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学说的现实意义和价值1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引言心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作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提出了独特的心学思想,对于探索人类内心世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当代的角度出发,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意义进行深入研究。
一、个体成长与自我认知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具备良知,通过“格物致知”的实践方式,可以实现自我成长和了解自我。
在当代社会,个人发展和自我认知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焦点。
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和自我认知是人类个体发展和幸福感的关键要素。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此背景下,为当代人提供了探索自我内心世界和实现个体成长的指导原则,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王阳明心学倡导“知行合一”,强调价值观和行为的统一。
在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王阳明提出的“心即理”理念,也可以指导当代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网络。
当代社会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冲突,心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三、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王阳明心学在美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主张“致良知”可以通过美的欣赏和体验来培养,从而提高个体的情商和情感表达能力。
当代社会中,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越来越缺乏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体验。
王阳明心学提供了一种审美和情感的新视角,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四、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王阳明心学强调道德和良知的重要性,认为人人都有责任去行善和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在当代社会,常常出现着道德缺失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在于提醒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知行合一”的践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阳明心学,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
王阳明心学,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距今已有将近500年的王阳明心学,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诚然,时代在变迁,但外在环境再怎么变化,人心却并没有两样。
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这正是王阳明心学对于今天的最大价值。
比如,下面这直指当下之大病的四大人生智慧。
回头看内心世事惊涛骇浪,心是定海神针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我们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心脆弱,而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让我们看到了,心本来具有的不可动摇的力量。
且不说王阳明在连续两次科举失败、被宦官刘瑾陷害差点亡命、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时,所表现出的心不动的强大心理素质;就是他的学生,也让我们望尘莫及。
王阳明有个学生叫聂豹,晚年曾被谤逮捕下狱,锦衣卫来抓他时,他从容镇静,毫无惊恐之态,时人无不叹服,这就是一个有心学修养的人的受用之处,也是其做人牛气的地方。
如果心学能够在中国大地上逐步传播普及,聂豹就不会是一个孤例,而是中国人的生活常态。
王阳明曾说: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
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
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许多信服王阳明心学的人,就这样生活在快乐之中,“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
也许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我们中国人曾经这样心灵自由的生活过,内心有着如此充盈的感情。
时下的生活弥漫着功名利禄的氛围,有了钱希望有更多的钱,有了权希望有更大的权,对房子、车子、色欲等等都是不知满足,而一点点的不满足,就足以让人辗转反侧焦虑异常,物质的丰富之下,是犯罪率、自杀率、离婚率、精神病率的升高,人们普遍的感觉是浮躁,浮躁久了就生暴躁,暴躁久了就生暴戾,媒体上经常报道的灭门惨案、屠杀亲人,已让人嗅到了这种暴戾之气。
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其当代意义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其当代意义□吴光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而对儒学的理论贡献尤其卓著。
其学远承孟子,近继象山,而自成一家,影响超越明代而及于后世,风靡一时而传播中外。
本文仅对阳明学的理论结构、根本精神以及阳明学的当代意义作一概述。
阳明学的理论结构什么是阳明学?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阳明学,就是形成于明代中叶,由王阳明所奠定、其弟子后学所传承发展,而兴盛于明代末叶、转型于明清之际、开新于近现代的良知之学。
这个良知之学,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经世致用为为学目的,是富有人文精神的道德理想主义哲学。
它和陆九渊心学乃至孟子心性之学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良知学。
我们可以把阳明心学定义为阳明良知学。
阳明良知学的理论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良知本体论。
孟子心学可以说是“仁心”本体论,但他是从孔子那里继承而来的,叫仁学。
孟子引用孔子之言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又说:“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尽心上》)到了陆九渊心学是理学之“心即理”派,是“心”本体论。
阳明心学则是“良知”本体论。
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良知”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是统一主观与客观的认识主体。
如他所说:“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全集》卷2,第51页)“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
”(王阳明:《答欧阳崇一》,同上卷,第81页)第二,“良知”既是“知是知非”的“知识心”,又是“知善知恶”的“道德心”,但主要是指道德心。
如他所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同上。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以从兄便是弟……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怛。
王阳明心学的现代价值是
王阳明心学的现代价值是中国传統的文化是愚民的皇恩浩荡的文化,阳明心学是人人都可成王成圣、个性解放的大众文化,它不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推崇就是必然的了。
在现代中国,阳明心学对个人实现社会价值有着非常现实的哲学指导作用。
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客观的物质世界在人类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但那仅仅是存在而已,而人出现以后则有所不同,人使这个世界打上了自己的印迹,人成为这个世界的宝宰。
从这时起,客观世界的一切都要通过人来审视,它本身所包蕴的一切是否有价值或意义,都要由人来评判与估价。
因此,心即理的意义在于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人的价值。
“良知”的价值在于揭示作为主体人的道德自觉。
良知纯正至善,先于经验而不证自明,但又在感性经验世界中展现或完成。
人们依良知行事所注重的不是外在的目的,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良知本身驱动做善事,这就是良知的作用。
致良知中的知是知着恶的如,数指在事上磨练,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是行动中的良知,即知行合一—王阳明讲的行分两个层面,其一,属于感性或心理活动而非现实具体的实践,即主动感知和对感知的加工。
其二,他更注重现实具体层面上的知行合一,即实践改造世界。
两个层面的知行合一都落实到行上,说明道德修养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来完成,这是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意义。
良知人人固有,与生俱来,良知之学也是大众之学,使儒学从士大夫手中解放出来。
这对开启民智,提升普通百姓的道德素质、升华人格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心即理肯定人的道德主体性,良知昭示着人的道德自觉,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突显道德实践的作账,而吾性自足、人人皆可为圣人则体现在心性或道德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
王阳明心学及其现实意义
(二)是个何人
1.年轻时志大、宗儒而学杂
“何谓第一等事”?“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第一等 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五溺”: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氏。
成人后的经历 (1)反刘谨而获罪 (2)处蛮夷而悟道 (3)再出山而立功(略)
2.
(三)有何经历:反刘瑾而获罪
(五)怎样评价“心学”
该学说有其片面性——把复杂的人性
本能化了、简单化了。
但是该学说高扬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
主观能动性,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个体 的人,使人具有强大的道德勇气,道 德自信,又有很积极的意义。
三、王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一) Nhomakorabea何看现实
市场经济的得与失(经济上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迅速丧失。“物的依赖”与“世 俗化”、“祛魅”); 道德与价值的悖论(道德会带来好处 吗); 小悦悦事件的分析。
(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一
以上三点,主要围绕道德立论——“心
即理”之“理”,是一个有道德的天 理良心的“理”;“知行合一”之 “知”与“行”,是道德的良知和行 为的良行;“良知”也是道德的一种 表述。
(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二
那么,人类道德从何处来?有人认为道德是天生的, 固化在人类的心中的;有人认为道德是后天的,是 天理体现在书本上、万物中的,需要人们经过学习、 体验才能具备的。 王阳明持前一种观点,认为天理(道德)本来就固 化在人心之中,所以说“心即理”;认为良知与良 行天生就是人的本能,如同好食好色,所以说“知 行合一”;他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被贪欲污染, 天理被遮掩了,良知良行迷失了,所以要经过修养, 重新回到天理和良知,所以说“致良知”。
阳明心学的哲学思想与现代意义
阳明心学的哲学思想与现代意义阳明心学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一股重要流派,主要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所创。
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知与行的统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理解得是否正确,并在实践中获得不断成长和进步,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一种知识。
这样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趋势相当契合,具有广泛的现代意义。
关于知行合一,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人合一,其道也一;知行合一,其理也一。
”这句话表达了他认为知识与行动必须统一、相互促进的思想。
他认为,知行分离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思维观念出现了分化,知识与实践被看成两回事。
人们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却缺乏对实践的重视。
而王阳明则认为,人类的知识获取应该以实践为基础,由实践引导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他提倡的知行合一,正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知识得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应用。
知行合一的思想,可以被运用到各个方面,如教育、工作、生活等。
在教育方面,学生不能仅仅只是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知行合一。
在工作方面,员工需要按照市场的需求去实践,随时调整工作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生活方面,人们需要遵循讲究实践的原则,按照实际情况去考虑和处理事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应用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让人们判断和决策有了新的方式。
致良知从名字上看来是寓意着让良心得到升华,但实际上也是一种求取真知的方法。
致良知的思想精髓在于,通过自省和反思,找到对于一件事情正确的判断,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在不确定的复杂环境下,我们往往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确的决策。
致良知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事情的性质和特点,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另一方面,阳明心学中的“格物致知”也具有广泛的现代意义。
这个思想最初源于《论语》,后来被王阳明发扬光大。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与历史价值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与历史价值王阳明是中国明代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主要学说是心学,强调人的本心本位,认为人必须依靠内心的直觉来认识世界和自我,而不是依靠理性和经验。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心学思想的核心理念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核心理念是“致良知”。
“良知”是人内心的本性或原则,是人的灵魂的核心,具有不可分割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能力。
“致良知”即追求良知的实现和发挥。
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致良知,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致良知”成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最高目标和价值。
二、心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心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学传统。
儒家思想强调人性本善和修身齐家,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王阳明在儒学传统的基础上,强调了个体内心的重要性,深化了儒家思想的内在主观性和自我意识。
同时,他也借鉴了佛教禅宗和道教的思想,强调内心直觉和超越逻辑的瞬间通达。
因此,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既是儒家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东亚哲学和宗教思想的交融和创新。
三、心学思想的实践方法为了实现“致良知”的目标,王阳明提出了一系列的实践方法,包括反省、明志、行诚、慎思、格物等。
这些方法强调了人的自我觉察和实践,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和改进自我。
这些方法完美配合了心学的理念,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心学实践模式。
四、心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深化了儒家思想的内在主观性和自我意识,为后来的文化和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同时,心学思想的实践方法也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教育、文化和政治制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心学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影响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触动了西方哲学的思考。
许多西方思想家和学者对心学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其进行研究和运用。
例如,西方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和欧文·哈勃玛斯等人,从心学的角度对人的自我实现和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阳明心学,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创立的一种心学思想体系。
它强调“知行合一”,主张通过内省、实践来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在当代社会,阳明心学依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以下是我对阳明心学的感悟及心得体会。
一、感悟1. 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一个人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反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2. 内省阳明心学强调内省的重要性。
王阳明认为,人应该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修身养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很容易迷失自我。
通过内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3. 诚意正心阳明心学强调诚意正心。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从诚意正心开始。
只有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只有正心,才能做到公正无私。
在现代社会,诚信、公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以诚意正心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4. 教育理念阳明心学对教育有着深刻的见解。
王阳明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要借鉴阳明心学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心得体会1. 在实践中成长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实践。
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坚持内省,不断完善自我阳明心学强调内省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坚持内省,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王阳明心有所思才能思考人生的价值
王阳明心有所思才能思考人生的价值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他提出了“心学”这一独特的学说,强调心与理合一,认为心有所思才能思考人生的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王阳明心学的思想,并阐述其对人生的价值意义。
一、心学的基本原理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原理是心即理。
他认为心是万物的根本,心中本具备了天理,只需开启心中的理念,人就能够直接感知到天理。
这种感知不是通过外界的知觉器官,而是一种内在的直觉。
因此,王阳明主张人们应当通过反省自身内心,找到心中的天理,才能真正思考人生的价值。
二、心学对人生的启示1. 自我反省与修身养性:王阳明认为,人们通过内心的思考和反省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找到自己内心的迷惘和纠结。
只有通过反省和修身养性,摒弃内心的浮躁和困惑,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明晰。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 以道德自律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心学注重道德修养,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们发挥内心的伦理思维和判断力的基础。
只有通过道德自律,人们才能摆脱欲望的束缚,实现自我完善,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3. 追求真理与实践:王阳明主张人们应当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
他认为,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思考的真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人生的价值。
因此,他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完善自身并找到人生的价值。
三、王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王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不仅帮助个人认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心学的启示,人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2. 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王阳明心学追求的是人心共鸣和人类的共同价值,通过心学的实践,使人们更加意识到社会的共同目标和方向,形成更加紧密和团结的社会关系。
3. 提升自我价值:通过心学的修炼,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发展潜力。
王阳明的心学对现实有什么正面指导意义,又有什么负面作用?
王阳明的心学对现实有什么正面指导意义,又有什么负面作用?先来说说王阳明心学的负面作用,再来说正面指导意义吧。
王阳明心学,本身并没有什么负面作用,只是学人不究竟、根器不够,妄言负面作用而已。
认为有负面作用的人,都是没有学到真正的心学的人,一知半解,没有悟入,简单武断地给王阳明心学扣上唯心主义的帽子,大肆批判,堵塞了自己的悟门,也障碍了别人的学习积极性,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其实,这一类学人所说的唯心主义,是与唯物主义相对的、二元对立论的唯心主义,就是简单地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中间选一个,这其实还是在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层面上打转转,不明白唯心和唯物都是真心的作用而已,没有进入悟性思维,更说不上智性思维。
所以这样下定义是没法真正契入境界的。
王阳明心学对现实的正面指导意义是非常大的,且结合曾子的《大学》,从以下三个方面略作分享吧。
第一,发挥自心的绝对主宰作用,开发生命本身的真正价值。
王阳明心学的理论归纳起来说就三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即的什么理呢?就是天理。
禅宗说“即心即佛,即心作佛”,能做到自心的绝对主宰,超越唯物唯心的二元对立,绝对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就是“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就是真正的“格物”,就是明明德的大人君子,就是圣人。
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在《传习录》上,王阳明说“人生的成色比分两更重要”。
龙场悟道后,王阳明说:“各人尽得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存天理上用功,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
”这跟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讲的“尽天职”理论是一样的,他们也恰好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物。
概括来说,就是说不管你是身居高位还是作为贩夫走卒,斤两有不同,但是生命本身的价值是相同的,只要能够在自己的内在品质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生命的成色,就不用对现实中的富贵荣华产生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因为你能够知止,能够妙悟明德本体,内心具足无尽的幸福快乐、智慧德能、三昧辩才,正如六祖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王阳明学说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这段 寻求圣学 的历程 , 阳明在 《 子 晚年定 论 序》 王 朱
中作 了概略 的 回顾 :
明 , 就需要 “ ” 这 致 的工 夫 , 其 障 蔽 , 良知 复 明 , 去 使 从 而使 其 纯然 灵 明 , 到 圣人 的境 界 。在 《 聂 文 达 答 蔚》 的书信 中 , 阳 明有一 段精辟 的论述 : 王
十五岁浏 览居 庸 关 , “ 然 有经 略 四方 之 志 ” 】 便 慨 。
为求圣人之 学 , 他走 过 一 段 弯 路 , 至 一 度 沉 迷 于 甚 佛、 老二 氏之 学 。直 到贬谪贵 州龙场驿 之后 。 夷处 居 困 , 心忍 性 , 悟得 格 物致 知之 正 道 , 悟 出 “ 动 才 省 圣
关系, 也就是人 与社 会 的关 系 。人 、 自然 、 会 三者 社 密切关 联 , 而人 则居 于 主导 地位 。王 阳明学 说 在关
终完成 其 心学 体 系 。《 谱 》 中记 述 道 : 自经 宸 年 二 “ 濠、 、 忠 泰之变 , 益信 良知真 足以忘 患难 、 出生死 , 谓 所 考三王 、 建天地 , 质鬼 神 , 俟后 圣 , 弗 同者 。乃 遗 书 无 守益 日:近来信得致 良知三字 , ‘ 真圣 门正法 眼藏 。往
同时处 理好人 和 自然 的关 系 , 而处 理 好人 与人 的 进
“ 场悟道 ” 龙 之后 , 始创‘ : 知行合一 ” 之说 , 王 氏 为 心学体系奠定基石 。此后经过十几年的继续探求 , 并 经历宸濠之乱后张 ( , ( ) 忠) 许 泰 等权 阉武将 的迫 害 , 再度承受生死 的考验 , 于拈 出“ 良知 ” 终 致 的学说 , 最
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
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哲学最高成果(人生哲学)。
《传习录》是必读的书。
人有无限心人生总是有所求,但是求有两种,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人最难对付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内部的麻烦,心的安顿。
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不仁者,心没有安顿好的人,心中无人之常体者。
能生出烦恼的心,来源于心的无限的一面。
无限心。
安顿无限心。
无限心无法安顿在有限的事物上(现实世界)。
所以第一步就是超越现实世界,就是出世。
再入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西方哲学的主题是知识问题。
中国哲学的主题是人生问题。
儒道佛出世后入世的路:•儒:无所为而为。
•道:无为而无不为。
•佛:无心而为。
儒:无所为而为不是为了做了一件事而达到了一件有利于我们的目标,而是这件事本应当做。
所以人生永不失败。
道:无为而无不为人为就是伪,就是造作。
中国哲学讲天人合一,儒家重点在人,道家在天。
道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幸福都来自天,人类的麻烦和苦恼都来自人自己。
所以道家要做减法。
列子说,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
道家吃饭,饿了再吃,不要吃到十分饱。
比如公司出现了一件人际关系冲突,先把自己退出来,去掉一切来自我的人为因素。
等事情一定要处理的时候再出来,这个时候时机刚好,顺应天道。
道家了解天道的方法就是减去人为的东西。
把人为的因素去掉,就看到了天道,顺应天道就无不为了,其效果出乎你意料之外。
读道家就是要用做减法的方法来读,他们交给我们如何做减法。
佛:无心而为我们带着业力来的,做事就是消业。
做事最好没结果,但做事一定有结果,那么结果最好和你没关系,那就不是你的新业了。
认真做事,但是不关心事情的结果(心别上去)。
除心不除事。
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
孟子心学儒道佛合流为陆王心学,心学不是心理学,心学开端于孟子(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
从仁学走向心学是孟子。
王阳明事迹启示
王阳明的事迹对后人有以下启示:
1. 人生哲学:王阳明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通过“心
即理”和“知行合一”的理念,启示我们要注重内心的修炼
和自我完善,追求真正的内心平静和自由。
2. 坚持理想:王阳明虽然多次受到挫折和困境,但他始
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探索和思考,最终成就了非
凡的事业。
这启示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努力追
求自己的理想。
3. 实践智慧: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认为只有将所
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真谛。
这启示我们要注
重实践和行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积累实
践智慧。
4. 独立思考:王阳明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认为只
有摆脱传统束缚和思维定势,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和发展。
这启示我们要勇于挑战传统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
方法。
5. 为国为民:王阳明以天下为己任,始终把国家和人民
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启示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
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利益的保护。
总之,王阳明的事迹启示我们要注重自我完善、坚定信念、实践智慧、独立思考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努力成为
有思想、有担当、有贡献的人。
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了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了什么?有何现实意义?我是许家那个⼈,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个问题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了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先就要知道什么是龙场悟道?龙场悟道指的是王阳明在被贬到龙场这个险恶的地⽅后,结合⾃⼰多年来不好的遭遇,时刻反省⾃⼰,终于在⼀天深夜⾥提出⼼即理的命题,⼼才是感应万物的根本,史上把这场悟道称为龙场悟道。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龙场悟道后,再反过来看他到底悟了什么?总结⼀句话就是“圣⼈之道,吾性⾃⾜,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圣⼈的道义就是良知,我⾃⼰就有可以满⾜⾃⼰,原来以前从事物中追求道理都是错的。
那么根据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第⼀,⽆善⽆恶是⼼的本体。
⼼的本体就是天地的⼼,⽣⽣不息。
道、天理以及良知都是⼀样的,所谓“⼼外⽆物,⼼外⽆理”就是这个道理。
佛家常说的“菩提本⽆树,明镜亦⾮台。
本是⽆⼀物,何处惹尘埃”是它的具体体现。
第⼆,有善有恶是意识的作⽤。
天地与良知虽然⽆善⽆恶,但是触景⽣情就会有喜怒哀乐,进⽽产⽣善和恶,⽐如“见儒⼈⼊井,则⽣恻隐之⼼,其为意识产⽣后的善;见妙龄处⼦,则⽣杀⽽搂抱之⼼,其为意识产⽣后的恶”。
据于此,王阳明提出了“知⾏合⼀”的学说,也就是意识和⾏动是⼀起的。
第三,知道善和恶是良知的体现。
意识虽然有善和恶,但是⾃⼰内⼼的良知才是判断善和恶的标准。
⽐如他说每个⼈都是圣⼈,拥有圣⼈的良知,拥有了判断是⾮的标准。
即使是孔⼦说过的话,只要有错,你就可以不⽤去执⾏。
第四,⾏善事去恶事是格物的作⽤。
有了良知做标准,开始“知⾏合⼀”的动作,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观察事物的好坏,从⽽多做善事⽽不去做坏事。
“格物”就是做事前要认真观察,⽤⼼揣摩,才能从事物中明⽩⼀些好的道理。
第⼆个问题龙场悟道的现实意义是什么?1. ⼈的⾝⼼和谐:摒弃错误的⾔⾏,树⽴正确的价值观;2. ⼈与社会的和谐:唤起⼈的良⼼多做好事,少做坏事促进社会的和谐。
总结:他的龙场悟道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对于增强个⼈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借鉴意义。
王 阳明的心学对现代启示
王阳明的心学对现代启示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他所创立的心学,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诸多重要的启示。
心即理:找寻内心的真实准则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天理就在人的心中,而非外在的事物中。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让我们反思在追求各种外在目标和标准时,是否忽略了内心真正的声音。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外在的评价体系所左右,比如追求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等。
然而,这些外在的标准并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如果我们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么在做出选择和决策时,就会更加坚定和自信。
比如,在职业选择上,很多人会因为社会的热门行业或者高薪诱惑而盲目跟风,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如果能够遵循“心即理”的原则,从内心出发,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事业,那么在工作中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重要理念。
它强调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不可分割的。
这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获取变得相对容易,但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却并非易事。
许多人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有效地运用。
比如,我们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不多。
知行合一告诉我们,只有将我们所知道的道理切实地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在学习方面,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
在工作中,不能只是空谈理念和计划,而要切实地行动起来,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成果。
致良知:坚守道德底线与追求善良“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追求,意味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修炼,达到良知的境界,即拥有善良、正直、诚实等美好的品德。
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和道德的考验。
“致良知”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不被短期的利益所迷惑。
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引言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王阳明(1472年-1529年)以他独特的心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了人人皆可成圣的理念,主张通过温柔、善良、诚实等个人品质来达到道德完善和自我实现。
这些思想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它们仍然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强调内省与自我认知王阳明提出,人们应该通过内省和自我认知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认为只有真正深入了解自己,才能够找到真实的幸福和满足感。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陷入繁忙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中,缺乏时间和机会去反思自己。
而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中可以得到启示,我们应该定期进行内省,倾听内心声音,并寻找更加符合自身价值观和目标的生活方式。
二、注重情感力量与人际关系王阳明强调心与道的统一,主张通过培养善良和真诚的情感来改善人际关系。
他认为,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多地依赖于数字化工具,而缺乏真实的面对面交流。
因此,我们可以从王阳明的思想中汲取教训,并更加注重拓展真实、深入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三、强调内外合一与环保意识王阳明提倡统一内外,在行动中践行道德。
他认为个体与自然、社会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并主张平衡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保护。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正面临着全球变暖和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
因此,借鉴王阳明心学思想,我们应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追求内外合一,以创造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繁荣的未来。
结论王阳明心学思想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内省与自我认知、注重情感力量与人际关系以及强调内外合一与环保意识,我们可以逐步实现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这种心学思想的应用将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并推动向更加可持续和美好的未来迈进。
王阳明“致良知”说的工夫及现实意义与价值
王阳明“致良知”说的工夫及现实意义与价值王陽明在人生最后阶段的学术创作中,把《大学》中的“致知”学说和孟子理论中的“良知”学说充分融合起来,从而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
無疑这一思想的表述和内容才是王阳明学说最后阶段的集大成理论,也是王阳明哲学思想最本质的地方。
他把“良知”说和人的实际力行充分融合起来,以此来把行动的真实力度嵌套进“良知”说的理论当中,从而使得本源性的良知具有了实践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标签:王阳明;“致良知”;工夫;现实意义“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早期思想的体现,江右之后,王阳明则转扬“致良知”之论。
因为在王阳明的内心,“致良知”论比“知行合一”说得更为直接和具体,也更有实践性。
那王说的“致良知”具体内容如何呢?一般来讲,“致良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良知”论,其实也就是王说的道德本体论;二是“致良知”说,指的就是王说的本体工夫同一论[1]125。
当然,这两方面的内容也是密切相连的,无疑是其“致良知”论的宏观内容。
一、王阳明“致良知”的内涵1.王阳明对“良知”的界定王说“良知”的初始含义,来源于《孟子》一书。
而孟子认为,良知良能其实就是指人不需要思虑就能得知、不需要学习就能得行。
而这一“良知良能”到了王阳明思想体系中就成了人先天就具备的道德意识和思想。
他的“良知”论其实也就是王说的道德本体论,这是王阳明对“良知”这一含义界定的首识。
王阳明对良知的界定更为强调良知自主显现而为自我内心所自觉的特点。
而且,他还使孟子“良知”说更推进了一步,让孟子那种萌芽状态的情的成分变为一种主体知觉层面的意识,让“知”的色彩变得浓厚了许多[2]118。
2.“致良知”的工夫第一,“致良知”具有扩充、致极性。
王阳明“致良知”中的”致”,不仅具有扩充的这种过程,还有至其极的意思。
而且,王阳明在《大学问》中提出了以“至”训“致”的观点。
浅层意义上来讲,王阳明的“致”只是一种至极的意思,但其实要强调的则是“致良知”这一过程,其最终就是要达到“知至”的层次。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王阳明的心学,在过去的哲学教科书中,通常是作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而受到批评的,其实,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或哲学,王阳明的心学是明代中叶之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其影响之广大,远极于日本等国,从而使王阳明成为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王阳明的学说,大致由三个方面的理论所构成:(1)心即理;(2)良知与致良知;(3)知行合一。
这三个方面理论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王阳明思想的有机整体。
“心即理”的观点,是王阳明学说的基础性理论,也是他全部思想所建立的基点。
它大致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或本质。
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视听言动,而且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感知外物,能够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如果没有这一“本心”,那么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就都是不可能的了。
他要强调的是,这一“本心”原来是包含着最高的“天理”或者天道的,“天理”不外乎人心,天道即是人道,所以“天理”就存在于人心,天道即是我们的“本心”。
他说“心即理”,就是要我们都要明白这样一点:我们的“本心”或者本质原本就是与天道相一致的。
人之所以可能是高尚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心即理”的观点,其实就是要我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原本与天一般高明,与地一般博厚,这样我们才能够光明正大,在天地间堂堂正正地做个人。
“心即理”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立足的基点,有了这个基点,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会迷失方向;有了这个基点,我们才能够真实地把我们自己的本质表现在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心即理”的“心”,王阳明后来又将它称为“良知”。
“良知”既然是“良”的,当然就是“好的”,因为它实在就是我们从天道那里所获得的“德性”。
这个“良知”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并且它永远都在,不会消失的。
生活当中之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之所以还有各种各样的恶言恶行恶人恶事,不是因为那些人没有“良知”,而是因为那些人不能“致良知”。
学习王阳明演讲稿
学习王阳明演讲稿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想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研究王阳明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
理解王阳明的思想王阳明的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将知识与道德价值观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与社会进步。
研究王阳明思想的重要性研究王阳明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1.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王阳明思想强调内省和自省,通过反思自我,认识内心的真实需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人生。
2. 注重实践与行动:王阳明思想强调将知识付诸实践,重视实际行动的结果,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意义。
3. 倡导正直品德:王阳明的思想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提倡正直、仁爱和公正的品德。
研究他的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如何研究王阳明思想研究王阳明思想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 阅读王阳明的著作:通过阅读王阳明的著作,如《传录》和《心学要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研究经验。
2. 反思和实践:将王阳明的思想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反思和实践,逐渐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实现知行合一。
3. 探索与交流:与他人分享和讨论王阳明思想,探索其中的深意,并从他人的经验中获益。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或加入相关的研究社群来实现这一点。
结论学习王阳明思想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它对于我们塑造正确人生观、注重实践与行动以及培养正直品德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王阳明的思想,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和传承王阳明的智慧!。
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
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摘要:一、引言二、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1.知行合一2.良知说3.心灵修养三、阳明心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个人成长1) 自我认知2) 自我提升2.社会交往1) 诚信为本2) 和合共生四、阳明心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弘扬传统美德2.倡导人文精神3.构建和谐社会五、结论正文:【引言】阳明心学是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学术体系,它倡导知行合一、良知说和心灵修养等核心理念,对现实生活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出发,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启示。
【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1.知行合一阳明心学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出来,而实践则需要知识的指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知行合一运用到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良知说阳明心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良知,可以辨别是非善恶。
我们应该努力发掘和弘扬内心的良知,从而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3.心灵修养阳明心学强调心灵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自我反省、克己奉公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达到心灵的升华。
【阳明心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个人成长(1)自我认知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阳明心学提倡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为实现人生目标奠定基础。
(2)自我提升阳明心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提升。
2.社会交往(1)诚信为本在人际交往中,诚信是基石。
阳明心学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以诚信为本,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2)和合共生阳明心学提倡和谐共处、相互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与人为善,积极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阳明心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弘扬传统美德阳明心学代表了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精髓,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为现代社会注入正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2009 04 11 作者简介 : 黄万机 ( 1935 ) , 男 , 贵州遵义人 ,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 , 贵州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文学与地域文化。
1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iao Yu We n Hua Lun Tan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自能公是非 , 同好恶, 视人犹己 , 视国犹家 , 而以天下 万物为一体 , 求天下无治, 不可得矣。
教育文化论坛
20 10年 1 期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王阳明学说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黄万机
( 贵州省文史馆 , 贵州 摘 要: 贵阳 550002)
王阳明学说以 致良知 为核心 , 侧重于人的 道德修养 , 通过 事上磨炼 的工 夫 , 存善 去恶 , 使天赋良 知复
明 , 从而使个人身心和谐 , 进而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 , 处理好人与人 的关系 , 求得社 会的和谐 。 阳 明学说对提 高人的 道德水平 , 保持生态平衡 , 构建和谐社会 , 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 阳明学说 ; 身心 和谐 ; 生态平衡 ; 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 : B248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7615( 2010) 01- 0115- 05
[ 1] 968
摒弃自私自利的 小我 意识, 破除功利境界的 小我 , 通过仁民爱物的实践, 把自己升华到 视人 犹己 , 视国犹家 , 视 天地万物为一体 的 大我 境 界中 , 从而树立宇宙生态平衡、 万物和谐发展的宇宙 观与人生观, 为拯救地球、 拯救人类做出贡献。由此 可见 , 王阳明提倡的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的 大我 意识 , 对今天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 对于构建新的生态伦理学体系也具有重要的 理论价值。
[ 1] 969
二
在心物关系上 , 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这是 在吸取道家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 庄子 语 ) , 佛家 因缘和合, 众生平等 , 孔、 孟的 仁民爱 物 , 墨家的 兼爱 等思想资料的基础上 , 王阳明提 出了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的哲学命题。这一 命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王阳明从 良知自在人心 的观点出发, 把人心 固有的仁爱之心推及于宇宙万物, 使人与天地万物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大学问 写道 : 大人之能以 天地万物为一体也, 非意之也, 其心之仁本若是 , 其 与天地万物而为也。 是故见孺子之入井 , 而必 有怵惕恻隐之心焉, 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 孺 子犹同类者也, 见鸟兽之哀鸣觳觫, 而必有不忍之心 焉 , 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 体也; 鸟兽 犹有知觉者 也 , 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 , 是其仁之与草 木而为一体也; 草木犹有生意者也, 见瓦石之毁坏而 必有顾惜之心焉 , 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 其一体之仁也, 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
116
教育文化论坛
20 10年 1 期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工夫论是指进行修养的实践过程。程朱理学把 本体与工夫分别为二, 只有在极高的境界中才能使 之合二为一。阳明心 学则强调本体与 工夫的合一 性 , 即本体即工夫 , 工夫即本体。王阳明的工夫论有 三大要素: 知行合一说、 格物论、 致良知说。三者既 是工夫 , 也是本体。比如知行合一的工夫 , 需要知行 本体来加以规范和指导 , 而知行本体必须靠知行合 一的实践工夫来落实。格物论也是一样 , 它以心为 本体, 心即是理, 把格物致知的工夫落实到体认心中 的天理上去。致良知有良知本体, 通过致的工夫而 达到良知的最高境界 , 实现成圣的理想。由此可见 , 本体既是目标、 理想境界, 又是法度、 规矩 , 而工夫则 是依此法则去实行、 以期实现本体目标与理想。世 间万事万物都是本体的外在呈示, 这就要求格物致 知的工夫一刻不停, 必须时时刻刻去实践。 本体论是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础, 而工夫论则是 其心学的方法论。工夫论是在本体论的指导下对人 生本体和宇宙本体进行探索的方法和途径。这正是 阳明心学的核心 , 也是阳明的为学宗旨。不论是他 龙场悟道 , 抑或他晚年提揭 致良知 的宗旨, 无 不是以实践工夫居先。王阳明最关心的是如何切实 有效地进行身心修养和道德实践问题, 谆谆告诫弟 子要躬行实践, 切勿空想本体。 阳明工夫 论的基本原则是 存 天理, 灭人欲 。 天理即良知, 致知格物就是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 事物物 。而致知与实行合而为一, 以求 真知 。实 地去做为善去恶的道德活动, 除去障蔽良知的污物, 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 进而 扩充良知至极 , 实现自 我的实现与超越 , 均须依靠实地践履的工夫。阳明心 学的三大要素: 知行合一说、 格物论、 致良知说是相互 贯通、 相互促进的。通过自我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 的工夫, 最后实现人生的理想, 即达到成贤成圣的境 界, 也就是儒家 内圣外王 的社会理想。 王阳明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提倡 致良知 , 是鉴 于当时社会因良知不明 而引发的诸多 弊端。他在 答聂文蔚 中写道: 后世良知之学不明 , 天下之人 用其私智以相比 轧, 是以人 各有心, 而 偏琐僻陋之 见 , 狡伪阴邪之术 , 至于不可胜说; 外假仁义之名, 而 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 诡辞以阿俗 , 矫行以干誉 , 掩人之善而袭为己长 , 讦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 , 忿以 相胜而犹谓之循义, 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 妨贤忌 能而犹以为公是非, 恣情纵欲而自以为同好恶 , 相陵 相贼, 自其一家骨肉之亲 , 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 , 彼此藩篱之形 , 而况于天下之大, 民物之众, 又何能 一体而视之? 则无怪于纷纷藉藉 , 而祸乱相寻于无 穷矣 !
[ 1] 278- 279
一
王阳明少年时代便抱有 读书学圣贤 的志向 , 十五岁浏览居庸关 , 便 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
[ 1]
此时, 王阳明正
好五十岁, 知天命之年才获此 致良知 的圣门真谛, 完成心学体系的建构。 王阳明心学体系, 以 致良知 为核心。王氏认 为 良知者 , 心之本体 。
[ 1] 61
当前, 全球性的
环境污染已成了人们密切关注的大问题。一些企业 把有毒气体排放空中, 造成酸雨降落; 或者把有害有 毒废物倾泻入江河、 流入大海 ; 有的人乱砍滥伐 , 森 林面积日渐减少; 有的猎杀珍稀动物, 以致每天都有 动物在地球上灭绝。此外, 臭氧层遭到破坏 , 地球温 室效应增强, 气温升高 , 冰山溶化 ; 自然资源损失严 重。这一切都威胁着人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这 就要求人们认真考虑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尊重自然 生态规律 , 放弃自私自利的 小我 意识 , 严格制止 破坏生态环境的 行为。为此, 弘扬儒 家 仁者 以天 地万物为一体 的 精神, 把人们的思想提 升到无私 的 大我 境界 , 使人们觉悟到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一 员, 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 , 既关切社会上每一成员 , 也推及到自然 界的一切生存物。这正是 泛爱众 , 以亲民 ( 论语 ) 的实践躬行。在此基础上, 把自 己视为宇 宙中一份子 , 推仁爱之心 于万物。如云 : 君臣也, 夫妇也, 朋友也 , 以至于山川草木、 鬼神鸟 兽也 , 莫不实有以亲之 , 以达我一体之仁, 然后吾之 明德始无不明 , 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
[ 1] 79
了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石。诚如美国著名学者杜维 明所说: 阳明的 大学问 从深度生态学 ( deep eco l ogy) 的角度应列为环保的圣典。
[ 3]
这段文字概述了 王氏心学体系的 三个主要方 面 , 即本体论 (心本体、 心物一体的宇宙观 )、 工夫论 ( 道德修养论、 道德标准论、 格物致知之功、 知行合 一论等 ) 、 境界论 ( 成圣立德的境界, 达到国治而天 下平的大同境界 )。这三者相互依存 , 相互促进 , 体 现了王氏的人生观与宇宙观。
龙场悟道 之后 , 始创 知行合一 之说, 为王氏 心学体系奠定基石。此后经过十几年的继续探求, 并 经历宸濠之乱后张 (忠 ), 许 (泰 ) 等权阉武将的迫害, 再度承受生死的考验, 终于拈出 致良知 的学说 , 最 终完成其心学体系。 年谱 二中记述道: 自经宸 濠、 忠、 泰之变 , 益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难、 出生死, 所谓 考三王、 建天地, 质鬼神 , 俟后圣, 无弗同者。乃遗书 守益曰: 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 真圣门正法眼藏。往 年尚疑未尽 , 今日多事以来, 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 之操舟得舵 , 平澜浅濑, 无不如意 , 虽遇颠风逆浪 , 舵 柄在手, 可免没溺之患矣!
王阳明学说是 救世之学 , 其主旨在于拯救时 艰 , 匡世济民。为此 , 要求从自我的身心修养做起 , 同时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 进而处理好人与人的 关系, 也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 自然、 社会三者 密切关联, 而人则居于主导地位。王阳明学说在关 于人的身心修养上、 处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关系 方面, 为我们提供了哲学智慧。这些智慧 , 对我们构 建人自身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及人与社会的 和谐, 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1] 127
又说: 知是心之本体 ,
[ 1] 6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 , 见兄自然知弟, 见孺子 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良知人人都具有 的。但此良知因社会的不良习 染而为私欲障 蔽不 明, 这就需要 致 的工夫 , 去其障蔽, 使良知复明 , 从而使其纯然灵 明, 达到圣人的境界。在 答 聂文 蔚 的书信中, 王阳明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 本吾一体者也 , 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 吾身之疾痛 , 无是非之 心者也。 是非 之心, 不 虑而 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良知之在人心, 无间于 圣愚 , 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世之君子惟务致良知 , 则
[ 2]
三
王阳明学说 , 可谓身心之学、 性命之学、 安身立 命之学, 注重修养, 特别是自我修养。阳明心学所倡 导的知行问题、 心与理、 格物与穷理等问题, 实际就 是身心修养问题。阳明心学, 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 即 本体论、 工夫论、 境界论。 本体论是阳明心学中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也就 是关于如何成为圣人的人生追求和自然观念。其途 径是从人自身出发 , 向宇宙本体观察、 探索、 思考 , 最 终返观自身, 也就是 反求诸己 , 反身而诚 , 追寻 心中的 良知 达到 圣人 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