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问题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四单元、简单电路1、科学实验中常用的电源是(电池),它的一端是(正),另一端是(负)极。
2、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3、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
4、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亮。
5、(极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例如(铁丝)、(铜丝)、(铝箔)、(硬币)等;(极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例如(塑料尺)、(玻璃)、(干木头)、(瓷器)。
6、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断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电的地方。
7、在检验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的实验中,多放点(盐)或多加几节(电池),可以提高检测不同液体导电性能的效果。
8、明明家的电路出了问题,但不能到天花板、墙壁、地板砖下面去看一看。
这就是生活中存在的(电路暗箱)。
9、在简单的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小灯泡的亮度会(变亮);增加一个小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会(变暗)。
10、用电路检测器去接触暗箱里的两个接线柱,如果小灯泡正常亮,说明暗箱里这两个接线端之间的电路是(通路),它们之间没有(电池)和(小灯泡);如果小灯泡变暗了,说明暗箱里这两个接线端之间的电路连接着一个(小灯泡)。
11、电池提供的电是(直流电),发电厂提供的电是(交流电)。
12、交流电主要是通过(火电厂)、(太阳能电站)、(核电站)、(水电站)等提供。
在我国,家用电器使用的电压一般是(220V)。
13、把许多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用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14、(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其中控制电路的通和断的是(开关)。
15、下面铅笔各部分是导体的有(BD),绝缘体的有(AC)。
16、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形成电流(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17、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图,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1)、(小灯泡)(2)、(开关)(3)、(灯罩)(4)、(电池)二、选择题18、下面小灯泡连接正确的是(A)B、C、A、19、换遥控器的电池时,电池槽内有“+”的地方应该与电池的(A)相连。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老虎C. 鲨鱼D. 蜗牛2. 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叶子C. 花D. 果实3. 下列哪种物质是导体?A. 玻璃B. 金属C. 塑料D. 木头4.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A. 一天B. 一年C. 一小时D. 一月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烂C. 熔化D. 发芽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五颗行星。
()2.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3. 食物链中,生产者总是位于第一级。
()4. 恒星是一成不变的。
()5.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植物通过______进行光合作用。
2.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______。
3.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
4. 在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______。
5.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食物链的基本组成。
2. 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3. 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4. 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5. 简述声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昆虫看起来比实际大。
这是为什么?2. 水在0℃以下会结冰,这是为什么?3. 在电路中,为什么要在灯泡和开关之间串联一个电阻?4. 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发生什么?5. 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彩虹?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2.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简易的电路,包括电源、开关、导线和灯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讲解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讲解1.给动物分类1.你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P2提示:动物园里动物展区可以按进化顺序、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活环境等来划分,同时结合动物园的地形、游人喜好,以及动物园的所在地形的珍稀动物和建筑艺术作局部调整。
2.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可以根据某些特征,如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外形特征、有无脊椎等给动物分类。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是有脊椎的动物,是结构最复杂的已类动物。
进化地位最高的一类动物。
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椎的动物,无脊椎动物种数约占总种数的95%。
3.摸脊柱。
①一节一节的脊柱连起来有什么作用?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撑、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②做脊柱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课本3页图示·准备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6张、棉线、胶带、剪刀。
·制作步骤:①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和圆纸片穿起来。
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④试一试⒈将脊柱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⒉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方向倾斜。
通过实验发现线轴可以向不同方向倾斜,说明脊椎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4.找到这些动物的脊椎。
课本4页图示·蟾蜍脊椎下部有长长的尾杆骨,它是脊椎的一部分。
大部分鱼类的脊椎末端仅达尾鳍基部,也有特列如鲨鱼尾椎末端上翘,伸入尾鳍上叶。
·鸟类的尾椎和腰椎俞合成一整块。
·狗尾巴是脊椎的一部分,称作尾椎。
·蛇的脊椎由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组成。
5.你能像生物学家一样,将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吗?图中脊椎动物有:青蛙、鸟、鲨鱼;无脊椎动物有:蚊子、蜗牛、水母、河蚌beng、蚯蚓。
小结: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文明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1、空气的性质一、问题解答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不会,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里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
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有风吹过脸庞,(不必统一答案,具体依据学生的回答)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6、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现象?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
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
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说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
(2)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
(3)空气可以被压缩。
(4)压缩空气有弹性。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SlideBoom
各课主要问题解答
2.给蚕宝宝记日记
1、辩认蚕蛾的雌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辩认:
性别 触角 腹部 翅膀 其它 雄蚕蛾 较大 较小 雌蚕蛾
较小,直筒状,8个环节 较大,圆筒状,7个环节 两翅不断振动 两翅振动少而慢 身体颜色较深 身体颜色白,尾部具有香 水囊
2、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活,仍能正常发育。 一只蛾子一般产卵500多粒。
各课主要问题解答
3.运动的方式
1、运动分为两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 线运动可分为往复运动、平动、振动,曲线运 动分为转动、摆动、。跳动属特例。 2、翘翘板是直线运动。(往复运动),皮筋 是直线运动(振动),锯木头是直线运动(往 复运动),水车是曲线运动(转动)。 3、易拉罐是转动和平动,飞盘、直升机、竹 蜻蜓是两种曲线运动,行走是摆动和平动,
第2单元 养蚕
单元课题介绍
1. 我们来养蚕 2. 给蚕宝宝记日记 3. 我们来抽丝
4. 养蚕经验交:蚕不是只吃桑叶的,也吃榆树叶,甜苣叶,青菜叶,但 要洗干净晾干。一开始喂桑叶的,就一直不吃别的食物。只 吃桑叶结的茧是白色的,其它发黄。 2:蚕需要呼吸空气,是通过气门或气孔进行呼吸的。 3:把蚕放在纸盒里养最好,因为纸盒可以吸去桑叶所散发 的水气,可保持蚕居住的干燥环境 4:观察蚕卵,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灰紫色,快孵出蚕的 卵会变大,变白,卵壳接近透明,已能看清蚕宝宝蜷曲在里 面的样子。 5:观察蚁蚕,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 蚂蚁,一般只有3-4毫米长,身上有一根不长的细丝,作用是 将它固定在食物上,以免被风吹跑。
各课主要问题解答
2.运动的快慢
1、谁移动得快?自行车、旱冰鞋、滑板、踏 板。这里要清楚它们行进的和时间,才能更准 确地判断它们的速度。 2、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2004年他的成绩 是12秒91,2006年12秒88,2011年13秒00。 3、气象预报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外还强 调方向,才能知道对我们有没有影响。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答案及试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试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运动与位置》知识点和练习题【简化】
《运动与位置》知识点1、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的生命活动、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非生命体的(溪水、白云、月亮等)的运动等等。
2、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是机械运动,如地球的自转、弹簧的拉伸等。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4、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5、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二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6、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7、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参照物改变,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可能改变,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与位置》练习题一、填空题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
2.自己坐在教室里,相对于课桌,自己处于()状态;相对于太空,自己处于()状态。
3.我们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两旁的树向后退,判断汽车应在向()运动。
4.在“我的位置在操场东南方约45米处”的描述中是以()为参照物5. 坐在汽车上,如果我们觉得路旁的树木、房屋往后退,这时选定的参照物是()。
如果我们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那么汽车在(),我们自己是()的,如果以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我们自己是()的。
如果以汽车本身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6.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和()来描述。
二、判断题1.没有参照物,我们也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在运动。
()2.公交车停在站台上,说明此时公交车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3.“小小竹排江中走,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和青山互为参照物。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三单元、常见的力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3、一定的拉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4、磁铁具有(磁力),可以使从斜面滚下的钢珠改变运动路径。
5、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6、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弹力)。
7、当一根橡皮筋拉长时,他就会产生(弹)力,如果松开手,这个产生的力也会随之(消失)。
8、我们一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科学上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9、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12、下雪天,给汽车轮胎加上防滑链,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13、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读数是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14、火箭的顶端制造成尖尖的圆锥体,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15、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垂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浮力)。
16、用弹簧测力计勾住一小块石块,把它慢慢放入到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在空气中的读数(小),是因为石块受到了水的(浮力)。
17、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8、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较重的物体在水中容易(下沉),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19、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就看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没有改变,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0、生活中利用弹力的例子有(橡皮筋)、(握力器)、(拉力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浮力》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浮力》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的《浮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是《力》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难的一课。
在地位上,本课和前面三节课是并列状态,没有明显的递进关系。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揭示概念,感知浮力。
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状态,引出浮力概念;活动二,根据测力计的变化发现沉下去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这一部分是认知层面。
第二部分,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让学生先预测他们的沉浮状况,在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一些可能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在通过改变小球的质量,发现质量大的往下沉,质量小的往上浮,从而得出相同大小下,质量影响物体沉浮这一结论。
第三部分,先让学生综合应用。
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为实践层面。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力与运动》、《弹力》、《摩擦力》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力的方法,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到弹力、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影响力大小的因素。
学生已经具备的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浮力,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前要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要点,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和及时地记录,为高年级的实验设计与探究做好准备。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仍然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但也逐步对一些问题有理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通过推理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浮力,说出浮力的定义,并发现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岩石》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岩石》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是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
2、常见的岩石有()、()、()、()。
3、我们可以从岩石的()、()、()、()、()、()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岩石的特点。
4、花岗岩通常由()、()、()三种粗细不同的颗粒紧密结合构成。
黑色、半透明、粉色5、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是: ()、()、()、()、()。
6、黄河石具有美丽的花纹,火山口捡来的石头,上面却有很多()。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岩石都是裸露在地表。
()2、土壤、泥沙的下面覆盖着岩石。
()3、砂岩和石灰岩里都可能有古代生物化石。
()4、风化的岩石没有收藏意义。
()5、路旁的瓦片、砖头也是岩石。
()6、大理岩、砂岩声音稍浑浊;花岗岩、石灰岩,声音稍清脆。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下图中最容易找岩石的地方是()。
2、某同学找到一块含有古代鱼化石的岩石,可能是()。
3、观察岩石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方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花纹B、在粗粒砂纸上用力划痕,观察划痕颜色C、用舌头舔一舔岩石的味道4、下列属于大理岩和石灰岩共同特点的是()。
A、吸水B、有条纹C、声音稍清脆5、下列中()属于岩石。
A、水泥瓦B、卵石C、红砖6、下面岩石中有不同的颜色,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A、板岩B、花岗岩C、石灰岩7、岩石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下列设施与岩石无关的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改变模样B、有些岩石有气孔或条纹C、岩石很罕见,只有极个别地方才有四、连线题:将岩石与其特点连线五、实验探究题:1、请将观察、描述岩石的活动过程补充完整。
观察目的:用不同的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细致地对岩石进行观察,了解更多岩石的信息。
观察方法:(1)我们可以借助感觉器官觉(口除外)观察岩石。
用()观察岩石的颜色、形状、光泽、明度等;用()摸一摸岩石的手感、轻重;用()听击岩石的声音;用()闻一闻有没有持别的气味等。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一、选择题1.O不属于脊椎动物A.孔雀B.蚂蚁C.小丑鱼D.猴子2.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A.华南虎B.美洲豹C.帝企鹅D.袋鼠3.蝴蝶属于OA,脊椎动物B.无脊椎动物C.植物D,以上都不是4.在动物园的灵长类区,我们能看到()A.蛇B.猴子C.鹦鹉D,鳄鱼5.按运动方式进行划分,小丑鱼的运动特征是OA.在水里游B.在陆地走或爬C.在天上飞D,以上都可以二、判断题1•因为蚯蚓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所以它是脊椎动物2.人类的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其他动物的脊椎都是完整的一3.常见的鸡、鸭、鹅等家禽属于脊椎动物4.蚊子、苍蝇等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5.我们只能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参考答案】6.B2.A3.B4.B5.A1.×2.×3.√4.√5.×2.鱼类一、选择题1.O不属于鱼类的特征A.靠鳍呼吸8.身体呈纺锤形C.覆盖羽毛D.用鳍游泳9.以下生物,属于鱼类的是OA.青蛙B.螃蟹C.小丑鱼D.蝴蝶10鱼在游泳时不断地张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在喝水B.它在进食C.它在呼吸水里的氧气D.它在说话11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悄悄地滴在鱼嘴前方,我们可以看到OA.红色液体从鱼的嘴部吸入,从鲤部流出12红色液体从鱼的鲤部吸入,从嘴部流出C.红色液体从鱼的鲤部吸入,从鲤部流出D.红色液体从鱼的嘴部吸入,从嘴部流出13很多鱼类身体的形状都很相似,这是因为这种形状OA.利于隐藏自己B.能减小水的阻力C.能吸引异性D,以上都是1.鱼类属于脊椎动物2.鱼类在水中生活,所以不需要氧气3.在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都是鱼4.鱼在游动时,尾鳍用于维持身体平衡5.鱼只能用鲤呼吸【参考答案】1.C2.C3.D4.A5.B1.√2.×3.×4.√5.×3.鸟类一、选择题1.燕子的尾巴具有()的作用A.减少空气阻力B.飞翔C.掌握平衡,控制方向D,装饰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OA.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食B.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蹊,使得脚掌宽大,只适宜在陆地上行走C.鸵鸟的足非常粗壮,只有两趾,有利于支撑鸵鸟巨大的身体D.火烈鸟可以靠一只爪子支撑身体5.家鸽的绒羽最主要的作用是()A.保暖B.飞行C.装饰D,繁衍6.鸟类的喙一般用于()A.取食B.繁衍C.争斗D.控制飞行方向7.将鸟的正羽羽根剪断,里面是()A.空心的B.骨髓C,骨头D血液二、判断题1.鸟属于脊椎动物2.所有的鸟类都会飞3.鸟类的羽毛是实心的4.鸟的羽毛主要用于装饰和保暖5.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蹊是为了划水时省力【参考答案】l.c2.B3.A4.A5.A1.√2.×3.×4.×5.√4.哺乳类一、选择题1.能够说明蝙蝠是哺乳动物的关键特征是()A.体表被毛B.哺乳C.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D以上都是2.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属于()A.哺乳动物B.鱼类C.鸟类D植物3,下列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胎生的是()A.鸟类B.鱼类C.哺乳动物D.昆虫类4,北极熊的皮下有着一层厚厚的脂肪,其作用是()A.伪装B.保温C.保护D.以上都是5,下列那些哺乳类动物不是生活在海里()的A.鲸鱼B海豚C海豹D.大象二、判断题1.狮子、大象、鲸都是用乳汁哺育后代的2.蝙蝠是鸟类,不是哺乳动物3.人是哺乳动物4,哺乳动物的脂肪不具备保暖作用5.鲸鱼是鱼类,也是哺乳动物【参考答案】1.B2.A3.C4.B5.D1.√2.×3.√4.×5.×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5.运动与位置一、选择题1.在前进的火车中,以O作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A.窗外的树B.轨道旁边的小河C.车厢里的座椅D.车厢外的房屋2•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巍巍青山两岸走”选用的参照物是()A.巍巍青山B.岸边的树C.小小竹排D.天空的太阳3.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人相对于汽车是()A.静止的B.运动的C.无法判断D.以上都有可能4•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O发生变化A.大小B.位置C.颜色D,形状5.“小红家在小明家的正东方向300米处”这句话中O是参照物A.300米8.小明家C.小红家D,正东方向二、判断题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先确定参照物9.参照物是假定静止不动的10.高山一定是静止不动的11小红在跳绳是运动的,小刚坐在地上是静止的12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参考答案】1.C2.C3.A4.B5.B1.√2.√3.×4.×5.√13.不同的运动一、选择题1.在下列运动中,从物体的运动路线来看,做直线运动的是A.向空中斜抛出的小石头B.旋转的车轮C.正在工作的升降电梯D.飞行的蝴蝶14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OA.螺旋桨转动B.机身做直线运动C.螺旋桨做直线运动D,机身转动15在水平地面上推木块,木块动起来,木块的主要运动方式是()A.移动B.滚动C.转动D挪动16下列不属于曲线运动的是OA.拨弄琴弦B.水车转动C.风车转动D.摆锤摆动17下列运动属于复合运动的是()A.锯木头B.旋转木马C.荡秋千D.时针转动二、判断题1.物体只能以一种运动方式运动2.拨动钢尺时,钢尺的运动方式是曲线运动3.苹果落地属于直线运动4.我们走路时,身体只有直线运动一种方式5.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参考答案】1.C2.A3.A4.A5.B6.×2.√3.√4.×5.√7.运动的快慢一、选择题1.以下是速度的单位的是()A.米/秒B.米C•秒D.小时2•小明和小红同时从运动场一端出发,1分钟后我们可以分别测量他们的(),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A.距离B.步数C.速度D.以上都可以3.小明用2米/秒的速度走完26米,用了()秒A.2B.13C.12D.104.一条鱼游动速度3米/秒,游动5秒钟游了O米A.3B.5C.8D.151.1米/秒和60米/分钟这两个速度OA.1米/秒速度更快2.60米/分钟速度更快C.两个速度一样快D.无法比较二、判断题1.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
新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上册《运动和位置》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PPT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 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知识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 向和距离来描述;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3.能描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可以依据不同的参照物体判断某一物 体是否运动。 4、能认识到事物的相对性,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乐于用所学知识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4.同桌学生交流。 5.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图,谁来说说看,为什么说他们在运动。 6.学生回答(依次交流四组图片,突出运动和位置这两个词) 7.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 生长,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运动等等。我们判 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就是要看什么?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3.师:地球转动时,房子与树动了吗? 4.学生回答。 5.小结:相对地球而言,地球表面的许多物体例如房子和大树,相对地 球的位置不变,他们是相对静止的。但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一直在改变, 地球上的一切又是运动的。
6.师:现在同学们明白怎么用位置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了吗? 7.学生回答。 8.师:恭喜大家有所收获,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 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进一步理解运动与位置的关系。]
8.学生回答 9.师:是的,看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是来研究“运动与位置”(板书课 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对物体运 动的已有认知。并通过交流“为什么在运动”,调动学生的前概念—— 位置,从而引导进一步研究运动与位置的关系。]
活动二、了解“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方法 1.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片,你能判断图片里哪些物体运动了吗? 2.学生回答 3.师:那老师再给你一幅图,你可以判断出哪些物体在运动吗?说说你 的理由。 4.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2020年秋(新教材)完整版 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精品课件
宽尾凤蝶是凤蝶科,宽尾凤蝶属昆虫。翅展115-130毫米。体、翅黑色,翅面散
生黄色鳞片。宽尾凤蝶一般在林缘及开阔地活动,喜欢滑翔飞行,飞行时后翅不扇 动。喜欢访花与吸水,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 广西。
这些动物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他们都是脊 椎动物吗?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了解这些动物的名称及特点,再看一看他们是否有脊椎,然后 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 家之一。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拥有哪些野生动物吗?
鹦鹉螺,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整个
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通常夜间活跃,日 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以触手握在底质岩石上。生活在海洋表层一直到600米深, 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鹦鹉螺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底栖的 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
它们都是脊椎动物吗?
朱鹮
东北虎
鹦鹉螺
宽尾凤蝶
保护动物资源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新课导入
猜一猜,飞行赛中谁的耐力最强? 音乐会中谁的歌喉最美?草原的运动会 上,谁的速度最快?
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
想一想,动物园中的动物有哪些?他们分别住在哪个区?
第一单元 动物大家族 1 给动物分类 2 鱼类 3 鸟类 4 哺乳类
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 5 运动与位置 6 不同的运动 7 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 8 力与运动 9 弹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单元 简单电路 12 点亮小灯泡 13 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电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写出鱼的外形的共同特征。
1.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3.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4.以鳃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5.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6.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7.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画出你观察到的鱼的外形,并标注出鳃和鳍。
研究鸽子的羽毛。
我的发现对鸽子的作用观察正羽正羽外形优美,比较宽大,摸上去比较光滑,中间有一根坚硬的、粗壮的羽轴。
利于鸽子的飞行和掌握身体的平衡。
剪断正羽羽根后发现羽根里面是空的。
减轻重量在正羽上滴水后水不会被吸收。
防水,防止羽毛被水沾湿,影响飞行。
用放大镜观察绒羽绒羽看上去比较细小,摸在手上比较柔软。
保持体温,减少热量散失,抵御寒冷。
将这些鸟喙与它们各适合吃的食物连线。
研究哺乳动物。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5.运动与位置辨别教科书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汽车)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草地上的两个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自行车与骑手)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公路)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里的鸭子)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边小路的乌龟)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草地上的两个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天空中的老鹰)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白云)位置发生了变化。
6.不同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表示下面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
7.运动的快慢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姓名路程时间速度张佳琪5米2秒 2.5米/秒李梦如10米4秒 2.5米/秒申时航5米 1.5秒 3.3米/秒杨一帆10米3秒 3.3米/秒给下面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8.力与运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假设: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有关系,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知识点及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知识点1、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
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如果石块在水里受到浮力,那么浮力+石块在水里受到的拉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在空气中测得的提起石块的力要小。
3、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4、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重的下沉,轻的上浮。
简言之:同样体积的物体,质量越小的越容易上浮。
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体积小的下沉,体积大的上浮。
简言之: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上浮。
5、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能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比如实心的金属球在水里会下沉,但是把它制成空心的船就能浮在水面了。
6、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在船舷齐水处做记号就是为了确保船先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船与石头受到的浮力等于船与大象受到的浮力,而两种情况下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重力,所有石头和大象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
简单点说,曹冲称象就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2、物体受到浮力()重力时会上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重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方向();大小()。
4、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5、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试题及答案(五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试题(一)一、填一填1、我们生活在()的海洋里,周围看起来好像什么也没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
空气有许多奇妙的(),探索空气的奥秘非常有趣。
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热空气会()。
3、空气中的()约占空气体积的21%,()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
4、空气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的气体。
5、二氧化碳比空气(),不能()。
二、判断。
(1)喝完啤酒的瓶子里,什么也没有。
()(2)空气是白色的。
()(3)空气不仅存在,并且占据空间,能流动。
()(4)开动电扇,摇动扇子都有风。
可见,风的形成与空气的冷热没有关系。
()(5)动物吸入的不是纯氧。
()(6)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二氧化碳。
()(7)空气污染是指自然环境受到有害气体或烟尘的污染,室内的空气不存在污染问题。
()(8)空气中的氮气支持燃烧。
()(9)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10)氧气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三、选择1、空气是()的气体。
A、白色B、乳白色C、无色2、下面()的空气比较好。
A、采石场、石灰厂附件B、清晨的乡间小道C、繁华的街道3、把土块放进装满水的盆中,会冒出许多小气泡,这是因为()A、土块干枯被水浸湿时发生的现象B、土块在水中呼吸C、土块的空隙原先被空气占据着,现在水把土块里的缝隙充满了4、热空气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A、热空气温度较高B、热空气体积较大C、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重量轻5、约站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四、连一连①比空气重②比空气轻③不支持燃烧A、氧气④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二氧化碳五、问答1、制冷空调的室内机为什么要挂高,而取暖器要放在地上?2、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3、如何签别一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一填(30分,每空2分)1、空气性质2、膨胀变轻上升3、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4、颜色气味味道透明5、重支持燃烧二、判断(20分,每题1分)××√×√√×××√三、选择(10分,每题2分)C B C C B四、连一连(10分,每个2分)①——A②——B③——B④——B⑤——A五、问答(30分,每题10分)1、答:因为制冷空调出的是冷风,冷空气要下降,才能起到降温的目的,所以要挂得高;取暖器放在地上,是因为取暖器发出热,使周围的空气变热,放在地上,热空气才能上升,使热空气充满整个室内,从而达到升温取暖的作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_______和_______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或气球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越_______。
3、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灯丝中没有________通过。
4、不同植物的果实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果实里都有________。
5、我们人耳里面的______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6、_______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7、花能否结出果实,与花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8、一些歌唱家的歌声被称为“海豚音”,是因为他们能发出很_______的声音。
9、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10、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发生_________ ,烧杯中的木屑会在水中游动起来。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现象。
A.冷却B.蒸发C.凝结2、重力的方向总是()。
A.竖直向上B.不确定C.竖直向下3、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容易生锈?()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干燥的高原4、食物滴上碘酒后,变蓝色,说明食物中有()A.蛋白质B.脂肪C.淀粉5、当发现有人触电时,下列做法中,最可行的是()。
A.迅速用手把触电者拉开B.迅速切断电源,用绝缘体挑开电线C.迅速用刀割断电线6、下图中的运动属于()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复合运动7、下列食物中,含有维生素较多的一组是( )。
A.菠菜、白菜、黄瓜 B.鱼、大豆、鸡蛋、瘦肉 C.肥肉、动植物油8、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引起的。
A.微生物B.苍蝇C.蚊子D.蟑螂9、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10、花的主要功能是( )。
A.吸引昆虫 B.供人欣赏 C.产生果实和种子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动物繁殖之前都有一些准备活动,并伴有一些异常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问题解答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不会,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里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
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有风吹过脸庞,(不必统一答案,具体依据学生的回答)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6、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现象?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
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
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说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
(2)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
(3)空气可以被压缩。
(4)压缩空气有弹性。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9、探究喷气式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他跑的距离是否有关?答:课本上的空填“远”。
结论充气量多,气球跑得远。
二、教法分析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对于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空气会流动等。
本课教学正是以学生的这些认知背景为基础,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正视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因此,本课教学当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解释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1、猜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由一个简单的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2、关于空气你知道什么?关于空气你还想知道什么?自主学习(一)认识空气的性质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1)实验一作演示实验①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师演示。
③说说看为什么会这样?(2)实验二演示分组相结合①我请一名同学帮老师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有办法解决吗?④小组内实验验证本组的假想。
(3)做第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空气有质量(1)作演示实验边做边介绍实验的条件。
(2)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3、空气具有流动性分组实验(材料用气球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能说明问题即可,注意安全。
)①学生实验,②学生谈感受这说明了什么?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4、感受空气能被压缩①师讲解实验要求及方法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情况,解释实验中的感受。
5、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空气的性质(二)、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1、问,以前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2、水和空气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关于三个实验的处理,第一个联系实际想一想就可以因为它比较简单。
第二个分组实验效果好。
第三个最好是教师演示,因为注射器口的封闭性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教师演示效果明显,不容易产生歧义。
)3、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三)、了解人们对压缩空气的利用,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1、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要想让压缩空气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你想研究关于他的哪些问题呢?3、学生动手实验(这个实验比较复杂,一定要提醒学生认真组装材料。
可以把绳子改为细铁丝,铁丝容易拉直,便于操作,又减小了阻力。
使实验效果明显。
)4、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三、课外拓展: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3、热空气和冷空气一、问题解答1、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答: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受冷后会下沉。
2、试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答: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3、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
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4、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二、教法分析在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性质的基础上,本课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了风。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复习导入1、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是会流动,空气是怎么流动的?2、小组讨论,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自主学习1、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实验一(分组)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能说明什么呢?实验二(演示)我这里有个会转动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转动的,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蛇转动的呢?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呢? 学生猜测交流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观察实验三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呢?出示孔明灯、热气球图片,讲解热空气上升的应用,让学生初步知道科学发展史,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2、冷热空气的对流(1)热、冷空气怎么的流动的呢?(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实验材料要准备充分,冷瓶内可以装冰块,热瓶内倒开水,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协助。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3、制作热气球(注意:塑料袋的质量一定要轻,一定要密封不能漏气,体积不要太小,否则将直接影响实验效果。
)应用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先由学生自由回答,再学生质疑,再学生通过本课所学知识讨论解决。
4、大自然中的风的形成1、我们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大自然中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2、学生看图,思考、讨论、汇报3、教师小结三、课外拓展:制作孔明灯3、空气中有什么一、问题解答1、一猜,下面那支蜡烛最先熄灭,那支燃烧的最久?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第二支先灭,第一支最持久。
因为第二支是用小杯子罩住的里面空气最少,第一支完全暴露在空气中。
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瓶里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各具有什么性质?答:试验中可以看到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说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
瓶里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空气中至少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3、11页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说明什么?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答:会看到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5、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答:秋季早晨草叶上的水珠,放在室外的金属上的水珠,水缸外的水珠,冬季从室外里走到屋子里眼镜片上会有水雾等。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节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新课:1、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燃烧得最持久?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实验:同时点燃三支蜡烛,并给其中两支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观察有什么现象?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你怎么样解释这种现象?6、学生讨论、交流。
7、讲述: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里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1、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
把粘有蜡烛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
(水要适量。
)。
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5)讲述:接着实验,把瓶盖拧松,(空气从瓶口进入,提起瓶子时不会带起水,不会弄湿烛蕊,也不会把蜡烛弄倒)把瓶子拿起来,点燃蜡烛,等蜡烛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
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7)汇报实验结果。
(8)讨论: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什么?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2、实验2: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1)提问:杯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学生猜测,并说出依据. (2)照教材第10页的方法讲解实验操作,.讨论: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由此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能支持燃烧)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1、制取二氧化碳(1)讲解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办法。
(2)学生分组实验,收集二氧化碳。
2、实验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3)问:看到什么?说明什么?(4)小结。
3、实验二: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1)学生猜测,阶梯状放置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一起熄灭。
(2)师演示实验,生观察并思考。
看到什么?说明什么?(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