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dvanced中关键核心技术的介绍

合集下载

LTE-Advanced 技术概述及分析

LTE-Advanced 技术概述及分析

LTE-Advanced 技术概述及分析通信技术于80 年代开始逐渐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该项技术的许多优越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移动通信业务也产生了越来越高效和便于使用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网络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使得移动通信业务得以广泛发展,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LTE 无线网络技术(4G)应运而生。

聚合载波、MIMO、多点协作发送、中继等新技术也随之产生,这满足了人们对通信高效的数据业务的需求。

而最为关键的LTE-Advanced 技术也成为尤为重要的4G 国际标准之一,并得到了世界范围内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关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4G 网络将普遍应用于所有用户。

1 LTE-Advanced 技术概述及分析1.1 发展背景移动通信业务的产生改变了人类传统的通讯方式,并很快取代了原始邮寄书信的通讯模式,这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大大提高了生活效率,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容易的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至今为止,通信领域已经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每一次的改善都是重大的进步。

第一代是模拟通信系统,是由美国推出的一种高级移动电话系统,通过频分多址技术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语音通信。

第二代通信系统源于美国的CDMAone 系统和欧洲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数字通信系统的开端,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仍然是通信领域的主要服务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用户对于数据传输的速率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二代数字通信系统的一些技术已无法满足用户日渐增长的需求,这就推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3G 标准应运而生。

它包括中国主导的同步码分多址技术、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技术、美国的CDMA2000 以及欧洲和日本的宽带码分多址技术。

3G 移动通信系统是以CDMA 技术为基础,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还能支持多媒体业务。

LTE-Advanced系统中的Relay技术研究和标准化

LTE-Advanced系统中的Relay技术研究和标准化

R pa r eet 自激 f R pa r e 即 eet 的发射信号被 自己接收放大后 e
再发射)R pa r 。 eet 收发天线空间隔离度的要求为T程部署 e 带来诸多不便 , 大大制约了R pa r eet 的实际应用。 e
容量, 因此 R l 技术的应用也不再局限于网络补盲或农 ey a
村等偏远地区。 在热点地区,e y R l 节点可补偿无线信道大 a
图 1 R ly节 点 在 网 络 中 的两 种 基 本 部 署 场 景 ea
电信科学 2 1 年第 1 期 00 2 的业务需求 若采用“ 小区分裂” 提升系统容量, 宏基站部 署密度将随业务增长而倍增 , 这将大大增加运营商的网络
扰。若 R N具备资源调度 的能力 ,N可依据 e BR R N .N和 R —E链路的独立性 ,为转发数据选择不同的子载波, NU 充 分利用两跳链路空间信道的独立性提高链路容量。 需要说
明的是 A e y FRl 并不对接收信号解调和译码 ,因此不能 a 抑制系统对噪声和部分干扰信号的放大。
术。Rpa r eet 对射频信号直接放大转发, e 不能区分信号、 干
扰与噪声, 因此, 在放大信号的同时也会放大干扰与噪声。 由于上述原因,eet 仅能用于覆盖范围的提升, R pa r e 例如 , 盲点覆盖等应用。对于小区容量 R pa r eet 没有任何贡献 , e
快速部署多跳 R l 节点提供应急通信。在公共交通中, ey a 例如高速铁路, 可在车厢部署 R l 节点, ey a 补偿无线信号
O D A机制 . FM 各用户子载波资源相互正交 ,N可在 IF R FT 解析接收信号后 , 依据其服务的 U E对下行信号进行选择 性放大转发 ,这可缓解 中继站放大转发对系统引人的干

无线TD-LTE技术专题之:技术原理关键技术介绍

无线TD-LTE技术专题之:技术原理关键技术介绍

提高系统覆盖 固定发送分集 提高系统容量 信道好时采用开环复用,信道不好时回落到发送分 集(根据RI反馈)
Mode4 (R8)
闭环空间复用
阵列增益 复用增益
复用增益 阵列增益
提高系统容量 信道好时采用闭环复用(根据PMI选择预编码向 量),信道不好时回落到发送分集(根据RI反馈)
提高系统容量 信道好时多用户MIMO,信道不好时回落到发送分 集(根据RI反馈) 提高系统覆盖 闭环反馈可得时采用单层闭环复用(比分集效果更 佳),闭环反馈不可得时回落到发送分集(根据RI 反馈)。 提高覆盖 闭环反馈可得时采用波束赋形(比分集效果更佳) 条件更好采用双流或者回落单流,闭环反馈不可得 提高系统容量 时回落到发送分集(根据RI反馈),无法分集回落 到单天线。
特性
配对用户上行信道间需具有良 好的正交性,以避免干扰 多用户共用相同时-频资源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Page 16
LTE关键技术:MIMO的天线传输模式
天线对应的传输模式
Transmission mode Mode1 (R8) Mode2 (R8) Mode3 (R8) Transmission Scheme of 多天线增益 给系统带来的 PDSCH 好处 单天线发射,Port0 开环发送分集 开环空间复用 分集增益 复用增益 用于单天线基站 应用场景
包括S-GW,P-GW和MME
TD-SCDMA架构
S1
IP transmission network
S1, X2 S1, X2
SGSN S/PGW
User Plane
MME
Control Plane

LTE及其关键技术介绍

LTE及其关键技术介绍

10
LTE 及其关键技术介绍
接入, 而且支持固定接入。未来的核心网将不再分成移动网 和固定网, 而是只有一个全 IP 网络, 其结构不再是垂直的, 而是平面的。
R6 版 本 中 的 RNC、GGSN、SGSN 节 点 将 被 融 合 为 一 个新的节点, 即核心接入网关( The Ac c e s s Core Ga te Wa y (ACGW)) 。这个新节点具有 R6 版本中 GGSN、SGSN 节点 和 RNC 的功能 , 这 样 , 网 络 的 移 动 性 、安 全 性 、数 据 传 输 的 效率都将得到保证, 同时满足网络平滑升级的需要。
⑴ 由于节点数量减少, 使得用户平面的时延大大减 少;
⑵ 节点数量的减少简化了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 活状态的过程, 使得迁移时间相应减少;
⑶ 极大降低了系统复杂性, 系统内部相应的交互操 作随之减少。
3 链路层演进
R6 版 本 已 经 可 以 支 持 增 强 型 上 行 链 路 和 HSDPA 的 最高数据率, 尽管如此, 无线接入网( RAN) 技术的发展需要 进一步对链路层进行改进。一般认为固定长度的无线链路 控 制( RLC) 协 议 的 数 据 单 元( PDU) 因 为 长 度 不 可 改 变 , 较 小 的 PDU 会 产 生 较 大 数 量 的 包 头 信 息 , 而 较 大 的 PDU 则 会引入大量填充信息, 因此灵活程度不够且效率不高。
LTE 的目标有以下几点: ⑴ 实现比现有技术更高的数据率。在 20 MHz 带宽 下 , UE 下 行 采 用 2 天 线 , UE 上 行 采 用 1 天 线 发 射 的 情 况 下 , 其 上 行 峰 值 速 率 应 达 到 50 Mb it/s , 下 行 峰 值 速 率 达 到 100 Mb it/s , 频谱利用率比 R6 版本提高 2 ̄ 4 倍。全小区范 围内, 数据速率应保持一致性, 在边缘区域, 速率不能有明 显下跌。 ⑵ 提供比 R6 版本高 3 到 4 倍的 小 区 容 量 , 在 小 区 边缘容量比 R6 版本高 2 到 3 倍。 ⑶ 显著降低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时延, 用户平面 内部单向传输时延应低于 10 ms , 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

LTE和LTE-Advanced关键技术综述

LTE和LTE-Advanced关键技术综述
提高承载基于IP的语音(VolP)业务时的性能,普通
下面将逐一介绍LTE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和
LTE—Advanced中考虑采用的关键技术。
模式是对单个子帧操作;两种模式所支持的HARQ
流程数也是不一样的,普通模式对应的流程数为8, 子帧捆绑模式的流程数为4。终端根据eNB在下行

2.1
LTE的关键技术
能更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在R8 LTE中,上行支持 64QAM对终端和eNB均为可选。
2.3 HARQ
工作,目标是成为IMT—Advanced的候选技术。通过 引入多载波聚合、上下行MIMO扩展、中继、分布式 天线等关键技术进行平滑演进,进一步发挥技术优 势提升网络性能,提高用户对移动通信业务的体验,
0FDM和SC-FDMA
PDCCH上的新数据指示(NDI)比特或物理HARQ
指示信道(PHICH)来判断是否需要重传,如果需要 重传,终端将会在固定数目子帧后重传。
2.4先进的多天线技术 LTE在下行采用OFDM,上行采用单载波一频分
多址(SC—FDMA)。OFDM使得同一小区中用户信号
之间可以保持正交性,SC—FDMA可以看成是对用户
使用OFDMA,因它调度更灵活,也可以简化演进的基
站(eNB)侧均衡器和上行使用MIMO时的实现。
2.2更高阶调制(64QAM) LTE中上、下行均可自适应使用正交相移键控
R8在上行只使用SDMA和多天线接收分集技术,未 来应该也会考虑MIMO技术。LTE标准目前最高支
凸、.-...M..S.T..T....S.e.ptember
LTE在下行灵活使用MIM0、空分多址(SD MA)、波束成型和接收/发送分集等多天线技术:对 信干比高和空间信道散列度高(信道矩阵值高和奇 异值高)的用户使用MIMO技术,以提供更高的数 据速率;当需要为更多用户服务时,利用SDMA技术 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为多个用户同时提供服务;对某 些用户使用波束成型技术,将发送/接收波束对准 用户,以提高用户的数据速率;当不需要使用 SDMA,MIMO也无法带来附加增益时,使用传统的

LTE核心网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LTE核心网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TAI/TA list
RAI
位置标识
EPC网元域名标识(FQDN)
SGSN Number、HLR Number
网元标识
新引入码号:GUTI 全球唯一临时标识(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UE Identity),类似RAI+P-TMSI
<GUTI> = <MCC><MNC><MME Group ID><MME Code><M-TMSI>, 2G/3G与LTE进行互操作时,GUTI与RAI+P-TMSI需进行映射 新引入码号:TAI 追踪区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表示用户位置信息,类似2G/3G位置区LAI或路由区RAI
PCRF
的信令接口,基于GTPv2; -S10:进行MME间互操作时,MME通过S10
S9 接口传递承载上下文信息,基于GTPv2
-S5:S-GW和P-GW间接口,包括控制面
Rx (GTPv2)和用户面(GTPv1)
Gx
AF -S8:国际漫游接口,拜访地S-GW接入归属地
P-GW,协议同S5
SGi Internet PS Service
码号分配
需要全网规划的EPC号码涉及TAC及MME GI,原有2G/3G网络中的码号规 划保持不变。
TAC的分配
- TAC:用16进制表示为x1 x2 x3 x4 - 域名为:tac-lb<x3x4>.tac-hb<x1x2>.tac.epc.mnc<MNC>.mcc<MCC> - 为保证省间互通丌冲突,可参照LAC的分配方式统一规划, x1x2的取值各省应丌同,x3x4

关于LTE-ADVANCED中关键技术和发展的

关于LTE-ADVANCED中关键技术和发展的

·67·
的不同信号, 并且它自己信号的传输也能够被多个小区同时 若是对来自于多个小区发射的信号同 的接收到。而在下行, 时进行协调来规避彼此之间的干扰 , 就能够大大地提升其下 行的性能。在上行, 其信号如果可以同时被多个小区联合地 接收同时进行信号的合并 , 而多个小区也能够通过协调的调 度来抑制小区之间的干扰 , 就能够达到提升接收信号的信噪 比的效果。 LTE - Advanced 标准进展分析 三、 因为 LTE 重新地定义了空中的接口以及核心的网络 , 排 而采用 OFDM 的技术, 只能支持分组域而 除了 CDMA 技术, 使得 LTE 和已有的 3GPP 的各版本的标准互不兼容 ,现有的 3G 网络已经很难平滑地演进到 LTE 了, 部署 LTE 还需要规 所以部署的成本很高。 从历史的规则来 模很大的网络升级, 看, 从一项标准的成熟到规模性商用 , 一般需要 3 到 4 年的 2009 年的 3 月 LTE 的标准冻结并且得到批准 ,所以预 时间, 计会在 2012 到 2013 年以后 LTE 才能够有规模性商用的可 能。而从产业链角度来说, 现在的 LTE 网络的设备以及终端 都还没有成熟, 尤其是终端方面, 能够支持 LTE 的终端估计 要到 2012 年才能推出。下面将分别介绍上述技术的标准进 展。 ( 一) 载波聚合的标准进展。 载波聚合的适用场景在当 前的标准之中可以分为 3 类 , 即带内的连续性载波聚合 、 带 内的非连续性载波聚合和带外的非连续性载波聚合 , 对一定 的场景来说 , 单个的 FFT 是可能的, 而且和 LTE R 8 版本是 。 LTE - Advanced 的系 后向兼容的 而在物理层的设计当中 , 统还要求能够解决载波之间的时间同步 , 频点的分配以及保 护带宽的设计等问题。在 MAC 层以及 RLC 层的设计当中, 要解决不同的载波之间相应的协调机制等问题 。 LTE - Advanced 系统与物理层、 MAC 层和 RLC 层三个层次的进展相 在载波聚合的控制信道的研究工作上进展是较慢的 。 比较, 而合理的设计好聚合载波所需的控制信道与信令 , 同时减低 开销则是控制好信道的设计当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 ( 二) 多用户 MIMO 的标准化进展。3GPP 组织对多用户 的 MIMO 技术进行过广泛且深入的讨论 , 目前为止确定了单 用户 MIMO 与多用户 MI - MO 之间的动态切换问题, 还正在 : 讨论当中的问题有 ( 上接第 136 页) 问题刺激学生思考, 让学生的写作更具思想性。 ( 三) 写作技巧学习。 即由老师讲授写作技巧 。 该部分 “启发式” 最好采取 教学法。教师把例文提供给学生 , 然后引 导学生归纳出例文的写作特点 。 以教授对比论证法的两种 逻辑方式( the subject - by - subject pattern 和 the point - by - point pattern) 为例, 教师可把两个分别以两种方式写作的段 , 落提供给学生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段落分别采用的逻辑 借以说明两种逻辑方式的论证方法及各自所适用的范 方式, 。“启发式” 围 教学教会学生的不是某一个知识点 , 而是一种 学习的能力。 ( 四) 学生写作实践。这一环节是写作课堂教学的重点 , 老师有针对性的布置与本次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有关的写 作任务,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可使得写作课堂教学多样化 ,

LTE关键知识点总结

LTE关键知识点总结

LTE关键知识点总结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网络技术,提供了高速、低延迟的无线通信服务。

下面是关于LTE的一些关键知识点总结:1.网络架构:LTE采用了分布式的网络架构,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eNodeB(Evolved NodeB):eNodeB是无线基站的新一代,负责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 EPC(Evolved Packet Core):EPC是LTE网络的核心部分,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Serving Gateway)和PGW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等组件,负责用户鉴权、移动性管理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2. 多址技术:LTE采用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将无线频谱分为多个子载波,在同一时间和频段上可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

3.频段和带宽:LTE可在多个频段上运行,常见的频段包括700MHz、800MHz、1800MHz、2100MHz和2600MHz等。

每个频段的带宽可以是1.4MHz、3MHz、5MHz、10MHz、15MHz或20MHz等不同大小。

4.MIMO技术:LTE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多个天线上的信号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6. QoS(Quality of Service):LTE支持多种QoS类别,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的需求提供不同的网络资源。

通过定义不同的QoS类别,可以满足语音、视频、数据等不同应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7.LTE高级功能:- Voice over LTE(VoLTE):VoLTE是LTE网络上的语音通话服务,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语音通话。

- LTE-Advanced:LTE-Advanced是对LTE的改进和扩展,引入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网络容量管理能力。

4G-LTE通信技术简介解析

4G-LTE通信技术简介解析

LTE关键技术

OFMD MIMO 软件无线电 智能天线技术 基于IP的核心网
OFMD原理
OFDM即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与传统的多载波调制(MCM)相比OFDM 调制的各个子载波间可相互重叠,并且能够保持各个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
OFDM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的数据流分解为N个并行的低速数据流,在N个子载 波上同时进行传输。这些在N子载波上同时传输的数据符号,构成一个OFDM 符号。


LTE定位
• 3G是移动通信标准,BWA(802.16e等)是 宽带无线接入标准
定位:
集高质量话音和宽带数据为一体;支 持全移动、综合多业务;网络可控、 可管理;具有低成本、低时延、后向 兼容的“先进的综合移动宽带无线
• 3G演进是移动通信宽带化;BWA是宽带
接入无线化 • 3G定位是语音为主、兼顾数据;BWA是 数据为主、兼顾语音
E-UTRAN控制面主要包括 NAS、RRC、PDCP、 RLC、MAC和PHY,网络 侧的协议终止点除NAS在 MME中外,其他的协议层 都终止于eNB
4G系统针对各种不同业务的接入系统,通过多媒体接入连接到基于IP的核心网 中。基于IP技术的网络结构使用户可实现在3G、4G、WLAN及固定网间无缝 漫游。4G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 1) 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 2) 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网络服务质量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 3) 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使发展和提供新 的服务变得更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这一服务 能自适应于多个无线标准及多模终端,跨越多个运营商和服务商,提供更大范围 服务。

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LTE
NMTS
FDD
4G IMT-Advanced Likely
TACS TD-SCDMA R4 AMPS HSPA MC-HSPA MBMS
OFDMA
TDD
Based Technology
IS95
CDMA 2000
CDMA 2000 1X-ED-DO
EV-DO Rev. A
EV-DO Rev. B
UE 等级 下行最大比 下行空间复 上行最大比 上行是否支 特数/TTI 用最大层数 特数/TTI 持 64QAM
1
10296
1
5160
SGW 功能
• • • • • • • eNodeB间切换时作为本地锚定点 3GPP内不同接入技术之间的移动性锚点---终结在S4接口,在2G/3G系统和PGW间实现业务路由 E-UTRAN空闲模式下为下行数据提供缓存,并触发网络侧服务请求流程 合法侦听 数据包的路由与前转 IP包标记 计费
PDN GW 功能-----连接外部数据网的网关
X2接口支持的功能
• 支持连接态的UE在LTE系统内移动性管理功能
– 源eNodeB和目的eNodeB之间上下文的传输 – 源eNodeB和目的eNodeB之间用户面隧道控制功能 – 切换取消功能
• 负荷管理 • 小区间干扰协调
– 上行干扰负荷管理
• X2接口管理和错误处理功能 • 跟踪功能
UE
Gateway
全IP
网络结构扁平化 媒体面控制面分离 与传统网络互通
E-UTRAN和EPC的划分
无线接入网
核心网
eNodeB 功能
• 无线资源管理: (1)无线承载控制 ; (2)接纳控制; (3)连接移动性控制; (4)上下行链路的动态资源分配(即调度)等

LTE-A系统中Relay技术

LTE-A系统中Relay技术

LTE-A系统中Relay技术【摘要】Relay技术是LTE-Advanced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增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无线链路性能。

本文综述了LTE-A系统中Relay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Relay技术原理,并探讨了Relay技术的实现,最后,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Relay技术;LTE-A;链路性能;关键技术1.引言LTE-A(Long-Term Evolution-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是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为了满足IMT-Advanced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Advanced,高级国际移动通信)的需求而在LTE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演进。

Relay技术作为LTE-Advanced系统关键技术之一,可以为运营商提供更加灵活、快捷的网络部署手段,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

对于移动通信系统而言,Relay并不是新概念,在GSM系统中广泛应用的直放站(Repeater)就是一种简单的Relay技术。

Repeater(直放站)是指通过“信号接收–放大”方式来实现发信端与收信端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

Repeater直接放大射频信号或中频信号或基带信号,但不能区分信号、干扰与噪声,因此在放大有用信号的同时也会放大干扰与噪声。

Repeater可以是多跳的,TS36.106描述了FDD repeater的接收和发送操作。

Repeater的引入将导致接收机噪声的增加、增加多径干扰、影响上行功控等。

而这些在Relay技术中并不存在。

Relay技术作为LTE-A的核心技术之一,不仅具备扩展网络覆盖的能力,还具备提高网络容量的可能。

在Relay节点引入基带信号处理,Relay节点不仅能够放大信号,抵抗移动信道的大尺度衰落,还可以抑制干扰。

2.Relay技术原理LTE-A系统的容量要求很高,这样的容量需要较高的频段。

2021移动LTE初级认证考试资格试题及答案2

2021移动LTE初级认证考试资格试题及答案2

2021移动LTE初级认证考试资格试题及答案2考号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0分)1、协调经理职责是_________A.负责对规划站点进行勘察,整理提交站点勘察报告B.负责对规划站点勘察结果进行初审;整理输出规划结果及规划站点勘察报告;对客户负责人反馈的问题站点进行确认;C.负责对规划站点进行仿真验证工作,确定规划结果是否符合项目需求;D.对规划站点勘察工作负项目管理协调责任,协调项目组内外人力资源;负责规划站点勘察计划以及每日站点勘察任务书的制定与下达;负责规划站点勘察工作整体进度的把握判断。

答案:D2、在Atoll Cell表格中,“MAx Power”指的是(假设天线端口为2T2S)A.小区最大发射功率B.基站最大发射功率C.天线单通道发射功率D.RS信号发射功率答案:C3、在E-UTRAN系统中,MAC使用的重传方式是:A.HARB.FECC.ARQD.CRC答案:A4、TD-LTE CPE拥有哪些无线路由器不具备的功能()A.可实现Internet连接共享B.支持多种设备C.可随时移动D.覆盖范围可达上百米答案:C5、S1接口的控制面终止在什么上?A.SGWB.MMEC.MMHD.SAW答案:B6、LTE中共有几种SIB:A.9B.10C.11D.12答案:D7、MBSFN参考信号,与MBSFN传输关联,将在天线端口()上传输A.1B.2C.3D.4答案:D8、关于承载建立的描述错误的是()A.默认承载建立类似于一次PDP激活B.专有承载建立类似于二次PDP激活C.默认承载一定是Non-GBR承载D.专有承载一定是GBR承载答案:D9、上行功控中,PRACH只有:A.开环功控B.闭环功控C.内环功控D.外环功控答案:A10、当UL-SCH资源没有被分配时,以下哪类信道用于承载上行的 ACK/NACK()A.PUSCHB.PRACHC.PUCCHD.PDCCH答案:C11、Next_PDCP_RX_SN这个变量指示了期望收到的下一个PDCP SN,初始值是:A.0B.1C.2D.3答案:A12、在vi编辑器命令模式下,保存并退出编辑的命令是:A.:qB.:q!C.:wqD.!q答案:C13、物理多播信道(PMCH)的功能()A.传递MBMS相关的数据B.反馈和PUSCH相关的ACK/NACK信息C.HARQ信息D.功控信息答案:A14、下行参考信号是以()为单位的A.REB.RBC.REGE答案:A15、关于TD-LTE中天线端口说法正确的是()A.天线逻辑端口与物理端口一一对应B.8path TM7配置下逻辑端口为1个C.8path TM8配置下逻辑端口为4个D.8path TM3配置下逻辑端口与TM8配置下的逻辑端口数相同答案:C16、SAE是以下哪个的缩写()A.SharedApplicationEnvironmentB.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C.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sD.SpecialAreaofEmphasis答案:B17、关于GTPv2协议,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GTP-v2协议属于数据平面B.GTP-v2协议属于控制平面C.GTP-v2协议采用UDP源端口2152D.GTP-v2协议采用TCP目的端口2152答案:B18、在LTE中,20M的系统带宽对应多少个RB()A.10B.50C.70D.100答案:D19、QOffsetCell用于调整与某一特定邻区间的测量门限,如希望切换带更靠近目标小区,则此值设置应__于服务小区的offset;反之,则此参数值设置__于服务小区的offset。

LTE知识点整理

LTE知识点整理

LTE知识点整理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一种高速无线宽带技术,旨在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网络时延和更高的系统容量。

下面是关于LTE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1.技术特点:- 高速数据传输:LTE支持下行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0 Mbps,上行数据传输速率高达50 Mbps。

-低延迟:LTE网络的时延低于100毫秒,适用于实时交互性应用,如语音通话和实时游戏。

-宽频带:LTE网络使用20MHz或更宽的频带,提供更高的系统容量和数据吞吐量。

-高频段:LTE运营商可以利用高频段频谱进行部署,使其覆盖范围更广,并提供更高的系统容量。

-全IP网络:LTE网络基于全IP技术,使数据传输更加高效和灵活。

2.架构:- 用户面(U-plane):负责传输用户数据,包括语音、视频和网页浏览等。

用户面中最重要的组件是无线基站(eNodeB)和用户终端设备(UE)。

- 控制面(C-plane):负责控制信令传输和各种网络管理功能。

控制面中的核心组件是移动核心网络(EPC),包括MME(移动管理实体)、SGW(服务网关)和PGW(数据网关)等。

-自组织网络(SON):为LTE网络的部署、配置和优化提供自动化功能,提高网络性能和效率。

3.多天线技术:-MIMO(多输入多输出):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

LTE支持2x2MIMO和4x4MIMO等配置。

- Beamforming(波束成形):将信号聚焦在特定的方向上,提供更好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波束成形可以在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

4.频段:-FDD(频分双工):LTE-FDD使用不同的频谱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上行和下行之间有固定的频谱间隔,适用于现有的GSM和UMTS频段。

-TDD(时分双工):LTE-TDD通过在相同频段上不同时间间隔地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适用于新的高频段频谱。

2021移动LTE初级认证考试考题精选及答案1

2021移动LTE初级认证考试考题精选及答案1

2021移动LTE初级认证考试考题精选及答案1考号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一个MME与一个eNB间的SCTP连接建立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单独的流标志符对应当被保留,唯一地用于S1AP基本程序——发送非UE相关信号B.至少一对流标识符应当被保留,唯一地用于S1AP基本程序——发送UE相关信号的。

一般会保留几对C.SCTP连接建立请求由MME发起D.发送一个单独的UE相关信号需要一个SCTP流,并且在UE信号连接的过程中,流不允许更改答案:C2、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_________A.测试时间的选择上要注意尽量避开人流高峰期B.邻区未加可以进行单站测试C.单站验证测试时车速尽可能的快D.单站验证测试不能检查出天馈接反答案:A3、哪些不是LTE基本参数要求?A.时延长度为0.5msB.对延迟要求低C.FDD与TDD参数统一D.对延迟要求高答案:B4、___反映小区对UE呼叫的接纳能力,直接影响用户对网络使用的感受:A.无线接通率B.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C.E-RAB建立阻塞率D.E-RAB建立成功率答案:A5、LTE系统子载波间隔通常为A.10KHzB.12KHzC.15KHzD.16KHz答案:C6、物理层小区ID分为()组A.3B.32C.168D.504答案:C7、如下哪个选项不是OFDM系统的优点()A.较好抵抗多径干扰B.较低的频域均衡处理复杂度C.灵活的频域资源分配D.较低的峰均比答案:D8、RF优化测试以什么为主?A.DT测试B.CQT测试C.统计话务报告D.投诉答案:A9、PCC表示什么意思A.主载波B.信道C.电平D.语音质量答案:A10、当所有协议层的安全功能都开启的时候,一条NAS消息会被加密几次()A.2B.3C.4D.答案:B11、下面不属于LTE TDD使用的频率A.1880~1920MHzB.2010~2025MHzC.2110~2170MHzD.2300~2400MHz答案:C12、如果出现eNB的告警“小区退服,基带板卡退服”(1018001),不可能是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A.SCTx单板挂死B.基带板掉电C.基带板被拔出D.基带板挂死答案:A13、假设链路预算结果城区站点单扇区覆盖半径为1Km,则在拓扑结构设计的时候站间距应该是_________A.1.5KmB.1KmC.2KmD.1.95Km答案:A14、哪些不是LTE切换技术特点A.硬切换B.后向切换C.终端辅助切换D.软切换答案:D15、完成测量报告文件存储与管理的单元是()A.应用服务器B.CDG服务器C.FTP服务器D.MR服务器答案:D16、系统消息()包含小区重选相关的其它EUTRA频点和异频邻小区信息A.SIB1B.SIB3C.SIB4D.SIB5答案:D17、LTE 2.6G 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m.A.0.5mB.1mC.2mD.5m答案:A18、对于RRU与智能天线之间的跳线长度一般情况下宜小于()米A.5mB.10mC.15mD.20m19、LTE网管系统中,EMS的北向接口连接____A.OSS/NMSB.OMMC.LMTD.MINOS答案:A20、RLC层和MAC层之间的接口是().A.传输信道B.逻辑信道C.物理信道D.答案:B21、假定小区输出总功率为46dBm,在2天线时,单天线功率是?A.46dmB.43dbmC.49bmD.40dbm答案:B22、对于下行受限可采用的解决办法A.增加基站B.增大导频功率C.天线拉远D.降低拥塞率答案:D23、对KPI指标中S1接口流量描述不正确A.S1接口流量可分为S1接口上行流量和S1接口下行流量B.S1接口流量指的是物理层流量C.S1接口流量指的是IP层流量D.反映S1接口的系统负荷情况24、LTE用户面延时小于()A.1msB.2msC.5msD.10ms答案:C25、高阶调制增益受什么影响较大?A.信道条件B.覆盖C.干扰D.天线高度答案:A26、TD-LTE的PBCH采用()种发射模式A.SFBCB.CDDCC.TSTDD.FSTD答案:A27、以下()TDLTE的业务类型,其macMIMOModeDl必须设置为mimoTwoLayersNotAllowedA.QCI 1B.QCI 9C.QCI 8D.QCI 2答案:A28、那条信令不属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A.Random Access PreambleB.RA Preamble assignmentC.Random Access ResponseD.Scheduled Transmission29、哪个模式为其他MIMO模式的回退模式()A.TM1B.TM2C.TM3D.TM4答案:B30、不属于LTE的调制方式的是A.QPSKB.16QAMC.64QAMD.8PSK答案:D31、不属于链路预算的关键步骤的是A.计算DL和UL的MAPLB.根据传播模型计算DL和UL分别对应半径C.平衡DL和UL的半径,得到小区半径D.计算小区的数据吞吐量答案:D32、在E-UTRAN系统中,MAC使用的重传方式是:A.HARB.FECC.ARQD.CRC答案:A33、PCI范围A.0-503B.0-255C.0-127D.0-99934、小区更新属于下列那个范围的流程A.RRC连接管理过程B.RB控制过程C.RRC连接移动性管理D.S1口全局过程答案:C35、当UL-SCH资源没有被分配时,以下哪类信道用于承载上行的 ACK/NACK()A.PUSCHB.PRACHC.PUCCHD.PDCCH答案:C36、不需要利用分布式子载波分配方式的A.终端高速移动B.低信干燥比C.无法有效频域调度D.覆盖边缘地区答案:D37、PBCH支持的调制方式是:A.BPSKB.QPSKC.16QAMD.32QAM答案:B38、LTE 4G表示?A.数字通信B.多媒体业务C.无所不在的业务环境D.动态无线资源管理39、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室外F频段组网采用的特殊时隙配比为()A.0.131B.0.377C.0.418D.0.459答案:A40、Linux系统中,停止监听服务的命令是:A.listenerstopB.listenerendC.lsnrctlstopD.lsnrctlend答案:C41、UE 的天线增益为()dBiA.0B.1C.2D.3答案:A42、通常我们所说的天线绝对高度指的是?A.B.C.D.答案:D43、下列协议中,哪个不归LTE的基站处理()A.RRCB.PDCPC.RLCD.RANAP44、对于LTE TDD与WCDMA邻频共存和共站可通过设置保护带来满足,指标满足协议规定,保护带设置为()MHzA.5B.10C.15D.20答案:B45、上行链路支持()种RSA.1B.2C.3D.4答案:B46、相比较TD-SCDMA采用的16QAM,速率提升A.0.5B.1C.2D.4答案:A47、TD-LTE优化初期我们对RSCP的覆盖要求应该是:RSCP大于等于-105dbm的采样点占所有采样点的比例应大于________A.0.85B.0.9C.0.95D.0.98答案:C48、对于TDD,在每一个无线帧中,若是5ms配置,其中有4个子帧可以用于下行传输,并且有()子帧可以用于上行传输。

LTE标准化演进及R10版本关键技术分析

LTE标准化演进及R10版本关键技术分析

LTE标准化演进及R10版本关键技术分析作者:麻倩马涛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第06期摘要:LTE是3GPP的长期演进计划,致力于未来10年的应用,以OFDM为核心技术。

LTE标准在3GPP R8引入,目前R8、R9、R10阶段已经冻结。

3GPP R10阶段即LTE-Advanced(4G),引入了一些重要的增强功能,使无线网络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本论文先简要介绍LTE标准化演进,其次对我们所说的4G即LTE R10版本引入的关键技术,包括载波聚合(CA)、无线中继(Relay)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LTE;标准化;LTE-A LTE;R10关键技术1 前言移动通信从2G、3G到3.9G,是从移动语音业务到高速数据业务发展的过程。

伴随GSM 等移动网络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的广泛普及,语音通信业务获得了巨大成功。

基于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通信和娱乐业务,降低无线数据网络的运营成本。

但这也仅仅是往宽带无线技术演进的一个开始。

LTE技术的产生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这种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3G演进系统,支持1.25-20MHz可变带宽,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达到50Mbps、100Mbps,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的2-4倍;在系统架构上采用全IP的方式,通过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数据速率等。

截止2013年1月,GSA统计已经有66个国家的145家运营商推出了商用LTE服务。

2 LTE标准化演进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的简称,又称E-UTRA/E-UTRAN,和3GPP2 UMB合称为E3G(Evoled 3G)。

LTE的最初提出是为了抗衡WiMAX技术。

LTE/LTE-A标准发展如下所示:2004年12月:3GPP通过LTE Study Item立项申请;2006年6月:3GPP启动LTE Work Item(Release 8)2007年11月:3GPP正式通过TD-LTE帧结构方案;2008年12月:第一个可商用的LTE R8版本系列规范发布;2010年4月:LTE R9版本发布(ASN.1冻结)2008年:ITU完成了IMT-Advanced标准征集通系列文件:通函,最小要求,提交模板,评估方法指南;2008年3月:3GPP启动LTE-Advanced研究(SI);2009年9月:LTE-A作为IMT-Advanced技术天提交到ITU;同时3GPP启动LTE-A WI (R10版本);2009年9月:中国向ITU提交了TD-LTE-Advanced,被采纳为IMT-Advanced候选技术之一;2010年9月:ITU WP5D#9会议通过了6个候选技术提案都满足ITU-R规定的IMT-Advanced最小要求;2011年2月:3GPP完成了LTE-A R10基本版本并提交。

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简介

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简介

28
LTE与EVDO数据互操作
29
LTE与EVDO数据互操作
根据目前现有终端的测试结果: LTE-EHPRD方向 激活态时延约为:4.8s;空闲态:5.3s; EHRPD-LTE 空闲态(标准方案):2.1s;空闲态(终端方案):160s(同终端定时器有关); 30
LTE与CDMA语音互操作
31
4)HARQ技术
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5)链路自适应技术—AMC eNodB根据终端上报的CQI PCI RANK等参数来决定采用的编码调制方式。
6)快速MAC调度技术
常用调度算法:最大C/I算法;轮询算法;正比公平算法(PF),目前增强PF调度算法。 7)小区干扰消除 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方法包括:加扰;跳频传输;发射端波束赋形以及IRC;小区间 干扰协调;功率控制。
2013年网络运行维护考核指
标》;《中国电信CDMA网络 DTCQT测试技术规范(2012 版)》; LTE关注指标数据来源于: 《中国电信运维业〔2014〕5 号.pdf》和《关于印发中国电 信LTE相关规范和指导意见的 通知中国电信网发〔2013〕 31号.pdf》。
接入性能 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指标
35
LTE与EVDO对比-网络结构对比
LTE网络结构相对于EVDO的网络结构,减少了基站控制器的环
节,这样决定了LTE网络具有如下的优点:
网络结构更趋扁平化和简单化; 减少网络节点,降低系统复杂度以及传输和无线接入时延; 减少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
LTE与EVDO对比-主要技术对比
主要技术比较 开始时间 规范协议 占用频带 带宽 多址技术 核心网络 业务类型 网络体系结构 数据峰值速率 接入方式 交换方式 3GEVDO 2002年 3GPP2 800MHZ 1.25M CDMA IP网络 数据通信 结构复杂,带有基站控制器 结构简单、全IP、无基 站控制器、网络扁平化 4GLTE 2005年 3GPP 1.8/2.1/2.6GHZ 1.4MHz, 3MHz, 5MHz, 10Mhz, 15Mhz, 20MHz; 灵活带宽配置 FDMA/TDMA

LTE整理知识点

LTE整理知识点

1、频率复用频率复用也称频率再用,就是重复使用 (reuse) 频率,在GSM网络中频率复用就是使同一频率复盖不同的区域(一个基站或该基站的一部分(扇形天线)所复盖的区域),这些使用同一频率的区域彼此需要相隔一定的距离(称为同频复用距离),以满足将同频干扰抑制到允许的指标以内。

为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卫星通信采用极化复用和地区隔离相结合的方式重复使用频率,来扩展通信容量的技术。

2、双工技术双工技术对于移动通信而言,双向通信可以以频率分开(FDD 分频双工),也可以以时间分开(TDD 分时双工)。

CDMA双工技术分频双工的优势:1.网络不需要严格同步,不依赖GPS;2.系统运行时没有上下行干扰;3.网络维护、优化相对简单。

分时双工的优势:1.无需成对频率资源;2.适合非对称业务;3.上下行特性相同;4.无需射频双工器。

3、调制编码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编码用模拟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调制信源编码将信源中的冗余信息进行压缩,较少传递信息所需的带宽资源,这对于频谱有限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调制就是对信息源信息进行编码过程,其目的就是使携带信息的信号与信道特性相匹配以及有效的利用信道。

4、多址接入蜂窝系统中是以信道来区分通信对象的,一个信道只容纳一个用户进行通信,许多同时进行通信的用户,互相以信道来区分,这就是多址。

因为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多信道同时工作的系统,具有广播和大面积无线电波覆盖的特点,网内一个用户发射的信号其他用户均可以收到,所以网内用户如何能从播发的信号中识别出发送给本用户地址的信号就成为了建立连接的首要问题。

在无线通信环境的电波覆盖范围内,建立用户之间的无线信道的连接,是多址接入方式的问题。

解决多址接入问题的方法叫多址接入技术。

多址接入技术将信号维划分为不同的信道后分配给用户,一般是按照时间轴、频率轴或码字轴将信号空间的维分割为正交或者非正交的用户信道。

当以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的不同划分来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频分多址方式(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FDMA);当以传输信号存在时间的不同划分来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时分多址方式(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TDMA);当以传输信号码型的不同划分来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码分多址方式(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CDM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
下行CoMP传输是指地理位置上分离的多点的动态协调传输。
在3GPP RAN1 55bis会议上确定了CoMP传输的原则:
UE只接收来自一个小区(anchor cell)的PDCCH UE能够或者不能够意识到是哪些小区(Active CoMP Set)在发送PDSCH CoMP研究热点: 反馈机制
系统带宽100 MHz
成员载波带宽20 MHz
UE capabilities
• 100-MHz case • 40-MHz case • 20-MHz case (Rel. 8 LTE)
Frequency
MAC-PHY映射
Scheduler
Transport block
HARQ L1
HARQ L1
1 Gbps
1 Gbps(*)
75 Mbps
500 Mbps
1 Gbps(*)
DL Peak spectrum efficiency [bps/Hz] UL
15
30
15
3.75
15
6.75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
表1. LTE-Advanced中上下行多址方案
上行多址方式
在LTE-advanced中将重新指定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
• 在LTE Rel。8的公共参考信号(SRS)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下两种参考型号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S (CSI-RS) UE-specific demodulation RS (DM-RS) UE-specific DM-RS, 使得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案能够得以实现
One downlink slot Tslot
DL N symb
下行时隙结构和物理资源
OFDM symbols
DL RB k N RB N sc 1
Resource block DL RB N symb N sc resource elements
DL RB subcarriers N RB N sc
HARQ L1
Transport block L1
HARQ L1 L1
Alternative A
Alternative B
方案A:载波的数据流在 MAC层聚合;方案B:载波的数据流在物 理层聚合 一个UE可以同时在多个CC上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传输 在没有采用空间复用情况下,一个UE在被调度的每个CC上只能有 一个传输块和一个HARQ实体,且每个传输块只能被映射到一个 CC上
增强的MIMO技术
LTE中下行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
LTE中上行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
增强的MIMO技术
增强的MIMO技术
LTE-A中为提升峰值谱效率和平均谱效率,在上下行都 扩充了发射/接收支持的最大天线个数,允许上行最多4 天线4层发送,下行最多8天线8层发送,从而LTE-A中 需要考虑更多天线数配置下的多天线发送方式
[20,707]
0.5
[40, 1414]
target IoT 4.5 dB target IoT 10.0 dB
0.0 0.00
1.00
Number of 'cells' per km2
2.00
3.00
4.00
5.00
中继技术的分类
中继分为两种类型: Type1中继 具有独立的小区ID,发送自己的导频和同步信号 实际意义上的支持无线Backhaul的小型基站 用于扩展覆盖和补盲等 Type2中继 没有独立的小区ID,不发送自己的导频和同步 支持不同的物理层协作通信方式 用于增加小区吞吐量和频谱效率
RB N sc
UL N symb
Normal cyclic prefix Extended cyclic prefix
12 12
7 6
UL RB subcarriers N RB N sc
RB subcarriers N sc
Resource element (k , l )
Configuration
CoMP技术背景
协作多点(CoMP,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传输技术是指协调 的多点发射/接收技术,这里的多点是 指地理上分离的多个天线接入点
CoMP 技术更好地克服小区间干扰,提高无线频谱传输效率,提 高系统的平均和边缘吞吐量,进一步扩大小区的覆盖 eNB之间的CoMP技术采用X2接口进行有线传输,eNB与Relay 之间的CoMP技术采用空口进行无线传输
增强的下行链路
LTE中只支持4层的码字到层映射
增强的下行链路
LTE-advanced中多达8层的码字到层映射
下行链路增强
扩展到支持8流的下行传输方案 • Rel. 8 LTE版本只支持下行最多四流,LTE-advanced中将其扩展到下行最多支持八流传输 这样才能满足LTE-advanced提出的峰值频谱效率的性能要求30 bps/Hz
Relay 中继空中接口
RN:中继节点 eNB:基站
回程链路 直传链路 Cell ID #x Cell ID #y
UE
eNB
RN
接入链路
图 LTE-A中中继技术的空中接口
中继技术的应用
提高中高速率数据应用的覆盖 提高小区的吞吐量,尤其是边缘 吞吐量 不采用宏NodeB和有线承载,有 效的增加容量
Scheduler
基于CA的PDCCH设计
solution 1
Alternative solution 2
Alternative solution 3
PDCCH的编码方式有独立和联合编码方式;PDCCH映射方式有分 布式和集中式
考虑到后向兼容性、实现复杂度以及PDCCH的链路自适应,最后 LTE-A确定采用basic solution和Alternative solution 3 方案
Preliminary Analysis ( 3 “cells” per eNB) Number of cells per km2 vs. User throughput per km 2 (CF=2GHz, PF, Ploss=20dB, Number of UEs per km2 = 46.2[fixed])
Joint transmission/dynamic cell selection
Coordinated scheduling/beamforming
上行CoMP接收
CoMP 上行链路接收方案
• 多个小区同时接受用户上传的PUSCH信号
• 小区间基站之间互相协调处理接受的信号 能显著的增强小区边缘的用户的系统吞吐量性能
k 0
l0
l
DL N symb
1
One uplink slot Tslot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
上行时隙结构和物理资源
UL RB k N RB N sc 1
UL N symb SC-FDMA symbols
Configuration
Resource block UL RB N symb N sc resource elements
2.0
User Service Throughput per km 2 [MBit/s/km2]
eNB Relay node
系统的吞吐量随着小区数目增加呈现指数增长, 但是需要考虑无线承载耗费的资源。
Uplink [Num of UEs, Cell radius m]
1.5
[10,500]
1.0
[50, 2000] [30,1000]
Tongji
LTE-Advanced中核心技术的介 绍
黄宇胜 1020080078
目录
1 1 1 2
载波聚合
多点协作
3
4
中继技术
增强多天线
LTE-advanced性能指标
Rel. 8 LTE LTE-Advanced IMT-Advanced
DL Peak data rate UL
300 Mbps
Cyclic prefix length
N CP, l
160,for Normal cyclic prefix 144,for
l0
l 1,2...5,6
0,1,2...5
Extended cyclic prefix
512,for l
k 0
l0
l
UL N symb
1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即通过联合调度和使用多个 成 员 载 波 ( Component Carrier , CC ) 上 的 资 源 , 使 得 LTEAdvanced系统可以支持最大 100MHz的带宽,从而能够实现更高的系 统峰值速率。 成员载波是指可配置的LTE系统载波,且每个成员载波的带宽都不大于 LTE系统所支持的上限(20MHz)。 连续和非连续载波聚合,如上图所示。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
利用载波聚合技术来获得更宽的系统频谱 • 整LTE-advanced系统带宽将达到100MHZ,这100MHZ将由多个LTE系统的的 20MHZ 的成员载波聚合组成 以此来满足LTE-advanced系统性能要求 • 100MHZ中的每一个成员载波与Rel.8 LTE是后向兼容的 保持与LTE系统的最大限度的兼容性,减少新系统架构的成本 • 载波聚合技术支持连续的和非连续的两种频谱聚合方式 因此可以获得较LTE更为灵活的频谱利用方式
由主控基站负责处理各个小区接收 到的用户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