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质量问题
中药材产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材产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10ad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6.png)
中药材产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材产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
1. 质量问题:中药材的质量受到种植环境、采收、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影响,存在掺杂、含量不足、污染等问题。
2. 中间环节利润过高:在中药材从种植到零售的过程中,存在多个中间环节商家,每个环节都会加价,导致最终售价过高。
3. 产地监管不足:中药材产地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产地质量管理不到位,控制不了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
4. 药材种植模式不合理:传统中药材种植以大规模人工种植为主,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5. 缺乏标准化生产:中药材的生产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导致不同批次、不同产地的中药材在质量和功效上存在差异。
6. 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中信息传递不畅,农民和加工企业对市场需求和新技术了解不足,导致产能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7. 品牌建设不足:中药材行业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产品缺乏知名度和差异化竞争力。
8. 市场竞争不充分:中药材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缺乏良性竞争,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以上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监管、提高种植技术、建立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强品牌建设等来解决。
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b77c7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6.png)
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中药材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然而,由于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使得人们对其疗效产生了怀疑。
通过提高中药材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把关,继而提高中药材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本文将首先分析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解决对策,希望提高检验质量与精准性。
关键词: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前言:中药材质量检验在解决中药材质量把关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加强对产地的监管以及提高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监测力度,可以提高中药材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中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对于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对健康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常用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中药材的质量标准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中药材在不同地域和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种植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中药材质量上的标准缺乏统一性。
这就给生产企业和质量监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难度,也给消费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带来了困扰。
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提高中药材质量的可追溯性。
第二,中药材的真伪鉴别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中药材的市场需求大、价格高,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市场的机会,通过掺假、偷工减料等手段获利。
这种情况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损害了中药的形象。
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真伪鉴别体系,加大对不合格中药材的打击力度,保护中药材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三,中药材的质量检验手段相对滞后也是一个问题。
现有的质量检验方法往往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参与,这既增加了检验的成本和时间,也限制了中药质量检验的广泛应用。
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中药质量检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中药质量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中药材质量检验中的追溯体系建设也亟待完善。
中药材作为一个特殊的生物资源,其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1]。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87b6f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7.png)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药产业是以中药材为基础的资源性产业,中药材是中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常用中药材有600多种,其中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殖。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8339万亩(1亩≈666.67 m2)。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生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大国。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关系着人民健康及中医药行业的兴衰。
近年来,药材需求量的增长导致药材质量问题凸显,甚至有学者提出“中医将亡于中药”的担忧。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深入,公众对中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中药材品质提升逐渐成为行业需求。
2022年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对我国中药材质量管理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指对中药材的采集、鉴定、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本文对当前我国中药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具体对策,以期为我国中药品质提升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主要问题1.1盲目使用投入品中药材需求量显著增加、野生变家种等问题导致中药材大面积、高密度种植,反复种植又导致连作障碍、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药材质量下降。
药农为了获得短期效益,一味追求药材产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滥用,造成中药材农药及重金属有害元素残留量超标、药材指标成分含量下降,影响了药材品质,降低了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7年7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其他类农药的使用要求也陆续被列入法规之中。
然而,2017年中药饮片的抽检结果显示,抽检的人参、黄芪等15个中药饮片2064批次样品中,不符合规定的有211批次,包括农药残留(人参48批次)、黄曲霉毒素(远志11批次)、二氧化硫残留(11批次)等;2018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检7组(14个)中药饮片品种(含2个中药配方颗粒)2284批次样品,不符合规定的有278批次,包括二氧化硫残留(26批次)、黄曲霉毒素(60批次)等。
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16eb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8.png)
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和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中药材生产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从中药材质量、药材生产方式以及监管不足等方面,探讨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中药材质量是中药产业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然而,当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质量良莠不齐的中药材。
一方面,一些生产商在追求高产量的同时,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和激素等物质,导致中药材的质量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中药材的种植、收获和处理等环节都需要经过许多农民和中间商,中间环节的管理不善也容易导致中药材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都对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带来了健康隐患。
其次,中药材的生产方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中药材生产方式常常依靠大量的人工劳动,而且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这种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另外,由于农民对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了解不深,他们一味地依赖传统经验,缺乏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接受和应用。
因此,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方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三,中药材生产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
由于中药材的生产链条较长且涉及多个环节,监管的难度较大。
目前,虽然有一些监管机构负责对药材进行抽检和质量监控,但是监管力度不够强大,监管范围不够全面。
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商往往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规避监管,生产和销售质量低劣的中药材。
因此,加强中药材的监管,提高监管的力度和水平,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材生产目前存在质量问题、生产方式问题以及监管问题。
为了保护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各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加强对中药材的抽检和质量监控。
同时,推广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益和环境保护意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解决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发展中药产业。
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33827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1.png)
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医药养生观念深入人心,居民们更加注重健康和保健,中医药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弘扬中医药事业的物质基础,应正确引导、严格监管,以保证其质量。
但由于中药材专业市场流通混乱、对中药材种植及销售散户的监督管理难、中药材监管人员专业性不足、监管方式也比较单一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中药材监管难度较大。
一、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一)中药材流通市场混乱,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难度大目前中药材交易流通渠道大致可分为中药材专业市场、原产地市场和中小规模中药材市场、“公司+农户”独特经营模式三大类,其中中药材专业市场承担了我国70%左右的中药材交易量。
进入中药材专业市场,要求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尽管近年来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加强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管力度,但由于进入市场的中药材经营人员药学知识贫乏、质量意识淡薄,市场内的混乱现象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致使假冒伪劣中药材充斥其间,甚至有回收药材二次流通,优质中药材利益得不到保障,优质优价中药材市场得不到发展,最终造成中药材市场畸形发展的恶性循环。
再加上中药材作为商品和农副产品的双重属性,无证经营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是增加了索证索票、检查验收、追讨责任的难度。
(二)对中药材种植和销售散户的监管难一方面,中药材种植散户管理困难。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种植方向成为药农,越来越多的中药材从野生野长野外采摘转变为人工种植,不断有中药种植合作社和企业药源基地兴起,但无组织的个体药农仍占大部分,中药材种植散户的存在加大了中药材种植的管理难度。
另一方面,中药材销售散户管理困难。
个体商户及中小企业作为中药材专业市场中的经营主体,专业素养不高,地方保护严重,专业市场基本处于“小、散、差”状态。
除此之外,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出售中药材,此类零散市场的零散中药材交易更是得不到有效监管。
浅谈中药材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药材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a2f6ae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0.png)
浅谈中药材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药物质量越发关注。
在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下,各种检验设备、技术也得到了升级,药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也得以保证。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中药材质量检验中依然存在着多方面问题,如果没有妥善解决,将会影响疗效,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基于此,本文对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药材;质量检验;问题;对策中医我国的瑰宝,中药材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自古就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著作,无论是从历史考据,还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都给后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中药材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内容,和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药物疗效、患者康复速度等都有着密切联系。
目前市面上中医药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药材检测手段也更加先进,能够有效保证药物质量。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受到利益驱使,以次充好,一味地看重药物品相而不注重其实用效果。
正是因为如此,大批的低质量中药材流入市场,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也为患者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对中药材质量检验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每批中药材都符合质量要求,都能发挥其疗效。
1中药材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1.1中药材的检验标准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都明确提出了药品质量标准,并且其中的法规政策也正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由此可见国家对药品质量的重视。
中药是我国中医体系的重要组成,种类多样,特点明显,即便是同一种中药材,如果生长区域、生长年限不同,那么其疗效、作用也会产生一定差异。
或是同一种中药材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比如有的会使用醋灸,有的会使用酒疚,这些都将会对药物质量和疗效带来直接影响。
由于中药种类多样,想要针对每一种中药材制定检验标准,难度非常大。
但也正是因为没有完善的标准,尤其是细节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导致难以区分性状类似的药物,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中药材质量报报告
![中药材质量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fea9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a.png)
中药材质量报报告一、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材资源。
然而,在中药材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一些不正规的操作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中药材的质量问题愈发突显。
本报告旨在对中药材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提升中药材的质量。
二、中药材质量问题分析1.采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的质量与其采集环节密切相关。
在现实生产中,一些不规范的采集行为常常出现,例如:采集过量、盲目采集、采集时间不当等,这些都会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2.初加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的初加工环节对于其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在一些小作坊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时,可能存在加工时间过长、加工工艺不规范、材料混杂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
3.储藏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的储藏环节也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的储藏条件,例如湿度过高、温度过低等,会导致中药材变质、虫蛀等问题,严重损害中药材的质量。
4.质量标准的不健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是对中药材质量进行评价和判定的重要依据。
然而,目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有待完善,一些关键指标缺乏统一的标准,这给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中药材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1.加强中药材采集的规范性加大对中药材采集的监管,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中药材采集,避免过度采集和采集不当的行为。
2.加强中药材初加工的规范性推广合理的初加工流程和设备,提高中药材的初加工效果,并加强对初加工环节的监控,在初加工过程中避免出现不规范的操作,确保中药材的质量。
3.改善中药材的储藏环境建立合理的储藏条件、温湿度监控系统,确保中药材的储藏环境稳定,避免湿度过高、温度过低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4.完善质量标准加强对中药材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建立详尽的质量标准,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方法,以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可控性和可比性。
四、结论中药材作为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其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本报告针对中药材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中药材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
![中药材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3befd6016fc700abb68fce2.png)
2.1 中药材生产中的环境问题 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包括生态、大 气、水质、土壤,防止化肥、农药、有 毒物质、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对废 弃的农药、化肥等包装材料必须正确处 理,做到不污染环境、不污染水源、不 污染土壤、不玷污产业。严禁用硫磺粉、 洗衣粉、漂白粉、洗洁精等有毒有害物 质浸泡、加工药材,严禁用硫磺及高毒 高污染农药熏制和贮藏药材。 2.2 中药材品种问题 应用优良品种是药材生产获得高效 的基本保证。品种退化问题;不合理的 选留种问题;三年变两年,当归尤为严 重;中药材质量问题。 2.3 出苗率问题 中药材育苗中出苗率低的问题是一 个普遍性问题,造成对生产资料、土地 资源和人力的极大浪费。其中黄芪、芫 荽(老虎菜)、羌活、柴胡出苗率较低, 提高出苗率是育苗成功的关键。 2.4 中药材生产中的施肥 目前药材生产中盲目施肥现象日趋 严重,一味追求高产施肥量严重超标, 造成对土壤、环境、产品的严重污染, 施肥效果不明显、增产效益不显著、经 济效益不高。 2.5 农药安全及有效施用 施药不合理问题 目前,有的农户 在农药施用上安全意识淡薄,只注重防 治效果,忽视施药安全问题。我们对曾 经发生过的当归兆秆毒牛事件,“3911” 超量施用事件应引起教训。
业方可加工炮制中药材。 1.4 建立规范化药材生产基地、
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培植种植大 户等,以质量及规模取胜,打好品牌优 势战略。
1.5 当好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的 忠实卫士
一是对外大力宣传中药材产业的优 势(资源、品牌、道地性);二是建设 美好的生产环境(中药材生产要全面实 现规范化,施肥、施药要安全合理); 三是引导、帮助农民积极创建农民专业 合作社,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1.2 当归品种简介 岷归 1-5 号。岷归 1 号、岷归 2 号、 分别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岷归 4 号 荣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岷归 3 号育 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岷归 1 号 可作为当归新品种的对照品种。归 2 号 品种来源于集团选育,质量符合《中国 药典》标准。岷归 3 号 质量符合《中 国药典》标准。岷归 4 号 质量符合《中 国药典》标准。岷归 5 号品种来源于系 统选育,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1.3 逐 步 以 规 范 化、 企 业 化、 集 团 化 取 代 小 农 经 济 式 的 生 产 模 式。 进 一步发展壮大制药企业 GAP 基地建设 的作用。用 GAP 认证与否来规范中药 材的市场准入,有 GAP 认证的中药材 GMP 厂家方可采购,有 GSP 认证的企 业方可经营中药材,有 GPP 认证的企
中医行业的中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
![中医行业的中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71a56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b.png)
中医行业的中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近年来,中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由于中药材来源广泛、加工复杂,其质量控制与评价一直是中医行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中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现状、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中药材质量问题中药材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种混杂:由于中药材存在着许多近似的品种,容易发生混杂,降低了药材的纯度和药效。
2. 难以定量:中药药材存在着复杂的成分组成,不同药材中同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会有差异,导致难以准确地定量。
3. 药材虫蛀、霉变等问题:由于中药材的采集和加工条件限制,容易受到虫蛀、霉变等问题的影响,进而影响质量。
二、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为了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中医行业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质量控制:1. 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通过对不同中药材的来源、性状、质量要求等进行规范化,制定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稳定。
2. 采用质量分析方法:中医行业通过使用先进的质量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对中药材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确保中药材的含量准确。
3.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中医行业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程质量控制,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可控。
三、中药材质量评价的方法中药材质量评价是中医行业的重要任务,为了评价中药材的质量,中医行业采用了以下方法:1. 外观评价: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进行观察和比对,如颜色、形状、气味等,以评估中药材的质量。
2. 理化指标评价: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如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挥发油含量等,以评价中药材的质量。
3. 药效评价:通过对中药材的药效进行评价,如对其治疗特定病症的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以评价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四、中医行业中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中医行业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方面面临许多挑战,如采集环节不规范、质量标准不统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中医行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标准化管理:中医行业应加强对中药材采集、加工、储存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中药材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药材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70371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f.png)
中药材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中药材是并列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产业之外的第三类中药产业,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中药发展的源头,也是经过了上千年考验的中药饮片的最直接的原料。
随着全球对绿色药物的青睐,未来我国中药材走向世界指日可待。
但是现阶段我国在中药材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生产技术落后,农药污染超标,缺少中药材管理制度规范以及监督规范等。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我国中药材品质低下,缺少市场竞争力。
本文从我国中药材产业现状出发,对行业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关键词:中药材质量问题对策中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子行业,由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组成.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而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中药材的流通、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医药届代表提及的重点。
中药行业质量管理的基础: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再联系到去年10月到今年1月份韩国和日本(两个我国中药材出口主要市场)陆续出台新的中药重金属农药残留标准,以这两个检测标准为依据对我国的中药材出口设置壁垒;2008年发生的800多吨含铅中药材在韩国口岸被销毁事件等, 从目前中药材生产流通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多项调查及科学研究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国中药材质量监管现状不容乐观.一、中药材质量管理现状1、农药污染现象严重中药材产品中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是影响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整体环境污染的外在因素外,人为的中药材农药污染现象也十分突出:(1)农药品种使用不当,如大量施用有机氯、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该类农药在人体内会形成浓缩、累积及胚胎转移现象,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期也较长;(2)滥用、误用农药问题突出,大多数中药材产于老、少、边、穷地区,生产零星分散,农民自行管理,自主经营,由于生产者缺乏有关的技术知识,滥用、误用农药问题严重。
中药材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材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a896c2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2.png)
中药材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中药材进出口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下面,本文将从中药材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药材进出口存在的问题1.质量不稳定:中药材的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药材存在杂质或污染现象,进口中药材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
2.标准不统一:不同国家对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在进出口方面存在一些技术壁垒。
3.贸易摩擦:中药材属于特殊的农产品,其进出口涉及到一些政治、文化和经济利益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常常引发一些纠纷和摩擦。
4.管理不规范:部分中药材进口商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管理不规范、风险难以控制。
5.安全风险较高:中药材进口存在安全风险,包括品质风险和卫生风险等。
一些国家因为不同的风险和合规要求,会对中药材的进口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
二、中药材进出口的对策1.制定统一的标准:国家逐步制定统一的中药材标准,加强合规审查和监管,同时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水平:中药材进口商应该建立起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测,确保进口中药材的品质符合要求。
3.拓展市场:中药材企业应当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尽可能多的发展潜在的市场机会,增加多元化贸易的选择,降低贸易摩擦风险。
4.加强国际合作:中药材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知名的国际药材展会及相关交流活动,增强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及知名度,建立起优质敦厚的合作关系。
5.提高品牌影响力:中药材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药材进出口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不仅有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有对策可供借鉴。
需要中药材从业者一起努力,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品牌和竞争力,为我国中药材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药材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材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bfaa72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c.png)
XU E S HU TA N TA O学术探讨中药材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吕静程璞孔明摘要: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疗效。
随着中药材市场不断壮大,中药材质量检验成为中药材市场必须解决的问题,社会对中药材的检验也表现出一定的关注。
在分析目前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存在检验标准及含量标准不完善、检验专业人员欠缺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促使中药市场向规范化发展,保证人们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材;检测;存在问题;对策中医是我国的瑰宝,中药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自古就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著作,无论是从历史考据上,还是从中医角度上,这些都给后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中药材的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医学和临床用药的安全与疗效,近年来对中药材的质量把关已引起社会的全面关注。
目前,中药材的质量检验也在蓬勃发展,人们对中药材检验的要求不断提高。
但就我国的中药材市场状况而言,不乏有以利益至上的不法分子,以次充好,以及单纯地追逐品相,而采用了一些不恰当的处理方法,这些都会影响市场上中药材的质量,致使有问题的中药材流入到市场,给病人身体的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更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中药材检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中药材质量检验的准确性,使中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需要。
一、中药材检验存在的问题中药材检验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中药材的质量,现就常见的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中药材的检验标准不完善我国已经有权威性的国家药品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并且也在不断进行修订,表明国家对药品的质量很关注。
中药是我国的特色,有着独特的特点,中药材种类很多,单单有记载的就有一万多种,同一种中药材也还有很多不同的差别,如,生长区域、生长年限等,同一种中药材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比如醋炙、酒炙等,以及炮制方法的规范与否等等,在流通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材质量存在的问题
![中药材质量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46753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a.png)
中药材质量存在的问题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然而,当前中药材市场中存在诸多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和发展。
本文将从种植源头、采收和储运、炮制和加工、掺杂和染色、假冒伪劣、质量标准不一、命名不规范、缺乏科学检测等方面,探讨中药材质量存在的问题。
1.种植源头问题中药材的种植源头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时有发生。
一些药农为了追求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药材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重金属含量增加,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2.采收和储运问题中药材的采收和储运环节也直接关系到其质量。
一些药材在采收时未严格执行采收标准,导致药材中所含有效成分降低;储运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当,出现受潮、发霉、变质等现象,导致药材质量受损。
3.炮制和加工问题中药材的炮制和加工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环节。
然而,一些药材在炮制和加工过程中存在工艺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例如,一些炮制方法不当会导致药材有效成分损失,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一些加工环节缺乏标准操作规程,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
4.掺杂和染色问题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常在中药材中掺杂染色剂等物质,以增加药材重量或改变药材颜色。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5.假冒伪劣问题中药材市场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消费者对药材的不了解,以次充好、虚高价格等手段欺骗消费者。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无法保证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6.质量标准不一问题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炮制工艺导致的质量标准不统一,给中药材的质量监管带来很大困难。
一些地区和炮制工艺的质量标准偏低,导致不合格的中药材流入市场。
7.命名不规范问题中药材的命名不规范问题也较为突出。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cda417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60.png)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药质量的保障愈发重要。
中药质量标准是保障中药质量的基础,但在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标准制定不规范:现有的中药质量标准制定流程不够规范,部分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和代表性样品,同时制定标准的机构和人员存在利益关系等问题。
2. 标准更新不及时:中药材品种繁多,新品种不断涌现,但现有标准更新不及时,对新品种缺乏标准规范。
3. 标准执行不严格: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会在中药生产过程中添加化学物质等非法添加物,但标准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难以发现和惩罚这些行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
1. 严格制定标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流程,应由独立的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避免利益关系对标准制定的干扰。
2. 加强标准更新:制定标准的机构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新品种的出现,及时更新中药质量标准,保障中药质量。
3. 严格标准执行:加强对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中药质量标准,确保中药质量安全。
同时,加大对非法添加物的打击力度,提高行业诚信水平。
- 1 -。
浅析中药材质量的现状及提高其质量的措施
![浅析中药材质量的现状及提高其质量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55904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3.png)
浅析中药材质量的现状及提高其质量的措施中药材质量的现状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采集、炮制、储存等环节的不规范操作,以及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中药材质量普遍存在问题。
首先,中药材供应链中存在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引入质量问题。
采集环节中,一些中药材种植地的环境污染、施药不规范等问题会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炮制环节中,由于不同地方的传统炮制方法不同,导致同种中药材在不同地区的质量差异较大。
储存环节中,湿度、温度控制不当、虫蛀等问题可能导致中药材的变质。
其次,中药材质量的检测手段有限。
目前,中药材质量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缺乏科学的检测方法。
传统的质量鉴定方法中,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中药材的质量。
因此,中药材质量的评价存在主观性、不可重复性等问题。
此外,中药材质量的监管措施不到位也是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政府对中药材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导致一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掺杂其他植物等手段来获得高额利润。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的中药材质量标准。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科学地制定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方面。
同时,建立统一的中药材命名和归类体系,减少传统命名的混乱,有利于质量管理和监管。
2.加强中药材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从源头控制中药材质量问题,种植中药材的地区应加强土壤和水质的管理,重视农药的安全性和环境层面的影响。
此外,炮制、储存等环节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防止中药材受到污染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3.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材的监督检查力度,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并对不合格的中药材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建立中药材质量监测网络,完善中药材质量监测手段,开发新的检测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监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中药材质量问题
![中药材质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59d1204b73f242336c5f28.png)
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思索更多精品源自3 e d u教育网多年以来,在各国医学领域,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都在不断提高,我国也在大力扶持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越来越被更多的病人所接受,所以,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而由于各种原因,中药资源却在逐渐减少,有的品种甚至面临资源的严重匮乏。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各样的不法手段,在中药材中掺假、混杂,以降低成本,所以中药材的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忧,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中药成本是越来越高,我们更应该把药品质量放在首位,所以呼吁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管,我们作为中药师责无旁贷。
下面就本人在工作中发现的中药材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做以总结:1 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中药材存在的问题1.1 非药用部位掺入太多:例如:柴胡,由于货源较少,本来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1],而在市场上销售的柴胡几乎全都掺有地上茎部分,有的甚至几乎成了全草;黄连,秋季采挖后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后撞去残留须根[2],市场上近几年价格较高,为了增加重量,大部分都带有黄连须根,鸡爪连的中间还夹杂有大量的泥土,有的髓部已高度木化;山茱芋,要求含核量不能超过3%[3],而市场上有的含核量高者具统计能达到15~20%。
1.2 杂质太大,灰尘含量严重超标:如:蒲公英、茵陈、金钱草等全草类药材,在产地采收时带入了大量的泥土,甚至石头,而在销售的过程中是不经过水洗的;再如地龙,药用部位应该是剖腹后去除内脏和泥沙,洗净干燥[4],而市场上销售的地龙,有的仅在中间剖开一个小口,而两头的泥土根本没有去除,有的甚至就不剖开直接入药,本人曾作过一次实验,取100克地龙用水洗净,晾干,再称仅有63克,像这样医生用药时精心计算出的用药剂量,如何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3 人为掺假,以此充彼:本人曾发现以续断饮片染成红色掺入丹参中出售;以十字花科植物大头菜的干燥成熟种子代替菟丝子出售;以党参种子、北葶苈子伪充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成熟果实出售;以菊科植物蜂斗菜的花蕾伪充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出售;车前子中掺入沙子等等。
中药行业的药材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药行业的药材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3793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8.png)
中药行业的药材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然而,近年来,中药行业的药材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中药行业的药材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药材质量问题的现状中药行业的药材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种混杂:由于中药药材的生长环境复杂,很容易受到其他植物或杂质的污染。
品种混杂导致中药的药效无法得到保证。
2. 药材质量不均匀:同一个批次的中药药材中,药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
药材质量不均匀使得制剂的药效无法准确控制。
3. 农药残留:农药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使得中药药材中存在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4. 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重金属污染也是中药行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重金属的积累对人体器官产生损害,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二、改进措施针对中药行业的药材质量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强化药材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药材质量检测机制,严格把关药材的品种、纯度、含量等方面。
增加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的检测力度,确保药材的质量安全。
2. 优化种植环境: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环境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土壤和水源的质量,减少重金属和农药的污染。
推广有机种植和无公害种植,提高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
3. 加强法规监管:完善涉及中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加大对假冒伪劣中药药材和制品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4. 加强行业自律:中药行业协会及相关行业组织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对会员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的药材质量水平。
5.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中药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药材质量意识。
鼓励行业专家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推动中药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三、结语中药行业的药材质量问题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药材质量的监管和管理,才能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思索更多精品源自3 e d u教育网多年以来,在各国医学领域,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都在不断提高,我国也在大力扶持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越来越被更多的病人所接受,所以,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而由于各种原因,中药资源却在逐渐减少,有的品种甚至面临资源的严重匮乏。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各样的不法手段,在中药材中掺假、混杂,以降低成本,所以中药材的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忧,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中药成本是越来越高,我们更应该把药品质量放在首位,所以呼吁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管,我们作为中药师责无旁贷。
下面就本人在工作中发现的中药材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做以总结:1 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中药材存在的问题1.1 非药用部位掺入太多:例如:柴胡,由于货源较少,本来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1],而在市场上销售的柴胡几乎全都掺有地上茎部分,有的甚至几乎成了全草;黄连,秋季采挖后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后撞去残留须根[2],市场上近几年价格较高,为了增加重量,大部分都带有黄连须根,鸡爪连的中间还夹杂有大量的泥土,有的髓部已高度木化;山茱芋,要求含核量不能超过3%[3],而市场上有的含核量高者具统计能达到15~20%。
1.2 杂质太大,灰尘含量严重超标:如:蒲公英、茵陈、金钱草等全草类药材,在产地采收时带入了大量的泥土,甚至石头,而在销售的过程中是不经过水洗的;再如地龙,药用部位应该是剖腹后去除内脏和泥沙,洗净干燥[4],而市场上销售的地龙,有的仅在中间剖开一个小口,而两头的泥土根本没有去除,有的甚至就不剖开直接入药,本人曾作过一次实验,取100克地龙用水洗净,晾干,再称仅有63克,像这样医生用药时精心计算出的用药剂量,如何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3 人为掺假,以此充彼:本人曾发现以续断饮片染成红色掺入丹参中出售;以十字花科植物大头菜的干燥成熟种子代替菟丝子出售;以党参种子、北葶苈子伪充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成熟果实出售;以菊科植物蜂斗菜的花蕾伪充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出售;车前子中掺入沙子等等。
1.4 炮制掺杂及炮制品质量不合格:例如市场上销售经过炮制的穿山甲的价格有的比生品的价格还要低,其中的原因就是在炮制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白矾水或者盐水;市场上销售的全蝎,在炮制的过程中浸入了大量的盐和水,使其增加重量;相同重量的胎盘,体积能相差一半;临床上应用的乳香和没药,多用干炒法,很难去除其挥发油,达到免除致呕的目的。
1.5 将挥发油提取后,再按正品药材销售:本人曾亲自在市场上看到提取过的大茴在地上晾晒后,当正品大茴销售。
1.6 产地的原因,药品质量相差甚远:如青海的冬虫夏草与四川的冬虫夏草;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海南沉香与其它产地的沉香的质量的差异很大。
1.7 冲服药物严重污染,卫生及细度不合格:市场销售的中药一般都没有经过水洗加工,对于一般煎煮者好一点,因为煎煮的过程即可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而对于需要冲服的药物就不一样了,如琥珀、三七粉等直接冲服的药物在采收、加工、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就很难保证不被污染,达到卫生学标准,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的检验标准是不要求生物检验;朱砂等一些质地较硬,需要水飞后冲服的药物,现在为图省事在炮制时已很少做到真正水飞炮制,而只是用机器打碎,这就很难保证其细度,影响人体吸收,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8 药用部位区分不清:如当归入药时本应分归头、归尾、归身或者全当归,临床应根据治疗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药用部位[5],实际是临床上销售的几乎全是全当归,不管医生开什么,均是调剂全当归;还有苏梗、苏叶、和全紫苏也没有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而分别调剂。
1.9 等外品或劣质药材作正品销售:药材经过挑选后,上等品高价出口或作他用,挑选后的药材低价在市场销售;有的甚至将非药用部位做药用部位用于制药行业,本人曾在市场见到商贩将筛出的连翘芯收集,因好奇问其收集起来有什么用途,商贩直言不讳地说有些小药厂收购。
1.10 正品货源紧张或价格较高,而用替代品:如黄狗肾代替海狗肾;水牛角代替羚羊角;人工牛黄代替天然牛黄等。
1.11 习惯以个入药的药材,大小无标准,而市场销售的大小差异较大:如蜈蚣,较大的有六寸到七寸,较小的有三寸到四寸,而按习惯用法以条去计算剂量,大条和小条所达到的效果肯定不一样;还有蛤蚧等大小亦有很大差异。
1.12 不能很好把握采摘时节:需嫩枝入药的,采摘时过老,木质化程度较高;需花蕾入药的,采摘时部分已开花;需霜后采摘的,不等霜后即被采收等。
1.13 水分含量严重超标:为增加重量,水分含量严重超标,一方面治疗剂量不能达到,一方面在存贮过程中容易引起霉变。
1.14 在实际工作中本人还经历过乌稍蛇的两种造假现象:一是将蛇腹腔内注入了大量的白石灰和水泥,以增加其重量;另一种造假方法是首先将蛇皮扒掉,将蛇肉剔除,然后再将蛇皮附着在剔除后乌蛇的骨架上,干燥后即成一体,一般是看不出的。
2 对于以上中药材销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本人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2.1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漠,以及职业道德的缺失,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就会铤而走险,做出违法及违犯职业道德的事情。
2.2中药产地来源混乱2.2.1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中药材,因其温度、湿度、温差、日照时间、土壤化学成份、降水量等的不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就有很大的差异,中药材最讲究的就是“道地”二字;2.2.2入药品种混乱,同药异名、异药同名现象较为普遍,如《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茜草一药有64个不同的名称,玉竹有38个不同的名称,决明子有18个不同的名称,而不同的药材又有相同的名称,如壁虎又名天龙,而蜈蚣又名也叫天龙[6]。
2.2.3我国幅员辽阔,同一药材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各地又有不同的用药习惯,如大青叶在华东地区习惯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东北地区习惯用蓼科植物蓼蓝的叶,华南和四川地区习惯用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叶,江西、湖南、贵州等地习惯用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叶,而四种大青叶所含的主要成分不尽相同,其临床疗效也一定不同。
2.3种植加工不规范2.3.1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还是以个体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科学化种植水平很低,缺乏规范化的种植质量控制标准,而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土壤的酸碱度及所含的化学成分、气候条件、日照时间、栽培方法、肥料、农药的使用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药材质量。
2.3.2产地加工及饮片加工不规范,该净选加工的不净选,水处理时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切制饮片前混入了大量的非药用部位或杂质等。
2.3.3采收时令不规范。
中药材品质的优劣决定于有效成分的含量,而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采收时间和方法密切相关,如槐米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甘草在开花前期甘草甜素的含量最高,在实际采收时不能严格按照科学的采收时节,进而影响了药材的质量。
2.4炮制不规范2.4.1切制饮片时应根据质地的不同而相应切制成薄片、厚片、段或者块,可实际操作中为图省事方便不能按要求切制。
2.4.2炮制品的太过或不及。
中药炮制讲究的是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而实际操作中却不能很好把握,如杜仲炒炭要求是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7],而实际炒制时往往是外表炒成黑色,折之丝亦不易断,而全草类炒炭时往往容易炭化,动物的龟甲类淬时掌握不好往往不易使之酥脆。
2.4.3炮制品使用辅料及含水量过高或故意掺假,如盐全虫含盐及水均较多,穿山甲醋淬时醋里加白矾或加重粉,密炙药材含水量高等均影响了药材质量。
2.4.4贮藏运输不当:运输中包装破损,造成药材污染;贮存时温湿度控制不好,造成药材的霉变、虫蛀、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等,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或变质。
2.4.5质量标准不统一,难于监管:由于中药材的品种混乱,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效成分只有定性检验而没有定量检验,再加上各地的用药习惯有较大差别,这些因素都给监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监管工作的不到位又造成了中药市场的鱼目混杂,中药材质量难于保证。
3 针对中药材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想法和建议,仅供参考3.1对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人人都能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到质量是发展的前提保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销售假药劣药都是违法行为。
3.2杜绝腐败现象,使采购人员能够恪尽职守,严把药品质量关,不能抱有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不给那些不法商贩留下可乘之机。
3.3从源头抓起,在药材的种植、采收、贮存、销售各个环节把好药品质量关,做好产地的净选加工。
3.4对中药饮片实行商标注册,要解决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不统一,假劣产品来源不明,出问题后无法追踪等矛盾,有效手段是对饮片生产厂在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再实行商标注册管理,杜绝无厂牌、无商标饮片上市流通。
规范中药材产地对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和加工方法是确保饮片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8]。
3.5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有效成分的含量不但有定性标准,还要有定量标准,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允许销售,做到质量控制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3.6加大政府督查力度,切实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要以切实提高药品质量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收取一定的费用,加大执法力度,发现违法行为要从严处理,情节严重者可吊销营业执照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 小结我国的中药材市场亟待规范,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亟待完善,这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影响到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每一个中药师及药剂管理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关心这个问题,同时呼吁全社会来关注这个问题,为我们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63页.[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85页.[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6页.[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113页.[5]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232页.[6]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473-2667.[7]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402页.[8]张翊平,对中药饮片实行商标注册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3):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