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及其地域表达性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如何体现当地特色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如何体现当地特色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设计面临着既要追求现代化与创新,又要充分体现当地特色的挑战。
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地域文化、历史传承和自然环境的重要载体。
如何让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巧妙地融入当地特色,成为了建筑设计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当地特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地理气候、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材料等多个方面。
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建筑的朝向、通风、采光等基本设计要素。
比如,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地区,建筑往往会有较大的挑檐和通风口,以遮挡阳光和促进空气流通;而在寒冷地区,建筑则会注重保温和采暖,墙体厚实,窗户较小。
历史文化是当地特色的核心组成部分。
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这些历史遗迹、传统建筑风格以及文化符号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例如,我国的徽派建筑,以其白墙黑瓦、马头墙等独特的建筑元素,展现了徽州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新的建筑设计中,可以借鉴这些元素,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重新演绎,使其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民俗风情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重要方面。
不同地区的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生活习惯等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有所体现。
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筑可以融入其独特的色彩、图案和装饰,以展现民族特色。
此外,建筑的功能布局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进行优化,比如在一些农村地区,设置宽敞的晒谷场和农具存放空间。
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体现当地特色同样至关重要。
就地取材不仅能够降低建筑成本,还能够使建筑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
比如,在山区,石材和木材丰富,可以大量运用在建筑中;在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建筑就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黄土资源。
同时,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也需要与传统材料相结合,既要保证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又要体现地域特色。
要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中体现当地特色,首先需要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建筑工程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

引言我国复原辽阔民族众多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传 承逐渐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 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使 得各地区的建筑风格也不相同 这一方面提升了我国建筑风格的 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客家土楼以及陕西窑洞等都能体现出我国不同地域对 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建 筑工程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更好的突出建筑的特点与特色使其 更好的与环境相融合并且更加符合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
项目与技术
建筑工程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
文 4 哈斯达尔别克巴哈别尔根
摘要建筑工程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建筑的安全 性而且要注重提升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 建筑而的精神引导力更好的体现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是文化与艺 术的综合体现 可以使建筑更加彰显出设计的美感与设计的内涵 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应用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实现 有效的地域性表达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建筑工程设计的原则 全面性建设原则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 待问题 在设计方案的形成阶段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建筑所在地 的人文特点 还要结合建筑所在地的气象状况和人民生活习惯 等 讲这些因素都融入到设计方案之中这样才能使设计方案更 加完善更加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并且能够与当地的环境更加 融合 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工程设计的目的在于提升建筑的安全性与使用性进而 更好的为人们服务这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 因此在设计过程 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客户的 需求对建筑的功能结构样式以及材料等进行合理设计 其次 要考虑到客户的成本问题 最后要结合施工情况进行设计保障 施工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绿色环保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环保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秉持绿色环保原则 在设计中应加 大对可循环材料的应用尽量能够就地取材降低材料成本和材 料运输费用 同时循环材料还可在建筑到达使用寿命后重复应 用降低建筑工程对资源的消耗 要加强对太阳能地热能以及风 能的绿色能源的应用 要结合地域的特点开展设计这既有助于 实现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也能降低建筑工程对能源的消耗 地域性表达及其对建筑工程设计的价值 地域性表达 地域性表达属于综合性概念其内容比较宽泛 首先地域性 表达对所表达的地域范围并没有具体的限定 既可以是一个村 落也可以是一个国家 其次地域性表达所表达的要素也十分广 泛既可以是文化层面的表达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表达同时还 可以是资源方面的表达也可以是自然地理方面的表达这些都 属于地域性表达的要素 地域性表达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价值 设计是指对人思想和精神的个性化表达因此从某种意义 上讲设计的质量在于设计对精神感与个性感的表达程度 通过 地域性表达可以使设计师使事业更加开阔可以将建筑与人文 地理环境经济政治等因素融合到一起这样既能使建筑更加 适应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条件也能使建筑的设计更好的吸收传 统建筑设计精髓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与此同时地域性 表达还可以更加充分的彰显出区域建筑的魅力更好的表达区域
浅谈海南省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手法

成 为 自然环 境 的有 机组 合 部 分 , } j = , 芒们 相 互协 调在 一 起 , 进 肜 成具 有 只适 合 这 咀的独 特 建筑 风 貌 ,这 是 一 种 比较 生 态 的膳 住 建筑 地 域 性 建筑 创 作 理
念
2 2 21山 地 设 计
形式 ( 如 2 — 1 ) 。 近 几年 , 大陆 内地 的 学者l 羊 1 I 海南、 地 设计 院一 起 合作 , J F 始 对 海 南 黎 族传 统 民脯 进 行 相 应 的
以 民居 为 题材 的膳 建 筑 创 作 , 在海 南 街较 少 虬, 主要 是 闪 为 困 内划 海 省 的传 统 建筑 研 究 太少 , 没 引 起建 筑 师 创作 r f l 的 注意 . .但这 个创作 予法
I 叫内 很多 地 { 到 r 大 聚 应用
问题 在遮 『 I I j 方血 f , 海 南 的居 住 建筑 一般都 会 设 置大 露 台稀I 深 远挑 檐 , 或直 接
匾
◆…
… 一I 建筑理论与设计 I …
戋 谈海南省居住 建筑 设计 的地域 性表达 手法
张亮 亮 吴 爱民
吉 林 建筑 大 学 建筑 与 规 划 学 院
I
长春 上 海
上 海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建筑 系 2 0 0 4 4 4 。
1 3 0 1 1 8
摘要: 近 几年 , 随着 “ 海 南 国际 旅游 岛” 的开发 , 国 内外 许 多房地 产 开发 商 在海 南投 资建 设 , 导致 在短 期 内大 量 的居住 建 筑楼 盘拔
更 多 的整 体 环境 虑 识 ,从 海 南 的 r t 然 环 境 意 向 中 去 寻找 建 筑 创作 的新 型 元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地域性表现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地域性表现摘要:本文探讨了建筑设计中文化传承与地域性的表现。
首先,我们分析了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保持其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历史遗迹保护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其次,本文讨论了技术创新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重点在于如何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维持建筑的文化特性。
接着,文章探讨了地域性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包括地域气候、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地域资源的利用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总体而言,本文强调了在全球化趋势下,建筑设计中文化传承和地域特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文化传承;地域性表现1引言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构建物理空间的艺术,它还是文化和地域特性表达的重要媒介。
在当今多元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和地域性表现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效地融入文化元素,同时尊重并展现地域性特征。
我们将从传统元素的现代诠释、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以及技术创新与文化保护的平衡等方面进行探讨。
此外,本文还将分析地域气候、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地域资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期达到文化和环境的和谐共生。
2文化传承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2.1传统元素的现代诠释在建筑设计的领域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方式。
这种方法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和重塑传统元素。
例如,传统的屋顶形式和装饰艺术可以被重新解读和设计,以符合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审美趋势。
这一过程中,设计师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保持传统元素本质特征的同时,使其融入现代建筑的结构和形式中。
为此,设计师们经常采用创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比如运用现代建筑材料来复现传统装饰艺术的美感,或者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元素进行抽象和重组,创造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建筑设计。
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现代建筑的表达手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
[1]2.2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历史遗迹的保护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简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方式

简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方式作者:刘兴恒来源:《名城绘》2019年第01期摘要:地域性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体现在建筑设计的有效性,必须合理运用地域性表达方式,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及其要求,对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原则;要求;地域性;表达方式建筑设计不仅需要美观,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而地域性表达是建筑固有特性,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基于此,以下就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建筑设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1)节约能源原则。
建筑设计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新式隔热材料,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这可以极大的减少资源的消耗.根据自然通风的理论设置新型风冷系统,使经济实用型的住宅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自然风。
此外,建筑设计时可以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在建筑设计、建造以及建材的选择中,都应该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要降低资源浪费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做到资源可再生化利用。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设计必须在减少能耗的前提下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
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人体舒适性。
合理设计、引导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求,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二、建筑设计要求的分析建筑设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1)多样性要求。
由于人群对居住条件需求的差异,对建筑功能空间需求也不同,因此建筑设计要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以满足特定群体对特定建筑功能空间的需求。
例如,对于楼层的要求:别墅、小高层、高层建筑以及复式建筑等。
多样性也就成为了建筑设计一种适应性体现。
(2)降低能耗的要求。
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与表达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与表达建筑设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象征和表达。
不同地方的建筑设计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这种特征来源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建筑设计,人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首先,地理环境是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各个地区拥有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如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地理环境对建筑设计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由于地势低洼且多河流和湖泊,其建筑设计常常融入水系环境,流水、池塘等元素常见于成都的建筑中。
又如位于北方的内蒙古,寒冷干燥的天气让当地的蒙古包成为最为典型的建筑形式。
这也说明了地理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制约,也有人为的选择。
其次,气候条件也会对建筑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地方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建筑物需要采取不同的室内外布局和材料。
例如,位于热带地区的建筑常常采用开放式设计,以增加通风和采光,同时减少热量积聚。
而位于寒冷地区的建筑则需要更好的保温和采暖设施,同时考虑到雪灾等极端天气条件。
这些因素都会在建筑设计上得到体现,成为地域性特征的一部分。
此外,文化背景也是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方的文化传统和信仰习俗决定了建筑的外观、结构和内部布局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常常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如风水学以及尊孔崇圣的思想。
而印度的寺庙和清真寺设计则反映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和仪式。
有趣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现代建筑往往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土地和建筑材料的标准化,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相似的场景出现在各个城市中。
这也导致了一种无特色、无特点的建筑风格。
因此,保护和传承地域性建筑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域性建筑文化,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对地域性建筑的认识和认同感。
现代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

现代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
现代建筑设计在追求创新与功能性的同时,地域特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地域特色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和表达的独特元素。
它能够使建筑作品更具个性,更能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
首先,地域特色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例如,热带地区的建筑设计通常会采用宽敞的阳台、遮阳设施和通风良好的布局,以适应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而在寒冷地区,建筑师则会采用厚重的墙体、保温材料和紧凑的布局,以抵御严寒。
其次,地域特色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在对当地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建筑设计之中。
例如,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传统建筑元素如飞檐、斗拱、庭院等的借鉴和创新;而在伊斯兰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可以看到对阿拉伯式拱门、穹顶、瓷砖等元素的运用。
此外,地域特色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在对当地材料和技术的运用。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既能够降低建筑成本,又能够体现地域特色。
例如,东南亚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竹子、木材等自然材料的运用;而在非洲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可以看到对土砖、石材等当地材料的利用。
总之,现代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
它不仅能够使建筑作品更具个性和魅力,更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和表达地域特色,使建筑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

添加 标题
闽南建筑注重生态保护,如采用雨水收集 系统、太阳能利用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06
当代闽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
章节副标题
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建筑文化 的传承:保留 传统建筑元素, 如红砖、灰瓦、
木结构等
传统建筑文化 的发展:结合 现代建筑技术 和设计理念, 创新传统建筑
形式
传统建筑文化 的创新:融入 现代生活需求, 如节能、环保、
石雕:闽南建筑 中常用的装饰材 料,具有艺术性 和文化性
砖雕:闽南建筑 中常用的装饰材 料,具有艺术性 和文化性
彩绘:闽南建筑 中常用的装饰工 艺,具有艺术性 和文化性
03
当代闽南建筑的演变
章节副标题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 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技术对传统 建筑的改造和提升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 筑在功能、形式、 材料等方面的融合
05
闽南建筑的生态理念
章节副色设计理念
闽南建筑中的 绿色建筑材料
闽南建筑中的 绿色建筑技术
闽南建筑中的 绿色建筑环境
闽南建筑中的 绿色建筑文化
闽南建筑中的 绿色建筑实践
节能技术在闽南建筑中的应用
太阳能利用: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和照明 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和清洁 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风进行室内通风,减少空调使用 绿色屋顶:种植植物,降低屋顶温度,减少空调使用 节能材料:使用节能材料,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等,降低能耗。
彩绘艺术与建筑装饰
彩绘艺术:闽 南建筑的重要 装饰艺术之一, 具有独特的地
域特色
建筑装饰:彩 绘艺术在闽南 建筑中的应用, 如门楼、窗棂、
屋顶等
彩绘内容:以 民间传说、神 话故事、历史 人物等为主题, 寓意吉祥如意
浅析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

16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2.1建筑朝向、体形、间距
建筑本身的朝向直接关系着其对于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风的利用情况,在建筑节能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建筑朝向设计尤其需要重视地域性特点的融入。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自由对建筑走向、形状等进行设计,则设计人员应该优先选择长方向的居住形体,确保建筑尽可能朝向南方,保持南北通透,同时,在建筑朝向设计中,
论当前建筑设计中如何有效把握地域性特点
门窗,2015,(4):237.
针对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的探究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J].
[7]杨扬.谈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J].门窗,2015,(20):313.
[8]韩广辉.谈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2014,(16):478.
17
2018.08 |。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摘要:建筑工程的设计不仅仅受到技术、材料的影响,且设计的风格与其的地域性也有着明显的联系。
地域性原则的影响是直接体现在人的思维上,其对建筑工程的风格、形态、立面的影响是在设计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且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域性原则的概念,表现了地域性原则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地域性原则;建筑风格1 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1 综合性设计原则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用全方面的眼光去进行作品设计。
由于建筑工程一般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建筑工程设计不仅受当地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还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综合的考虑其功能、结构、元素及相互关系等各方面要素。
在建筑工程综合性设计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再对其中的各个局部细节进行推敲,保证建筑工程设计作品的功能完整、整体优美和细节精细。
1.2 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件建筑工程设计作品,无论多么优秀,最后的服务对象还是人,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更好的满足新时代下地域性建筑的特点。
建筑工程设计主要利益关系对象是甲方、使用者以及施工单位。
①建筑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甲方对设计作品的功能、美观及经济性的要求;②建筑工程设计也必须考虑不同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及能承受的区间价位;③还要考虑施工单位的利益,结合地域性的特点,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便利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 当前新型建筑工程设计地域性表现2.1 建筑技术的地域性表达建筑工程技术的地域性表达,并不是想象的建筑技术越先进越好,而最先考虑的是应符合当地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找适合自己的地域性传统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承受水平,使得地域性原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还要重点性保护其地方的传统地域建筑文化,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保护历史性建筑的建筑技术,在保护建筑文化的同时为我国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做出相应的贡献。
论教育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加 强研究和 研讨。 地 域性是教 育建筑的一 个重要 特点, 有了地 域性 的表 后, 教 育建筑 的景观设计, 在 教育建 筑的设 计中, 往往会 通过一些 景观 达, 教 育建筑 就会表现 出非凡 的艺术 、 建筑 和文化价值 , 成为 一个地 区 来表达 教育建筑的设计思想 和教育理念 , 所 以, 应该做好景 现的地域化 的标 志 , 形成地 域 文化和 形象 的代表 。 当前教 育建筑设 计 地域性 的 表 设计, 要丰富景观的主体 , 以地域性教 育名家、 文化 名人、 教育思想为主
建筑 的语言 , 使建 筑具 有其场所 性” , 这是 对建 筑设计表 达地 域性 的有 力诠 注, 教 育建筑的地 域性是其 自身的根本属性 , 教育建 筑离不开所在 地的具体 环节, 教 育建筑要体现 地域文化的背景和地 域的基本 实际, 这 样 的要求构成 了教 育建 筑设计 的基本 要求 , 成为 深入 到建筑 设计 细节 和微 观 的重要 要素。 教育 建筑作为 教育的 重要 场所 是交流 的场所 和文
达 已经突破了设 计工作的本身, 成为 地域文化表 达和展现 的结合点和 关 要构思 出发点 , 设计 出别具特 色的景观。 键点。 应该从 地域的视 角对教育建筑设 计工作进行重新的 审视 , 建 立教 结 语
育建 筑设 计 中表 达地 域性 的理念 , 高 度重视教 育建 筑设计 中整体和 细 综上所 述, 教 育建筑是城 市建筑的 重要 类型, 是教 育功能 、 文化表 节工作 , 从宏 观布局、 内部空 间和 微观 处理等 方面入手, 提高 教育建 筑 现和 历史传 承的代 表性 建筑 , 教 育建筑 的生命 力和 表现 力集中体 现在 对地 域性 的表 达能 力, 以更加 符合时 代和发 展的设 计体 系教育建筑 的 地域性 的表达 上, 因此 , 如何设计 出地域性较 高的教育建筑 就成为一项 域性 , 形成教 育建 筑设计 中地域 性表 达的体系, 以便 对建筑设讹 总 体工 重要 的方面 , 值得 同行去思 考。 教 育建筑设 计 中宏观 布局、 内部 空 间和 作形成体系和理念上 的支持和丰富。 微观 处理 是重要的过 程和重 点工作, 教 育建筑 表达 地域性 也必须 从这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等方面,更包括了文化、历史、地域等诸多元素。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即是指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将地域的文化、传统等元素融入使建筑既体现出当地的特色,同时也与环境相得益彰。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多个角度对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进行分析。
一、历史的影响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受到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而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会通过建筑的外观、结构、装饰等方面来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
比如中国的古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汉白玉、藻井、彩绘等元素,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而在欧洲,古希腊柱式、哥特式尖顶等风格则是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历史的影响还可以从建筑材料上得到体现。
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有所不同,而这些建筑材料又常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南方的建筑多使用木材,这与南方的水乡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北方的建筑多使用青砖,这则是古代北方地区的建筑传统。
二、文化的体现文化是建筑设计地域性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往往会考虑到当地的宗教、风俗、民俗等文化因素,将这些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比如教堂、清真寺、庙宇等宗教建筑都会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当地宗教文化的特点。
而在一些节庆活动中,建筑也会进行一定的装饰,以表达对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在一些特殊的场所,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建筑中,建筑设计师也会通过建筑的形式和装饰来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
比如中国的国家图书馆外观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造型,寓意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这些都是建筑设计通过文化表达地域性的一种体现方式。
三、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建筑设计地域性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会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比如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筑设计师会考虑到保温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较为密闭的结构和较厚的墙体;而在南方湿热地区,建筑设计师则会注重通风和防潮,采取较为开敞的布局和通风良好的结构。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特色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特色建筑设计既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也是城市文化与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
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都源自于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通过建筑设计,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文化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与文化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满足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功能需求,更是一种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建筑设计中,文化元素被融入到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和细节设计中,让建筑物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契合。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的屋脊和斗拱,以及雕花和彩画等细节装饰。
这些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平衡与和谐的思想,以及对于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二、地域特色与建筑设计地域特色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在北方寒冷的地区,建筑设计常常注重保温性能,使用加厚的墙体和窗户,以及装饰物,来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效果。
而在南方湿热的地区,建筑设计则注重通风和遮阳,常常采用独立式的庭院和阳台,以及具有良好通风效果的建筑材料。
在山区,建筑设计往往与地形地貌相适应,采用悬崖峻岭、山谷溪流等自然元素,与环境融合,形成独特的山地建筑风格。
而在海滨城市,建筑设计则常常采用流线型和光滑的形状,以迎合海洋风景。
三、建筑设计的创新与传统当代建筑设计面临着如何在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挑战。
在建筑设计中,传统和创新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在很多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融合的现象。
这种融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也是对现代建筑技术与理念的运用和突破。
例如,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这样的奥运场馆,既有现代建筑的创新设计,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另外,在一些文化遗产保护与修缮工作中,建筑设计师常常需要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保护和修复,同时又要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如何体现当地特色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如何体现当地特色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建筑工程设计往往面临着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寻找平衡的挑战。
其中,如何在遵循普遍的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当地特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安全、功能合理、质量可靠的重要准则。
然而,如果仅仅是机械地遵循这些规范,而忽略了当地的特色,那么所建造出来的建筑可能会缺乏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独特魅力。
当地特色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习俗、气候条件等等。
首先,自然环境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自然资源。
例如,在山区,建筑可能需要适应陡峭的山势,采用分层或悬挑的设计手法,以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并充分利用山景。
在海滨地区,考虑到海风、潮汐和海洋气候的影响,建筑可能会采用抗风、防潮的材料和结构,同时设计宽敞的阳台和观景窗,以最大限度地欣赏海景。
历史文化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关键要素。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这些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风格和装饰得以展现。
比如,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新的建筑可以借鉴传统的建筑布局、院落形式和建筑构件,使用当地传统的建筑材料,如青砖、灰瓦、木材等,以延续历史的脉络。
一些地区还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如木雕、石雕、砖雕等,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建筑的细节设计中,增加建筑的文化价值。
社会习俗同样在建筑设计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
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筑可能会设计特殊的公共空间,以满足其独特的宗教仪式、节庆活动等需求。
在农村地区,人们可能更注重庭院的功能,用于种植、晾晒和家庭聚会,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庭院的布局和面积。
气候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炎热潮湿的地区需要注重通风和遮阳,建筑可能会有较大的窗户和通风口,以及遮阳棚和挑檐。
寒冷地区则需要良好的保温和采暖措施,建筑的墙体可能会更厚,窗户会相对较小,并采用保暖性能好的材料。
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K e wo d M u e m Re in l S a e F au e y r s: su go a p c e t rs
18 年 在 荷 兰 通 过 的《 99 国际 博 物 馆 协 会 章 程 》 中将 博 物 馆
苏 的 复 合 功 能 。这 一 成 功 事 例 引 导 了博 物 馆 建筑 设 计 向着 “ 符
— —
F0 x m p e t e m us u n s z u re a l he n w e m i u ho
Ch n Ru F n a d n e i e g Yu n o g
建
吼
( c i cu ea d pa nn e a t n , uinUn es y o c n lg 5 0 1 Ar ht tr n l ig d p rme t F j i ri f e n a v t Te h oo y3 0 0 )
to se e p e c mp e e sv n e s a d n o h s u a c i c u e .Th u c i n fp s ig o h r d t n l u t r in mild p o l o r h n i e u d r t n i g f r t e mu e m r h t t r e e f n t s o a sn n t e ta i o a l e o i c u f rt emu e m e u r me t ft em u e m r h t c u ed sg h u d f o t er g o a e s e t e o h s u r q i e n so h s u a c i t r e i n s o l r m h e i n l r p c i .Th e mu e m u h u, e p v en w s u i s z o n
关于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探析

关于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探析地域化并非仅是和传统的连接和连续,更重要的它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如何走立足于地域性的道路,居住建筑设计不能仅是在不同区位上的复制,而应当是如何适应场所的思索,这样才是建筑设计中地域化表达的追求。
以下就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进行分析。
一、建筑综合形态的地域性原则居住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在介入原有城市环境时要特殊留意形体与场地环境的调和,一个符合场所特点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特别的场所性上升为明显的地域性。
继承式协调包括形体塑造、立面组织、颜色质地和轮廓线等方面的相像或相近处理,使居住建筑与四周建筑在风格上统一、在符号上共用、在构图上相容、在形体上互补从而达到协调。
继承可以是整体上的继承,也可以是局部构图或细部元素的继承当居住建筑面临城市线性街道空间时,多在居住建筑底部较自由地运用一些传统的造型元素,形成连续的立面形象,提高场所的印象性,而主体部分以简洁的现代形式为主,并适当地作些后退或体量分解的处理,以减弱体量所带来的压迫感,突出底部的人性尺度及与街道的协调关系。
二、建筑平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1、场地的相关因素与建筑平面的互动。
基地现状对平面构思与形状制造的制约: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用地竖向拓展空间,腾出更多的用地以制造外部空间和绿化环境。
居住建筑的平面外形多受基地大小、外形、位置的影响。
小块的方整地多相宜建筑塔楼,窄条狭长场地适合建板式高层,地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锐角交叉路口时,建筑平面要针对地形、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苦心经营,除满意功能要求外,对其形象的推敲要能在各方面争取良好的视觉效果。
此外,基地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与交通现状及景观等环境因素均会对建筑的平面和形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我们往往采纳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构思创意,力求平面形式、空间组合与形体塑造能充分反映基地环境特征。
2、标准层平面形式的选择与地域环境的隐形联系。
平面形式是建筑形体的根本,尤其是标准层平面的设计对整栋建筑形体的影响最大。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创造,它更是对人类文化、历史和地域特征的深刻反映。
建筑物作为社会的折射镜,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体现了人类对于空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分析其重要性与实践方式,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1. 文化符号与象征建筑常常用作文化符号,通过特定的建筑形态和装饰风格来传达地方文化。
例如,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可以从宗教、哲学、气候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飞檐翘角、红墙黄瓦等元素不仅是美学的体现,更蕴含着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
而在西方,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尖顶则反映了对神秘宗教信仰的崇拜。
在这一过程中,建筑不仅构成了空间,更传递了独特的文化信息。
2. 传统工艺与技艺在地域建筑设计中,传统工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地区因其历史背景、材料资源及气候条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建筑技艺。
例如,云南的土瓦房采用本地土壤为主要原料,符合当地湿润气候;而在北方的民居则以砖木结构为主,能应对寒冷气候条件。
这些工艺与材料选择不仅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回应,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设计师在进行新建设计时,通过融合这些传统技艺,可以有效增强建筑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联。
3. 社会习俗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出社会习俗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在一些地区,比如日本,传统住宅往往具有“禅意”风格,其空间布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通透性和灵动性。
而在一些中东地区,由于宗教和社会习惯,住宅则更倾向于封闭式布局,以保护家庭隐私。
这种尊重传统社会习俗与文化背景的空间布局,不仅让建筑更符合使用功能,也使住户在空间中找到归属感。
地域性表达的重要性1. 环境适应性每个地区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在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以色拉图-特科兰住宅为例,它采用高墙加以遮挡阳光,并利用庭院花园调节温度,实现了天然通风和合理采光。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摘要:地域性是建筑的本质属性之一。
随着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形式和功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建筑设计内涵和设计形式的体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功能的同时,建筑的地域特征也是建设设计中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影响探讨一、建筑地域性的概述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建筑体量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也就是地域文脉。
这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乃至建筑形式。
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师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我觉得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是建筑师取之不尽的源泉。
二、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结合原则1、凸显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和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地域文化既在建筑外型和设计方法上有体现,还要重视设计师情感的表达,建筑设计师利用某一地域文化的时候,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并在建筑构造中加以尝试和应用。
除此之外,还要综合分析地区的经济、地理、民族因素,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增加设计深度和广度,在地域文化元素中找寻设计灵感,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建筑设计师除了设计渲染建筑形式之外,还要突出设计内涵,立足整体工程项目特点,通读地方志及相关历史、文化素材,选择自身需要的设计元素,通过多次思考和探讨,从而激发自身的设计灵感。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是指通过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等手段,将特定地域的文化、历史、气候等元素融入到建筑空间中,使其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表达地域文化的能力。
地域性表达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方面,可以打造独特的空间形象,凸显建筑的地方气息。
地域性表达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建筑风格来体现。
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如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欧洲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等。
通过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特定地域的建筑风格,可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增强地域性。
建筑材料也是表达地域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地区的建筑材料具有独特的特点,如中国的青砖灰瓦、北欧的木材、沙特阿拉伯的沙岩等。
选用特定地域的建筑材料可以使建筑更加贴近当地环境,突出地域特色。
地域性的表达还可以通过建筑的结构和布局来实现。
不同地区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方式也有所不同,如中国的园林建筑注重景观的布局和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欧洲的城堡建筑注重城堡的坚固性和庄重感。
通过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特定地区的结构和布局方式,可以使建筑更加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习俗等,增加地域性的表达。
建筑装饰也是表达地域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地区的建筑装饰风格各具特色,如中国的彩绘和雕刻装饰、欧洲的壁画和雕塑等。
通过在建筑中添加特定地区的装饰元素,可以使建筑更加丰富多样,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
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

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当代闽南建筑是福建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保留传统建筑特色的同时,展现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文化融合。
本文将从闽南建筑的历史渊源、设计特点以及地域性表达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当代闽南建筑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1.介绍闽南地区是福建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其建筑风格独特而富有地域特色。
当代闽南建筑作为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体现出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2.历史渊源闽南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宋朝时期。
当时闽南地区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以砖木结构为辅。
建筑形式简洁大方,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3.设计特点当代闽南建筑在传承历史建筑特色的基础上,注重与现代社会需求和文化融合的实践。
首先,在建筑设计方面,闽南建筑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尺寸比例、屋顶形式和装饰图案等元素,同时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科技元素,如太阳能电池板、智能控制系统等,使建筑更加环保、便利。
其次,闽南建筑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了对于家庭和社区的重视。
传统闽南建筑由于居民多为大家族,因此在空间设计上注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当代闽南建筑在保留传统空间布局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现代社会家庭的需求,如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合理划分、多功能厅的设置等。
最后,闽南建筑的材料运用也具有独特之处。
传统闽南建筑大量使用砖木结构,而当代闽南建筑则更多地运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如钢结构、玻璃幕墙等,使建筑更加坚固耐用,并且增加了建筑的柔和性和采光性。
4.地域性表达当代闽南建筑通过建筑风格、布局和材料运用等方面的设计,充分展现了闽南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首先,闽南建筑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如独特的屋顶形式和装饰图案,在设计中融入了现代元素,体现出闽南地区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融。
其次,闽南建筑在空间布局上注重了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在设计中考虑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设计及其地域表达性
发表时间:2020-04-01T09:23:04.609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4期作者:王宁1 王忠祥2 [导读] 教育建筑的设计更应从体现地域性的角度着眼,影响独特的视角,将地域性更好地在教育建筑中表现出来。
1.保利(青岛)实业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071
2.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071摘要:建筑设计与地域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周围环境结合建筑地貌,在保持原有建筑面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根据建筑地本身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地域特点设计出符合当地的建筑物,这样也能减少成
本,降低施工难度。
本文结合作者自己观点分析了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城市建筑;建筑设计
1建筑的地域性
1.1、建筑设计中表达地域性的视角
弗兰姆普敦在《现代建筑》一书中提出了“建筑要根植于民族传统和地域场所,对世界迅速同质化了的生活空间进行重新思考,运用现代建筑的语言,使建筑具有其场所性”。
这是对建筑设计表达地域性的有力诠注,教育建筑的地域性是其自身的根本属性,教育建筑离不开所在地的具体环节,教育建筑要体现地域文化的背景和地域的基本实际,这样的要求构成了教育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成为深入到建筑设计细节和微观的重要要素。
教育建筑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交流的场所和文化阵地,是新兴的建筑类型,教育建筑的设计更应从体现地域性的角度着眼,影响独特的视角,将地域性更好地在教育建筑中表现出来。
1.2建筑设计中地域性的表达方式
建筑要突出不高大、不突兀的基本原则,应该将建筑主体高度控制在40m以内,可以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开发拓展建筑的实际空间。
在建筑平面组织中,应该利用各种元素对空间进行组织与围合,将建筑的空间合理布置,保证了建筑整体的外观形象。
在建筑总平面的布局上应该利用加减法对建筑空间进行处理,真正做到“不突兀”。
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是指建筑设计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材料)和文化特点(如工艺、生活方式与习惯、审美等)的适应、运用与表现。
建筑的地域性包括地区的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
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最先活跃于北欧,是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北欧一向重视地域与民族习惯的结合。
近十余年来,由于全球文明与地域文化的冲突日益尖锐,建筑设计的地域性也越来越被建筑师所重视,并引起了建筑师的积极探索。
随着交通和信息变得快捷和便利,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避免地袭击了建筑领域。
都市中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墙钢铁构架,全球化的建筑发展,让人们迷失了自我,找不到文化之根。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建筑的地域性的探索就显得更加鲜活和必要。
建筑的地域性和现代化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面对全球化的强劲走势,地域性建筑的理性发展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在积极汲取和融合世界优秀建筑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个性,做到文化自觉与认同并存。
文化自觉应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对其他文化的欣赏和借鉴的态度上,而不是偏狭地排斥和拒绝其他文化。
对建筑筑地域性的应用,也不应该固守着传统一成不变,而是利用现代的手段发挥出地域建筑更大的优势。
以传统建筑的精华来推动现代建筑的发展,是我们在建筑设计地域性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2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因素2.1注重设计中尊重原始地域从传统到现代,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一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我国建筑创作经过四代建筑师的努力,至今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
①形式的继承,将传统形式与现代主义结合形成现代建筑的模式。
②深层的挖掘,建筑创作所继承的不单是传统的表面形式,具体的符号,而是蕴藏在传统深处的,文化框架式的精神,对落后的陈旧的东西应当抛弃,对有生命力的东西更加发扬,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建筑创作理论。
2.2建筑设计的地域切入点
地域性建筑是中国建筑师最具独立精神,创作水准最高的设计倾向,实际上当今世界范围也存在这种普遍现象,地域性建筑出作品,由地域建筑文化产生的命题,确实是建筑创作的一个切入点地域性建筑的设计手法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的适应;文化延续;地方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传统民俗风情。
2.3基于自然条件差异的表达
居住建筑是人类历史中出现的最早,发展时间最长的建筑类型。
原始社会中,人类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只能依附于洞穴、森林。
因此,遮风避雨、寻求宜人的内部气候环境是建造房屋的原始动因。
所以,在影响和决定建筑空间形式的因素中,气候条件是最基本、也最具普遍意义的因素。
它决定了地域建筑空间形式中最根本的部分。
不难看出,处于相同气候带内的地域性建筑空间形式也呈现出相似性。
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各地的传统居住空间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就产生了各个地区特定的风格
2.4基于经济技术条件差异的表达
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建造水平的不平衡,使得建筑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
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人们以往固有的价值观念。
建筑技术是建筑中所有物质构成和精神构成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推动建筑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
地域建筑技术的产生、发展除了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外,主要由地域的自然条件所决定。
如地域气候、地质地貌、资源材料等等。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使建筑适应了地域的多种要求。
技术是实现建筑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创造属于人们的场所。
地域主义应该对技术采取一种真实的、合理利用的态度。
3在建筑设计中地域性的通入
3.1地域建筑的现代构造表达
建筑构造设计表达建筑细部的手段。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构造在建筑整体效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栋建筑的表现力往往是细部构造的好坏所决定的,对于地域性建筑来说,这一点也更为重要,材料的选用和构造形式也许就是成败的关键。
有的建筑物的结构单元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和清水的做法,填充墙采用当地庄园用很多青砖清水空斗墙砌筑,坡顶部分采用木结构瓦屋顶,立面虚的部分采用大量木窗棂,这样的处理不仅在形象体现了建筑材料的表现力,利用构造的手段强化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在内部空间也形成混凝土盒子空间和木结构坡顶空间的变化。
农村建筑物的在总体规划,尽量保留原有的农田林木,以田园风光为构思主题,保持农村的宁静安详的气氛,创造回家的感觉。
3.2地域建筑的现代构成表达
传统的建筑和现代建筑在构成方式上常常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用传统的构成方式表现地域性建筑,就难于有所突破,如果用现代构成方式去表达,就会达到完全全新的效果。
可以采用虚实相间的排列方式形成一种天井所串联的单元,重复排列的平面形式,用减力墙所围合的天井,先后悬挑形成一个个结构单元,单元体用楼板连接,每个单元之间用楼板连接成一个平台,在平台放之当地民宅形式的木结构坡顶构架,在平台放在混凝土结构的上面,用了一种桩子的手法,形成现代和传统建筑形象的重叠,这个项目构成关系上还是很有特点的。
结构形式和空间形态有紧密的联系。
用现代构成手法使地域建筑在个性上有所提升。
川军馆用减力墙结构,用商业和商住用了框架结构,二层部分每隔一跨抽取一品框架,再放进木结构,与川军馆形成统一格局。
4结束语
尊重地域特征,加强同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域融合是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
地域性建筑是中国建筑师最具独立精神,创作水准最高的设计倾向,实际上当今世界范围也存在这种普遍现象,地域性建筑出作品,由地域建筑文化产生的命题,确实是建筑创作的一个切入点。
参考文献
[1]陈仕翊.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140-141.
[2]谭龙.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4):57-58.
[3]胡正太.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