的公路路基病害1.1翻浆翻浆是指地下水过于饱和并渗透到路面上。

在冬季与春季交替时,翻浆现象较为明显。

由于北方地区在春融期存在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的气温特点,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进入冻融循环模式,进而破坏道路结构,严重影响道路的质量与使用性能。

季节性冻土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且春季该现象较为明显。

翻浆引起的道路凸起一般是由车辆运行轨迹决定的。

高速公路的翻浆现象较为明显时,将威胁车辆的驾驶安全。

1.2冻胀公路路基冻胀的特点主要包括路基变形量过大、纵向断裂、横向不均匀等。

从力学角度分析,冻胀将产生横向挠曲力,且路基中间产生的作用力要明显高于道路两侧。

冻胀现象大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

高速公路建成后,由于道路结构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冻胀产生的几率。

如果高速公路的车流量较大,则路基产生的裂缝更宽,将对高速公路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工程岩土的防护与病害处治—冻土防治

工程岩土的防护与病害处治—冻土防治
基底下铺设砂垫层
二、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
3. 改善土的性质
(2)物理化学法
在土中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土粒、水和化学物 质相互作用,降低土中水的冰点,使水分转移受到 影响,从而削弱和防止土的冻胀。
二、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
3. 改善土的性质
(2)物理化学法
实际上冻土病害的治理中,常常不是用单一的方法进 行治理,而是采用几种方法综合治理。
综合处理措施
1.融沉
融沉一般有以下特点 (:1)融沉在空间上表现为不连续性
融沉病害现象
一、冻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
1.融沉
融沉一般有以下特点 (:2)融沉病害多发生在低路堤地段
路堤越低,意味着在从上界流向地中的传热过程中,热 阻减小、路基自身的储热能力变小,因而不利于热稳定。
一、冻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
1.融沉
融沉一般有以下特点 (:2)融沉病害多发生在低路堤地段
路面的铺筑,特别是黑色路面的铺筑,由于路面的吸热 和封水作用,冻土原有的水热交换平衡遭到破坏,其下的冻 土上限值较大,从而导致道路发生融沉的可能性增大。
一、冻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
2. 翻桨
春融时,多年冻土地区的解冻缓慢,解冻时间长,而且 在解冻期内气温冷暖异常,导致在某一解冻深度停滞的时间 可达几天,加之积雪量大,融化后大量雪水下渗,这样就可 能在解冻层和未解冻层之间形成类似于冻结层的自由水。
二、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
1.排水
设置挡水埝
在地下修建盲沟、 渗沟等拦截周围流来 的地下水,降低地下 水位,防止地下水向 地基土集聚。如左图 。
二、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
2. 保温
应用各种保温隔热材料,防止地基 土温度受人为因素和建筑物的影响,最 大限度地防止冻胀融沉。

冻土路基线路的主要病害分析和整治措施

冻土路基线路的主要病害分析和整治措施

冻土路基线路的主要病害分析和整治措施【摘要】在寒冷地区路基的冻害情况较为严重,对安全行驶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本文对冻土路基的病害和设计、整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冻土;路基;病害;设计;防治一、前言我国冻土面积广大,冻土区域的路基冻害较为严重,而且发生在路基的表层。

做好冻土路基的控制,有效降低冻害发生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意义重大。

二、主要病害分析1、融沉融沉是多年冻土地区线路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多发生在含水大的黏性土及湿地含水量较大地带。

当路基基底的多年冻土上部或路堑边坡上分布有较厚的地下冰且埋藏较浅时,在通车运营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不能保持平衡,冻土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造成路基的严重变形。

具体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滑塌、路堑边坡滑塌等。

融沉的特点是路基道床涨起,线路高低不平。

2、冻胀冻胀是冻土地段线路特有的主要病害之一,冻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路基基床表面不平整,未按设计坡率刷坡。

造成积水冻结膨胀形成冻胀病害,其最大量有50mm,一般在30mm~40mm,多在25mm以下。

冻胀形成时间从10月到次年3月末,之后便趋于稳定,冻胀产生厚度在线路道床及基床表面往下2m~3m左右。

(2)道床道碴或混砂道床垫层不洁,污染严重,混入杂物较多,遇积水后产生冻胀。

当含泥量为20%~50%时,冻胀量可达到15mm~25mm左右。

道床冻胀时间从10月到次年3月末,之后基本趋于稳定。

(3)地表水或地下水、浅层水或湿地地段对路基上的不均匀浸湿,造成路基下沉,使线路形成长漫坑。

(4)路堤填土不均匀、压实度不符合标准及路堑基底土质差异,造成了路基土体性质及结构不同及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线路冻胀病害。

(5)路基不同朝向形成的不均匀冻胀,如线路走向为东西向时,路基有向阳坡面和背阴坡面,使路基填土的冬季含水量和冻结深度发生差异,其结果是出现单侧冻胀。

浅析高原多年冻土路基病害成因与整治方法

浅析高原多年冻土路基病害成因与整治方法

浅析高原多年冻土路基病害成因与整治方法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土体,冻土其不仅流变性比较强,而且其瞬时强度却高于长期的强度,因此鉴于此,在冻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时,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比如冻胀和融沉。

再加上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地区也在不断的退化,因此在公路沿线常年分布的冻土经常会出现季节性的冻胀、以及融沉以及不良冻土问题,也因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地质问题。

关键字:高原多年冻土;路基病害成因;整治方法1路基病害特征多年冻土区的路基产生的病害,主要分为高路基常见病害和低路基常见病害两种。

以路基两边的边坡是否出现阴阳坡面效应为划分标准。

当修建的路基高度足以导致阴阳坡面效应的产生,同时使得路基出现以纵向裂缝为主的许多病害时,因此会称其为高路基病害,而相反则为低路基病害。

一般在高路基病害出现时,因为其形式都是不对称的,所以也会称其为不对称性的路基病害,而与其相对应的就是低路基病害则是对称性的。

路基的走向以及边坡的坡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边坡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程度。

故而划分高、低路基病害的路基高度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这是因所属公路整体走向和部分路段公路边坡形式和坡度所确定的。

2冻土路基病害的原因2.1低路基病害的主因由于地势的原因,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就比较大,在修建公路采用沥青路面更是加大了其接受太阳辐射的数量。

并且沥青路面具有隔离的作用,能够挡住路基表面的蒸发,对其散热是相当不利的,进而使得冻土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受到影响。

根据观测资料发现,由于沥青的吸热作用,沥青路面的地表年平均温度会比天然地表高4℃多,这样就导致沥青路面下冻土更容易融化,能够提前20~30天左右,同时更不易冻结,能够推后20天左右。

由于这种吸热隔热作用,使得冻土路基融化,因其深层多年冻土消融,造成路基凹陷。

当路基的高度不高时,由于冻土融化造成的路基阴阳两侧沉陷差很小,路基两侧的融化相对于路基中线来说是对称的,而这个时候在路基的中心位置就会出现沉陷点,而这个点是最大的,从而出现路基整体的下沉以及路基中心凹陷等问题出现。

西藏公路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堑边坡病害处治

西藏公路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堑边坡病害处治

西藏公路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堑边坡病害处治我国青藏高原所在地区,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

而由于高原草甸区的强大蓄水能力,往往造成季节性冻土区存在春融、冻胀病害。

因此,有效解决这类坡体的地下水,就是有效确保坡体稳定的关键。

一、基本情况某低等级公路位于构造侵蚀中高山地貌区,海拔3380~3447m ,自然坡角15~35°,线路以挖方的形式通过坡洪积堆积扇,地形相对平缓,路线在该段呈负地形区,易汇水。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冰水融滑堆积粉质粘土混碎石、新近系泥岩,砂岩、砂砾岩。

地层岩性特征如下:1)粉质粘土混碎石(Q4fg+del )褐黄色、浅灰、灰黑色,含大量腐植质及泥炭质,含10%碎石,潮湿-饱和,上部1.2~2.7m为季节性冻土。

2)全风化砂泥岩(N 1 )岩体风化呈硬土状~泥砂状,属Ⅲ级硬土。

3)强风化砂泥岩(N 1 )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短柱状,属Ⅳ级软岩。

坡体所在上部汇水面积大,春融或降雨时汇水后流入边坡区,地下水位埋深 2.8~7.6m。

地基土冬季具强冻胀性,夏季热融滑塌现象明显,公路在此按1:0.75坡率开挖后,形成了高约21m的一坡到顶边坡,坡脚设置高约5m(地面以上高约3.3m)、厚约1.0m的等厚护脚墙。

由于边坡开挖较陡,且受降雨、冲沟汇水和冻胀影响,造成修建完成的挡墙发生大面积位移、破损,坡后富水边坡滑塌严重。

图1 挡墙工程现状及变形图2 挡墙受后坡体垮塌冲击而损坏图3 局部挡墙地基承载力不足形成的八字形和水平裂缝二、笔者建议处治方案1、治坡先治水,建议尽快在坡后部的冲沟部位设置排水沟,将沟内陆表汇水引出边坡区或通过急流槽排向路基边坡,防止大量表水灌冲刷边坡造成垮塌和冬季时形成大量水体在墙后冻胀。

2、建议尽快清除墙后垮塌积物,在低于路基标高以下约1.0m~地面以上1.0m的范围内,在挡墙后部分段清理后设置反滤层和排水盲沟,有效疏排墙后汇水。

墙身上设置泄水孔,疏排墙后积水;设置仰斜排水孔,疏排深层地下水,提高墙后坡体的自身稳定性。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

1 / 11冻土的成因冻土的基本概念凡含有水的松散岩石和土体,当温度降低到其冻结温度时,土中孔隙水便冻结变成冰,且伴随析冰(晶)体的产生,胶结了土的颗粒。

各种土体中的冰析作用,将伴随着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的改变。

水分迁移,孔隙溶液浓度的增大和土体不均匀变形,以及引起应力、应变的改变,都在改变着冻土的性质。

孔隙水结晶,松散土颗粒被胶结和外来冰侵入体的“冰劈”作用是土体性质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另外,由于固体土颗粒表面自由能量的作用,使冻土中的水分不能完全冻结成冰,而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未冻水。

随着冻土温度变化,未冻水一冰之比例也在改变,而温度指标是引起冻土性质变化的基本条件。

因此,把具有负温度及冰,且胶结着松散岩石固体颗粒的土(岩),称为冻土(岩)。

冻土温度状态随地区及存在条件的差异而发生变化。

它主要取决于大气温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及植被等条件。

此外,环境条件的改变和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也可直接影响其所在地段(区)的冻土温度状态。

冻土按其冻结状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瞬时冻土三类。

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冻土为多年冻土。

每年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冻结状态持续时间大于一个月,每年周期性冻结的冻土为季节性冻土,这种冻土的冻结深度为数厘米至1-2m。

瞬时冻土是指冬季冻结状态仅持续几个小时至数日的冻土,其冻结深度为数厘米至数毫米。

多年冻土的成因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土层(土壤、土和岩石)称为多年冻土。

地球表面发生着包括一切传热形式:辐射、对流和传导的复杂热交换过程。

尽管地表发生的热交换过程十分复杂,但最后都可归结为使地表吸热或散热。

冷半年的时候(寒季),地表散发热量使土逐渐冷却。

2 / 11一般来说,当土的温度降至0℃以下时,土中水就会冻结,形成冻土。

如果该处地表一年中的吸热量等于或大于散热量,而热半年时(暖季),在冷半年形成的冻土就会全部融化,这类冻土就是季节性冻土。

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

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

道路桥梁 Roads and Bridges26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边巴次仁(西藏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西藏拉萨850006)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2-0026-01摘要: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由于其海拔过高,气候特殊,使高原冻土广泛存在。

高原冻土是目前难以攻克的一项技术性的难题,然而青藏铁路要穿越的就是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土质。

重要的是,其中高寒冰量冻土占了将近一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特殊的气候造就的这一切,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和防治该如何进行,文章就此分析和阐述个人观点。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青藏高原虽然自身海拔高,但是它的纬度较低,地势险要。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青藏公路终于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建成。

青藏公路在万众瞩目下诞生,那么它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如何“永葆青春”呢?这需要对公路路基进行养护,我们就此对路基病害进行分析和防治了。

当我们对公路路基病害分析时,也需要将全球变暖考虑在内,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情况,来保证其长久性。

1 冻土带来的困扰冻土是一种由冰为主要构成,其中也夹杂着各种岩石,还掺杂着各种土壤。

多种材料造成了环境的复杂程度。

对于冻土为公路路基主要带来的问题是,容易冻胀和消融,而且这种情况常常是反复现象。

因为冻土在冻实时是非常顽固的,相当于坚硬的石头,很难进行改造。

但是当温度升高时,又出现消融的状况,变得松软,又失去了它的承载能力,使其变得不堪一击。

那么对路基进行防治就是要解决冻土的问题了。

进一步,我们发现冻土区路基的能否稳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经、过很多实践后发现,这与地表温度密不可分。

我想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钥匙了。

2 采取相关措施2.1增加通风我们可以在路基底部填充一部分通风管,并添加控制温度的开关。

根据温度的监测,来调节通风的大小。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一、冻土区公路路面病害发生的原因1.恶劣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海拔高,多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高原辐射量是内地地区平均的两倍以上。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公路路面沥青老化严重,沥青面层极易变脆变硬,路面开裂、面层裂缝、松散现象严重,在加上高原区域的强烈太阳辐射以及气温急剧变化的影响。

路面病害程度进一步加尉。

2.沥青路面的热吸收率高导致路面下出现融化盘和融化核是导致路面瘸害经过对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的热吸收的研究分析发现,沥青路面地表反射率要比砂石路面减少15%以上,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则高出20%以上,沥青路面温度平均比砂石路面要高出5℃左右,在夏季,沥青路面的温度甚至是砂石路面的五倍以上,正是沥青路面温度要高于公路周边,路面下面的季节性融化层比周边土壤一般会提前20—30天融化,而在冬天,冰冻的时间又会推迟20天左右,路面高温的存在彻底改变了冻土与大气间的热交换条件,打破了地表的热平衡,阻碍了地表面的蒸发过程,形成了路面下面的融化盘。

融化盘内的水分冬季冻结,产生冻胀力,夏季融化,导致地基沉降。

长时间融化盘内水分的汇集会使得融化盘转化为融化不冻核,融化不冻核事实上是路基下面漂浮的一层含水量大,土壤成分较少的夹层,在路基、路面重力作用下会发生移动或迁移,从而导致路基下沉变形,进而引发沥青路面的变形、下沉病害。

二、主要病害1.纵向裂缝在路基的阳坡或者当路基边坡坡脚有积水时,这时路基容易产生纵向裂缝这种病害。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导致路基土的不均匀的冻胀和收缩。

纵向裂缝在冬季时最为严重,随着春季气温升高,裂缝会随着土体的不均匀变形的减少而减少。

但是这种冻融循环性致使路基的稳定性遭到损坏,进而路基边坡会受到车辆荷载应力的作用而发生滑塌。

当环境温度非常低时,相应的冻土温度也会降低,这会导致路基土发生裂缝病害的概率增大。

同时当冻土地区环境温度不稳定时,其发生病害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 用 寿命 和 正常使 用 。这就 决定 了 当公 路路 基 穿 过 冻 土 地 段 时 ,
必 须对 冻土 路基进 行必 要 的特殊
了冻 土 内部结构 。从 而 改变 了冻 土 的工程性 质 .而工 程性 质 的改
度 及 冰 ,且 胶结 着 固体松 散颗 粒 的土 。冻 土在冻 结 时有较 大 的冻 胀 力 ,表 现为 冻胀性 ,融 化 时表 现 为融 陷性 ;公路若 通 过冻 土地 区 。当外 部 环 境 ( 度 变化 、荷 温 载 作 用 等 ) 化 时 ,地 基 土 的 冻 变
A src :O eb s f h t d c o ntem jr i ae ef zn siae ,h at so ao b ta t nt ai o ei r ut no a s ssi t oe ol ra tefco f jr h s t no i h ode nh r r m
】 H… 】… ,… 】 …
准具有 重要 影 响的设 备及 其软 件
( 当 时 ) ) 备 的任 何 损 坏 、 适 ;i设
进 行 分 类 管 理 ,确 保 仪 器 精 确 、
的档 案 。该 档 案至 少应 包括 :a )
设 备及 其软 件 的名称 ;b 制造 商 )
名 称 、型式 标识 、系列号 或其 他
处 理 ,以防止冻 土对路 基造 成 危 害。
1 冻 土 路 基 的 主 要 病 害
冻土 的工程 性质 取决 于冻 土
体 内 的水 、热 、力 的平 衡 关 系 ,
地温 增加促 使 地下 冰融化 ,改 变

地 面下一 定深 度 的土温 随 大 气 温度 的改 变而改 变 。 当地 层 温
d s a e n t e r a be bo tfo h n nd fo the v r e t ly a ay e ie s s o h o d d a u t i g a s a e a e d n al n l z d,s c fc c n r lme s r s a e p o r r pe ii o to a u e r r — p s d i h pe . o e n t e pa r Ke r y wo ds:fo e ol r s a e fohi g o to a u e r z n s i;fo the v ; r t n ;c n r lme s r
[ ]IOI C 7 2 :2 0 ,检 测 1 S / 10 5 0 5 E 和 校 准 实 验 室 能 力 的 通 用 要 求
[] S.
分 表 、直尺 等 ,其 档案 资料 应集
中存放 ,便 于查 找 。
5 结 语
前 的位 置 ( 如果 适 用 ) ) ;e 制造 商 的说 明书 ( 如果 有 ) ,或 指 明其 地
A na y i nd Tr a m e t0 a be s a e n l ssa e t n n Ro d de Die s si
Fr z n So lAr a 。 Z o e r e 0 i
L U Yi g p MA - i g , HANG I n - u, Yu yn Z Yu
点 ;f所 有 检 定 / 准 报 告 或 证 ) 校
交 通行 业 的试 验 检测仪 器 很 多且 功能复 杂 ,强制 检定 仪器 较 少 ,需 要根 据仪 器 的功能 、作 用
作者 简 介 :董伯 春 (9 1 ) 女 ( 1 7 一 , 满族 ) 河 北唐 山人 ,高 级 工 程 师 ,学 士 。
摘要 :在介 绍冻土路基 主要病 害的基础上 ,对路基 主要 病 害冻胀和翻浆 的影响 因素进 行 了详 细的分析 , 出了具体的 治理 措施 。 提
关 键 词 : 冻 土 ;冻 胀 ;翻 浆 ; 治理 措 施 中 图分 类 号 :U 6 1 41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7 6( 0 2 0 — 0 0 0 0 2 4 8 2 1 )6 0 9 — 4
道路工程 H ha Egerg iwy nie g n i n
分 析 口卜 治
刘 英朴 ,马煜 缨 ,张 渔
(. 西 省公 路勘 察 设 计 院 ,陕 西 西 安 7 0 6 ;2中交 通 力 建 设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陕西 西 安 7 0 7 ) 1陕 10 8 . 10 5
收稿 日期 :2 1 1 — 5 01 - 2 0
故 障 、改装 或修理 记 录 。
对检 测有 重要影 响的 、主要 的仪器设 备 ,做到 一 台一档 。对 于 同类 的小 型计量 器具 ,比如百
准确 。这样 才能 保证 试验 检测 数
据 的准 确性 。
参 考 文 献
唯一 性标识 :C 对设 备符 合规 范 )
的核 查 记 录 ( 果 适 用 ) d 当 如 ; )
( . g w yS re n e inI si t f h a x rvn e Xi n7 0 6 , hn ; 1Hih a u v ya d D sg n tueo a n i o ic , 1 0 8 C ia t S P a
2Z ogi ogi o s ut nC .Ld, i n70 7 , hn ) . nj oT nlC nt ci o, t.X 10 5 C ia h a r o a
胀 和融 陷将 引起公 路路 基 和路 面
的 开 裂 破 坏 和 翻 浆 。影 响 公 路 的
变和 恶化使 得路 基呈 现 出不 同 的 病 害类型 ,其 中路基 冻胀 和 翻浆 是 冻 土 地 区所 特 有 的 、分 布 较 广 、危害 较大 的两 种公路 病 害 。
11 冻 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