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1 O7 一
剩余价值生产 出来后 ,还要在资本家间进行分配。剩 余价值 的分配 理论是 马克 思剩余价 值理论 的重要 组成部
会 发 展 到 一 定 的 历 史 阶 段 , 生产 力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的基 础
上,劳动者才 能在满足 必要 劳动 和必要劳动产 品之外提供
剩余 劳动 和剩余产品 。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 ,要把这种可 能性变成现 实性,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
2 、 二 重 性
( 二)剩余价值 的分配
( 一)剩余价值理论产生 的历史背景
在马克思 以前,古典经济学家和 空想社 会主 义者都 曾 经对剩余价值进 行过探 索。但 是,古典经济 学家受到历史 的和阶级 的局 限,都没有从剩余价值 的具体 形式中抽 象出 剩余价值 的一般形式 。而空想社会主义者误认为剩余价值 的存在是对价值规律 的破坏 ,断定 资本和劳动 的交换 是不
成为商 品是 资本主义生产 的基本特征和必要条件 , 创 立了劳
动 力商品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不仅揭露 了资本主义剥 削的实质 、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对立 的经济根源 ,而且使无 产 阶级 明白了 自己在经济上受剥 削、 政治上受压迫的真正原 因, 并向他们指出了推翻 资本主义 生产 方式和最后 消灭阶级 的历史使命 ,唤醒 了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 。

所 以资本主义社会 的剥削关系几乎完全被商品交换关系
的表面现 象所掩盖 。直 到剩 余价 值理论创立 ,对此类 问题 做 出科学 的回答 ,马克思研究 出该理论是一项伟大 的历 史 功绩 ,使我们对剥 削及剩余价值 问题 有了全面系统的 了

资本主义生产 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 , 剩余价值体现 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之一的剩余价值理论观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研究和批判得出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出售劳动力给资本家,并通过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但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使得劳动者只能得到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则由资本家占有。

这种剥削现象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1.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会不断压低劳动者的工资,使得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维持在最低限度,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得丰厚的利润。

这种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关系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剥削现象的存在。

2.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市场经济的交换过程来实现。

资本家通过将商品卖给消费者,以此转化为货币形式的剩余价值,进一步积累资本。

这种经济交换过程中,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力和剩余价值的交换,而资本家则通过这种交换获得了剩余价值。

3. 剩余价值率的波动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劳动价值之比。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率的波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技术进步和劳动组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价值率可能会下降;反之,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剩余价值率可能会上升。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1.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本质,即剥削和阶级矛盾。

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有助于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2. 为工人阶级的觉醒提供理论指导剩余价值理论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了解劳动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工人阶级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利益诉求,通过团结和斗争争取自身权益的实现。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摘要]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加深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分析它是否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探究其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否依然有指导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来源现实意义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概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

19世纪的资本主义正处于早期的成长阶段,社会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企业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

当时的生产主要依靠工人体力来完成,资本家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只有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这样工人的反抗情绪很激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摘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它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尽管当代的发展与当时已有加大不同,结合新的实际情况,深化和发展剩余价值理论,依然具有适用性,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关键词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竞争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丽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就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 从而变革生产条件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

马克思提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在现代正确深化理解和运用剩余价值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可以正确地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

消灭私有制并非是单纯地建立公有制,也并非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读为实现传统的全民所有制,而是要实行社会所有制。

马克思认为实行国家所有制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社会所有制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建立公有制,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和必须实现社会所有制。

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才能实现完全社会生产,这种社会生产要求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国家所有制主体的国家也就消亡了,国家所有制也不存在了。

在存在国家的条件下,所实行的只能是公有制,而不可能是社会所有制。

关于社会主义竞争问题。

马克思在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时, 科学论证了竞争规律的作用, 并明确指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在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实现的, 竞争与信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大杠杆。

一般而言, 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 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范畴, 而且竞争规律会伴随着传统商品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化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一、剩余价值概念及来源剩余价值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减去生产资料的成本后剩余的部分。

这个概念的来源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得出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收入,而资本家则利用生产资料来组织生产,并从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中获取利润。

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通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来实现的。

在资本主义企业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则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除了补偿生产资料的成本外,还会产生额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得到按照劳动力价值支付的工资。

三、剩余价值分配与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分配是通过工资和利润的分配来实现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得到按照劳动力价值支付的工资,而资本家则占有剩余价值作为利润。

随着生产的进行,资本家会将利润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和管理等,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

这个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四、剩余价值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和根源,为理解社会不平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其次,它为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方法。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技术进步和自动化生产的普及使得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但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剩余价值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和趋势。

五、应对剩余价值论的挑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剩余价值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对策。

首先,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产权的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剩余价值概念已经不能完全涵盖现代社会的经济现象。

因此,我们需要拓展剩余价值论的理论框架,将知识产权等非物质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其次,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已经发生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剩余价值论在新形势下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济学家, 虽 然从 不 同的 角度 和 不 同的 问题 研 究 出发 , 已经 开 始 相当一部分人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抱有偏见 ,
运用 了利润和地租 的概念 , 并且不同程度地知道了利润和地租 所 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 的分配理论中, 重“ 物” 轻“ 人” 也就显 都只不过是劳动者 向 自己雇主提供 的无酬产品中的一部分 。 得理所当然 ,其 中他们所宣扬 的三要素论是十分典型的。按 但是这些古典经济 学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被恩格斯称为是 照这种理论架构 , 企业使用资本 、 劳动、 土地等“ 生产 要素” 制 个“ 从来没有” 的缺陷: 第一是古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超出工商 造产 品, 并按计算 出来的对总产 品所增加的贡献 ( 即边际产 品) 业生活上流行的关于利润和地租的概念狭小范围的约束 ; 第二 向每 一要 素付酬 。如果一切进行正常,所付 出的酬金总数 则 是古 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把产品的无酬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 刚 好 等 于 企 业 实 际获 得 的净 收 入 。在这 种 过 程 中 ,资 本 获 得 研 究; 第三是古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对产 品无酬部分 的起源 、 利润 , 劳动 获 得 工 资 , 土地获得地租 , 这 些 收 益 都 是 它 们 提 供 性质 、 以及 制 约 其 随后 的价 值 分配 的规 律 有一 个 清 楚 的 理解 。 的服务报 酬, 各种生产要素谁也不会剥削谁。 而《 资本论》 从分析商品开始 ,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 通过对资
而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对资3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进行剖析提出了劳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主要是以19世纪的英国为研究动二重性劳动力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基本范畴深刻对象的它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和分配关系的研究为劳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其经济学理论中的一项核心概念,给予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认识。

这一学说在当代仍然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启示,对于理解和评估当代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当代意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超过维持其自身生存所必需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者,并将劳动力变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方式,剥夺了劳动者对劳动产品的占有权。

作为对劳动力的购买者,资本家只为劳动力的维持支付对应的工资,而剩余价值则成为资本家所有。

简而言之,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用于扩大自身财富,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与激化。

其次,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是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为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延长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产生,而绝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实现。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技术进步、劳动组织的改革以及对劳动力的深度剥削,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程度。

同时,资本家为了增加绝对剩余价值,不断延长劳动时间,限制劳动者权利,使其承受更大的工作强度。

因此,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激烈阶级斗争。

最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密切相关,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代社会的剥削与不公现象,为寻找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引。

其次,剩余价值学说也提供了对经济危机的解释。

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无限扩张的逻辑与无法满足无限增长的需求之间形成了矛盾。

对剩余价值学说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提供了改革与调整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生成和分配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剖析其核心观点和影响,通过透彻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社会变革的可能路径。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其工资的部分。

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工人劳动力价值的比率。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根源。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接受工资作为劳动的价值回报。

然而,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远远大于其所得工资,剩余的价值就是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

这个过程体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剥削。

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差异。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却获得了劳动力产生的全部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不平等。

三、剩余价值分配的方式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决定了不同社会经济阶级的命运和社会的稳定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分配主要通过工资形式和利润形式。

工人得到的工资只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大部分流向资本家,使其积累更多的财富。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和影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和不公平,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思想基础。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爆发提供了解释,认为这些问题源于剥削和利润追逐。

此外,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命运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资本主义无法永远存在,最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论剩余价值论的现实意义[1]

论剩余价值论的现实意义[1]

论剩余价值论的现实意义裴小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内容提要:剩余价值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各种产权的实证研究,深刻揭示出了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主体地位,进而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经济规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上的革命,并成为工人阶级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剩余价值论以人为本的经济学说,是科学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理论基石,也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石。

关键词:剩余价值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现实意义剩余价值论的发现和创立,是马克思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伟大科学贡献。

正如恩格斯所评价的:“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

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资产阶级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阳光的照耀。

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①。

剩余价值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各种产权的实证研究,深刻揭示出了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主体地位,进而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经济规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上的革命,并成为工人阶级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但是,剩余价值论自诞生以来,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歪曲攻击。

目前,一些热衷于在中国搞“休克疗法”、把经济体制改革等同于私有化、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学家,常常或者以马克思范式不属于现代经济学为由,实际上用西方经济学的利润理论完全否定了剩余价值理论;或者故意不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批判,硬说现在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仍和马克思描述的原始资本主义生产是一样的、马克思也和他们一样认为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现在既然要实行市场经济,就必须让企业家占有一切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工人参与利润分享都是必须坚决反对的。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内容摘要】: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和核心内容,是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是与时俱进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可贵品质,也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剩余价值理论作为一种能够结合生产关系对分配关系做出解释的学说,仍然不失其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剩余价值市场经济公有制现实意义根据过去的理解,我们通常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这种理解实际上并没有全面反映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多角度分析,因而不能解释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

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赋予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时代的新内涵。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贫困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和历史趋势。

正是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才第一次真正被揭露出来。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劳动处于异化状态;劳动力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剩余价值成为劳动力商品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了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劳动力进入劳动过程进行消费,耗费了体力和智力,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而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

劳动力耗费体力和智力形成的商品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的差额,即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和本质,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们将回顾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阐述马克思如何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构建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接着,我们将分析剩余价值学说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实际运用,揭示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的深刻揭示。

在概述部分,我们还将简要介绍剩余价值学说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影响,包括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被后来的学者和政治家用于理解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

我们还将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阐述我们将如何通过对剩余价值学说的深入研究,来揭示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潜在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作为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学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内容: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他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指出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一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通过劳动不仅再生产了自己的劳动力价值,还生产出了一个超出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即剩余价值。

这个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利润的源泉。

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马克思探讨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以利润、地租和利息等形式瓜分。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旦绝对剩余价值的方式陷入困境则转而采取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的手段是通过科技进步通过各种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超出环境的承受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剩余 价值 理 论 的基 本 内容 及 其现 实 意 义

摘 提供 ̄
外 ,必须是一无所有 的 , 他既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 ,也没有任何 的生活 资料 ,所 以不得不靠出卖 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 自己的生 活 ;第二 ,劳动 力所有者具有人身 自由 ,能够将 自己的劳动力 当作商 品出卖。但是 ,劳 动者不能 出卖劳动力的所有权 ,只能 出卖劳动力的使用权 ,而 且是出让
这个商 品流通公式 中,商品所有者一般来说 是用 自己的商品换取他人 的 货 币的 , 然后再用换得 的货币购买一些 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由于它们 都
是 以商 品货 币形式进行运动 ,表现形式有相似之处 。 马克思把 G — w— G 这 个公式称 为资本总公 式。因为这 个公式不 仅 仅适用 于一般 意义上 的产业资本 ,同时也适用于借贷资本和商业 资本 等 其他各样 各种 资本 的运动形式 。 这个资本 总公式 G —w—G韵 矛盾 ,就 是从形式上看 ,终点 G化 起

要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核心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是人类经济研 究史上重 大的理论 飞跃,不但为分析 资本主义制度 . s - . - j t - ,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 了一般的科 学依据和理论指南。 因此 ,我们 有必要 深化对 剩余价 值论的认识 ,加 强对马克 思剩
余 价 值 论 现 实意 义的 认 识 。 关 键 词 :剩 余 价 值 理 论 ;基 本 内容 : 现 实 意 义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 引言1.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概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与其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者实际创造的价值中被剥削的部分。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的剥削现象,即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工资,剩下的部分则归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认为,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剩余价值,进而扩大自己的资本积累,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不断增长的“资本主义的财富之山”。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时,通过不断增加劳动力价值而创造出的超过工资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来实现,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来维持和扩大其资本。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潜在矛盾与危机,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也引发了许多学术争议,有些人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符合现实经济的规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剥削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剥削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马克思看来,剥削是指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力来获取更多利润的行为。

而剥削的根本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

工人的劳动力只能创造出等同于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而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获得了工人所生产出的商品的全部价值。

这就导致了剥削的存在。

剥削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占有并侵吞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的直接产品,是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之外的部分。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关键词: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现实意义摘要: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为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依然有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

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根据,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_丈思想武器。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终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基本形成阶段:19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的全面确立阶段。

列宁高度评价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剩余价值理论也是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标志。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实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其主要内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时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是提高剩余价值率,基本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根据他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

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所下的定义是:由雇佣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其内容主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等等。

它们深刻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源泉,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现象的一把钥匙。

具体来说,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大致应涵盖以下几个层面。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

要想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资本,资本是怎样产生的这两个基本问题。

对此,马克思从资本总分式的矛盾人手,通过分析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联系与区别,科学揭示了资本的基本涵义,即资本是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从而展现了资本的本质。

与此同时,马克思从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即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自由的劳动者”,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涵义,一是“人身自由”,二是“自由得一无所有”正是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货币才真正转化成为资本,货币所有者才成为资本家。

由此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既然劳动力成为商品,那么它必然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对此马克思首先系统分析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与价值构成,在此前提下重点揭示了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

正是因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新价值的特殊属性,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为了进一步阐明剩余价值生产的真正来源,马克思首先详尽分析了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即“作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这一分析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一般与特殊有机结合的逻辑方法。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学术论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白鹤 胡镔豪 周立皓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摘 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作为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出发点,社会主义也因其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本文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并阐述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现实价值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1.1剩余价值的生产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正在努力提高工人的剥削程度。

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的剩余时间。

这是必要的,以减少剩余增加工作时间的操作时间。

前者产生的绝对剩余价值,在过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必须分配在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货币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

工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租金是剩余价值的转变。

剩余价值的划分表明,工资工人不仅被企业主利用,也被所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利用。

无产阶级要摆脱剥削,必须反对一切剥削阶级,推翻剥削制度。

1.2剩余价值的分配一旦生成或分配投资剩余价值,就由资本家负责分配。

剩余价值分配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利润和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人们面前是一样的,利润支付的剩余价值。

由于剩余价值仅与可变资本相关,利润以资本主义预付资本的比例表示。

这也使剩余价值成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进入利润空间。

结果是利润的真实性质和起源被完全隐藏,价值决定的基础也被覆盖,结果是利润被转换成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社会类别,而是除了原始社会以外的其他社会常见的类别。

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和破坏模式,必然会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存在,剩余劳动力必须实现为剩余价值,即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 义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 义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意义一、关键信息1、剩余价值论的核心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

2、对经济分析的作用: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3、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影响:清晰地划分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对工人运动的推动:成为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重要理论武器。

5、对社会变革的意义: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制度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剩余价值论的核心概念1、剩余价值的定义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劳动力价值包括工人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

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利润、利息、地租等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三、对经济分析的作用1、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剥削基础上的,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表面上的平等和自由,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平等。

2、解释经济危机的根源由于资本家不断追求剩余价值,导致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

3、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缓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强调对资本的监管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影响1、阶级划分的明确清晰地将社会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依靠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获取财富。

无产阶级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2、阶级矛盾的激化剩余价值论揭示了阶级之间的根本利益冲突,使无产阶级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加剧了阶级矛盾,推动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和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15120315 张倩金融3班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根据,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剩余价值理论也是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标志。

列宁高度评价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毋庸置疑,剩余价值理论对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历经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了自动化阶段。

机器代替大量工人,甚至出现了“无人工厂”,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抓住这一现象,便鼓吹“机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公然宣称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显然是错误的。

但在简单的是非判断之后,我们还需要用切实的现实意义来证明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价值,我们更应该思考: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尽管当代的发展与当时已有加大不同,结合新的实际情况,深化和发展剩余价值理论,依然具有适用性,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如何更多地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第一,它明确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工人的劳动。

这能为
提高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提供正确方向。

人力资本的物质投入和财富特别是科技成果的产出虽然有正相关性和相互交叉性,但毕竟是两个过程。

对不同的人投入相同的物质资料,他们的不同劳动表现还是会使产出有极大的差别;具有同样人力资本即创造科技成果能力的人,一个人积极工作,另一个什么事都不作,他们的产出也会有很大差别。

自动化生产使用的高科技机器设备的本质仍是机器,而且不能全部代替人的劳动。

生产工人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劳动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脑力劳动比重不断加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日益提高,这种劳动才是创造更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原因。

因此,撇开对劳动者创造性劳动的研究,就剩余价值论有关剩余价值生产的这些论述表明,技术进步、知识、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企业家创新等等,最终都要在广大劳动者的劳动中才能发挥出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

要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与潜力,这也就势必要改变资产家与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第二,剩余价值理论科学论证了竞争规律的作用, 并明确指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在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实现的, 竞争与信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大杠杆。

一般而言, 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 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范畴, 而且竞争规律会伴随着传统商品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化而不断发展。

尽管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 竞争的目的、性质、范围与手段有很大差别, 但作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却是共同的。

例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 竞争作为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杠杆, 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关键的是, 正确运用剩余价值理论,全面提高国民的竞争意识,在此基础上, 健全竞争法规, 完善市场体系, 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良好的竞争环境, 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竞争机制的内在功能,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必要的动力。

第三,再具体结合我国国情来说,正确深化理解和运用剩余价值理论,可以正确地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才可以从根本上对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发展做出科学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增加,中国还是过去那么一块地,并没有变大,但因为劳动力利用的情况不同了,过去闲置的劳动力现在被动员起来了,过去劳动者没有被调动起来的劳动积极性,现在被调动起来了,劳动者们发挥出了更多劳动特别是高科技劳动和创新劳动,使过去没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了、用处少的东西变成用处多了,所以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财富增加了。

这些只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与部分现实意义,但通过这些便可以浅显地说明:加深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分析它是否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教材《政治经济学原理》网络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