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辛弃疾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ppt《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ppt《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张PPT部编版

光 线 的 变 化 说 明 月 亮 在 动 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 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
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
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月 同维护我们美好的家园。为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倡议:1.日常生活中,建议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尽量选择绿色环保型的新能源
产品,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灯等。2.时刻注意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灯。3.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在可能的情
别 清 月 枝 鹊 况下尽量一水多用。4.要注意爱护森林资源;节约用纸,尽量两面都用;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爱护花草树木。5.注意垃圾
了,我们吃饭不忘种田人,每一颗米来的都不容易,是大豆粒的汗珠换来的,优秀的儿童一定要爱惜它。3.不在树上乱刻,你看,你在
外 雨 两 三 点 雨 山 前 树上乱刻,小树流下的水就像在流眼泪,小树苗哭了。4.多种树,春天,我种下一棵小树,我永远也忘不了它,因为它和我一起长大,
它开出一朵朵小花,和我一起拍照,而且不止这些,还结出甜甜的果子请我尝,又香又甜可好吃啦!我种下一棵小树苗,却年年有回 报,所以我们要多植树。5.不乱扔垃圾。乱扔垃圾不仅影响市容,还污染环境。6.如果上班需要开车,那你还不如骑自行车出去呢!自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阴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阴房里,挂在木架子上,热空气从小孔进入阴房,在因房内流动起来, 把葡萄栗色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衍生注释:1. “宿”是住宿、过夜的意思。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2. “移舟”就是划动小船。

“泊”是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3. “客愁新”,“客”指诗人自己,“愁新”是说新添的忧愁。

4. “野旷”指原野空旷辽阔。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5. “江清”江水清澈,“月近人”,月亮倒映在水中,离人很近。

二、赏析: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点出了诗人停靠的地点是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日暮客愁新”,日落时分本就容易引发人的愁绪,而诗人此时远离家乡,这种愁绪就更加浓重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真是绝妙。

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还低,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

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离人很近,好像月亮也能理解诗人的孤独,来陪伴他。

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把那种客居他乡的孤寂和淡淡的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比一个人独自在荒郊野外,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空旷寂寥,只有那水中的月亮似乎能给他一点慰藉。

三、作者介绍: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和游历中度过。

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诗风清淡自然,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旅行,傍晚的时候我们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小湖边。

周围没什么人,湖面上雾蒙蒙的。

我当时就突然想起了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就对朋友说:“你看这景色,和孟浩然诗里写的有点像呢,现在我有点能体会他那种日暮时分的惆怅了。

”朋友说:“是啊,这周围这么安静,还真有点孤寂的感觉。

”这时候我就想,虽然我们不是像孟浩然那样客居他乡,但是在这陌生的环境里,也能感受到那种淡淡的愁绪。

看来好的诗句就是能跨越时空,让不同的人产生共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共14张PPT)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蝉叫声
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 鹊飞离树枝,清爽的夜风伴随 着蝉的鸣叫。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年,年景。丰收的年景。
闻到稻花的香气,听到青 蛙的叫声,让人想象出一派丰 收的美景。
天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 星星,山前滴落两三点雨滴。

课 液 让
,中
生华 の
生诗 不词

息流
,入
见 源 我
远们
流的
长血

往日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茅草盖的 乡村客店
旧时相识的茅店、围绕土 地庙附近的树林,过了小溪上 的石桥转个弯儿便看见了。
课文小结
这首词通过写乡村夏夜月 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 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表现 在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孟浩然、苏轼和 辛弃疾,它们分别以不同的主题和意境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诗词才情。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自己在古诗鉴赏方面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理解 古诗含义、分析诗歌主题等方面还需要加强,需要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技 巧。
4 课后小结 为了提高自己的古诗鉴赏能力,我决定在课后采取以下措施:
课 后 小 结
增加阅读量:通过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提高自 己的文学素养和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关注语言艺术: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注意品味诗人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学习如 何通过精炼、生动的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 深入理解诗歌主题:通过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古诗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1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使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

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

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学习单

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学习单
班级:姓名: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自主预习(用时6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jiàn déjiāng xǐquèmíng chán
( ) ( ) ( )
2.熟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自主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知识链接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他的诗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四、自主应用(用时6分钟)
背诵三首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主发展(用时15分钟)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前两句以动衬静,把半夜“明月”“清风”下的景色描写得令人悠然神往。请你选一处景物,也用以动衬静的方式写出它的特点。

5.古诗词三首

5.古诗词三首
篙 (gāo)(竹篙)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翁媪) 剥 (bāo) (剥开)
牧蓑遮
醉媚锄剥
牧 mù 牧童 遮 zhē 遮盖 媚 mèi 明媚
蓑 suō 蓑衣 醉 zuì 醉酒 锄 chú 锄头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 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 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 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 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 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 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 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 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 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 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 碧草茫茫,远处,几棵树挺立在草原上, 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 风萧萧地吹过,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 动了起来,不时发出“刷刷”的响声, 就像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 宁静而又迷人的月夜奏上一曲动听的 “夜曲”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带着酒意。 相媚好:表示两人很亲热的
意思。
翁媪:老年男子和老年妇女, 这里指一对老年夫妻。
译义: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赏析: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茅屋前一对老夫妇,他们大概是喝了一些酒,脸上红 扑扑的,一副微醉的样子,正操着乡音在高兴地聊天。白发翁媪,不知谁家?这里 设一问语,便觉声情摇曳,意趣平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辛弃疾、孟浩然、苏轼作者简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辛弃疾、孟浩然、苏轼作者简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辛弃疾、孟浩然、苏轼作者简介【词人简介】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诗人简介】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

3 古诗词三首

3 古诗词三首
月亮倒映在清澈江水上,好像月 亮就在人身边似的。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日暮客愁新
• 天色渐渐的昏暗了, 在外作客的愁思又 缕缕地涌起。
移舟泊烟渚
• 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沙洲边。
江清月近人。
• 月亮倒映 在清澈江 水上, 好像月亮 就在人身 边似的。
渚:水中小块陆地。 5、日暮:傍晚。 6、客:指诗人自己。 7、新:增添。 8、野旷:原野空旷辽阔。旷,空阔的意思。 9、天低树:天幕低垂,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10、近:亲近。
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沙洲边。
天色渐渐的昏暗了,在外作客的 愁思又缕缕地涌起。
一望无际的平野上,远处的天空, 好像比树木更低些。
慕 (羡慕) 募 (招募)
xiu 星宿
Hale Waihona Puke 宿xiu 两宿su 住宿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3、泊:停船靠岸 4、烟渚:雾气笼罩的江中小块陆地。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比喻, 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 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两行诗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对偶
通过这两行诗,写出了夏天大雨的什么特点?
来得急
把什么吹散了?
卷地风来忽吹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3.《清平乐·春归何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3.《清平乐·春归何处》

wēnɡ
chú
lián

老翁

锄头

莲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词牌名,“乐” 读 ?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亡赖 喜小儿 ,溪头卧剥莲蓬。 相媚好: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 “无赖”,“亡” 读?这里指顽皮、淘气。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本篇 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西 江 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400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 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 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 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 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在满青草的溪 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吴方言口音带着 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 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 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 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在农村看到这样的情 景,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古诗词三首之三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古诗词三首之三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 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 “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 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 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是南宋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词 语 理 解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 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 爱。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 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 么呢? (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 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你呢?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 醉使人向往。)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 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 齐名,并称苏辛。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古诗词三首之三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

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 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等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的曲调名称即词

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注释赏析【宋】辛弃疾

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注释赏析【宋】辛弃疾
清 平 乐 村 居
【 宋 】 辛 弃 疾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自幼安,号稼 轩。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的著名词人,现 存词六百二十六首,是两宋现存词最多 的作家。词与北宋的苏轼有“苏辛”之 称,被认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 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 金,恢复中原。
温馨
卧:把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 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农村一个 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态,借此 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体现了作者 对乡村安详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梳理:
景物
茅檐——低小 溪边——青草 翁媪——醉里相媚好
村居:农村人家。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很亲热的 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亡,通“无”。无赖,这里指顽皮、 淘气。现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刁 钻泼辣不讲道理。
通假字是中国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 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 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 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 之一。
古今异义词是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
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一课一练(2套)+本课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一课一练(2套)+本课知识点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 范 成 大 ,字 至 能 ,号 称 石 湖 居 士 。南 宋 诗 人 。诗 题 材 广 泛 ,以 反 映 农 村 社 会 生 活 内 容 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 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 集》《吴船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等描
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译文: 一 树 树 梅 子 变 得 金 黄 ,杏 子 也 越 长 越 大 了 ;荞 麦 花 一 片 雪 白 ,油 菜 花 倒 显 得 稀 稀 落 落 。 白 天 长 了 ,篱 笆 的 影 子 随 着 太 阳 的 升 高 变 得 越 来 越 短 ,没 有 人 经 过 ;只 有 蜻 蜓 和 蝴 蝶 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注解: ①杂(zá)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ìng。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鉴赏: ①前两句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突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 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色彩鲜丽,写出了田园之美。 ② 农 民 或 忙 于 农 事 ,或 正 在 午 间 休 息 ,显 得 村 中 平 和 宁 静 。昼 长 人 稀 ,蜓 飞 蝶 舞 ,以 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做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读来意趣橫生。
古诗词三首之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
本课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以下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 课《古诗词三首》的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1. 孟浩然:唐代诗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

主要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2.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主要作品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3.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主要作品有《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二、词语解释1.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2.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3. 客:指诗人自己。

4.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5.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7. 茅檐:茅屋的屋檐。

8. 吴音:吴地的方言。

9.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10. 翁媪:老翁、老妇。

11.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12. 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13. 无赖:同“顽皮”,这里指顽皮、可爱。

14. 卧剥:躺卧着剥莲蓬。

三、课文解析1. 《宿建德江》- 内容:这首诗通过写建德江的夜景,表达了诗人的客居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建德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 写作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建德江的夜景,表达了诗人的客居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内容:这首诗通过描写望湖楼傍晚时的气象变幻,表达了诗人对望湖楼水景的赞美之情。

- 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写作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内容:这首词通过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稻花飘香、蛙声和鸣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 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写作手法: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黄沙岭夜里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词人的喜悦之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第一单元第 3 课《古诗词三首》带领我们走进了古典诗词的美妙世界。

让我们一同品味这些诗词的韵味,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一、课文信息1.主题: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2.文学体裁:古诗词。

3.作者信息:●《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淡自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其诗词题材广泛,风格豪放洒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

他的词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4.主要内容:●《宿建德江》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江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急雨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夏夜乡村的宁静优美景色,表现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中心思想:这三首古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心境和人生感悟。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与写法:●“德”(dé),左右结构。

词义:道德,品行。

●“鹊”(què),左右结构。

词义:喜鹊。

2.多音字:●“宿”:sù(住宿)、xiǔ(一宿)、xiù(星宿)。

3.近义词:●泊——停。

●望——看。

4.反义词:●动——静。

●明——暗。

三、修辞手法1.比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把黑云比作翻倒的墨汁,把白雨比作跳动的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势之大。

2.拟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赋予明月和清风人的动作,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四、经典语句和段落1.《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一)原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风格清新活泼,很有生活情趣。

(三)字词解释。

1. 篱落:篱笆。

可以想象一下农村小院周围用树枝或者竹子围起来的栅栏,那就是篱落啦。

2. 疏疏:稀疏的样子。

就像头发比较少的人,稀稀拉拉的,这里是说篱笆不是很密。

3. 径:小路。

那种窄窄的,可能只能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并排走的小路哦。

4. 新绿:刚长出来的嫩绿的叶子。

就像小朋友刚长出来的小牙齿,嫩嫩的,很可爱。

5. 阴:树荫。

大树的枝叶茂盛的时候,就像一把大伞,下面形成的阴影就是树荫。

这里说新绿未成阴,就是树叶还没长到能形成大片树荫的程度呢。

6. 急走:奔跑。

小朋友看到黄蝴蝶,兴奋得撒腿就跑,就像我们看到喜欢的东西,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抓住它一样。

7. 寻:寻找。

黄蝴蝶飞进了菜花地里就找不到了,这可把小朋友急坏了。

(四)诗句赏析。

1. 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这两句是在描写乡村的景色。

你看,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看起来很深,感觉能一直通到神秘的地方去呢。

再看树上,刚长出来嫩绿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

这个画面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几笔就勾勒出乡村那种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2.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两句可就有趣多啦。

小朋友们看到黄色的蝴蝶,眼睛都放光了,急忙跑着去追。

那小脚丫跑得可快了,就像装了小马达一样。

可是呢,黄蝴蝶很狡猾,一下子飞进了油菜花地里。

油菜花也是黄色的呀,蝴蝶和油菜花融为一体了,小朋友瞪大了眼睛找啊找,就是找不到,这场景是不是特别有趣?这两句把儿童的天真活泼和乡村生活的乐趣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作者。

范成大,南宋诗人。

他写的田园诗特别有名,能让我们看到当时农村生活的各种场景。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4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4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4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课件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茅檐”、“翁”、“剥”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本诗。

(重点)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二、作者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主要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三、课文资料词和词牌词,又称为“诗余”、“曲子词”。

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

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诗都要按照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词,有好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一个名字。

如:词牌有“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四、我会认清平乐yuè 翁媪ǎo 锄chú豆 亡wú赖 莲lián 蓬péng五、多音字 bāo 剥皮、剥花生剥bō 剥削、剥夺六、我会写máo茅部首:艹组词:茅草、茅屋造句:那个茅屋已经很旧了,可能很多年没有人住了。

yán檐部首:木组词:屋檐、房檐浩句:小燕子在我家的屋檐下搭了个窝。

wēng翁部首:羽组词:老翁、渔翁造句:渔翁坐在船上悠闲地钓鱼。

lài赖部首:⺈组词:依赖、信赖造句:我们长大了,做事不能完全依赖父母。

bō剥部首:刂组词:剥落、剥离造句:爷爷家门上的油漆剥落了。

七、词语解释茅檐:茅屋的屋檐。

这里指茅屋。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

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吴音”。

翁媪:老翁和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八、课文解读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 3

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 3

第一课时
作作者者简简介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现湖 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诗人 王维并称为“王孟”。因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 山人” 。主要作品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 德江》等。
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节 奏,并划分出诗的朗读节奏。
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并划分出诗的朗读节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解读
1.读诗理解诗意;2.思考: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 些特点来描写在楼上所见的雨景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林逋bu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李白
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李商隐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
课后作业
1.给诗配画。
2.找出一些描写月夜景色的诗句,读一读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jī旅愁思,统摄全 诗内容的是“愁”字。
当堂练一练
填空:题目里的“宿”字与诗句里的“_日__暮__”前后 照应,点明了__时__间__,“建德江”交代了诗人停宿 的__地__点___
阅读欣赏
阅读古诗《枫桥夜泊》,感受古诗中所描绘 的画面,以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枫桥夜泊》
诗歌结构
所感
所见
羁jī旅愁思 感慨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版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