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学说的现实意义和价值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79
了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石。诚如美国著名学者杜维 明所说: 阳明的 大学问 从深度生态学 ( deep eco l ogy) 的角度应列为环保的圣典。
[ 3]
这段文字概述了 王氏心学体系的 三个主要方 面 , 即本体论 (心本体、 心物一体的宇宙观 )、 工夫论 ( 道德修养论、 道德标准论、 格物致知之功、 知行合 一论等 ) 、 境界论 ( 成圣立德的境界, 达到国治而天 下平的大同境界 )。这三者相互依存 , 相互促进 , 体 现了王氏的人生观与宇宙观。
王阳明学说是 救世之学 , 其主旨在于拯救时 艰 , 匡世济民。为此 , 要求从自我的身心修养做起 , 同时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 进而处理好人与人的 关系, 也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 自然、 社会三者 密切关联, 而人则居于主导地位。王阳明学说在关 于人的身心修养上、 处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关系 方面, 为我们提供了哲学智慧。这些智慧 , 对我们构 建人自身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及人与社会的 和谐, 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1] 969

在心物关系上 , 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这是 在吸取道家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 庄子 语 ) , 佛家 因缘和合, 众生平等 , 孔、 孟的 仁民爱 物 , 墨家的 兼爱 等思想资料的基础上 , 王阳明提 出了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的哲学命题。这一 命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王阳明从 良知自在人心 的观点出发, 把人心 固有的仁爱之心推及于宇宙万物, 使人与天地万物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大学问 写道 : 大人之能以 天地万物为一体也, 非意之也, 其心之仁本若是 , 其 与天地万物而为也。 是故见孺子之入井 , 而必 有怵惕恻隐之心焉, 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 孺 子犹同类者也, 见鸟兽之哀鸣觳觫, 而必有不忍之心 焉 , 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 体也; 鸟兽 犹有知觉者 也 , 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 , 是其仁之与草 木而为一体也; 草木犹有生意者也, 见瓦石之毁坏而 必有顾惜之心焉 , 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 其一体之仁也, 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
[ 1] 127
又说: 知是心之本体 ,
[ 1] 6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 , 见兄自然知弟, 见孺子 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良知人人都具有 的。但此良知因社会的不良习 染而为私欲障 蔽不 明, 这就需要 致 的工夫 , 去其障蔽, 使良知复明 , 从而使其纯然灵 明, 达到圣人的境界。在 答 聂文 蔚 的书信中, 王阳明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 本吾一体者也 , 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 吾身之疾痛 , 无是非之 心者也。 是非 之心, 不 虑而 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良知之在人心, 无间于 圣愚 , 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世之君子惟务致良知 , 则
收稿日期 : 2009 04 11 作者简介 : 黄万机 ( 1935 ) , 男 , 贵州遵义人 ,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 , 贵州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文学与地域文化。
115
J iao Yu We n Hua Lun Tan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自能公是非 , 同好恶, 视人犹己 , 视国犹家 , 而以天下 万物为一体 , 求天下无治, 不可得矣。
[ 1] 968
摒弃自私自利的 小我 意识, 破除功利境界的 小我 , 通过仁民爱物的实践, 把自己升华到 视人 犹己 , 视国犹家 , 视 天地万物为一体 的 大我 境 界中 , 从而树立宇宙生态平衡、 万物和谐发展的宇宙 观与人生观, 为拯救地球、 拯救人类做出贡献。由此 可见 , 王阳明提倡的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的 大我 意识 , 对今天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 对于构建新的生态伦理学体系也具有重要的 理论价值。
教育文化论坛
20 10年 1 期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王阳明学说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黄万机
( 贵州省文史馆 , 贵州 摘 要: 贵阳 550002)
王阳明学说以 致良知 为核心 , 侧重于人的 道德修养 , 通过 事上磨炼 的工 夫 , 存善 去恶 , 使天赋良 知复
明 , 从而使个人身心和谐 , 进而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 , 处理好人与人 的关系 , 求得社 会的和谐 。 阳 明学说对提 高人的 道德水平 , 保持生态平衡 , 构建和谐社会 , 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 阳明学说 ; 身心 和谐 ; 生态平衡 ; 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 : B248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7615( 2010) 01- 0115- 05
仁爱是
人的本性, 由此而推衍出 不忍之心 、 悯惜之心 和 顾惜之心 等生态伦理思想。这一思想, 得到现 代生态伦理学家的阐发与弘扬。如现代生态伦理学 家创始人莱奥波尔特, 主张把人类之爱由社会领域 扩展到整个大地 , 他在 大地伦理学 一书中指出 : 大地伦理学只是扩大了边界 , 包括土壤、 水域、 植 物和动物, 或它们的集合 大地。 法国现代生态 伦理学家施韦玆提出 敬畏生命的伦理学 , 要求人 类应当像敬畏自己的生命那样去敬畏所有拥有权利 的生命 , 把人类天赋的博爱精神推广到一切生命身 上 , 认为人类无故地杀害动物和随意毁坏植物都是 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 王阳明早在 400 多年前就 提出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的哲学命题, 不仅承 认动物、 植物以及整个自然界都有其生存的价值和 权利, 而且把人的爱心推向生态伦理领域 , 从而奠定
当前, 全球性的
环境污染已成了人们密切关注的大问题。一些企业 把有毒气体排放空中, 造成酸雨降落; 或者把有害有 毒废物倾泻入江河、 流入大海 ; 有的人乱砍滥伐 , 森 林面积日渐减少; 有的猎杀珍稀动物, 以致每天都有 动物在地球上灭绝。此外, 臭氧层遭到破坏 , 地球温 室效应增强, 气温升高 , 冰山溶化 ; 自然资源损失严 重。这一切都威胁着人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这 就要求人们认真考虑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尊重自然 生态规律 , 放弃自私自利的 小我 意识 , 严格制止 破坏生态环境的 行为。为此, 弘扬儒 家 仁者 以天 地万物为一体 的 精神, 把人们的思想提 升到无私 的 大我 境界 , 使人们觉悟到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一 员, 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 , 既关切社会上每一成员 , 也推及到自然 界的一切生存物。这正是 泛爱众 , 以亲民 ( 论语 ) 的实践躬行。在此基础上, 把自 己视为宇 宙中一份子 , 推仁爱之心 于万物。如云 : 君臣也, 夫妇也, 朋友也 , 以至于山川草木、 鬼神鸟 兽也 , 莫不实有以亲之 , 以达我一体之仁, 然后吾之 明德始无不明 , 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
龙场悟道 之后 , 始创 知行合一 之说, 为王氏 心学体系奠定基石。此后经过十几年的继续探求, 并 经历宸濠之乱后张 (忠 ), 许 (泰 ) 等权阉武将的迫害, 再度承受生死的考验, 终于拈出 致良知 的学说 , 最 终完成其心学体系。 年谱 二中记述道: 自经宸 濠、 忠、 泰之变 , 益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难、 出生死, 所谓 考三王、 建天地, 质鬼神 , 俟后圣, 无弗同者。乃遗书 守益曰: 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 真圣门正法眼藏。往 年尚疑未尽 , 今日多事以来, 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 之操舟得舵 , 平澜浅濑, 无不如意 , 虽遇颠风逆浪 , 舵 柄在手, 可免没溺之患矣!
[ 1] 278- 279

王阳明少年时代便抱有 读书学圣贤 的志向 , 十五岁浏览居庸关 , 便 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
[ 1]
此时, 王阳明正
好五十岁, 知天命之年才获此 致良知 的圣门真谛, 完成心学体系的建构。 王阳明心学体系, 以 致良知 为核心。王氏认 为 良知者 , 心之本体 。
[Leabharlann Baidu1] 61
[ 2]

王阳明学说 , 可谓身心之学、 性命之学、 安身立 命之学, 注重修养, 特别是自我修养。阳明心学所倡 导的知行问题、 心与理、 格物与穷理等问题, 实际就 是身心修养问题。阳明心学, 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 即 本体论、 工夫论、 境界论。 本体论是阳明心学中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也就 是关于如何成为圣人的人生追求和自然观念。其途 径是从人自身出发 , 向宇宙本体观察、 探索、 思考 , 最 终返观自身, 也就是 反求诸己 , 反身而诚 , 追寻 心中的 良知 达到 圣人 的境界。
116
教育文化论坛
20 10年 1 期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工夫论是指进行修养的实践过程。程朱理学把 本体与工夫分别为二, 只有在极高的境界中才能使 之合二为一。阳明心 学则强调本体与 工夫的合一 性 , 即本体即工夫 , 工夫即本体。王阳明的工夫论有 三大要素: 知行合一说、 格物论、 致良知说。三者既 是工夫 , 也是本体。比如知行合一的工夫 , 需要知行 本体来加以规范和指导 , 而知行本体必须靠知行合 一的实践工夫来落实。格物论也是一样 , 它以心为 本体, 心即是理, 把格物致知的工夫落实到体认心中 的天理上去。致良知有良知本体, 通过致的工夫而 达到良知的最高境界 , 实现成圣的理想。由此可见 , 本体既是目标、 理想境界, 又是法度、 规矩 , 而工夫则 是依此法则去实行、 以期实现本体目标与理想。世 间万事万物都是本体的外在呈示, 这就要求格物致 知的工夫一刻不停, 必须时时刻刻去实践。 本体论是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础, 而工夫论则是 其心学的方法论。工夫论是在本体论的指导下对人 生本体和宇宙本体进行探索的方法和途径。这正是 阳明心学的核心 , 也是阳明的为学宗旨。不论是他 龙场悟道 , 抑或他晚年提揭 致良知 的宗旨, 无 不是以实践工夫居先。王阳明最关心的是如何切实 有效地进行身心修养和道德实践问题, 谆谆告诫弟 子要躬行实践, 切勿空想本体。 阳明工夫 论的基本原则是 存 天理, 灭人欲 。 天理即良知, 致知格物就是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 事物物 。而致知与实行合而为一, 以求 真知 。实 地去做为善去恶的道德活动, 除去障蔽良知的污物, 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 进而 扩充良知至极 , 实现自 我的实现与超越 , 均须依靠实地践履的工夫。阳明心 学的三大要素: 知行合一说、 格物论、 致良知说是相互 贯通、 相互促进的。通过自我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 的工夫, 最后实现人生的理想, 即达到成贤成圣的境 界, 也就是儒家 内圣外王 的社会理想。 王阳明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提倡 致良知 , 是鉴 于当时社会因良知不明 而引发的诸多 弊端。他在 答聂文蔚 中写道: 后世良知之学不明 , 天下之人 用其私智以相比 轧, 是以人 各有心, 而 偏琐僻陋之 见 , 狡伪阴邪之术 , 至于不可胜说; 外假仁义之名, 而 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 诡辞以阿俗 , 矫行以干誉 , 掩人之善而袭为己长 , 讦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 , 忿以 相胜而犹谓之循义, 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 妨贤忌 能而犹以为公是非, 恣情纵欲而自以为同好恶 , 相陵 相贼, 自其一家骨肉之亲 , 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 , 彼此藩篱之形 , 而况于天下之大, 民物之众, 又何能 一体而视之? 则无怪于纷纷藉藉 , 而祸乱相寻于无 穷矣 !
为求圣人之学 , 他走过一段 弯路, 甚至 一度沉迷于 佛、 老二氏之学。直到贬谪贵州龙场驿之后, 居夷处 困 , 动心忍性, 才悟得格物致知之正道 , 省悟出 圣 人之道 , 吾性自足 ; 天理在 我心中, 不 假外求。对 这段寻求圣学的历程 , 王阳明在 朱子晚年定论序 中作了概略的回顾: 守仁早岁业举, 溺志辞章之习, 既乃稍知从事正 学 , 而苦于众说之纷 挠疲 薾, 茫 无可入, 因求诸老 、 释 , 欣然有会于心 , 以为圣人之学在此矣。 然于孔子 之教间相出入, 而措之日用 , 往往阙漏无归 。依违往 返 , 且信且疑 。其后谪官龙场, 居夷处困 , 动心忍性 之余, 恍若有悟。 体验探求 , 再更寒暑, 证诸 六经 四子 , 沛然若决江河而放之四海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