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发展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作业

1为什么美国的医药科学与技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最为先进的国家?

盖伦建立的体液学说一直是西方医学的基础,放血,发疱,灌肠,催吐,发汗这些治疗方法一直是西方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美国早期医学几乎都是殖民者从欧洲搬到新大陆的拙劣翻版。美国医学这一段在“体液论”主导下的医疗方法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当时代进入20世纪后,美国医学却开始发力,并在其最后的50年中开始爆发式的发展。20世纪的生物学革命是由1953年DAN双螺旋引发的,虽然这一伟大发现是在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完成的,但其源头却在美国。为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奠定基础的信息学派和生化遗传学派都在美国。可以说,到20世纪中期,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心已经转到了美国。接下来探究一下美国医学在短时间内崛起的原因。

1)改革教育

美国独立战争后,各类“医学院”纷纷出现,但这种教学的基本方式没有多大变化,学校招揽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利,因而完全不顾学生的入学条件。

这个时候,一大批从欧洲学成回国的留学生渐渐地在美国医学界形成了一股势力,并逐渐在美国医学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对美国医学教育的状况严重不满。弗莱克斯勒接受对医学院调查的任务,在18个月内走遍了当时美国所有的115所医学院,对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于1910年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认为,美国大多数医学院的情况很糟,学生水平很低,实验室根本不存在,医院与医学院脱节,基础课与临床教学互不相干,经费严重不足等等,“总的情况是一事无成的学校林立,它们由旧式的开业医生管理,即使提供资金,他们也不会把它用来改善教学设备。”调查报告对霍普金斯大学注重研究的医学教育模式备加推崇,他建议关闭全国120所医学院,把经费集中使用在那些值得资助的学校,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医学教育的措施。这就是著名的“弗莱克斯勒报告”。弗莱克斯勒报告被认为是美国医学教育的转折点,它引发了一场美国医学教育的大规模改革,大量不合格的医学院不是合并就是被淘汰。

目前医学院是美国进入门槛最高,学制最长,毕业要求最严的高等学校。由于医学以人的健康与疾病为研究对象,这种严格而长学制的医学教育体制是完全必要的。实践证明,它不但大大提高了美国的医学教育水平,并且为美国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医学基础的研究

在美国与医学教育正规化平行发展的另一条路线是对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视

和加强。临床医学对基础医学的需求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医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医学院确立医学研究重要地位的工作是由霍普金斯大学开始的。吉尔曼在霍普金斯大学彻底贯彻了他的办学思想,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首先建立了研究生院。后来的事实证明,吉尔曼校长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管理才能不但深刻地影响了霍普金斯大学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整个美国的教育体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1920年代,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分散到全国,并占据了许多医学院的重要位置,使研究型大学的霍普金斯体制得以在大范围内推广,并在美国的医学教育中牢固地确立了它的地位。医学基础研究不但促进了美国临床医学的发展,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生命科学研究的突破,使美国的生物医学很快地走在了世界的前头。

3)重视科学交叉,尤其是先进的检测仪器开发

在学科交叉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积极开发先进的检测仪器,先进的检测仪器的使用和利用,对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成果

医学教育改革和科学研究体制的确立,为美国生物医学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以1930年曾兹泰纳获第一个医学诺贝尔奖为标志,美国医学已完成了它的革命时期,进入了硕果累累的腾飞阶段。二次大战前后,一大批欧洲一流科学家流入美国,为美国科学(包括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二战中实施的曼哈顿计划的成功,以及磺胺药,抗菌素的发明使美国政府感受到了科学研究对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性。他们相信,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一定可以创造更大的财富。二战后的美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医学基础研究的投入也大幅增加,1947-1966年的20年中,联邦政府对医学的研究经费增加了20多倍(每年翻番)。与此同时,一些国立和私人基金会资助的研究机构也以充裕的研究经费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吸引着医学院的毕业生进行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形成了一个以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如NIH)为主的基础医学研究网络。强大的研究实力和充足的研究经费使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不断产生,使美国医学科学始终保持着一种具有强力后劲支撑的繁荣局面。

美国的生物医学在过去100年中获得的突破性发展,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显然,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体制革新起了关键的作用。一种良好的体制似乎具有一种“自组织”的特性,它形成了一种聚集人才的强吸引力,并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使高强度投入获得高效率的产出。在这里,人才,资金,环境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格局。这也许可以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2 中医中药是我国特有的,为什么我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那么可怜?为什么中医难以走向世界?

1)为何我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很少?

我国的中药以复方药为主。据了解,复方中药药物多达十几味,添加某种药物有时是为了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副作用,组合起来治理某种疾病效果更好。具体哪味药起什么作用,很难说得清楚,在许多方面还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比如阿胶,其补血的作用已经得到多种中医著作的论证,为国内人士承认,但是国外医药界希望能指出阿胶中哪些成分帮助提高钙吸收,哪些成分帮助补血。对于这种要求,目前国内还没有研究机构能够确认。而恰恰是这种问题,挡住了中药在国外申请药准字的道路。

当中国的很多复方药因为一时“说不清楚”而在国际市场门外徘徊时,日本等国的“洋中药”却大行其道。日本等国所生产的中药以单方为主,比较能说清楚每种药物的作用。被日本称为汉方制剂的中药,大多数有明确的标准、药理研究及临床功效的数据,在生产过程中融入了现代新科技,从品质到外观均优于我国。据了解,只有210个汉方药制剂的日本,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等,原料的75%又由我国输入,但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却已达到80%左右。

我国国内是国产中药的最主要市场,一直占我国中药市场销售额的90%以上。但近年来,“洋中药”返销中国也已经不是新鲜事。资料表明,1998年我国进口日本、韩国生产的中药超过1亿美元,远远大于我国中药同期出口到两国的金额。如今,我国每年进口的“洋中药”已经超过6亿美元。

2)为何中医难以走向世界?

中药大国没能成为中药强国,固然与国际上的不认可有关,与“洋中药”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关,同样也与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苏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仁茂认为,我国多年来的计划经济模式,使得中药产业的各项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如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中药产业的发展效率不高。另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企业产权的不清晰,科研开发和产业的脱节,创新机制的缺乏和风险的不合理分担,也使得中药产业前进的动力不足。

1、中医缺乏创新,即便是这些年谈到的中医现代化,也仅仅是把老祖宗的遗产梳理了一遍又一遍,再用西医的方法进行量产,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论上没有看到任何创新之处。现代人面临越来越多的病源,而中医始终在原地踏步,或者是在退步,如何能与时俱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